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文言虛詞意義及用法_第1頁
常見文言虛詞意義及用法_第2頁
常見文言虛詞意義及用法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界集中學(xué)課堂教與學(xué)方案七年級生物組總計第課時 2017 年月日備月日投放課型主備人執(zhí)教人教案設(shè)計二次備課中考常見文言文虛詞專題訓(xùn)練【教學(xué)目標(biāo)】中考常見文言文虛十一詞的意思及用法?!窘虒W(xué)難點】文言文虛詞不同語境中的含義?!窘虒W(xué)方法】講述、探究、練習(xí)?!窘虒W(xué)過程】一、講述中考常見文言文虛十詞的意思及用法。一:之1 、 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 他" (他們)、 " 它" (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義, 執(zhí)策而臨之, 曰:“天下無馬! ” (馬說2 、用作助詞:(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biāo)志。用在

2、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三)結(jié)構(gòu)助詞。當(dāng)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例:頃之,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 、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

3、家)記憶順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間可譯“的”;用作動詞“去、往、到”,用作助詞可不譯。二:其1 、用作第三人稱,相當(dāng)于“他、她、它(們)。例:妻跪問其故。2 、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dāng)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3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例:其真無馬邪(馬說)4 、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那” “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 , 若聽茶聲然。 ( 核舟記)5 、指示代詞 .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記憶順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遠(yuǎn)指近指“這”和“那”;后帶數(shù)詞譯“其中”,表示反問譯“難道”。三:以1 、作

4、為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例: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時間處所,譯為“在、從”例:2 、作為連詞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dāng)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表示范圍譯為“到”“已”,已經(jīng)。例:固以怪之矣。記憶順口溜:“以”作介詞“把、拿、用”, 因為、按照、在、憑、從;又作連詞如同“而”, 偶爾通假要分清。四:于1、對,對于。向例

5、:貧者語于富者曰。2、在,從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出師表)3、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4、到 例: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芜\于渤海之尾5 、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6 、被 例:受制于人記憶順口溜:于字可譯到、在、從,也可翻作對、與、同;形容詞后表比較,動詞之后表被動。五:雖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1 、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2 、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

6、序)。六: 然1、代詞 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2、連詞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3、助詞 分兩種情況: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 的樣子”、“ 地”。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用于句尾, 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 然”“若 然” 格式,“ 的樣子”“像 似的”。例: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核舟記)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1. 用法詞性混為一談2. 古今詞語詞義詞性混為一談3. 不同虛詞因意義、用法相近而誤4. 同一虛詞因意義、用法不同而誤七:乃(一)作副詞。有三種情況。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

7、承接,譯作“才”。如: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說新語三則)2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 譯作“就”。如:乃詐稱公子扶蘇、 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3 表示出人意料, 譯作“竟”“竟然” 。如: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桃花源記)4用于判斷動中,相當(dāng)于“是”“就是”。如: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二)作連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zhuǎn)折,可譯為“于是”。如:乃入?yún)菍ざ?。(周處)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三)作代詞,譯為“你、你的”。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為“為”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斷,一是表動作行為。這里只介紹“為

8、”作為介詞的用法。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如: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此人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2表示被動,譯作“被”。如:梅花為寒氣所勒(西湖游記二則)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如: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保n愈短文兩篇)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5表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dāng)”“等到”,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故事兩篇)八:則 連詞,表承接,可譯為“就”則施施而行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則又請焉岳陽樓記魚我所欲也送東陽馬生序

9、副詞,那么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則霸業(yè)可成則其所能魚我所欲也隆中對墨池記 連詞,表假設(shè),若,如果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國恒之孟子二章萬鈡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連詞,表轉(zhuǎn)折,卻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連詞,只是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九:而初中教材文言文課文中出現(xiàn)的" 而" 都作連次 , 大抵是以下幾種情況A. 表示并列 , 遞進(jìn)或承接關(guān)系 . 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 " 并且 "," 而且 "," 就"" 然后 ", 其中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必翻譯 .1. 舌一吐而 ( 不必

10、翻譯 ) 二蟲盡為所吞2. 學(xué)而( 然后 ) 時習(xí)之3. 溫故而(然后)知新4. 任重而(并且)道遠(yuǎn)5. 有一言而 ( 連詞 ) 可以終身行之者乎6. 墮而( 并且 ) 折其髀7. 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 ( 就) 近者大乎8. 濯清漣而 ( 并且 ) 不妖9. 啟窗而(來)觀10. 中峨冠而 ( 而且 ) 多髯者11. 隨波而 ( 不必翻譯 ) 逝12. 溯迎而(并且)上13. 余強飲三大杯而 ( 然后 ) 別14. 執(zhí)策而(然后)臨15. 潭西南而 ( 表遞進(jìn) )16. 而( 而且 ) 年又最高17. 得之心而 ( 而且 ) 寓只酒也18. 佳木秀而 ( 而且 ) 繁陰19. 泉香而 ( 表并列

11、) 酒洌20. 人知從太守而 ( 表承接 )21. 泉而(表承接)茗者22 。磊而 ( 表并列 ) 歌者B.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 , 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 " 但是 "" 可是 "" 卻"1. 人不知而 ( 卻) 不慍2. 為人謀而 ( 卻) 不忠乎3. 學(xué)而( 但是 , 卻) 不思則罔4. 而( 但是) 日中時遠(yuǎn)5. 后狼止而 ( 表轉(zhuǎn)折 ) 前狼至6.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 ( 卻) 不染7. 而( 但是) 樂亦無窮C. 表修飾關(guān)系 . 連接狀語和謂語 , 表示行為的方式 , 手段 , 原因等 , 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 " 地"

12、, 有時可不翻譯1. 既而 ( 可不翻譯 ) 盡奔騰五陣之勢2. 雜然而 ( 表修飾 , 地) 前陳者3. 紅裝而 ( 表修飾 , 不翻譯 ) 蹇者4. 傭者笑而 ( 表修飾 , 著 ) 應(yīng)之曰記憶順口溜:而作連詞要分清,并列承接與轉(zhuǎn)折;承譯“接著“轉(zhuǎn)譯“但”,狀語后頭表修飾。十:者(一)結(jié)構(gòu)助詞,譯作“ 的”“ 的人”“ 的事物”“ 的情況”“ 的原因”等,相當(dāng)于名詞性短語。如: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xué))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二)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

13、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jié)尾,起判斷作用。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十一:焉1 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 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3 代詞,相當(dāng)于“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4 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dāng)于“從這里”“在那里”。如:不復(fù)出焉(桃花源記)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判論戰(zhàn))二、鞏固練習(xí):(一)辨析下面的一詞多義詞。為:(1)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2)夫子何命焉為()(3)必為有竊疾矣

14、。()( 4)公輸盤為我為云梯()(5)以牒為械()( 6)今為宮室之美()(7)妻妾之奉而為之()見:(1)胡不見我于王()(2)于是見公輸盤(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見) 徒見欺()然:(1)然,胡不不乎()( 2)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于:(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3)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4)萬鐘于我何加焉()(5)所欲有勝于生者()( 6)欲有求于我也()(7)皆以美于徐公()( 8)皆朝于齊()故:(1)公問其故()( 2)彼竭我盈,故克之()以:(1)必以分人()( 2)何以戰(zhàn)()(3)欲以

15、子之梁國而嚇邪()( 4)必以情()(二)請選出正確選項填在括號內(nèi)。1、加點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又間令吳廣之 次所旁叢祠中A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B、卜者知其 指意稍稍賓客其 父C、當(dāng)立者乃 公子扶蘇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D、吳廣以為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2、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足膚皸裂而 不知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dāng)余之 從師也B輟耕之壟上C、以衾擁覆屠懼,投以 骨D、余則缊袍敝衣處其 間其如土石何3、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以君之力A扶蘇以數(shù)諫故、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曰B此則岳陽樓之 大觀也、而山不加增C可遠(yuǎn)觀而 不可褻玩焉D、告之于 帝皆以美于 徐公4、

16、解釋加點詞語有誤的一項是()A、而或長煙一空(有時)B、或異二者之為(也許)C、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或者)D、或以為死,或 以為亡(有的人說)5、解釋加點詞語有誤的一項是()、乃不知有漢(竟然)AB、以衾擁覆,久而乃 和(才)C、當(dāng)立者乃 公子扶蘇(是)D、乃重修岳陽樓(就)6、解釋加點詞語有誤的一項是()A、吳廣以為然 (正確)B、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的樣子)、然志猶未已(但是)CD、雜然相許( 地)7、解釋加點詞語有誤的一項是()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 所吞(被)B、公輸盤為 我為云梯(做)C8、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扶蘇以 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17、。A、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 疾也B、卷石底以出C、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9、選出對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A、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雖:雖然)B、皆以美于 徐公(于:比)、四境之 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之:的)C、乃下令。(乃:于是,就)D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相當(dāng)于“的”的一項是()、肉食者謀之、長跪而謝之曰、輟耕之 壟上、小大之 獄11、下列加點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作亭者 誰(的人)AB、山間之 四時也(的)C、行者休于 樹(從)D、頹然乎其 間者(他們,他們的)12、與“若為我涂抹,雖一字不留亦可”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雖我之死,有子存焉。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

18、也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D小大之獄,雖 不能察,必以情13、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以面受沫”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無從致書以 觀AB或以錢幣乞之C扶蘇以 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D皆以美于徐公1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 、將以攻宋B、子墨子聞之扶蘇以數(shù)諫故輟耕之壟上C、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知而不爭未嘗不嘆息痛恨于 桓、靈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D 項都是表轉(zhuǎn)折 , 解釋為“但”“卻”;A 項前句“以”解釋為“拿” “用” , 后句“以”解釋為“因為”;B 項前句“之”解釋為“這件事” ,后句“之”解釋為“到” 、“往”;C 項前句“于”解釋為“在” , 后句“

19、于”解釋為“對”)15、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固國不以 山溪之險AB以天下之所順寡人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D屬予作文以 記之(D 項“以”連詞,表目的, 相當(dāng)于“來”;其余各項“以”字均為介詞)1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徐公來,孰視之B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吾妻之 美我者C暮寢而思之D(B 項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譯為“的”)17、下列四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何以 戰(zhàn)/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小大之 獄B/C戰(zhàn)于長勺 /登軾而 望之D/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然后知生于憂患,而 死于安樂也18、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A傭者笑而 應(yīng)曰足膚皸裂而 不知B又間令吳廣之 次所旁叢祠中欲自請擊之C當(dāng)立者乃 公子扶蘇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D男兒當(dāng)死于 邊野又留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