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
劉君花
一、班級分析
執(zhí)教的兩個班級共有114名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一年的數(shù)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
高,對數(shù)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
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yōu)等生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
“默默無聞”;后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
學中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
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方法和
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
(二)、單元分析
1、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
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
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xiàn)長度單位形
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
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
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
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
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
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
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4、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shù)乘、除法的基礎.
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
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
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5、觀察物體(一):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
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
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一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6、表內乘法(二):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
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
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
口訣.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7、認識時間: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
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shù)字;有12個
大格,有60個小格等,并已經(jīng)掌握了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鐘表》之后的又一節(jié)
課,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時間的重要一課。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
義,知道1時=60分;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
聯(lián)系,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8、數(shù)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
是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
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
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
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
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
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數(shù)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jīng)驗,對有關數(shù)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
描繪現(xiàn)實世界中的簡單現(xiàn)象。
2、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
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jīng)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shù)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
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shù)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
功的體驗,有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3、經(jīng)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的重占、難點
教學重點:100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shù)學實踐、數(shù)學思維的訓練。
三、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再結合教學進行適當?shù)恼{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
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消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
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shù)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
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培養(yǎng)優(yōu)等生,轉化后進生措施
我班后進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學習習慣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們不能把握學習語言課程的
要點,常常不完成聽說讀寫的任務,怕苦畏難,不肯去做認真理解的細致工作,久而久之,他們獨立思
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銳接受新授知識的能力喪失了,他們不差也變得差了。要轉變他們,可以從以下幾
個方面做起:
1、應以精彩的語言引發(fā)話題,及時點撥,準確評價,創(chuàng)設出和諧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圍,使后進生暢
所欲言、主動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2、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常常向取得進步的學生豎起大拇指;有時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獎勵一本本子;還有時
投給學生一縷贊許的目光,伸手親切地摸摸學生的頭,拍拍他的肩膀……
3、數(shù)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學科,教師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后進
生的注意力,通過直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性質。
4、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難易適中,
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督促他們認真完成作業(yè)。對作業(yè)做得較好或作業(yè)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
表揚鼓勵。教師要特別注意克服急躁冒進情緒,如對后進生加大、加重作業(yè)量的做法。對待后進生,要
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從起點開始,耐心地給予輔導,讓他們一點一滴逐步提高。
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競爭的氛圍,如優(yōu)等生他們之間的競爭,挑戰(zhàn)難題的競爭等,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
O
2、為他們制定更高層次的目標,在完成一個個既定的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以及增強對學
習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3、鼓勵他們盡量用多種方法,多種思路解決數(shù)學問題,盡量想一想與眾不同的方法,提高發(fā)散思維能力,
促進智力發(fā)展。
4、教育他們多幫助需要幫助的其余同學,在幫助人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3課時左右
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統(tǒng)計(3課時左右)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進度表
(2017-2018第一學期)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及節(jié)數(shù)備注
8.27-8.31報到開學,學前教育,為學習新知的復習準備。
1
9.6-7長度單位4
210-14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3機動1
317-21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3機動1
424-28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2連加連減1機動1
510.1-8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34
69-12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3機動1
715-19整理復習1我長高了1機動2
822-26角的初步認識2乘法的初步認識1機動1
929-11.2乘法的初步認識2機動2
105-95的乘法口訣22、3、4乘法口訣2
1112-162、3、4乘法口訣2機動2
1219-236的乘法口訣3機動1
1326-30整理復習1機動1觀察物體2
1412.3-7觀察物體2機動2
1510-147的乘法口訣4
1617-217的乘法口訣18的乘法口訣3
1724-289的乘法口訣3機動1
元旦放假3
1831-1.49的乘法口訣1整理復習1看一看擺一擺1
天
197-11統(tǒng)計3機動1
2014-18數(shù)學廣角2總復習2
2121-25總復習2機動2
小學數(shù)學成績統(tǒng)計表
期
—四五六七八
姓中期名
學號
名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末次
成績
績績績績績績績績績
1塔依爾江
2穆薩江
3穆合普力
4程果
5劉龍廳
6蘇浩然
7李思甜
8趙宇陽
9王彬建
10尹語涵
11張依琳
12梅文潔
13童鵬程
14景鑫楊
15李馨怡
16郭海睿
17黃佳欣
18李航
19沈澤昕
20王淵以諾
21王怡欣
22范雨澤
23鄧妍
24李博斕
25申岱彬
26于舒奇
27劉懿嘉
28穆梁川
29王天森
30呂熙媛
31張旭
32裴琳K
33王妍妮
34馬涵雪
35時墨涵
36陳萱
37艾天浩
38鄭昌寒
39從佳雪
40馮子俊
41張宜豪
42杜雯雪
43李亞坤
44王欣月
木妮扎
45爾.
古麗努
46爾.
47段宇航
48李楊
49何姿育
50譚渝航
51梁鑫
52潘睿
53薛偉杰
54郭曉雅
55賀夢晨
56陳奧利
57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jīng)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
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
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學習數(shù)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改變了線段的編排。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
米=100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難點:
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建議
1.注意讓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材是從兩種情況來說明的。教學時,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從一種情況來說明也是
可以的。如只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但不論
哪一種情況,都確實要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來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認識長度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長度單
位的實際長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
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長度表象。
3.把握好線段的教學要求。
過去線段是從“線段是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來教學的,現(xiàn)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改編了教材。
因此教學線段時,不應再從線段與直線的關系來教學,而應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師要補充線
段的練習,盡量不要將直線與線段進行對比。
4.這部分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
本單元共安排了4個例題。
例1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例2
及相關內容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例3
及相關內容認識米用米量
例4
及相關內容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課時安排:6課時
第一單元第一時課型:新課探究備課教師:劉君花上課教師
課題:長度單位
教學: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
目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
度單位的必要性。
點
邑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
點
隹
的必要性。盲生對長度概念的建立。
鍵
右
學情分析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不僅要讓學
生知道一些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長度單位的實際
長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
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
米的長度表象。
教法學法教師結合專業(yè)化教室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
步驟:師生雙邊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景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引入,約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
3分鐘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
趣。
二、學導二、探究新知
并舉、約(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20分鐘【學情預設工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
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
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
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
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學情預設】: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
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
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
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
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
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
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
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
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當堂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訓練,約【學情預設】
13分鐘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
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
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
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
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
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3、做一做第3題,學
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
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
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
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
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總結今天的數(shù)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提高,約
3分鐘
五、作業(yè),必做題:1.
約1分鐘2.
3.
選做題:練習冊上的拓展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兼顧全體。
課后反
思: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第二時課型:新課探究備課教師:劉君花上課教師
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1、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目的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點
-宣
亙
一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點
生a
鍵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大.
學情分析
教法學法教師結合專業(yè)化教室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
步驟:師生雙邊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景一、談話引入
引入,約1、上一節(jié)課我們都知道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
3分鐘的正方體進行了測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來量物體的長度是很
不方便的。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
刻度的尺子。(出示帶有盲文的尺子)
2、介紹認識尺子。
為了便于交笳',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
可以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認識尺子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的學習作
準備。
二、學導二、探究新知
并舉、約(一)、認識厘米
20分鐘【學情預設】:
1、每人發(fā)一把盲文尺或厘米尺,師生一起觀察厘米尺子:在尺
子上用不同的顏色標出1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正方體的一邊正
好是1厘米。
2、讓學生量圖釘?shù)拈L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師:"請小朋友用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出一個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長。
3、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shù)囊欢藢食咦拥?刻度,在
看另一端對著幾。
4、請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學生活動,互相交流。
5、鞏固1厘米的表象。
【學情預設】:
請小朋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
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
讓學生去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幫助學生形成1厘米的鮮明表
象。
(二)、用厘米量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
面我們就來量一量物體的長度。
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條。注意測量
的方法要正確。
2、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
3、交流反饋。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
1厘米的表象,親身經(jīng)歷學習數(shù)學知識。
三、當堂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訓練,約【學情預設】
、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件物品,量一量它的長度,量好后
13分鐘1
互相交流。
2、每人在尺上分別比劃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
給大家看。教師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1厘米的長度觀
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總結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提高,約
3分鐘
五、作業(yè),必做題:1.
約1分鐘2.
3.
選做題:練習冊上的拓展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兼顧全體。
課后反
思: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第三時課型:新課探究備課教師:劉君花上課教師
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目的2.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測量出整米長度的物體:
4.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點
邑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點
隹
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鍵
右
學情分析
教法學法教師結合專業(yè)化教室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
步驟:師生雙邊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景L提問:昨天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量物體長度用什么工具?
引入,約2.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呢?10厘米呢?
3分鐘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長度。請你演示,并說出注意事項。
二、學導二、探究新知
并舉、約【學情預設】:
20分鐘你量得不錯,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長呢?瞧!這樣用刻度尺
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結果。那么該怎么辦呢?(用更長
的尺子量)用這把尺子試一試看,這是一把米尺。(板書:“米”)
在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例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教室
有多長,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米二
(-)感知米的實際長度
1.觀察這把米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0厘米,也
就是說米尺以10厘米為單位)
2.觀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師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樣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線段。
(2)用直尺比一比從地面到講臺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兩只手臂展開,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兩個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長的繩子。(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4.帶領學生在講臺上量出2米長、3米長的繩子給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1.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米和昨天學習的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呢?
2.這條是1米長的繩子,請你用以厘米為單位的刻度尺量一量,
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結: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
【學情預設】:
1.出示卷尺。介紹:這是在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用的卷尺。它
可以量很長的物體和距離。
2.用卷尺量物體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
物體的一頭開始,拿住卷尺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另一端,卷尺
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
確的長度。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鞏固1
厘米的知識,親身經(jīng)歷學習數(shù)學知識
三、當堂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訓練,約1.兩個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13分鐘2.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在下課后測量教室的長、寬,后面黑板的長,講臺的長、寬。
[設計意圖]有效地鞏固知識。
四、總結請歸納: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點。
提高,約
3分鐘
五、作業(yè),必做題:1.
約1分鐘2.
3.
選做題:練習冊上的拓展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兼顧全體。
課后反
思: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第四時課型:新課探究備課教師:劉君花上課教師
課題:認識線段
教學: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目的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點
邑
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點
隹
鍵
右
學情分析
教法學法教師結合專業(yè)化教室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
步驟:師生雙邊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景一、情境引入
引入,約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
3分鐘生命財產(chǎn)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
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
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
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導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并舉、約1、感知線段的直
分鐘
20【學情預設工
師:請拿出袋里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并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學情預設工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
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
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
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
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
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
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并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
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
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討論學習,親身經(jīng)歷認識線段的過
程,同時大概了解線段的特征及畫法。
三、當堂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訓1練,約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13分鐘【學情預設】: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fā)現(xiàn)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
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
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
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后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并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厘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
出3厘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
段。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線段的兩個特征,同
時學會量線段回線段的方法。
四、總結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提高,約[設計意圖]通過各整理和歸納,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鞏固概念。
3分鐘
五、作業(yè),必做題:1.
約1分鐘2.
選做題:練習冊上的拓展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兼顧全體。
課后反
思:
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單元教學內容: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單元教才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編
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shù)的連
加、連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shù)加減法估算等內容。實踐活動:我長高了,這部分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聯(lián)系學
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教材通過讓學生互相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
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各
部分長度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教材還設計了統(tǒng)計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tǒng)計知識的掌
握。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會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知道在計算時,個位上的數(shù)要和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減,十位上的數(shù)
要和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減,這是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的基礎和新知識的增長點。
教學時應強化對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訓練,這將對提高筆算進位加和退位減的準確率和計算速度有很大幫助。
內容編排: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是在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
十數(shù)的基礎上編排的,安排三個小節(jié):1加法,2減法,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主要包括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shù)的連加、連
減和加減混合運算,重點是用豎式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既是數(shù)學計算的重點技能要求,同時乂為三
位數(shù)加減奠定基礎。整個單元小節(jié)編排結構如下:
第1節(jié)(教科書第11?16頁)。
第2節(jié)(教科書第17頁?26頁)減法。
第3節(jié)(教科書第27頁?34頁)
整理與復習(教科所第35頁),教材安排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筆算方法的整理和計算練習。練習七設計了9道,第二
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題。最后,設計了填寫“學生成長小檔案"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并有條理地說明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4.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重、難點:
注重學生對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筆算的計算過程及方法的理解。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
解決簡單問題,并有條理地說明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4.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新授課10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3課時
不進位加..............................2課時
進位加...............................1課時
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3課時
不退位減..............................1課時
退位減...............................1課時
解決問題.............................1課時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3課時
連加、連減...........................1課時
加減混合.............................1課時
解決問題.............................1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第二單元第一時課型:新課探究備課教師:劉君花上課教師
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教學: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目的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
能熟練的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點
邑
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點
隹
、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鍵
右2
3.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學情分析
教法學法教師結合專業(yè)化教室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
步驟:師生雙邊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景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引入,約引導低視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
3分鐘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字信息?說給全盲的同學聽一聽。想
想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
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學導二、探究新知
并舉、約【學情預設】:
20分鐘1、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
2、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先低視生嘗試寫豎式,全
盲生分記十位、百位上的數(shù)字,然后分別相加,師生共同
總結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
化。
三、當堂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訓練,約【學情預設】
1、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13分鐘
2、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
加法計算,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四、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提高,約
3分鐘
五、作業(yè),必做題:1.
約1分鐘2.
選做題:練習冊上的拓展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兼顧全體。
課后反
思:
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第二時課型:新課探究備課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穿透考試MS Office試題及答案
- 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篇分析試題及答案
- Photoshop中高效制作插畫的步驟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知識體系建構試題及答案
- 助力高分2025年稅法考試試題及答案
- 創(chuàng)新的稅法政策試題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邏輯復習中的高效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二級VB必考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一級Msoffice問題分析試題及答案
- 職業(yè)規(guī)劃中的Photoshop技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江蘇高中物理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試卷試題(含答案解析)
- 代持房屋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小班班本課程《吃飯這件小事》
- 文學大數(shù)據(jù)中心建設項目需求
- Module 6 Unit 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護士勞動合同三篇
- 寵物樂園規(guī)劃方案
- 校長思政課課件-百年奧運
- 深中通道-2024年中考地理熱點解讀與訓練(含解析)
- 2024年秋新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 5.1 認識方程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