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_第1頁
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_第2頁
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_第3頁
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_第4頁
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關于哲學與人生的論文前言有人認為一部哲學史便是人類自我覺醒、自我發(fā)現(xiàn)與成長歷程的紀錄, 當人類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環(huán)境中覺醒,發(fā)現(xiàn)到人與自然的區(qū)別之后,便開始嘗試去了解自然、了解自己,發(fā)掘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人類幡然醒悟到認識人自身、解開生命之謎、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奮斗、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說認識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終極關懷的首務。從剛開始素樸的理解到現(xiàn)在多學科的發(fā)展,例如,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等等,一言以蔽之,無不是在探究與解釋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而已。然而由於近代以來,學術的分工,專門化、部門化的發(fā)展,固

2、然深化了各個層面的理解,相對的, 也造成各個學科都只偏重研究人類的某一個面向;再則由於受到實證主義的影響,各學科對人的研究也都傾向於把人當作一個客觀事實來研究,并嘗試經(jīng)由經(jīng)驗歸納去表述和證明人這一客觀事實。長期以來,造成人被當作一個客觀的存在物來觀察,并且被割裂地去研究。相較於這種割裂分析的研究,哲學則采取較為宏觀、整體的觀點去思索人的問題,哲學不是將人割裂地、 當作一個客觀對象而已,哲學所要研究的是做為一個整全的人是什麼; 主要探究的不只是當下的人,而是探索人始終是什麼的問題。主要問題有:人開始時是什麼?什麼力量賦與人去改變所遭遇到的環(huán)境?在主體性的意義上,屬於人自身的東西是什麼?人可以相信

3、些什麼, 能運思些什麼?人應當在什麼范圍內(nèi)懷疑自身所要求的對象的確定性?人能對其自身所遭遇而又參與其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指望什麼?在艱難的人生過程中,人繼續(xù)生活的勇氣從何而來?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所接納的對象的人本身是什麼?人生命終止於何處?此種種便是哲學所探究人類生命問題的主要課題(赫爾曼。施密茨, 1997,頁 IX) 。換句話說,從哲學立場整體地去探索生命,可以避免把人當作對象物、割裂的研究傾向;而且透過哲學性的探索,不僅只是知道現(xiàn)實上的人是什麼、 人能知道什麼而已;更可以了解到作為一個理想的人,應當做什麼, 可以期望什麼。如此哲學性探索的方向,可以作為人類謀劃未來,應當如何行事的參考,更是

4、有關人的生命教育課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學科。有關探索生命的課題相當多,無法一一陳述,在此僅嘗試就哲學的立場擇要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問題。 對其他生命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則可進一步閱讀有關生命哲學的相關著作。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在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之前,首先必須要澄清的是究竟什麼是 生命的意義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在問生命 的意義是什麼,也不是在問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什麼是有關生命的本質(zhì)是什麼的詢問;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在追問生命本身有什麼意義。 本文所要探討則是生命的意義本身是什麼。人的 生命從人類受胎開始就已經(jīng)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義并不是始於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現(xiàn)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覺之后才開

5、始自己構畫賦與的。誠如諾齊克(Nozick)所說的:生命的意義:一個人根據(jù)某種總體計畫來構畫他的生命,就是賦與生命意義的方式;只有有能力這樣構畫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義的生命。 (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2001,頁596) 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自我所賦與的, 是在人們根據(jù)某個總體計畫,或者說是依照某個總體的生命藍圖來構畫自己的生命方向時才賦加上去的,也就是說隨著每個人所選擇總魯生命藍圖的不同,所構畫出的生命的意義也有所差異。在這層理解之下,當我們面對生命,或許不必先急著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要先問:人應該如何賦與生命意義,或者說:人應該如何去構畫出生命的意義,只有人們開創(chuàng)了自己生命的意

6、義,而后才能去追問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去對人所建構出來的生命意義進行肯認。因此不必惋嘆生命沒有意義,畢竟生命的意義是在每一個人如何去構畫自己生命的活動中賦與的,責任在每一個賦與生命意義的人,只有人們?nèi)嫯嬜约旱纳⑴Τ删妥约旱纳?,生命才活出了意義。如何活出有意義的生命一個人想要活出生命意義的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自我立定志向、 目標去找尋一個總體計畫或是總體生命藍圖,依照這個總體生命藍圖去構畫自己的生命,同時能夠貫徹實行自己的構畫,才能活出自我生命的意義。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會根據(jù)宗教的計畫來構畫自己的生命,并活出具宗教意義的生命;一個注重傳統(tǒng)的人,可能選擇根據(jù)傳統(tǒng)的計畫來構畫自己的

7、生命,并活出承襲傳統(tǒng)的生命意義;一個凡事要求合理化的人,可能根據(jù)各種不同的理論模型來構畫自己的生命,過著他所認為的合理的生活;。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選擇、找到了什麼樣的總體生命藍圖;然而依照該計畫來構畫生命,進一步活出有意義的生命,并不是件簡單的工作。因為總體生命藍圖不是現(xiàn)成的羅列在眼前,任由我們隨意去評比揀選,就可以對我們的生命活動產(chǎn)生影響力的;總體的生命藍圖必須要內(nèi)化為自己堅固的世界觀、人生觀或人觀才能影響生命的方向。一、總體生命藍圖的內(nèi)化與建構一種永恒的追求總體生命藍圖在內(nèi)化為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或人觀的過程中必須經(jīng)過漫長而艱辛的磨鍊:人必須經(jīng)過一段不斷選擇、結構、 解構、重構的接受過程

8、。這個內(nèi)化的過程從人們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從我們開始會對所遭遇到的人事物去詢問為什麼并努力找尋解答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從事一種建構的謀劃,至於說要到人生的那個階段才構畫冗成滿則不得而知,或許可以說人終其一生都在構畫一個總體而完整的生命藍圖,這是人終極的追求。這并不是說要構畫完成一個最完整的總體生命藍圖,人的生命才有意義;事實上,隨著個人生命的成長與發(fā)展,隨著個人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之增廣,個人所構畫出的總體生命藍圖有其廣度及深度上的差異,每個階段的完成,對個人而言都有其階段性的意義;只不過對一個追求成為完備的人而言,永遠不會停滯於現(xiàn)階段的完成,因為他明白只有不斷地開拓總體生命藍圖的廣度與深度,個人的

9、生命意義,才能不斷地開展??傊?,內(nèi)化到個人心中的總體生命藍圖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而是開放的,一個可以不斷擴展與加深的內(nèi)在世界,所以人與其說是在找尋一個總體的生命藍圖, 不如說是人在心中不斷地調(diào)整與構畫著一個較完整的總體生命藍圖, 而正是因為這個永恒的追求,使人生命的意義具有了無限開展的可能性。二、建構內(nèi)在總體生命藍圖的重要性人究竟該如何在心中建構總體的生命藍圖呢?簡單地說,就是即事而問,在日常生活的遭遇中,不斷地去扣問所遭遇到的人事物及問自己為什麼如是存在、 為什麼展現(xiàn)如是的生命現(xiàn)象并積材地去找尋解答。在人生過程中對所遭遇到的人事物問是什麼,與問為什麼是兩個不同的發(fā)問。是什麼的發(fā)問,主要意味著

10、我們想要進一步了解所遭遇到的事物本身的結構如何?這個事物本身有那些特性?這個人事物本身之所以為人事物自身的本質(zhì)又是什麼的問題;而問為什麼的問題則并不只是想要去認識人事物本身是什麼而已,為什麼的發(fā)問是人們企圖對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進行解釋與理解,企圖將所遭遇到的人事物納入到他個人內(nèi)在意義世界時的一種提問。接觸過小孩子的讀者,大概都領教過他們每事必問的工夫吧?!一連串的為什麼時常會問到大人們無力招架,或感到困窘,甚或有時會因為不耐煩而惱怒。小孩子真的是每事必問,這為什麼這樣, 那為什麼那樣,何止十萬個為什麼!孩子這一連串為什麼,意謂著在孩子的小腦袋瓜子里正在尋求一個解釋、一種答案,以便去 編織一個對自

11、我而言充滿意義的世界,他必須對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一一在他腦袋中加以編碼連結,使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都能納入到他意識中原本已經(jīng)自我建構的意義網(wǎng)絡中而得到安頓與理解,才會使孩子暫時的停止發(fā)問。若是面臨到無法理解的人事物,也就是無法將現(xiàn)實中所遭遇到的人事物納入原先已經(jīng)構成的內(nèi)在意義網(wǎng)絡,孩子們就會又開始進行這個為什麼的提問過程。在詢板與找尋解答的過程中,孩子不只是將獲得的答案納入一己原先構畫的網(wǎng)絡中,同時也開始去對原先建構起來的意義網(wǎng)絡進行解相應新的人事物,調(diào)整自己原本建構起來的意義網(wǎng)絡,直到重構出一個可以將所遭遇到的、新的人直物一一納進來的意義網(wǎng)絡為止。這個相應於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不斷地追問為什麼并找

12、尋解答的過程,并因此而建構起來的內(nèi)在意義世界, 就是一個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個人世界觀、人生觀或人觀的總體生命藍圖。人的真實生命是在與情境的互動中展開的,相對於人的內(nèi)在世界, 外在世界雖然是被給與的,但是外在世界也必須被人的內(nèi)在理智所掌握, 并稚有經(jīng)過人的詮釋才能被人理解。人雖然是世界的一個部分, 但是人必須經(jīng)過不斷的與世界交往互動,并經(jīng)過人不斷地去向世界追問為什麼,從而為自己的提問找尋答案,再三琢磨確認,才能消除內(nèi)心對世界的陌生感,有了這種確切的認知,人在生存世界之中, 才能逐漸獲得一種安居其中的熟悉感及確定自己該如何行事的方向感。如果仔細觀察,或許會發(fā)現(xiàn)當孩子們面對新的環(huán)境,接觸新的人事物時,為什麼

13、、 是什麼的發(fā)問特別多,多到令大人們覺得有些聒噪了,換個角度想想,似乎這也意味著這個孩子急著重構自己內(nèi)在的意義世界,因為他原本建構起來的內(nèi)在意義世界,無法安置所面臨的哀的人事物;孩子的聒噪,顯示了孩子無法將新的人事物納人內(nèi)心意義世界時,內(nèi)心引發(fā)的焦慮不安,及不知所措、失去行動方向感的困窘。所以說對所遭遇到人事物去追問為什麼的問題,并找尋解答的努力,絕不只是哲學家們無聊的思想游戲而已,基本上這種活動,是參與生存世界中的人,企圖在心中構成總的生命藍圖,活出生命意義的嚴正活動。有意義的生命,意味著我們可以將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都轉化成為可理解的,并且能運用在實際生存情境中,去獲得一種熟悉戊及決定行動的方

14、向感,讓人安居在生存世界中而不致焦慮不安、不知所措。三、建構內(nèi)在總體生命藍圖的可能方式如前所述,人是在日常生活的遭遇中,不斷地去扣問為什麼并努力找尋解答的過程中建構起生命藍圖的。根本而言,找尋解答的方式非常的多,比如我們問說:為什麼我會感到痛苦?一方面我們可以對這個問題提出生理學角度的解釋,亦即把痛苦當作一種生理現(xiàn)象, 并去描述痛苦的生過程;另方面我們也可以提出宗教上的解釋,將痛苦解釋成源自人本身的無名;或者也可以從心理的角度來理解,將痛苦理解成是某種心理狀態(tài);總之,找尋解答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同一件生命事件,放在不同的脈絡中則展現(xiàn)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 生命的意義是如何的,決定在我們將生命現(xiàn)象

15、放在什麼樣的脈絡背景中去理解。生物學、 心理學、 社會學、 政治學、 人類學、 歷史學等學科, 乃至哲學,所有的知識都足以提供人們作為理解生命現(xiàn)象的背景。所以廣讀這些學科的知識,可以幫助人們走出狹隘的認知,而廣泛的理解生命現(xiàn)象,從而在其中揀擇、構成總體的生命藍圖。但必須要指出的是,無論我們采取那一個學科領域對人的研究成果來理解生命現(xiàn)象,所構成的總體生命藍圖,仍只是一種思想的存在或是意識的存在。 這種思想的或是意識的生命藍圖,所能解決的不過是我們理論理性的要求,滿足我們知性上合理化的需求而已。不可諱言的,凡事要撾有一個合理化的解答,對人類的生存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我們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去思索為什麼的問題,而各種知識性的理論模式,都是勇於嘗試解答者,盡可能的為我們提供一種可能的、理解生命現(xiàn)象的途徑。然而人類的認識能力終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