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河北省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2、選擇性必修3前三單元。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表所示為先秦部分文獻記載的經濟活動。由此可知,先秦時期()經濟活動出處筑氏執(zhí)下齊,冶氏執(zhí)上齊,鳧氏為聲,桌氏為量,段氏為傅器桃氏為刃。《周禮·考工記)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孟子·滕文公上凡天下群百工,輪車,建,也,胸,冶,串匠,使各從事其所能。墨子·節(jié)用中A.職業(yè)選擇取決于姓氏 B.手工業(yè)分工較為細密C.私營手工業(yè)占據主導 D.工藝傳承具有開放性【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凡天下群百工,輪車,建,也,胸,冶,串匠,使各從事其所能”與“筑氏執(zhí)下齊,冶氏執(zhí)上齊,鳧氏為聲,桌氏為量,段氏為傅器桃氏為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時期,手工業(yè)分工較為細密,B項正確;“職業(yè)選擇取決于姓氏”的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私營手工業(yè)占據主導在明朝中后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主旨“手工業(yè)分工”,而“工藝傳承”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孟子所重視的“制民之產”,首要的就是分配田產,做到“井地之均”。荀子用“各得其宜”來表達“均”的內涵,通過“隆禮”而實現“上政均平,故民齊-____”。據此可知,兩人都強調()A.重建社會秩序 B.平均分配財富 C.恢復井田制度 D.實行禮法并施【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從孟子和荀子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強調了禮法的重要性。孟子通過土地的公平分配來實現社會的和諧,而荀子則通過“隆禮”來實現政治上的均平。這兩者都重建社會秩序,A項正確;孟子確實強調了土地的公平分配,這可以看作是財富分配的一部分。然而,荀子的“各得其宜”并不一定意味著財富的平均分配,排除B項;孟子提到了“井地之均”,這可能讓人聯想到井田制度。但是,荀子并沒有明確提到要恢復井田制度,排除C項;只有荀子主張禮法并施,排除D項。故選A項。3.唐德宗時期,檢校員外郎穆員在為工部尚書鮑防所作碑記中說:“自中原多故,賢士大夫以三江五湖為家,登會稽(今浙江紹興)者如鱗介之集淵藪?!崩畎滓灿性娫疲骸叭ǎㄖ嘎尻枺┍碧攣y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這說明當時()A.動亂成為文學主要題材 B.華夏認同觀念仍未形成C.戰(zhàn)亂促使人口大量南遷 D.士大夫缺乏社會責任感【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自中原多故,賢士大夫以三江五湖為家,登會稽(今浙江紹興)者如鱗介之集淵藪”與“三川(指洛陽)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都反映了唐代中后期因為戰(zhàn)亂,特別是安史之亂后,許多北方的人口向南方遷移,尤其是到了長江以南的地區(qū)。這一現象導致了江南地區(qū)的經濟和文化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社會結構和文化面貌的變化,C項正確;“動亂成為文學主要題材”是表面現象,不是其本質特征,排除A項;華夏認同觀念形成于現先秦時期,排除B項;“士大夫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C項。4.羅漢觀念源于印度,但印度佛教典籍中沒有關于其形象記載。魏晉以后,羅漢的形象開始出現于壁畫和繪畫中。到了宋代,有的畫家甚至將羅漢描繪為醉心于琴棋書畫的文士形象。這反映了佛教()A.出現世俗化的傾向 B.與儒家思想的融合C.逐步融入本土文化 D.主導繪畫發(fā)展方向【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魏晉以后,羅漢的形象開始出現于壁畫和繪畫中。到了宋代,有的畫家甚至將羅漢描繪為醉心于琴棋書畫的文士形象”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佛教羅漢形象描繪為文士形象,說明佛教逐步融入本土文化,C項正確;“佛教世俗化”指的是佛教文化逐步與社會生活的融合過程,這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佛教羅漢形象的變化,無法說明與儒家思想的融合,排除B項;佛教并未主導繪畫發(fā)展方向,排除D項。故選C項。5.雍正六年(1728年),云貴總督鄂爾泰上奏“竊滇黔兩省疆域遼闊不讓中邦,而蕭索疲蔽難言樂土者,則以水陸不通,貨財不殖,城郭不完,盜賊不戢,而調劑之術未講也?!贝撕?,雍正帝開修了云南至廣西、貴州、四川的道路。由此可知,雍正帝建設西南交通旨在()A.便利南北物資交流 B.落實改土歸流政策C.加強邊疆軍事防御 D.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雍正帝通過改善西南交通,加強了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提高了國家管理能力,鞏固了清朝的統(tǒng)治,D項正確;雍正帝建設西南交通旨在加強對西南地區(qū)的管理,不是便利南北物資交流,排除A項;改土歸流政策是指在西南地區(qū)裁撤土司,實行流官管理地方,這與建設西南交通關系不大,排除B項;材料主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而“加強邊疆軍事防御”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6.如圖所示是《新青年》)第五卷第五號(1918年10月15日)的目次。這反映出當時新文化運動()A.專注于學問而避談時事 B.倡導學習西方思想文化C.猛烈批判封建倫理道德 D.思想傳播出現了新動向【答案】D【解析】根據目錄中的“勞動神圣”、“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可知,《新文化》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說明當時的新文化運動在思想傳播上轉向馬克思主義,出現了新動向,D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思想解放運動,并沒有專注于學問而避談時事,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新文化運動思想傳播出現新動向,并沒有體現倡導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批判封建倫理道德,排除BC項。故選D項。7.20世紀20年代末,在廠長李升伯的強力推動下,大生廠先后聘請歐美及日本留學歸來的專業(yè)人才主持廠務,使得沿革了30年的工頭制逐步被取代。工廠不再通過工頭來管理工人,工廠直接與工人簽訂勞動契約,直接掌握工人的雇傭和管理工人勞動,同時制定統(tǒng)一的勞動紀律、工資制度等。這一改革()A.適應了近代工廠發(fā)展的要求 B.改善了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C.推動民族工業(yè)迎來發(fā)展高峰 D.化解了新舊經濟體制的沖突【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工廠不再通過工頭來管理工人,工廠直接與工人簽訂勞動契約,直接掌握工人的雇傭和管理工人勞動,同時制定統(tǒng)一的勞動紀律、工資制度等。”和所學知識可知,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聘用專業(yè)人才主持廠務,用西方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取代了原來帶有封建管理方式的工頭制,適應了近代工廠發(fā)展的要求,符合時代的發(fā)展潮流,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企業(yè)的內部經營管理,與發(fā)展環(huán)境無關,更何況當時中國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高峰是民國建立到一戰(zhàn)結束,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企業(yè)經營調整,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與化解了新舊經濟體制的沖突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8.《“十四五”全民醫(yī)療保障規(guī)劃》中提道:“(建立)以基本醫(yī)療保險為主體……補充醫(yī)療保險、商業(yè)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yī)療互助等共同發(fā)展的多層次醫(yī)療保障制度框架?!边@一規(guī)劃旨在()A.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系統(tǒng) B.突出商業(yè)保險主體地位C.完善多元化的醫(yī)保體系 D.強調醫(yī)保的市場導向性【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建立)以基本醫(yī)療保險為主體……補充醫(yī)療保險、商業(yè)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yī)療互助等共同發(fā)展的多層次醫(yī)療保障制度框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四五”全民醫(yī)療保障規(guī)劃》的目的是完善多元化的醫(yī)保體系,C項正確;完善醫(yī)保體系只是健全社會保險系統(tǒng)的表現之一。與主旨“多元化的醫(yī)保體系”,排除A項;材料強調基本醫(yī)療保險在醫(yī)保體系的地位,商業(yè)保險不是其主體,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醫(yī)保的主體性,排除D項。故選C項。9.中歐班列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如圖所示是2013-2021年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情況。由此可知,中歐班列的運行()A.改變了世界交通的主要方式 B.有利于沿線國家的經濟發(fā)展C.體現了中國高鐵技術的發(fā)達 D.旨在增強中國的經濟輻射力【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歐班列的開行列數不斷增加,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歐班列作為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重要物流通道,其開行數量的增加顯著提升了沿線國家間的貨物運輸效率,促進了貿易往來,對參與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它也有助于加強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推動沿線各國的產業(yè)合作與升級,B項正確;改變世界交通的主要方式,這個表述過于寬泛,目前全球的主要運輸方式仍然是海運,中歐班列更多地是作為補充和優(yōu)化現有的國際運輸體系,排除A項;盡管中歐班列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國鐵路技術的進步,但它本身并不直接代表中國高鐵技術的整體水平,排除C項;而關于增強中國的經濟輻射力,這可以視為中歐班列的一個潛在效應,但不是其直接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0.全新世(1萬年前)的初期,村落生活逐步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這種趨勢在歐亞大陸出現于公元前8000年以后,在美洲大陸則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以后。村落生活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房屋建筑技術提高 B.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形成C.原始農耕經濟的確立 D.土地私有制的初步發(fā)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全新世初期,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從事農業(yè)生產和畜牧業(yè),這使得食物來源更加穩(wěn)定可靠。隨著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人們能夠在固定的地點長期居住并建立起較為復雜的社會結構,C項正確;房屋建筑技術的提高是在農業(yè)生產基礎上進一步演化的社會現象,但它們并不是村落生活出現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形成于村落生活出現之后,排除B項;材料主旨“原始農耕經濟”,而“土地私有制的初步發(fā)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1.當醫(yī)學在中世紀成為教士的專利品時,阿拉伯文化保留了非宗教性的民間醫(yī)學,特別是在阿拔斯王朝統(tǒng)治時期,阿拉伯人繼承了許多古希臘的醫(yī)學遺產,哈里發(fā)成為最熱忱的文化保護者。這說明()A.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B.阿拉伯人傳承了古典文化C.阿拉伯文化推動了西歐社會的轉型 D.阿拉伯文化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中世紀時期,阿拉伯文化確實扮演了保存和傳播古典知識的角色,尤其是在歐洲中世紀早期,當時的歐洲學術活動受到教會的限制,很多古典時期的科學和哲學作品在歐洲失傳或被忽視。阿拉伯學者翻譯并注釋了許多古希臘、波斯和印度的醫(yī)學、數學、天文學和哲學著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B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國不僅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也為后來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知識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A項表述不準確,排除A項;阿拉伯文化對歐洲文藝復興有影響,但它并不是直接說明阿拉伯人在醫(yī)學領域的作用,排除C項;“阿拉伯文化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與材料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2.8世紀中期,日本在中央設置太學,在地方設立國學,選擇儒雅博學之士擔任博士、教授、助教等職位,授課內容為唐朝的律令經學、音韻、文學、書法算數等知識。這些舉措()A.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互鑒 B.表明日本全面效仿唐朝制度C.促進了“大化改新”的推行 D.推動了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答案】D【解析】根據“日本在中央設置太學,在地方設立國學,選擇儒雅博學之士擔任博士、教授、助教等職位,授課內容為唐朝的律令經學、音韻、文學、書法算數等知識”可得出日本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學習中國的教育制度以及先進文化,推動了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D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中國學習日本的相關內容,無法說明交流“互鑒”,排除A項;材料屬于日本學習唐朝文化的內容,并未涉及制度,排除B項;7世紀中期日本已經開始大化改新,排除C項。故選D項。13.有記載稱,西班牙人于1522年將番茄傳入歐洲,原始的番茄果子像櫻桃一樣,多用來觀賞,后經改良,使它們的果實變大,從而成為重要的食材。據此可知,番茄在歐洲的傳播()A.改善了傳統(tǒng)飲食習慣 B.推動了人口大規(guī)模的增長C.豐富了社會文化生活 D.突破了農業(yè)發(fā)展地域限制【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番茄最初作為觀賞植物引入歐洲,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品種的改良,它們逐漸成為了重要的食材,這無疑豐富了歐洲的飲食文化,C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番茄引入歐洲逐漸成為了重要的食材,這改變了歐洲的傳統(tǒng)飲食結構,不是傳統(tǒng)飲食習慣,排除A項;“人口大規(guī)模的增長”體現為歐洲人口的持續(xù)增長,但是材料主要體現歐洲傳統(tǒng)飲食結構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主旨“社會文化生活”,而“突破了農業(yè)發(fā)展地域限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4.據統(tǒng)計,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國的移民構成中,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占比顯著減少,而來自東歐和南歐各國的移民占比顯著增多。上述變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工業(yè)革命地理格局的變動 B.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結束C.歐洲殖民擴張方向轉變 D.美國移民政策的調整【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國的移民構成中,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占比顯著減少,而來自東歐和南歐各國的移民占比顯著增多”可知,19世紀80年代以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美國逐漸超過西歐和北歐國家,成為工業(yè)革命的中心,因此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減少,來自東歐和南歐各國的移民增多,A項正確;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束于1865年,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歐洲的殖民擴張,排除C項;材料并未交代是因美國政策調整才出現移民占比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15.1951年,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guī)定公約“適用于1951年1月1日前歐洲發(fā)生的事情”。1966年,聯合國通過了《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沒有規(guī)定時間和地域方面的限制。這一變化()A.有助于遏制難民的增加 B.保障了難民的生存權C.源于世界多極化趨勢 D.適應了新的世界形勢【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951年,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guī)定公約“適用于1951年1月1日前歐洲發(fā)生的事情”。1966年,聯合國通過了《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沒有規(guī)定時間和地域方面的限制”可得出,聯合國對難民問題的關注范圍從歐洲擴大到全球,這適應了世界形勢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中的措施無法起到遏制難民增加的作用,排除A項;“保障了”說法絕對,排除B項;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也屬于世界形勢出現新的變化表現之一,排除C項。故選D項。16.截至2006年,英國有超過11所正規(guī)大學開設了中醫(yī)、針灸課程;澳大利亞有3000多個中醫(yī)診所和3000多個針灸診所,每年的門診量達280萬人次;巴西有正規(guī)資質的中醫(yī)針灸醫(yī)師達10萬人,近500所公立醫(yī)院和2500多家診所設有針灸治療室,這說明()A.中醫(yī)為世界醫(yī)學貢獻中國智慧 B.中醫(yī)學較西醫(yī)學更為科學有效C.中醫(yī)學具有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特征 D.中西醫(yī)結合成為世界醫(yī)學主流【答案】A【解析】據題意可知,當代世界中,中醫(yī)在很多國家都得到傳播和應用,接受中醫(yī)治療的人有很多,說明中醫(yī)為世界醫(yī)學貢獻了中國智慧,A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對中醫(yī)和西醫(yī)進行比較,不能說明中醫(yī)比西醫(yī)更為科學有效,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中醫(yī)的特點,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中醫(yī)的貢獻,不能說明中西醫(yī)結合成為世界醫(yī)學主流,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張家口堡俗稱“堡子里”,占地約23公頃,東西長550米,南北長374米,始建于明代,曾享有“武城”之譽,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城堡。隨著“北方絲綢之路”張庫大道的興盛,張家口由“武”而“商”,成為中、俄、蒙物資貿易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清末時,張家口一度成為中國北方除天津之外的第二大商埠?!幾岳钊缫獾取蹲哌M張家口堡,感受600年的城市年輪》材料二張家口城市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分期時間說明張家口堡時期從明宣德年間至清康熙中期張家口堡建堡,因其“為敵(元政權)要沖”,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城堡及其城市職能的多樣化張家口上下堡時期康熙中期至道光年間清政府平定噶爾丹,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和平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得到強化,為互市貿易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促進漢蒙、中俄貿易上,清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了“張家口”地名的擴大張家口域市時期咸豐到宣統(tǒng)年間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特別是北洋三口開埠,使中國北方被迫進入國際貿易市場,德、英、法、日等國加入張家口的經濟貿易中,使張家口的商業(yè)貿易市場呈現外向化和開放化特征。張家口城市經濟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城市實體地城進一步擴張,并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地名一張家口——摘編自陳新?!睹髑鍟r期草原絲路沿線城市張家口的發(fā)展與職能演變研究》(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時期張家口城市職能的演變情況。(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張家口城市不斷擴張的原因?!敬鸢浮浚?)演變情況:軍事職能下降,商業(yè)職能上升(2)原因:地理位置重要;政治局面的和平穩(wěn)定;互市貿易的發(fā)展;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國北方逐漸被卷入國際貿易市場【解析】【小問1】演變情況:據材料一“(曾)是長城坊線上的重要軍事城堡”、“張家口由‘武’而‘商’,成為中、俄、蒙物資貿易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清末時,張家口一度成為中國北方除天津之外的第二大商埠”等信息可知,張家口的軍事職能下降,商業(yè)職能上升?!拘?】原因:根據“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城堡及其城市職能的多祥化“得出地理位置重要;根據“和平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得到強化,為互市貿易發(fā)展茵定了基礎”得出政治局面的和平穩(wěn)定、互市貿易的發(fā)展;根據“清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了“張家口"地名的擴大”得出政府政策的支持;根據“中國北方被迫進入國際貿易市場,德,英、法、日等國加入張家口的經濟貿易中,使張家口的商業(yè)貿易市場呈現外向化和開放化特征”得出中國北方逐漸被卷入國環(huán)貿易市場,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拿破侖戰(zhàn)爭后,約30萬士兵和水手復員,英國國內出現了勞動力過剩問題。隨著澳大利亞各經濟部門的興起,數量有限且消極怠工的流放犯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fā)展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19世紀30年代后期,英國政府及澳大利亞殖民地政府擴大了資助政策的覆蓋范圍。1831-1840年,受政府資助來澳的英國自由移民人數為43817人,是過去40余年自由移民總數的約2.8倍;1841一1850年,受政府資助來澳的移民人數相較1831一1840年又翻了近一番,到1860年達到頂峰。1831一1860年,受政府資助來澳的英國移民人數占同時期來澳的英國移民總數的55.5%。維多利亞的黃金刺激了大量自費移民的涌入,維多利亞殖民區(qū)的英國移民人數占總數的近一半,其中自費移民又占整個英國自費移民總數的72.3%?!幾脏嵰_、費佩君《澳大利亞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各殖民宗主國對東南亞的投資幾乎中斷,商品輸出也大為減少,東南亞的華商資本乘機崛起,紛紛投資銀行、航運、五金機械、橡膠、農產品加工等現代產業(yè),而這些東南亞華商企業(yè)大多雇傭華人。各殖民政府疏于防范中國移民進入,這也使得中國自主移民更容易進入東南亞地區(qū)。許多東南亞地區(qū)都出現規(guī)模較大的新華人社區(qū)。1922-1939年,從廈門、汕頭、香港出洋的移民就約有550萬人,絕大部分前往東南亞。這一期間,大批中國知識分子加入移民隊伍。遍布東南亞各地的華人學校需要大量師資,僑報、僑刊和華商企業(yè)也為南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謀生機會。——摘編自莊國土《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1)根據材料一、指出19世紀30-60年代英國人移民澳大利亞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變化出現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與19世紀英國人移民澳大利亞相比,民國時期華人移民東南亞的顯薯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時期華人移民東南亞的影響。【答案】(1)變化:英國人移民澳大利亞的教量經歷了顯著增長;政府的資助力度加大;從資助移民為主變?yōu)樽再M移民為主原因:英國國內存在勞動力過剩的問題;澳大利亞經濟發(fā)展迅速,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英國政府的政策支持(2)特點:移民數量龐大;華人移民中有大量的知識分子;自主移民為主;涉及到資本投資和現代產業(yè)的發(fā)展;以社區(qū)為移民安置點影響:華人移民的投資和經營活動推動了東南亞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豐富了東南亞的多元文化,對東南亞國家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面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聯系【解析】【小問1】第一小問變化,根據材料一“1841-1850年,受政府資助來澳的移民人數相較1831-1840年又翻了近一番,到1860年達到頂峰”可知,英國人移民澳大利亞的數量經歷了顯著增長;根據材料一“19世紀30年代后期,英國政府及澳大利亞殖民地政府擴大了資助政策的覆蓋范圍”可知,政府的資助力度加大;根據材料一“維多利亞的黃金刺激了大量自費移民的涌入,維多利亞殖民區(qū)的英國移民人數占總數的近一半,其中自費移民又占整個英國自費移民總數的72.3%”可知,從資助移民為主變?yōu)樽再M移民為主。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拿破侖戰(zhàn)爭后,約30萬士兵和水手復員,英國國內出現了勞動力過剩問題”可知,英國國內存在勞動力過剩的問題;根據材料一“隨著澳大利亞各經濟部門的興起,數量有限且消極怠工的流放犯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fā)展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可知,澳大利亞經濟發(fā)展迅速,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根據材料一“受政府資助來澳的英國自由移民人數為43817人”可知,英國政府的政策支持?!拘?】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二“1922-1939年,從廈門、汕頭、香港出洋的移民就約有550萬人,絕大部分前往東南亞?!笨芍?,移民數量龐大;根據材料二“這一期間,大批中國知識分子加入移民隊伍“可知,華人移民中有大量的知識分子;根據材料二“東南亞的華商資本乘機崛起,紛紛投資銀行、航運、五金機械、橡膠、農產品加工等現代產業(yè),而這些東南亞華商企業(yè)大多庭傭華人“可知,涉及到資本投資和現代產業(yè)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二“許多東南亞地區(qū)都出現規(guī)模較大的新華人社區(qū)。"可知,以社區(qū)為移民安置點并且自主移民為主。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二“東南亞的華商資本乘機崛起,紛紛投資銀行、航運、五金機械、橡膠、農產品加工等現代產業(yè),而這些東南亞華商企業(yè)大多雇傭華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華人移民的投資和經營活動推動了東南亞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二“許多東南亞地區(qū)都出現規(guī)模較大的新華人社區(q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豐富了東南亞的多元文化,對東南亞國家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面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聯系等。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糧食貿易快速增長,至1981年已增長25.9億噸,年均增長率超過10%。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進行,逐步形成了涵蓋削減和取消可能導致農業(yè)生產和貿易扭曲的農業(yè)支持政策等內容的《農業(yè)協定》,如配額、出口補貼等措施?!幾酝跞芑ā⒃I妒澜缂Z食貿易格局的演變及發(fā)展趨勢分析》材料二2006年以來,糧價飛漲使廣大居民生活水平銳降,貧困階層更要遭受饑餓之苦。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饑餓的人數將達到10.2億人,而且這一數字在不斷增加。目前,糧食危機已使幾十個國家出現動蕩,加勒比、非洲和亞洲地區(qū)不少國家發(fā)生騷亂和流血沖突。2011年以來,通貨膨脹壓力甚至在俄羅斯、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發(fā)展中國家都有所顯現?!幾远胖拘鄣取妒澜甾r業(yè):格局與趨勢》(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zhàn)結束后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糧食貿易增長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指出發(fā)展中國家糧食危機導致的結果,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對策?!敬鸢浮浚?)原因:關稅總協定的實施;糧食生產現代化與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糧食產量增加;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支持農業(yè)出口的政策。(2)(2)結果: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饑餓問題加劇,加劇社會貧困;社會動蕩加劇。對策: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量;建立完善的糧食儲備制度,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jiān)管和調控;調整糧食結構和加強農村經濟多元化,降低對傳統(tǒng)糧食作物的依賴程度,【解析】【小問1】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糧食貿易快速增長”及所學知識可知,關稅總協定的實施有利于世界貿易的整體增長;據所學知識可知,還可以從糧食產量升高、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國的農業(yè)政策等角度進行說明,從兩室產量看,糧食生產現代化與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糧食產量增加;從農業(yè)政策看,支持農業(yè)出口的政策;從農業(yè)生產看,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拘?】第一小問結果,根據材料二“糧價飛漲使廣大居民生活水平銳降,貧困階層更要遭受饑餓之苦”可知,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根據材料二“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饑餓的人數將達到10.2億人,而且這一數字在不斷增加”可知,饑餓問題加劇,加劇社會貧困;根據材料二“目前,糧食危機已使幾十個國家出現動蕩,加勒比、非洲和亞洲地區(qū)不少國家發(fā)生強亂和流血沖突。”可知,社會動亂加劇。第二小問對策,根據材料二“糧價飛漲使廣大居民生活水平銳降,貧困階層更要遭受饑餓之苦?!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量;根據材料二“糧價飛張使廣大居民生活水平銳降,貧困階層更要遭受饑餓之苦”可知,可以建立完善的糧食儲備制度,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jiān)管和調控;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調整糧食結構和加強農村經濟多元化,降低對傳統(tǒng)糧食作物的依賴程度等。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慶祝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偉大建黨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的精神之源?!敝袊说木袷澜绾蛢r值觀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代相傳不僅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還成就了偉大的,成為偉大建黨精神和黨的優(yōu)良作風的源頭活水?!幾院o《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思想淵藪》根據材料,從上述建黨精神中提取任意三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史實,以“偉大建黨精神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沃土”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示例偉大建黨精神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偉大建黨精神充溢著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氣質?!皥猿终胬怼碧N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強求真的底蘊,如荀子提出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對客觀規(guī)律與真理的認知,屈原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孜孜不倦求真的境界。“堅守理想”蘊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追求理想社會的底蘊,如儒家要求建立一個禮樂文明,注重倫理秩序的國家,法家要求建立一個以法律制度治理的國家,道家則構建了小國寡民國家的理想?!佰`行初心”蘊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民木思想底蘊,如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孟子提出了“仁政”說,其中“民為貴,社稷次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皮革服裝設計中的材質對比與搭配考核試卷
- 突發(fā)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范文(5篇)
- 電子期刊出版發(fā)展考核試卷
- 銷售助理個人總結范文(15篇)
- 2025國際貿易自我鑒定(5篇)
- 護士總結報告2025(4篇)
- 語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29篇)
- 摩托車雨刷器與清洗系統(tǒng)設計考核試卷
- 影視設備數據分析服務批發(fā)考核試卷
- 2025初中一年級教師工作計劃(34篇)
- 湖南省長沙市四大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2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中華民族節(jié)日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學
- 《政府采購管理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500字
- 糖尿病護理查房提出問題
- 回收設施布局與優(yōu)化-深度研究
- 2024年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微專題2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析版)
- 分析化學考試題(附參考答案)
-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2025年中考一模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
- 森林無人機滅火技術集成-深度研究
- 股份轉讓協議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