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1頁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2頁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3頁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4頁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總那么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適用:一般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和構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要求和檢驗.對于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重要混凝土結構所用的砂、石,應進行堿活性檢驗.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稱粒徑小于5.00mm的巖石顆粒.碎石:巖石破碎后公稱粒徑大于5.00mm的巖石顆粒.含泥量:砂石中公稱粒徑小于0.080mm的含量.砂泥塊含量:砂中公稱粒徑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0.630mm的含量.石泥塊含量:石中公稱粒徑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2.5mm的含量.表觀密度:骨料顆粒單位體積包括內

2、封閉孔隙的質量.緊密密度:骨料按規(guī)定方法顛實后單位體積的質量.堆積密度:骨料在自然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量.鞏固性:骨料在氣候變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反抗破裂的水平.壓碎指標:人工砂、碎石反抗壓碎的水平.針片狀顆粒含量:凡巖石顆粒的長度大于該顆粒所屬粒級的平均粒徑2.4倍者為針狀顆粒,凡巖石顆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徑0.4倍者為片狀.平均粒徑指該粒徑級上下限粒徑的平均值.例:510的石子:計算:5+10=15/2=7.5堿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條件下與混凝土中的堿發(fā)生化學反響導致混凝土產生膨脹、開裂甚至破壞的骨料.二、砂的質量要求1、砂的細度模數(shù)R:粗砂中砂細砂特細砂3.73.13.02.32.21.61

3、.50.72、砂的顆粒級配區(qū):公稱粒徑mm級配I區(qū)級配n區(qū)級配山區(qū)累計篩余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08571704140160.3159580927085550.160100901009010090注:1、除特細砂外,砂的顆粒級配按公稱直徑630dm篩孔的累計篩余百分率,分成三個級配區(qū),砂的顆粒級配應處于其中的某一區(qū).2、砂的實際顆粒級配與上表中的累計篩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稱直徑為5.00mm和0.630mm的累計篩余外,其余公稱直徑的累計篩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線,但總量應不大于5%.3、當天然砂的實際顆粒級配不符合要求時,宜采取相應

4、的技術舉措,并經試驗證實能保證混凝土質量前方允許使用.4、配制混凝土時宜優(yōu)先選用口區(qū)砂.當采用I區(qū)砂時,應提升砂率,并保持足夠的水泥用量,滿足混凝土的和易性;當采用W區(qū)砂時,宜適當降低砂率;當采用特細砂時,應符合相應的規(guī)定.5、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選用中砂.6、特細砂一般沒有篩余,只有些區(qū)有些篩余.注意問題:細度模數(shù)和顆粒級配為兩個概念.兩者不存在直接關系.3、石粉含量、含泥量及泥塊含量的要求:混凝土強度等級>C60C55C30WC25含泥量按質量計,<2.0<3.0<5.0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5<1.0<2.0石粉含量%MB<1.4合格<

5、;5.0<7.0工10.0MB>1.4不合格<2.0<3.0<5.0注:、對于有抗凍、抗?jié)B或其它特殊要求的0C2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應03.0%,泥塊含量01.0%4、砂的鞏固性:砂的鞏固性應采用硫酸鈉溶液檢驗,試樣經5次循環(huán)后用質量損失的百分比表示,其數(shù)值應符合下表:混凝土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5次循環(huán)后的質量損失嚴寒及嚴寒地區(qū)室外使用并經常處于潮濕或干濕交替狀其下的混凝土;有抗疲勞、耐磨、抗沖擊要求的混凝土;有腐蝕介質作用或經常處于水位變化區(qū)的地下結構混凝土.<8其它條件下使用的混凝土<105、砂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項目質量指標云母含量按質量匕<2

6、.0輕物質含量按質量計,<1.0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成SO3按質量計,<1.0有機物含量用比色法試驗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當深于標準色時,應按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進行強度比照試驗,抗壓強度比應>0.95注:、有抗凍、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云母含量應01.0%;、當砂中含有顆粒狀的硫酸鹽或硫化物雜質時,應進行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前方可采用.6、人工砂的總壓碎值指標應小于30%7、砂的堿活性:對于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重要混凝土結構用砂,應采用砂漿棒快速法或砂漿長度法進行砂的堿活性檢驗.經檢驗判斷為有潛在危害時,應限制混凝土中的堿含量不超過3Kg/M3,或采用能抑制

7、堿-骨料反響的有效舉措.8、砂中的氯離子含量:混凝土種類氯離子含鋼筋混凝土以干砂的質量百分率計工0.06%預應力混凝土以干砂的質量百分率計工0.02%注:、除海砂外,對受到氯離子侵蝕或污染的砂,也應進行氯離子檢測9、海砂中貝殼含量:混凝土強度等級>C40C35C30C25C15貝殼含量按質量計,<3<5<8注:對于有抗凍、抗?jié)B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貝殼含量不應大于5%、石的質量要求:本市現(xiàn)在用的是花崗巖混凝土用粗骨料最大粒徑要求:、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顆粒粒徑不得超過結構斷面尺寸的1/4,且不得超過鋼筋最小凈距的3/4.、對混凝土實心板,骨料的最

8、大粒徑不宜超過板厚的1/3,且不超過40mm、泵送混凝土的石:小于50m高度碎石w1:30;卵石w1:25在50100m高度:1:3或1:41、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范圍:累計篩余,按質量篩孔的公稱直徑mm級配情況公稱粒級mm累計篩余,按質量%方孔篩篩孔邊長尺寸mm2.505.010.016.020.025.031.540506380100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607590連續(xù)粒級51095100801000150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4080010052595100901003070050531.5951

9、0090100709015450505409510070903065050單粒級1020951008510001501631.59510085100010020409510080100010031.5639510075100457501004080951007010030600100注:1、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應符合上表的要求;混凝土用石應采用連續(xù)粒級.2、單粒級宜用于組合成滿足要求的連續(xù)粒級;也可與連續(xù)粒級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級配或配成較大粒度的連續(xù)粒級.3、當卵石的顆粒級配不符合上表要求時,應采取舉措并經試驗證實能保證工程質量后,方允許使用.4、小的石用連續(xù)粒級,大的可采用單一粒級.2、碎

10、石或卵石中的泥塊含量、含泥量、針、片狀顆粒含量指標:混凝土強度等級>C60C55C30WC25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8<15<25含泥量按質量計,<0.501.0<2.0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2工0.500.7注:1、有抗凍、抗?jié)B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應01.0%O2、當碎石或卵石的含泥是非黏土質的石粉時,其含泥量可分別提升到1.0%、1.5%和3.0%.3、有抗凍、抗?jié)B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強度等級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應00.5%3、碎石或卵石的壓碎值指標:巖石的抗壓強度應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強度至少高

11、2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C60時,應進行巖石抗壓強度檢驗,巖石強度首先應由生產單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壓碎值指標進行質量限制.混凝土強度等級C60C40WC35壓碎值指標%碎石沉積巖石灰?guī)r/砂巖<10016變質巖片麻巖/石英巖<12<20深成的火成巖花崗巖/正長巖/閃長巖/橄欖巖噴出的火成巖玄武巖/輝綠巖<13<30卵石<120164、碎石或卵石的鞏固性:用硫酸鈉溶液法檢驗混凝土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5次循環(huán)后的質量損失1、嚴寒及嚴寒地區(qū)室外使用并經常處于潮濕或干濕交替狀態(tài)卜的混凝土;2、有腐蝕性介質作用或經常處于水位變化區(qū)的地下結構混凝土.3、有抗疲勞、耐磨、抗沖擊

12、等要求的混凝土;<8其它條件下使用的混凝土0125、碎石或卵石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項目質量指標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成SO3按質量計,01.0卵石中有機物含量用比色法試驗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當顏色深于標準色時,應配制成混凝土進行強度比照試驗,抗壓強度比應?0.95.注:當碎石或卵石中含有顆粒狀的硫酸鹽或硫化物雜質時,應進行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前方可采用.6、碎石或卵石的堿活性:對于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重要混凝土結構用碎石或卵石,應進行堿活性檢驗.進行堿活性檢驗時,首先應采用巖相法檢驗堿活性骨料的品種、類型和數(shù)量;當檢驗出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時,應采用快速砂漿棒法和砂漿長度法

13、進行堿活性檢驗;當檢驗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碳酸鹽時,應采用巖石柱法進行堿活性檢驗.經檢驗判定骨料存在潛在堿-碳酸鹽反響危害時,不宜用作混凝土骨料,否那么應通過專門的混凝土試驗,做最后評定.經檢驗判定骨料存在潛在堿-硅反響危害時,應限制混凝土中的堿含量不超過3kg/m3,或采用能抑制堿-骨料反響的有效舉措.三、驗收:砂石在采用大型工具運輸時應為400m3或600T砂的檢驗工程: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石的檢驗工程: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壓碎指標、針片狀顆粒含量四、取樣:從料堆上取樣時,應均勻分布,先鏟除表層,從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質量的份數(shù).石子為16份,砂8份.除篩分析外,當其余檢驗工程不合

14、格時,應加位取樣進行復驗.當復驗仍有一項不滿足標準要求時,應按不合格品處理.樣品取回后將樣品堆成圓餅形,用兩條相互垂直的直徑分成大致相等的四分,取對角的兩份再進行縮分.砂、石的含水率、堆積密度、緊密密度檢驗所用的試樣,可不經縮分,拌勻后直接進行試驗.五、砂的檢驗方法:檢驗工程含水率堆積密度表觀密度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取樣數(shù)量g5003005004002001、顆粒級配:用于測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顆粒級配及細度模數(shù).注:當試樣的含泥量超過5%時,應先將試樣水洗,然后烘干再進行篩分.試驗前應先用10.00mm的篩過篩,并計算篩余,準確稱取烘干試樣500g特細250g,置于套篩上5.00、2.50、

15、1.25、0.630、0.315、0.160、底盤mm最上一只篩中,裝入搖篩機篩析10min,然后按篩孔大小逐一進行手篩,直至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時為止;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個篩,直至所有篩子全部篩完.稱取各篩篩余試樣質量精至1g,所有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底盤中的乘余量之和與篩分前的試樣質量相比,相差不得超過1%.計算分計篩余涮: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質量的百分率,精至0.1%n計算累計篩余:Pi=£秘精至0.1%i1根據(jù)各篩兩次試驗累計篩余的平均值,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分布情況,精至1%:2廠3廠4:5:6-5%砂的細度模數(shù)計算:f='一3_45一65一1精

16、確至0.01100-1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確至0.1.當兩次試驗結果所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大于0.20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2、表觀密度:用于測量砂的表觀密度.稱烘干試樣300gm0裝入有半瓶水的廣口瓶中,攪拌水中砂排除瓶中氣泡,加滿水后蓋上玻璃板靜置24h,加滿水使玻璃板下沒有氣泡.擦凈瓶與玻璃板外表水,稱其質量m1,倒出試樣與水并洗凈瓶內3精至10kg/m3外與玻璃板,加滿廣口瓶并蓋上玻璃蓋使蓋下沒有氣泡,擦凈瓶外的玻璃板,稱其質量m2.計算:P=0-at父1000m0+m2m1)at水溫對砂的表觀密度修正系數(shù)見下表水溫C1516171819202122232425次0.

17、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當兩次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關于m0+m2m1是體積的解說:一局部水+砂1g/mm3所以m0+m2m1為排出的水的體積,又因廣口m0+m2m1,最終為砂的體積.瓶體積是一定的,參加多少體積砂,就排出多少體積水,所以3、堆積密度和緊密密度:用5.00mm的篩過篩,取篩下局部做試驗.堆積密度:取試樣一份,有漏斗或鋁制勺將試樣徐徐裝入容量筒mi直至試樣裝滿.用直尺將多余的試樣沿筒中央線向相反方向刮平,稱其質量m2.緊密密度:取樣一份

18、,分兩層裝入容量筒mi內,裝完一層在筒底墊一直徑為10mm的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各25下,然后裝第二層,裝完后筒底墊與第一次垂直方向的鋼筋,同樣顛實.加滿后用同樣方法刮平.稱其質量m2.堆積密度緊密密度:|外=m2一>1000精至10kg/m3v以兩次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jp、/P空隙率:vl=1-M100%Vc=1-=<100%1pcp4、含水率:適用于測定砂的含水率稱取試樣500g,放入枯燥容器m1中,稱取重量m2,將容器與試樣放入烘箱中烘干,稱取烘干后試樣與容器總質量m3.含水率:8c=如F.100%精至0.1%m3m1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19、5、含泥量:、標準法:本方法適用于粗砂、中砂、細砂的含泥量,不適用于特細砂.取烘干試樣400g置于容器中,注入高出砂面約150mm的水,充分拌勻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將渾濁液倒入1.25mm、0.08mm的方孔套篩中,濾去小于0.08mm的顆粒.直洗到水清澈為止.將篩上顆粒烘干,稱得質量為m1.、虹吸管法:一般用于特細砂稱取烘干試樣500gm0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高出砂面約150mm的水,浸泡2h,每隔一段時間攪拌一次,使砂與粘土等別離,用攪拌棒單方向均勻攪拌1min,以適當?shù)拈l板閘水,使水停止旋轉.經2025S后取出閘板,從上到下用虹吸管細心的將渾濁液吸出,虹吸管最低位置應距離砂面不

20、小于30mm;再注入清水,直到吸出清水為止,把余下的水吸干,并烘干試樣,稱砂質量m1O計算:0c=400R父100%精至0.1%400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之差大于0.5%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6、泥塊含量:將砂過1.25mm篩,取篩上為試驗樣品.特細砂按實際篩余量取.取試樣200gm1置于容器中,注入高出砂面150mm的水,充分拌勻后浸泡24h,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塊用0.63mm篩淘洗,直至水清為止.取下篩上試樣烘干.稱重m2)計算:鄴二m2100%精至0.1%200以兩次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六、石的檢驗方法:1、顆粒級配:適用于測定卵石或碎石的顆

21、粒級配公稱料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取少質里kg2.03.24.05.06.38.012.616.0按上表稱取試樣,將之樣放入套篩中進行篩析.直至各篩每分鐘的通過量不超過試樣總質量的0.1%.注:當篩余試樣的顆粒粒徑比公稱粒徑大20mm以上時,在篩分過程中,允許用手撥動顆粒.稱取各篩篩余試樣質量精至試樣總質量的0.1%,所有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底盤乘余量之和與篩分前的試樣質量相比,相差不得超過1%.計算分計篩余如: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質量的百分率,精至0.1%n計算累計篩余:Pi所精至1%i1根據(jù)各篩的累計篩余,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2、表觀

22、密度:試驗前篩除5.00mm以下的顆粒.稱取烘干如下表質量的試樣m°裝入有半瓶水的廣口瓶中,左右搖晃以排除瓶中氣泡,加滿水后蓋上玻璃板靜置24h,加滿水使玻璃板下沒有氣泡.擦凈瓶與玻璃板外表水,稱其質量m1,倒出試樣與水并洗凈瓶內外與玻璃板,加滿廣口瓶并蓋上玻璃蓋使蓋下沒有氣泡,擦凈瓶外的玻璃板,稱其質量mJ.公稱料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取少質里kg2.02.02.02.03.04.06.06.0計算:P=00tt父1000精至10kg/m3lm°+m2-mi貝水溫對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修正系數(shù)見下表水溫C15161718

23、19202122232425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當兩次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對顆粒材質不均勻的試樣,如兩次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可取四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3、堆積密度:堆積密度:取試樣一份,用平頭鏟將試樣徐徐裝入容量筒m內直至試樣裝滿.除去容量筒內凸出筒外表的顆粒,并以適宜的顆粒填入凹陷局部,使外表稍凸起局部和凹陷局部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取質量m2.緊密密度:取樣一份,分三層裝入容量筒m內,裝完一層在筒底墊一直徑為25m

24、m的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各顛25下,然后裝第二層,裝完后筒底墊與第一次垂直方向的鋼筋,同樣顛實.然后裝入第三層,如法顛實.待第三層試樣裝填完畢后,加料到試樣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鋼筋沿筒口邊緣滾轉,刮下高出筒口的顆粒,并以適宜的顆粒填入凹陷局部,使外表稍凸起局部和凹陷局部的體積大致相等.稱試樣和容量筒質量m2.堆積密度緊密密度R:c=叱一.1000精至10kg/m3v以兩次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Pi、空隙率:V1=1-父100%vc=1-父100%1pcPkJJ4、含泥量:取樣縮分時注意預防細粉喪失公稱料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最少

25、質量(kg)2.02.06.06.010102020取如上表重的烘干試樣m0置于容器中,注入高出石子外表約150mm的水,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使石子與粘土別離.將渾濁液倒入1.25mm、0.08mm的方孔套篩中,濾去小于0.08mm的顆粒.直洗到水清澈為止.將篩上顆粒烘干,稱得質量mjo計算:0c=m5M100%精至0.1%m0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之差大于0.2%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5、泥塊含量:將砂過5.00mm篩,取篩上為試驗樣品.預防所含黏土塊被壓碎.公稱料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最少質量(kg)2.02.06.06.010102020取試樣m1置于容器中,注入高出試樣外表的水,充分拌勻后浸泡24h,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塊用2.5mm篩淘洗,直至水清為止.取下篩上試樣烘干.稱重m2計算:鄴100%精至0.1%200以兩次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6、針片狀顆粒含量:本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