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擴散:是在純金屬中的原子或固溶體中的溶質(zhì)原子由一個平衡位置遷移到另一個平衡位置的單純由熱運動引 起的擴散現(xiàn)象?;瘜W擴散:間隙擴散:間隙擴散是擴散原子在點陣的間隙位置之間跳遷而導致的擴散。間隙固溶體中溶質(zhì)原子半徑較小, 間隙位置數(shù)目較多,易發(fā)生間隙擴散。置換擴散:置換擴散以原子跳動到鄰近空位的方式進行,因此認為置換擴散也應該是通過單獨跳動機制進行的。它與間隙擴散的區(qū)別在于跳動是通過空位進行的,即擴散機制是一種空位擴散機制?;U散:是溶質(zhì)原子和溶劑原子同時存在遷移的擴散。嚴格來講,大部分合金系統(tǒng)的原子擴散都是互擴散。晶界擴散:熔化的釬料原子沿著母材金屬的結晶晶界的擴散現(xiàn)象。晶界擴散所需要的激活能
2、比體擴散小, 因此,在溫度較低時,往往只有晶界擴散發(fā)生。而且,越是晶界多的金屬,越易于焊接,焊接的機械強度也 就越高。上坡擴散:原子擴散的驅(qū)動力是化學位。在一般情況下,總是從濃度高處向濃度低處擴散,這叫順擴散,但有 時也會發(fā)生從濃度低處向濃度高處擴散的現(xiàn)象,成為逆擴散,即上坡擴散。2、什么叫原子擴散和反應擴散 ?原子擴散是一種原子在某金屬基體點陣中移動的擴散。在擴散過程中并不產(chǎn)生新相,也稱為固溶體擴散。擴散 物質(zhì)在溶劑中的最大濃度不超過固溶體在擴散溫度下的極限濃度,原子擴散有自擴散,異擴散和互擴散三類。擴散過程不僅會導致固溶體的形成和固溶體成分的改變,而且還會導致相的多形性轉(zhuǎn)變或化合物的形成。
3、這種 通過擴散而形成新相的現(xiàn)象稱為反應擴散,也叫相變擴散。3、什么叫界面控制和擴散控制 ?試述擴散的臺階機制 ?簡要解答生長速度基本上與原子的擴散速率無關,這樣的生長過程稱為界面控制。相的生長或溶解為原子 擴散速率所控制的擴散過程稱為擴散控制。如題3圖, 相和 相共格,在DE、FG處,由于是共格關系,原子不易停留,界面活動性低,而在臺階的端 面CD EF處,缺陷比較多,原子比較容易吸附。因此,相的生長是界面間接移動。隨著 CD EF的向右移動,-層又一層,在客觀上也使相的界面向上方推移,從而使相生長。這就是臺階生長機制,當然這種生長方式要慢得多。題3圖臺階生長機制4、擴散的驅(qū)動力是什么 ?什么
4、是擴散熱力學因子 ?驅(qū)動力類型主要有化學自由能,應變自由能和界面自由能?;瘜W自由能是指一個相沒有應變區(qū),自由能隨溫度 的變化比較大;應變自由能是指由短或長范圍的引起的自由能增量;界面自由能是相界面或晶界處原子的額外自由 能。在實際情況中,有些狀態(tài)是包含了各種自由能,是難以完全分開的。自然界事物變化都遵循最小自由能原理, 其途徑都遵循最小耗能原理。原子運動也總是力圖使系統(tǒng)的能量降低,即使暫時還未具備轉(zhuǎn)變的條件,但轉(zhuǎn)變的潛 在趨勢是存在的。而且也遵循最小耗能原理或最小阻力原理。擴散熱力學因子5、顯微結構的不穩(wěn)定性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顯微組織結構的穩(wěn)定性是在一定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的程度。顯微組織的不
5、穩(wěn)定性需要有激活能和驅(qū)動力,這激活 能可由熱起伏和能量起伏提供;驅(qū)動力的類型主要由化學自由能、應變自由能和界面自由能。不穩(wěn)定的因素是隨環(huán) 境條件而變化的。例如,晶粒大小事影響組織穩(wěn)定性的因素之一,在室溫時,晶粒細小能提高材料性能;而在高溫 時,細小的晶粒相對來說是不穩(wěn)定的,會長大。6、什么是 Gibbs-Thomson效應?寫出其表達式。C (r) 2 VC ( ) RT rln在第二相析出量基本達到平衡態(tài)后,將發(fā)生第二相的長大粗化和釋放過剩界面能的物理過程,該過程是由于小 質(zhì)點具有較高溶解度引起的。小質(zhì)點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較大,相對來說是不穩(wěn)定的,有溶解的趨勢,而系統(tǒng)中的 大質(zhì)點則會長大。描
6、述這個過程的是著名的Gibbs-Thomson效應,其表達式為:7、什么是 Ostwald Ripening Process ?寫出描述其過程的表達式,總結其過程規(guī)律?當母相大致達到平衡濃度后,析出相以界面能為驅(qū)動力緩慢長大的過程為奧斯特瓦德熟化過程(OstwaldRipening Process )dr 2 DVmC ()11擴散控制的Ostwald長大規(guī)律的表達式為:記 RTr r 7析出粒子的長大速率隨粒子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總結如下:.當r=, dr/dt=0.當質(zhì)點半徑r<r時,這些質(zhì)點都會溶解,即 dr/dt<0.當質(zhì)點半徑r>r時,這些質(zhì)點都會溶解,即 dr
7、/dt>0.對表達式求極值得到 r=2r ,所以當r=2r時,dr/dt為極大值,粒子的長大速率最大。當 r>2r時,質(zhì)點的長大速率 dr/dt逐漸降低。 在長大過程中,當r增大時,所有析出粒子的長大速率dr/dt均降低。溫度的影響是比較復雜的,表達式中的分子上有擴散系數(shù) D,分母上有溫度的直接作用,兩者的作用是相反的。綜合效果往往是溫度提高,可增加粒 子的長大速率。體系過程剛開始時。r稍大于r的質(zhì)點,它們的長大速率小于體系中粒子的平均長大速率,所以這樣的質(zhì)點8、在500c時,Al在Cu中的擴散系數(shù)為x 10-17 m2/s ,在1000c時的擴散系數(shù)為 1X 10-12 m2/s
8、。求:1)這 對擴散偶的D0、Q值;2) 750c時的擴散系數(shù)。9、 當Zn向Cu內(nèi)擴散時,已知: X點處的Zn含量為x 10-17 a/cm 3,在離X點2mm處的Y點,在300 c時每分 鐘每mm要擴散60個原子。問:Y點處的Zn濃度是多少?10、將Al擴散到硅單晶中,問:在什么溫度下,其擴散系數(shù)為1014 m2/s ?(已知:Q = 73000 cal./mol, D 0 =x 10-4 m2/s )11、在1127c某碳氫氣體被通入到一低碳鋼管(管長1m,管內(nèi)徑8 mm,外徑12 mm)。管外保持為純氫氣氛,有可能使管外表面的碳活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假設在碳氫氣體中的碳活度是很高的,以致
9、于在氣氛中有固體顆粒碳。已知:在1127c時,碳的擴散系數(shù)為 D = 6X10-6 cm2/s 0試計算通碳氫氣體 100小時后,會有多少碳擴散到管的外 面來?簡要解答該題是二維穩(wěn)態(tài)擴散,可應用公式:則 2 l D29 dtln(r2/r1)現(xiàn)已知:l=100cm, r 1=0.8cm, r 2=1.2cm, C 2=0, t=36 X 10 4 s.應該注意:左右兩邊的量綱單位要統(tǒng)一。已知條件中的單位要換算。由Fe-C相圖知,1400K時C在奧氏體中最大固溶度為2% (質(zhì)量分數(shù)),2333 ,C1 0.15(g/cm )(C的密度為 2.5g/cm ,Fe 的留度 7.8 g/cm )298
10、2.5 7.8將已知條件代入公式得到:M = 2 X X 100 X 6 X 10-6 X ( /) X 36 X 10 4 502 (g)答:100小時后,將有約502 g的碳擴散到管外來。12、有一容器,其外層是低碳鋼,里層為不銹鋼。里層的厚度是外層的1/100 0現(xiàn)容器內(nèi)充有氫氣。已知:在試驗溫度下,低碳鋼為“相,不銹鋼為丫相;在這溫度下氫氣在a、丫兩相界面處的重量百分濃度分別為C" 二% C二%;并假設在試驗溫度下,D“=100 D'試問哪一層對阻止氫氣的向外擴散起了決定性作用?簡要解答這是兩相系統(tǒng)中的穩(wěn)態(tài)擴散問題,且該兩層厚度與擴散物質(zhì)H無關。所以有:1 dmai
11、a2A dt 1f1fD D擴散物質(zhì)的流量主要決定于具有最大1 f/D值的那個相,即這個相對擴散物質(zhì)具有最大的阻力,所以在只要就可以知道了。因為 11001 , D 100D。因為a f c,1001 ai1 ai 1100D C D 0.000281 ai 1 ai 1D C D 0.00045110 00045計算比較兩個相的1 f/D值,對外層低碳鋼:-D對里層不銹鋼:D所以,外層低碳鋼/里層不銹鋼= 一110.000451.610.00028 0.000450.00028因此,外層低碳鋼對阻止氫氣的向外擴散起了決定性作用。13、某低合金過共析鋼(含 C被加熱到800 C,形成了奧氏體組
12、織,然后被快速冷卻到A溫度以下保溫,直到完全轉(zhuǎn)變成珠光體組織。因為是過共析鋼,所以在珠光體轉(zhuǎn)變前有自由滲碳體析出,會沿著晶界析出一層厚的滲碳體,損害鋼的性能。已知:在550C、650c珠光體轉(zhuǎn)變完成時間分別為10秒和10分鐘。試計算在550c轉(zhuǎn)變的危害性大,還是650c時轉(zhuǎn)變的危害性大 ?簡要解答用晶界薄膜沉淀公式,在兩溫度下比較它們的12的值:112 (550C , 10s)D1(x1)2t1D1(皿)2t112(650C, 600s)D2(x2)2t2D2(W2)2t2取 D 0.372 exp( 148000 / RT)公式計算/ cemW0.4%。D值。由Fe-C相圖查得:650c時,
13、W /cem 0.6% ; 550c時,D10.372exp1480008.314 8230.096D20.372exp1480008.314 9232W1/ W20.90 0.40250.90 0.6090.096251096001200由此可知:650c時轉(zhuǎn)變要比550 c時轉(zhuǎn)變危害性大。14、一種沒有合金化的具有粗大片狀石墨的灰口鑄鐵,以相當緩慢的冷卻速率通過 A溫度。發(fā)現(xiàn)其組織特點為:金屬基體相主要是珠光體,但是每一片石墨都被一層先共析鐵素體包圍。假設通過試驗已經(jīng)知道,需要作為珠光體形核核心的滲碳體,直到 710c還不可能形成,另一方面,鐵素體卻很容易形核,如果冷卻速率為1K / mi
14、n。取C的擴散系數(shù)為:D"=(-Q / RT) , Q=83600 J / mo1 。計算一下會形成多厚的鐵素體層。作為近似計算,可認為是在中間溫度區(qū)間的一個等溫反應過程。如果是球狀石墨周圍形成了所謂的牛眼狀鐵素體(如題14圖),在放大500倍條件下,經(jīng)測量鐵素體平均厚度為 6.5mm,在以上條件下,試估算其冷卻速率。題14圖 鑄態(tài)球鐵珠光體+鐵素體+球狀石墨(500X)簡要解答用新相在原兩舊相間形成長大(書式),根據(jù)題目改變符號有:dl D xdt (x x ) l.I 2D X t ,(X X )等溫溫度T?。?723+710) /2 = 717 ;因為速度 V為1K / min
15、 ,所以等溫時間t= AT/V = (723-710)/ 1 =13min。?。?x =, x =, x =。這里分子、分母都有濃度,所以可直接用質(zhì)量分數(shù)代入就可。經(jīng)計算D = x 10-6cnf/s 。將有關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得:l22 0.74 10 6 0.025 13 600.85 0.025,l 0.0059cm對于如圖所示的牛眼狀鐵素體,經(jīng)測量牛眼狀鐵素體環(huán)形厚度為求冷卻速率,先需求得時間 10 (圖的倍數(shù)已不正確了)6.5mm,放大500倍,所以實際厚為 0.013mm。(0.85 0.025) 0.001322 0.74 10 6 0.025V = AT / t = 13 / = K
16、 / s = K / min如采用原題片狀鐵素體的條件,采用球狀長大相公式,求平均擴散距離R2 :1/6R2.2D t,2 0.74 10 6 13 601/60.0251 0.025R2 = 0.0125cm (邊界條件并不很吻合,因為C原子同時向石墨和奧氏體中擴散)=R - r(部分球形根據(jù)照片設球形石墨的平均半徑與牛眼狀鐵素體環(huán)形厚度相當,牛眼狀鐵素體環(huán)形厚度石墨)=-=0.0066cm15、為避免饃和鋁直接反應,在饃和鋰片中間插入一層厚0.05cm的MgO如題15圖所示。在1400c時,Ni離子將通過MgQ1向粗片擴散,試計算 Ni離子每秒的擴散量。已知Ni離子在MgO中的擴散系數(shù)為
17、9X10-12 cm2 / s,在1400c時,Ni的點陣常數(shù)是x 10-8 cm。題15圖 模通過MgO1的擴散偶簡要解答在Ni/MgO界面上,Ni為100%或:4NiC(Ni/MgO)atomsunitcell(3.6 10 8cm)38.57 1022 atoms3cm在Ta/MgO界面上,Ni為0%這樣,濃度梯度就可得到:Ni原子通過0 8.57 1022 嘿s0.05cm24 atoms 1.71 10 cm cmMgC層的擴散流量為:_ c 4122J D(9 10 cm /s)1.71x於24 atoms / 一1031.54cm cm1310 Ni原子/,2(cm s)Ni原子
18、在每秒通過 2cmX 2cm界面的總量為:13 atoms13J 1.54 102(2cm)(2cm) 6.16 10cm s(Ni原子/ s )Ni原子從Ni/MgC界面上每秒離開的量:66 10:0.72228.57 1010 9 cm3 /s10 9cm3 /s101.8 10 cm/s4 cm, 0.72或Ni層厚度的每秒減少的量:-一如10-4 cm的Ni層要擴散消失,需時間為:10 4cm 1c 556000s 154h1.8 10 cm/s16、直徑3cm 長10cm管子,一端裝有濃度為x 102°atoms/cm 3的氮(N)和x 102°atoms/cm3
19、的氫(HH),另一端 裝有x 1018atoms/cm3的氮和x 1018atoms/cm3的氫,中間用一體心立方結構的鐵膜片隔開, 如題16圖所示。氣體不斷 地引入這管子以保證氮和氫的濃度為常數(shù)。整個系統(tǒng)都是在700c下進行。系統(tǒng)設計要求每小時擴散通過該膜片的氮不超過1%,而允許90%勺氫通過該膜片。試設計該膜片的厚度。已知:在700c的體心立方晶體鐵中,N原子的擴散系數(shù)D=x 10- 7 cm2/s ,氫原子的擴散系數(shù) D=x 10-4 cm2/s 。題16圖 鐵膜片設計示意圖簡要解答容器中N原子的總量為:(X 10 20 N/cm3)(兀 / 4)( 3cm )2 ( 10cm ) =
20、x 10 20 N 原子系統(tǒng)損失N的最大量為1%,每小時損失的 N原子為:()(X 1020 ) = X 1018 N 原子/ h = X1018 N 原子/s所以其擴散流量:,0.0098 1018(Natoms/s)化2J 2 0.00139 1018 N 原子/(cm s)(/4) (3cm)2N原子在700c在體心立方晶體中的擴散系數(shù)經(jīng)計算為:D=x 10-7 cm2/s_ c _ 18_3,JD -0.00139 10N 原子/cm xD c 3.64 10 7 1 1018 50 1018x 18 0.0128cm (取小的厚度)J0.00139 1018允許90%勺氫通過的最大厚
21、度,用同樣的方法可得到。每小時氫的損失WW = X X 10 20 = X 10 20 ,每秒氫的損失為X 1020 .J = x 10 18 H 原子/ C cm2 - s)已知氫原子的擴散系數(shù)D=x 10-4 cm2/s ,所以_ 4418D c 1.86 1049 10J0.125 10180.0729cm (最大的厚度)因此,管的厚度在 0.0128cm 0.0729cm 之間是安全的。17、設計一厚度為2cm儲存氫氣的球罐。要求每年由于擴散損失的氫氣小于50kg,球罐的溫度保持在 500Co球罐可用饃、鋁、銅、鐵金屬來制造,氫氣在這些金屬中的擴散參數(shù)和用饃、鋁、銅、鐵金屬來制造球罐的
22、成本如表所示。題17表 球罐的制造成本和氫氣的擴散參數(shù)材料一 ,2 ,、D0 / c cm / s )Q /(J / mol )成本 ($ / 1b )Ni8900 xAl10340XCu9380 XFe (BCC3600 X答案要點分析:不同材料的擴散系數(shù)不同,在相同情況下,H2的損失也不同。題意為從性能、成本方面選擇設計白儲存H2的球罐。以每年50kg H2為準,計算各材料球罐的體積,由材料密度和成本單價來計算比較球罐的 總費用,來決定選擇什么材料制造。計算數(shù)據(jù)的準備:各材料的密度:p Ni = 8.90 g/cm3 ; p ai = 2.70 g/cm3; p Cu= 8.92 g/cm
23、3;p Fe =7.86 g/cm3 。各材料的擴散系數(shù):DNi=X10-5cm2/s; D ai= x10-4 cm2/s; D cu=X10-5cm2/s; D Fe =X10-4 cm2/s。球罐的體積:V=4/3 兀(r23-r 13) ,V =4/3 兀(r 2-r 1)(4+3r伍2)。經(jīng)查有關圖,H2在鐵中的固溶度(500 C ,質(zhì)量百分數(shù)) 為。成本單價中“l(fā)b ”換算成 kg , lb = 0.454kg,用符號f來表示。所以,f Ni = $ / kg , f ai = $ / kg ,f Cu = $ / kg , f Fe = $ / kg 。近似設H2在各材料中的最大
24、固溶度C都相同,為計算方便,量綱換算成g/cm3 .Ci0.000150.00015 99.999850.117 10 4g/cm3(為H的密度)0.08997.86首先計算Fe球罐的費用FFe ,根據(jù)穩(wěn)態(tài)擴散的球殼公式,可得到 :m D。1 (r12) t(這里,。為 0)21代入有關數(shù)據(jù),注意單位、量綱的統(tǒng)一。可得:44 _LC 34 1.15 100.117 103600 24 365 ,、50 10 (r1r2)2,23、量綱分析:(cm / s) (g /cm ) s 2 g cmcm F2(r1r2)Fe187542.11cm2,一一4,、, 八 、因為球罐體積V (r2r1)(4
25、3r1r2), V3V 4F412 - -4 (r2 n)34 Qr1)f 3Fe1 F_- ,F為總費用。所以: f(其中,r2 r1 2cm)(r/2)Fe 44 (r2 1)Fe ffe (187542.11 4) 42 7.86 絲,F(xiàn)pe 12225.8 $331000因為每年都損失50kg的Hb ,其他材料以鐵為標準,或單獨計算。經(jīng)比較:(rMcu(gFeDFeDcu1.15 10 42.45 10 54.694 ,(n cu4.694 187542.11 FCu 477599 $ cu同理,可計算得到:FAl10113 $ ; FNi 2591038 $所以,根據(jù)計算比較: FN
26、i > FCu > FFe > FAl o但鋁(Al)的熔點約為660 C,鋁合金的固溶溫度一般在500 C左右,因為題意要求球罐保持在500 C下工作,鋁罐的性能不能保證,故淘汰鋁罐。所以,根據(jù)性能和成本綜合考慮,用鐵制造球罐是最好的,實際上是鋼制球罐。18、一共析碳素鋼在 A1溫度于濕氫中進行脫碳處理,在鋼的表面會形成一鐵素體層。該鐵素體層將以一定速率增厚,增厚的速度由通過表面鐵素體層的碳擴散速率來控制的。取擴散系數(shù)D“ 二 x 10-7 cm2/s。試分別用穩(wěn)態(tài)近似法和Wagner方法計算,表面鐵素體層長到1mmB需要多長時間?簡要解答設共析含C量為(質(zhì)量分數(shù)),A1=
27、723 COC a C0 022Wagner方法:C11 C1-,0.022 0.78f( )f()f ( ) 0.29,0.12l 2 Jd t , 0.1 2 0.12V 3.6 107 t , t = h穩(wěn)態(tài)近似法:用Fick第一定律的近似公式求解:2_|2 2D x t t 0(O.。.022)132.9hx x2 3.6 10 7 0.022在這種情況下兩者的計算方法所得結果是相近的。19、含有C和1%Al的鋼,淬火后進行回火,然后在550c氮化處理25小時。如果氮在a -Fe中的溶解度為ln(%N) 1.009 1580/T。問氮化層有多厚 ?簡要解答氮化后鋼的表層組織是含有許多A
28、lN顆粒的鐵素體。Al和N結合力很強,形成 AlN,所以可由Al含量估算出N量。N在a-Fe中的溶解度取決于氣體中N的活度,近似用xNol表示。滲入的N只有通過氮化層在與a相的界面處發(fā)生反應而不斷生成AlN,使氮化層增厚。反應過程如題19圖所示。題19圖 氮化過程界面處反應情況示意氮在 a-Fe 中溶解度(550C) : ln(%N) 1.009 1580, %N =823基本上是屬于穩(wěn)態(tài)擴散問題,經(jīng)質(zhì)量平衡原理可得到:(1 )2 Kt(質(zhì)量分數(shù))2DnXn2Dn xNo1 ,或 K 2Dn WnS01 27XNXAlWAl14Al原子量27, N原子量14。式中,Wai和WN5"分
29、別為Al和N在鋼中的含量,經(jīng)查附表6有關數(shù)據(jù)有:dn 0,0047 exo18300 4.183RT計算得 Dn 6.51 10 8cm2/s(1 )22 6,51 10 8 0.402127一 25 36001410.0953 cm ,氮化層大約有1mmi20、在緩慢冷卻過程中,亞共析鋼中已產(chǎn)生了鐵素體和珠光體交替隔開的帶狀組織,為消除這種帶狀組織,需要進行擴散退火。由實驗知,厚度為25mm勺鋼板在900c進行擴散處理,大約兩天就夠了。如果把這種鋼板進一步軋制成5mmi的鋼板,并在1200c進行擴散,問:需要處理多長時間才能得到與前面同樣的效果?假設Q=20000R簡要解答該問題就是使軋制后
30、的振幅降為原來的1/5。達到同樣的效果,則:AtA exp24 2d1tlI;A exp24 2d2t22 _Q- _4D0 exp48 3600R 1173exp p112 、4 D0 expexpt 2R 14732(11/5)t26912Q 300則:t = 215 sexps , 假設 Q=20000RR 1727829僅需要處理215秒時間就能得到與前面同樣的效果。21、碳素鋼的魏氏組織是在較快冷卻速度下得到的組織。但是這種組織首先是在含有10%Ni的隕石中發(fā)現(xiàn)的,隕石中片狀組織的厚度可達到5mm估算一下隕石必須具有多快的冷卻速度,才能形成這種組織 ?計算時使用以下數(shù)據(jù):如碳素鋼以1
31、00K/S的冷速,可以得到 2 m厚度的鐵素體。簡要解答簡單地估計,設兩種情況的擴散系數(shù)是相同的,鐵素體的厚度是和冷卻速度成反比的,即冷卻速 度越慢,則鐵素體越長大,厚度也越厚。厚度與時間是平方的關系,即12 8 t 。所以:24、2年 工 ,V1 (- (0.5)2 10 10K/S 0.00315K/年112 V2100非常緩慢的,難以使人相信。22、在銀的表面已經(jīng)沉積了一層銀的放射性元素,然后將整個系統(tǒng)進行退火,放射性元素將要擴散進入內(nèi)部。為了使深度為L的地方得到最高的放射性元素,必須中止退火工藝。如在試樣表面沉積了 m居里/cm2的放射性元素,計算在L處的最高濃度是多少 ?簡要解答這是
32、高斯解的問題,S = 2m居里/cm2 ,所以,方程式為:2m4 Dtexp2y4Dt對上式求導,并令 dC為o ,可得到:tldtl22D代入方程得:Cimax 2m exp 2l2 2l223、在奧氏體中硼(B)的含量對鋼的淬透性有很大的影響,即使只有%勺含量,對奧氏體轉(zhuǎn)變還有明顯的作用。假定在鋼的表面涂了一層硼,其量為1mg/cR。把鋼加熱到900C,保溫15分鐘進行奧氏體化,這時硼要向里面擴散。已知:硼的密度為 2.34g/cm 3,硼在丫 -Fe中的擴散系數(shù)尚未測定,假設硼是碳在丫-Fe中擴散系數(shù)的1/10 ,設碳在丫 -Fe中擴散系數(shù)為 Dt = D 0exp( - Q/RT),其
33、中D0 = 0.372 cm 2/s , Q=148000 J/mol。問硼對奧氏體轉(zhuǎn)變發(fā)生 影響的表面層有多厚 ?簡要解答根據(jù)題意,應用高斯解,求含 B的深度。t=15 X 60=900 s高斯解:C . S exp -y .4 Dt 4DtDBDc/10 0.1 0.372 exp1480008.314 117382 ,1 10 cm /s濃度單位需要換算:7.8 10 5g/cm30.0010.001/2.34 99.999/7.82y8 900將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7.8 10 52 10 3exp,410 8 9004 10y = 0.019cm = 0.19mm24、通過把一塊相當薄的
34、A板夾在兩塊厚的 B板中熱軋,制成一種復合板。如果在A板表面染上了一種物質(zhì) C, 因此,在復合板以后的退火工藝中,C物質(zhì)將擴散進入 A和B板復合板。設C物質(zhì)在A和B板中有相同的溶解度與擴散系數(shù)。試計算:在什么時候在A層中心將會得到最高的 C含量?這個數(shù)值有多高?簡要解答根據(jù)題意,應采用兩個高斯解函數(shù),并設置如題 24圖的坐標。exp4 Dt24Dtexp(y 2d)24Dt題24圖濃度分布及系統(tǒng)坐標在y=d時,其濃度為:. Sd2C expexp.4 Dt 4Dt根據(jù)題意,要求得 A層中心獲得最高對上式求導,并令其導數(shù)為0,可得:22d2 2Sd2exp4Dt . 4 Dt 4DtC含量的時間
35、t ,及最高C含量的值。dt ,將其代入方程得:C 2D25、含C的碳素鋼不幸在750c脫碳了,因此在鋼的表面形成了一層鐵素體,經(jīng)測定,它的厚度為0.1ms如將此材料在保護氣氛中加熱到 1000c進行熱處理,碳將會由內(nèi)向外表面擴散。為了使表面的碳含量達到%問需要熱處理多長時間?已知:D=(-148000/RT) cm 21s簡要解答100 0C,樣品處于奧氏體狀態(tài)。根據(jù)題意,應該用兩個誤差解。設:y hy hC A Berf Cerf .4Dt. 4Dt近似設脫碳層中的碳含量為0,脫C層厚為h,如圖。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為:t = 0, y<-h , =A-B-C ; t = 0, -h&
36、lt;y<h , 0=A+B-C; t = 0, y>h , =A+B+C1. A =, B = , C =。經(jīng)計算 D=x 10-6 cm2 / s 。y h . y h 、.,一 C 0.25 2 erferf(該式也可以直接引用)4Dt 4Dt現(xiàn)在要求y=0處,當C=%寸,所需要的時間t = ?.h代入數(shù)據(jù):0.2 0.5 1 erf,.一查表得:h 0.595,4Dt4Dtt 0.5952 丁;I 10 6228s 3.8該題也可用正弦解方法來求解,但計算結果有差別。26、含必鋼制模具在空氣爐中加熱到900C,保溫1小時,模具表面脫碳后的表面濃度為0%模具技術條件要求模具表
37、面最低含碳量為%C。 已知在 900 c時碳的擴散系數(shù)為 23D D0 exp( Q/RT), D0=0.21cm /s, Q=142X10 J/mol。試計算熱處理后模具的最小切削余量。簡要解答可直接采用脫碳公式來計算。xC C0erf .4Dt0.8 0.85erf4 0.94 10 7 3600,x=0.0493cm這里,C0 為% , C 為,t = 3600s , 經(jīng)計算 D=x 10-7 cm2/ s熱處理后模具的最小切削余量 0.5mm 。27、用一層薄的奧氏體不銹鋼和一層厚的結構鋼軋制在一起,制造復合鋼板。在熱軋時結構鋼中的碳將會向 不銹鋼中擴散,因而有可能在不銹鋼晶界上發(fā)生碳
38、化銘的沉淀,從而影響復合板的性能。如果熱軋本身是很快的,而后的冷卻過程卻很慢,假設相當于在850c等溫處理30分鐘,試計算一下這種危害有多大?假定軋制后的不銹鋼厚度為0.1mm,原來的碳量為%結構鋼白碳量為 假定在不銹鋼外表面層中的碳量達到%寸將會發(fā)生危險。同時還假定在兩種鋼的奧氏體中的碳活度系數(shù)相同(當然不是很好的近似)。已知:D二D0exp( - Q/RT),其中D0 = 0.372cm/s , Q=148X 103 J/mol。如果要使不銹鋼的含 C量控制在以下,工藝措施上如何改進?簡要解答畫出濃度分布示意圖,如題 27圖所示。設軋制后界面是冶金結合的。題27圖復合鋼板在不銹鋼中的濃度分
39、布可用兩個誤差函數(shù)解,一般式為:C A Berf y h Cerf y h 4Dt . 4 Dt擴散時間比較短時,可近似設erf -JL= 1。求a、Bk C常數(shù):.4Dt初始條件:y=0, < y < 時:A + B - C =邊界條件:t = t , y = - , A - C = ;t = t , y = , A + B = 所以:A = , B = -, C =C 0.77 0.37 erf y h erf y h,4Dt . 4Dt計算可得 D (850 C) = x 10 -8 cm2 / s , h = 0.005cm, t = 1800 s 。要計算:當y=0時,C
40、=?,將有關數(shù)據(jù)代入:C 0.77 0.74erf -h_ 0,77 0.74erf 0.0054Dt.4 4.86 10 8 1800C = - x =,實際情況最高為,說明原工藝是危險的。 如果要使不銹鋼的含 C量控制在以下,工藝措施上如何改進0.10.770.74erf0.0054 4,86 10 8 t計算可得:t=92s 。即在850c時停留的時間只能在92秒之內(nèi)。28、18-8型奧氏體不銹鋼如果被加熱到一臨界溫度范圍內(nèi),則對晶界腐蝕很敏感。 在熱處理過程中,碳化銘(主要是Cr23G型)會在晶界上沉淀析出,沿著晶界產(chǎn)生一層貧銘的奧氏體,從而失去了耐蝕性。1)假設:在w 12%Cr時,
41、不銹鋼的耐蝕性就消失;熱處理過程為在600c保溫10分鐘;在600c時立即形成碳化銘核心,而且吸收銘是非常有效,以致在碳化銘和奧氏體界面上的銘全部消失;碳化銘的厚度可忽略。已知: 銘在600c時在奧氏體中的擴散系數(shù)為DCr = 5 x 10-17 cm2/s ,試計算貧銘層的厚度 ?2)假設該不銹鋼經(jīng) 600c保溫10分鐘的處理后,碳化銘析出已經(jīng)穩(wěn)定,即以后不再析出碳化銘了。如果要消除這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晶界貧銘層,需要在這溫度下保溫多長時間?簡要解答(1)根據(jù)題意,類似于表面脫碳情況,可用誤差解。設一般表達式為:C A Berf .4Dt初始條件:C(y,0) = A + B erf(0°
42、) = A + B = 18邊界條件:C(0,t) = A + B erf (0) = A = 0 (當 t w 0 , y =。時)C 18erf -=y= 。當 y=l 時,C=12, . 12 18erf -=y=.4Dt4Dtl 0.694 5 10 17 10 60 28.6 10 8cm 2.86nm因為只計算了晶界的半邊,所以實際晶界貧化區(qū)厚度為(2)近似地簡化晶界處貧化區(qū)的濃度分布,如圖。用兩個誤差解,由邊界條件有:C 18現(xiàn)在要求,當y = 0 ,y hy h9erf 9erf 4Dt. 4DtC = 12時,t = ?。這里的h即是上面求得的.h2代入數(shù)據(jù):t 、0.32(
43、28.6 10 8)24D0.32 4 5 10 173156s 52.6exp4Dt六0需要在600 c保溫繼續(xù)保溫1小時左所以在600c保溫10分鐘后,晶界上的貧化區(qū)厚度為;為消除這貧化區(qū),右即可消除。該題(2)也可用正弦解,這種情況用誤差解的誤差是比較大的。29、假定有一含C的碳素鋼,其中 C主要存在于寬度為10微米(m)的帶狀珠光體組織中。有人企圖直接 用高頻感應加熱淬火方法來硬化表面,假設高頻感應加熱淬火溫度為1000 C,時間為1秒。為了使奧氏體中碳含量的變化范圍控制在土 C估算一下這樣的加熱是否足夠?簡要解答假設在1000c高頻感應加熱條件下,奧氏體形核非常快??蓱谜医夥椒ü?/p>
44、算。含C量均為質(zhì)量分數(shù),。為, 2*為%滲碳體中含 C量,12/(56X 3), Cnin設為0 , l為0.001cm。擴散系數(shù)D采用D=x exp(-148000 / RT) (cm 2/s),計算得 D = x 10-7 cm2 / s 。利用振幅公式:a A exp4 2 Dt7.140.012exp仁3.1 10 7 t0.0012高頻感應加熱淬火1000CX1秒,可使奧氏體中碳含量變化范圍控制在土 %C30、某試樣原來不含 B元素,在其表面涂了一層 B元素,其量為 M g /cm 2。然后在合適的溫度下保溫 t時間。試寫出濃度分布式 C( y , t )。為了使深度為L的地方獲得最
45、高的 處獲得最高濃度所需的時間是多少? L處的最高濃度值是多少?B元素含量,必須保溫合適的時間。試求:在L簡要解答根據(jù)題意,其邊界條件適用高斯大解。表面量為M g /cm2 ,在實際應用公式時應為2M濃度分布式C( y , t )為:c 2M4 Dtexp2y4Dt對上式求導,dC2M11expdt4 Dt t22_y_4Dt2M4 Dt2_y_當y l時,可得到代入方程得:cmax2Ml22- exP 22l22131、有一塊含30%Zn的黃銅,其成分分布不均勻,在寬度為0.03mm的平行帶中的Zn含量為40%設平行帶是等 距離分布的,在平行帶中間的 Zn含量為29%如題31圖所示。為了使其
46、成分均勻,加熱到 815c退火,退火后允 許Zn含量的最大偏差為土 問需要退火多長時間 ?已知:在815c時,Zn的擴散系數(shù)為DZn = X 10-10 cm2/s。簡要解答根據(jù)圖中所示的Zn在黃銅中的不均勻性分布情況,較適宜采用正弦解。由幾何關系,先需要計算出波長l :因為 L (30-29 ) = (40-29),所以 L=0.033cm ,實際擴散距離為 l =L/2=0.0165cm。根據(jù)對稱的方波基波振幅表達式可計算出基波的振幅。題31圖Zn在黃銅中的不均勻分布(平均成分為 30%ZnAn nCo 30 291sin(n g),其中 g=Co 40 29 11Ai (t0)2 (40
47、 29) , 11sin 1.97%40 29其基波的振幅將隨時間而衰減,即:AiA (t 0)exp2Dt20.01 1.97 exp4 2 6.86 10 10 t0.01652.t X 105 s =計算結果:要達到退火后偏離平均成分最大偏差為Zn,需要退火15小時左右。32、一奧氏體不銹鋼試樣在 1000c進行熱處理,不幸在開始分鐘內(nèi),保護氣氛失效,以致在表面發(fā)生了滲碳。設氣氛為恒定碳勢, 滲碳時不銹鋼表面白碳含量可達到 C但在不銹鋼中允許的碳含量應w%,設碳在1000c時的擴散系數(shù)為D = 3 X 10-7 cm2/s。1)由于碳的有害作用是由表向里擴展的,設原不銹鋼試樣中含碳量為0
48、,試求滲碳分鐘后,使試樣表面層的性能受到損害的深度是多少 ?2。在分鐘后,保護氣氛恢復了作用。保護氣氛與不銹鋼之間沒有碳的交換。在1000 c長期保溫后,開始分鐘所吸收的碳會擴散到鋼的內(nèi)部,在保溫期間,使鋼表層內(nèi)含碳量達到的最大有害深度是多少?3)如果使碳在表層中的有害作用完全消除,問至少要保溫多長時間才可消除碳的有害影響?簡要解答1 )因為假設是在恒定碳勢下滲碳一分鐘,所以就可以用誤差函數(shù)解來求得深度xo一一 一xC Co 1 erf 4Dtx0.04 1.2 1 erf 4Dtx 1.5 .4 3 10 7 60 12.7 10 3cm計算結果:滲碳一分鐘后,使試樣表面層的性能受到損害的深
49、度是0.127mmi2)長期保溫時,表面吸收的碳會向內(nèi)部擴散(題 32圖1)。但在一定范圍內(nèi),在深度 x1處的濃度值是變化的(題32圖2)。若令dC/dt 0,則可求得達到最高濃度時所需的時間。然后,再可求得最高濃度值與深度x1之間的關系,從而求得最大深度 x1O題32圖1不同時間處理時的濃度分布題32圖2經(jīng)過不同時間處理后在 x1處的濃度在數(shù)學上即對y f(x)函數(shù)求導可求得極值點位置及極值。這時的擴散應該用高斯解。但不知高斯方程式中的S量。近似處理,S值可由前述的公式積分求得:0 Cdx C0 0 1xerf dx,4Dt0對高斯解有:C令:dCdt4 Dt可有:tx2/2DC0 , 4D
50、t0a 4C°S 、S expDt0(1. Dt。2x4DterfZ )dZexp 4Dt,對應的x即是最大深度。2C°丁S exp .4 Dt4Dt當然,在這里也可直接用平均擴散距離x2 2Dt求得。將t代入高斯解可得到:CJ maxSx2exp 24 x2 /24x /2S x、2 expSX、2 e根據(jù)題意,要求的最大深度處的最大碳濃度為。計算S值時,t0為一分鐘。所以可得:xmaxC max1,2 e4C , DtgC max 、2e代入有關數(shù)據(jù)后,可得:xmax 0.07cm o計算結果:在保溫期間,使鋼表面層內(nèi)含碳量達3)若使表層中碳的有害作用完全消除,則要求%
51、勺最大深度是 0.7mmox 0處的碳濃度要小于 隨著擴散的進行,表層的碳濃度逐漸下降,只要表層碳濃度小于 %則其它地方就沒有問題了。仍然用高斯解,并且設x 0,所以:-4 Dt因為S值已經(jīng)知道,C=%所以時間t可求得:t4D C代入數(shù)據(jù)后,計算可得 t = 21875s =。計算結果:使碳在表層中的有害作用完全消除,至少要保溫6小時。33、某一含質(zhì)量分數(shù) 必Cr-Mo鋼件在510c下暴露于強脫碳條件下達一年之久。已知510 c下該鋼(鐵素體)中碳的擴散系數(shù)為x 109 cm2/s。鋼件為兩相混合物(“ +Fe3C),試計算其脫碳層厚度。簡要解答一年時間 t 3.02 10 s, Cs 0.0
52、0%, C0 0.20%, C2=%可用Wagner方法解。應用式()得:0.00 0.0080.008 0.20exo( 2) erf0.042 f()21147 10 t2由計算得: 0.145l 2 . Dt 2 0.145 , 3.02 1 07 1.0 1 0 9 0.0504cm計算結果:脫碳層厚度為0.5mmo若用脫碳公式:c C0erf x .則可得:l 0.0391cm,誤差較大。,4Dt若用前面式()近似計算則有:2 2D x t l x2 10 9(0.008(0.20 0.008)2D (C2 Cs) tC2 C00)3.02 107l 0.0502cm該結果和上面的計
53、算相近。34、考慮銅合金固溶體的均勻化問題.1)設某銅-鋅合金的最高含鋅(Zn)量與平均含Zn量之差為5%Zn,最高含Zn量區(qū)與最小含Zn量區(qū)之間的距 離為0.1ms請使用公式C C°exD( 4 2Dt/l2) sin(2 y/l)計算使上述含Zn量之差降低到1%Zn所需的時間。 已知:均勻化溫度為 815C, Do = X10-5 m2 / s , Q=171X 103 J/mol 。2)如果是銅-饃合金,情況同上,則需要多少時間?已知:在815c時,饃(Ni)在Cu中的擴散系數(shù)為 D = 7 X10-11 cm2 / s 。為加快Cu-Ni合金的均勻化速度,縮短均勻化時間,可采用什么有效措施?簡要解答題意的銅合金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昌職業(yè)學院《功能高分子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理工大學《材料分析測試技術(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廣告美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藥科大學《護理傳染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傳媒學院《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鐵嶺師范高等??茖W?!稊?shù)字圖像處理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力系統(tǒng)分析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yè)學院《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射頻同軸電纜組件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印布油墨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出入境安全教育
- 肥胖患者的護理常規(guī)
- 汽車液壓主動懸架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
- 污水處理廠運營維護方案運營維護方案篇
- 心跳呼吸驟停護理查房課件
- 我的夢-中國夢主題班會
- GB/T 6075.6-2024機械振動在非旋轉(zhuǎn)部件上測量評價機器的振動第6部分:功率大于100 kW的往復式機器
- 基于多尺度的時間序列預測模型-深度研究
- 全球玉米育種技術研究進展與展望
- 《馬爾可夫預測》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