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微生物的遺傳變異與菌種選育復習題一、名詞解釋1.遺傳型(genotype)遺傳型又稱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個體所含有的全部遺傳因子(基因組)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它是一種內在的可能性或潛力,只有在適當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和發(fā)育,才可將遺傳型轉化成現實的表型。2.表型(phenotype)表型是某一生物體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內在特性的總和。它是遺傳型在一定環(huán)境下通過生長和發(fā)育后得體現,故是一種現實性(具體性狀)。3.變異(variation) 變異是生物體在某外因或內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遺傳物質結構或數量的改變,亦即遺傳型的改變,其特點是群體中,以極低的概率出現(約10-9-10-5)
2、,性狀變化幅度大,且變化后的新性狀是穩(wěn)定的、可遺傳的。4.飾變(modification)飾變是一種不涉及遺傳物質結構或數量變化,只發(fā)生在轉錄、轉譯水平上的表型變化。其特點是整個群體中幾乎每一個體都發(fā)生同樣的變化;性狀變化的幅度小;飾變后的性狀是不遺傳的。5.基因(gene)基因是生物體內的最小遺傳功能單位,其本質是一段核苷酸序列,它能編碼多肽鏈(通過mRNA)、tRNA或Rrna.6.操縱子(operon)操縱子是原核生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種功能上密切相關的基因組成,包括結構基因、操縱基因和啟動基因。7.結構基因(structure gene)結構基因是決定某一多肽鏈一級結構的DNA模板,
3、它通過轉錄和轉譯機制可指導多肽鏈的合成8.遺傳密碼(genetic code)DNA鏈上決定各具體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稱為遺傳密碼,其信息單位是密碼子(核苷酸三聯體)9.質粒(plasmid)直立式一類游離于核基因組外,具有獨立復制能力的小型共價閉合環(huán)狀dsDNA分子(cccDNA)。10F質粒(F plasmid) F質粒又稱F因子或致育因子。是大腸桿菌等細菌決定其性別并有轉移能力的質粒。11.R質粒(R plasmid)R質粒又稱R因子。是痢疾志賀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等許多細菌產生并轉移耐藥性的遺傳因子,一般有兩個相連的DNA片段組成。其一稱抗性轉移因子,另一
4、為抗性決定子。12.野生型菌株(wild strain)野生型菌株即從自然界分離到得任何微生物的原始菌株。13.營養(yǎng)缺陷型(auxotroph)某一野生型菌株因發(fā)生基因突變而喪失合成一種或幾種生長因子、堿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養(yǎng)基是那個正常生長繁殖的變異類型,稱為營養(yǎng)缺陷型。14.堿基置換(base substitution)一對堿基被另一對堿基置換的點突變稱為堿基置換。分為轉換和顛換兩種。轉換是DNA鏈中的一種嘌呤被另一種嘌呤所置換或一種嘧啶被另一種嘧啶所置換;而顛換則是一個嘌呤被另一個嘧啶所置換,或是一個嘧啶被另一個嘧啶所置換。15.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
5、tion)移碼突變是誘變劑引起DNA序列中的一個或少數幾個核苷酸發(fā)生增添或缺失,從而使該處后面的全部遺傳密碼的閱讀框架發(fā)生改變,進而引起轉錄和轉譯發(fā)生錯誤的一類突變。16.染色體畸變(chromosomal aberation)由某些強烈理化因素(X射線、烷化劑等)引起的DNA分子的大損傷,包括染色體的缺失、重復、插入、易位、倒位或染色體數目的變化。17.基本培養(yǎng)基(mimimal medium,MM)僅能滿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成長所需最低成分的組合培養(yǎng)基,稱為基本培養(yǎng)基。一般用-符號表示。18.完全培養(yǎng)基(complete medium,CM)完全培養(yǎng)基可滿足某微生物一切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營養(yǎng)
6、需要的天然或半組合培養(yǎng)基。一般用+表示。19.補充培養(yǎng)基(supplemental medium)補充培養(yǎng)基是只能滿足某微生物相應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株生長所需要的組合培養(yǎng)基或半組合培養(yǎng)基。一般可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再添加該營養(yǎng)缺陷型所不能合成的某一種或幾種代謝物如A、B等組成。一般用A、B等符號表示。20.原養(yǎng)型(prototroph)原養(yǎng)型是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株經回復突變或與其營養(yǎng)互補的缺陷菌株發(fā)生重組后形成的新菌株,其營養(yǎng)要求在表型上與野生型菌株相同。21.轉化(transformation)受體菌直接吸收供體菌的DNA片段而獲得后者部分遺傳形狀的變異現象稱為轉化。22.轉化子(transformant
7、)通過轉化方式而形成的部分重組菌株稱為轉化子。23.感受態(tài)(competence)在轉化發(fā)生前,受體細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實現轉化的一種生理狀態(tài),稱為感受態(tài)24.轉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轉化因子是具有轉化活性的DNA片段,例如雙鏈DNA片段和質粒等。25轉染(transfection)單用無衣殼包裹的病毒核酸(DNA或RNA)感染宿主細胞而達到該病毒正常增殖的現象稱為轉染。26.轉導(transduction)轉到是通過缺陷噬菌體的媒介,把供體細胞中小片段DNA攜帶到受體細胞中,通過交換和整合,使后者獲得前者部分遺傳形狀的現象。27.普遍轉導(genera
8、l transduction)普遍轉導是通過極少數完全缺陷噬菌體對供體菌基因組上任何DNA小片段進行誤包,而將其遺傳性狀傳遞給受體菌的現象。28.流產轉導(abortive transduction)經轉導噬菌體的媒介而獲得供體菌DNA片段的受體菌,若此外源DNA在其內既不進行交換、整合和復制,也不迅速消失,而表現穩(wěn)定的轉錄、轉譯和形狀表達的現象,稱為流產轉導。其特征是在選擇培養(yǎng)基上形成一微小菌落。29.局限轉導(specialized transduction)通過部分缺陷的溫和噬菌體把供體菌的少數特定基因攜帶到受體菌中,并與后者的基因組整合、重組,形成局限轉到子的現象,稱為局限轉導。30.
9、溶源轉變(lysogenic conversion)因溫和噬菌體感染其宿主,而使宿主細胞在發(fā)生溶原化時獲得了除對同種噬菌體免疫性以外的新遺性狀的現象稱為溶源轉變。例如,白喉棒狀桿菌溫和噬菌體感染而產生白喉毒素等。31.接合(conjugation ,mating)雄性供體菌通過性菌毛與雌性供體菌直接接觸,并把F質?;蚱鋽y帶的部分或全部核基因組傳遞給受體菌,使后者通過基因重組而獲得若干新遺傳形狀的現象,稱為接合。32.F+菌株(F+ strain)F+菌株即雄性菌株。指某些細菌細胞內存在一個至幾個F質粒,并在細胞表面著生一條至幾條性菌毛,可向F-菌株傳遞F質?;虿糠诌z傳性狀的菌株。33. F-菌
10、株(F- strain)F-菌株即雌性菌株。指某些細菌中與F+菌株行對應的、細胞中無F質粒、細胞表面無性菌毛的菌株。它可分別接受來自F+、F或Hfr菌株的F質粒、F質粒或Hfr遺傳因子。34.F菌株(Fstrain)F菌株即帶有F質粒的菌株,由Hfr菌株中的F質粒通過不正常切離脫離核染色體組時形成。35.Hfr菌株(Hfr strain)Hfr菌株即高頻重組菌株。某些細菌(如大腸桿菌)的F+菌株中的F因子由游離態(tài)轉變成整合態(tài)后即稱為Hfr菌株。當它與F-菌株接合后,可由F因子攜帶較多基因至F-菌株,從而使后者重組頻率大為提高,故名。36.接合中斷法(interrupted mating exp
11、eriment)根據Hfr菌株與F-菌株接合過程有穩(wěn)定的速度和嚴格順序的原理,采用接合中斷器隨時中斷接合,以獲得來自H放入菌株不同遺傳性狀的F-接合子的方法,稱接合中斷法。利用此法可繪制該細菌的環(huán)狀染色體圖。37.原生質體融合(protoplast fusion)通過人為的方法,是遺傳性質不同的兩個細胞的原生質體進行融合,借以獲得兼有雙親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重組子的過程。38.準性生殖(parasexual reproduction)一類存在于真菌中的原始兩性生殖方式,指在同一菌種但不同菌株間發(fā)生的體細胞融合,其結果可不借減數分裂而實現低頻率基因重組并產生雜種后代。39.基因工程(genetic e
12、ngineering)基因工程又稱遺傳工程。指利用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自主設計、操縱、改造和重建某物種的遺傳基因(DNA),以達到該物種的定向變異、培育新物種的現代化育種技術。40.衰退(degeneration)某微生物群體由于其中個別個體發(fā)生自發(fā)突變(一般指負突變),而使琪原有生物學性狀發(fā)生退化的現象。41.復壯(rejuvination)復壯有光狹兩義。狹義的復壯指在某菌種已衰退時,通過純種分離從已衰退群體中篩選出少數尚未退化的個體,借此達到恢復原菌株固有性狀的目的;廣義的復壯是一項積極的育種措施,知在某菌種尚未出現衰退前,就經常有意識的利用自發(fā)突變篩選正突變個體的措施。42.菌種保
13、藏(culture preservation)菌種保藏是對微生物資源進行收集、保藏,使之不死、不衰、不亂,以達到便于研究、交換和使用的目的。主要方法有冷凍干燥保藏法和液氮低溫保藏法等。二、判斷題(“+”表示對;“-”表示錯)1.一切變異都毫無例外地是由于核酸分子結構上發(fā)生了變化。( +)2.變異是指遺傳物質、遺傳型和表型都改變的現象,而飾變則指遺傳物質和遺傳型不改變而只有表型改變的現象。( +)3.用作轉化實驗中的肺炎鏈球菌有兩個菌株,其一為有莢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力的R型菌株,另一為無莢膜、菌落表面粗糙、無致病力的S型菌株。( )4.在植物病毒的重建實驗中,用提純的沒有衣殼蛋白保護的RN
14、A也可侵染煙草,且感染率可與完整病毒相同。( )5.在每個釀酒酵母細胞中,約有30個2m質粒只存在于細胞核中,但不與核基因組整合。( +)6.真核生物的基因與原核生物的基因有許多不同點,尤其在有無操縱子、內含子方面更為明顯。( +)7.在專業(yè)書刊中,微生物的基因名稱須用3個大寫(正體)英文字母表達,而基因的表達產物則要用3個小寫(斜體)英文字母表達。( )8.至今發(fā)現的原核生物質粒的結構都是cccDNA. ( )9.能使質粒消除的因素如吖啶類染料、紫外線或高溫等,都是通過對質粒的破壞并使之消失而達到的。( )10.PBR322質粒來自枯草芽孢桿菌,它在遺傳工程中是一個有用的外源基因載體。( )
15、11.質粒在微生物細胞中并非是生存所必需的遺傳物質,在一般情況下,不論是獲得它或是喪失它都不影響微生物的生存。( +)12.條件致死突變株是一類非選擇性的突變株。( )13.某一基因的突變率,會明顯影響其鄰近基因的突變率。( )14.某種抗生素使用一定時間后,會引起大量抗藥性菌株,這是因為該抗生素對周圍的敏感菌發(fā)揮了誘變劑的作用。( )15.微生物的抗紫外線突變必須由紫外線誘發(fā)。( )16.堿基對的置換是DNA的一種微小損傷,所以引起的突變叫點突變。( +)17.在微生物DNA的復制中,若由一種嘧啶取代另一種嘧啶,或由一種嘌呤取代另一種嘌呤,都可稱為顛換。( )18.能引起移碼突變的化合物都是
16、一些吖啶類染料,原因是它們的分子結構與嘌呤-嘧啶對十分相似,易通過嵌合而造成DNA的復制錯誤。( +)19.發(fā)生點突變時,某基因中一個堿基被置換,從而必然引起蛋白質氨基酸序列表達的改變。( )20.E.coli色氨酸缺陷型的回復突變也可用作埃姆斯試驗。( +)21.用于埃姆斯試驗中的鼠傷寒沙門氏菌除必須是營養(yǎng)缺陷型外,還應是DNA修復酶的缺陷型。( )22.在誘變育種中,篩選突變株的重要性要超過用誘變劑作誘變處理的重要性。( +)23.X射線具有高效的誘變效應,故有“超誘變劑”之稱。( )24.為獲得代謝產物產量較高的正突變,在選擇誘變劑時,應采用較高的劑量和較低的存活率才是。( )25.用于
17、培養(yǎng)某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長的基本培養(yǎng)基,都是不必加生長因子的組合培養(yǎng)基。( )26.原養(yǎng)型就是野生型的別稱,兩者不僅表型相同,而且遺傳性也一致。( )27.在篩選營養(yǎng)缺陷型時,在完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有效殺死大量生長繁殖的野生型,從而達到“濃縮”營養(yǎng)缺陷型的作用。( +)28.在對微生物進行各種重組實驗時,先要做到所選用的親本菌株必須具有營養(yǎng)缺陷型或抗藥性等選擇性遺傳標記。( +)29.生長譜法是利用固體平板鑒定營養(yǎng)缺陷型性質的簡便方法。( +)30.不同細菌的感受態(tài)出現時間都很一致,一般都是在指數期的后期。( )31.轉染實質上就是一種病毒間的轉化現象。( )32.普遍轉導可將供體菌的任
18、何基因轉導,故可使受體菌成為獲得全套供體菌基因組的轉導子。( )33.普遍轉導、局限轉導和溶源轉變中的噬菌體均為缺陷噬菌體。( )34.溶源轉變在本質上與轉導是相同的。( )35.具有前噬菌體的白喉棒桿菌是無毒株。( )36.在微生物遺傳實驗中所用到的基本培養(yǎng)基就其成分而言,應歸屬于天然培養(yǎng)基中。( )37.轉化與轉導都是不需要供體菌和受體菌的完整細胞直接接觸而進行的。( +)38.凡能引起轉導的噬菌體,不是部分缺陷噬菌體,就是完全缺陷噬菌體。( +)39.F因子是一種屬于附加體的質粒。( +)40.當E.coli的F+與F-菌株發(fā)生接合時。F因子由供體菌進入受體菌,從而使原F+變成了F-,而
19、原F-則變成了F+。( )41.在從自然界分離到的大量E.coli菌株中,F-與F+約各占一半。( )42.目前促進原生質體融合的因素只有用化學融合劑聚乙二醇(PEG)才能成功。( )43.用加熱或紫外線滅活的原生質體作一個甚至兩個親本,也可獲得有生活力的融合子。( +)44.準性生殖實質上是某些半知菌等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條件下的一種原生質體融合現象。( +)45.衰退的菌種,是一個遺傳性嚴重不純的群體。( +)46.黏質沙雷氏菌在25度下產生血紅色菌落。但置于37度下則形成無色菌落,這說明該菌種發(fā)生了衰退。( )47.某微生物群體中的個別細胞因發(fā)生自發(fā)突變并經不斷移種,最終導致該物種原有性狀
20、出現明顯負變的現象,稱為菌種衰退。( +)48.如某菌已退化,應通過分離純化,設法挑選其中未衰退的菌落,以此達到原菌的復壯。( +)49.低溫有利于菌種保藏,在-196到4度范圍內,溫度越低,則保藏效果就越好。( +)三.填空題1.在學習微生物遺傳規(guī)律時,有四個重要的基本概念必須明確,它們是_、_、_和_。2.微生物歷來被選為研究生物學基本理論問題時的重要模式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和_3.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基礎的三個經典實驗分別是_(1928)和_等(1944)的_實驗;_等(1952)的_實驗;以及_(1956)的_實驗。4.遺傳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內存在的部位和方
21、式可分為七個水平,即_,_,_,_,_,_和_。5.基因突變簡稱_,狹義的突變專指_;廣義的突變則指_和_。6.選擇性突變株可包括_、_和_等,而非選擇性突變株則可包括_、_和_等7.基因突變一般有七個共同特點: _和_。8.基因突變的自發(fā)性和不對應性曾有三個著名的實驗予以證明,它們是_等人的_,_的_,以及_等的_。9.點突變是有堿基置換引起的,具體機制有兩種,即_和_10誘發(fā)突變可分三類,即_、_和_。11.微生物的自發(fā)突變一般有三個主要原因:_、_、_12.紫外線對微生物DNA的損傷,主要產生_,通過_和_等可修復DNA的損傷。13.常見的“三致”是指_、_和_作用,目前檢出某試樣是否“
22、三致”的簡便、快速而高效的試驗是_14.艾姆斯試驗中用的菌種是_的營養(yǎng)缺陷型_,通過回復突變可測定待測樣品中_的存在。15.誘變育種應注意的8個原則是:_、_、_、_、_、_、_和_16.與篩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株有關的三類培養(yǎng)基是_、_和_,其符號分別為_、_和_。17.與營養(yǎng)缺陷型有關的菌株有三種:從自然界分離到的任何菌種的原始菌株稱為_,它經誘變處理后所發(fā)生的喪失某酶合成能力的菌株稱為_,再經回復突變或重組后的菌株稱為_。18.營養(yǎng)缺陷型的篩選方法一般要經過_、_、_和_四個步驟19.檢出營養(yǎng)缺陷型一般有四種方法:_、_、_和_。20.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組的形式有_、_、_等形式,但共同特點是
23、機制較原始,例如_21.普遍轉導有兩種,一種是_,另一種是_;局限轉導也有兩種,一種是_,另一種是_22.普遍轉導與局限轉導主要區(qū)別在于,普遍轉導噬菌體是_噬菌體,而局限轉導噬菌體是_噬菌體,普遍轉導噬菌體能轉移供體菌的_基因,而局限轉導只能轉移供體菌的_基因。23.溶源轉變與局限轉導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前者:_,_,_,_24.白喉棒桿菌由于整合了_后才會變成產毒株,這種現象被稱為_。25.在E.coli的接合過程中,有四種獨特的菌株參與,它們是_、_、_和_26.準性生殖主要發(fā)生在_中,其過程為:_,_,_,_。27.準性雜交育種的主要步驟為:_,_,_,_,_。28.當前對原核受體細胞來說
24、,在遺傳工程中最合適外源基因載體是_和_,對真核細胞受體來說,在動物方面主要有_,在植物方面主要是_29.微生物菌種保藏有兩個原則,一是在菌種方面必須選用_;而是設法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休眠條件,例如_、_、_、_、_和_等30.目前國際上有代表性的菌種保藏機構美國的ATCC僅使用兩種保藏方法,即_和_四選擇題1.黏質沙雷氏菌在25培養(yǎng)時會產生深紅色的靈桿菌素,可是,當培養(yǎng)在37下時就不產此色素,但若在降至25下時又重新恢復產色素的能力,此即()A、遺傳型 B、表型 C、變異 D、飾變2.首次提出是物體的物質可分體質和種質兩部分,并認為種質是一種具有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和特定分子結構的物質者是()A、魏斯
25、曼 B、孟德爾 C、摩爾根 D、艾弗瑞3.最早進行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科學家是()A、Griffith B、Avery等 C、Hershey等 D、Fraenkel-Conrat4.對肺炎鏈球菌中的蛋白質、核酸和莢膜多糖分別進行提純和轉化實驗的科學家是()A、Griffith B、Avery等 C、Hershey等 D、Fraenkel-Conrat5.對大腸桿菌進行噬菌體感染試驗,以證實核酸是遺傳物質基礎的科學家是()A、Griffith B、Avery等 C、Hershey等 D、Fraenkel-Conrat6.用植物病毒的重建試驗來證實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基礎的科學家是()A、Grif
26、fith B、Avery等 C、Hershey等 D、Fraenkel-Conrat7.2m質粒存在于()中A、草履蟲 B、釀酒酵母 C、大腸桿菌 D、粗糙埋孢菌8.原核生物基因最大特點是其有()組成的調控系統(tǒng)A、啟動基因與調節(jié)基因 B、操縱基因與調節(jié)基因 C、結構基因與調節(jié)基因 D、操縱子與調節(jié)基因9.在專業(yè)書刊中,基因及表的產物(多肽)的名稱按規(guī)范化的符號分別是3個英文字母的()A、大寫斜體和小寫正體 B、大寫正體和小寫斜體 C、小寫斜體和大些整體 D、小寫正體和大寫斜體10.能在不同菌株間發(fā)生轉移的細菌質粒是()A、F因子和Ti質粒 B、F因子和Ri質粒 C、F因子和R因子 D、F因子和
27、Col因子11.在以下個突變株中,一般認為是非選擇性突變株的是()A、營養(yǎng)缺陷型 B、抗性突變株 C、條件致死突變型 D、產量突變型12.為證明基因突變自發(fā)性而做變量實驗的學者是()A、Luria等 B、Ledrberg等 C、Newcombe D、Delbrueck13.用培養(yǎng)皿進行菌落涂布試驗以證明基因突變自發(fā)性的學者是()A、Luria等 B、Ledrberg等 C、Newcombe D、Delbrueck14.用影印培養(yǎng)法證明突變自發(fā)性的學者是()A、Luria等 B、Ledrberg等 C、Newcombe D、Delbrueck15.某微生物經誘變后,其DNA鏈上一堿基由A變G或T
28、變C,則應歸屬()A、轉換 B、顛換 C、移碼 D、轉座16點突變是由DNA鏈上的()引起A、堿基置換或移碼突變 B、堿基置換或染色體畸變 C、堿基置換或基因轉座 D、移碼突變或染色體畸變17.最易引起移碼突變的誘變劑是()A、亞硝酸 B、烷化劑 C、5-溴尿嘧啶 D、吖啶類化合物18.有一種原核生物即()因缺乏光解酶,因而再用紫外線進行誘變后不會發(fā)生光復活作用。A、大腸桿菌 B、枯草芽孢桿菌 C、金黃色葡萄球菌 D、灰色鏈霉菌19.預防結核分枝桿菌的疫苗卡介苗的育種原理是利用菌種的()A、自發(fā)突變 B、牛膽汁誘變 C、化學誘變 D、物理誘變20有一種檢出營養(yǎng)缺陷型的夾層培養(yǎng)法,要在培養(yǎng)皿中先
29、加入3薄層培養(yǎng)基,經培養(yǎng)后再倒入第四層培養(yǎng)基,這四層加入順序是()A、MM+含菌MM+SM+CM B、MM+含菌MM+MM+CM C、MM+含菌MM+MM+SM D、MM+含菌MM+CM+SM21.有一種簡便快速鑒定營養(yǎng)缺陷型的方法是()A、青霉素法 B、夾層平板法 C、影印平板法 D、生長譜法22.有一種細菌需要用CaCl2處理它的球狀體才能進行轉化作用,這種細菌就是()A、枯草芽孢桿菌 B、肺炎鏈球菌 C、大腸桿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23.必須通過兩性細胞的融合而完成高頻率基因重組并產生雜種子代的方式,稱為()A、準性雜交 B、接合 C、有性雜交 D、性導24.通過兩個不同菌株的體細胞連接
30、而發(fā)生低頻率的染色體重組以產生雜種子代的方式,稱為()A、準性雜交 B、接合 C、有性雜交 D、性導25.原核生物通過供體細胞與受體細胞間的暫時接觸而完成部分染色體重組的現象,稱為()A、準性雜交 B、接合 C、有性雜交 D、性導26.供體細胞與受體細胞通過缺陷噬菌體的媒介,從供體細胞傳遞部分染色體至受體細胞的現象,稱為()A、接合 B、轉化 C、轉導 D、性導27.供體菌的游離DNA不通過細胞間的接觸直接進入受體菌并實現部分染色體遺傳重組的現象,稱為()A、接合 B、轉化 C、轉導 D、轉染28.白喉桿菌被噬菌體溶源轉化后,稱為產毒株,此即()A、轉化 B、轉導 C、轉染 D、溶源轉變29.
31、白喉棒桿菌只有當它受()感染而引起溶源轉變后,才產生白喉毒素A、噬菌體 B、噬菌體C、噬菌體 D、P4噬菌體30.在細菌接合實驗中,發(fā)現不同性別的菌株經接合后,罕見有受體細胞改變性別的是()A、F+F- B、FF- C、F+Hfr D、HfrF-31.在細菌接合試驗中,不同菌株接合的后果是受體菌獲得較多供體菌性狀的配對是()A、F+F- B、FF- C、F+Hfr D、HfrF-32.Hfr菌株是在其細胞中存在著()A、游離的F因子 B、游離的F因子 C、沒有F因子 D、整合的F因子33.E.Coli的Hfr與F-接合的結果是()A、F-與F+,重組頻率低 B、F-成F,重組頻率低 C、F-未
32、變,重組頻率高 D、F-成Hfr,重組頻率高 34.F質粒來自()A、F+ 菌株 B、F-菌株 C、Hfr D、雙重溶源菌答案:填空題1. 遺傳型,表型,變異,飾變2. 物種和代謝類型的多樣性,體積簡單,營養(yǎng)體多為單倍體,易在合成培養(yǎng)基上生長,繁殖速度快,易積累中間代謝物或終產物,菌落可見且形態(tài)多樣,環(huán)境作用直接均勻,易產生突變株,多數有相應病毒,有多種原始有性生殖方式3. Griffith,Avery,經典轉化,Hershey,噬菌體感染,Fraenkel-Conrat,植物病毒的重建4. 細胞水平,細胞核水平,染色體水平,核酸水平,基因水平,密碼子水平,核苷酸水平5. 突變,點突變,點突變
33、,染色體畸變6. 營養(yǎng)缺陷突變株,抗性突變株,條件致死突變株,形態(tài)突變株,抗原突變株,產量突變株7. 自發(fā)性不對應性稀有性獨立性可誘變性穩(wěn)定性可逆性8. Luria,變量試驗,Newcombe,涂布試驗,Lederberg,影印平板試驗9. 轉換,顛換10. 堿基置換,移碼突變,染色體畸變11. 有背景輻射和環(huán)境因子引起,由自身有害代謝引起,由DNA復制時剪輯配對錯誤引起12. 嘧啶二聚體,光復活作用,切除修復13. 致突變,致畸變,致癌變,艾姆斯試驗14. 鼠傷寒沙門氏菌,his-,“三致”毒物15. 選擇簡便有效地誘變劑,選擇優(yōu)良的出發(fā)菌株,處理單細胞或單孢子懸液,選用最適的誘變劑量,充分
34、利用復合處理的協同效應,利用和創(chuàng)造形態(tài)生理與產量間的相關指標,設計高效篩選方案,創(chuàng)造新型篩選方法16. 基本培養(yǎng)基,完全培養(yǎng)基,補充培養(yǎng)基,MM,CM,SM17. 野生型,營養(yǎng)缺陷型,原養(yǎng)型18. 誘變,淘汰野生型,檢出營養(yǎng)缺陷型,鑒定營養(yǎng)缺陷型19. 夾層培養(yǎng)法,限量補充培養(yǎng)法,逐個檢出法,影印平板法20. 轉化,轉導,接合,小片段轉移,單向轉移21. 完全普遍轉導,流產普遍轉導,低頻轉導,高頻轉導22. 完全缺陷,部分缺陷,任何,部分特定23. 噬菌體是正常的、不帶外源基因,由噬菌體的基因提供新性狀,新性狀是宿主溶源化時的表現,新性狀會隨噬菌體的消失而喪失24. 溫和噬菌體,溶源轉變25.
35、 F+,F-,Hfr,F26. 半知菌,菌絲聯結,形成異核體,核融合,體細胞交換和單倍體化27. 選擇親本,強制異合,移單菌落,驗穩(wěn)定性,促進變異28. 松弛型細菌質粒,噬菌體,SV40,Ti質粒29. 純種的休眠體,干燥,低溫,缺氧,避光,缺營養(yǎng),添加保護劑30. 冷凍干燥保存法,液氮保存法選擇題1. D 2.A 3. A 4.B 5.C 6.D 7.B 8.D 9.C 10.C 11. D 12.A 13.C 14.B 15.A 16.A 17.D 18.B 19.A 20.B21.D 22.C 23.C 24.A 25.B 26.C 27.B 28.D 29.B 30.D31.D 32.
36、D 33.C 34.C五、問答題1、基因突變的特點有哪些?答:(1)自發(fā)性 可自發(fā)地產生各種遺傳特性的突變(2)不對應性突變形狀(如抗青霉素)與引起該突變的原因(如紫外線等誘變劑)間無直接對應關系。(3)稀有性 如自發(fā)突變的概率一般在10-9-10-6之間(4)獨立性 某基因的突變率不受其他種基因突變率的影響(5)可誘變性 自發(fā)突變的頻率可因誘變劑的影響而大為提高(提高10-103倍)。(6)穩(wěn)定性 發(fā)生基因突變后產生的新遺傳性狀是穩(wěn)定的(7)可逆性 野生型菌株的某一性狀既可發(fā)生正向突變,也可發(fā)生相反的回復突變。2、提高誘變育種效率的八個原則是哪些? 選擇簡便有效地誘變劑(如紫外線、NTG等)
37、 挑選優(yōu)良的出發(fā)菌株 處理單細胞或單孢子懸液 選用最適誘變劑量 充分利用復合處理的協同效應 利用和創(chuàng)造形態(tài)、生理與產量之間的相關指標 設計高效篩選方案 創(chuàng)造新型高效篩選方案3、比較準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點?比較項目準性生殖有性生殖參與結合的親本細胞形態(tài)相同的體細胞形態(tài)或生理上有分化的性細胞獨立生活的異核體階段有無接合后雙倍體的細胞形態(tài)與單倍體基本相同與單倍體明顯不同雙倍體變?yōu)閱伪扼w的途徑通過有絲分裂通過減數分裂結合發(fā)生的概率偶然發(fā)現,概率低正常出現,概率高4、HfrF 和 F+F雜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產生嗎?它們是否都能被M13噬菌體感染呢?答:HfrF中,由于Hfr菌株的染色體在向F的
38、轉移過程中,整合在染色體上的F因子除先導區(qū)外,絕大部分處于轉移染色體的末端,由于轉移過程中常被中斷,因此F因子不易轉移到受體細胞中,所以HfrF得到的接合子仍然是F,無性菌毛的產生;F+F得到的接合子有性菌毛產生,能被M13噬菌體感染,因為M13的侵染途徑是性菌毛。5、 DNA鏈上發(fā)生的損傷是否一定發(fā)生表型的改變?盡你所能說出理由。答:不一定,如下列情況:同義突變或沉默突變;發(fā)生了基因內另一位點或是另一基因的抑制突變(一般指tRNA基因的突變)使突變得到校正;即使是錯義突變,但是是否改變表型還看置換的氨基酸是否影響蛋白質的功能;各種修復機制可清除DNA的各種損傷,使其表型不發(fā)生改變。6、細菌接
39、合作用機制?比較大腸桿菌的F+、F-、Hfr和F菌株區(qū)別?答:指供體菌(“雄性”)通過性菌毛與受體菌(“雌性”)直接接觸,通過F 質?;蚱鋽y帶的不同長度的核基因組片段傳遞,產生的遺傳信息的轉移和重組過程。F+(雄性)菌株是指細胞內存在游離的F質粒,細胞表面有性菌毛的菌株。F雌性菌株是指細胞中沒有F 質粒,細胞表面也無性毛的菌株,與F+菌株或F菌株接合獲得 F 質粒或 F質粒,并轉變成為F+菌株或F菌株。細胞中F 質粒從游離態(tài)轉變成在核染色體組特定位點上的整合態(tài)的菌株。Hfr菌株與F菌株的基因重組頻率要比單純用 F+與F接合后的頻率高出數百倍而得名。它的遺傳性狀介于F+菌株與Hfr菌株之間,是H
40、fr菌株細胞內的 F 質粒因不正常切離而脫離核染色體組時,形成游離的、帶小段染色體基因的環(huán)狀的特殊 F 質粒,稱 F質粒。7.論述獲得微生物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的方式?采用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處理細菌,以提高其變異幾率,關鍵步驟是進行營養(yǎng)缺陷型微生物的篩選工作,營養(yǎng)缺陷型是指通過誘變產生的,由于發(fā)生了喪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變,因而只能在加有該酶合成產物的培養(yǎng)基中才能生長的突變株。營養(yǎng)缺陷型的篩選與鑒定涉及下列幾種培養(yǎng)基:基本培養(yǎng)基(MM,符號為-)是指僅能滿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長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養(yǎng)基。完全培養(yǎng)基(CM,符號為+)是指可滿足某種微生物的一切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的營養(yǎng)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
41、培養(yǎng)基。補充培養(yǎng)基(SM,符號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中添加某種營養(yǎng)物質以滿足該營養(yǎng)物質缺陷型菌株生長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養(yǎng)基。 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不僅在生產中可直接作發(fā)酵生產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間產物的生產菌,而且在科學實驗中也是研究代謝途徑的好材料和研究雜交、轉化、轉導、原生質融合等遺傳規(guī)律必不可少的遺傳標記菌種。 營養(yǎng)缺陷型的篩選一般要經過誘變、淘汰野生型、檢出和鑒定營養(yǎng)缺陷型四個環(huán)節(jié)?,F分述如下: 第一步,誘變劑處理:與上述一般誘變處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誘變后的存活個體中,營養(yǎng)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較低。通過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絲過濾法就可淘汰為數眾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濃縮了營養(yǎng)缺陷型。 抗生素法 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數種。青霉素法適用于細菌,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物合成,殺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細菌,但無法殺死正處于休止狀態(tài)的營養(yǎng)缺陷型細菌。制霉菌素法則適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與真菌細胞膜上的甾醇作用,從而引起膜的損傷,也是只能殺死生長繁殖著的酵母菌或霉菌。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長被殺死,營養(yǎng)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中生長而被保留下來。 菌絲過濾法 適用于進行絲狀生長的真菌和放線菌。其原理是:在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區(qū)居委會2025年工作總結
- 收費站安全生產開展情況
- 甘肅省慶陽長慶中學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2025屆福建省羅源一中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績效管理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調酒師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關于員工福利申請書范文
- 六一兒童節(jié)主題的活動總結
- 公司安全管理年度工作總結
- 八年級數學下學期工作總結
- 改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狀況PDCA
- 公司崗位職級管理制度
- 漏肩風(肩周炎)中醫(yī)臨床路徑及入院標準2020版
- 光面爆破知識講座課件
- 高鐵站裝飾裝修方案
- 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組織和安全措施設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設施設置-(高清現行)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杭州市高級中學2022年高一新生素質測試(分班考)模擬試卷
-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2022年版)
- 智能建筑項目設計方案(模板)
- 短視頻:策劃+拍攝+制作+運營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