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CT讀片經(jīng)典_第1頁
頭顱CT讀片經(jīng)典_第2頁
頭顱CT讀片經(jīng)典_第3頁
頭顱CT讀片經(jīng)典_第4頁
頭顱CT讀片經(jīng)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頭顱CT讀片2021/4/261CT的發(fā)展史CT是英國的電氣工程師Hounsfield于1969年設計成功。1972應用于臨床。CT的誕生開創(chuàng)了數(shù)字化影像的先河,是放射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極大地促進了醫(yī)學影像學的發(fā)展。因為CT的發(fā)明,對醫(yī)學影像學的重要貢獻,Hounsfield于197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2021/4/262CT成像的基本原理CT是根據(jù)人體的正常組織結構對x光線吸收能力的不同,利用旋轉發(fā)射的x線對人體的各部位進行一定厚度的斷層掃描,由探測器接受穿過該層面衰減的x線。x線可見光電信號模擬/數(shù)字轉換器可供計算機處理的數(shù)字(像素)數(shù)字化圖像。2021/4/263CT的組成CT主

2、要三部分組成1.掃描部分 (x線球管 探測器 掃描機架)該部分用于完成對檢查部位的掃描。2.計算機系統(tǒng) 將掃描收集的大量數(shù)據(jù)進行存儲、運算。3.圖像顯示、打印和存儲系統(tǒng)。2021/4/264 常規(guī)檢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對軟組織的顯示優(yōu)于常規(guī)X線檢查。 增強CT掃描檢查,除能分辨血管的解剖結構外,還能觀察血管與病灶之間關系,病灶部位的血供情況和血液動力學的變化。 因為輕微活動會造成偽影,使圖像難以診斷,除取得患者合作外,對難于合作的患者或兒童需給予鎮(zhèn)靜劑或麻醉。 CT 臨床應用2021/4/265CT掃描基線 掃描基線 1. 聽眉線: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緣 2.聽眥線:外眼眥到外耳道中心 3

3、.聽眶線: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緣顱腦掃描 一般以聽眥線為基線向上掃至頭頂 層厚:8-10 mm, 層距:10 mm2021/4/266 Reid基線(RBL):為眶下緣至外耳道中點的連線,為頭部斷層標本制作的常用基線。外耳道眶上緣眶下緣 聽眥線2021/4/2671. 冠狀面2. 矢狀面3. 橫斷面CT掃描層面2021/4/268 常規(guī)掃描 一般情況下不用高分辨率掃描,常規(guī)掃描層厚與層距:10 mm,掃描方式采用連續(xù)掃描。 特殊掃描 薄層掃描:層厚5 mm以下,用于觀察細小病灶,掃描患者的射線劑量增加。 重疊掃描:在連續(xù)掃描方式下,層距小于層厚,減少部分容積效應,不會漏診小病灶。 CT頭顱掃描20

4、21/4/269 原則上增強掃描是在平掃后針對病變進行的掃描,出現(xiàn)下列情況一般應考慮增強掃描: 平掃后發(fā)現(xiàn)某些征象如組織密度異常、有占位性 懷疑鞍區(qū)、小腦橋角及后顱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規(guī) X 線已證實的病灶 懷疑血管性病變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顱內病變的隨防復查CT頭顱增強掃描2021/4/26109、 人的價值,在招收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2022/7/182022/7/18Monday, July 18, 202210、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低氣。2022/7/182022/7/182022/7/187/18/2022 10:29:50 PM11、人總是珍惜為得到。2022/7/182022

5、/7/182022/7/18Jul-2218-Jul-2212、人亂于心,不寬余請。2022/7/182022/7/182022/7/18Monday, July 18, 202213、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2022/7/182022/7/182022/7/182022/7/187/18/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18 七月 20222022/7/182022/7/182022/7/1815、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他內心缺少什么。七月 222022/7/182022/7/182022/7/187/18/202216、業(yè)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2022/7/182022

6、/7/1818 July 2022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2022/7/182022/7/182022/7/182022/7/18 為使病灶顯示清晰,用非離子型造影劑(如碘克沙醇、優(yōu)維顯等),成人每千克體重23.5kg,兒童酌情減量。 給藥方法可分為一次性靜脈滴注法,靜脈注射法和兩次法,注射完畢即進行掃描。 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碘劑的過敏反應。 造影增強掃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2021/4/26129、 人的價值,在招收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2022/7/182022/7/18Monday, July 18, 202210、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低氣

7、。2022/7/182022/7/182022/7/187/18/2022 10:29:50 PM11、人總是珍惜為得到。2022/7/182022/7/182022/7/18Jul-2218-Jul-2212、人亂于心,不寬余請。2022/7/182022/7/182022/7/18Monday, July 18, 202213、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2022/7/182022/7/182022/7/182022/7/187/18/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18 七月 20222022/7/182022/7/182022/7/1815、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他內心缺少

8、什么。七月 222022/7/182022/7/182022/7/187/18/202216、業(yè)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2022/7/182022/7/1818 July 2022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2022/7/182022/7/182022/7/182022/7/18 CT窗口技術腦組織窗、骨窗人體各組織結構不同,對X線衰減各異,形成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來鑒別組織的性質??諝鈱線的吸收為0,故空氣的CT值為-1000; 骨組織的X線衰減是水的2-4倍,CT值為+1000; 水的CT值為0。2021/4/2614CT值測量:測量CT值可了解病變性質,在

9、增強掃描時更要測CT值,以便與平掃對比。病變范圍測量:測大小、直徑來間接了解病變體積。圖像重建:矢狀面、冠狀面和任意斜面的重建。圖像拍攝:在多幅或激光照相機上輸出圖像。CT測量2021/4/2615 一般顯示腦組織的窗寬與窗位分別是:W70 100 和 C3550,但觀察不同部位和不同病變進需要采用相應的窗口設置,以適應診斷的需要。調節(jié)窗口方法: 當病變和周圍組織密度接近,適當調窄窗寬; 如觀察的局部需要層次多一些,可調節(jié)窗位并調寬窗寬。CT頭顱顯示技術2021/4/2616CT讀片原則掃描位置與層次的判斷 了解人體橫斷層解剖,觀察掃描位置是否正確。異常影像的觀察 病變影像的部位、大小、數(shù)目、

10、邊緣、密度、內部結構、與周圍的關系等。分析與判斷 診斷的基礎是首先了解正常影像解剖,并對各種疾病的病理變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結合臨床做出正確判斷。 2021/4/2617 CT對較小腫瘤,特別是密度與腦實質密度相近,CT難以發(fā)現(xiàn)。 CT對顱后窩、腦干或顱底腫瘤常因骨偽影或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而漏診。 CT不能顯示粘連所致的腦室系統(tǒng)、導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對觀察腦干病變以及有關某些腦血管疾患的細節(jié)等,亦為CT不足之處,尚需MRI和腦血管造影加以補充。CT 局限性2021/4/2618 頭顱CT的經(jīng)典斷層影像解剖2021/4/2619一、顱底層面眥耳線層面顱前窩底部: 眼眶,眼球,篩竇,蝶竇,前床

11、突,等。顱中窩: 前界:蝶骨。 后界:顳骨巖部(巖骨)。 內緣:海綿竇及垂體窩。 外緣:顳骨,窩內為顳葉,其內側為海馬回。2021/4/2620顱后窩 前緣:巖骨。 后緣:枕骨。 鞍背后方:腦橋前池,向兩側延伸為腦橋小腦角池。第四腦室:位于顱后窩中線上,后面緊鄰小腦蚓部,其兩側為小腦扁桃體。延髓、腦橋:位于第四腦室前。2021/4/2621眼球篩竇蝶竇顳極延髓內枕骨粗隆外耳道顴弓第四腦室眼眶外側壁小腦溪小腦半球小腦扁桃體鼓室乳突氣房巖骨橋小腦角池顱底層面眥耳線層面頸內動脈(破裂孔)2021/4/2622蝶竇層面眼球晶狀體顳葉極部頸內動脈橋小腦角池橋前池第四腦室小腦半球橋腦內直肌2021/4/2

12、623四腦室層面 篩竇橋腦小腦中腳小腦蚓小腦半球第四腦室海綿竇顳葉橋小腦角池蝶竇 乙狀竇 基底動脈 視神經(jīng) 枕大池2021/4/2624腦垂體層面直回 雞冠 橋前池側腦室下角 視神經(jīng)管 前床突 海綿竇 鞍背 第四腦室 乳突氣房 小腦半球 枕骨內嵴 橋腦 垂體窩 小腦蚓部 2021/4/2625二、鞍上池層面顱前窩:顳葉。鞍上池:在垂體窩上方,位于兩側顱中窩之間,前界為額葉直回,側方為顳葉海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行星。其前角連于縱裂池,兩外側角連于外側裂池,兩后外側角延續(xù)于環(huán)池。 鞍上池邊緣為大腦動脈環(huán),池內前部??梢姟癡”字型視交叉。顱后窩:四腦室或四疊體池。2021/4/2626鞍上池層面 額

13、葉直回縱裂池 四疊體池 中腦 基底動脈 側腦室下角 外側裂池 大腦中動脈 枕葉顳葉 海馬 環(huán)池 鞍上池 2021/4/2627大腦腳層面 中腦大腦腳 外側裂池 額葉直回四疊體池 海馬 環(huán)池枕葉 腳間池 顳葉 側腦室下角 小腦蚓 下丘2021/4/2628三、第三腦室下部層面顯示側腦室前角的下部 前方:額葉 外側:尾狀核頭部 后方中線處:第三腦室,其兩側連接丘腦顱后窩:“Y”字形或“V”字形的小腦幕,幕下結構在內側(小腦上蚓部),幕上結構在外側(枕葉)。四疊體池:位于小腦蚓部前方。 2021/4/2629第三腦室下部層面 額葉 縱隔裂 側腦室前角第三腦室上丘 四疊體池松果體(鈣 化) 外側裂池枕

14、葉 丘腦 島葉 側腦室后角 尾狀核頭2021/4/2630四、第三腦室上部層面基底核、丘腦。內囊前腳(前肢):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內囊膝部和后腳(后肢):位于豆狀核(由外側的殼核和內側的蒼白球組成)及丘腦之間。殼核的外側:外囊,屏狀核,最外囊,島 葉(腦島)。四疊體池:兩側枕葉之間,池內有松果體,向前與第三腦室連接。2021/4/2631基本概念基底節(jié)(基底核):埋藏在兩側大腦半球深部的灰質核團,是組成椎體外系的主要結構?;坠?jié)紋狀體杏仁核屏狀核豆狀核尾狀核蒼白球殼核舊紋狀體新紋狀體古紋狀體2021/4/2632內囊:位于丘腦、尾狀核、豆狀核之間的白質 區(qū),是由上、下行的傳導束密集而成。分為三

15、部分:前肢、膝部、后肢。膝部有皮質腦干束;后肢有皮質脊髓束、丘腦皮 質束、聽輻射和視輻射。內囊的血供來自大腦中動脈的垂直分支豆紋動 脈,管腔細,壓力高,極易形成微動脈瘤,當血 壓突然升高時就會破裂出血,所以內囊是腦出血 的好發(fā)部位。當內囊損傷時會出現(xiàn):偏身感覺喪失(丘腦中央 輻射受損)、偏癱(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受損) 和偏盲(視輻射受損),“三偏征”2021/4/2633外囊:是位于屏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的白質帶,主要由島葉發(fā)出的皮質被蓋纖維組成。外囊出血主要由豆紋動脈,尤其是外側裂支破裂所致,血腫多較局限,高血壓是主要病因。外囊出血臨床表現(xiàn)較輕,主要是血腫及繼發(fā)的腦水腫腦水腫壓迫內囊所致,一旦

16、血腫或水腫消退,癥狀即可減輕或消失。2021/4/2634尾狀核頭內囊前肢松果體 屏狀核蒼白球胼胝體膝穹窿最外囊外囊內囊后肢內囊膝 2021/4/2635第三腦室上部層面 大腦鐮 額葉 胼胝體膝部尾狀核頭部 側腦室前角 透明隔 穹窿部 丘腦 室間孔 中間帆池 脈絡叢 外側裂池枕葉 側腦室三角區(qū) 視輻射 內囊前肢 內囊后肢2021/4/2636五、側腦室體部層面由額、顳、枕葉構成。兩側側腦室體部之間為透明隔,外側為尾狀核和體部。側腦室后角(枕角)可不對稱,室內可見脈絡叢鈣化。中線處可見大腦縱裂池及大腦鐮。2021/4/2637側腦室體部層面 顳葉 側腦室體部 放射冠 額葉胼胝體壓部 上矢狀竇 枕

17、葉胼胝體膝部尾狀核體部 縱裂池大腦鐮 透明隔2021/4/2638六、側腦室上部層面兩側腦室體部被胼胝體分開。側腦室體部的外方為頂葉。頂枕溝及中央溝將大腦分為額、頂、枕葉。2021/4/2639側腦室頂部層面額葉大腦鐮枕葉胼胝體側腦室體上矢狀竇頂葉2021/4/2640七、半卵圓中心層面在胼胝體和側腦室上方,大腦鐮自前向后貫穿中線。白質部分為半卵圓中心。額葉范圍縮小,頂葉所占比例擴大,枕葉基本消失。半卵圓中心:位于胼胝體上方,由左右大腦半球髓質形成的有髓纖維,(投射纖維、聯(lián)絡纖維)位于大腦鐮兩側區(qū)域。2021/4/2641半卵圓中心層面縱裂池半卵圓中心額葉扣帶回大腦鐮頂葉上矢狀竇楔前葉緣上回角

18、回2021/4/2642 八、半卵圓區(qū)上部層面已近顱頂,大腦鐮清晰可見,其旁的腦灰質和腦溝十分清楚。頂葉較小,額葉較小。放射冠:是內囊到大腦皮質間的放射狀纖維白質(投射纖維)。2021/4/2643半卵圓區(qū)上部層面 大腦鐮頂葉放射冠 上矢狀竇額葉額中回額上回中央前回中央前溝中央后回中央溝中央后溝中央旁小葉2021/4/2644 一、額頂葉分界(中央溝及中央前、后回): 額葉與頂葉的界線為中央溝,故在斷面上辨別中央溝對確診腦葉、腦溝和腦回具有重要意義。在橫斷面上據(jù)以下幾點可準確地辨別中央溝:1、大部分中央溝為一不被中斷的溝,其較深,一般與縱裂相連。2、薄中央后回征:中央溝兩旁的腦回分別為中央前、

19、后回,一般中央前回(運動中樞)皮質厚于中央后回(感覺中樞);中央前回寬而厚,中央后回相對窄而薄 。3、中央溝較深,均自腦斷面外緣中份處向后延伸,并可有一條(中央后溝)或兩條(中央前、后溝)與之伴行。腦的主要溝回在斷面上的識別2021/4/2645中央前回中央前溝中央后回中央溝中央后溝2021/4/2646二、頂枕葉分界(頂枕溝及楔前葉和楔葉): 頂枕溝、側腦室體部在矢狀位顯示良好;在端腦的中部橫斷面上,頂枕溝為胼胝體后鉗后方最深的一條腦溝;此溝走行自大腦半球內側面前下向后上方斜行向外,分開頂葉和枕葉。 頂枕溝前為頂葉,后為枕葉;頂枕溝的前方為楔前葉,溝后方是楔葉。側腦室體以上為頂葉,側腦室后角

20、周圍為枕葉。2021/4/2647頂枕溝2021/4/2648三、頂枕顳葉分界(外側溝及額、頂、顳、島四葉): 外側溝是由前下向后上斜行走行;外側溝可分為垂直和水平部。在端腦的中部橫斷面上垂直部呈前后走向,位于島葉與顳葉之間,水平部呈內外走向位于顳葉與額葉或頂葉之間。注意,冠狀斷面上垂直部呈上、下走向,其內側為島葉,其外側是額葉和顳葉(水平部呈內外走向,分開該兩葉)。 側腦室三角區(qū):CT上有脈絡叢鈣化區(qū)即為三角區(qū),其也是頂枕顳葉分界處,其外下方為顳葉、后上方為枕葉,以上為頂葉。2021/4/2649額葉顳葉島葉側腦室三角區(qū)枕葉2021/4/2650 頭顱基本病變的CT表現(xiàn) (一)、 CT平掃密

21、度改變:2021/4/26511.高密度病灶:新鮮血腫、鈣化和富血管性腫瘤等.大腦鐮鈣化基底節(jié)血腫2021/4/2652松果體區(qū)生殖細胞瘤基底環(huán)動脈瘤2021/4/2653腦囊蟲病2021/4/26542.等密度病灶:見于某些腫瘤、血腫(吸收期)及血管性病變等.硬膜下血腫吸收期腦垂體瘤2021/4/26553.低密度病灶:見于炎癥、水腫、囊腫及膿腫等.鞍上顱咽管瘤右顳、島葉梗塞2021/4/2656蛛網(wǎng)膜囊腫左額葉星形細胞瘤2021/4/26574.混合密度病灶:見于各種密度并存的病灶,如某些腫瘤、血管性病變、膿腫等. 額葉膠質母細胞瘤右枕葉AVM2021/4/2658 (二)、CT增強掃描特

22、征2021/4/26591.均勻強化:見于腦膜瘤、神經(jīng)鞘瘤、動脈瘤、垂體瘤和炎性肉芽腫等病變.腦膜瘤2021/4/2660炎性肉芽腫腦動脈瘤2021/4/26612.非均勻強化:膠質瘤、血管畸形等.右額葉少膠質瘤2021/4/2662左額葉星形細胞瘤2021/4/2663 (三)、腦結構的改變2021/4/26641.占位效應:顱內占位性病變及周圍水腫所致,表現(xiàn)為局部腦溝、腦池、腦室受壓變窄或閉塞,中線結構移向對側.左額葉膠質瘤2021/4/2665左基底節(jié)腦出血左橋小腦角區(qū)聽神經(jīng)瘤2021/4/26662. 腦萎縮: 范圍可為局限性或彌漫性,。 皮質萎縮顯示腦溝和腦裂增寬、腦池擴大; 髓質萎

23、縮顯示腦室擴大。彌漫性腦萎縮2021/4/2667小腦萎縮2021/4/26683.腦積水: 交通性腦積水時,腦室系統(tǒng)普遍擴大, 腦池增寬;交通性腦積水2021/4/2669梗阻性腦積水時, 梗阻近側池腦室擴大,腦無增寬.梗阻性腦積水2021/4/26704.顱骨改變:如骨折、骨腫瘤等左顳部顱骨骨折2021/4/2671右側聽神經(jīng)瘤致同側內聽道擴大.2021/4/2672額、頂部顱骨轉移瘤2021/4/2673 (四)、常見 腦血管病變的CT表現(xiàn) 2021/4/26741.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屬于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自發(fā)性腦

24、出血多繼發(fā)于高血壓、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腦腫瘤等. 以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最常見。2021/4/2675腦出血好發(fā)于基底節(jié)、丘腦、腦橋和小腦,易破入腦室. 血腫及周圍水腫可引起腦組織受壓,中線結構移位. 血腫的演變分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變期,各期時間長短與血腫的大小和患者年齡有關。2021/4/2676CT表現(xiàn):急性期血腫呈腎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高密度影,邊緣清晰,周圍可見水腫,較大或位于腦室旁的血腫可破入腦室. 吸收期始于37天,可見血腫周圍變模糊,水腫帶增寬,血腫縮小并密度降低,小的血腫可完全吸收,大的血腫遺留有囊腔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鬧萎縮.2021/4/2677右側基底外囊出血202

25、1/4/2678丘腦出血2021/4/2679腦干出血2021/4/2680小腦出血2021/4/2681腦室出血并鑄型2021/4/26822.腦梗死(Infarction of brian)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為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腦梗死為腦血管閉塞所致的腦組織缺血壞死. 其原因如下:I 腦血栓形成,繼發(fā)于動脈硬化、動脈瘤、血管畸形及動脈炎等;2021/4/2683II 腦栓塞,如血、氣、脂肪等栓塞;III 低血壓和凝血狀態(tài). 病理上分為缺血性、出血性和腔隙性腦梗死.2021/4/2684CT表現(xiàn):缺血性腦梗死(ischemic infarct):發(fā)病24h后CT平掃可見扇形低密度灶,同時

26、累及皮髓質,其部位與范圍和閉塞的血管供血區(qū)一致. 23周時可出現(xiàn)”模糊效應應” ,病灶變?yōu)榈让芏龋鰪姵誓X回陽強化. 12月后形成低密度腦軟化灶,同時伴有周圍腦組織的萎縮.2021/4/2685右顳葉、島葉腦梗塞2021/4/2686左側大腦中動脈梗塞2021/4/2687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為腦穿支小動脈閉塞引起的深部腦組織較小面積的梗塞,常累及基底節(jié)、丘腦、腦干和小腦等. CT表現(xiàn)為11.5cm大小低密度灶.2021/4/2688右側基底節(jié)腔隙性梗塞2021/4/26893.腦外傷腦外傷是一種嚴重的損傷,死亡和致殘率高. CT能對絕大多數(shù)腦外傷做出明確的診斷.由

27、于受力的部位、大小、方向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顱內損傷,如腦挫裂傷、腦內、外出血等,其中腦外出血包括硬膜外、硬膜下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2021/4/2690腦挫裂傷 腦挫傷(cerebral contusion)其病理為腦內散在出血灶 ,靜脈淤血和腦腫脹;如伴有腦膜、腦或血管撕裂,則為腦裂傷(cerebral laceration). 兩者常合并存在,統(tǒng)稱腦挫裂傷. 2021/4/2691CT:低密度腦水腫區(qū)內,散在斑點狀高密度出血灶,伴有占位效應,部分表現(xiàn)為廣泛性腦水腫或腦內血腫.2021/4/2692硬膜外血腫(epidural hematoma) 由腦膜動脈損傷所致,根據(jù)發(fā)病時間的不同分

28、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血腫。常見于腦膜中動脈,血液聚集硬膜外間隙. 因硬膜與顱骨內板連接緊密,故血腫局限,呈雙面凸形狀.CT:顱骨內板下梭形高密度影,多位于骨折處,較局限,不跨越顱縫.2021/4/26932021/4/2694急性期硬膜外血腫伴積氣2021/4/2695急性硬膜外出血伴顱骨骨折2021/4/2696亞性期硬膜外血腫2021/4/2697亞急性期硬膜外血腫2021/4/2698硬膜下血腫(subdural hematoma)一般由橋靜脈或靜脈竇損傷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可跨越顱縫,分布廣泛.CT:急性期見顱骨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腦挫傷或血腫,占位明顯. 亞急性期呈等、低密度影 .2021/4/2699急性期硬膜下血腫2021/4/26100亞急性期硬膜下血腫2021/4/26101慢性期硬膜下血腫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