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醇和酚_第1頁
第四章醇和酚_第2頁
第四章醇和酚_第3頁
第四章醇和酚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第四章 醇和酚醇和酚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醇醇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酚酚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醇醇 醇是脂肪烴、脂環(huán)烴或芳香烴側鏈上的醇是脂肪烴、脂環(huán)烴或芳香烴側鏈上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醇的通式:醇的通式:R-OH Ar-CH2-OH一、醇的分類與命名一、醇的分類與命名按按羥羥基基所所連連烴烴基基不不同同飽和醇飽和醇不飽和醇不飽和醇脂環(huán)醇脂環(huán)醇芳香醇芳香醇CH3 - C - OHCH3CH3 叔醇叔醇 CH2=CH-CH2-OH 伯醇伯醇 仲醇仲醇1.醇的分類醇的分類OHCH2OH伯醇、仲醇、叔醇的通式伯醇、仲醇、叔醇的通式伯醇伯醇 R-CH2-OH R仲醇仲醇

2、CH R R”O(jiān)H叔醇叔醇 RCOH R按含羥基的數(shù)目按含羥基的數(shù)目一元醇一元醇 CH3OH 甲醇甲醇二元醇二元醇 CH2OH 乙二醇乙二醇 CH2OH CH2OH多元醇多元醇 CH OH 丙三醇丙三醇 CH2OH2.醇的命名醇的命名* 對于一元醇,系統(tǒng)命名規(guī)則為:對于一元醇,系統(tǒng)命名規(guī)則為: 1.選擇含選擇含-OH的最長碳鏈為主鏈,支鏈的最長碳鏈為主鏈,支鏈為取代基;為取代基; 2.編號:保持編號:保持-OH位次最小,羥基位次位次最小,羥基位次標在醇前面,命為標在醇前面,命為“某醇某醇”; 3.側鏈或其它基團的名稱、數(shù)目和位側鏈或其它基團的名稱、數(shù)目和位次寫在羥基位次之前。次寫在羥基位次之前

3、。CH3CH2CH2CH2OHCH3CHCH2CH3 OHCH3 - CH - CH2 - OHCH3- CH - CH - CH3OH1-丁醇( 伯醇)2-丁醇( 仲醇)2-甲 基-1-丙 醇3-苯 基-2-丁醇CH3多元醇的命名:多元醇的命名:盡可能選擇包含多個羥基在內的碳鏈作為主鏈,盡可能選擇包含多個羥基在內的碳鏈作為主鏈,按所含羥基數(shù)目而稱某二醇、某三醇,并在醇的按所含羥基數(shù)目而稱某二醇、某三醇,并在醇的名字前標明各羥基的位次。名字前標明各羥基的位次。CH2OHCH2OHCH2OHCHOHCH2OH乙二醇丙三醇, 又名:甘油CH2OHCHOHCH31,2-丙二醇不飽和醇的命名:不飽和醇

4、的命名:主鏈應包含羥基和雙鍵或三鍵在內,羥基的位主鏈應包含羥基和雙鍵或三鍵在內,羥基的位次應比雙鍵或三鍵為小次應比雙鍵或三鍵為小。CH2=CHCH2OH2-丙烯-1-醇二、醇的化學性質二、醇的化學性質 H RC O H H 醇性羥基具有氧化脫氫、酯化、脫醇性羥基具有氧化脫氫、酯化、脫水等重要性質。水等重要性質。1、氧化和脫氫反應:、氧化和脫氫反應: * 在氧化劑存在下,伯醇氧化生成相應在氧化劑存在下,伯醇氧化生成相應的醛,醛可繼續(xù)氧化生成羧酸的醛,醛可繼續(xù)氧化生成羧酸。 H RCO H H 伯醇伯醇O-H2O HRC= O 醛醛 O OHRC= O 羧酸羧酸 H CH3CO H H 乙醇乙醇

5、HCH3 C= O 乙醛乙醛 OH CH3 C= O 乙酸乙酸O-H2O O例如:乙醇是伯醇,可氧化(脫去兩個氫原例如:乙醇是伯醇,可氧化(脫去兩個氫原子),而乙醛可進一步氧化成乙酸。子),而乙醛可進一步氧化成乙酸。 仲醇可氧化生成相應的酮仲醇可氧化生成相應的酮 R RCO H H 仲醇仲醇 ORCR 酮酮-H2OO例如:例如:2丙醇是仲醇,可氧化(脫去兩個氫原子)丙醇是仲醇,可氧化(脫去兩個氫原子)生成丙酮。生成丙酮。 CH3 CH3CO H H 2丙醇丙醇 O CH3CCH3 丙酮丙酮 O-H2O 糖代謝中,乳酸(糖代謝中,乳酸( -羥基丙酸)在乳酸脫氫酶羥基丙酸)在乳酸脫氫酶催化下,可脫

6、氫氧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脫催化下,可脫氫氧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脫氫酶催化下,還可加氫酶催化下,還可加2H重新還原成乳酸。重新還原成乳酸。 OH CH3CCOOH H O CH3CCOOH-2H+2H2、脫水反應、脫水反應(1)分子內脫水(消除反應):醇類在適當催)分子內脫水(消除反應):醇類在適當催化劑存在下,其碳氧鍵可斷裂;同時,在化劑存在下,其碳氧鍵可斷裂;同時,在 碳原碳原子上消除一個氫原子。分子內失去一分子水而形子上消除一個氫原子。分子內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烯烴。成烯烴。 *CCHOH催化劑催化劑C=C + H2O醇醇烯烯(2)分子間脫水:醇與濃硫酸或氧化鋁等催化劑)分子間脫

7、水:醇與濃硫酸或氧化鋁等催化劑共熱,可發(fā)生分子間脫水而形成醚。共熱,可發(fā)生分子間脫水而形成醚。乙醚就是用乙醇和濃硫酸共熱制得的。乙醚就是用乙醇和濃硫酸共熱制得的。 CH3CH2OH + HOCH2CH3 CH3CH2OCH2CH3 + H2O 濃硫酸濃硫酸 140 0C反應條件對脫水方式反應條件對脫水方式 的影響的影響:CH3CH2OH 濃濃H2SO4,170 0C或或Al2O3,360 0C 濃濃H2SO4,140 0C或或Al2O3,260 0CCH2=CH2CH3CH2OCH2CH3在糖代謝過程中,羥基可與相鄰碳原子脫水而成烯基。在糖代謝過程中,羥基可與相鄰碳原子脫水而成烯基。 HCHC

8、OOHHO CCOOH CH2COOH 檸檬酸檸檬酸-H2O+H2OCHCOOHCCOOHCH2COOH 順烏頭酸順烏頭酸3、酯化反應:醇類的羥基可以與含氧無機酸或有、酯化反應:醇類的羥基可以與含氧無機酸或有機羧酸脫水成酯。機羧酸脫水成酯。 *ROH + HOP=O OH OH 磷酸磷酸 -H2O+H2OROP=O OH OH 磷酸酯磷酸酯ROH + HOCR -H2O+H2ORCOROO有機羧酸有機羧酸有機酸酯有機酸酯例如:甘油與磷酸可脫去一分子水而酯化成甘油酯例如:甘油與磷酸可脫去一分子水而酯化成甘油酯。CH2OH CH OH + CH2OHHOP = OOHOHCHOH -H2O+H2O

9、 CH2OHCH2OP=OOHOH甘油甘油1-磷酸甘油酯磷酸甘油酯 -磷酸甘油酯磷酸甘油酯例如:乙醇與乙酸脫去一分子水,酯化成乙酸例如:乙醇與乙酸脫去一分子水,酯化成乙酸乙酯。該反應是可逆的乙酯。該反應是可逆的 CH3CH2O H + HO CCH3 CH3 COCH2CH 3 -H2O+H2OOO三、醫(yī)學上常見的醇三、醫(yī)學上常見的醇*1.甲醇甲醇 CH3OH:又名木精。:又名木精。2.乙醇乙醇C2H5OH:俗名酒精。:俗名酒精。3.丙三醇丙三醇 CH2CHCH2:俗稱甘油。:俗稱甘油。 OH OH OH 4.苯甲醇苯甲醇C6H5CH2OH:又稱芐醇。:又稱芐醇。5.硫醇(硫醇(RSH):):

10、SH稱為巰基,是硫醇的功能基。稱為巰基,是硫醇的功能基。 CH3SH 甲硫醇甲硫醇 C2H5SH 乙硫醇乙硫醇臨床上利用硫醇(二巰基丙醇,簡稱臨床上利用硫醇(二巰基丙醇,簡稱BAL)與重金屬鹽)與重金屬鹽能形成穩(wěn)定的不溶性鹽的性質,把硫醇作為某些重金屬能形成穩(wěn)定的不溶性鹽的性質,把硫醇作為某些重金屬中毒的解毒劑。中毒的解毒劑。 CHSH CH2S CHSH CHS +2H+ CHOH CH2OHHg2+Hg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酚酚 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的化合物稱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的化合物稱為酚。為酚。 酚的通式:酚的通式:Ar-OH 一、酚的分類和命名一、酚的分類和命名(一)酚的分類(一)

11、酚的分類1.羥基與苯環(huán)碳相連為苯酚;與萘環(huán)碳相連為羥基與苯環(huán)碳相連為苯酚;與萘環(huán)碳相連為萘酚。萘酚。 萘酚萘酚 -萘酚萘酚 -萘酚萘酚2.根據(jù)酚性羥基的數(shù)目,可分為一元酚、二元根據(jù)酚性羥基的數(shù)目,可分為一元酚、二元酚、三元酚等。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酚性羥基酚、三元酚等。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酚性羥基的統(tǒng)稱為多元酚。的統(tǒng)稱為多元酚。 鄰鄰-苯二酚苯二酚 間間-苯二酚苯二酚 連連-苯三酚苯三酚 1,2-苯二酚苯二酚1,3-苯二酚苯二酚 1,2,3-苯三酚苯三酚(二)酚的命名二)酚的命名*1.對不含其它取代基的一元酚和多元酚,通常對不含其它取代基的一元酚和多元酚,通常以酚作母體,在酚名前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羥

12、以酚作母體,在酚名前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羥基位次,并保持最小?;淮?,并保持最小。2.二元酚可用鄰、間、對分別表示二元酚可用鄰、間、對分別表示1,2位、位、1,3位、位、1,4位;三元酚可用連、均、偏分別表位;三元酚可用連、均、偏分別表示示1,2,3位、位、1,3,5位、位、1,2,4位。位。3.對含有其它取代基的酚,如是一元酚,仍以對含有其它取代基的酚,如是一元酚,仍以酚作為母體,其他基作為取代基來命名;如酚作為母體,其他基作為取代基來命名;如是多元酚,則用芳香烴為母體,將酚性羥基是多元酚,則用芳香烴為母體,將酚性羥基作為取代基來命名。作為取代基來命名。二、酚的化學性質二、酚的化學性質1.弱酸性

13、:苯酚俗稱弱酸性:苯酚俗稱“石炭酸石炭酸”,酸性弱于,酸性弱于H2CO3。 * 苯苯 酚:酚:Ka=1.2810-10 H2CO3:Ka=4.310-7OHONaNaHCO3NaOHOH+通入CO2(H2O)混濁澄清又混濁和氫氧化鈉(鉀)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酚鈉(鉀)和氫氧化鈉(鉀)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酚鈉(鉀)鹽。鹽。 + NaOH + H2O-OHONa在酚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的酸性強于在酚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的酸性強于酚,故苯酚可被析出酚,故苯酚可被析出苯酚結構與苯酚結構與P- 共軛體系共軛體系 酚有弱酸性酚有弱酸性OH:O O81S2P422S2未共用的孤對電子 氧原子的孤對氧原子

14、的孤對P P電子可與苯環(huán)的電子可與苯環(huán)的電子形成電子形成P-P-共軛體系。共軛體系。 共軛體系的形成,使電子云發(fā)生平均化,所以共軛體系的形成,使電子云發(fā)生平均化,所以氧原子的電子云向苯環(huán)轉移,從而使氧原子的氧原子的電子云向苯環(huán)轉移,從而使氧原子的電子云密度相對降低,使電子云密度相對降低,使-OH-OH共用電子對的電共用電子對的電子云移向氧原子,使子云移向氧原子,使-O-H-O-H極性增強,易電離出極性增強,易電離出H H+ +,呈現(xiàn)一定酸性。,呈現(xiàn)一定酸性。 2.2.與與FeClFeCl3 3的顯色反應的顯色反應 與與FeClFeCl3 3 產生顯色反應產生顯色反應 ,可用于鑒別酚和醇。,可用于鑒別酚和醇。 凡具有凡具有 結構(烯醇式)的化合結構(烯醇式)的化合物均有此顯色反應。物均有此顯色反應。 C = COHFeCl33HClFeH3OOHOO2黃色對苯醌3.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三、重要的酚三、重要的酚*OHOHOHOHOH苯酚鄰-甲酚間-甲酚對甲酚-三硝基苯酚2,4,6(苦味酸)-CH3CH3-NO2NO2-NO2CH3 三種甲酚異構體不易分離,難溶于三種甲酚異構體不易分離,難溶于H2O,其混,其混合物常配成合物常配成50%的肥皂溶液,又稱煤酚皂溶液(俗的肥皂溶液,又稱煤酚皂溶液(俗稱:來蘇爾)。稱:來蘇爾)。 第四章復習思考題第四章復習思考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