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心理學》(中學教師)練習題
第一章緒論
一、單項選擇題
1.教一學過程的三種過程是()A
A.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
B.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互動過程
C.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思考過程
D.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管理過程
2.教育心理學初創(chuàng)時期的時間大致為()C
A.19世紀20年代以前B.19世紀80年代以前
C.20世紀20年代以前D.20世紀8。年代以前
3.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C
A.初創(chuàng)時期B.開展時期C.成熟時期D.完善時期
4.教育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B
A.華生B.桑代克C.布魯納D.加涅
5.教育心理學的誕生之年是()A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6.在教一學的過程中,要有效傳遞的主要信息是()C
A.教學過程B.教學手段C.教學內容D.教學媒體
7.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課書的作者是()D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8.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D
A.卡列杰夫B.廖世承C.烏中斯基D.桑代克
9.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課書是在(1年D
A.1903B.1908C.1913D.1924
二、填空題
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的根本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學與教)
2.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這一因素對學與教的影響主要是通過_____、來表達的。(個體、群體
差異)
3.在宏觀上,教一學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該系統(tǒng)包含、教師_______,__________,
等五要素(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huán)境)
4.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的作用可表述為具有描述、、預測和的作用。(解移、控制)
5.影響學與教的教師因素主要有、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以及等根本的心理特性。(敬
業(yè)精神、教學風格)
6.教學環(huán)境包括和。(物質、社會環(huán)境)
7.評價/反思過程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以及在
教學之后的檢驗和反思。(預測評價、監(jiān)視分析)
三、簡答
I.2()世紀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集中表達在哪些方面?P6.(4點)
四、論述題
1.請分析教一一學過程中存在的三種過程。P3(3點)
2.試述學與教過程中的根本因素。P2(5點)
3.聯系實際說明學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P4(4點)
第二章中學生的心理開展與教育
一、單項選擇題
1.決定個體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綜合心理特征稱()
A.人格B.性格C.氣質D.傾向性(A)
2.社會自我根本成熱的時期在()
A.嬰兒期B.幼兒期C.童年期D.少年期(Dj
3.心理自我開始形成和開展的時期為()
A.幼兒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D)
4.使人格各局部整合和統(tǒng)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識B.自我認知C.性格特征D.能力(A)
5.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稱之為()
A.思考過程B.意志過程C.決策方式D.認知過程(D)
6.依據心理活動的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為()。
A.獨立型和順從型B.外傾型和內傾型
C.沖動型和沉思型D.輻合型和發(fā)散型(B)
7.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來自身體內部的參照,對事物做出判斷的認知方式屬于:)
A.沖動型B.沉思型C.場獨立型D.場依存型(C)
8.造成個體認知過程方面的差異主要原囚是其不同的().
A.認知方式和認知途徑B.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
C.思維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B)
9.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guī)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惟
一正確答案的認知方式稱為()。
A.場獨立型B.場依存型C.輻合型D.發(fā)散型(B)
10.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開展,使觀念發(fā)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生多種可
能的答案的認知方式稱為()。
A.場獨立型B.場依存型C.輻合型D.發(fā)散型(D)
11.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及自身與周圍事物關系的意識。其心理成分包拈認識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認知成分B.情感成分和意識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D.意志成分和認知成分(B)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表是()。
A.《比納一西蒙量表》B.《斯坦?!燃{量表》
C.《比納一推孟量表》D.《韋克斯勒量表》(B)
13.智商1IQ)等于(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X)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二匕乘以100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二匕乘以1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A)
14.智力開展上的差異包括()o
A.內在差異和外在差異B.相對差異和絕對差異
C.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D.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D)
15.人格是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綜合心理特征,其核心
為()。
A.能力B.氣質C.性格D.需要(C)
16.一個人對行為控制與調節(jié)方面的特征是屬于性格的()。
A。態(tài)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緒特征D.理智特征(B)
一、填空題
1.劃分心理階段的依據是個體在一定時期內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和i心理特點、
主導活動)
2.個體的自我意識從開展的角度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再到(社會、心理自我)
3.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稱之為(認知過程)
4.個體的智力水平是其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先天稟賦、后天環(huán)境)
5.個體在知覺、記憶、思維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和—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
風格稱之為認知方式。(加工、組織)
8.性格的個別差異主要表現在和兩人方面。[性格特征、性格類型)
9.智力的群體差異主要包括智力的、年齡差異、的差異。(性別差
異、種族差異)
10.區(qū)別沖動與沉思認知方式的標準是o(反響時間和精確性)
11.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
(穩(wěn)定態(tài)度、行為方式)
12.依據一個人獨立或順從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為和。(獨立型、
順從型)
三、簡答題
1.簡述你知道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開展分為哪幾個階段。P14
2.簡述中學生自我意識開展的特點。P17
3.簡述學生認知方式差異的主要表現。P18
4.簡述性格差異的教育意義。P21
四、論述題
1.學生心理開展一般有哪幾方面的特點。P10
2.簡述皮亞杰的認知開展階段理論。.P12
第三章學習的根本理論
一、單項選擇題
1.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練習和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較持久的變化是(
A.實踐B.反響C.反射D.學習(D)
2.認知一結構學習論在教學中主張(
A.探究法B.班級授課制C.發(fā)現法D.討論法(C)
3.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納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A)
4.在西方,對學習類型的分類有較大影響的心理學家是().
A.加涅B.斯金納C.托爾曼D.桑代克(A)
5.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根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的心理學
家為(
A.布魯納B.桑代克C.斯金納D.奧蘇貝爾(A)
6.最早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人是()0
A.斯金納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B)
7.桑代克的學習理論被稱為((A)
A.試誤說B.認知一發(fā)現理論C.聯結一認知理論C.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8.斯金納認為行為分為兩類,分別是(
A.學習行為和操作性行為B.剌激行為和反響行為
C.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D.操作性行為和反響行為(C)
第四章學習動機
一、單項選擇題
1.激發(fā)、維持和指引個體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稱為()o
A.學習需要B.學習期待C.學習動機D.學習態(tài)度(C)
2.把動機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的是()。
A.奧蘇貝爾B.桑代克C.布魯納D.斯金納(A)
3.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
A.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B.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C.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D.高尚的動機和低級的動機(D)
4.對學生成就動機的形成起主導作用的是()。
A.社會B.家庭C.學校教育D.父母?
5.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稱為()o
A.學習需要B.學習期待C.學習動機D.學習態(tài)度(A)
6.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稱為(
A.誘因B.問題情景C.學習期待D.強化(B)
7.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到達目的的主觀估計稱為(
A.學習興趣B.學習期待C.學習動機D.學習目的(B)
8.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剌激物稱為()。
A.需要B.動機C.強化訓練D.誘因(D)
9.影響著人們行為的方式和方向的是()。
A.需要B.動機C.強化D.誘因(A)
10.與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學習動機屬于()。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B.近景的直接性動機
C.近景的間接性動機D.遠景的直接性動機(B)
II.把個人學習與社會主義事業(yè)相聯系,為末來參加祖國建設做出奉獻而學習的動機稱()o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B.近景的直接性動機
C.近景的間接性動機D.遠景的直接性動機(A)
12.在維納的三維度歸因模式中,任務難度屬于()。(B)
A.內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
C.內部的、不穩(wěn)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可控制的
13.個體執(zhí)行任務時追求成功的內驅動力稱為()。
A.認識動機B.成就動機C.贊許動機D.交往動機(B)
14.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指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贏得()的需要。
A.長者們的贊許或認可者B.同伴們的贊許或認可
C.相應地位D.理解知識、解決問題(C)
15.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從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稱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歸因感C.自我預期感D.自我效能感(D)
16.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
A.自我預期B.成敗經驗C.自我歸因D.期待(B)
17.最早提出效能感的概念是()。(A)
A.班杜拉B.奧蘇貝爾C.桑代克D.布魯納
18.一種認識或積極趨近某事物的傾向,是成就動機的重要局部的是(
A.興趣B.意志C.信念D.理想(A)
二、填空題
1.學習動機的兩個根本成分是和。(學習需要、學習期待)
2.是產生興趣的根底。(需要)
3,奧蘇貝爾把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歸結為、和附屬內驅力三個方面。
(認知、自我提高內驅)
4.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把學習動機分為和。
(近景直接、遠景間接)
5.奧蘇貝爾指出,一切稱之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決定成分,其中
被看做是學習的最重要和最穩(wěn)定的動機。(認知內驅)
6.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和。(內部、外部動機)
7.學習動機理論根底主要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成敗歸因理論和。
(成就動機、自我效能理論)
8.根據馬斯洛的理論,自我實現的需要包括審美和的需要1認知、創(chuàng)造)
9.班杜拉的動機理論把強化分為、的自我強化。(宜接強化、替代強化)
10.阿特金森認為,廣義的成就動機分為兩種:一是追求成功的動機;二是o
(防止失?。?/p>
三.簡答題
1.簡述奧蘇貝爾的指出的學校情境中成就動機的幾種內驅力。P42
2.簡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P46
3.簡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對教師的根本要求。P49
4.簡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P47
5.簡述維納歸因理論。P46
6,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P49
第五章學習遷移
一、單項選擇題
1.已獲得的知識、動作機能、情感和態(tài)度等對新的學習的影響稱為學習的()。
A.遷移B.動機C.策略D.技巧(A)
2.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枳極的促進作用的遷移稱為()o
A.負遷移B.止5±移C.橫向移D.縱向ii移(B)
3.兩種學習之間發(fā)生相互干攏、阻礙的遷移稱為((C)
A.正遷移B.橫向遷移C.負遷移D.縱向遷移
4.如果遷移產生的效果是積極的,這種遷移那么是()。
A.正遷移B.順向遷移C.特殊遷移D.知識遷移(A)
5,由于先前活動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種特殊準備狀態(tài)稱為()。
A.遷移B.變式C.定勢D.原型啟發(fā)?
6.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fā)生的遷移稱為()。
A.順向遷移B.逆向遷移C.水平遷移D.垂直遷移(C)
7.根據遷移發(fā)生的性質,遷移又可分為()。
A.正遷移和負遷移B.積極遷移和消極遷移
C.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D.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A)
8.由具有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fā)生的遷移稱為
A.順向遷移B.逆向遷移C.水平遷移D.垂直遷移(D)
二、填空題
1.學習漢語拼音后會對學習英語產生影響,這屬于學習的現象。(負遷移)
2.現代遷移理論的主要觀點有兩種:一種是強調____在遷移中的作用,一種是強調對遷移的影響。
(認知結構,外界環(huán)境與主體相互作用)
3定勢對遷移的影響表現為—和兩種。(積極、消極)
4,早期的遷移理論主要包括相同元素說、和。
1形式訓練說、經驗類化說、關系轉化說)
5.日常教學中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等現象稱之為—o(遷移)
6.垂直遷移表現在和兩個方面。(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7.從遷移的角度看,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的標準就是使教材到達____、一體化、o
〔結構化、網絡化)
三、簡答題
1.簡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P60
2.簡述促進遷移的有效教學方法。P61
四、論述題
論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P59
第六章知識的學習
一、單項選擇題
1.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表層意義、外表特征進行加工,形成對有關事物具體的、特殊
的、感性認識的過程稱為1
A.定勢B.變式C.直觀D.表象(C)
2.概括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這種思維形式是()o
A.判斷B.推理C.概念D.比擬(C)
3.掌握假設干概念之間關系的學習稱為()。
A.符號B.概念學C.命題學習D.規(guī)那么學習(。
4.反映活動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聯系的知識稱為()o
A.感性知識B.理性知識C.描述性知識D.程序性知識(A)
5.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屬于()o
A.策略性知識B.陳述性知識C.條件性知識D.程序性知識(B)
6.利用各種圖片、模型、幻燈片及電影電視等進行的直觀教學形式稱為()。
A.形象直觀B.實物直觀C.模象直觀D.言語直觀(C)
7.奧蘇貝爾認為,適用于年幼的兒童及年長的學生學習新科學或新材料的學習方式是(
A.接受學習B.發(fā)現學習C.意義學習D.機械學習(A)
8.學生通過對整數的學習掌握了根本的數概念,在此根底上學習有理數的概念,這種學習是()(C)
A.派生類屬學B.相關類屬學C.上位學習D.并列結合學習
9.帶著學生深入工廠或農村進行實地參觀訪問的直觀教學形式為()o
A.形象直觀B.言語直觀C.模象直觀D.實物直觀(D)
10.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和本質屬性的學習稱為()。
A.符號學習B.概念學習C.命題學習D.規(guī)那么學習(B)
11.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求盡量用白色粉筆,所依據的感知規(guī)律是()。
A.強度律B.差異律C.活動律D.組合律(B)
12.學生認知結構的不斷分化所依靠的學習形式是()。(B)
A.上位學習班B.下位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發(fā)現學習
13.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答復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川來區(qū)別
和區(qū)分事物的知識稱為()o
A.感性知識B.理性知識C.陳述性知識D.程序性知識(C)
14.對遺忘原因的一種最古老的解釋理論是()。
A.消退說B.干擾說C.同化說D.動機說(A)
15.教師在講課時要求有必要的走動和手勢,以增強學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據的感知規(guī)律是()。
A.強度律B.差異率C.活動律D.組合律(C)
16.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也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學習稱為()。A.同位
學習B.上位學習C.下位學習D.并列結合學習(D)
17.反映活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的知識稱為(
A.感性知識B.理性知識D.描述性知識D.程序性知識(B)
18.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
么做”問題的知識稱為(
A.感性知識B.理性知識D.描述性知識D.程序性知識(D)
19.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學習過程稱為:)。
A.同位學習B.上位學習C.下位學習D.并列結合學習(A)
20.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稱為()。
A.同位學習B.上位學習C.下位學習D.并列結合學習(B)
21.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據的感知規(guī)律是()。
A.強度律B.差異率C.活動律D.組合律(A)
22.兒童在知道“菠菜”、“蘿卜”和“洋蔥”之后,再學習“蔬菜”概念,這種學習是(
A.上位學習B.下位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歸屬學習(A)
二、填空題
1.根據反映活動的深度,知識可分為和O(感性知識、理性知識)
2.理性知識是對活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和。(概念、命
題)
3.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識分為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類。
(陳述)
4.依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愛雜程度,知識學習可分為、概念學習和
(符號學習、命題學習)
5.依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學習可分為、和并列結合學習。(上位
學習、下位學習)
6.根據加涅的觀點,程序性知識包括和兩類。(心智技能、認知策略)
7.知識學習過程一般包拈、知識保持和三個階段。
(知識獲得、知識提取)
8.直觀教學的形式主要有、模象直觀、o(實物直觀、言語直觀)
9.依據學生對知識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識概括可分為和。
(感性、理性概括)
10.現代認知心理學把人的記憶體系分為|、短時記憶和三個子系統(tǒng)。
〔瞬時、長時記憶)
11.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的遺忘規(guī)律為:遺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12.短時記憶是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一般包括和。
(直接記憶、工作記憶)
13.包含概念或規(guī)那么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例證稱為o(正例或肯定例證)
14.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
質特征的教學形式稱為一。(變式)
15.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利用儲存在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知識經過驗對進入到短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信息加
以組織,使之成為人所熟悉的、有教育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稱為o(信息組塊)
16.根據干擾理論,產生遺忘的干擾主要有和。(前攝、倒攝抑制)
三、簡答題
1.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P71
2.簡述遺忘規(guī)律。P75
4.簡述如何利用感知的根本規(guī)律,提高直觀教學的效果。P71
四、論述題
1.論述如何有效地進行知識概括。P72
2.試述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的區(qū)別與聯系P66
3.運用記憶規(guī)律,談談如何促進知識的保持。P76
4.聯系實際,談談三種直觀教學形式的優(yōu)缺點。P69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單項選擇題
1.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那么的心智活動方式即是()。A
A.智力技能B.知識遷移C.智力D.思維程序
2.技能形成的根本途徑是()。D
A.講解B.觀察C.示范D.練習
3.技能的種類有()。D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動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認知技能D.認知技能和動作技能
4,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那么的操作活動方式被稱為()。A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
5.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變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
化的動作稱為()。C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練
6,下面有關操作技能的特點正確的選項是()。A
A.客觀性、外顯性、展開性B.觀念性、內潛性、簡縮性
C.客觀性、外顯性、簡縮性D.觀念性、內潛性、展開性
7.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C
A.抑制現象B.挫折現象C.高原現象D.低谷現象
8.在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方案,以
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的階段稱為()oC
A.原型啟發(fā)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內化
9,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的成績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的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D
A.不平衡現象B.不協(xié)調現象C.停頓現象D.起伏現象10.智力活動
轉向頭腦內部,借助言語作用于觀念性對象的階段是(D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內化
11.閱讀技能是一種()。P82C
A.操作技能B.運動技能C.心智技能D.學習技能
二、填空題
1.操作技能乂叫運動技能、動作技能,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那么的一活動方式。
(操作)
2.智力技能也稱認知技能,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那么的一活動方式.1心智)
3.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為、操作模仿、、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三、簡答題(操作定向、操作整合)
1.簡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階段。P83
2.簡述整合階段的動作特點。PP83
3.簡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練習曲線的共同趨勢。P85
四、論述題
1.聯系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P84
2.聯系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心智技能的培養(yǎng)。P88
第八章學習策略
一、單項選擇題
1.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oB
A.記憶策略B.資源管理策略C.思維策略D.學習方法
2.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視學習材料或剌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
材料上的方法稱為()。B
A.組織策略B.復述策略C.方案策略D.調節(jié)策略
3.學習課文時分段、總結段意屬于()。C
A.復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D.組織策略
4,將新學習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稱為(D
A.組織策略B.復述策略C.方案策略D.精細加工策略
5.元認知的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oA
A自我控制B.自我認識Co自我指導Do自我學習
6.不屬于元認知策略的是()<>B
A.方案策略B.學習策略C.監(jiān)控策略D.調節(jié)策略
7.對學習過程中制定自我學習方案、實施自我監(jiān)督以及自我調控的策略,稱為()。C
A.智力技能B.學習自覺性C.元認知策略D.自我意識
8.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稱為()。C
A.學習方案B.學習方案C.學習策略D.學習行為
9.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一個()。D.P95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見解C.認知策略D.類比或表象等
二、填空題
1.是關于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知識的能力。(元認知)
2.一般認為,學習策略可分為、和資源管理策略三個方面。
(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
4.元認知策略包括、和調節(jié)策略。(方案策略、監(jiān)視策略)
5.學習的認知策略有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6.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利用圖形、o(列提綱、利用圖表)
7.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來幫助學會閱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8.交互式教學旨在教會學生四種策略:總結、、析疑和。(提問、預測)
三、簡答題
2.簡述元認知知識的主要內容。P96
3,簡述常用的組織策略。P95
4.簡述策略訓練的原那么。P98
四、論述題
I.簡述程序化模式的根本步驟。P99
2.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哪些?P99
第九章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
一、單項選擇題
1.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到達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AP104
A.剌激情境B.既定疑問C.思維狀態(tài)D.思維起點
2.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DP109
A.智力技能B.思維品質C.思維程序D,能力或特征
3.條件和要到達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稱為(),CP104
A.明確問題B.模糊問題C.有結構問題D,無結構問題
4.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CPI05
A.思維程序B.調查研究C.檢驗假設D.論證假設
5.條件與要到達的目標都比擬模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
題稱為(DP104
A.有序問題B.無序問題C.有結構問題D.無結構問題
6.依據經驗或直覺選擇解法的假設方式稱為(CPI06
A.算法式B.推理式C.啟發(fā)式D.演繹式
7.借助團體力量,以專題討論會形式,通過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發(fā)散思維訓練方法稱為()0BP113
A.討論法B.頭腦風暴法C.啟發(fā)法D.用途擴散法
8.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舉出來,逐一嘗試的假設方法稱為()。API06
A.算法式B.推理式C.啟發(fā)式D.演繹式
9.受先前活動影響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的特殊準備狀態(tài)稱為(D
A..原型起發(fā)B.功能固著C.負向遷移D.定勢
10.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是()oBP11O
A.形象思維B.發(fā)散思鏤C.輻合思維D.直覺思維
1:.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
征的過程稱為()。BPIO5
A.發(fā)現問題B.理解問題C.明確問題D.分析問題
12.一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想出多種
不同類型的答案,這說明其思維具有(BP11O
A.流暢性B.變通性C.指向性獨創(chuàng)性
13.憑借經驗解決問題的策略或方法是(DP106
A.爬山法B.算術式C.逆推法D.啟發(fā)式
14.一個人的對問題情境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小同的觀念,這說明其思維具有(JoA
P110
A.流暢性B.變通性C.指向性獨創(chuàng)性
15.一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匠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輩的新奇性意見,說明
其思維具有(DP110
A.流暢性B.變通性C.指向性D.獨創(chuàng)性
16.提問者要求列舉磚頭的各種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當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畫線、可
以墊高等,這各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DPI12
A.直覺思維B.聚合思維C.抽象思維D.發(fā)散思維
二、填空題
1.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根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要到達的目標;三是存在的
(限制或障礙)P104
2.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生、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新奇獨特、有社會價值的)P109
3.人們一般傾向于根據問題是否界定清晰而分為兩類,即有結構問題與問題。
(無結構問題或界限模糊問題)
4.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杰到達______的過程。
(目標狀態(tài))
5.問題解決的根本特點包括、認知性和o(目的性、系列性)
6創(chuàng)造有真正的創(chuàng)造和之分,前者是一種產生具有人類歷史性成品的活動。
1類似的創(chuàng)造)
7.一般認為,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智力和一。(環(huán)境、個性)
8.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和驗證假設。[提出假設)
9.發(fā)散思維的主要特征有、變通性、。(流暢性、獨創(chuàng)性)
10.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在思維的形式上表現為創(chuàng)造者的發(fā)散思維和完美而有機的結合。
(輻合思維)
11.問題解決的策略大致可分為算法式策略和啟發(fā)式策略兩大類,其中逆推法、方案法等屬于策
略。(啟發(fā))
12.在問題解次過程中,提出假設常用的方式有和。(算法式、啟發(fā)式)
13.常用的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有發(fā)散思維訓凍、自我設計訓練和
。(推測與假設訓練、頭腦風暴訓練)
14.問題解決的兩種類型是o(常規(guī)性、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
15.小學生學習了乘法口訣后,習慣于“四八三十二”這一記憶順序,如果問他們“兒乘以四等于三十
二”時,很多人都反映不過來。這種是一種—現象消極作用表現。(定勢)
16.磚地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們有時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為防身的武器,這說明_______也會影
響問題的解決。(功能固著)
17.檢驗假設的方法主要有和兩種。(直接、間接檢驗)
三、簡答題
1.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06
2.簡述問題的根本特征。PIO5
3.運用頭腦風暴法訓練學生的思維所應遵循的原那么有哪些?P113
4.簡述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P11O
四、論述題
1.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PU2(5點)
2.促進學生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有哪些?PIO7
第十章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
一.單項選擇題
1.道德品質的根底是()oC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認識D.道德情感
2.形成道德品質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B
A.道德認識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3.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
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稱之為()。D
A.模仿B.從眾C.認同D.內化
4,衡量品德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是()。C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為D.道德意志
5.個體品德的核心局部是()。A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6.柯爾伯格研究道德開展的主要方法是()oC
A.自然觀察法B.實驗室實驗法C.兩難故事法D.對偶故事法
7.皮亞杰研究道德開展的主要方法是()。D
A.自然觀察法B.實驗室實驗法C.兩難故事法D.對偶故事法
8.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
A.與他人根本相同B.與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認可D.與他人相接近。D
9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tài)或反映的傾向性稱為()。B
A.品德B.態(tài)度C.意向D.技能
10.一個人,對人、對己、對事、對物的態(tài)度是(D
A.與生俱來的B.在先天因素根底上形成的
C.是實踐鍛煉的結果D.通過學習而形成的
11.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標準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擬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稱為()oA
A.品德B.態(tài)度C.意向D.個性
12.個體對態(tài)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稱為(A
A.態(tài)度的認識B.態(tài)度的評價C.態(tài)度的情感D.態(tài)度的意向
13.山于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fā)生的情感體驗稱為()。A
A.直覺的道德情感B.想像的道德情感
C.倫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
14.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那么為中介的情感體驗稱為()oC
A.直覺的道德情感B.想像的道德情感
C.倫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
15.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不知不覺受到群體的壓力而產生的跟隨他
人行動的現象稱為()。B
A.模仿B.從眾C.服從D.感染
16.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A
A.主動性和穩(wěn)定性B.積極性C.適應性和社會性D.內化性和意志性
17.道德兩難故事法的創(chuàng)始人是1D
A.皮亞杰B.沸洛伊德C.班杜拉D.柯爾伯格
18.態(tài)度的認知成分是指個體對態(tài)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意義的()。B
A.知識經驗B.觀念和信念C.道德認識D.道德觀
19.態(tài)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隨態(tài)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它是()。A
A.態(tài)度的核心成分B.動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內化了的成分
二、填空題
I.態(tài)度的結構包括、和行為成分。(認知、情感成分)
3.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標準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擬穩(wěn)定的和o
(心理特征和傾向)
4.態(tài)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tài))
5.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_____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認識與體
驗)
6.服從是指在權威的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一致的行
為。(與大多數人)
7.認同實質上就是對典范的,其出發(fā)點就是試圖與典范一致。(模仿)
8.道德認識的結果是獲得有關的形成一o(道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房產土地合同協(xié)議書
- 員工無工資試用協(xié)議書
- 職校就業(yè)協(xié)議書
- 藝術簽名協(xié)議書
- 水產車出售轉讓協(xié)議書
- 資產轉租協(xié)議書
- 貨車轉賣協(xié)議書
- 配音合作協(xié)議書
- 租貸委托協(xié)議書
- 村委會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培訓課件
- 2025屆高考語文押題作文及題目(9篇)
- 2025年中國白楊樹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廣東省中考地理模擬試卷(含答案)
- 2025-2030年力控玩具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駕駛員心理試題及答案
- 北京開放大學2025年《企業(yè)統(tǒng)計》形考作業(yè)2答案
- 直播電商基礎試題及答案
- 預制梁場驗收及質量管理實施細則
- 鞋業(yè)訂貨單模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