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融合視域下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的方法_第1頁
讀寫融合視域下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的方法_第2頁
讀寫融合視域下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的方法_第3頁
讀寫融合視域下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的方法_第4頁
讀寫融合視域下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的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寫融合視域下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的方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部分教師準備的寫作教學資源存在脫離實際、遠離學生生活的問題。同時,部分學生缺乏經驗,自主收集的寫作素材存在千篇一律、雜亂無章的問題,這導致學生的寫作資源匱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的內在聯系?;诖?,認為教師可以從課本入手,發(fā)掘、利用各種課本資源,將閱讀資源轉化成寫作指導資源,構建讀寫結合的課堂,從而豐富寫作課程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PART.1鑒賞經典名篇,積累豐富素材(一)總結文章主題,形成價值觀念《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繼續(xù)豐富自己的積累,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詞語、名句、詩文等,并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讓他們分析作品描寫了什么內容、蘊含著哪些生活哲理、總結了什么人生經驗等,讓學生了解描寫具體事物的方法,并從中提煉出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閱讀課文總結主題、遷移自身尋找主題、拓展閱讀豐富主題、根據主題自主創(chuàng)作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開展讀寫結合活動。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分析作品寫的內容,了解尋常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作者寫了紫藤蘿瀑布由衰到盛的過程,他認為人生也是如此,會經歷從低谷到巔峰的階段。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思考各種動植物的象征意義,總結作品的主題思想。如有一名學生認為,梅花象征的是在面對人生的困難時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作者其他的作品,看看作者還會寫哪些內容。在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人生、童年等為主題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升華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二)揣摩文章結構,學習整合素材在閱讀經典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謀篇布局,揣摩其結構章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展開頭腦風暴,讓學生思考如果讓自己圍繞該主題創(chuàng)作會寫哪些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課文,讓他們看看課文選擇了哪些材料、是怎樣將這些材料整合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寫出結構鮮明的作品。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春》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說說圍繞“春”這個主題可以寫哪些內容。在總結后,學生可能會說可以寫春天的天氣狀況、草木的變化、人們的心理等。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照課文《春》,看看作者主要選擇了哪些材料,是如何將它們融合起來的。在整理歸納后,學生會發(fā)現作者使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寫了“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在“繪春”部分,作者寫了山水、小草、花朵、春風和春雨這些內容,并著重寫了它們在春季的不同。由此,學生會總結出兩點結論:一是在寫景時可以由物及人,逐步從描寫客觀景物變成描寫主觀情感;二是在選擇材料時要篩選一些獨具特點的材料。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開展自主創(chuàng)作,寫出富有新意的作品。(三)了解語言風格,凸顯寫作個性經典范文的語言總是展現出讓人著迷的魅力,能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范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鑒賞范文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創(chuàng)作風格,并鼓勵學生在自主寫作時借鑒。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濟南的冬天》一文的語言獨具特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這一句,說說其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接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諸多句子,讓學生說一說這篇文章整體的語言風格是怎樣的。學生通過分析句子會發(fā)現,作者運用的語言輕松活潑,具有濃濃的口語感,使得作者筆下的濟南表現出可愛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除了輕松活潑的語言風格,還有哪些語言風格,并找到具有該語言風格的經典范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典雅、幽默和犀利等多種語言風格,并讓他們對照自己的作文,思考自己的作文語言更傾向于哪種風格。PART.2關注文本細節(jié),了解寫作技巧(一)關注對話細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經過上述的學習,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素材,從主題、結構、語言等方面出發(fā),提高自司的寫作水平。但部分學生還不了解具體的寫作技巧,在寫作實踐中會出現不知道如何利用素材的情況?!稑藴省分赋?,教師要讓學生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并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細節(jié),讓學生在仿寫借鑒中掌握具體的寫作技巧。文本中細節(jié)的類型有很多,對話細節(jié)是其中之一,學生可以通過研讀對話,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例如,一名學生在寫母親勸說自己不要沉溺游戲時,語言過于呆板,給人一種講大道理的感覺。對此,鼓勵其閱讀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秋天的懷念》一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對話細節(jié)中展現人物性格的。通過閱讀這篇課文,該學生認識到在寫作中可以通過調整語言的描述方式,展現人物性格,如使用短句能給人果斷、干脆的感覺,適當使用重復的句子能體現哀切感,升華文章的思想感情。(二)關注景物描寫,了解情節(jié)發(fā)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的景物細節(jié),讓他們思考景物描寫除了能讓作品語言更優(yōu)美外還有哪些作用,引導學生發(fā)現景物描寫能起到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并讓學生將這種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社戲》一文,找出其中的景物描寫,讓學生看看景物描寫前后分別寫的是什么,并思考景物描寫是否暗示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這一段通過景物描寫展現了前往社戲舞臺途中的風景,前文描述了家人同意“我”去看社戲的場景,后文則是描寫具體的社戲場景。由此可見,這段景物描寫串聯了前后,讓“看社戲”情節(jié)的出現不再突兀,起到了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情節(jié)轉折過快的地方,并思考能否加入景物描寫,來起到銜接過渡的作用。例如,有一名學生寫了關于運動會的作文,前面寫運動員刻苦訓練,后面直接轉到比賽,顯得過于突兀。在的提醒下,他加入了運動員意氣風發(fā)走向賽場的場景,寫了鮮花、艷陽等美好的景物,起到了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銜接過渡的作用。(三)關注場面細節(jié),了解社會文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讀作品中場景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作者如何描寫細節(jié),并思考從中能否感受到社會文化。在自主寫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突破表面描寫,讓他們在描寫場景的基礎上寫出自己對文化的理解。例如,在閱讀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安塞腰鼓》一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找出作品中敲擊安塞腰鼓的場景。說一說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想要展現什么場景。通過閱讀“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等句子,學生會發(fā)現作者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展現了歡騰熱烈的場量。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個人敲鼓能顯現出這樣宏大的場面嗎?”“作者寫如此強大的氣勢想展現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挖據隱藏在其中的社會文化信息,讓學生認識到作者不僅想寫安塞腰鼓的壯觀,還想寫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在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自主創(chuàng)作,在寫作中展現更多精神層面的內容,使文章更加飽滿。PART.3調動心理體驗,優(yōu)化習作內容(一)聯動身邊案例,追求鮮活素材寫作不能閉門造車,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并幫助他們積豐累豐畜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挖掘身邊的具體案例,將其融入寫作中,進而寫出生動鮮活的作品。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等展現人物形象的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嘗試撰寫人物傳記,寫一寫身邊的同學或教師。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名人傳記,了解傳記有哪些結構、如何選擇寫作素材等,例如,有學生認為應該選擇符合人物特點、新顆的案例,該學生選擇身邊的同學作為寫作對象,想在習作中展現該同學勤奮好學的性格特點,但是深夜做作業(yè)之類的描述過于普通,不夠新穎。于是,該學生嘗試尋找更有新意的案例,如他在習作中寫道:“樂樂坐地鐵環(huán)線回家時還在做作業(yè),以致他常常忘記下地鐵。這種廢寢忘食的學習態(tài)度讓人忍不住贊嘆?!保ǘ┗迷娫~名句,豐富習作內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詩詞拓展閱讀活動,并讓他們思考如何將詩詞名句和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融合在一起,寫入文章,從而豐富文章的內涵。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作者寫了生活中的瑣事,并展現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學習該課文后,鼓勵學生以“成長”為話題自主創(chuàng)作,并要求他們體現出深刻的內涵。但有的學生感覺自己的作文空講大道理,不夠生動。于是,鼓勵他們參與詩詞拓展閱讀活動,并開展了競賽,看看誰能找到更多和成長有關的詩詞,并融入作文,為文章增色。例如,有一名學生找到了“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這一名句,他認為該句能體現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可以融入“成長”類主題的作文中。在寫到與“畢業(yè)”有關的內容時,這一名學生寫了這樣一句話:“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不能任性地留住自己的同伴,而應互道珍重,并祝福對方‘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保ㄈ┤谌爰亦l(xiāng)俗語,體現習作個性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點,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地方志等展現家鄉(xiāng)風情的文章資料,搜索家鄉(xiāng)的俚語、俗語,并思考能否用于寫作中,從而豐富寫作內容,寫出具有個性的文章。例如,上述提到的《社戲》一文中運用了不少俗語、便語,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自主閱讀地方志或介紹家鄉(xiāng)方言的文獻資料,收集自己所在地區(qū)的性語、俗語,將具有相同意思的俚語、俗語融合在一起。如南通地區(qū)展現早期教育和家教的俗語有“偷食貓兒性不改”“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等,表示人無主見的俗語有“爺來爺好,娘來娘好”“到哪里,說哪里”等。在積累俗語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俗語融入自主創(chuàng)作中。例如,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