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談小柴胡湯的加減證治_第1頁
劉渡舟談小柴胡湯的加減證治_第2頁
劉渡舟談小柴胡湯的加減證治_第3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無劉渡舟談小柴胡湯的加減證治劉渡舟談小柴胡湯的加減證治( (一一) )柴胡加桂枝湯柴胡加桂枝湯本方治少陽病兼見頭痛、發(fā)熱、脈浮等太陽表證,為小柴胡湯減去人參之礙表,加桂枝微發(fā)其汗而成。又能治少陽證兼有心悸、氣上沖之證。張某,女,59 歲。患風(fēng)濕性心臟病。初冬感冒,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胸脅發(fā)滿,心悸。時覺有氣上沖于喉,此時則更覺煩悸不安,脈結(jié)。辨證:少陽不和,復(fù)感風(fēng)寒,且挾沖氣上逆。治法:兩解少陽、太陽,兼平?jīng)_氣。處方:用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服三劑則諸證得安。( (二二) )柴胡加芍藥湯柴胡加芍藥湯本方治少陽病兼見腹中痛,且有拘攣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條索狀,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脈拘攣所致。為小柴胡

2、湯減去苦寒之黃芩,加平肝緩急而疏利血脈的芍藥而成, 又能治療婦女氣血不和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與痛經(jīng)等證。郝某,女,學(xué)生,22 歲。肝氣素郁,經(jīng)常胸脅發(fā)滿,胃脘作痛,月經(jīng)來潮時,則小腹拘攣作痛,脈弦細且直,舌苔薄白。辨證:肝氣郁結(jié),血脈不和。肝氣郁則疏泄不利而胸脅發(fā)滿,胃脘作痛;血脈不和則痛經(jīng)而小腹拘攣。治法:疏肝和血止痛。無處方:柴胡 12 克 赤白芍各 6 克 甘草 6 克 黨參 6 克 生姜 10 克 半夏 10 克 當(dāng)歸尾 10 克 澤蘭 6 克。連服六劑,諸證即愈。( (三三) )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湯本方為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的合方。治外有表證而見“肢節(jié)煩疼”,內(nèi)有少陽氣郁而見“心下支結(jié)”。故在小柴

3、胡湯中加桂枝、芍藥,使其外和營衛(wèi),內(nèi)調(diào)氣血,而病可愈。根據(jù)傷寒論的治療精神,余用本方治療下述三種病癥每可取效。1.治早期肝硬化 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氣及血,由經(jīng)及絡(luò),而出現(xiàn)腹脹,脅痛如刺,面色黧黑,脈來沉弦,舌質(zhì)紫暗,邊有瘀斑等證?;灆z查,見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濁度指數(shù)升高。臨床診斷為早期肝硬化。用柴胡桂枝湯減去人參、大棗之補,另加鱉甲、牡蠣、紅花、茜草、土鱉蟲等專治肝脾血脈瘀滯、軟堅消痞之藥,有較好的效果。2.治關(guān)節(jié)炎兼肝氣郁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有肢節(jié)煩疼,同時又因挾有肝氣郁而胸脅苦滿,或者脅背作痛等證,用柴胡桂枝湯療效滿意。3.治肝氣竄 肝氣竄為民間土語而未見醫(yī)籍記載。其

4、證是自覺有一股氣流在周身竄動,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氣竄之處,則有疼痛和發(fā)脹之感,此時患者用手拍打疼處,則伴有噯氣、打嗝,隨之則其證得以緩解。此病多屬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所謂的神經(jīng)官能癥一類,以老年婦女為多見。初遇此證,使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一類,效果都不理想。后想出柴胡桂枝湯法,可兩調(diào)營衛(wèi)氣血,而能獨切病情,試之果然有效,至今已治愈數(shù)人。無( (四四)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本方為小柴胡湯去半夏,并增益人參劑量,并加天花粉而成。治少陽病兼胃中津液耗傷而見口渴欲飲、舌紅苔薄黃等癥。臨床使用,每于小柴胡湯中去半夏、生姜之燥,加天花粉以及麥冬、沙參等以滋津養(yǎng)液;若其人津氣兩傷、口渴為甚,則

5、宜加重方中人參的劑量。本方亦治“糖尿病”辨證屬少陽不和,胃熱津傷者。( (五五) )柴胡加茯苓湯柴胡加茯苓湯本方為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茯苓而成。 治少陽三焦不利, 水邪內(nèi)停為患,癥見: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安,脈弦,舌苔水滑并具有少陽病主證者。故于小柴胡湯內(nèi)去苦寒之黃芩以免傷陽,可加茯苓、澤瀉以利小便,使水邪去則愈。此方若再加白術(shù),亦治小便不利,大便作瀉,口渴,心煩等證。由此可見,口渴一證,有津少和津聚之分,應(yīng)從小便利與不利,舌苔薄黃與舌苔水滑上加以區(qū)分鑒別。( (六六) )柴陷合方柴陷合方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去人參而成。 治少陽不和兼見胸?zé)嵝臒?、大便不暢、脈數(shù)而滑等癥。又能治痰氣火熱交郁的

6、胸痛、心下痛等證。服藥后大便每多夾有黃涎,為病去之征。楊某,男,25 歲。因奮勇救火,吸入亞硝酸鹽類的氣體而中毒。癥見:胸滿憋氣,心下疼痛,口苦,時時泛惡,大便已五日未行。脈弦滑,舌苔黃白而略厚。住院注射美蘭并輸氧氣搶救。無辨證:此為肝之氣機不利,痰氣交郁于上、中二焦,故胸滿及心下疼痛;少陽火郁,是以口苦而又時時作嘔;大便五日未行,則六腑之氣不得通順,是以舌苔黃膩而不退。治法:疏解肝膽氣郁,兼利痰火之結(jié)。處方; 柴胡 12 克 黃芩 10 克 半夏 10 克 黃連 10 克 糖瓜蔞 50 克 炙甘草 6 克 黨參 6 克 枳實 6 克。 服藥后, 大便得下, 排出黏液物較多,隨之心胸頓覺爽快,

7、口苦乃減,嘔吐得除。在中西醫(yī)配合治療下,終于轉(zhuǎn)危為安。( (七七) )柴胡姜味湯柴胡姜味湯本方為小柴胡湯減人參、大棗、生姜,加干姜、五味子而成。治少陽不和兼寒飲束肺,肺氣不溫,津液不布而致咳嗽,舌苔白潤,脈弦而緩之證。此方與柴陷合方相較,一治痰熱,一治寒飲,兩相對照則前后呼應(yīng)。( (八八) )大柴胡湯大柴胡湯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治膽胃熱實,氣機受阻,疏泄不利而見大便秘結(jié),胃脘疼痛,急不可待,且嘔吐不止,口苦為甚,郁郁微煩,兩脅脹痛,脈弦有力,舌苔黃膩等癥。故不用參、草之補,而加大黃、枳實、芍藥之瀉,以兩解少陽、陽明之邪。臨床用以治療急性膽囊炎、膽石癥、急性胰腺炎

8、、急性闌尾炎及其他急腹癥而辨證屬少陽不和、陽明熱實者,每可取效,已被中西醫(yī)所公認(rèn)。無趙某,女,13 歲。患鼻衄不止,大便秘結(jié),胸脅發(fā)滿,口苦多嘔,脈弦滑,舌苔黃。曾服龍膽瀉肝湯不效。辨證: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法:瀉肝胃之火,涼血而止衄。處方:柴胡 10 克 黃芩 6 克 大黃 6 克 白芍 12 克 丹皮 12 克 枳實 6克 生牡蠣 12 克 玄參 12 克。服一劑后,大便通暢,鼻衄未發(fā),照方又服一劑而瘳。李某,女,20 歲。產(chǎn)后 20 天,因與鄰人爭吵,氣惱之余而發(fā)病。癥見:精神失常,或罵人摔物,或瞋目握拳,但不付諸行動。口中念念有詞,時或叫唱。煩躁不寐,七晝夜目不交睫,而精神不疲。西醫(yī)

9、治用“冬眠靈”等藥,未能取效。患者兩目發(fā)直,躁動不安,其家屬稱已數(shù)日不解大便,惡露亦停。脈弦滑有力,舌絳而苔黃膩。辨證:氣火交郁,兼有瘀滯,肝胃皆實之證。治法:舒肝瀉胃,活血化瘀。處方: 柴胡 12 克 大黃 10 克 枳殼 10 克 丹皮 12 克 桃仁 12 克 赤芍10 克 山梔 10 克 菖蒲 10 克 郁金 10 克 香附 10 克 半夏 10 克 竹茹10 克 生姜 12 克 陳皮 10 克。僅服一劑,則瀉下黏膩黑色的糞便甚多。當(dāng)夜即能入睡,且呼之不醒,竟有一日之久。寤而神志恢復(fù),惡露亦下,從此病愈。( (九九) )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芒硝湯本方由小柴胡湯劑量的一半,另加芒硝而成。治

10、少陽不和兼有胃中燥熱而見傍晚發(fā)潮熱,兩脅不適,口苦心煩等證。故用本方和解少陽兼無以調(diào)和胃中燥熱,然瀉下之力為緩,不及大柴胡湯之峻。所用芒硝,在藥煎好去滓后,于藥湯內(nèi)化開,再煮一二沸,下火后服用。( (十十) )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大棗、半夏、生姜,加干姜、桂枝、牡蠣、天花粉而成。 治膽熱脾寒, 氣化不利, 津液不滋所致腹脹, 大便溏瀉,小便不利,口渴心煩,或脅痛控背,手指發(fā)麻,脈弦而緩,舌淡苔白等癥。故用本方和解少陽兼治脾寒,與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兼治胃實相互發(fā)明,可見少陽為病影響脾胃時,需分寒熱虛實不同而治之。余在臨床上用本方治療慢性肝炎,肝膽余熱未盡而又伴有太陰脾

11、家虛寒,癥見脅痛、腹脹、便溏、泄瀉、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而見少陽病證的,本方亦極合拍。劉某,男,35 歲。緣患肝炎住某傳染病醫(yī)院。突出的癥狀是腹脹殊甚,尤以午后為重,坐臥不安,無法可解,遂延余會診。切其脈弦緩而軟,視其舌質(zhì)淡嫩而苔白滑。問其大便情況,則每日兩三行,溏薄而不成形,小便反少,且有口渴之證。辨證:肝病及脾,中氣虛寒,故大便雖溏,而腹反脹。此病單純治肝、治脾則無效。治法:疏利肝膽,兼溫脾寒。處方:柴胡 10 克 黃芩 6 克 炙甘草 6 克 桂枝 6 克 干姜 6 克 花粉12 克 牡蠣 12 克。連服五劑而腹脹痊愈,大便亦轉(zhuǎn)正常。后用調(diào)肝和胃之藥而善后。( (十一十一) )柴胡

12、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無本方由小柴胡湯減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鉛丹而成。治少陽不和,氣火交郁,心神被擾,神不潛藏而見胸滿而驚、譫語、心煩、小便不利等癥,故用本方開郁泄熱,鎮(zhèn)驚安神。臨床對小兒舞蹈病、精神分裂癥、癲癇等,凡見上述證候者,使用本方往往有效。惟方中鉛丹有毒,用時劑量宜小,不宜久服,且當(dāng)以紗布包裹扎緊入煎,以保證安全。一男孩,患小兒舞蹈癥,久治不愈。肢體躁動不安,夜間少寐而煩,脈來弦滑,舌苔黃膩。辨證:肝膽氣火交迸而陽氣不潛。處方: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原方。 服藥三劑后, 煩躁得安, 病減而能寐。遂去鉛丹加生鐵落,再進三劑而康復(fù)。以上概括介紹了柴胡湯類的加減證治。除

13、主方小柴胡湯外,雖又列舉十多方,仍為舉一反三而設(shè),不能盡全。其中也參以個人臨床經(jīng)驗,如以下四個附方的內(nèi)容則多為個人的體會,故與傷寒論所載也不盡全合。( (十二十二) )柴胡解毒湯柴胡解毒湯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甘草、大棗,加茵陳、土茯苓、鳳尾草、草河車而成。 治肝膽濕熱日久成毒, 蘊郁不解而見肝區(qū)疼痛、 厭油喜素、多嘔、體疲少力、小便黃短、舌苔厚膩等癥。肝功化驗則以單項轉(zhuǎn)氨酶增高為多見。證為濕熱內(nèi)蘊,所以辨證的關(guān)鍵在于舌苔膩與小便黃短。 本方是我臨床多年所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之方, 可疏肝利膽, 清熱解毒,利尿滲濕,用于上述證候,療效頗為顯著。無( (十三十三) )三石解毒湯三石解毒湯本方由柴胡解毒湯

14、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雙花、竹葉而成。治肝炎患者濕熱之邪較柴胡解毒湯證為重,大有痹郁不開之勢。除見上述肝炎證候外,其人還見面色黧黑,或者面帶油垢,雖患肝病,然體重非但不減,且有所增,背臂時發(fā)酸麻脹痛,舌苔厚膩,且服藥難于褪落,脈弦緩等癥。故用本方清熱解毒,降轉(zhuǎn)氨酶,兼退舌苔。關(guān)于這個方子,還有一段醫(yī)話可述。1977 年,我在某地開門辦學(xué)時,曾診一名慢性肝炎患者, 見其舌苔厚膩, 小便黃短, 遂予柴胡解毒湯,似成竹在胸,料其必效。豈知服藥六劑,諸證未減,膩苔依舊。轉(zhuǎn)予方中增入芳香化濁之品, 仍無濟于事, 竟幾易其方, 幾經(jīng)失敗。 閱 溫病條辨治暑溫的三石湯,乃是微苦辛寒兼芳香之法,用辛涼以清熱

15、透邪,芳香以敗毒化濁,對濕熱膠結(jié),熱重于濕者頗為適宜,且與此證也甚合拍。遂將柴胡解毒湯與三石湯合方化裁,患者僅服藥三劑,膩苔即退,而諸證也減,此即三石解毒湯之由來??梢姇豢刹蛔x,而病也不可不看,讀書與診病相結(jié)合,才會有所提高與發(fā)展。( (十四十四) )柴胡茵陳蒿湯柴胡茵陳蒿湯本方由小柴胡湯減人參、甘草、大棗,加茵陳、大黃、梔子而成。治濕熱之邪蘊郁肝膽, 膽液疏泄失常, 發(fā)為黃疸, 癥見: 一身面目悉黃,色亮有光,身熱心煩,口苦欲嘔,惡聞葷腥,體疲不支,脅疼胸滿,不欲飲食,小便黃澀,大便秘結(jié),口渴腹脹,舌苔黃膩,脈來弦滑等,實即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所謂之急性黃疸性肝炎。本方有清利肝膽濕熱之功,對于此證,往

16、往數(shù)劑即可收效。但黃疸雖退,而小便黃赤未已,或大便無灰白未能變黃,仍不可過早停藥,應(yīng)以徹底治愈為限,以免病情反復(fù)而不愈。( (十五十五) )柴胡鱉甲湯柴胡鱉甲湯本方由小柴胡湯減大棗,加鱉甲、牡蠣、丹皮、赤芍而成。治少陽不和兼見氣血瘀滯所致脅下痞硬、肝脾腫大等癥,故去大棗之壅塞,而加活血化瘀、軟堅消痞之藥。對兼有低熱不退者,于方中減去人參、生姜、半夏也每能收效。王某,男,32 歲。患慢性肝炎,癥見肝脾腫大,心煩口渴,夜不成寐,腹脹而大便干燥。脈弦細而數(shù),舌質(zhì)紅絳而無苔。辨證:陰虛陽亢,血脈瘀滯,故口渴,心煩而寐差。脈弦細數(shù),舌紅絳,亦為陰虛之確征。處方:柴胡 6 克 鱉甲 15 克 牡蠣 15 克 丹皮 10 克 赤芍 10 克 花粉10 克 麥冬 10 克 生地 10 克 紅花 6 克 茜草 6 克以此方加減進退,約服 60 余劑,病情逐漸好轉(zhuǎn),終于治愈。( (十六十六) )柴白湯柴白湯本方由小柴胡湯減半夏、生姜,加生石膏、知母、粳米而成。治療少陽不和兼陽明熱盛而見大熱、 大煩、 大渴, 汗出而大便不秘, 舌苔黃,口中干燥等癥。對“三陽合病”而以煩熱、口渴為甚的,當(dāng)屬首選之方。秦某,男,30 歲。因患高燒就診,患者體溫持續(xù)在 39.640,西醫(yī)檢查:心肺正常,肝脾未觸及,肥達反應(yīng)陰性,未找到瘧原蟲,用過多種抗生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