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八年級語文教案_第1頁
《5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八年級語文教案_第2頁
《5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八年級語文教案_第3頁
《5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八年級語文教案_第4頁
《5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安徽省縣級優(yōu)課)八年級語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提高語言概括力。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過程與方法: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提高語言概括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2、學習本文準確、生動、典雅的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教學方法:合作討論法、點撥法、品味法課型:講讀課教學手段:多媒體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請同學們講述當天的天氣,導入新課——《大自然的語言》。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了解這篇文章主要告訴了我們些什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讀完文章后,大家對大自然的語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語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學生跳讀回答)明確:是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把這些自然現(xiàn)象稱作是物候?!洞笞匀坏恼Z言》就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說明文。3、那么這篇說明文介紹了哪些有關物候的知識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第二題跳讀課文,篩選信息,作適當?shù)呐ⅲ瓿蓡栴}。(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qū)W?(2)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qū)W有什么意義?明確: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科學,叫物候?qū)W。2、物候觀測的數(shù)據(jù)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可以廣泛應用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3、緯度、經(jīng)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4、預報農(nóng)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nóng)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三、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在短時間內(nèi),同學們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這說明大家都能積極思考,領悟能力較強;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歸功于作者,是他有條有理地介紹了物候?qū)W的相關知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的竺可楨先生在語言方面也獨具匠心。)那么,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說明文是給人介紹知識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要準確、嚴密。)學習課文第1、2、3段——品味語言1、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哪些語句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圈點勾畫你找到的信息,并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學生交流.引導: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也是中考說明文閱讀的??伎键c。命題的形式為:某某詞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⑴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nóng)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⑵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nèi)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度。學生4人小組討論。小組選代表交流。⑴不能刪掉。許多在范圍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變?yōu)樗泄糯鱾飨聛淼霓r(nóng)諺都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不能一概而論,那樣不符合實際?!霸S多”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⑵不能刪掉。“左右”表約數(shù),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刪去,就成了剛好“十天”,這樣反而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左右”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教師小結:常見的表程度的詞:幾乎、比較、相當、更、最;常見的表估計的詞:大約、可能、左右;常見的表數(shù)量、范圍的詞:多、絕大多數(shù)、大都;常見的表時間的詞:將要、在當時、到目前為止……2、品味說明的生動性。引導:本文的語言除了準確性外,還具有什么特點?明確:生動性。題目不說“物候”或“物候?qū)W”而說成是“大自然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那么文章中哪些段落最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呢?(1、2段)引導:大家都覺得1、2兩段生動形象,但這樣籠統(tǒng)說不行,我們要具體到詞和句。我們在分析語言時角度很多,可以從詞語的角度,也可以從修辭的角度等。(學生默讀、交流,品析生動形象的語言)【一】研讀第1自然段。1、作者在寫四季時抓住了各季節(jié)哪些特點?試說一說。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繁花“次第開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實”;秋天——“果實成熟”,“葉子漸漸變黃”,“簌簌落下”;冬天——昆蟲“銷聲匿跡”,到處“衰草連天”,“風雪載途”。2、我們學過多詩句,都有明顯季節(jié)特征,你能不能說出描寫這四個季節(jié)的一兩季詩句。參考:春天——幾處早鶯爭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夏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秋天——晴空一鶴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冬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3、你覺得哪些詞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季節(jié)特點?請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自由發(fā)言。參考:(1)“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態(tài);(2)“次第”貼切地表現(xiàn)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3)“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4)“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肅殺;(5)“載”,即充滿,恰當?shù)孛鑼懥孙L雪飄落的程度;【二】研讀第二自然段。1、學生齊讀第2段。提問:課文中寫道:“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句話:也可以改作:“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趕快割麥插禾。”請學同們看看這兩句話有什么區(qū)別,你認為哪句好,為什么?學生思考,討論,交流(1)區(qū)別:第一句只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2)認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變化,活潑。第二句子整齊美。師:我們來總結一下,使文章語言生動的技巧有哪些?可以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可以運用恰當?shù)脑~語進行形容和描繪。如此優(yōu)美的段落,我們自然要美美地讀出來。下面讓我們齊讀1、2自然段,在優(yōu)美的語言中品味美妙的物候世界。(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教師小結:說明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它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體現(xiàn)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作為我國物候?qū)W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qū)W研究長達半個世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地寫上“局報”兩字。四、拓展延伸1、除了課文,古代的詩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