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2024.05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聘禮是王、諸侯國之間結好關系之禮。西周時期,聘禮主要是天子聘諸侯,諸侯覲見天子,諸侯間的互聘并不顯著;春秋時期,天子與諸侯間的聘禮十分稀疏,諸侯間的聘禮日益頻繁;至戰(zhàn)國,聘禮已不再經常舉行,七國間由辯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卻非常頻繁。這表明()A.時局變化推動禮儀革新 B.外交更加注重現實利益C.實力決定列國關系走向 D.諸侯國結盟與背盟頻發(f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西周時期,聘禮主要是天子聘諸侯,諸侯覲見天子,諸侯間的互聘并不顯著”“春秋時期,天子與諸侯間的聘禮十分稀疏,諸侯間的聘禮日益頻繁;至戰(zhàn)國,聘禮已不再經常舉行,七國間由辯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卻非常頻繁”和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王室衰微,諸侯并起,原來適用于天子聘諸侯的聘禮,逐漸適用于諸侯之間,后被辯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取代,說明的是外交更加注重現實利益,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禮儀革新的說法,強調的諸侯國之間的利益,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實力對列國間關系走向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同諸侯國結盟與背盟頻發(fā)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漢書》首創(chuàng)并特別重視《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專章論述全國疆域、政區(qū)、戶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這反映了()A.國家疆土意識強化 B.服務現實色彩濃厚C.史學功能得以拓展 D.治理體系成熟完備〖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漢書》首創(chuàng)并特別重視《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專章論述全國疆域、政區(qū)、戶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和所學可知,《漢書·地理志》記述了漢代的一些經濟、人文地理情況,對全國作了區(qū)域劃分和分區(qū)概述,還載有南海各國的簡況和通航的路線。它是中國最早以疆域政區(qū)為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chuàng)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體例,說明當時治理體系成熟完備,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全國大一統形式下完成的,說明的是當時國家治理體系的成熟,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家治理層次,非疆土意識,排除A項;《漢書·地理志》是中國最早以疆域政區(qū)為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chuàng)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體例,與服務現實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史學功能的拓展,排除C項。故選D項。3.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頒布《顯慶姓氏錄》,規(guī)定只要做官進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權威名錄,被列入名錄的有245姓、287家,較之唐太宗時減少48姓、1364家。此舉旨在()A.鞏固統治基礎 B.強化中央權威 C.推進科舉改革 D.平衡派別利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規(guī)定只要做官進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權威名錄,被列入名錄的有245姓、287家,較之唐太宗時減少48姓、1364家”可知,世家大族數量減少,打擊了舊士族貴族,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科舉制推廣,庶族地主興起,只要做官到五品就可以列入姓氏錄,這有利于爭取庶族地主,擴大統治基礎,A項正確;姓氏錄之前也是由政府頒布,且強化中央權威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排除B項;推進科舉改革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項;平衡派別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4.明洪武年間,建歷代帝王廟,一并祭祀歷代帝王。洪武二十一年,確定歷代開國之君自伏羲氏、神農氏、黃帝至元世祖共16帝入祀。如表為此后變化情況()時間段入祀人數入祀標準增加祭祀停止祭祀明嘉靖中期15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元世祖清順治元年16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明太祖清順治二年21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恢復元世祖,新增遼太祖、金太祖、金太宗、元太祖清康熙末年至雍正初164除無道被弒和亡國之主,皆可入祀夏啟、商太甲、周成王、崇禎帝等143人明清時期國家祭祀歷代帝王主要目的是A.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 B.宣揚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C.彰顯自身統治的正統性質 D.緩和朝代更迭引起的動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根據明朝“停止祭祀元世祖”,清朝“恢復元世祖牌位,增加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開創(chuàng)之主入祀”等內容可得出,明清兩代停止或增加祭祀的內容,都是為了是說明本朝政權是合理合法的,彰顯自身統治的正統性質,試圖構建起合法統治的國家認同,C項正確;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項;宣揚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和停止或增加祭祀無關,排除B項;緩和朝代更迭引起的動蕩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5.1855年,湖南巡撫駱秉章“嚴飭各州縣,將錢糧素弊,大加厘剔”,率先“減賦”,民間不僅“全完”了當年田賦和“上年蒂欠”,對1851-1853年的積欠也“率皆踴躍輸將”。這一做法很快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推廣?!皽p賦”的主要用意是()A.收攬人心增加收入 B.革除積弊引領改革C.減輕負擔發(fā)展經濟 D.增加積累推進洋務〖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1855年,湖南巡撫駱秉章‘嚴飭各州縣,將錢糧素弊,大加厘剔’,率先‘減賦’,民間不僅“全完”了當年田賦和‘上年蒂欠’,對1851-1853年的積欠也‘率皆踴躍輸將’”和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南方地方政府推行減賦政策,主要是為了收攬人心,增加收入,進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A項正確;材料與革除積弊引領改革的說法無關,出于維護統治的需要,排除B項;當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主要是為了收攬人心,增加收入,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排除C項;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排除D項。故選A項。6.甲午戰(zhàn)爭后,原占出口值一半以上的絲、茶兩項,到1920年僅占20%,而豆類、花生、芝麻、油類四項出口總值竟超過絲茶總值,蛋品、皮毛等農家副業(yè)產品增長也較快。這一變化說明中國()A.傳統經濟結構加速解體 B.經濟對外依附性增強C.對外貿易市場發(fā)生變化 D.近代工商業(yè)有所發(fā)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20年,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種類增多,而豆類、花生、芝麻、油類四項出口總值竟超過絲茶總值,絲茶比例下降,而其他農副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說明近代中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世界市場,受國際影響較大,經濟對外依附性增強,B項正確;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國進出口產品數量變化的信息,且這些都是經濟作物,只能說明商品化趨勢加強,不能說明傳統小農經濟加速解體,排除A項;出口絲茶、農副業(yè)產品等數量變化,不能折射出對外貿易市場的情況,排除C項;材料是關于農業(yè)的,與近代工商業(yè)無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7.如表為1920年代中國部分省份農會會員統計(不含江蘇二三十萬)。據此可知()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會員人數占全國百分比會員人數占全國百分比廣東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60027.3江西11530.13826174.2河南27000027.52455002.7陜西10000.17051607.7全國9814421009153093100A.農民階級成為國民革命主力 B.兩湖地區(qū)土地革命成效顯著C.政治生態(tài)影響農運地域格局 D.農民運動推動國民革命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1920年代中國部分省份農會會員統計”結合所學可知,北伐戰(zhàn)爭時期,農民運動主要集中在湖南地區(qū),其中湖北也受到巨大影響,因此這一時期的湖南、湖北地區(qū)的農會會員比重較高,說明的是政治生態(tài)影響農運地域格局,C項正確;農民階級是國民大革命的重要參與者,非主力,排除A項;國民大革命時期,兩湖地區(qū)并未推行土地革命,排除B項;國民大革命運動助推了農民運動的發(fā)展,D項屬于因果關系顛倒,排除D項。故選C項。8.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具體政策上作出若干重要修改(如圖)。這次重要修改()(一)對富農由征收多余土地財產,改為保存富農經濟;(二〉對地主只沒收他們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財產不予沒收,不再采用“挖浮財”那些做法;(三)提高小土地出租者保留土地的標準;(四)在土地改革中切實團結和保護中農。A.貫徹落實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 B.適應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需要C.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服務 D.團結社會各階層建設社會主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對富農由征收多余土地財產,改為保存富農經濟”“對地主只沒收他們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提高小土地出租者保留土地的標準”“在土地改革中切實團結和保護中農”和所學可知,1950年的土地改革,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這對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恢復國民經濟創(chuàng)造條件,C項正確;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前,以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為領導的,由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過渡性經濟,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從1953年開始,排除B項;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從1956年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9.1984年,中共中央決定指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標志之一”“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guī)律、發(fā)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統一的?!薄皼Q定”強調()A.堅持適應國情的計劃手段 B.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C.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D.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guī)律〖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guī)律、發(fā)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統一的”可知,材料強調的是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關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統一的,加之當時正是改革開放,“決定”肯定了商品經濟價值規(guī)律,目的是倡導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guī)律,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規(guī)律,而不是計劃手段,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商品經濟價值規(guī)律,而不是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排除B項;明確提出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是在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十二大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漢謨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規(guī)定。法典的顯著特點是它幾乎沒有留下解釋的余地,概述了對各種違法行為的精確處罰。這一特點表明《法典》致力于()A.確保司法適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B.維護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的專政C.突出體現法律制定者的主觀意志 D.集中權力以維護龐大帝國的統一〖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亞)。根據材料“法典的顯著特點是它幾乎沒有留下解釋的余地,概述了對各種違法行為的精確處罰?!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的顯著特點是它幾乎沒有留下解釋的余地,概述了對各種違法行為的精確處罰,這有利于司法適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法典》的精確詳細,維護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的專政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司法適用具有公平性和一致性,這強調法律的客觀性,沒有體現法律制定者的主觀意志,排除C項;材料主旨“司法適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而“集中權力以維護龐大帝國的統一”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1.如圖為15世紀末至17世紀上半葉殖民擴張圖。圖中“①”所指區(qū)域的宗主國是()A.英國 B.西班牙 C.法國 D.葡萄牙〖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15世紀末至17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在世界范圍內殖民擴張,在南美洲東岸巴西等地,非洲西岸的羅安達,非洲東岸的莫桑比克等地區(qū)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D項正確;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發(fā)生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西班牙在美洲新大陸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包括今天的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的西岸等,與圖片內容不符,排除B項;法國的大部分殖民地在非洲的內陸地區(qū),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2.英國著名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1564-1593)在其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中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已超越人類極限的浮士德,為渴望得到無限的權力和享樂,不惜出賣靈魂與魔鬼簽約,最終被魔鬼拖入地獄,留下無盡的恐懼和悔恨。作品表達了作者()A.對世俗主義的反思 B.對理性社會的憧憬C.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D.對思想壓制的批判〖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已超越人類極限的浮士德,為渴望得到無限的權力和享樂,不惜出賣靈魂與魔鬼簽約,最終被魔鬼拖入地獄,留下無盡的恐懼和悔恨”和所學可知,《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反映了人文主義者最終未能從宗教中解放出來的歷史真實情況,是對世俗主義的反思,A項正確;對理性社會的憧憬與啟蒙運動有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人文主義思想,是對世俗主義的反思,非對思想壓制的批判,排除D項。故選A項。13.如表為英國棉布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百分比變化。這一現象折射出()年代向歐美輸出向欠發(fā)達世界輸出向其他國家輸出183060.431.87.8184029.566.738186019.073.37.718809.882.08.219007.186.36.6A.海外市場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 B.垂直性國際經濟分工不斷深化C.統一世界市場向全球各地拓展 D.歐美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加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數據變化可知,從1830年到1900年,英國棉布向歐美輸出的比重呈現下降的趨勢,向欠發(fā)達世界輸出呈現增加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工業(yè)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垂直性國際經濟分工不斷深化,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際分工,非海外市場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排除A項;資本主義世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經正式形成,非拓展,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歐美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排除D項。故選B項。14.如圖為新西蘭漫畫家大衛(wèi)·洛1919年1月23日創(chuàng)作的漫畫《大熔鍋》。據圖可知,作者意在()畫面中,威爾遜特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滿刀槍劍戟,上寫“和平濃湯”(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大熔鍋中。左邊意大利緊抱“國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右方有著同樣罐子的英、法正在竊竊私語。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亞卻面露驚異和惶恐A.指責美國的設想損害他國利益 B.抨擊美國蓄意激化世界局勢C.揭示威爾遜和平計劃難以實現 D.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勾心斗角〖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方。根據漫畫可知,一戰(zhàn)后的戰(zhàn)勝國他們手中拿著代表國家利益的“桶”,威爾遜手持“密油”調劑“和平濃湯”準備做出一鍋“美食”,但是各國反映不一。其中威爾遜帶著十四點原則參加巴黎和會,但最終沒能如愿,這說明威爾遜無法解決戰(zhàn)后矛盾,和平計劃難以實現,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英法各國各有所圖,沒強調自己利益被損害,排除A項;美國并未蓄意激化世界局勢,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美國的和平計劃難以實現,非帝國主義列強勾心斗角,排除D項。故選C項。15.1956年8月,美國通過向國外派遣體育、藝術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國際文化交流與貿易參展法》,永久性開展對外體育文化交流。1956-1964年,共實施62次體育代表團訪問項目,訪問了100多個亞、非、拉國家和地區(qū)。這反映了美國()A.正視第三世界興起的現實 B.對外戰(zhàn)略發(fā)生根本性轉變C.以文化滲透替代武裝顛覆 D.將遏制戰(zhàn)略向亞非拉延伸〖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美國)。美國通過派遣體育、藝術等各界知名人士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文化交流,實際上是在將其遏制戰(zhàn)略向這些地區(qū)延伸。通過文化交流,美國可以在這些地區(qū)推廣其價值觀和文化,從而達到拉攏第三世界國家,遏制蘇聯的目的,D項正確;這個時間段確實是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的時期,但是題目中的信息并沒有明確指出美國對此有正視的態(tài)度,排除A項;此時的對外戰(zhàn)略是遏制蘇聯,奪取世界霸權,沒有出現根本性轉變,排除B項;材料主旨“遏制戰(zhàn)略向亞非拉延伸”,而“文化滲透替代武裝顛覆”與主旨不符,且以文化滲透替代武裝顛覆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歷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證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序號材料①吐魯番文書《唐天寶十載(751年)交河郡客使文卷》載,來自寧遠國(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的使者,包括3位王子,他們至少分為8個班次前來都城長安②《唐會要·雜錄》記載,武則天敕:“蕃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國使,宜給六個月糧;尸利佛誓、真臘、訶陵等國使,給五個月糧;林邑國使,給三個月糧”③《舊唐書·儒學傳上》記載,(貞觀年間)四方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④唐劉恂《嶺表錄異》記載,廣州海面上停泊來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波斯(今伊朗)、昆侖(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一帶)等處的“南海舶”,不知其數。運來域外象牙、香料、銅錠等各種寶物,換取中國絲綢、絹綿、瓷器等大宗商品⑤揚州唐城遺址多次發(fā)現波斯釉陶碎片;陜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18件伊斯蘭玻璃器⑥唐代《楊良瑤碑》(1984年陜西涇陽出土)碑文記載,宦官楊良瑤785年奉命出使,從廣州出發(fā),經三年有余,到達黑衣大食,完成使命后返回唐朝⑦1998年在印尼海域打撈的“黑石號”沉船上裝載6萬多件產自長沙窯、越窯、邢窯和鞏縣窯,帶有阿拉伯風格圖案和裝飾的唐朝瓷器。該船結構為阿拉伯的縫合商船⑧劉長卿《同崔載華贈日本聘使》“憐君異域朝周遠,積水連天何處通。遙指來從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東?!蓖蹙S《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781年長安大秦寺立。景教,基督教支派)——據中國歷史研究院《中華文明史簡明讀本》、薛正昌《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與廣州港口》等(1)將上述材料按類型進行分類,并寫出每類的序號。(2)提取材料信息,說明唐代中外交往的基本狀況?!即鸢浮剑?)原始的歷史記錄,①⑥;歷史遺存,⑤⑦①;后人的歷史記述,②③④⑨;文學作品,⑧。(2)不同類型的材料全面反映了唐代中外交往的盛況,是寶貴的歷史研究資料。材料表明唐代中外交往方式多樣,有人員往來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表明對外交往范圍很大,東到日本,南到南亞,西經中亞、西亞直至歐洲;域外物品運到中國和中國手工業(yè)品大量出口海外,表明中外經濟貿易發(fā)達;中外使者頻繁往來,眾多學者來中國學習,以及長安城內的波斯邸、胡商、賣胡琴者等布局,反映唐朝是交流中心,長安是國際化城市;武則天敕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表明政府支持中外交流和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得出原始的歷史記錄為①⑥;歷史遺存為⑤⑦①;后人的歷史記述為②③④⑨;文學作品為⑧?!拘?】本題是歷史事物闡釋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唐朝。不同類型的材料全面反映了唐代中外交往的盛況,是寶貴的歷史研究資料。材料表明唐代中外交往方式多樣,有人員往來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材料“廣州海面上停泊來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波斯(今伊朗)、昆侖(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一帶)等處的‘南海舶’,不知其數”可知對外交往范圍很大,東到日本,南到南亞,西經中亞、西亞直至歐洲。根據材料“揚州唐城遺址多次發(fā)現波斯釉陶碎片;陜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18件伊斯蘭玻璃器”得出中外經濟貿易發(fā)達。根據材料“四方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可知中外使者頻繁往來,眾多學者來中國學習,以及長安城內的波斯邸、胡商、賣胡琴者等布局,反映唐朝是交流中心,長安是國際化城市。武則天敕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表明政府支持中外交流和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青年團體“改造中國”的探索五四前后,以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400多個小團體,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宣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青年團體在具體的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大體可分為五類(下表所示)。類別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代表團體第一類具有“不滿于現狀、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局面”的意識,對新文化運動“多空談少實行”具有一定的批評意識,強調新村主義、工讀互助對于“人”的生活的革新,希望可以通過“工、讀”相結合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自由平等的新社會少年中國學會、互助社與利群書社、覺悟社、工讀互助團、工學會第二類以“增進平民智識,喚起平民之自覺”為宗旨,以“教育”作為“社會進化的工具”,通過“平民主義的教育”塑造新的、在自我與社會兩個方面充分獲得發(fā)展的“平民真正民治的基礎”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平民教育社、新民學會第三類專門研究馬克思學說、國內外重大問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派社會主義北京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第四類以合作主義為改造中國的方法,提倡平民教育,發(fā)展平民經濟平民周刊社第五類延續(xù)民初以來劉師復等空幻的、不切實際的無政府主義傳統北京的實社、奮斗社、廣東的民鐘社——李培艷《“新青年”的覺醒與結社——對五四運動小團體的整體考察》知識分子的抉擇學生易趨向革命,但浪漫而搖動,中國不會是我們幾個學生所能救治的,我們必須農工平民大家都站起來。群眾的集合才是改造舊社會惟一的武器,群眾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全世界沒有可以對敵的。我們應研究唯物史觀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利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使他們聯合起來,向掠奪階級戰(zhàn)斗。——<-惲代英《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1922年6月)(1)五四前后青年團體“改造中國”的探索反映了一個怎樣的時代?(2)被周恩來稱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钡膼链榇淼囊慌钣杏X悟又富有開拓精神的知識分子,在五四之后作出了共同的抉擇。說明這一抉擇的時代意義?!即鸢浮剑?)中國社會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時期。五四前后,中國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思想界出現活躍局面;面對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2)五四之后,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與工農相結合來改造中國的道路。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促進了自身的成長,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了的成立,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實現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時代:根據材料“五四前后,以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400多個小團體,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宣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和所學可知,五四前后,中國社會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時期;根據材料“青年團體在具體的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可知,五四前后,中國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思想界出現活躍局面;結合所學可知,面對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根據材料“專門研究馬克思學說、國內外重大問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派社會主義”結合所學可知,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意義:根據材料“我們應研究唯物史觀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利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使他們聯合起來,向掠奪階級戰(zhàn)斗”和所學可知,可從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與工農相結合來改造中國的道路、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了的成立及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等角度進行分析。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海關的基本原則1950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海關的基本原則:必須一反過去反動統治為服從帝國主義大量傾銷外貨并廉價吸取原料的經濟侵略措施,濫行開放對外貿易,到處設立海關機構的方針而嚴格以獨立自主精神,根據國家經濟情況的需要,在應開放對外貿易的地方設立海關機構?!墩赵宏P于海關設立原則和調整全國海關的指示》1950年12月4日中國直屬海關分布(數據來源:海關總署《隸屬海關名單》,不含港澳臺地區(qū))(1)說明建國初確立海關基本原則的現實意義。(2)對1950年和2013年中國直屬海關布局的變化作出合理解釋?!即鸢浮剑?)新中國的海關建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繼續(xù),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強調反對侵略掠奪,表明新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維護民主革命成果、鞏固人民政權的需要;海關為實現經濟上獨立自主和國家經濟建設服務,順應了建國之初恢復發(fā)展經濟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2)1950年,直屬海關數量較少,表明當時中國經濟基礎薄弱,對外貿易相對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尤其是東北和廣東沿海地區(qū),是因為當時對外交往的窗口以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和港澳地區(qū)為主。2013年直屬海關數量增加,分布趨向均衡,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成就輝煌,對外經濟貿易發(fā)達;廣東成為最集中的地區(qū),突出體現了其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地位?!冀馕觥健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建國初期的中國。意義:根據材料“1950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海關的基本原則:必須一反過去反動統治為服從帝國主義大量傾銷外貨并廉價吸取原料的經濟侵略措施,濫行開放對外貿易,到處設立海關機構的方針而嚴格以獨立自主精神”得出新中國的海關建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繼續(xù),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強調反對侵略掠奪,表明新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維護民主革命成果、鞏固人民政權的需要;根據所學知識得出海關為實現經濟上獨立自主和國家經濟建設服務,順應了建國之初恢復發(fā)展經濟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拘?】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建國初期的中國。解釋:根據圖示1950年中國直屬海關分布圖可知,1950年,直屬海關數量較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表明當時中國經濟基礎薄弱,對外貿易相對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尤其是東北和廣東沿海地區(qū),是因為當時對外交往的窗口以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和港澳地區(qū)為主。根據圖示2013年中國直屬海關分布圖可知,2013年直屬海關數量增加,分布趨向均衡,根據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新時代特征背景可知,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成就輝煌,對外經濟貿易發(fā)達;廣東成為最集中的地區(qū),突出體現了其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地位。19.“西進運動”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改變美國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西進運動”大事記1783年英美簽署《巴黎條約》,把密西西比河以東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劃歸美國1787年國會通過《西北條例》,強調西部“將永遠是美利堅合眾國聯邦的一個部分”通過《西北土地法令》,規(guī)定西部地區(qū)居民達到60000人時,可組建新州并加入聯邦,并要求西北地區(qū)每個鎮(zhèn)要預留土地用于支持與發(fā)展教育1792-1830年西部公路總里程達6400公里1803年從法國手中獲得面積達214.7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娜1815-1840年建造運河3000英里,成為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發(fā)達的國家1820-1860年美國迎來第一次移民高潮,這期間移民總數高達500萬。移民莊要來自西歐、北歐、被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奴和少數來美國淘金的中國人1830年杰克遜總統簽署《印第安人遷移法》,動用軍隊強制東部印第安人遷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qū),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天氣、饑餓、勞累或疾病死亡,剩余人口被趕進狹小貧瘠的“保留地”1833-1837年收割機、鋼犁等新式農業(yè)機器頻出。中西部地區(qū)發(fā)展成為享譽全球的“小麥王國”“棉花王國”“畜牧王國”1846-1848年從英國手中獲得俄勒岡。發(fā)動對墨西哥的戰(zhàn)爭,奪取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一躍成為地跨兩洋的大國,墨西哥喪失近55%的領土1862年頒布《宅地法》,規(guī)定年滿21歲的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并繳納10美元費用后,均可登記領取總數不超過160英畝的土地,耕種5年后歸個人所有。國會通過《莫里爾法》,以贈地形式支持各州發(fā)展農業(yè)、技工、軍事、采礦等實用技藝方面的高等教育項目。此后一批農工學院紛紛建立1869-1893年先后建成五條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干線1878年國會通過《木材石料法》,準許任何公民和已提出申請加入美國國籍的僑民,低價格購買160英畝不宜種植而其主要價值在于木材和石料的地段——據李化敏《管窺西進運動之于美國現代化的影響》等談談你對“‘西進運動’改變美國國運”的認識。〖答案〗“西進運動”使美國在獨立后的一個世紀時間內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西進運動”中,美國通過大力擴張領土,成為一個幅員遼闊大國;通過吸引大量移民,增加了人口,為美國經濟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開展水陸交通建設,為經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鼓勵對西部土地的墾殖,促進了西部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鼓勵西部地區(qū)科技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也應當看到,美國領土的擴張和對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是建立在殖民擴張、掠奪他國領土和對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的基礎上,具有侵略性和血腥性的一面?!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美國。首先解讀材料,材料主要講述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改變美國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西進運動”,以表格形式呈現出西進運動的大事記。根據表格內容可擬題目為“西進運動”使美國在獨立后的一個世紀時間內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次圍繞所擬題目進行闡述,列舉表格中的相關事實,從積極方面評價,如在“西進運動”中,美國通過大力擴張領土,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通過吸引大量移民,增加了人口,為美國經濟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開展水陸交通建設,為經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鼓勵對西部土地的墾殖,促進了西部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鼓勵西部地區(qū)科技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最后,總結升華時注意從消極方面評價,但是,也應當看到,美國領土的擴張和對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是建立在殖民擴張、掠奪他國領土和對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的基礎上,具有侵略性和血腥性的一面。2024屆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下學期校際聯合考試(三模)歷史試題2024.05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聘禮是王、諸侯國之間結好關系之禮。西周時期,聘禮主要是天子聘諸侯,諸侯覲見天子,諸侯間的互聘并不顯著;春秋時期,天子與諸侯間的聘禮十分稀疏,諸侯間的聘禮日益頻繁;至戰(zhàn)國,聘禮已不再經常舉行,七國間由辯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卻非常頻繁。這表明()A.時局變化推動禮儀革新 B.外交更加注重現實利益C.實力決定列國關系走向 D.諸侯國結盟與背盟頻發(f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西周時期,聘禮主要是天子聘諸侯,諸侯覲見天子,諸侯間的互聘并不顯著”“春秋時期,天子與諸侯間的聘禮十分稀疏,諸侯間的聘禮日益頻繁;至戰(zhàn)國,聘禮已不再經常舉行,七國間由辯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卻非常頻繁”和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王室衰微,諸侯并起,原來適用于天子聘諸侯的聘禮,逐漸適用于諸侯之間,后被辯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取代,說明的是外交更加注重現實利益,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禮儀革新的說法,強調的諸侯國之間的利益,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實力對列國間關系走向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同諸侯國結盟與背盟頻發(fā)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漢書》首創(chuàng)并特別重視《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專章論述全國疆域、政區(qū)、戶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這反映了()A.國家疆土意識強化 B.服務現實色彩濃厚C.史學功能得以拓展 D.治理體系成熟完備〖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漢書》首創(chuàng)并特別重視《地理志》。首次以‘地理’命名,專章論述全國疆域、政區(qū)、戶籍,兼及自然、人文等事”和所學可知,《漢書·地理志》記述了漢代的一些經濟、人文地理情況,對全國作了區(qū)域劃分和分區(qū)概述,還載有南海各國的簡況和通航的路線。它是中國最早以疆域政區(qū)為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chuàng)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體例,說明當時治理體系成熟完備,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全國大一統形式下完成的,說明的是當時國家治理體系的成熟,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家治理層次,非疆土意識,排除A項;《漢書·地理志》是中國最早以疆域政區(qū)為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chuàng)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體例,與服務現實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史學功能的拓展,排除C項。故選D項。3.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頒布《顯慶姓氏錄》,規(guī)定只要做官進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權威名錄,被列入名錄的有245姓、287家,較之唐太宗時減少48姓、1364家。此舉旨在()A.鞏固統治基礎 B.強化中央權威 C.推進科舉改革 D.平衡派別利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規(guī)定只要做官進了五品,就可以列入其中。這是由政府公布的士族等第的權威名錄,被列入名錄的有245姓、287家,較之唐太宗時減少48姓、1364家”可知,世家大族數量減少,打擊了舊士族貴族,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科舉制推廣,庶族地主興起,只要做官到五品就可以列入姓氏錄,這有利于爭取庶族地主,擴大統治基礎,A項正確;姓氏錄之前也是由政府頒布,且強化中央權威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排除B項;推進科舉改革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項;平衡派別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4.明洪武年間,建歷代帝王廟,一并祭祀歷代帝王。洪武二十一年,確定歷代開國之君自伏羲氏、神農氏、黃帝至元世祖共16帝入祀。如表為此后變化情況()時間段入祀人數入祀標準增加祭祀停止祭祀明嘉靖中期15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元世祖清順治元年16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明太祖清順治二年21開國創(chuàng)業(yè)之君恢復元世祖,新增遼太祖、金太祖、金太宗、元太祖清康熙末年至雍正初164除無道被弒和亡國之主,皆可入祀夏啟、商太甲、周成王、崇禎帝等143人明清時期國家祭祀歷代帝王主要目的是A.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 B.宣揚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C.彰顯自身統治的正統性質 D.緩和朝代更迭引起的動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根據明朝“停止祭祀元世祖”,清朝“恢復元世祖牌位,增加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開創(chuàng)之主入祀”等內容可得出,明清兩代停止或增加祭祀的內容,都是為了是說明本朝政權是合理合法的,彰顯自身統治的正統性質,試圖構建起合法統治的國家認同,C項正確;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項;宣揚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和停止或增加祭祀無關,排除B項;緩和朝代更迭引起的動蕩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5.1855年,湖南巡撫駱秉章“嚴飭各州縣,將錢糧素弊,大加厘剔”,率先“減賦”,民間不僅“全完”了當年田賦和“上年蒂欠”,對1851-1853年的積欠也“率皆踴躍輸將”。這一做法很快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推廣?!皽p賦”的主要用意是()A.收攬人心增加收入 B.革除積弊引領改革C.減輕負擔發(fā)展經濟 D.增加積累推進洋務〖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1855年,湖南巡撫駱秉章‘嚴飭各州縣,將錢糧素弊,大加厘剔’,率先‘減賦’,民間不僅“全完”了當年田賦和‘上年蒂欠’,對1851-1853年的積欠也‘率皆踴躍輸將’”和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南方地方政府推行減賦政策,主要是為了收攬人心,增加收入,進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A項正確;材料與革除積弊引領改革的說法無關,出于維護統治的需要,排除B項;當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主要是為了收攬人心,增加收入,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排除C項;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排除D項。故選A項。6.甲午戰(zhàn)爭后,原占出口值一半以上的絲、茶兩項,到1920年僅占20%,而豆類、花生、芝麻、油類四項出口總值竟超過絲茶總值,蛋品、皮毛等農家副業(yè)產品增長也較快。這一變化說明中國()A.傳統經濟結構加速解體 B.經濟對外依附性增強C.對外貿易市場發(fā)生變化 D.近代工商業(yè)有所發(fā)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20年,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種類增多,而豆類、花生、芝麻、油類四項出口總值竟超過絲茶總值,絲茶比例下降,而其他農副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說明近代中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世界市場,受國際影響較大,經濟對外依附性增強,B項正確;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國進出口產品數量變化的信息,且這些都是經濟作物,只能說明商品化趨勢加強,不能說明傳統小農經濟加速解體,排除A項;出口絲茶、農副業(yè)產品等數量變化,不能折射出對外貿易市場的情況,排除C項;材料是關于農業(yè)的,與近代工商業(yè)無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7.如表為1920年代中國部分省份農會會員統計(不含江蘇二三十萬)。據此可知()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會員人數占全國百分比會員人數占全國百分比廣東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60027.3江西11530.13826174.2河南27000027.52455002.7陜西10000.17051607.7全國9814421009153093100A.農民階級成為國民革命主力 B.兩湖地區(qū)土地革命成效顯著C.政治生態(tài)影響農運地域格局 D.農民運動推動國民革命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1920年代中國部分省份農會會員統計”結合所學可知,北伐戰(zhàn)爭時期,農民運動主要集中在湖南地區(qū),其中湖北也受到巨大影響,因此這一時期的湖南、湖北地區(qū)的農會會員比重較高,說明的是政治生態(tài)影響農運地域格局,C項正確;農民階級是國民大革命的重要參與者,非主力,排除A項;國民大革命時期,兩湖地區(qū)并未推行土地革命,排除B項;國民大革命運動助推了農民運動的發(fā)展,D項屬于因果關系顛倒,排除D項。故選C項。8.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具體政策上作出若干重要修改(如圖)。這次重要修改()(一)對富農由征收多余土地財產,改為保存富農經濟;(二〉對地主只沒收他們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財產不予沒收,不再采用“挖浮財”那些做法;(三)提高小土地出租者保留土地的標準;(四)在土地改革中切實團結和保護中農。A.貫徹落實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 B.適應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需要C.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服務 D.團結社會各階層建設社會主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對富農由征收多余土地財產,改為保存富農經濟”“對地主只沒收他們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提高小土地出租者保留土地的標準”“在土地改革中切實團結和保護中農”和所學可知,1950年的土地改革,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這對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恢復國民經濟創(chuàng)造條件,C項正確;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前,以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為領導的,由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組成的過渡性經濟,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從1953年開始,排除B項;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從1956年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9.1984年,中共中央決定指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標志之一”“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guī)律、發(fā)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統一的?!薄皼Q定”強調()A.堅持適應國情的計劃手段 B.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C.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D.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guī)律〖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guī)律、發(fā)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統一的”可知,材料強調的是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關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統一的,加之當時正是改革開放,“決定”肯定了商品經濟價值規(guī)律,目的是倡導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guī)律,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規(guī)律,而不是計劃手段,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商品經濟價值規(guī)律,而不是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排除B項;明確提出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是在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十二大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漢謨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規(guī)定。法典的顯著特點是它幾乎沒有留下解釋的余地,概述了對各種違法行為的精確處罰。這一特點表明《法典》致力于()A.確保司法適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B.維護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的專政C.突出體現法律制定者的主觀意志 D.集中權力以維護龐大帝國的統一〖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亞)。根據材料“法典的顯著特點是它幾乎沒有留下解釋的余地,概述了對各種違法行為的精確處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的顯著特點是它幾乎沒有留下解釋的余地,概述了對各種違法行為的精確處罰,這有利于司法適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法典》的精確詳細,維護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的專政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司法適用具有公平性和一致性,這強調法律的客觀性,沒有體現法律制定者的主觀意志,排除C項;材料主旨“司法適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而“集中權力以維護龐大帝國的統一”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1.如圖為15世紀末至17世紀上半葉殖民擴張圖。圖中“①”所指區(qū)域的宗主國是()A.英國 B.西班牙 C.法國 D.葡萄牙〖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15世紀末至17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在世界范圍內殖民擴張,在南美洲東岸巴西等地,非洲西岸的羅安達,非洲東岸的莫桑比克等地區(qū)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D項正確;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發(fā)生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西班牙在美洲新大陸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包括今天的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的西岸等,與圖片內容不符,排除B項;法國的大部分殖民地在非洲的內陸地區(qū),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2.英國著名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1564-1593)在其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中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已超越人類極限的浮士德,為渴望得到無限的權力和享樂,不惜出賣靈魂與魔鬼簽約,最終被魔鬼拖入地獄,留下無盡的恐懼和悔恨。作品表達了作者()A.對世俗主義的反思 B.對理性社會的憧憬C.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D.對思想壓制的批判〖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已超越人類極限的浮士德,為渴望得到無限的權力和享樂,不惜出賣靈魂與魔鬼簽約,最終被魔鬼拖入地獄,留下無盡的恐懼和悔恨”和所學可知,《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反映了人文主義者最終未能從宗教中解放出來的歷史真實情況,是對世俗主義的反思,A項正確;對理性社會的憧憬與啟蒙運動有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人文主義思想,是對世俗主義的反思,非對思想壓制的批判,排除D項。故選A項。13.如表為英國棉布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百分比變化。這一現象折射出()年代向歐美輸出向欠發(fā)達世界輸出向其他國家輸出183060.431.87.8184029.566.738186019.073.37.718809.882.08.219007.186.36.6A.海外市場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 B.垂直性國際經濟分工不斷深化C.統一世界市場向全球各地拓展 D.歐美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加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數據變化可知,從1830年到1900年,英國棉布向歐美輸出的比重呈現下降的趨勢,向欠發(fā)達世界輸出呈現增加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工業(yè)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垂直性國際經濟分工不斷深化,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際分工,非海外市場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排除A項;資本主義世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經正式形成,非拓展,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歐美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排除D項。故選B項。14.如圖為新西蘭漫畫家大衛(wèi)·洛1919年1月23日創(chuàng)作的漫畫《大熔鍋》。據圖可知,作者意在()畫面中,威爾遜特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滿刀槍劍戟,上寫“和平濃湯”(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大熔鍋中。左邊意大利緊抱“國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右方有著同樣罐子的英、法正在竊竊私語。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亞卻面露驚異和惶恐A.指責美國的設想損害他國利益 B.抨擊美國蓄意激化世界局勢C.揭示威爾遜和平計劃難以實現 D.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勾心斗角〖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方。根據漫畫可知,一戰(zhàn)后的戰(zhàn)勝國他們手中拿著代表國家利益的“桶”,威爾遜手持“密油”調劑“和平濃湯”準備做出一鍋“美食”,但是各國反映不一。其中威爾遜帶著十四點原則參加巴黎和會,但最終沒能如愿,這說明威爾遜無法解決戰(zhàn)后矛盾,和平計劃難以實現,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英法各國各有所圖,沒強調自己利益被損害,排除A項;美國并未蓄意激化世界局勢,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美國的和平計劃難以實現,非帝國主義列強勾心斗角,排除D項。故選C項。15.1956年8月,美國通過向國外派遣體育、藝術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國際文化交流與貿易參展法》,永久性開展對外體育文化交流。1956-1964年,共實施62次體育代表團訪問項目,訪問了100多個亞、非、拉國家和地區(qū)。這反映了美國()A.正視第三世界興起的現實 B.對外戰(zhàn)略發(fā)生根本性轉變C.以文化滲透替代武裝顛覆 D.將遏制戰(zhàn)略向亞非拉延伸〖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美國)。美國通過派遣體育、藝術等各界知名人士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文化交流,實際上是在將其遏制戰(zhàn)略向這些地區(qū)延伸。通過文化交流,美國可以在這些地區(qū)推廣其價值觀和文化,從而達到拉攏第三世界國家,遏制蘇聯的目的,D項正確;這個時間段確實是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的時期,但是題目中的信息并沒有明確指出美國對此有正視的態(tài)度,排除A項;此時的對外戰(zhàn)略是遏制蘇聯,奪取世界霸權,沒有出現根本性轉變,排除B項;材料主旨“遏制戰(zhàn)略向亞非拉延伸”,而“文化滲透替代武裝顛覆”與主旨不符,且以文化滲透替代武裝顛覆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歷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證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序號材料①吐魯番文書《唐天寶十載(751年)交河郡客使文卷》載,來自寧遠國(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的使者,包括3位王子,他們至少分為8個班次前來都城長安②《唐會要·雜錄》記載,武則天敕:“蕃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國使,宜給六個月糧;尸利佛誓、真臘、訶陵等國使,給五個月糧;林邑國使,給三個月糧”③《舊唐書·儒學傳上》記載,(貞觀年間)四方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④唐劉恂《嶺表錄異》記載,廣州海面上停泊來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波斯(今伊朗)、昆侖(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一帶)等處的“南海舶”,不知其數。運來域外象牙、香料、銅錠等各種寶物,換取中國絲綢、絹綿、瓷器等大宗商品⑤揚州唐城遺址多次發(fā)現波斯釉陶碎片;陜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18件伊斯蘭玻璃器⑥唐代《楊良瑤碑》(1984年陜西涇陽出土)碑文記載,宦官楊良瑤785年奉命出使,從廣州出發(fā),經三年有余,到達黑衣大食,完成使命后返回唐朝⑦1998年在印尼海域打撈的“黑石號”沉船上裝載6萬多件產自長沙窯、越窯、邢窯和鞏縣窯,帶有阿拉伯風格圖案和裝飾的唐朝瓷器。該船結構為阿拉伯的縫合商船⑧劉長卿《同崔載華贈日本聘使》“憐君異域朝周遠,積水連天何處通。遙指來從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東?!蓖蹙S《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781年長安大秦寺立。景教,基督教支派)——據中國歷史研究院《中華文明史簡明讀本》、薛正昌《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與廣州港口》等(1)將上述材料按類型進行分類,并寫出每類的序號。(2)提取材料信息,說明唐代中外交往的基本狀況?!即鸢浮剑?)原始的歷史記錄,①⑥;歷史遺存,⑤⑦①;后人的歷史記述,②③④⑨;文學作品,⑧。(2)不同類型的材料全面反映了唐代中外交往的盛況,是寶貴的歷史研究資料。材料表明唐代中外交往方式多樣,有人員往來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表明對外交往范圍很大,東到日本,南到南亞,西經中亞、西亞直至歐洲;域外物品運到中國和中國手工業(yè)品大量出口海外,表明中外經濟貿易發(fā)達;中外使者頻繁往來,眾多學者來中國學習,以及長安城內的波斯邸、胡商、賣胡琴者等布局,反映唐朝是交流中心,長安是國際化城市;武則天敕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表明政府支持中外交流和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得出原始的歷史記錄為①⑥;歷史遺存為⑤⑦①;后人的歷史記述為②③④⑨;文學作品為⑧?!拘?】本題是歷史事物闡釋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唐朝。不同類型的材料全面反映了唐代中外交往的盛況,是寶貴的歷史研究資料。材料表明唐代中外交往方式多樣,有人員往來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材料“廣州海面上停泊來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波斯(今伊朗)、昆侖(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一帶)等處的‘南海舶’,不知其數”可知對外交往范圍很大,東到日本,南到南亞,西經中亞、西亞直至歐洲。根據材料“揚州唐城遺址多次發(fā)現波斯釉陶碎片;陜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18件伊斯蘭玻璃器”得出中外經濟貿易發(fā)達。根據材料“四方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可知中外使者頻繁往來,眾多學者來中國學習,以及長安城內的波斯邸、胡商、賣胡琴者等布局,反映唐朝是交流中心,長安是國際化城市。武則天敕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表明政府支持中外交流和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青年團體“改造中國”的探索五四前后,以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400多個小團體,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宣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青年團體在具體的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大體可分為五類(下表所示)。類別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代表團體第一類具有“不滿于現狀、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局面”的意識,對新文化運動“多空談少實行”具有一定的批評意識,強調新村主義、工讀互助對于“人”的生活的革新,希望可以通過“工、讀”相結合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自由平等的新社會少年中國學會、互助社與利群書社、覺悟社、工讀互助團、工學會第二類以“增進平民智識,喚起平民之自覺”為宗旨,以“教育”作為“社會進化的工具”,通過“平民主義的教育”塑造新的、在自我與社會兩個方面充分獲得發(fā)展的“平民真正民治的基礎”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平民教育社、新民學會第三類專門研究馬克思學說、國內外重大問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派社會主義北京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第四類以合作主義為改造中國的方法,提倡平民教育,發(fā)展平民經濟平民周刊社第五類延續(xù)民初以來劉師復等空幻的、不切實際的無政府主義傳統北京的實社、奮斗社、廣東的民鐘社——李培艷《“新青年”的覺醒與結社——對五四運動小團體的整體考察》知識分子的抉擇學生易趨向革命,但浪漫而搖動,中國不會是我們幾個學生所能救治的,我們必須農工平民大家都站起來。群眾的集合才是改造舊社會惟一的武器,群眾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全世界沒有可以對敵的。我們應研究唯物史觀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利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使他們聯合起來,向掠奪階級戰(zhàn)斗?!?lt;-惲代英《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1922年6月)(1)五四前后青年團體“改造中國”的探索反映了一個怎樣的時代?(2)被周恩來稱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钡膼链榇淼囊慌钣杏X悟又富有開拓精神的知識分子,在五四之后作出了共同的抉擇。說明這一抉擇的時代意義。〖答案〗(1)中國社會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時期。五四前后,中國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思想界出現活躍局面;面對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2)五四之后,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與工農相結合來改造中國的道路。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促進了自身的成長,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了的成立,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實現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時代:根據材料“五四前后,以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400多個小團體,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宣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和所學可知,五四前后,中國社會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時期;根據材料“青年團體在具體的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可知,五四前后,中國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思想界出現活躍局面;結合所學可知,面對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根據材料“專門研究馬克思學說、國內外重大問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派社會主義”結合所學可知,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意義:根據材料“我們應研究唯物史觀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利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使他們聯合起來,向掠奪階級戰(zhàn)斗”和所學可知,可從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與工農相結合來改造中國的道路、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了的成立及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等角度進行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