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毛里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永州市毛里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永州市毛里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永州市毛里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永州市毛里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永州市毛里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雨中(日本)大西赤人開車后不到一小時,雨下得更大了。我放慢車速,和前頭的車稍稍拉開一點距離,只見前邊的尾燈在大雨中影影綽綽.....剛巧碰上路口亮著紅燈,我打了個呵欠,揉揉雙眼。

嚴格說來,現(xiàn)在我是違章的。我正帶醉駕車,雖然只喝了兩三杯斟得不算滿得啤酒。自從3年錢夏天患肝疼以來,我差不多戒了酒。但是,遇到今晚這種情況,需要到飯店那種地方去商量點事兒什么的,就得湊湊興,不得不陪著喝上兩杯。

戒酒后,每逢這種場合,我都主動充當高級出租車司機的角色,用自己的車送上司回家,頗得上司欣賞.今晚也同樣,著不,剛剛部長送回家了。本來開車時,我滿以為只喝了一點啤酒,那點醉意馬上會消失的,不料,部長剛一下車,駕駛座上只留下我一個人時,全身驟然癱軟下來.不,我沒醉,大概時太疲勞了吧。

我在中堅商設擔任部長助理,在持續(xù)不斷的慢性經(jīng)濟蕭條中,終日疲于奔命。公司業(yè)務不景氣,公司內部甚至傳出風聲,說要裁減職員。兒子哲夫明年即將考大學,現(xiàn)在正是緊要關口。我已過40,如果被裁下來,那可太糟了。因此,我拼命地干著。

車從大馬路拐向我家所在的方向。街上寥無人跡。這沒什么奇怪的,雨這么大,加之又已過了11點。隨著家門的臨近,我的睡意越來越濃。

我蒙蒙朧朧,漫不經(jīng)心地將車向狹窄的十字路口左側拐去。突然,車燈光柱的前端浮現(xiàn)出一個黑影。我慌忙緊急剎車,可已經(jīng)遲了。車明顯地震動了一下,無力地停了下來。

我楞住了,過了好一會才搖下車窗,把頭伸到雨中。我悄悄向后望去,沉沉夜色中只見一個人倒在后輪和保險杠之間。一把傘正好蓋住了他的身體,其余什么都看不見。我下意識地去開車門,手剛摸到門柄,又僵住了。

霎時,各種想法像走馬燈一樣在腦海中轉動起來。我又看了看那倒著的人影,那人似乎在輕輕蠕動著。我飛快地搖上車窗,周圍依舊空無人影,路旁的房子里也沒有人出來,我重新握住方向盤,踩下油門?!熬坪篑{車”、“打盹駕駛”,兩個討厭的詞眼涌上心頭??偠灾?,要讓警察知道就麻煩了。毫無疑問,責任該由我負……

我離開那兒,莫名其妙地繞遠道回道加。我定定神,按了門鈴。里面響起妻子直子的腳步聲,門開了。

"啊,你回來了,我還以為是哲夫呢!"

"哲夫!他出去了?這么大的雨?!”

“是啊。他說收音機的電池沒電了,到自動銷售機那兒去買幾節(jié)。我讓他明天再去,可是……”

我突然不安起來,莫非……我又回憶了一下剛才那人影的樣子。衣著什么的沒有看見。傘呢?那傘確實是把大黑傘,可也算不得特殊,不能說是特征。直子和我說話,我心不在焉地應答著,一個勁兒豎著耳朵聽門鈴響沒響,可是,傳入耳膜的只有嘩啦啦的雨聲。

過了一會,電話鈴響了。我的掌心猛地沁出了一陣汗來。直子出去接電話。

“這么晚了,誰還打電話來?喂,我是宮田。恩……恩……?。俊?/p>

直子的聲音突然高了起來。

我撞了自己的兒子,然后逃走了。雖然電話通知說沒有生命危險,但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自己開車了。我安撫著激動的直子,車向醫(yī)院駛去。三四分鐘后,便到了久保田外科醫(yī)院。我們被帶到急診室。哲夫正躺在床上,和坐在旁邊椅子上的巡警談著話。

聽護士說,還算幸運,哲夫傷不重,左腰部分被車身擦腫了。右肘被保險杠狠撞了一下,斷了,流了好多血。為了安全,今晚暫時讓他住院觀察。

“你還沒有回憶起那車子的特征嗎?再想想看。”

巡警正在詢問哲夫。我的心突地一下抽緊了。

“那是一瞬間的事,加上當時我疼極了。糊里糊涂的?!?/p>

我松了口氣,太可怕了。

“說得也是啊。但是,把人壓了。還逃走,實在太卑鄙了。明天也行啊,要是想起什么線索,請和我聯(lián)系”。

巡警留下這句話,走出病房,我和直子一塊兒把他送了出去。回到病房,哲夫已坐了起來。

“能坐起來嗎?”

“不要緊??谡婵拾?!接待室有自動銷售機,給我買點汽水吧!”

“我去吧?!?/p>

我正想抬腳,直子已搶先一步走出了門。我害怕單獨和哲夫呆在一塊,含糊囁嚅著:“稍等一下……”便想到走廊上去。這時哲夫開口了。

“爸爸!”

“恩?”

“那輛白色的紅焰牌。”

“……”

“車號是7604。”

“哲夫!”

那是我的車!哲夫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沒說。

“真糟糕,天太黑,我沒有認出你。所以,把你扔那兒了……幸好傷不重,你沒有說出我。實在太對不起你了。”

這時,我第一次正視哲夫的眼睛,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了。

“我買了柑子葡萄……”

直子回到病房,她象看到了什么異樣的東西,極不自然地打住了話頭,沉默下來。

哲夫看著我。她的視線猶如綿綿不絕的冷雨,立即,我感到一股徹骨的寒氣,仿佛全身內外被淋得透濕一般。我呆呆佇立著。17.文中開頭畫線的句子于全文有何作用。(6分)答:18.請概況“我”回到家后的心理變化過程。(6分)答:19.請概括這篇小說的主旨。(6分)答:

參考答案:17.答案:①照應標題。②點明故事發(fā)生的自然環(huán)境。③為下文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做鋪墊。(或“雨”是故事發(fā)展的媒介,推動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18.答案:鎮(zhèn)定——不安——緊張——擔心——害怕——自責。19.答案:這篇小說通過“我”漫不經(jīng)心地在雨中撞了人,之后逃走了,結果撞到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兒子這一的故事的敘述,尖銳地諷刺了社會上那些肇事之后不敢承擔責任,采取逃避方式應對的現(xiàn)象,具有震撼心靈的效果,告誡人們要敢于擔當,樂于擔當,如此,社會才能和諧和美。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流傳極廣。此語溯源于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的“正始”條,其本意是指整個社會出現(xiàn)道德沉淪,即使普通民眾都應當奮起救贖。顧炎武區(qū)分了兩種情形:亡國和亡天下。他認為前者不過是改朝換代,后者則是如孟子所說,仁義之途被堵塞,社會淪落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的境況。文中以嵇康之子嵇紹為例,表面上批判的是魏晉人清談亡天下,實際上是以史為鑒,反映出對當時知識界空談誤國又屈膝事清的憤懣。。1915年,梁啟超有感于民國政府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屈辱,寫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喚醒人們在指責政府無能的同時也當作深入的自我檢討。文章題目表明不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認為欲雪國恥,關鍵在于“我輩之自新”:“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憋@然,梁啟超對顧炎武的觀點作了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由于概括精煉且賦予新的內涵而得到廣泛傳播。不同于顧炎武,梁啟超這里所講的“天下”實指國家,“興亡”也是指國家的振興與危傾;“匹夫”主要指習慣稱為“士大夫”的知識界;“責任”是通過政治上的社會改良以救亡圖存,包括整軍、理財、勸工、興學和議政等。他在變法維新時的戰(zhàn)友譚嗣同當是從己做起、責任不諉他人的典型。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觀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學》《中庸》等典籍,不過以孟子之學最為集中。顧、梁二人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論,這絕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為四個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懷。孟子認為任何個體既然居天下之廣居,就應該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這既關乎道德,也關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確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觀點出現(xiàn)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實在是振聾發(fā)聵。再次是主人意識。孟子肯定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圣賢的可能,他認同“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觀點,甚至直言“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為本。孟子認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還以史為鑒,指出桀紂之所以失天下是因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時代在發(fā)展,人們可以,也應該賦予這一命題更寬廣的含義。限于歷史條件,在孟子的時代,“普天之下”與“四海之內”幾乎是同義詞,但先哲畢竟意識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國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個村落,我們有理由以“天下”指稱人類生存的世界;“興亡”兼涉從個體道德修養(yǎng)到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諸方面的興衰;“匹夫”當指生活于其間的每一一個人,無論其地位的高低;“有責”即要求每一個人秉持主人公態(tài)度,從我做起,推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節(jié)選自胡家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語最早見于顧炎武的《日知錄》,其本意是指,即便是普通民眾,在整個社會出現(xiàn)道德沉淪時也要奮起救贖。B.顧炎武把“亡國”和“亡天下”加以區(qū)分,認為“亡國”只是改朝換代,“亡天下”則意味著社會淪落到“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的境況。C.有感于民國政府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屈辱,梁啟超為了喚醒人們在指責政府的同時能作深入的自我檢討,寫下《痛定罪言》一文。D.梁啟超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顧炎武的觀點,賦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新的內涵,他在變法維新時的戰(zhàn)友譚嗣同深受影響并身體力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觀念的思想淵源,可追溯于《周易》《大學》《中庸》等先秦典籍,在孟子學說中表現(xiàn)尤為集中。B.顧亭林、梁啟超二人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都直接引用了孟子的言論,體現(xiàn)出對孟子思想的尊崇,這絕不是巧合。C.孟子的“天下情懷”和“民本思想”,既關乎道德,也關乎政治,能出現(xiàn)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實在是振聾發(fā)聵。D.孟子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圣賢,甚至提出堯舜和常人也沒什么不同的看法,這體現(xiàn)了一種“主人意識”。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有著悠久的思想淵源,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被賦予不同的含義。B.顧炎武、梁啟超都非常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他們都能結合當時社會實際,做出富有積極意義的闡釋。C.作者雖然認為古人不應把“普天之下”幾乎等同于“四海之內”,但對先哲能夠意識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國家”又予以肯定。D.梁啟超和本文作者都賦予“天下”“興亡”“匹夫”“責任”以新的內涵,將來人們還可能賦予這一命題更寬廣的含義。參考答案:1.D

2.C

3.C1.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題中D項,“他在變法維新時的戰(zhàn)友譚嗣同深受影響”的表述在文中沒有依據(jù)。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xiàn)象、材料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2.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題中C項,依據(jù)原文第四段,孟子的“天下情懷”既關乎道德,也關乎政治;“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出現(xiàn)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實在是振聾發(fā)聵。選項將二者雜糅,故錯。3.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側重考核文中的觀點。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題中C項,“作者雖然認為古人不應把‘普天之下’幾乎等同于‘四海之內’”理解有誤,作者在文中只是客觀陳述“限于歷史條件”而產(chǎn)生的古人認知,并沒有“不應”這樣的感情傾向。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書與人的隨想梁衡人類社會是連續(xù)發(fā)展的,我們常將它比作歷史長河,而每個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們上船之時,前人就將他們的一切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濃縮在書本中,作為歡迎我們的禮物,同時也是交班的囑托。由于有了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類幾十萬年的歷史,某一學科積幾千年而有的成果,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其掌握,而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書籍是我們視接千載、心通四海的橋梁,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證。歷史愈久,文明積累愈多,人和書的關系就愈緊密。書籍是平行于物質世界的另一個精神世界,它不僅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更使人們獲得了極大的精神自由。作為物質的人,正常人剛生下來是沒有任何疾病的,生機盎然,傲對世界。以后就災病漸起,有一種病就減少一分活動的自由。作為精神的人正好與此相反。他剛降生時,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于是就識字讀書,讀一本書就獲得一分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說,備受教會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頓,雙目失明,舉步維艱,但他終于完成了劃時代巨著《天體運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這本剛出版的新書欣然離開了人世。這時,他在天文世界里已獲得了最大自由,而且還使后人也不斷分享他的自由。所以一個學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達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不讀書的人無法理解讀書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戶者無法理解環(huán)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就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撥鼠,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樂,但實際上已比別人少享受了半個世界。既然書總結了人類的一切財富,那么讀書就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知識、才能、氣質。古語言:讀書知理。誰掌握了真理誰就掌握了世界。愛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頓之書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相對論,物理世界一下進入一個新紀元。馬克思窮讀了他之前的所有經(jīng)濟學著作,發(fā)現(xiàn)了剩余價值規(guī)律,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一下子就開辟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紀元。一個人只有當他借助書籍進入精神世界、洞察萬物時,他才能跳出現(xiàn)實的局限,才有了時代和歷史的意義。像毛澤東當年獨上井岡,面對腥風血雨堅信能再造一個新中國,他懂得階級分析、階級斗爭這個理。像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對洶洶批判,而堅持到勝利。他懂得人口科學這個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們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觀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這是常人之所難及。我們作為一個歷史長河中的旅人,上船時既得到過前人的贈禮,就該想到也要為下一班乘客留點東西。如果說讀書是一個人有求知心的標志。那么寫作就是一個人有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標志。讀書是吸收,是繼承;寫作是創(chuàng)造,是超越。一個人讀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識,并經(jīng)過了實踐的發(fā)展之后,才可能寫出屬于他自己而又對世界有用的東西。這樣他才真正完成了繼承與超越的交替,才算盡到歷史的責任。寫作不是抄書,你得把前人之書糅進自己的實踐,得出新的思想,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文章也是一面大鏡子,驗之于作者可知駑駿。古往今來,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無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匯入歷史長河而后才能得到歷史的承認。我們不妨把每個人留給這個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歷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頂了讀書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這船票自然也輕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資本論》或者《紅樓夢》,那是怎樣一張沉甸甸的票據(jù)啊。不讀書愚而可哀;只讀書迂而可惜;讀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籍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掌握人類歷史和學科成果,使我們視接千載、心通四海。B.健康使人在物質層面獲得自由,閱讀與創(chuàng)造使人在精神層面獲得自由。C.讀書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知識、才能和氣質,是一個人有求知心的標志。D.文章是一面鏡子,只有讀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壞,即“驗之于作者可知駑駿”。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多處運用比喻,如以“土撥鼠”“登月人”為喻體來論證讀書與寫作對人生的意義。B.文章中引用毛澤東、馬寅初事例,是要證明讀書能使人知理,偉人都是讀書最多的人。C.文章雖為隨想,但思路清晰,邏輯嚴密,由讀書到寫作,由傳承到創(chuàng)新,最后點題。D.文章論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無文章”者。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讀書,就能達到看世界如庖丁觀牛“以神遇不以目視”的程度。B.在搭乘歷史之舟的讀書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雖有了船票,但這船票也有輕重之別。C.讀書使人不愚,但讀再多不能寫作也是迂腐,實踐后能寫出新言論表達新思想,是大智慧。D.我們活在世上,應該多讀書,讀懂世界,吸足知識,堅持實踐,也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參考答案:1.D

2.C

3.A【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的是“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本題中,D項,“文章是一面鏡子,只有讀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壞,即‘驗之于作者可知駑駿’”錯誤,選項對“驗之于作者可知駑駿”理解錯誤,從文中來看,“驗之于作者可知駑駿”是指當作者寫完作品就知道他是不是創(chuàng)造,寫出對自己和世界有用的東西。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本題中,A項,“以‘登月人’為喻體”錯誤,“登月人”不是喻體。B項,“是為了證明偉人是讀書最多的人”錯誤,從文章第三段來看,作者引用毛澤東、馬寅初的事例,是為了證明讀書能使人知理。D項,“文章論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無文章’者”錯誤,從文中來看,文章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批判“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的人”沒有文章,目的應是闡明“讀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大智慧”的觀點。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中,A項,“所以只要多讀書,就能達到看世界如庖丁觀?!陨裼霾灰阅恳暋某潭取卞e誤,“只要……就”的說法過于絕對。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以馬克思、毛澤東以及馬寅初等為例指出“他們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觀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這是常人之所難及”,并非多讀書就能達到這種程度。故選A?!军c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yōu)先比對: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范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xiàn)象;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jīng)”“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比對關系,(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lián)系。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題。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B.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

觀:觀看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動詞,指識其本名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②夫夷以近③不隨以止也④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⑤然力足以至焉⑥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③⑤/②/⑥D.②③④/①⑤/⑥16.對第一段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一段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辯證關系,體現(xiàn)了作者既重視主觀努力,又重視客觀條件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B.“其孰能譏之乎?”是一個反問句,與前面內容聯(lián)系來看,還是說明“盡吾志”的重要性。C.用對比和層層深入的方法說理,所闡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對人生和事業(yè)的追求需要有堅定的意志的道理。1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每小題5分)(1)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參考答案:14.B15.A16.D17.(1)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外物來幫助他,也不能到達目的地。(2)這就是求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謹慎地采取資料的緣故了。15.【試題分析】:本題重點考察文言虛詞。此類文言虛詞題,一般要結合具體語境,去判定某一虛詞的具體用法和意義。①⑥介詞,可譯為“因為”。②連詞,表并列,可譯為“而”“又”等,或者不譯。③連詞,表承接,可譯為“而”或不譯。④⑤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用來”或不譯。【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疽族e警示】針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重點,18個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語境中,結合語法和邏輯的分析,疏通文意;難點在于理解詞語的用法(即詞性)。方法應用上首先,分清虛實。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實詞,又可以是虛詞。其次,辨明詞性。一個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詞、副詞、助詞。再次,對比古今。有的沿用下來,有的用法變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虛詞。兼詞、虛詞連用,如“何以”“孰與”等。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D項“象征的手法”說法不當。【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題。漢王既用滕公、蕭何之言,擢拜韓信為上將軍,引信上坐。王問曰:“丞相數(shù)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曰:“然?!薄按笸踝詳嘤氯屎窂?,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唯信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楚,請言項王為人。項王喑噁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印刓綬弊,忍不能與,此所謂婦人之仁。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強服耳。名雖為霸王,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余萬人。唯獨邯、欣、翳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且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約,大王當王關中,民戶知之。大王失職之蜀,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庇谑菨h王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東出,秦民歸漢,漢王遂誅三秦王,定其地,收諸侯兵討項王,定帝業(yè):韓信之謀也。(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有刪改)注:刓(wán):磨損。

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王自斷勇仁悍強,孰與項王

斷:判斷

B.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臣:使……臣服

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強服耳

附:依從,依附

D.民無不恨者

恨:痛恨

4.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B.因問王曰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C.大王之入武關

而不在使者之目

D.今大王舉而東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王劉邦采用滕公、蕭何的意見,提拔韓信,拜韓信為上將軍,并放下架子,虛心請教韓信,終于戰(zhàn)勝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

B.當劉邦問計于韓信時,韓信為感謝劉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項羽軍營里了解的情況和項羽犯的錯誤都告訴了漢王劉邦。

C.韓信認為,項羽的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扎營彭城、放逐義帝、任人唯親、任用降將、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漢王深為韓信推心置腹的謀劃而高興,并采納其計策,馬上部署將領落實韓信的謀劃,最終有了“收諸侯兵討項王,定帝業(yè)”的局面。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4分)

譯文:

(2)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4分)

譯文:

(3)于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4分)

譯文:

參考答案:3.D(恨:遺憾。)4.A(A,”以”都是憑借的意思;B.趁機(于是),通過;C,主謂之間取獨,的;D,表承接,表轉折。)5.C(“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于文無據(jù)。事實上項羽的軍事實力依然很強大。)6.(1)(項王)又違背了義帝的盟約,把親近的人、喜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心里不平。(得分點:“背”“親愛”“王”各1分)(2)適逢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元軍邀約我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大家認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禍患。(得分點:“會”“交馳”“當”“紓”各1分)

(3)這時候,沛公站起來,整理衣服向他(酈食其)道歉,邀請(他)坐上座。(得分點:“攝”“謝”“延”各1分)

評分注意:在考點準確落實的基礎上,還要看語意是否把握準確,每句的句意不通扣1分。【參考譯文】漢王劉邦在采用滕公夏侯嬰、丞相蕭何的意見后,提拔韓信,拜他為上將軍,(拜禮完畢)領韓信坐上座,漢王問(韓信)說:“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稱贊將軍,將軍拿什么計策來指點我呢?”韓信表示感謝后,于是問漢王說:“現(xiàn)在大王向東爭奪天下,對手難道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的?!表n信說:“請大王自己判斷,勇敢、仁慈、強悍,您比起項王來,哪個厲害些?”漢王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我比不上項王。”韓信拜了兩拜祝賀漢王說:“我也以為大王比不上項王。但我曾在項王手下做事,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項王發(fā)怒大聲呼喊,千人聽后嚇得避退,(他有如此威風)卻不能任用良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見到他人時恭敬謹慎,說話很溫和,別人有了病,(他便)傷心得流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病人吃。到了別人有功勞應當封賞爵位的時候,直到官印磨損了棱角,綬帶破舊了,他還不舍得給人家,這些所說的是婦人的仁慈。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使各諸侯王臣服,不駐扎關中,定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把親近的人、喜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心里不平。諸侯看到項王把義帝遷徙到江南,也都把他們原來的君主趕走,自己在好地方稱王。項王所過之處,沒有不被摧殘毀滅的,百姓怨聲載道,不愿依附他,只不過被他的威力脅迫,勉強服從罷了。項王雖然名義上是霸王,實際上失去了民心,所以說他的強大已變成脆弱。如果大王真能反其道而行,重用天下英武勇敢的人,還有什么敵人不能被消滅?把天下的城邑封給有功之臣,還有什么人會不服從?率領正義的軍隊使思念東歸的將士跟隨,還有什么敵人會不被擊潰?況且,分封在秦地的三王都是原來秦朝的將領,他們統(tǒng)領秦地的子弟幾年來,被殺死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又騙眾多兵卒投降諸侯王到新安,項王設計坑殺了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只有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得以脫免,秦地的父兄痛恨這三人,深入骨髓。現(xiàn)在項王強迫民意,憑借威力使這三人仍在秦地為王,秦地百姓并不愛戴他們,大王的軍隊進入武關之后,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刻的法律,與秦民約法三章。而且秦地百姓無不希望大王在秦地稱王。同諸侯的約定,大王先入咸陽,應當在關中稱王,百姓們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去了關中王的職位,到了蜀地,老百姓們無不感到遺憾。如今大王發(fā)兵東進,三秦大地只需要傳遞您聲討項王的檄文就會立馬平定下來?!痹谶@時,漢王非常高興,自以為得到韓信太晚,于是聽從韓信的計策,部署諸將進攻。八月,漢王向東進攻,秦地百姓都歸順漢王,漢王殺了被項羽封在秦地的三個王,平定了三秦大地,收集了諸侯的軍隊,討伐項羽,奠定了帝業(yè):這些都是韓信的計謀。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鄧愈傳鄧愈,虹人。初名友德,太祖為賜名。父與元兵戰(zhàn)死,眾推愈領軍事。愈年甫十六,每戰(zhàn)必先登陷陣,軍中咸服其勇。太祖起滁陽,愈自盱眙來歸,授管軍總管。

愈為人簡重慎密,不憚???,將軍嚴,善撫降附。其徇安福也,部卒有虜掠者。判官潘樞入謁,面責之。愈驚起謝,趣下令掠民者斬,索軍中所得子女盡出之。樞悉護遣還其家,民大悅。已而遇春克襄陽,以愈為湖廣行省平章鎮(zhèn)其地,賜以書曰:“爾戍襄陽,宜謹守法度。山寨來歸者,兵民悉仍故籍,小校以下悉令屯種,且耕且戰(zhàn)。爾所戍地鄰擴廓①,若爾愛加于民,法行于軍,則彼所部皆將慕義來歸,如脫虎口就慈母。我賴爾如長城,爾其勉之!”愈披荊棘,立軍府營屯,拊循招徠,威惠甚著。洪武元年,大軍經(jīng)略中原,愈為征戍將軍,帥襄、漢兵取南陽以北未附州郡。遂克唐州,進攻南陽,敗元兵于瓦店,逐北抵城下,遂克之,擒史國公等二十六人。隋、葉、舞陽、魯山諸州縣相繼降。攻下牛心、光石、洪山諸山寨,均、房、金、商之地悉定。三年,以征虜左副副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西。擴廓屯車道峴,愈直抵其壘,立柵逼之,擴廓敗走。分兵自臨洮進克河州,招諭吐蕃諸酋長,宣慰何鎖南普等皆納印請降。追豫王至西黃河,抵黑松林,破斬其大將。河州以西朵甘、烏斯藏諸部悉歸附。出甘肅西北數(shù)千里而還。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wèi)國公,同參軍國事,歲祿三千石,予世券。五年,辰、澧諸蠻作亂,以愈為征南將軍,討之。愈帥楊璟、黃彬出澧州,克四十八洞,又捕斬房州反者。六年,以右副將軍從徐達巡西北邊。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昆侖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余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道病,至壽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寧河王,謚武順。(節(jié)選自《明史·鄧愈傳》)注:①擴廓:擴廓帖木兒,沈丘人。本姓王,字保保,是元平章察帖木兒的外甥。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昆侖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余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B.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昆侖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余萬/留兵諸要害/乃還/C.十年/吐番川藏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昆侖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余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D.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昆侖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余萬/留兵成諸要害/乃還/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祖:古代帝王的年號,多為創(chuàng)基立業(yè)者,常見于開國皇帝,也有為其先人追授者,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鄰近國家亦有使用。B.祿:古代官吏的俸給,又稱祿米、祿位(借指官職)、祿食和俸祿。古代官吏的俸給曾經(jīng)以米糧計算,所以有“歲祿三千石”的說法。C.世券:明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為九等,外刻其功,中鐫其過。D.謚:又叫“謚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給予或褒或貶稱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鄧愈年少領軍,不負眾望。他剛滿十六歲就領軍,每次作戰(zhàn)必先沖鋒陷陣,軍中將士全都佩服他的勇敢。B.鄧愈為人簡練穩(wěn)重,謹慎細致。從來不害怕困難和危險,而且從來不包庇自己士兵的錯誤,有錯就改。C.鄧愈忠心耿耿,深受倚重?;噬蠈λ魍⒂茫琶銊睿何野涯惝旈L城一般地依靠,你要盡力啊。D.鄧愈屢屢征伐,功勛卓著。他平定辰、澄之亂,吐蕃川藏阻塞道路,搶劫貢使,他力而克之,死后謚號武順。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愈驚起謝,趣下令,掠民者斬,索軍中所得子女盡出之。(2)大軍經(jīng)略中原,愈為征戍將軍,帥襄、漢兵取南陽以北未附州郡。參考答案:10.B

11.A

12.C

13.(1)鄧愈吃驚地起身謝罪,急忙下令,搶掠百姓的人被斬首,搜索軍中所搶掠的百姓子女并全部交出。(2)大軍籌劃治理中原,鄧愈擔任征戍將軍,率領襄陽、漢陽軍隊攻取南陽以北還未歸附的州郡?!?0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意的理解和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把握句子特征,結合上下文的理解斷句;其次,要掌握一些應試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虛詞,句式特點(如判斷句和對稱句);最后還應注意選項特征以及文體的語言風格??捎门懦ā嗑渫戤?,再回讀一遍審查。先觀察選項,斷句主要看“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處如何斷開?!笆辍笔菚r間詞,國名“吐蕃”則為“為?!钡闹髡Z,二者之間應該斷開,排除AD;“貢使”是名詞,做“剽”的賓語,“愈”是“鄧愈”,做“討之”的主語,“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是“討之”的方式,應在“愈”前斷開,排除C。整句譯為:十年,吐蕃川藏阻塞道路,搶劫貢使,鄧愈以征西將軍的身份偕同副將軍沐英前往征討。分兵三路,窮追至昆侖山,俘斬數(shù)以萬計,俘獲馬牛羊十余萬頭,留軍戍守各處要害,然后才班師回朝。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如多記憶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知識,尤其是課下注釋的相關內容。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職和科舉、姓名和稱謂、宗法和禮俗等,對選項內容要結合上下文仔細分辨。A項,太祖,是廟號,選項說是“古代帝王的年號”錯誤。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對選文細節(jié)的理解,一定要把選項與原文對應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看其中存在哪些異義與分歧。要選“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文章概括、主人公性格特征通常無誤,找關鍵詞,聯(lián)系語境做比對。C項,曲解文意?!盎噬蠈λ魍⒂谩笔菑埞诶畲鳌6魍⒂?,是鄧愈對歸降之人,不是皇上對鄧愈。故選C?!?3題詳解】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1)“謝”,謝罪;“趣”,通“促”,急忙;“斬”,被斬首;“出之”,“使之出”,交出。(2)“經(jīng)略”,籌劃治理;“帥”,率領;“附”,“歸附”。注意以上關鍵詞,最后疏通文意,正確表達。

譯文:鄧愈,虹人。鄧初名鄧有德,太祖為其賜名。他的父親與元兵作戰(zhàn)而死,部眾共推鄧愈統(tǒng)領軍中事務。鄧愈年方十六,每次作戰(zhàn)必定率先沖鋒陷陣,軍中將士全都佩服他的勇敢。朱元璋起兵滁陽,鄧愈從盱眙前來歸附,授為管軍總督。鄧愈為人簡練而穩(wěn)重、謹慎而細致,不憚???,治軍嚴格,善于安撫投降、歸附者。他攻戰(zhàn)于安福時,部卒中出現(xiàn)擄掠百姓者。判官潘樞前來謁見,當面指責鄧愈。鄧愈驚起謝罪,急忙下令搶掠百姓者斬,并將軍中部卒所掠百姓子女搜索交出。潘樞將被掠百姓子女全部護送回家,百姓十分高興。不久,常遇春攻克襄陽,朱元璋命鄧愈為湖廣行省平章鎮(zhèn)守此地,并賜信說:“你戍守襄陽,應當謹守法度,山寨中前來歸附者,兵民全部仍屬舊籍,小校以下全部命令他們屯種天地,邊耕邊戰(zhàn)。你所戍之地與擴廓相鄰,如果你對百姓仁愛有加,在軍中嚴于執(zhí)法,則擴廓所部將士都將慕義來歸,就如掙脫虎口、投奔慈母一樣。我把你當長城一般地依靠,你要盡力啊?!编囉G斬棘,設立軍府營屯,招徠、安撫歸附者,恩威并重。洪武元年,大軍經(jīng)略中原,鄧愈為征戍將軍,率領襄、漢軍隊攻取南陽以北還未歸附的州郡。于是攻克唐州,進攻南陽,在瓦店擊敗元兵,向北追擊,直抵城下,攻克南陽,擒獲史國公等二十六人。隋、葉、舞陽、魯山各州縣相繼投降。鄧愈又率軍攻下牛心、光石、洪山諸山寨,均、房、金、商之地全部平定。洪武三年,鄧愈以征虜左副將軍跟隨大將軍兵出定西。擴廓軍駐扎車道峴,鄧愈直抵其堡壘,設立柵欄進行威逼,擴廓敗逃。明軍分兵自臨洮進克河州,諭降吐蕃諸酋長,宣慰何鎖南普等都交出印章,請求投降。明軍追擊豫王至西黃河,直抵黑松林,擊斬敵軍大將。河州以西朵甘、烏斯藏各部全部歸附。明軍兵出甘肅西北數(shù)千里而返。論功之時,鄧愈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為衛(wèi)國公,參與軍國要事,年祿三千石,給予世襲憑證。洪武五年,辰、澧諸蠻作亂,太祖命鄧愈為征南將軍征討。鄧愈率楊王景、黃彬兵出澧州,攻克十八洞,又捕斬房州反叛者。洪武六年,鄧愈以副將軍身份跟隨徐達巡察西北邊境。洪武十年,吐蕃川藏阻塞道路,搶劫貢使,鄧愈以征西將軍的身份偕同副將軍沐英前往征討。兵分三路,窮追至昆侖山,俘斬數(shù)以萬計,俘獲馬牛羊十余萬頭,留軍戍守各處要害,然后才班師回朝。鄧愈在歸途中生病,在壽春病逝,終年四十一歲。追封為寧河王,謚號武順。【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譯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傲簟保褪潜A?,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刪”,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調”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靈活譯出有關文字。翻譯標準:信達雅。答好此題,要積累文言基礎知識,要兼顧上下文分析把握關鍵詞、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暢表述。關鍵詞,一般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字、多義詞等,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敲斷定解釋即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23.給下面的新聞擬寫一個恰當?shù)臉祟},不超過25個字。(4分)

繼“嫦娥1號”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國的深空探測邁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fā)展時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天宮一號”將于今年升空。

根據(jù)規(guī)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fā)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疤鞂m”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采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之后,將發(fā)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神舟飛船,與“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最終在2020年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天宮”。參考答案:23.(3分)【答案示例】“天宮一號”今年升空

中國空間站2020年建成(答出“‘天宮一號’今年升空”,得2分;答出“中國空間站2020年建成”,得3分。字數(shù)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微信朋友圈作為一個精神家園,承載著年輕人的精神文化訴求。

是分享生活點滴,

發(fā)表觀點,

進行人際交往,

年輕人更希望從微信中得到尊重、信任、認同等愉悅的心理體驗,而不是擔心、壓力

批評質疑等負面情緒。說到底,

是父母和子女這樣的親密關系,保持適當?shù)木嚯x、尊重彼此的隱私、包容彼此的“第三空間”,都是必要的。

①②③④⑤⑥A不僅還是/而與盡管B/也是或者但和雖然C不管/以及作為或就D不論還是抑或/甚至即使

A.A

B.B

C.C

D.D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①②③是遞進的關系,⑥前后是讓步關系,用“即使”。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減少了融資者和投資者的準入門檻,極大地滿足了小微企業(yè)和個人的融資需求,促進了市場競爭。B.今年以來,國內出版界緊緊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策劃出版了一批以抗日戰(zhàn)爭為題材的精品力作。C.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是首批“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qū)”,更是西藏海拔最低、氣候最佳的地級市,近年來將生態(tài)作為立市之本,正成為世界級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D.武漢市防汛指揮部就武漢市的防汛排澇應急救災情況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會議負責人表示,預計今日22時全市的主干道漬水將全部消退。參考答案:D【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先抓典型的語病標志,比如兩面詞、判斷詞、并列動詞;然后壓縮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殘缺、是否搭配。A項,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減少”改為“降低”。B項,結構混亂,句式雜糅,“圍繞……為主題”雜糅。C項,語序不當,“是……更是……”引導的兩個分句的順序應顛倒。故選D?!军c睛】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樱纫惨獞{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引發(fā)共鳴的,何止是《見字如面》。這段時間,同樣被譽為“綜藝清流”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

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調、溫暖厚重的人文情懷,接連贏得超高口碑,捕獲了一批又一批的“自來水”。

典雅文化與大眾娛樂的碰撞,

讓觀眾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詩和遠方,

引發(fā)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集體回望。傳統(tǒng)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夠跨越時間的長河,

歷經(jīng)歲月沖刷,

依舊能散發(fā)光澤、觸動人心?

①②③④⑤⑥A也而盡管/雖然但B自其實不但而且/也C也/不僅更是即便卻D能當然又因而盡管/

A.A

B.B

C.C

D.D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關聯(lián)詞的運用??忌鷳葹g覽語段,把握整體內容,然后依據(jù)關聯(lián)詞的搭配和句間的關系進行排除。前面說“引發(fā)共鳴的,何止是《見字如面》”,可見后面是說引發(fā)共鳴的其他節(jié)目,故第一處應使用“也”,表示承前而來,排除BD兩項;第三處和第四處是“典雅文化與大眾娛樂的碰撞”引發(fā)的結果,這兩個結果之間應存在遞進關系,排除A項;第五處,“歷經(jīng)……,依舊能……”這是假設的情況,可以選用“即便”;第六處,“歷經(jīng)……”“依舊能……”兩者之間存在轉折關系。六、寫作(60分,共1題)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腳步聲,在紅塵世俗中可謂平平常常,但又往往因人、因時而有所不同。你留意過身邊的腳步聲嗎?回溯過往,哪些腳步聲定格在了你記憶的深處?與腳步聲有關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曾經(jīng)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以“______的腳步聲”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在橫線處補充恰當?shù)脑~語;②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永不消逝的腳步聲早晨,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運動員的晨練的腳步聲,鼓號隊員訓練的樂曲聲,真是聲聲入耳,悅耳動聽,時常吸引著我們圍歡在它的身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