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_第1頁
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_第2頁
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_第3頁
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_第4頁
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唐宋八大家·送徐無黨南歸序

送徐無黨南歸序

送徐無黨南歸序

【原文】

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于腐壞[50]、澌盡[51]、泯滅而已。而眾人之中,有圣賢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間,而獨異于草木鳥獸眾人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52]也。其所以為圣賢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見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無所不獲;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見于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見于言可也。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見于言,亦可也??鬃拥茏?,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語者矣。若顏回者,在陋巷,曲肱[53]饑臥而已,其群居則默然終日如愚人。然自當時群弟子皆推尊之,以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千百歲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況于言乎?

予讀班固《藝文志》[54]、唐《四庫書目》,見其所列,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猶三四十篇;其人不可勝數,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予竊[55]悲其人,文章麗矣,言語工矣,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56],鳥獸好音之過耳也。方其用心與力之勞,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57]?而忽焉以死者,雖有遲有速,而卒與三者同歸于泯滅,夫言之不可恃也蓋如此。今之學者,莫不慕古圣賢之不朽,而勤[58]一世以盡心于文字之間者,皆可悲也。

東陽徐生,少從予學為文章[59],稍稍見稱于人。既去,而與群士試于禮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辭日進,如水涌而山出[60]。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于其歸,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61]焉。

【解釋】

[50]腐壞:腐爛損壞。

[51]澌:盡。

[52]彌:久,遠。

[53]曲肱:彎著胳膊作枕頭。后以“曲肱”比喻清貧而閑適的生活。

[54]藝文志:班固《漢書》首著《藝文志》,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略。

[55]竊:私自,私下。

[56]飄風:旋風;暴風。

[57]汲汲營營:汲汲,勤求不休止的樣子。營營,追逐求取。汲汲營營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樣子。

[58]勤:做事盡力,不偷懶。

[59]為文章:作文章,寫文章。

[60]如水涌而山出:像洪水從山谷里流出那樣洶涌。

[61]自警:警示自己。

【譯文】

草木鳥獸被稱為“物”,人類被稱為“人”,他們雖然在活著時存在差異,但是死之后卻是一樣的,都會腐朽、消失、消滅罷了。而圣賢身處世人之中,他們也需要面對這種生死變化,然而他們卻和草木鳥獸及普通人有分別。他們雖然身體已經死亡,但在精神、功業(yè)上永垂千古,時間再久也能夠留存。成為圣賢并且能夠長存不朽的緣故,就在于他們注重修身,認真做事,并且出現在文字中,這三個原因使他們永垂不朽。

一個人能努力修煉個人操守,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個人功業(yè),卻要受社會情況限制,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若要行文傳世的話,則被個人天賦所約束,有能有不能的。有些人能建立功業(yè),卻未必有著作留下??础对姟贰稌贰妒酚洝返鹊戎魉浀娜宋铮斨杏卸嗌偃耸巧朴谥鞯哪??有高尚德行的人,未必能建立功業(yè),也可以沒有著作傳世。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從政建立功業(yè)的,有能著書立說的。就以顏回為例,他獨居窮宅時,挨饑受冷;在與人相處時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以為他愚笨無能。然而當時孔門中眾多弟子都極其尊重顏回,認為無人能與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來,也沒有人能在德行上勝過顏回。顏回能夠永存不朽,固然不是憑借他的功業(yè),更不必說是憑他的著作吧?

我曾讀《漢書·藝文志》、唐《四庫書目》等著作,見當中列舉上古至今有著作流傳的文人,其作品有的多達百余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然而文人雖多不勝數,大部分的作品卻隨時間而消失,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嘆這些,他們的文章雖然華麗,言辭工整,但好像草木的花隨風飄散,鳥獸鳴叫掠過耳邊一樣,只能短暫停留人間。他們創(chuàng)作時竭盡全力,這又和世人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別呢?而且最后或早或遲地面對死亡,他們的情況和草木、鳥獸、世人一樣,全部歸于死亡,由此知道“立言”實在是不能夠依靠的。大概都是這樣的?,F今追求學問的人,他們全部羨慕古代圣賢能夠名聲不朽,可是只懂得用一輩子工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太可悲了!

你(徐無黨)從小便跟隨我學習,寫的文章,已經頗得別人稱贊。學成后,又在禮部應考科舉,名列前茅,從此在外名聲顯著。你的文章日漸進步,有一種如泉水涌出山間的氣勢。不過,我想挫一挫你的銳氣,勉勵你樹立求學之道,因此在你南歸之時贈送此文給你。同時,我自己相當喜愛為文寫序,因此也想用本文來警示自己。

【解析】

本文是歐陽修于至和元年(1054)寫給學生徐無黨的臨別贈言。徐無黨,婺州東陽郡永康縣(今浙江永康)人,曾從歐陽修學古文,為歐陽修編的《新五代史》作過注。至和元年,徐無黨自京都開封回鄉(xiāng),所以稱南歸。

北宋初年,文壇彌漫一片濃艷浮夸的奢華文風,西昆體盛行。歐陽修是當時復興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他主張恢復先秦散文質樸的風格。本文正是以草木、鳥獸、眾人為襯托,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理論,勉勵徐無黨要修身立德、施事立功,另一方面間接批評了當時浮奢的文風,指出此類文章永難留存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