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考生請注意:
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nèi),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
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nèi),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紫禁城作為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其規(guī)劃和設計蘊含著我國古代工匠的諸多科學
智慧,而其中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即為建筑營造過程中融合的數(shù)字智慧。
紫禁城的營造尺寸和體量標準都是有講究的,比如“斗口”與“材份”?!岸房凇笔亲辖枪沤ㄖ哪?shù)標準。
紫禁城內(nèi)所有的建筑,均以斗口尺寸為基準。所謂斗口,即古建筑斗拱的某個指定位置,該位置的尺寸作為整座建筑
尺寸的基準,稱為1斗口。比如紫禁城某古建筑,柱子直徑為6斗口,柱高為58斗口,那么只要確定1斗口的實際尺
寸,檐柱直徑、檐柱高度就很容易算出來。紫禁城古建筑梁、柱等所有構件尺寸及建筑的總體尺寸,均由斗口尺寸放
大而來。
“材份”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體量大小確定的參考標準。對于紫禁城建筑整體而言,其建筑構造組成基本相同,但
建筑等級高低不同,建筑體量大小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古代技術人員通過材份制的方法來實現(xiàn)建筑的快速施工。
清期官方的具體做法為,將建筑用材料大小分為十一個等級,每個等級的斗口尺寸不同。對于不同的宮殿建筑而言,
只需確定其用材等級,即可確定其建筑體量大小。
“9”和“5”是紫禁城建筑喜歡使用的數(shù)字。我國古人把單數(shù)稱為“陽數(shù)”,雙數(shù)稱為“陰數(shù)”。而陽數(shù)中,“9”
是最大的陽數(shù),寓意數(shù)量最多;“5”為居中的陽數(shù),寓意包含東、西、南、北、中的全部空間。數(shù)字“9”“5”的組
合,形成具有特定含義的標記,即“九五至尊”,寓意帝王權威的至高無上。古代工匠在營建紫禁城過程中,巧妙地
把“9”“5”融入到建筑中,來體現(xiàn)紫禁城及其使用者的至高地位。比如,紫禁城重要宮殿的建筑如太和殿、保和殿、
乾清宮等建筑的平面布局都是長度方向為9間、寬度方向為5間的布局方式,來體現(xiàn)“九五至尊”的思想。作為明清
時期我國政治權力的中心,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土”字形大臺基在平面布局上也有“九五至尊”的概念。臺基南北相
距234米,東西相距130米,二者之比也剛好為9:5。這無疑又體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取材于周乾的《紫禁城數(shù)字趣話》)
材料二
紫禁城的布局體現(xiàn)著設計者的諸多智慧?!翱诳凇酢酢保祝┑那伤际瞧渲幸粋€明顯特征。紫禁城的北面為景山,
南面為內(nèi)金水河。景山是北京城內(nèi)的制高點,呈東西走向,南北方向狹窄,很像一座屏風。金水河經(jīng)城隆廟蜿蜒而南,
一路彎彎曲曲,過武英殿轉(zhuǎn)而向東,過太和門、文淵閣,從東南角樓下流出紫禁城。金水河不但為紫禁城內(nèi)的人們提
供了排水通道,還和景山相呼應,形成了有山有水、山水協(xié)調(diào)的審美意象。金水河的河面低于紫禁城的地面,紫禁城
的主體部分就建在景山和金水河間的向陽臺地上。通過景山和金水河,紫禁城在審美意義上做到了與天地自然的和諧
一致。
“負陰抱陽''也是紫禁城布局的一個特色。城內(nèi)所有重要宮殿面南而立。老子有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
為和”。意思是世間萬物都背陰而向陽,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諧體。紫禁城重要宮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
南面開設大量門窗,在北面則開設較少門窗。這種布局形式有著地理學上的科學意義:我國的黃河流域處于北半球業(yè)
熱帶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地區(qū),冬季在丑洲大陸西北內(nèi)部形成高氣壓,有長達數(shù)月的偏北寒風;夏季高氣壓中心轉(zhuǎn)向
東南太平洋上,來自南方致雨的季風,使得溫度上升、暑氣逼人。在這種地理條件下,建筑朝正南方向最為適宜,北
側封閉以利于御寒,而南側開設窗戶則利用陽光照射和夏季通風。
紫禁城布局還有一個特點是“口口口口”(乙)?!叭≌奔唇ㄖ季忠阅媳毕驗橹饕S向方向。這主要源于我國
古代工匠依據(jù)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的施工經(jīng)驗總結,即主座朝南,左右對稱?!跋蛐摹奔此械拇我ㄖ?/p>
朝向主要建筑。紫禁城所有的古建筑均以四合院形式為主,其主房朝向均為坐北朝南,府房朝向均為東西向,面臨主
房而立。這種向心的建筑風格,不僅使得房屋的間距較小,有利于實現(xiàn)交通的便利性,而且能反映中國古代文化中“中
為至尊”“尚中尚大”的思想。同時,這種朝向布置體現(xiàn)了紫禁城古建筑在方位的統(tǒng)一性及協(xié)調(diào)性,毫無雜亂之感。
(取材于周乾的《紫禁城的布局智慧》)
材料三
紫禁城建造者具有豐富的智慧。他們采取多個科學的采光方法,滿足建筑內(nèi)部的采光需求。
“坐北朝南”的布局有利于建筑采光。門窗朝南開的建筑布局稱為“坐北朝南”。紫禁城古建筑群中重要的宮殿
均為坐北期南,在速筑南側通開門窗,北部則大部分為墻體,這種布局方式有利于建筑采光。太和殿南立面共有11
個開間(開間即在長度方向上的柱距),每個開間均設有隔扇門或窗。當隔扇門及窗開啟時,殿外的光線很容易照射進
來。
屋檐起翹有利于光源的引入。紫禁城古建筑屋頂檐部向外挑出(一般為柱高的1/3左右),并略帶上翹的孤度,形
成優(yōu)美的曲線,稱為挑檐。這種曲線形屋面檐口上翹的做法,遮蔽陽光少,有利于建筑內(nèi)部的采光。紫禁城古建筑挑
檐做法與現(xiàn)代建筑挑檐有明顯區(qū)別?,F(xiàn)代建筑一般沒有大的挑檐,太陽光透過窗玻璃直接進入室內(nèi),使室內(nèi)明亮。在
夏季過量光線射入室內(nèi)同時會帶進大量熱量,導致空調(diào)能耗的上升。因為窗口亮度較高,給室內(nèi)的人們帶來直接眩光
和反射眩光的干擾。
相比而言,紫禁城古建筑的大挑檐阻擋了大量直射光經(jīng)由門窗直接射入殿內(nèi),少部分直射光射入建筑地面,經(jīng)由
地面漫反射到殿內(nèi)其他地方。外部直射光經(jīng)過挑檐的過濾和遮擋變得柔和。不僅如此,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在夏天
有利于避免陽光在正午時間照入室內(nèi),而在冬天正午時分陽光則恰能照入建筑最深處,以獲得建筑內(nèi)部最佳的采光效
果。
建筑內(nèi)部的材料可反射光源。紫禁城宮殿建筑的采光離不開光線在建筑內(nèi)部的反射,而這種反射作用主要通過墻
體和地面材料進行。
紫禁城建筑內(nèi)部有光潤如玉的金磚地面、朱紅的立柱和淺黃色的墻壁,其表面均有光澤,反射率較高;而建筑內(nèi)
部的青綠色的頂棚表面沒有光澤,反射率低。前者經(jīng)光斜向照射時,給人們以質(zhì)感強烈的感覺,增加了建筑內(nèi)部的亮
度,且由于光影效果,構件表面會出現(xiàn)明暗變化,顯出輪廓;后者當陽光照射到其表面上時,則給人們以質(zhì)感平淡的
感覺,表面會反射出較淺的漫射光。另外,光線射入建筑內(nèi)部后,由于頂棚的反射率低于地面和墻面的反射率,所以
投入建筑內(nèi)部的光線方向是由下向上的,因而建筑內(nèi)部的下方有著清晰的光影,便于人們在其中活動,而建筑內(nèi)部的
上方給人以柔和之感。這些來自地面的自下而上的光與來自其表面的漫射光,使得紫禁城建筑內(nèi)部光線亮度適宜,達
到視覺與感覺的完美相融。
門窗是建筑內(nèi)部采光的重要通道。紫禁城速筑的早期,門窗都是用紙裱糊的。所用窗戶紙質(zhì)量上乘、采光及防風
御寒效果非常好。從清代康熙朝開始,隨著社會的穩(wěn)定,經(jīng)濟的發(fā)展,海關的開放,海上貿(mào)易得到發(fā)展,平板玻璃也
隨之輸入我國,并開始使用于紫禁城建筑門窗上。玻璃的應用,大大地改善了紫禁城內(nèi)的采光條件。
(取材于周乾的《朝向+選材+結構,紫禁城里的采光“黑科技”》)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紫禁城建筑營造過程中融合的數(shù)字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工匠的智慧。
B.紫禁城古建筑的梁、柱等所有構件總尺寸基準為一斗口。
C.數(shù)字“9”“5”融入建筑中以體現(xiàn)紫禁城及其使用者的至高地位。
D.紫禁城建筑體量大小的不同決定了建筑等級高低的不同。
2.根據(jù)文意,在甲乙兩處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
3.下列有關紫禁城“負陰抱陽”布局特色,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紫禁城內(nèi)所有宮殿均面南而立,背陰而向陽。
B.紫禁城重要宮殿南面開設門窗較多,北面較少。
C.紫禁城背陰向陽的建筑布局適應中國的地理條件。
D.紫禁城“負陰抱陽”的建筑布局符合老子的觀點。
4.下列關于紫禁城內(nèi)部設計不利于反光的一項是
A.光潤如玉的地面B.淺黃色的墻壁
C.質(zhì)感強烈的立柱D.青綠色的頂棚
5.綜合以上三則材料,歸納概括紫禁城建筑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哪些觀念。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當前,網(wǎng)絡文學隊伍越來越壯大,不僅正在改變中國文學版圖,也在影響大眾文學文化生活。
②網(wǎng)絡小說是以主角為故事中心的。這些主角往往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人格,熱愛自由、自立自強、勇往直前、積極
有為,表現(xiàn)出儒家擔當意識和家國意識。《將夜》(貓膩)中的主角是國家的棟梁,保家衛(wèi)國,堅守民族大義,為天下
蒼生不畏艱險,勇于擔當。《瑯娜榜》(海宴)表達家國大義,講述正義復仇、步步為營的謀略智慧故事。近年來,網(wǎng)
絡文學的海外傳播不斷擴大,《盤龍》(我吃西紅柿)、《仙逆》(耳根)、《斗破蒼穹》(天蠶土豆)等受海外讀者歡迎的
小說,展現(xiàn)出積極向上、崇尚和平、勇于擔當、豁達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產(chǎn)生了良好的國際影響。
③網(wǎng)絡玄幻小說積極吸收傳統(tǒng)文化中瑰麗的藝術想象。作家從遠古神話中汲取資源,將傳說中的各路英雄神仙及
各種靈異法術演繹成雄奇詭謫、情節(jié)跌宕的故事,充溢著濃郁的中華文化元素,描述了一個獨具中華民族意味的超自
然世界。詩書劍氣、琴棋書畫、江湖人生等內(nèi)容的摹寫,亦使作品呈現(xiàn)出古典文化的風韻?!断陕窡焿m》(管平潮)以
詩詞歌賦傳遞古雅的藝術情調(diào),《后宮?甄傳》(流激紫)中溫婉含蓄的甑體頗有中國溫柔敦厚文化傳統(tǒng)氣息。中
國古典小說中,以詩詞寫人物命運的寫法被網(wǎng)絡小說借鑒運用,極大地增加了小說的文氣,拓展了作品的意蘊,大量
采用詩詞是網(wǎng)絡穿越小說中常用的“?!保且砸环N新穎方式傳播古典詩詞。
④中華悠久的歷史給網(wǎng)絡小說拓展歷史想象提供廣闊的空間,各個歷史朝代都被網(wǎng)絡小說作為背景進行“演義”。
《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以現(xiàn)代人的情感講述明朝故事,
歷史事實嚴謹,在人情事理的基礎上還原古代歷史?!逗髮m?甄傳》、《羋月傳》《燕云臺》(蔣勝男)、《楚河漢界》
(灰熊貓)、《步步驚心》(桐華)等小說,或以賓實的歷史為根據(jù)展開飛胎的想象,或虛構一個背景模糊的歷史,演繹
中國式的人情事理與中國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表達中國人當下的社會觀察和精神情感,讓讀者從中獲得愉悅和啟悟。
《中華再起》(花草)、《新宋》(阿越)等歷史小說重新總結歷史教訓,對歷史進行反思,彌補歷史缺憾,在想象的故
事中實現(xiàn)作者的藝術追求。
⑤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包含刺繡、相聲、曲藝、美食、中醫(yī)等元素,網(wǎng)絡小說近年來涌現(xiàn)出科舉文、美食文、醫(yī)
術文、行業(yè)文。這些類型的小說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富有民間煙火氣的故事中,讓讀者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感受中
華文化的魅力,接受中華文化的洗禮?!稅勰闶俏易鲞^最好的事》(笙離)以蘇葉、甘草、麓香、冰糖、懷香、龜苓膏、
枸杞、決明子、杏仁、當歸、桂花等二十八種中藥材為小說章節(jié)的標題,在愛情故事中介紹中醫(yī)文化。血紅小說的少
數(shù)民族文化基因,阿善小說中的商道文化,酒徒小說中的歷史考據(jù),拓展了小說的內(nèi)容,使網(wǎng)絡小說成為知識文化小
說。
⑥但我們也應看到,網(wǎng)絡小說中不乏后宮爭寵、厚黑學、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夢入神機的小說《佛本是道》
所蘊含的“生命如同蟒蟻”觀念,跳舞小說中弘揚“叢林法則”等,招來許多批評,這樣的創(chuàng)作動向值得警惕,并亟
待及時糾偏,走到正途上來。
(選自周志雄《網(wǎng)絡文學如何傳承中華文化》,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網(wǎng)絡小說主角往往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人格,展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儒家擔當意識和家國意識。
B.中華燦爛的文化對網(wǎng)絡小說的熏陶作用明顯,如詩書劍氣、江湖人生等,使作品呈現(xiàn)出古典文化的韻致。
C.網(wǎng)絡文學在人物品質(zhì)、想象力、文化元素、類型風格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中華文化魅力和價值取向。
D.網(wǎng)絡小說均積極汲取傳統(tǒng)文化營養(yǎng),將中華文化的精髓融于故事,以藝術的方式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論證網(wǎng)絡文學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按照網(wǎng)絡文學傳承內(nèi)容、傳承現(xiàn)狀的邏輯順序展開,層次清晰。
B.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的舉例論證,它們不僅豐富充實了文章的內(nèi)容,而且使觀點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C.文章第④段論證了網(wǎng)絡文學作品不僅有對歷史的還原,還有對歷史的反思,甚至是虛構一段歷史。
D.文章認為網(wǎng)絡穿越小說對古典詩詞起到很好傳播作用,有力地支撐網(wǎng)絡文學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論點。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網(wǎng)絡文學的成就離不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濡養(yǎng),優(yōu)秀的網(wǎng)絡文學作品往往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
中。
B.不少網(wǎng)絡文學作品體現(xiàn)出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甚至有經(jīng)典作品的影子,可能與一些網(wǎng)絡作家熱愛古典文化有關
系。
C.我們在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網(wǎng)絡文學作品之時,只要深入欣賞其中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就可以增長并且豐富文化知
識。
D.網(wǎng)絡作家們只有堅定文化自信,認清文化的精華與糟粕,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
承。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馱馬
施蟄存
我第一次看見馱馬隊是在貴州,但熟悉馱馬的生活則在云南。那據(jù)說是所謂“果下馬”的矮小的馬,成為一長行
列地逶逐于山谷里,就是西南諸省在公路出現(xiàn)以前唯一的交通和運輸工具了。當我乘著汽車,從貴州公路上行過,第
一次看見這些馱馬隊在一個山谷里行進的時候,我想,公路網(wǎng)的完成,將使這古老的運輸隊不久就消滅了罷。但是,
在抗戰(zhàn)三年后的今日,因為液體燃料供應不足,這古老的運輸工具還得建立它的最后功業(yè),這是料想不到的。
西北有二萬匹駱駝,西南有十萬匹萬馬,我們試設想,我們的抗戰(zhàn)乃是用這樣古舊的牲口運輸法去抵抗人家的飛
機汽車快艇,然而還能支持到今日的局面,這場面能說不是偉大的嗎?因此,當我們看見一隊耿馬,負著他們的重荷,
在一個峻坡上度過山嶺去的時候,不能不沉默地有所感動了。
一隊馱馬,通常是八匹十四或十二匹。每一隊的第一匹馬,是一個領袖。它是比較高大的一匹。它額上有一個特
別的裝飾,常常是一面反射陽光的小圓鏡子和一叢紅綠色的流蘇,項頸下掛著一串大馬鋅。當它昂然地在前面帶路的
時候,錚聲冬嚨冬嚨地響著,頭上的流蘇跟著它的頭部一起一落地聳動著,后邊的馬便跟著它行進了?;蚴强粗^
頂上的標幟,或是聽著它的將聲,因為后面的馬隊中,常?;祀s著聾的或盲的。倘若馬數(shù)多了,則走在太后面的馬就
不容易望到它們的領袖。你知道,馱馬的行進,差不多永遠是排列著單行的。
管理馬隊的人叫做馬哥頭,他常常管理著四五個小隊的馱馬。這所謂管理,實在不很費事。他老是抽著一根煙桿,
在馬隊旁邊,或前或后地行進著。他們用簡單的,一兩個字——或者還不如說是一兩個聲音的吆喝指揮著那匹領隊的
馬。與其說他的責任是管理著馬隊,還不如說是管理著那些領隊的馬。馬哥頭也有女的。倘若是女的,則當這一長列
辛苦的馱馬行過一個美麗的高原的時候,應和著那些馬鈴聲,她的憂郁的山歌,雖然你不會懂得他們的意義——因為
那些馬哥頭常常是夷人---會使你覺得何等感動?。?/p>
在荒野的山林里終日前進的馱馬隊,決不是單獨趕路的。它們常常可能集合到一二百四馬,七八個或十幾個馬哥
頭,結伴同行。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們每天走六十里,總可以獲得一個歌站。那作為馬隊的歌站的地方,總有人
經(jīng)營著馬店。每到日落時分,馬店里的伙計便到城外或寨門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趕站的馬隊,這是西南一帶山城里的每
天的最后一陣喧嘩。
馬店常常是一所兩層的大屋子。底下是馬廄,樓上是馬哥頭的宿處。但是那所謂樓是非常低矮的。沒有窗戶,沒
有家具,實在只是一個閣樓罷了。馬店里的伙計們幫同那些馬哥頭抬下了馬背上的馱較,洗刷了馬,喂了馬料,他們
的職務就完了。馬哥頭也正如一切的西南夷人一樣,雖然趕了一天路,很少有人需要洗臉洗腳甚至沐浴的。他們的晚
飯也不由馬店里供給,他們都隨身帶著一個布袋,袋里裝著包谷粉,歌了店,侍候好了馬匹,他們便自己去拿一副碗
筷,斟上一點開水,把那些包谷粉吃了。這就是他們的晚餐。至于那些高興到小飯店里去吃一杯升酒,叫幾個炒菜下
飯的,便是非常殷實的闊老了。
行走于迤西一帶原始山林中的馬隊,常常有必須趕四五百里路才能到達一個小村子的情況。于是,他們不得不在
森林里露宿了。用他們的名詞說起來,這叫做“開夜”。要開夜的馬隊,規(guī)模比較的大,而且要隨帶著炊具。差不多
在日落的時候,他們就得在森林中尋找一塊平坦的草地。在那里卸下了馱狡,把馬拴在樹上,打成一國。于是馬哥頭
們安鍋煮飯燒水。天色黑了,山里常常有虎豹或象群,所以他們必須撿拾許多枯枝,燒起火來,做成一個火圈,使野
獸不敢近前。然而即使如此警戒,有時還會有猛獸在半夜里忽然襲來,咬死幾匹馬,等那些馬哥頭聽見馬的驚嘶聲而
醒起開槍的時候,它早已不知去向了。所以,有的馬隊還得帶一只猴子,在臨要睡覺的時候,把猴子拴縛在一株高樹
上。猴子最為敏感,到半夜里,倘若它看見或聞到遠處有猛獸在行近來,它便會尖銳地啼起來,同時那些馬也會得跟
著驚嘶,于是睡熟的人也都醒了。
在云南的西北,販茶葉的古宗人的馱馬隊是最為雄壯的。在寒冷的天氣,在積雪的山峰中間的平原上,高大的古
宗人腰里捎著刀和小銅佛,騎著他們的披著美麗的古宗樵筱的馬,尤其是當他們開夜的時候,張起來的那個帳幕,使
人會對于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發(fā)生許多幻想。
二萬匹運鹽運來運茶葉的馱馬,現(xiàn)在都在西南三省的崎峪的山路上,辛苦地走上一個坡,翻下一個坡,又走上一
個坡,在那無窮盡的山坡上,運輸著比鹽米茶更重要的國防材物,我們看著那些矮小而矯健的馬身上的熱汗,和它們
口中噴出來的白沫,心里會感到怎樣沉重?。?/p>
一九三九年六月
(文章有刪節(jié))
1.本文作者曾寫過五律《馱馬》,首聯(lián)是“巴滇果下馬,款段耐登山“,“款段”形容馬行動遲緩,從本文中找出依
據(jù)加以說明。
2.賞析文章第二段畫線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抒發(fā)心中的“感動”之情的。
3.試分析文中馬哥頭的形象。
4.“馱馬”在文中有多重意蘊,試作簡要分析。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鬟皓白。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
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愿?!彼鞛槔?。累遷尚書左丞、廷尉。時眾官漸多,而遷徙每速,
彪之上議目:為政之道,以得賢為急,非謂雍容廊廟,標的而已。固將蒞任贊時.職思其憂也。得賢之道,在于蒞任。
蒞任之道,在于能久。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是以三載考績,三考熟芽,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譽。故勛格展想,
道融四海,風流遐邈,聲冠百代。凡庸之族眾,賢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賢鄙共貫,清濁同官。官
眾則闕多,闕多則遷速,前后去來,更相代補,非為故然,理固然耳。所以職事未修,朝風未澄者也。職事之修,在
于他室。朝風之澄,在于并職。官省則選清而得久,職并則更簡而俗靜。選清則勝人久于其事,事久則中才猶足有成。
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復轉(zhuǎn)尚書仆射。時徐州刺史謝奕卒,
簡文遂使彪之舉可以代奕者。對日“當今時賢,備簡高監(jiān)”簡文日“人有舉桓云者,君謂如何”彪之曰"云不必非才,
然溫居上流,割天下之半。其弟復處西藩,兵權盡出一門,亦非深根固蒂之宜也。人才非可豫但當令不與殿下作
異者耳?!焙單念h曰:“君言是也”后以彪之為會稽內(nèi)史。居郡八年,毒有效跡,亡戶歸者三萬余口。尋遷尚書令,
與安共掌朝政。上疏乞骸骨,詔不許。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節(jié)選自《晉書?王彪之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
B.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
C.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
D.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黜陟,黜:降職或罷免;陟:晉升、進用。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
B.辰極,北斗,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古以此星為最尊貴的星,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C.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指裁減冗官,以提高群臣工作效率。
D.豪右,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漢以“右”為上,故稱“豪右”。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彪之為人剛正不阿,不計較職位的高低,不以超格提拔為愿望,他堅持在合宜的時世任職。
B.王彪之認為選拔賢才為當務之急,他建議對官員進行考績,裁減冗官,完善授官制度,澄清朝廷風氣。
C.王彪之屢作建言,意見中肯。在瘟疫之年,建議朝臣家中有三人以上染病后,即使本人無病,也要百日告假在家,
不入殿上朝。
D.王彪之未舉薦桓云,并非其無才,只因考慮到兵權盡為一門所掌,不利于鞏固朝廷的政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為政之道,以得賢為急,非謂雍容廊廟,標的而已。
(2)人才非可豫量,但當令不與殿下作異者耳。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掛冠
謝材得少
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見吳鴻惜羽毛。
天地有心扶社稷,期廷無意得英豪。
早知骨^搜時忌,何似山林道跡高。
次第秋風到蘭菊,歸家痛飲讀離騷。
注①謝楊得,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曾擔任六部侍郎。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鴻雁愛惜自己的羽毛,相比在“玉皇殿下卸恩袍”的自己很是慚愧。
B.頷聯(lián)“有心”與“無意”對仗工整,表達了詩人在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下的無奈。
C.頸聯(lián)詩人面對時弊,如骨鯉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向往山林閑適的歸隱生活。
D.尾聯(lián)“讀離騷”有詩人借屈原自比之意,可見詩人即使掛冠,仍心系家國。
2.結合全詩分析詩人“掛冠”的原因。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欲罷不能。(《論語》)
(2)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莊子《逍遙游》)
(3)黃鶴之飛尚不得過,。青泥何盤盤!o(李白《蜀道難》)
(4)執(zhí)手相看淚眼,?念去去、千里煙波,o(柳永《雨霖鈴》)
(5),o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7、根據(jù)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題目。
歡歌熱舞鬧新春。春晚是幾代人的“春節(jié)標配”,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是除夕夜人們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
年以“奮進新時代,歡度幸福年”為主題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部分節(jié)目。
請從下列五個節(jié)目中選擇兩個作為上下節(jié)目撰寫一段串詞,不超過90字。
①《我們都是追夢人》(歌舞)②《妙言趣語》(相聲)③《錦銹梨園》(戲曲)
④《可愛的中國》(朗誦)⑤《占位子》(小品)
8、《紅樓夢》里用“一個是闔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描寫兩個主要人物,請寫出他們的名字,并選擇其中一個人
物,結合具體事件介紹其性格特點。80字以內(nèi)。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春游,本來是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放松心情、學習鍛煉的好機會。然而,出行安全卻成了困擾學校、家長的難題。
關于“游不游”,家長們想法不一。
有家長說:“孩子人數(shù)多,容易出安全事故,最好不要組織學生到戶外春游、踏青?!?/p>
有家長說:“如果因為害怕出事,就不組織學生參加戶外活動,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
動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大自然、開闊視野、提升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增長多方面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技能?!?/p>
到底“游不游",你有怎樣的思考和看法?請就此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1.D
2.背山面水(前水背山)、取正向心
3.A
4.D
5.紫禁城喜歡使用“九”“五”數(shù)字,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九五之尊,帝王權威至高無上的思想,紫禁城布局背山面
水、負陰抱陽,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思想。紫禁城布局取正向心反應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為至尊”“尚
尊尚大”的思想。答案要點:九五至尊,天人合一,陰陽和諧,中為至尊(尚尊尚大)等等。
【解析】
1.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應先根據(jù)選項確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
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并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
D項,“紫禁城建筑體量大小的不同決定了建筑等級高低的不同”錯誤,顛倒因果,原文是“但建筑等級高低不同,
建筑體量大小也不同”。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壓縮概括語段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其實要求填寫四個字,
然后再采用抓關鍵詞法概括語段內(nèi)容。
第一處,根據(jù)前文“紫禁城的布局體現(xiàn)著設計者的諸多智慧”,和后文“紫禁城的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nèi)金水河。景
山是北京城內(nèi)的制高點,呈東西走向,南北方向狹窄,很像一座屏風”可知,紫禁城坐北朝南,背山面水。
第二處,由“'取正’即建筑布局以南北向為主要軸向方向。這主要源于我國古代工匠依據(jù)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
然環(huán)境的施工經(jīng)驗總結,即主座朝南,左右對稱。'向心'即所有的次要建筑朝向主要建筑。紫禁城所有的古建筑均
以四合院形式為主,其主房朝向均為坐北朝南,廂房朝向均為東西向,面臨主房而立。這種向心的建筑風格”可知,
領一個特點是“取正向心”。
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jù)文
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枝末節(jié)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內(nèi)容上的歸納不完整、
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
A項,“紫禁城內(nèi)所有宮殿均面南而立,背陰而向陽”錯誤,原文是“城內(nèi)所有重要宮殿面南而立”,可見是“所有
重要宮殿”,選項擴大范圍。
故選A。
4.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通讀文章,注意細節(jié)。學生必須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通讀
全文的基礎上,迅速搜尋到每個選項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細比較選項的說法是否與原文一致。
D項,由“紫禁城建筑內(nèi)部有光潤如玉的金磚地面、朱紅的立柱和淺黃色的墻壁,其表面均有光澤,反射率較高;而
建筑內(nèi)部的青綠色的頂棚表面沒有光澤,反射率低”可知,“青綠色的頂棚”不利于反光。
故選D。
5.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步驟一般如下:第一,粗讀全文,看這篇文章主要談什么問題,或者
說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為單位仔細審讀,然后用一句簡明的話把段意標示出來。第三,分析段落(句子)
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劃分文章層次。具體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顯信息,如開頭總起句、中心句、結尾總結句、承上啟下
過渡句等,它們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還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議論句等。
由材料一“我國古人把單數(shù)稱為‘陽數(shù)‘,雙數(shù)稱為‘陰數(shù)'。而陽數(shù)中,'9,是最大的陽數(shù),寓意數(shù)量最多;'5,
為居中的陽數(shù),寓意包含東、西、南、北、中的全部空間。數(shù)字'9,<5,的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義的標記,即'九
五至尊',寓意帝王權威的至高無上”可以概括出第一點;
由材料二“通過景山和金水河,紫禁城在審美意義上做到了與天地自然的和諧一致”“意思是世間萬物都背陰而向陽,
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諧體。紫禁城重要宮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南面開設大量門窗,在北面則開設較少門
窗”可以概括出第二點;
由材料二“這種向心的建筑風格,不僅使得房屋的間距較小,有利于實現(xiàn)交通的便利性,而且能反映中國古代文化中
'中為至尊''尚中尚大'的思想”可以概括出第三點;
【點睛】
論述類文本答題技巧:1.讀通讀懂原文。通讀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內(nèi)容,明確作者的基本觀點,務必理清論述的結構
和思路。2.篩選關鍵詞關鍵句。不動筆筆墨不讀書,讀的過程中,在點、線和特殊符號等各種標記的輔助下,篩選出
文中的關鍵詞語、關鍵語句,以備解題之需。3.關鍵信息代入原文,找對應句。在認真閱讀題干和選項的基礎上,將
題干和選項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與題干和選項相應的對應句。4.題干與原文對比異同找選項。一定
要注意題干和選項所涉及到的信息與原文所存在的“變”與“不變”。5.立足原文,排除干擾項。閱讀的目的,就是
排除干擾項,確定正確答案。
2、1.D
2.A
3.C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
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項,“網(wǎng)絡小說均積極汲取傳統(tǒng)文化營養(yǎng)”錯誤,表達過于絕對化,并非所有的網(wǎng)絡小說均是如此。
故選D。
2.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
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觀點和論證方法,同時關注選項與文章內(nèi)容表
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項,“按照傳承內(nèi)容、傳承現(xiàn)狀的邏輯順序展開”表述有誤,文章首尾兩段均屬于網(wǎng)絡文學在傳承中的現(xiàn)狀,開頭
側重整體介紹網(wǎng)絡文學的興盛,末尾側重強調(diào)其發(fā)展中的問題。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根
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通讀全文,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
C項,”只要深入欣賞其中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就可以增長并豐富文化見識”錯誤,表述過于絕對,增長并且豐富
文化知識不僅僅是深入欣賞故事情節(jié),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故選C。
【點睛】
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
入選文比對理解,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看看有沒有曲解文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
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
3、1.(1)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次提到果下馬“矮小”,可見此種馱馬屬于個小類型,負重前行,自然行動緩慢。(2)
文中多次寫到馱馬行走的山路,“逶迤”“荒野”“原始”“崎嶇”“無窮盡”等,基本處于翻山越嶺之中,惡劣的
自然條件決定了其前行肯定遲緩。(3)最后一句寫到馬“身上的熱汗”和“它口中噴出來的白沫”,細節(jié)凸顯馬所運
的是“重荷”和“重載”,可見行動十分艱難緩慢。
2.(1)列出具體數(shù)字,用“二萬”“十萬”突出駱駝和馱馬數(shù)量之多,表達了作者對邊境人民大力支援抗戰(zhàn)運輸?shù)母?/p>
動。(2)使用長句,將我們古舊的牲口運輸法與敵人的先進運輸工具進行對比,突出了馱馬運輸?shù)钠D難和不易,表達
了心中“沉默”的難以言說的感動。(3)使用了“乃”“這樣”“然而”“不能不”等詞加強語氣,表達對馱馬的肯
定、贊美和心中的感動。(4)使用反問句,加強了對馱馬運輸形成現(xiàn)在偉大局面的贊美之情。(5)抒情主體由第一段
的“我”轉(zhuǎn)化為“我們”,由個人情感上升為群體共同情感,強烈地表達了對馱馬的肯定。
3.(1)馬哥頭是我國西南邊境管理馱馬隊伍、運輸物資的一類群體,吃苦耐勞、勇敢、團結,有著豐富的野行經(jīng)驗。
(2)他們熱愛生活,會打扮領頭的馱馬,會和著鈴聲唱著憂郁的山歌,有些還會在住宿時犒勞自己一份豐盛的晚餐。
(3)他們是抗戰(zhàn)時期西南邊境普通人的代表。馬哥頭主要是中年男子,其中也不乏女人和“豪闊”者,代表了中國西
南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群體,更是西南邊境熱愛祖國、愿意為抗戰(zhàn)貢獻力量的普通老百姓寫照。
4.①是西南諸省在公路出現(xiàn)以前唯一的交通和運輸工具。②顯示了一種醇厚古樸、野蠻落后,同時又洋溢著自然寧靜
的原始之美。③展示了艱難困苦中的默默奉獻、負重前行的精神。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堅韌執(zhí)著的民族精神與抗
戰(zhàn)力量的象征。
【解析】
1.本題實質(zhì)是考查理解散文內(nèi)容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qū)ξ谋具M行分析,根據(jù)文章的寫作脈絡和材料進行解答。解答
此題,要首先明確作者的看法,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著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歸納即可。
本題中,要找出“款段”的依據(jù),首先要勾畫出有關果下馬的描寫文字。根據(jù)文章開頭”那據(jù)說是所謂‘果下馬'的
矮小的馬”及結尾“那些矮小而矯健的馬”可知,文中兩次提到了果下馬“矮小”,可見此種馱馬屬于矮小類型,負
重前行,行動自然緩慢。根據(jù)“成為一長行列地逶迤于山谷里”“荒野的山林里”“原始山林中”“崎嶇的山路上”
等,可見果下馬基本上行走于崎嶇偏遠險要的山路上,處于翻山越嶺之中,惡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其前行速度肯定是
緩慢的。根據(jù)文章中最后一句“我們看著那些矮小而矯健的馬身上的熱汗,和它們口中噴出來的白沫”,通過對“熱
汗”“噴出來的白沫”這一細節(jié)描寫,能看出馱馬運送物品沉重,可見其行動十分艱難緩慢。
2.本題考查鑒賞散文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散文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是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上的技巧和文體知
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技巧和其他與寫作方面相關的技巧。
本題中,要依次去考慮文中是否使用了某種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和行文技巧,明確它們各自在文中起到的
作用,再來分析作者是如何抒發(fā)心中的“感動”之情。畫線句采用了列數(shù)字的手法,”二萬匹駱駝”“十萬匹馱馬”
突顯數(shù)量之多,表達了作者對邊境人民大力支持抗戰(zhàn)運輸?shù)母袆?。其次,使用長句,“我們的抗戰(zhàn)乃是用這樣古舊的
牲口運輸法去抵抗人家的飛機汽車快艇”等,將我們古舊的牲口運輸方式與敵人的先進運輸工具進行對比,突出了馱
馬運輸艱難和不易,表達了心中難以言說的感動。再次,畫線句使用了“乃”“這樣”“然而"''能說不是"等詞語
來加強語氣,表達作者對馱馬的肯定、贊美和心中的感動。最后,還使用了反問手法:”……這場面能說不是偉大的
嗎?”加強了對馱馬運輸形成響在偉大局面的贊美之情。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到抒情主體上的轉(zhuǎn)化,抒情主體由第一
段的“我”轉(zhuǎn)化為第二段的“我們”,個人情感升華為群體共同情感,強烈地表達了對馱馬的肯定。
3.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散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準確理解、評價和感悟能力。解答此
類題型,一是從作品實際出發(fā),即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東西”(人物的言行及作品對其所作的種種描寫和
評述)出發(fā);二是對人物性格要有簡要的分析,即聯(lián)系作品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
本題中,分析馬哥頭的形象,首先要從他們的勞動內(nèi)容入手:馬哥頭是我國西南邊境管理馱馬隊伍、運輸物資的一類
群體,他們具有的共同品質(zhì)是團結、勇敢、能吃苦、經(jīng)驗豐富。其次,可以從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入手:他們
熱愛生活,會唱山歌,有些還會搞勞自己。再次,可以從馬哥頭象征的那個群體的特點去總結他們的共有形象:代表
了中國西南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群體,更是西南邊境熱愛祖國、愿意為抗戰(zhàn)貢獻力量的普通老百姓寫照。
4.本題考查分析散文中物象的意蘊的能力,物象的意蘊很多,有實指義、指代義、雙關義、象征義、主題義。要準確
概括多重意蘊,首先,看文中有無揭示意蘊的提示性詞語、句子。如果有,找出來既準又快;更多的情況下是沒有,
更多的要靠考生品讀、感悟??梢匝韵滤悸匪伎?、概括:①由外到內(nèi):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
②由實及虛: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著在其身的虛指意思,如象征義、比喻義、情感義;③由表入里:先由該物象最
表層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語境義,尤其是深層含義。
本題中,首先可以概括“馱馬”在文中最淺顯易懂的表層含義,就是西南諸省在公路出現(xiàn)以前唯一的交通和運輸工具。
再次,可以從“馱馬”的野行過程——“在荒野的山林里終日前進”“行走于迤西一帶原始山林中''”尋找一塊平坦
的草地。在那里卸下了馱鞍,把馬拴在樹上,打成一圍”等,總結出“馱馬”所代表的那種依靠人力和馬力來進行交
通運輸?shù)膬?nèi)涵,也就是那種野行生活的簡單、原始、落后和醇厚。最后,可以從“馱馬”所象征的人類精神和將我們
古舊的“馱馬”運輸方式與敵人的先進運輸工具進行對比的內(nèi)容中去分析。根據(jù)文中“我們的抗戰(zhàn)乃是用這樣古舊的
牲口運輸法去抵抗人家的飛機汽車快艇,然而還能支持到今日的局面,這場面能說不是偉大的嗎”,可知“馱馬”還
象征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堅韌執(zhí)著的精神。
【點睛】
鑒賞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應重點把握以下幾點:一、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兩個方面。
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題和它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意義。二、人物形象內(nèi)涵。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勤勞、善良、淳
樸、忠厚、內(nèi)向、靦腆、懶惰等;②人物形象的精神風貌:樂觀、悲觀,活潑、向上,積極、消極,樂于助人等;③
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愛國、守舊、反動、愚昧、自私、貪婪等;④人物形象的社會或時代意義:人物身份、社會地
位、意義代表等。
4、1.C
2.D
3.C
4.(1)為政之道,以選拔賢才為當務之急,不要認為滿朝儀態(tài)溫文的百官,僅僅是個標志而已。
(2)人的才能不可預先衡量,只是應當選拔不與殿下作對的人罷了。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
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
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
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
“言”的主語為“彪之”,不應該斷開,排除B項。
“以之”的“之”是“不復入宮”的原因,不應該斷開,排除A項、B項。
“空”修飾“王者宮省”,不應該斷開,排除D項。
句意:王彪之又進言道:“瘟疫之年,沒有哪一家不傳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宮,那恐怕連近待也無人充當,皇宮將會
空無一人了?!背⒙爮牧送醣胫倪M諫。
故選C。
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
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nèi)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
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D項,“具有杰出才能的人”錯誤,指封建社會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
故選D。
3.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
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
C項,”建議朝臣家中有三人以上染病后,即使本人無病,也要百日告假在家,不入殿上朝”錯誤。結合“舊制,朝
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朝廷從之”分析,這是按照舊例的觀點,不是王彪之的
觀點。
故選C。
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
(1)“以……為”,把……作為;“急”,當務之急;“雍容廊廟”,滿朝儀態(tài)溫文的百官;“而已”,罷了。(2)
“人才”,人的才能(古今異義詞);“豫”,預先;“量”,衡量;“作異”,作對的;“耳”,兼詞,相當于“而
已”,譯作“罷了”。
【點睛】
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
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
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
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diào)動己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
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胡須鬢角都白了。堂伯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命你為尚書郎,你有幸可以擔任諸
王公的輔官朝官了!”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本來就不值得計較,只要是在合宜的時世任職。至于趣格提拔,這并
不是我的愿望?!庇谑菫槔伞6啻紊w后任尚書左丞、廷尉。其時朝廷官員日漸眾多,而且遷職頻繁,王彪之上疏議
論道:為政之道,以選拔賢才為當務之急,不要認為滿朝儀態(tài)溫文的百官,僅僅是個標志而已,百官任職要有助于時
務,要盡職盡責,憂慮天下。選拔賢才,在于看他到官任事;為官任職,要能長久:百官長久盡職盡責,天下自會教
化成功。因此三年一次考績,三次考績才予以升降,不希望一下子就有收獲,不指望短期內(nèi)建立聲譽。因此大賢之才
將會功齊北斗,道通四海,風范流播遠近,聲名傳頌千古。平庸之輩多,賢能之士少,天下賢才少而朝廷官多,豈能
不使賢愚混雜,清濁同流!官員多則失職的也多,失職多則官吏遷職也快,前去后來,互相交換替補,并非故意要這
樣做,而是這樣做順理成章罷了。這是授官制度不完善,朝廷風氣不清明的原因。完善授官制度,在于減少官員;澄
清期廷風氣,在于合并職務。官員減少便于公正地選拔人才,而且能長久任職,職務合并可以使人事簡易且風俗清靜;
公正地選拔人才可以使賢能之士長期在職位上盡心盡力,能長期在職分上盡心盡力,即使中等才干者也可有所成就。
永和末年(356),多發(fā)傳染病。按舊例,朝中大臣之家有傳染病,家中傳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無病,百日內(nèi)也不得
進宮。此時,文武百官多稱家有時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進言道:“瘟疫之年,沒有哪一家不傳染。如果因此就
不入宮,那恐怕連近侍也無人充當,皇宮將會空無一人了?!背⒙爮牧送醣胫倪M諫。王彪之又改任尚書仆射。其
時豫州刺史謝奕去世,簡文帝就讓王彪之舉薦可以代替謝奕的人。王彪之回答說:“當今賢才,都被有鑒賞力的人選
拔完了。''簡文帝說:“有人舉薦桓云,您以為如何?”王彪之說:“桓云未必無才,但桓溫據(jù)守長江的上流,占有
天下的一半,其弟又去鎮(zhèn)守西藩,兵權盡為一門所掌,這絕不是鞏固朝廷的辦法。人的才能不可預先衡量,只是應當
選拔不與殿下作對的人罷了。”簡文帝說:“您說得對?!焙髞沓⒁酝醣胫疄殒?zhèn)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加任散騎常侍。
居會稽郡八年,豪強不法之徒紛紛斂跡,逃亡人丁回歸的有三萬余口。不久王彪之升遷尚書令,與謝安共掌朝政。王
彪之以年老為由,上疏請求退職,詔令不許。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5、1.C
2.①潔身自好,詩人本身也有“退隱”山林之念。②有心匡扶社稷,但是得不到朝廷的重用。③性情耿介,針硬時弊,
觸犯時忌。
【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
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
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
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C項,”如骨鰥在喉”錯,“骨鯉”意為“正直之臣”。
故選C。
2.此題的考點是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的能力。題干是要求考生結合全詩分析詩人“掛冠”的原因。這是一道原因概括題,
首先要讀懂全詩,根據(jù)具體詩句分析。詩題“掛冠”的意思是辭去官職,有意歸隱之意。首聯(lián),寫鴻雁愛惜自己的羽
毛,表達了詩人潔身自好,但也很慚愧自己“玉皇殿下卸恩袍”。頷聯(lián),表達了詩人有心匡扶社稷的理想與朝廷無意
任用自己的現(xiàn)實相沖突的無奈。頸聯(lián),詩人說自己性情耿介,針泛時弊,觸犯時忌,為朝廷排擠,表達了自己向往山
林閑適的歸隱生活。尾聯(lián),詩人借屈原自比,表達了自己即使掛冠,仍心系家國的情懷。綜上,詩人辭去官職的原因
是:潔身自好,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性情耿介,觸犯時忌。
【點睛】
詩歌的選擇題屬于綜合考查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詩句的內(nèi)容、寫作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
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
世經(jīng)歷及本詩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
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6、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轉(zhuǎ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猿猱欲度愁攀緣百步九折縈巖巒
竟無語凝噎暮靄沉沉楚天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
本題屬于后者??忌谀瑢懙臅r候要注意如下詞語:博、約、拉、猱、縈、巒、噎、靄、衿、悠。
7、在奔跑中奮力逐夢,做新時代的追夢人,請欣賞歌舞《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的
人”,這句話說出了我們的心聲。中國正在發(fā)展,未來會更好。請欣賞朗誦《可愛的中國》。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
寫給誰或?qū)懡o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nèi)容;④語言表達。根據(jù)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
得體的語言。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串詞的語言特征:抒情重于敘述,多排比、重復句,注重
音節(jié),串詞要求語言優(yōu)美,它必須追求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講究抑揚頓挫,串詞語言注意章節(jié)美。本題需要注意從
材料所給五個節(jié)目中選擇兩個作為上下節(jié)目撰寫一段串詞,緊扣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主題“奮進新時代,歡度幸福年”,
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即可。
【點睛】
微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數(shù)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內(nèi)。從表達方式看,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
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屬于議論性微寫作。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qū)δ骋皇挛铩?/p>
某種現(xiàn)象、某篇文章等發(fā)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xiàn)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
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xiàn)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
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記敘類微寫作,不必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
某個環(huán)節(jié)或人物的某個方面為中心,描繪出一個精彩的鏡頭,或是動人的畫面,進而揭示事件的意義,展示人物的個
性。說明類微寫作的對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視作品,可以是場所、建筑、時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畫等。事物說明文
的寫作關鍵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畫說明文重在準確、全面。語言要通俗易懂、科學嚴謹。直抒胸臆的抒情類微
寫作,可以借鑒頒獎詞的寫法,采用第二人稱,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發(fā)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
采用第三人稱,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動化。間接抒情的抒情類微寫作,往往
需要結合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抒發(fā)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應用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
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
8、第一問:“間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無瑕”指賈寶玉
第二問:合乎題意即可
【解析】
此題考核考生對文學名著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識記課文中涉及到的和經(jīng)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對內(nèi)容繁
多的文學文化常識,分門別類加以記憶。如紅樓夢曲,《紅樓夢》中預示金陵十二釵命運的套曲,考生可以將他們放在
一起加以記憶,如《枉凝眉》,詠嘆黛玉,命運悲苦,無情:《恨無常》詠嘆元春,雖有榮華,無奈早逝;《分骨肉》詠
嘆探春,遠嫁他鄉(xiāng);《樂中悲》詠嘆湘云,生性豁達,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將這些知識系統(tǒng)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
象。
第一問:“闔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據(jù)《紅樓夢》第一回中交代,”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
有絳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
“美玉無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無缺點?!都t樓夢》中賈寶玉是銜玉而生,且寶玉的才學在大觀園試才藻一回也表
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美玉無瑕”指賈寶玉。
第二問:
《紅樓夢》中賈寶玉性格特點;賈寶玉是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熱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
女孩子身上,這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大膽挑戰(zhàn)。他和黛玉的愛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寶、黛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對封建主義人生道路的基礎上,帶有更其鮮明的叛逆性質(zhì)。因此這種愛情愈發(fā)展,就和
封建勢力的矛盾愈尖銳。賈寶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歷來文學作品中的正面形
象比較,體現(xiàn)著初步民主主義的色彩,顯示了一種新的時代特征。但由于寶玉畢竟還是個貴族階級的公子哥兒,他對
封建主義的背叛不可能是徹底的。
林黛玉性格特點;林黛玉出身于“清貴之家”,由于小時父母鐘愛,比較任性。后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
環(huán)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并且常
以“比刀子還利害”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xiàn)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新型流動人衛(wèi)激光測距儀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石棉纖維及其制品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專業(yè)設計服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船專用碼頭項目發(fā)展計劃
- 網(wǎng)絡安全協(xié)議與應用測試卷
- 2025年丁二酸二甲酯項目合作計劃書
- 互聯(lián)網(wǎng)餐飲服務平臺合作合同
- 會議室租賃使用協(xié)議書
- 酒店業(yè)智能服務及信息化管理平臺解決方案設計
- 行業(yè)從業(yè)經(jīng)歷及成果展示證明(5篇)
- 河北省管道直飲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職國家安全教育
- 2025年小米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公路應急培訓
- 2024年全國統(tǒng)一電力市場建設情況及展望報告-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潘躍龍)
-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寫作指導-課件
- 青少年編程教育方案
- 腦卒中健康宣教(課堂課件)
- 法務崗位招聘筆試題與參考答案(某大型國企)2025年
- 有機水果市場分析與可行性研究
- 二零二四年度版權許可合同:電影《未來世界》的播放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