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育種與進化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1頁
變異、育種與進化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2頁
變異、育種與進化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3頁
變異、育種與進化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4頁
變異、育種與進化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變異、育種與進化突破練

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備考

一、單選題

1.以人21號染色體上的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為遺傳標記,可對21三體綜合征進行快速的基因診斷。某

21三體綜合征患兒對應的遺傳標記基因型為++-,其父親對應的遺傳標記基因型為+-,母親對應的遺

傳標記基因型為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某人的21號染色體上不攜帶致病基因,也可能使后代患遺傳病

B.該患兒的異常遺傳標記可能是父親的配子減數(shù)分裂II異常導致的

C.該患兒的異常遺傳標記可能是母親的配子減數(shù)分裂I異常導致的

D.可以用高倍顯微鏡對疑似患兒的染色體進行鏡檢,以作出診斷

2.家蠅Y染色體由于某種影響斷成兩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體獲得XY,個體,不含s

基因的大片段丟失。含s基因的家蠅發(fā)育為雄性,只含一條X染色體的雌蠅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

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蠅體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對黑色基因m為完全顯性。如圖所示的

兩親本雜交獲得Fi,從Fi開始逐代隨機交配獲得艮。不考慮交換和其他突變,關于Fi至Fn,錯誤的

是()

雌性親本(XX)雄性親本(XY')

A.所有個體均可由體色判斷性別

B.各代均無基因型為MM的個體

C.雌性個體所占比例由1/3變?yōu)?/7

D.雄性個體中XY所占比例逐代升高

3.二倍體的體細胞中,若某對同源染色體全部來自父方或母方,稱為單親二體(UPD)。三體細胞

(染色體比正常體細胞多1條)在有絲分裂時,三條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隨機丟失,可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

目正常的體細胞,這種現(xiàn)象稱為“三體自救”。某一X染色體三體的受精卵發(fā)生“三體自救”后,發(fā)育成

UPD個體甲,其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但兩條X染色體的堿基序列差異很大。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A.該受精卵發(fā)生“三體自救”,形成UPD的概率為1/2

B.形成該受精卵的卵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II后期X染色體未分開

C.個體甲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概率高于母親

D.父親正常,甲也可能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4.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遺傳中存在“單親二體性”現(xiàn)象,即23對染色體中的某一對全部來自父親或母親,

從而使單親二體的個體患某種疾病,如兩條16號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的個體會患阿斯伯格綜合征(屬

于孤獨癥譜系疾病,但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力障礙)。減數(shù)分裂異常導致精子或卵細胞含有兩條相同

的染色體,因此胚胎細胞的某染色體含有三條同源染色體,同時人類還存在著“三染色體自救”,即胚

胎細胞有時會隨機丟失額外的第三條染色體,從而使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若某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與正

常男性婚配生育后代,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該患者的父親沒有將自己的一條16號染色體傳遞給她

B.該患者母親的16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分裂I過程中未分離

C.若該患者將兩條16號染色體傳遞給胎兒,胎兒也可能正常

D.對該夫婦的胎兒進行基因檢測,可預防單親二體性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5.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若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

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則稱為單親同二體(UPiD);若其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則稱

為單親異二體(UPhD)。UPD的發(fā)生一般與異常配子的形成有關。異常配子與正常配子受精結合形

成三體合子,此后,卵裂過程中若丟失其中一條染色體就可能形成UPD。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UPD并不一定致病,若致病通常會引起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UPD的種類一般與三體合子卵裂過程中丟失哪條染色體有關

C.UPhD的發(fā)生與減數(shù)分裂I期同源染色體不分離形成的二體配子有關

D.三體合子在卵裂過程中只有丟失的染色體來自正常配子才會導致UPD

6.雌貓在胚胎發(fā)育早期,胚胎細胞中的1條X染色體會隨機失活,只有1條X染色體保留活性,相

關的分子機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失活中心

包裹

XistRNAX染色體

染色體并吸引

失活

失活因子聚集

A.轉錄時基因Xist和Tsix共用同一條模板鏈

B.X染色體失活是發(fā)生在Xist基因轉錄后

C.保留活性的X染色體上Xist基因與Tsix基因均能表達

D.該機制的研究有望應用于21三體綜合征的治療

7.隨著神舟十七號飛船的順利返回,生物學家們也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太空特產(chǎn)”。其中包括苜蓿和

燕麥等5份牧草種子材料,這些種子在中國空間站的空間輻射暴露裝置上經(jīng)歷了n個月的艙外輻射。

后續(xù)將以這批種子為對象開展地面選育實驗,培育優(yōu)良牧草新品種。在太空中,一定不會發(fā)生的是()

A.種子基因結構的改變

B.種子產(chǎn)生新的基因、獲得新的性狀

C.每粒種子的品質都得到改良

D.種子染色體的斷裂和錯誤連接

8.除草劑乙草胺能被棉花根系吸收,高濃度乙草胺抑制棉花細胞呼吸,干擾核酸和蛋白質合成,造

成DNA損傷和染色體畸變。圖1為高倍顯微鏡觀察到的棉花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圖像,圖2為染色體

橋形成模式圖,染色體橋會在著絲粒移向兩極時,在兩著絲粒間的任意位置斷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制作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流程為:解離一染色一漂洗一制片

B.染色體橋形成于減數(shù)分裂后期I,斷裂于減數(shù)分裂后期II

C.出現(xiàn)染色體橋的細胞分裂后的子細胞存在染色體結構或數(shù)目變異

D.乙草胺能使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時間延長,分裂期細胞減少

9.胚胎染色體異常是造成早期胚胎流產(chǎn)的常見因素,例如某哺乳動物(2n=42)部分胚胎細胞增殖過

程中一條10號染色體與一條11號染色體在端粒處連接構成一條10/11平衡易位染色體,經(jīng)檢測該過

程并未丟失基因和染色體片段,MI前期出現(xiàn)聯(lián)會,遵循正常的染色體行為規(guī)律(不考慮交叉互換)

如下圖,攜帶該平衡易位染色體的個體當代表型基本正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0號染色體

][11號染色體

10/11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聯(lián)會復合物模式圖

A.雌性攜帶者的卵細胞最多含有20種形態(tài)的染色體

B.胚胎時期染色體疾病的發(fā)病率高于單基因和多基因遺傳病

C.可在妊娠階段進行羊膜腔穿刺診斷胚胎是否存在10/11平衡易位染色體

D.由本題推測人群中表型正常的個體染色體可能存在異常,人類婚前檢查有其必要性

10.科考人員對泰山不同海拔高度的鳥類分布情況進行研究,繪制了該地區(qū)鳥類的進化及分布圖(數(shù)

字代表不同物種的鳥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A高

--------②;

⑤度

距今時間(百萬年)

A.種群分布區(qū)域的擴大是該地區(qū)鳥類新物種形成的關鍵因素

B.該地區(qū)鳥類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鳥類與鳥類之間協(xié)同進化的過程

C.②③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資源相同,其中的每個個體都是進化的基本單位

D.①⑤的親緣關系比較近,說明海拔高度對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演化方向無影響

11.家蠅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具有抗性,原因是常染色體上的某基因突變產(chǎn)生抗性基因,導致神經(jīng)

細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下表是對不同地區(qū)家蠅種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

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家蠅種群來源敏感性純合子(%)抗性雜合子(%)抗性純合子(%)

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

78202

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5

354025

年后

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

、76204

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5

503218

年后

A.上述蛋白質的改變最可能是因為基因中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

B.未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前,甲地區(qū)的果蠅抗性基因的基因頻率為12%

C.若甲乙兩地該殺蟲劑的使用量相同,則兩地抗性基因頻率也會相同

D.兩地的家蠅種群都發(fā)生了生物進化,進化速度不同可能與殺蟲劑的選擇作用強度有關

12.擬顯性是指因一個顯性基因缺失,使原來不應顯現(xiàn)出來的一個隱性等位基因的效應顯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

象。染色體橋是兩條染色體或染色單體分別發(fā)生斷裂后,具有著絲粒的殘臂相接而形成的雙著絲粒染

色體。在玉米中,胚乳中的糊粉層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其他形成色素的基因都存在時,基因型為Ccc

的糊粉層是有色的。如圖表示基因型為Ccc玉米胚乳糊粉層細胞“染色體橋”的形成過程。下列敘述錯

誤的是()

C

①蒼③④

A.④中存在兩種染色體結構變異,但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

B.擬顯性現(xiàn)象只能發(fā)生在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細胞中

C.圖中染色體橋是由兩條染色單體斷裂融合而成

D.④中不同染色體組成的兩種細胞能使玉米糊粉層呈花斑性狀

13.我國科學家利用紅鯽魚(2n=100,RR,字母代表染色體組)與團頭魴(2n=48,BB)進行育種,

首次實現(xiàn)在脊椎動物中將不同染色體數(shù)目的親本雜交形成多倍體(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紅鯽魚早團頭魴8

(2n=100,RR)(2n=48,BB)

雜交種1雜交種2團頭魴

(3n=124,RRB)(4n=148,RRBB)(2n=48,BB)

雜交種3

(5n=172,RRBBB)

A.形成雜交多倍體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B.雜交種1不育,因此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魚類資源干擾較小

C.推測雜交種2可能產(chǎn)生了與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相同的配子

D.雜交種3的獲得說明雜交種2與團頭魴不存在生殖隔離

14.起點相似的自然選擇有三種類型,①分裂選擇: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

中間個體;②單向選擇:在種群中保存趨于某一極端變異個體,淘汰另一極端變異個體;③穩(wěn)定選擇:

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淘汰,保留中間類型。下圖甲~丙可直觀表述三種自然選擇模型。下列敘述正

的是

A

->奇

*

相對性狀表現(xiàn)程度相對性狀表現(xiàn)程度

甲乙丙

A.自然選擇類型①、②、③分別對應圖丙、乙、甲

B.乙模型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必定會產(chǎn)生兩個新物種

C.三種自然選擇類型都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

D.金魚祖先進化成觀賞性金魚的人工選擇模式類似于甲模型

15.雞舌草常生長于山地,品種甲和乙分別生長在底部和頂部區(qū)域。在山地的中部坡度緩和區(qū)域存在

大量甲和乙的雜交種丙,且形成了種群。下列敘述第集的是()

A.品種甲和乙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而發(fā)生了不同的變異

B.品種甲和乙不同特征的出現(xiàn)是適應性進化的結果

C.品種丙的出現(xiàn)說明品種甲和乙仍屬于同一物種

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品種甲的表型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二、非選擇題

16.水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子的胚乳由外向內分別為糊粉層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層為

單層活細胞,主要累積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淀粉胚乳為死細胞,主要儲存淀粉。選育糊粉層

加厚的品種可顯著提高水稻的營養(yǎng)。

(1)用誘變劑處理水稻幼苗,結穗后按圖1處理種子。埃文斯藍染色劑無法使(填"活”或“死”)

細胞著色。用顯微鏡觀察到胚乳中未染色細胞層數(shù)的即為糊粉層加厚的種子,將其對應的含

胚部分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篩選獲得不同程度的糊粉層加厚突變體tai、ta2等,這說明基因突變具有

的特點。

(5

?切為兩部分

CD—胚乳—底胚

M59M54M62M83M48

不含乎部分含胚部分5號染色體T-I-----------1——I--------1

埃文京藍染色「培養(yǎng)119325

植株

1發(fā)現(xiàn)注:M59、M54,M62、M83、M48為分子標記;

糊粉層加厚突變數(shù)字為巴中突變基因與分子標記發(fā)生重組的個體數(shù)。

圖1圖2

⑵突變體tai與野生型雜交,繼續(xù)自交得到F2種子,觀察到野生型:突變型=3:1,說明該性狀的遺

傳遵循定律。利用DNA的高度保守序列作為分子標記對F2植株進行分析后,將突變基因定位

于5號染色體上。根據(jù)圖2推測突變基因最可能位于附近,對目標區(qū)域進行測序比對,發(fā)現(xiàn)了

突變基因。

(3)由tai建立穩(wěn)定品系3檢測發(fā)現(xiàn)籽粒中總蛋白、維生素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但結實率較低。紫

米品系N具有高產(chǎn)等優(yōu)良性狀。通過圖3育種方案將糊粉層加厚性狀引入品系N中,培育穩(wěn)定遺傳

的高營養(yǎng)新品種。

圖3

①補充完成圖3育種方案。

②運用KASP技術對植物進行檢測,在幼苗期提取每株植物的DNA分子進行PCR,加入野生型序列

和突變型序列的相應引物,兩種引物分別攜帶紅色、藍色熒光信號特異性識別位點,完成擴增后檢測

產(chǎn)物的熒光信號(紅色、藍色同時存在時表現(xiàn)為綠色熒光)。圖3育種方案中階段1和階段2均進行

KASP檢測,請預期階段1和階段2檢測結果并從中選出應保留的植株o

③將KASP技術應用于圖3育種過程,優(yōu)點是在幼苗期即可測定基因型,準確保留目標植株,加快育

種進程。

17.科研人員獲得了攜帶兩種抗稻瘟病的抗性基因Pib和Pikm的水稻品系——川抗30,以及攜帶螟

蟲抗性基因CrylC的水稻品系——昌恢。為獲得同時攜帶抗螟蟲基因和兩種抗稻瘟病基因的改良株系,

開展了相關研究。

(1)水稻的稻瘟病抗性與敏感為一對o利用川抗30品系與野生型稻瘟病敏感水稻雜交,F(xiàn)1表現(xiàn)為

稻瘟病抗性,F(xiàn)i與野生型雜交,子代性狀及分離比為,證明Pib和Pikm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2)昌恢品系水稻在品質和產(chǎn)量上明顯優(yōu)于川抗30,科研人員結合分子標記技術篩選目標基因進行雜

交育種,以獲得改良優(yōu)質水稻。請寫出制備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純合雙抗(抗螟蟲和抗稻瘟病)水稻的雜交

育種技術路線(總體思路)。

(3)研究者利用PCR技術檢測改良優(yōu)質水稻中是否含有Pib基因。

①下表為利用PCR進行檢測的反應體系的配方,請將表格補充完整。

PCR反應體系

組分總體積/1O|1L

10倍濃縮的擴增緩沖液1|1L

i1.5p,L

4種脫氧核甘酸等量混合液(2.5mmol-L-i)0.5|iL

引物UH(S.Onmol-L1)1/1jiL

TaqDNA聚合酶0.20|iL

H2Oii

②圖為Pib基因的部分序列。

5,—...AATGCCC...ATGTGGA...—3'

3'…TTACGGG…TACACCT…一'5

根據(jù)圖,選擇作為引物對Pib基因進行擴增。

A.5'—…AATGCCC…一3'B.5J..TCCACAT…一3'

C.5'—...TTACGGG...—3'D.5'—...ATGTGGA...—3'

研究者最終確定改良優(yōu)質水稻具備了相關抗性基因,成功培育出優(yōu)質、高產(chǎn)的雙抗水稻。

(4)檢測發(fā)現(xiàn)本研究獲得的優(yōu)質雙抗水稻的部分性狀與昌恢品系相比出現(xiàn)株高上升、千粒重下降的現(xiàn)

象,但是利用基因定點編輯技術獲得的純合抗性突變株系,其他性狀未發(fā)生改變,原因可能是0

請從育種的角度對這兩種技術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

1.C

A、某人的21號染色體上不攜帶致病基因,也可能使后代患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是由于21號

染色體比正常人多一條,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A正確;

B、父親對應的遺傳標記基因型為+-,母親對應的遺傳標記基因型為一,該21三體綜合征患兒對應

的遺傳標記基因型為++-,可能是父親減數(shù)分裂II異常形成了++的配子,與含有-標記的卵細胞結合形

成的++-,B正確;

C、母親減數(shù)分裂I異常會形成-父親產(chǎn)生的正常配子含+或-,異常卵細胞與正常精子形成的基因

型為+_或一,不能形成++-的個體,C錯誤;

D、該患兒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可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來判斷,D正確。

2.C

A、含有M的個體同時含有s基因,即雄性個體均表現(xiàn)為灰色,雌性個體不會含有M,只含有m,

故表現(xiàn)為黑色,因此所有個體均可由體色判斷性別,A正確;

B、含有Ms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為雄性,基因型為MsMs的個體需要親本均含有Ms基因,而兩個雄性

個體不能雜交,B正確;

CD、親本雌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為mX,雄性親本產(chǎn)生的配子為XMs、Ms。、Xm、mO,子一代中只含

一條X染色體的雌蠅胚胎致死,雄性個體為1/3XXY,(XXMsm)、1/3XY,(XMsm),雌蠅個體為

l/3XXmm,把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分開考慮,只考慮性染色體,子一代雄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

比例為3/4X、1/40,雌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含有X,子二代中3/4XX、1/4X0;只考慮常染色體,子二

代中l(wèi)/2Msm、l/2mm,l/8mmX0致死,XXmm表現(xiàn)為雌性,所占比例為3/7,雄性個體3/7XXY,

(XXMsm)、1/7XY'(XMsm),即雄性個體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到1/4,逐代降低,雌性個體

所占比例由1/3變?yōu)?/7,逐代升高,D正確,C錯誤。

3.D

A、由題意可知,某一X染色體三體的受精卵發(fā)生“三體自救”后,發(fā)育成UPD個體甲,其兩條X染

色體全部來自母親,說明只有當丟失的X為來自于父親時,才能發(fā)育為UPD,即形成UPD的概率為

1/3,A錯誤;

B、兩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但兩條X染色體的堿基序列差異很大,說明不是相同的染色體(不

是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所得),則來自母親的一對同源染色體,說明母親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卵細胞時,減

數(shù)分裂I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B錯誤;

C、個體甲含有的兩條X染色體與母親的一樣,則該女子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與母親的

相同,C錯誤;

D、由題意可知,甲丟失的X來自于父親,所以父親正常,甲也可能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D

正確。

4.C

A、該患者的父親正常進行減數(shù)分裂,并將自己的一半染色體傳遞給女兒,但胚胎細胞將16號染色

體丟失,A錯誤;

B、該患者母親的16號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分裂I過程中未分離,也可能在減數(shù)分裂II過程中著絲粒

分裂后形成的兩條染色體未分離,且在胎兒期未丟失,導致其患病,B錯誤;

C、若該患者將兩條16號染色體傳遞給胎兒,可能通過三染色體自救丟失其中的一條,胎兒表現(xiàn)正

常,C正確;

D、對該夫婦的胎兒進行基因檢測,可確定其是否有“單親二體性”現(xiàn)象以及分析原因(來自父母哪方

及哪條染色體),但不能預防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D錯誤。

5.B

A、根據(jù)題意,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包括兩條同

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或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因此UPD并不一定致病,

若致病通常會引起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

BC、根據(jù)題意,單親二體(UPD)包括單親同二體(UPiD)和單親異二體(UPhD),如果兩條同源

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即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異常,同一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后,

兩條單體形成的染色體移向一極,則稱為單親同二體(UPiD);如果其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

色體;即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異常,導致同源染色體移向一極,則稱為單親異二體(UPhD),所

以UPD的種類一般與異常配子形成的時期有關,B錯誤,C正確;

D、根據(jù)題意,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異常配子與正

常配子受精結合形成三體合子,三體合子卵裂過程中只有丟失的染色體來自正常配子,才會導致UPD,

D正確。

6.A

A、Xist基因和Tsix基分別為互補鏈上的基因,兩基因的模板鏈不同,A錯誤;

B、分析題圖可知,X染色體失活是發(fā)生在失活中心的Xist基因轉錄出XistRNA后,B正確;

C、保留活性的X染色體上Xist基因與Tsix基因均能表達,Tsix基因轉錄得到的TsixRNA可以與Xist

基因轉錄出的XistRNA結合,可以抑制XistRNA包裹X染色體,阻止XistRNA發(fā)揮作用,使表達該

基因的染色體保持活性,C正確;

D、可以通過促進21號多出的一條染色體上失活中心的關鍵基因的轉錄,轉錄出的RNA對21號多

出的染色體進行包裹并吸引失活因子聚集,從而使得多出的那條染色體失活,21號兩條染色體正常

發(fā)揮作用的方法,因此該機制的研究有望應用于21三體綜合征的治療,D正確。

7.C

AB、太空環(huán)境的紫外線強、輻射高,且處于失重狀態(tài),這些因素可誘發(fā)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新基

因產(chǎn)生的途徑,因此種子基因結構會發(fā)生改變,種子會產(chǎn)生新的基因、獲得新的性狀,AB與題意不

符;

CD、在太空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下,除了能誘發(fā)基因突變外,還能產(chǎn)生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和染色體

變異都具有不定向性,不可能每粒種子的品質都得到改良,但會發(fā)生種子染色體的斷裂和錯誤連接,

C與題意相符,D與題意不符。

8.D

A、制作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流程為:解離一漂洗一染色-制片,A錯誤;

B、題干信息表明此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因此染色體橋形成于有絲分裂中期,斷裂于有絲分裂后期,

B錯誤;

C、由于兩著絲粒間的任意位置斷裂,因此出現(xiàn)染色體橋的細胞分裂后的子細胞存在染色體結構變異,

但數(shù)目不變,C錯誤;

D、高濃度乙草胺抑制棉花細胞呼吸,干擾核酸和蛋白質合成,造成DNA損傷和染色體畸變,從而

使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時間延長,分裂期細胞減少,D正確。

9.A

A、已知某哺乳動物含42條染色體,其中10/11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由于一條10號染色體與一條

11號染色體在端粒處連接構成一條10/11平衡易位染色體,導致雌性攜帶者的初級卵母細胞內有19

對同源染色體正常聯(lián)會,而10號染色體和11號染色體形成圖示的聯(lián)會狀態(tài),圖示聯(lián)會的染色體減數(shù)

分裂時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移向一極,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另一極,由于10/11平衡易位染

色體形態(tài)與10號染色體和11號染色體均不相同,故形成的卵細胞內最多含有21種形態(tài)的染色體,

A錯誤;

B、一般來說,染色體異常的胎兒50%以上會因自發(fā)流產(chǎn)而不出生,而單基因和多基因遺傳病的發(fā)病

率在胚胎時期較低,因此胚胎時期染色體疾病的發(fā)病率高于單基因和多基因遺傳病,B正確;

C、羊膜腔穿刺用于確診胎兒是否患染色體異常、神經(jīng)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來的遺傳

性代謝疾病。因此可在妊娠階段進行羊膜腔穿刺診斷胚胎是否存在10/11平衡易位染色體,C正確;

D、由于攜帶該平衡易位染色體的個體當代表型基本正常,因此推測人群中表型正常的個體染色體可

能存在異常,人類婚前檢查有其必要性,D正確。

10.A

A、由圖可知,種群分布區(qū)域的擴大會導致生殖隔離的形成,是該地區(qū)鳥類新物種形成的關鍵因素,

A正確;

B、該地區(qū)鳥類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物種間、鳥類與環(huán)境之間協(xié)同進化的過程,B錯誤;

C、分析演化圖示可知,四個物種中②③由同一物種形成不同物種的時間最晚,其親緣關系最近,但

其生活的區(qū)域不同,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資源也不相同,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而是種群,

C錯誤;

D、由圖可知,①⑤的親緣關系比較遠,說明海拔高度對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演化方向具有一定影響,

D錯誤。

11.C

A、由題干信息分析可知,家蠅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chǎn)生抗性,是由于其神經(jīng)細胞膜上某通道蛋

白中的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最可能是因為控制該氨基酸合成的基因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A

正確;

B、未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前,甲地區(qū)的果蠅抗性基因的基因頻率為20%xl/2+2%=12%,B正確;

C、若甲乙兩地的家蠅對該殺蟲劑的敏感度不同,即使使用相同劑量的殺蟲劑,其起到的殺蟲效果也

不同,則兩地抗性基因頻率會有差異,C錯誤;

D、具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甲地使用殺蟲劑前抗性基因頻率為12%,使用殺蟲劑五年后,抗性基因頻

率為40%xl/2+25%=45%,乙地使用殺蟲劑前抗性基因頻率為20%xl/2+4%=14%,使用殺蟲劑五年后

抗性基因頻率為32%xl/2+18%=34%,兩地的家蠅種群的基因頻率均發(fā)生了變化,即兩地的家蠅種群

都發(fā)生了進化,但根據(jù)抗性基因變化程度可知,兩地的進化速度有差異,可能與殺蟲劑的選擇作用強

度有關,D正確。

12.B

A、④中存在缺失和重復兩種染色體結構變異,染色體數(shù)目沒有變化,A正確;

B、二倍體的雜合子細胞顯性基因缺失后,也可使隱性等位基因的效應顯現(xiàn)出來,B錯誤;

C、由②可以看出,圖中染色體橋是由兩條染色單體斷裂融合而成,C正確;

D、④中不同染色體組成的兩種細胞表現(xiàn)為一個有色、一個無色,有絲分裂后形成的細胞也為兩種,

能使玉米糊粉層呈花斑性狀,D正確。

13.D

A、形成多倍體過程中染色體發(fā)生了成倍的增加,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A正確;

B、由題圖可知雜交種1是三倍體含有紅鯽魚的2個染色體組和團頭魴的1個染色體組,減數(shù)分裂時

出現(xiàn)聯(lián)會紊亂而不育,因此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魚類資源干擾較小,B正確。

C、題圖中雜種3(5n=172,RRBBB)是由雜種2(4n=148,RRBB)和團頭魴(2n=48,BB)雜交

產(chǎn)生的,由此推測雜交種2可能產(chǎn)生了與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相同的配子(4n=148,RRBB),并與團頭

魴產(chǎn)生正常的配子(n=24,B)相結合而產(chǎn)生雜種3(5n=172,RRBBB),C正確;

D、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的現(xiàn)象,

而雜種3(5n=172,RRBBB)含有紅鯽魚的2個染色體組和團頭魴的3個染色體組,減數(shù)分裂時出

現(xiàn)聯(lián)會紊亂而不育,所以雜交種3的獲得說明雜交種2與團頭魴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

14.C

A、甲是保留中間類型,對應③,乙是淘汰中間類型,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

對應①,丙是保存趨于某一極端變異個體,淘汰另一極端變異個體,對應②,A錯誤;

B、乙模型是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但圖示不能表明按照不同方向保留下來的個

體存在生殖隔離,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兩個物種,B錯誤;

C、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會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C正確;

D、觀賞性魚類分成很多種,應該是不同方向的保留,類似于分裂選擇(乙),D錯誤。

15.A

A、根據(jù)題意,品種甲和乙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題目并未提到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而發(fā)生了不同的變異,A

錯誤;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性進化的

影響,B正確;

C、雜交種丙繁殖形成種群,說明丙是可育的,說明品種甲和乙之間能進行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說

明兩個種群之間無生殖隔離,是同一個物種,C正確;

D、自然選擇的作用是定向的,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品種甲的表型,最終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正確。

16.(1)活增多不定向性

(2)分離M83

品系NX品系t(tai)

,與品系N連續(xù)回交

階段2-階段1:檢測結果出現(xiàn)紅色和綠色熒光,保留出現(xiàn)綠色熒

植.朱2

品質檢測

穩(wěn)定遺傳的

嵩營養(yǎng)薪品種

光信號的株。階段2:檢測結果出現(xiàn)紅色、綠色和藍色熒光,保留出現(xiàn)藍色熒光信號的植株

(1)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埃文斯藍染色劑無法使活細胞著色。由題意可知,通常糊粉層為單層

活細胞,選育糊粉層加厚的品種是活細胞且細胞層數(shù)增多了,因此要選擇的糊粉層加厚的種子應為顯

微鏡觀察到胚乳中未染色細胞層數(shù)增多的種子;將其對應的含胚部分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篩選獲得不同程

度的糊粉層加厚突變體tai、ta2等,這說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的特點。

(2)突變體tai與野生型雜交,繼續(xù)自交得到F2種子,觀察到野生型:突變型=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