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二年級數學下冊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有學生2人,理解能力較差,學習基礎薄弱,又因為人數太少,很多教學方式無法進行。這個學期的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yǎng)成和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上。另外,關愛學生,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學,學好數學。二、教學內容及目標本冊教學內容:除法、混合運算、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大數、測量、整理與復習、加與減、認識圖形、時分秒、數學好玩、調查與記錄。(一)數與代數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
2、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三)統(tǒng)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
4、單的數據統(tǒng)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三、教學重難點 1.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
5、行計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 3.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5.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
6、圖案。 6.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tǒng)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講、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
7、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fā)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學習。 6.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
8、、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xù)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yōu)生的提拔工作。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進度表周次時間教學內容課時備注12.26-3.4分蘋果搭一搭(一)323.5-3.11搭一搭(二) 分草莓 租船533.12-3.18練習一東南西北 辨認方向543.19-3.25數一數(一)數一數(二)拔一拔553.26-4.1比一比有多少字 4月考64.2-4.8練習二 鉛筆有多長4清明節(jié)放假74.9-4.15一千米有多長 整理與復習買電器584.16-4.22買電器 回收廢電池十年的變化594.23-4.29十年的變化
9、小小圖書館練習三5104.30-5.6練習三 小蝌蚪的成長4五一放假115.7-5.13小蝌蚪的成長 算得對嗎2考試125.14-5.20練習四 認識角 認識直角5135.21-5.27長方形與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欣賞與設計5145.28-6.3練習五2慶六一及端午節(jié)放假156.4-6.10奧運開幕 一分有多長4月考166.11-6.17數學好玩5176.18-6.24調查與記錄5186.25-7.1總復習5197.2-7.8復習2207.9-7.15期末測試一、 除法第一課時:除法(一)認識豎式教學內容:課本第2頁第3頁 “分蘋果”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有余數除法與
10、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fā)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教學準備: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教學過程:一、 問題引入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二、探索新知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3) 同
11、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豎式: 45丿 2 02 00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 商:“4”表示分4盤。除數 5丿2 0 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表示每盤 2 0 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放5個蘋果。 0 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說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5) 練習:第2頁 “試一試”的四道小題。三、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題。四、
12、板書設計:分蘋果205=4(盤) 4 商:“4”表示分4盤。除數 5丿2 0 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表示每盤2 0 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放5個蘋果。0 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說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作業(yè)布置:教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2、在操作、探索、發(fā)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
13、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1)20個蘋果畫面。(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3)進行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06=3(盤)2(個)36丿2 01 82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xù)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
14、一樣多了。2、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fā)現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4)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2題。三、總結(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設計:分蘋果206=3(盤)2(個)36丿2 01 82作業(yè)布置:教后反思:搭一搭(一)教學目標:1、結合搭正方形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2、在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初步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順利參與教學活動。教學重點: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體會余數一定比除數
15、小。課前準備:掛圖、每人20個圓片或者小棒。 教學過程: 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1、搭正方形的畫面2、組織小組討論:有13根小棒,能搭幾個正方形?(請每個同學用學具擺一擺,小組討論怎樣用豎式怎樣表示。)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34=3(個)2(根) 3 4)13 12 1 答:可以搭3個正方形,還剩1根。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擺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擺3個正方形(強調單位“個”),“12”表示3個正方形共12根(43=12)?!?”表示
16、擺了3個后還剩下1根(強調單位:“根”),說明“1”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1根不能再繼續(xù)往下分了。二、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1、先由學生操作(用學具擺一擺)。再列出除法豎式,完成搭一搭、填一填。2、學生討論:當小棒根數為1420時,除數和余數是怎樣變化的,它們有什么關系? (余數要比除數小)。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3、題。四、總結: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要弄清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還要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板書設計: 搭一搭(一) 134=3(個)2(根) 3 4)13 12 1 作業(yè)設計:練一練”第4題 教學反思:搭一搭(二)教學目標: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過程,進一步學習有余數除法
17、的意義,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書寫格式。 2、通過聯系具體情境說明算式的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理解和表達能力。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書寫格式。教學難點:掌握有余數除法豎式寫格式。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淘氣和笑笑在玩擺小棒的游戲,6根小棒搭一個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個房子,還剩幾根?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幾個房子,還剩幾根?搭一搭,填一填。 1.結合上面搭房子的過程,認一認,說一說。 由具體到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 (1)小組內議一議,怎樣用豎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義。 (2)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
18、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認識余數。 166=2(個)4(根) 說一說豎式中各數表示的意義。 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2.看一看,說一說。先觀察,再解釋算式的意義。三、練一練: 1.練習豎式書寫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第4題為試商做鋪墊。 3.學生自主編,并根據具體情境添加單位。四、總結: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搭一搭(二)16根小棒可以搭幾個房子,還剩幾根?166=2(個)4(根)答:16根小棒可以搭2個房子,還剩4根。作業(yè)布置:P7練一練1、2課后反思:搭一搭(二)練習課一、 直接寫答案:216 194 679 385 439 253527 718 172 二、
19、列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279 607 588 709 295 346 三、 解決數學問題: 1、有29片扇葉,每臺電扇裝3片這些扇葉夠裝幾臺電扇?2、 野營 有9名隊員打算去“恐龍樂園”進行野營。讓我們一起為他們打理野營裝備吧。 (1)香腸20包,平均每人分得( )包,還剩( )包。 (2)蘋果30個,平均每人分得( )個,還剩( )個。 (3)礦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 )瓶,還剩( )瓶。 (4)每3人共用1個平底鍋,必須準備( )個平底鍋。 (5)每2人共用1頂帳篷,必須準備( )頂帳篷。 (6)每頂帳篷需用8顆地釘,必須準備( )顆地釘。分草莓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
20、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fā)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教具準備:情境圖教學過程:一、 復習1. 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除數有什么關系?2. 練一練:105 165 185 205 335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二、探索新知1. 探究試商方法。(1)課件顯示P8“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
21、解題意。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2) 列算式:558(3) 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4) 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5)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6)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2. 填空:P9“練一練”第1題。(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三、鞏固練習: P9“練一練”的第2題。四、總結板
22、書設計:分草莓作業(yè)布置:P9“練一練”的第3-5題教后反思:租船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應用意識。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前準備:學生準備小棒。教學過程:一、 復習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 )38 7( )402.列豎式計算485= 366= 537=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二、 探索新
23、知出示P10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1.尋找信息:我們有22人、每條船限乘4人2.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3.解決問題。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24=5(條)2(人)至少要租6條船。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4. 小結:(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guī)定的事。)5.練習:P11“試一試”三、鞏固練習: P11“練一練”的第1、2題。四、總結板書設計:租船224=5(條)2(人)答:至少要租6條船。作業(yè)布置:P12“練一練”的第3-6題。教學反思:
24、租船練習課二、列式計算: 1、被除數是57,除數是7,商幾余幾? 2、39里面有幾個6,還余幾?3、除數是9,被除數是62,商是幾?余數是幾?4、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還余幾? 5、73除以8,商是幾余幾? 6、9除一個數,商是4,余數是3,這個數是幾? 三、解決問題。1、食堂買來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幾天?還剩幾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2、小剛買來20條金魚,送給小明4條,剩下多少條金魚?小剛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個魚缸,每個魚缸放多少條金魚?還剩多少條?3、有32本書,最少拿出幾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練習一教學內容:練習一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有余數
25、除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2.通過必要的練習,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試商方法,進一步積累試商經驗。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自信心。4.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2.通過必要的練習,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試商方法,進一步積累試商經驗。教學難點:1.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自信心。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學準備:課本,小木棍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一、
26、引入課題板書:除法練習課二、指導練習1.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2. 第2、3題全班齊練,請學生板演,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3. 第5題先提問:畫面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4. 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主要巡視學生的書寫格式,特別檢查單位名稱是否正確。5. 第4題此題使被除數數目較小,可要求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后分類。6. 第7題(本題不要求全體學生掌握。此題實際上是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先觀察圖,讓學生找出規(guī)律。第(1)題學生可通過看圖和接著畫確定顏色。第(2)題通過規(guī)律:5個圓為一組,第25顆正好是第5組的最后一顆,因此是藍色的。第(3)題,方法同而(2)
27、.板書設計:練習一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第一單元練習課一、填一填。1、一個數除以2,如果有余數,有可能是( )和( )。2、計算有余數除法,()一定比()小。3、37里面最多有()個,還余()二、選一選,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里。1、米長的繩,做根同樣長的跳繩,需要剪()次2、個人做船過河,每船做人,至少需要()條船。三、( )大能填幾?( )524 6( )34 ( )9707( )48 ( )846 4( )30 四、列豎式計算。399= 447= 536=297= 488= 899=東南西北教學目的: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2.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
28、),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能看懂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教學難點 :能說出各個方向。教學準備: 1、用辨認方向的主題圖和我國行政區(qū)域圖。2、制做方向板的卡紙。教學過程:一、復習說一說,我們上學期學過哪些方向? 二、新授(1)、引入。師:太陽是從什么方向升起的?學生回答: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2)、讓學生到操場去辨認找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說說四個方向各有什么。把記錄收集整理完成“認一認,填一填”(3)、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總結: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三、小組活動說一說教室里4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9、?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是哪位同學。四、練一練完成P16練一練1-5題五、課堂總結小結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請一名同學來說一說。 板書設計:東南西北北西 東南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 辨認方向教學目的: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2.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 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期于的七個方向,經歷知識的過程。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確定東南、東北、西
30、南和西北四個方向。教學準備: 1、用辨認方向的主題圖和我國行政區(qū)域圖。2、制做方向板的卡紙。教學過程:一、復習說一說,我們上節(jié)課學過哪些方向?再說一說位于自己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二、新授(1)、引入。師:在生活中,除了聽說過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現在我們就來認識這些方向。(2)、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 體育館、商店、醫(y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2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
31、己說一說。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三、試一試(小組活動)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四、練一練五你知道嗎?讀書中的一段話后,說一說自己對指南針的了解,再讓學生回家去找資料,查找有關指南針的知識,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六小結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請一名同學
32、來說一說。 板書設計:辨認方向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數一數(一)教學目的: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2、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3、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fā)展數感。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記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教學難點: 對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正方體和豆子,老師準備教學圖片和塑料袋。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數數出來嗎?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體)師
33、:老師有一個大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很多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出示小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呢?要求:不僅數出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還要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數的? (學生數。)師:匯報要求“先說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再說你們是怎樣數的”,哪個同學愿意匯報。(生匯報,教師)師:一共有兩種意見,一種數的結果是600個,另一種數的結果是1000個,同一個正方體怎么會出現兩種意見呢?究竟誰的是正確的?生1:我們數的方法不同,所以數的結果也不同。生2:他數的是6個面,我數的是10層。生3:他沒數正方體的芯。師:結果是600個的同學只數了6個表面,忽略了正方體里面的小正方體。下面我們看看數的
34、結果是1000個的同學是怎樣數的。同學演示:老師有幾幅圖,你能不能很快說出圖中有多少個小木塊?(出示圖片)三、應用新知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幾幅圖都是按照千、百、十、個擺好的,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有多少個小木塊。你們每個人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說出有多少粒豆子?生:不能。師:你們數一數,再擺一擺,不僅你們知道有多少個,還要讓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顒右螅豪蠋煘槊總€人準備兩種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發(fā)揮兩種塑料袋的作用數一數、擺一擺。四、小組活動五、完成課后練一練17題。(談談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生活中的大數數一數(一)
35、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數一數(二)教學目的: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2、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3、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fā)展數感。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記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教學準備: 計數器 正方體 學具袋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 1師:你們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嗎? 生:珠穆朗瑪峰。 師: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嗎? (出圖)師:誰能讀給大家聽?生略。 師:剛才
36、我們認識了兩個之最。老師這還有兩幅圖(出圖),我們一起來看看。2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約有三千顆。 我國已發(fā)現的鳥類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種。師:在這幾幅圖中都有一些數字,以前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知道它們分別表示什么,那這些數字和100以內的數比較,怎么樣?生:這些數字比100以內的數大很多。 師: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數一數生活中的大數。二、探究新知1.出示掛圖提問: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生回答:一萬。教師總結: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個是一萬。2.數一數出示正方體圖。指名回答,一個正方體是多少?(一千)3.小組數一數。并匯報: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萬??偨Y:10個一千是一萬。學生數一
37、數從九千八百八十七數到一萬。4.說一說,生活中的大數?三、隨堂練習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數一數(二)10個一千是一萬作業(yè)布置: 教學反思:撥一撥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激發(fā)讀、寫數的興趣。 2在數學活動中對大數有具體感受,發(fā)展數感 。3通過“撥一撥”活動,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教學重點: 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教學難點: 萬以內數位順序。教學準備: 計數器 正方體 學具袋教學過程:活動一:撥一撥(一)出示信息(圖片)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2、民族小學共有1706個學生。3、陳老師在廣場路買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4、我們學校有8
38、80人。5、買一臺洗衣機要1008元。6、發(fā)明造紙術距今有1900年。學生試著讀讀劃線的數。然后將這些數進行分類。(二)分四組,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這4種數的讀法,并將自己討論的一類數各擺出5個。1、第一類:不帶0的數。1)學生再讀讀數,然后將數出示在計數器上。2)抽學生代表說說數的讀法,該怎么讀?為什么這樣讀。3)每人寫一個不帶0的數,請同桌讀一讀。然后抽幾桌匯報。2、第二類:中間帶0的數(1)老師將這兩個數先后出示在計數器上,要求學生先讀數,再說說這個數的組成,你發(fā)現了什么?(2)小結:讀中間帶0的數的方法;不管中間是幾個0,都只讀一個0。(3)出示只有中間帶0的數,讓其他小組的學生讀
39、。3、第三類:只有末尾帶0的數(1)派代表說說這類數的讀法,老師歸納。(2)出示你所寫的數,讓其他學生讀。4、第四類: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1)讀一讀、說說方法,老師小結。(2)出示一個代表所寫的數,看誰讀得快,學生自己讀后,抽生讀。(三)你撥我寫(四)總結讀、寫數的方法。 活動二:練一練(完成課本P25-26練一練)板書設計:撥一撥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比一比教學目的: 1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2通過“估一估”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教學重
40、點: 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教學難點: 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準備: 計數器、教學課時: 兩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比一比 創(chuàng)設情境:誰最矮?1、出示圖片。 黃山海拔約1865米 香山海拔約1865米 泰山海拔約1865米 華山海拔約1865米2、比大小 出示(圖片略) 如圖所示,三位數比四位數要小。3、誰最高?誰最矮?1 8 6 5 黃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華山4、學生填一填( )( )( )( )5、討論: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6、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想法7、明確:四位數比三位數大位數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
41、最高位相同,就比較下一位?;顒佣?練一練在 里填上“”1074 846 389 982 5102 5184學生獨立練習(2)交流想法,著重說一說最后一題?;顒尤涸囈辉?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P28練一練1)獨立思考討論:這么多的數,怎樣能很快地從小到大排列呢?交流解決問題的步驟(獨立完成)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數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數是多少?活動四:P28-29練一練2-6題 學生獨立完成。2、老師巡視指導,讓學生板演。 二次設計板書設計: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有多少個字教學目的:1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2通過“估一估”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
42、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重點: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難點: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準備:計數器、教學課時:兩課時 一、復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二、知識新授1. 讓學生自讀課本p30的文章。2. 學生小組估估這個故事有多少個漢字呢?3. 小組回答,指名匯報方法。方法一:每行約有10個字,數數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方法二:右欄大約50個字,左欄是右欄的兩倍。4. 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三、完成p31 “練一練”1-4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四、總結課堂。板書設計:作業(yè)
43、布置:教學反思:練習二教學目標:1、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并能運用詞語描述兩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2、能熟練讀寫萬以內的大數。3、正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 熟練讀寫萬以內的大數。教學難點: 熟練讀寫萬以內的大數。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一、 基礎練習。1、解決課本32頁第1題班內匯報,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2、解決課本32頁第2題。班內匯報,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師生共同判斷。3、解決課本32頁第3題。班內交流。展示學生的答案,師生共同判斷。二、綜合練習。1、解決課本32頁第4題。班內交流答案。讓學生先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說說自己找
44、到的是什么規(guī)律。2、解決課本32頁第6題班內匯報答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并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3、解決課本33頁第7題班內交流最接近1000的數可以比1000大有可以比它小,但它與1000相差最小,答案是1004三、總結提升。1、完成33頁第10題四、班內總結匯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鉛筆有多長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估測能力。教學重點: 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親身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
45、多長。教學難點: 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親身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1、猜一猜這支鉛筆的長度。2、學生說一說猜測的原因。二、自主探究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估一估10厘米紅色紙條的長度,記下來,再量一量它的長度。2、教師引疑自答“象這樣10厘米長還可以用什么單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教師介紹“1分米”也可以寫作“1dm”。3、教師引導學生想想,1分米是幾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4、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師板書:1m=100cm 1m=10dm)5、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你見過什么東西的長度大
46、約是1分米?活動二: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1、讓每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長6.3厘米的黃色紙條。先估一估長度,記下來,再量一量長度,記下來,然后看看估得怎樣。2、教師介紹,1厘米中的1小格長是1毫米,教師介紹“1毫米”寫作“1mm”,3、引導學生觀察,1厘米中有幾個小格?(10個小格),1厘米等于幾毫米?(10毫米)4、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長度大約是1毫米?板書設計:鉛筆有多長1分米=10厘米 1dm=10cm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10分米 1m=10dm作業(yè)布置:教學反思:1千米有多長教學內容:1千米有多長教學目的: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
47、,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教學重點:體驗1千米有多長。教學難點: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教學準備:米尺、表教學過程:一活動導入。同學們,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長嗎?同學們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沒關系,請選一位同學上來走一走,再請一位同學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嗎?二玩中學1走一走。通過實際測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長時間。請同學們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100米大約有多少步,分別用了多少時間,并做好紀錄。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步測
48、結果,在說一說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2估一估。通過剛才學生的親身感受,猜測思考1千米的長度。(1)剛才我們測量出100米大約有多少步,思考: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2)估一估走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2分鐘)那么沿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3想一想。進一步體驗感受1千米有多長。4讀一讀。揭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2)講解:千米也稱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樣用字母表示出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呢?5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6估一估。我
49、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有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證實?學生發(fā)表個人意見。板書設計:一千米有多長1千米=1000米 1km=1000m作業(yè)布置:完成37頁的第1題、第2題。教后反思:整理與復習(一)教學內容:整理與復習(一)教學目的:1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并使之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3通過展示與交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教學難點:通過展示與交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過程:談話引入一個單元學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淺
50、吧。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你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梳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你將變得更聰明、更有才智。1你學到了什么? 2(1)出示圖1,看圖說一說。讀出每所學校的人數。說一說那所學校的人數最少,那所學校人數最多,哪兩所學校的人數比較接近。你能把它們的人數按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嗎?看圖,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在小組內交流。小組匯報交流結果。(2)出示圖2,看圖說一說。仔細看圖,說一說個動物館在池塘的什么方向?說一說獅子館到猴山的行走路線??磮D,你還能提出其它問題嗎?同桌交流,采取你問我答的形式。集體匯報。(3)出示圖3。 看圖,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小組交流:你能根據圖重的條件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看誰提出的問題多,更有價值。全班交流,學生討論評價。3我的成長足跡:與同伴說一說。4(1)組內展示個人的學習資料。(2)說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語文教師線上教學中學生差異化教學問題及改進措施
- 三年級數學新教材教學組織計劃
- 小學二年級看圖寫話周計劃范文
- 快消品行業(yè)精益管理推廣計劃
- 包裝設計關鍵技術問題的識別與控制措施
- 交通運輸班組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 2025銀行網絡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 自我評價我的自畫像范文
- 應急物資供貨計劃
- 利用技術支持產品設計學習小組計劃
- 直播肖像權使用合同協議
- 2025屆高考政治復習重點知識大全(全7冊)
- 電梯公告板制度
- 餐飲內部考核管理制度
- 酒吧股東合伙協議書
- 臥床病人康復鍛煉課件
- 兒科換錯藥護理不良事件
- 糖尿病管理工作制度
- 2025年初級等保測評試題及答案
- 05G525吊車軌道圖集05G525
- 教師如何使用AI開展教學DeepSeek使用指南人工智能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