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經(jīng)典習題北師大版_第1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經(jīng)典習題北師大版_第2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經(jīng)典習題北師大版_第3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經(jīng)典習題北師大版_第4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經(jīng)典習題北師大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生活的變遷》經(jīng)典習題一、選擇題1.最早到中國攝影的人是()A.英國人B.法國人C.俄國人D.美國人2.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A.《定軍山》B.《漁光曲》C.《開國大典》D.《英雄兒女》3.清朝剃掉頭頂發(fā),編辮垂肩這種發(fā)式起于哪個少數(shù)民族()A.漢族B.滿族C.維吾爾族D.藏族4.清入關后,頒布剃發(fā)令,全國男子一律剃發(fā)留辮。這樣做的目的是()A.使天下是一家B.維護封建孝道C.鏟除漢人的民族意識D.保持中國的傳統(tǒng)5.中國二三十年代比較普遍的稱呼是()A.老爺B.先生C.同志D.師傅6.孫中山下令民間普通的稱呼為“先生”或“君”,是因為()A.西方人都是這樣稱呼的B.這樣對別人更顯尊重C.革命了,所以稱呼要變D.有利于革除封建色彩,體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追求平等的意向7.在國際上被視為最具有中國氣派的民族服裝是()A.絲綢服飾B.唐裝和長袍C.滿族服裝D.中山裝和旗袍8.新中國建立后,人們一般將中山裝作為自己的正裝,是因為()A.它是孫中山創(chuàng)制的B.中西的完美結合C.它是革命的象征D.設計非??茖W,有利人的健康9.1917年,張勛擁溥義復辟帝制的時候,在北京出現(xiàn)了戴假辮子的人,這些人是()A.清朝的遺老遺少B.滿族人C.孝順父母的人D.下層群眾10.改革開放以后,男性正裝首選()A.中山裝B.茄克C.大衣D.西裝二.填空題11.電影剛傳入中國時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_____________。12.照相術是19世紀______年代傳入中國的;中山裝是_____________創(chuàng)制的。三.動腦筋13.閱讀下列出來材料一:從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院和藝術學院公布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被公認為攝影術的誕生這一天算起,到現(xiàn)在只不過160年,作為一項發(fā)明,一項新技術,在眾多的科學技術中,它只不過是一個年輕的后來者。但孕育這一新科學,新技術的歷史和過程卻是古老和漫長的。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的研究和探索逐漸提高并達到今天這樣完美的程度的。材料二:到90年代,幾乎所有高級相機都具備了自動曝光和自動對焦的功能。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電子技術和微電腦的應用,帶內(nèi)藏閃光燈的輕便相機,俗稱傻瓜相機應運而出,價格大幅度下降,使照相空前普及。請回答:(1)你知道照相機的成相原理嗎?請表述一下。(2)你喜歡攝影嗎?你用的什么照相機?你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件?(3)你見到過的最老式相機是什么樣子的?(4)研究一下家里的照片,發(fā)現(xiàn)生活有什么變化?14.閱讀下列出來材料一:軍入關之后,順治皇帝于1645年下令,漢族男子必須剃發(fā)梳辮,“遵依者為我朝之民,遲疑者同逆民之寇”。凡不按要求剃發(fā)留辮的,格殺勿論。從此,中國男人頭上拖起了一條辮子,而且一直拖了二百多年。材料二:明末清初,那前腦剃光、后腦留辮的習俗怎么會成為漢人的裝扮呢?無它,實乃滿人以殺頭相要挾將本族傳統(tǒng)強加于漢人耳。而天長日久,漢人也便習慣于這種“傳統(tǒng)”,辛亥革命剪辮時,竟有大批漢人也如喪考妣。材料三:新成立的浙江軍政府于1911年10月1日電令各地統(tǒng)領,頒發(fā)了6條規(guī)定。最后一條規(guī)定是:“凡關各項水陸軍隊、紳民人員,一律剪辮,服裝仍舊?!彪娏钭詈筮€強調一句:“令出唯行,幸勿試法。”有不少紳民抱著僥幸的心理,戴著帽子等待觀望,幻想混過關去;有的干脆由妻子出面反對,以掩護丈夫過關;有的整日閉門不出,等待“剪辮風”一吹而過。盡管花樣百出,最后還是逃脫不了被剪的命運。材料四:一天,溥儀命剃頭太監(jiān)將他的辮子剪去,嚇得剃頭太監(jiān)面無血色,跪在地上哀求“皇上”另請別人。溥儀見他嚇得那個樣子,拿起剪刀,親手把辮子剪了下來?,F(xiàn)在故宮博物院還珍藏著一條黑色長辮,據(jù)說那就是溥儀剪下來的辮子。請回答:(1)“前腦剃光、后腦留辮的習俗”是哪個民族的習俗?清朝要漢人“剃發(fā)留辮”的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段來推行的?(2)辛亥革命剪辮時,為什么有“不少紳民”還想保留辮子?(3)清末代皇帝溥儀為什么要剪去辮子?四.議一議1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斷發(fā)易服到20世紀初隨著清王朝的倒臺,形成自發(fā)的群眾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有的報紙指出,民國建立后政體、國體、官制、禮儀、歷法、刑名、娛樂、住所的諸多變化,以服裝的變化最迅速、最廣泛。一時間“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fā)興,辮子滅,盤云髻興,墮馬髻滅,愛國帽興,瓜子帽滅,愛華兕興,女兕滅,天足興,纖足滅,放足鞋興,菱鞋滅?!贝┲虬鐭ㄈ灰恍?。剪辮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導下的風俗改良,不同于歷代改元易服之舉。歷史上的變衣冠所變的是形制,不變的是倫理性和等級性,即使起自下層的農(nóng)民起義也不例外,太平天國的“蓄發(fā)易服”,從衣冠上維護尊卑貴賤的等級之別,與清政府并無二致。材料二: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確規(guī)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庇靡跃S系封建等級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締。民國初年頒布的《服制》規(guī)定官員不分級別。此種服制打破等級界限,不分尊卑貴賤,所以雖是官員的制服,但對生活權利的平等卻起了表率的作用。真正結束衣冠倫理政治化觀念的,是孫中山提出的服裝制作的四條原則,其要點在適于衛(wèi)生,便于動作,宜于經(jīng)濟,壯于觀瞻。這就使得人人須叟不可離身的服裝,擺脫等級制度和政治倫理的干預,促使在中國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衣冠之治徹底解體,使著裝與現(xiàn)代文明接軌,這是中國服裝史的重大變革。材料三:自1840年英國殖民者用大炮強行打開中國的大門以后,在很長的時間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們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中國男子腦后拖著的那根長長的發(fā)辮,感覺令人費解。一位親身參加過中國太平天國革命的英國人伶俐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段話:“許多年里,全歐洲都認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荒謬最奇特的民族:他們的剃發(fā)、蓄辮、斜眼睛、奇裝異服以及女人的毀形的腳,長期供給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畫家以題材。”以至于在歷史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的漫長時間之后,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一些歐洲國家的人還把梳辮子、穿古怪服裝當成中國人的固有形象,到處張貼,作為去中國旅游的廣告。材料四:在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人們很難發(fā)現(xiàn)辮子的壞處。但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古老中國的大門在強力下被打開,由于中西方交通的發(fā)展,有了中西風俗的比較,最早開始與外國人接觸或最早觸及近代工業(yè)文明的某些中國人開始意識到蓄辮是一種陋俗。男人腦后的這根大辮子猶如繩索捆綁了中國封建社會200多年,在世紀之交剪與不剪又成了革命與否的標志。請回答:(1)描述一下辛亥革命前后官員的形象(包括著裝、發(fā)式等),或畫一幅形象圖。(2)和歷史上的衣冠變化不同,辛亥革命后的服裝,擺脫了“等級制度和政治倫理的干預”,談談你對這話的理解。(3)為什么說“在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人們很難發(fā)現(xiàn)辮子的壞處”,在近代工業(yè)文明“蓄辮是一種陋俗”?(4)你喜歡什么樣的服飾?說出理由。

參考答案1.B2.A3.B4.C5.B6.D7.D8.C9.A10.D11.“西洋影戲”;《定軍山》12.40;孫中山.13.(1)(2)(3)(4)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回答.14.(1)滿族;鏟除漢人的民族意識;以殺頭相要挾將.(2)一是擔心舊王朝復辟;二是身體發(fā)膚,受自父母思想的影響;三是還不習慣.(3)見人們大都剪了辮子,也動了剪辮之意。博儀的英國教師莊士敦也厭惡中國人腦后的辮子,譏笑它像條豬尾巴,這對溥儀影響很大。15.(2)剪辮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導下的風俗改良,不同于歷代改元易服之舉。歷史上的變衣冠所變的是形制,不變的是倫理性和等級性,從衣冠上維護尊卑貴賤的等級之別。辛亥革命使作為封建主義規(guī)章的禮制也隨之瓦解。用以維系封建等級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締。民國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