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設(shè)計課題古人談讀書課時2班級授課教師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9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注意區(qū)分一些字的現(xiàn)代漢語意思和古代漢語意思。4.能夠在閱讀中結(jié)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難點1.注意區(qū)分一些字的現(xiàn)代漢語意思和古代漢語意思。2?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從課文中的讀書方法受到啟發(fā)。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準備多媒體課件、素材。學生準備:預習課本。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激發(fā)興趣,讀書名言導入。1.同學們知道哪些讀書名言?預設(sh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韓愈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对鰪V賢文》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一個性思考部分

一毛澤東2.我們知道有許多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那么讀書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預設(shè):批注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讀自己喜歡的書……3?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人談讀書》。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現(xiàn)在請冋學們聽老師讀第部分,注意老師讀的節(jié)奏。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并畫出分隔符。教師相機糾正“識”的讀音。學生自由讀兩遍。課件出示第一部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zhi)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教師范讀第二部分,學生跟讀。對照課件畫出分隔符。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宋]朱熹教師范讀第三部分,學生跟讀。畫出分隔符。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矍澹菰鴩??指名學生讀課文,相機糾正讀音。注意:第一部分的“識”與第三部分的“識”讀音不同。三、學習生字。1?師:剛才我們讀通了課文,現(xiàn)在大家起來看下生字,看看冋學們是否還有讀不正確的音。讀會認字:恥chi矣yi豈qi分組讀,找同學讀,教師相機糾音。預設(shè):“恥”是翹舌音,“矣”和“豈”都是第三聲。2?學習會寫字。-W-謂--恒-皆缺找同學說一下易寫錯的字或者寫這幾個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預設(shè):“豈”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頭;“窺”是“穴”字頭;“皆”上部“比”字應(yīng)寫得較大,下部“白”字寫小一點。學生在習字本上將每個生字寫兩遍,教師相機糾正。四、學習第一部分。1.指名學生讀第一部分的三句讀書名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zhi)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墩撜Z》2?這三句話都出自《論語》,關(guān)于《論語》你了解多少呢?預設(shè):《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書?!墩撜Z》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再加上《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jīng)”。3?請小組同學借助注釋,理解這三句話的意思。指名學生翻譯第一句話。生:勤勉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注意這里面“敏”和“恥”的意思。(敏:勤勉。恥:

以……為恥。)這句話中包含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不恥下問),對,“不恥下問”便出自這句話。指名學生翻譯第二句話。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翻譯這句話時我們需要注意一個字一一“知”。這句話里面的最后一個“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樣嗎?(不一樣,這個“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幾個“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應(yīng)的地方做好批注。指名學生翻譯第三句話。生: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人而不倦怠。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識”在這里讀“zhi”,是記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皡挕笔恰坝憛挕钡囊馑紗??(預設(shè):不是)這里的“厭”是滿足的意思。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4.課堂總結(jié)。這幾句話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第一句告訴我們要謙虛好學,勤學好問。第二句告訴我們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做人、做學問要誠實。第三句告訴我們學習要勤奮,不要偷懶。在文中合適的地方做批注。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找冋學回顧背誦第部分。2.聽寫生字。二、學習課文。(一)學習第二部分。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論語》中對待讀書和學習的態(tài)度。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部分,看下不冋時期的人對于學習、讀書的不同態(tài)度。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宋]朱熹2?找學生讀一下這則小短文,其他學生糾錯。3?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學家朱熹的《訓學齋規(guī)》中提到的著名的“讀書三法”。介紹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4?接下來請各小組同學借助注釋,理解課文意思,把古今含義不同的詞做好標注。5.哪位同學可以翻譯一下第一句?預設(shè):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6?那么這“三到”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誰來翻譯一下第一句?預設(shè):心思不在讀書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看仔細,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7?所以說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話表明了這一“到”的重要性?個性思考部分

預設(shè):三到之中,心到最急。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與咱們現(xiàn)在的“急”的意思一樣嗎?預設(shè):“急”在這里是要緊,重要的意思,而我們現(xiàn)在的“急”大部分是著急的意思。9?為什么“心到最急”呢?預設(shè):因為“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預設(shè):思想既然已經(jīng)集中了,眼和口的應(yīng)用難道會不到位嗎?也就是說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應(yīng)用就會到位了。那么朱熹的讀書法是什么?預設(shè):“心到、眼到、口到”。這三者可以調(diào)換位置嗎?預設(shè):不可以,因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專心地讀書、學習。14?平時的你讀書時是怎樣做的?效果怎樣?生1:漫無目的地讀書,讀完之后,沒有記住多少。生2:當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的時候,就會特別認真地讀書,甚至于其他同學喊我都聽不見。師:那就讓我們用心齊讀這一部分吧。師小結(jié):這便是用心讀書和不用心讀書的結(jié)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學習,就需要我們用心讀,用心學。這樣,不管做什么事,我們才有可能成功。(二)學習第三部分。1.指名學生讀第三部分。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2?這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那么曾國藩是誰呢?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這段話出自曾國藩的家書,這位偉大的清代名臣給了我們怎樣的讀書方法呢?請冋學們在小組內(nèi)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本文的意思。這篇小短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預設(shè):讀書人學習,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5?何為“有志”“有識”“有恒”?預設(shè):就是有志氣,有見識,有恒心。6?非常正確,那么曾國藩是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預設(shè):分層論述,從分號那里可以看出來。7?那么咱們就個分號個分號地來看下他是怎么論述的。哪位同學能來說一說從第一個分號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預設(shè):有志氣,就決不甘居下游。8?這里的“斷”是“決不”的意思,與咱們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們讀書學習僅僅有志氣就夠了嗎?還需要有什么?預設(shè):僅僅有志氣不夠,還需要有見識,有見識就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滿自足,像河伯觀海,井蛙觀天,這些說的都是沒有見識的人。9.這句話里面有兩個典故,一個是“河伯觀?!保粋€是“井底之蛙”,這兩個典故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河伯觀海出自《莊子》: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

自己這里。所以“河伯觀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見識短淺。這里運用典故說明了沒有見識就沒有辦法沉下心來學習,容易自滿自足的道理。有見識可以讓人看到自己的無知,但是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無知了,卻還是不堅持學習,這樣的人可以成功嗎?這則小短篇里是怎么說的?預設(shè):不可以,文中說“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就沒有成不了的事情。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嗎?預設(shè):三者缺一不可。13?只有“有志”“有識”“有恒”三者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成功。14.現(xiàn)在請小組內(nèi)把每句話的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