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模板作者針對中國學生的實際狀況,依據(jù)自己對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認識,從傳統(tǒng)教育入手,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分析實驗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們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敢于懷疑求真、靠實踐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陌四昙壵Z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模板一教材分析:本文節(jié)選自丁肇中的一份報告,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作者針對中國學生的實際狀況,依據(jù)自己對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認識,從傳統(tǒng)教育入手,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分析實驗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們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敢于懷疑求真、靠實踐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本文思路靈活有序,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易懂,平實嚴謹,靈活運用各種論證手法,娓娓道來,親切有味,現(xiàn)身說法,少說教氣,給人以很多的啟發(fā)。教學目標:1、積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詞語,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2、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自讀課文,抓住過渡段、關鍵句、關鍵詞等理解作者觀點,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本文從正反兩方面擺事實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3、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精神和真正樂于動手的優(yōu)秀品質。教學重點:1、積累詞語;2、梳理文章思路,體會議論文嚴密的內在邏輯;3、正反兩方面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教學難點:感受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的精神,養(yǎng)成真正樂于動手的優(yōu)秀品質。課時安排:2課時布置預習:(1)給下列詞語注上拼音。丁肇中埋沒彷徨(2)大聲朗讀課文一遍,查工具書,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抽象袖手旁觀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導入禮記大學上說:“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天下平。”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也說“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彼v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在現(xiàn)代世界環(huán)境激變的今天,“格物致知”對我們有什么意義?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格物致知”?共同學習丁肇中先生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二、交流預習肇(zho)埋沒(m)彷徨(pnghung)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獲得知識。誠意:使自己的心意、思想誠懇。正心:端正心思,使自己的心不妄動,不生邪念。修身:修治自己的品德,也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齊家:使自己的家庭或成員能夠齊心協(xié)力,和睦相處。治國:治理國家。平天下:平定天下。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三、再讀課文,梳理文章思路。1、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及關鍵性語段,概括每一段話的意思。(完成,用時15分鐘;其他同學寫時,請一位同學寫在黑板上)下面是全文13個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括號內是關鍵詞)(1)(因此)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當怎樣學習自然科學。(2)(就是說就是就是)格物致知的出處和含義,它與現(xiàn)代實驗精神一致。(3)(但是因為因為)傳統(tǒng)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以至于它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4)有一天(時間),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人物)在院子里(地點)格竹子(事件),硬想了七天而失敗(結果),是因為他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結論)。(5)(因為儒家根源)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可以理解,不適用于現(xiàn)在。(6)(所以)我重視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7)(告訴我們只能不能)重申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8)(不是而是比如)實驗的過程是積極的探測。(9)(不是它需要)實驗需要有細致具體的計劃,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恕?10)(由此因為)用“基本知識的突破不常有,歷的學術的進展只靠少數(shù)人關鍵性的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印證觀點。(11)(因為)用“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的特點,證明王陽明的思想的存在。(12)(在這方面有的經(jīng)驗為證)我(人物)到美國大學念書的時候(時間)在美國大學(地點)發(fā)現(xiàn)埋頭讀書對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事件)。(13)(不但而且就是說無論還是都這意義希望應該)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2、再回到題目上來,“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完全文,你能說說作者所講的“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嗎?明確:第2段:探察事物而得到新的知識,即實地的探察,即所謂的實驗。第13段:第一,尋求真理的途徑是對客觀事物的探索;第二,探索應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在作者的認識中,格物致知可以用一個詞語來代替,那就是“實驗”。文章(6)(12)自然段都圍繞著“實驗”展開,論述了“實驗”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展開實驗等。我們將題目替換一下,就成為“應該有實驗精神”。還記得作者這一篇文章要講的是什么問題嗎?“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現(xiàn)在的答案就很清楚了,中國學生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應該有實驗的精神。中國學生到底有沒有這種精神?沒有!因為,這種精神被埋沒了。首先是因為格物并不是為了獲得新知識,而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其次,儒家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心領悟的。圣人知道真理后,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jīng)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四海,傳之于萬世”的。因此(2)-(5)自然段舉例論證中國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這正是講格物致知的現(xiàn)實意義。(1)自然段提出論題,(13)自然段,再次總結,重申明,并提出希望。經(jīng)過這樣的梳理,文章的層次清晰可見: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25段):舉例證明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612段):理例結合,證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精神。第四部分(第13段):強調我們要培養(yǎng)實驗精神的重要意義。4、葉圣陶老先生說:“文章思有路,循路識斯真”。現(xiàn)在,請寫出文章的論證思路。參考示例:作者在開頭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然后分析科學上的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接著,指出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xù)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一用現(xiàn)象為證,一用作者個人的經(jīng)歷為例,更加深刻地揭露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論證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結論“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對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后,揭示其真正意義,結尾則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刻地提出對中國一代人的希望。五、板書設計提出論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5)(13)(1)(6)-(12)思路明晰靈活有序六、布置作業(yè)1、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試結合課文內容舉例說明。2、你在探索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經(jīng)歷?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章,與大家分享。第2課時教學重點:明晰論證方法,探索客觀事物的有趣經(jīng)歷的分享教學過程:一、導入上一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文章的論證思路,作者嚴密的邏輯令人嘆服。為了論證他的觀點,作者在文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思考。二、作業(yè)1的交流(可采取抽查的方式)講評一列,大約6-7位同學,盡可能涵蓋全面,指導大家傾聽的同時,參照老師的講評,批改、糾正、補充自己的答案。示例一:第2段。引用論證。引用四書上大學里的話,解釋“格物致知”的出處與含義。示例二:第3段。引用論證,引用大學里的話,論證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是由于格物致知不是為探求新知識,而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示例三:第4段.舉例論證。時間:有一天;人物:王陽明;地點:在院子里;起因:大學上的啟示;經(jīng)過:格竹;結果:失敗。引用明代的大哲學家王陽明根據(jù)大學上的指示在院子里格竹子到頭痛以致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示例四:第8段。舉例論證。舉研究竹子,論證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觀察,而是積極地動手栽種,研究生長過程,進行科學的觀察。示例五:第12段。舉例論證。時間:在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人物:我(丁肇中);地點:美國大學;事件:發(fā)現(xiàn)埋頭讀書對研究沒有任何的幫助,對實際的需要也無任何的幫助。論證了在王陽明的思想下,中國的學生普遍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示例六:正反對比論證第7段:只能不是第8段:不是而是第9段:不是它需要它是要有第3段、第4段,正反對比(但是)突出強調,論證有力,使觀點更加鮮明而更利于人們接受。其實,講道理可以正反對比,舉事例當然也可以正反對比。三、交流作業(yè)(2)你在探索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經(jīng)歷?寫一段100左右的文章,與大家分享。示例一:下雪了,我伸出雙手,接過翩翩飛來的小雪花,在手指溫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見了,只見手心里淚珠點點,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示例二:我懷著好奇心,想知道鐘表的工作原理,怎么辦呢?我大膽卸下了鐘表的零部件,按照圖紙?zhí)崾拘⌒囊硪淼匕惭b好,結果表走得不準了,但我明白了鐘表的工作原理,張翁失表,焉知非福?評分標準:1、知道了什么知識?2分2、我為此做了什么?2分3、事情的經(jīng)過、結果、起因等描述得是否清晰?2分給出標準,請同學評價。四、拓展延伸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常說“經(jīng)歷才能懂得,經(jīng)歷本身就是財富”的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然而,只有做了,我們才能收獲更多,更豐富。五、課堂小結本文思路清晰,說理充分,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已經(jīng)懂得,現(xiàn)在,就看我們的行動了。讓我們牢記丁肇中先生的教誨,勇于實踐、大膽探索,做一個知行合一且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六、布置作業(yè)閱讀下面短文,請從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談四個體會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小議論文。丁肇中在中科院講故事在中國科學院建院50周年中外學者學術報告會上,丁肇中我所經(jīng)歷的20世紀的實驗物理學的報告尤為引人注目。他講了4個故事,談了4個體會。第一個故事是測量電子半徑。根據(jù)量子電動力學,電子的半徑為零。1964年,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哈佛一康奈爾實驗,其實驗結果與這種理論不相符。丁肇中認為這個實驗很重要,他們于1966年在德國用不同的方法重復了實驗,得到的結果則是電子確實小到不可以測量。他由此得出的體會是:不要盲信專家的結論。第二個故事是發(fā)現(xiàn)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們認為基本粒子都可以歸納為3種夸克。丁肇中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想進行實驗的想法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國家大型實驗室的反對。最終,他們在美國布魯海文國家實驗室開展了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體會是: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做你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第三個故事是發(fā)現(xiàn)膠子。光子傳播原子之間的力,膠子傳播夸克之間的力。丁肇中與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學家合作,在1979年發(fā)現(xiàn)了膠子,而這一結果是他們事先沒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體會是:要對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有充分的準備。第四個故事是尋找反物質。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質。國際大空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擔當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質、物質和暗物質的任務。去年,發(fā)現(xiàn)號將實驗儀器送上了太空。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天上測量帶電粒子。丁肇中得出的體會是:要實現(xiàn)你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對所做的工作要有興趣,要勤奮地工作。(科學時報2001年11月4日)七、板書設計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擺事實(舉例論證)講道理(引用論證)對比事實論據(jù)(正面反面)道理論據(jù)(正面反面)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模板二教學目標:了解和掌握相關論文知識,把握論點、論據(jù)、論證及脈絡。(重點)體會閱讀議論文的要點和技巧。(難點)領會動手操作的實驗意識,樹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難點)教學課時:兩節(jié)課教學備課:1、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可略)2、基礎知識:肇(zho)埋沒(m)彷徨(pnghung)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獲得知識。誠意:使自己的心意思想誠懇。正心:端正心思,使自己的心不妄動,不生邪念。修身:修治自己的品德,也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齊家:使自己的家庭或成員能夠齊心協(xié)力,和睦相處。治國:治理國家。平天下:平定天下。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3、課文內容:第一部分(1):交代話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2-12):分析論題。以中國學生生存的問題和作者經(jīng)歷為例,進一步揭露傳統(tǒng)教育弊端,再次點明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得出結論??偨Y全文,論證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提出希望。板書:提出論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2)-(5)(13)(6)-(12)引論-本論-結論中心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是重視實驗)(不是儒家側重的像自己的內心去探索所謂的治國平天下之道的抽象道理,而是用科學實驗來揭示事物的本質。)每段段意如下:(1)(因此)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當怎樣學習自然科學。(2)(就是說就是就是)格物致知的出處和含義,它與現(xiàn)代實驗精神一致。(3)(但是因為因為)傳統(tǒng)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以至于它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4)有一天(時間),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人物)在院子里(地點)格竹子(事件),硬想了七天而失敗(結果),是因為他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結論)。(5)(因為儒家根源)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可以理解,不適用于現(xiàn)在。(6)(所以)我重視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7)(告訴我們只能不能)重申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8)(不是而是比如)實驗的過程是積極的探測。(9)(不是它需要)實驗需要有細致具體的計劃,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恕?10)(由此因為)用“基本知識的突破不常有,歷的學術的進展只靠少數(shù)人關鍵性的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印證觀點。(11)(因為)用“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的特點,證明王陽明的思想的存在。(12)(在這方面有的經(jīng)驗為證)我(人物)到美國大學念書的時候(時間)在美國大學(地點)發(fā)現(xiàn)埋頭讀書對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事件)。(13)(不但而且就是說無論還是都這意義希望應該)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4、論證方法:(1)講道理(道理論證)(引用論證):第2段:引用四書上的大學里的話,解釋“格物致知”的出處與含義。第3段:引用大學里的話,論證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是由于格物致知不是為探求新知識,而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2)舉例論證:第4段:舉王陽明格竹的事例,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第5段:繼續(xù)舉王陽明觀點的事例論述中國傳統(tǒng)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真正義。第8段:舉研究竹子事例,論證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觀察,而是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生長過程、科學的觀察。第12段:舉個人經(jīng)歷事例,具體說明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蛘撟C了在王陽明的思想下,中國的學生普遍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3)正反對比論證:第7段:只能不是第8段:不是而是第9段:不是它需要它是要有突出強調,論證有力,使觀點更加鮮明而更利于人們接受。講道理可以正反對比,舉事例當然也可以正反對比。5、問題探究:說說作者所講的“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第2段:探察事物而得到新的知識,即實地的探察,即所謂的實驗。第13段:第一,尋求真理的途徑是對客觀事物的探索;第二,探索應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在作者的認識中,格物致知可以用一個詞語來代替,那就是“實驗”。文章(6)(12)自然段都圍繞著“實驗”展開,論述了“實驗”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展開實驗等。我們將題目替換一下,就成為“應該有實驗精神”。作者在文章要講的是“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現(xiàn)在的答案就很清楚了,中國學生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應該有實驗的精神。中國學生到底有沒有這種精神?答案是NO。首先是因為格物并不是為了獲得新知識,而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其次,儒家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心領悟的。圣人知道真理后,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jīng)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四海海,傳之于萬世”的。因此(2)-(5)自然段舉例論證中國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這正是講格物致知的現(xiàn)實意義。6、寫作特點:(1)思路清晰,說理縝密。(引論-本論-結論)(2)事實道理相結合,正反事理結合。(王陽明格竹反例與作者實驗正例對比)7、學會啟示感悟?高分低能低分高能高分高能。注重理論,更注重實踐,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思考,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世界,讓自己具有實踐意義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過程:1、邊讀課文邊圈畫需要關注的詞語。尤其是音形義。2、探究論點、論據(jù)、論證(見上面?zhèn)湔n)3、深化論文的相關知識。提出論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作業(yè)部署:體會“格物致知”精髓。作文寫作:我和未來有個約會(我和未來的約會)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模板三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1974年,丁肇中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不顧阻撓,堅持用自己的母語漢語發(fā)言。從中,我們能體會到他對祖國的拳拳之心。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他的另一篇演講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走近他。二、整體感知1.文體知識講演詞又叫演說詞、講話稿,是一種供口頭向群眾宣傳的、帶有鼓動性的文章。講演詞有以下特點:第一,考慮聽眾對象,要有針對性。第二,觀點集中、鮮明。第三,思路清晰,內容充實。第四,語言通俗生動,感情深厚充沛。講演詞的結構靈活多樣,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體都有三部分內容:開頭提出問題,或亮出講話要點,以引起聽眾的興趣和關注;重點是中間部分對講演主旨的闡述;結尾回應開頭,總結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聽眾受到激勵和鼓舞。2.作者簡介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三個月后隨父母回到中國。1956年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1959年獲得數(shù)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新粒子(J/粒子),并導致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新粒子的發(fā)現(xiàn),使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因此于1976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了解背景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情系中華”大會上,這位實驗力,最善于觀察現(xiàn)象的實驗物理學家以樸實而誠摯的語言發(fā)表了精彩的演講,他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對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反思,誠懇地呼吁我們應該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要通過不斷實踐和體驗去探求知識與真理。4.字詞積累(1)給加點的字注音。丁肇中(zho)朱熹(x)彷徨(pnghung)中庸(yng)論語(ln)袖手旁觀(xi)(2)解釋下面詞語。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致知:獲得知識。致,獲得。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的冷淡態(tài)度。本文指不作任何探究實驗的消極觀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fā)急。5.整體感知速讀課文,重要語段可再次播放音頻,認真讀、聽,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參考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問題。由獲獎感言,引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212段),分析問題。分析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病和實驗精神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13段),解決問題。強調培養(yǎng)實驗精神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希望。三、局部探究(一)把握文章的內容研讀課文,重點段落可播放【影視課文】。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回答下面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合作探究。1.文章論述的話題是什么?參考:談談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2.作者的觀點是怎樣的?參考:應有格物致知精神。3.實驗精神(“格物致知”精神)為什么很重要?應該怎樣進行實驗?參考:(1)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2)實驗方法:“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探測”;“實驗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細致具體的計劃”。4.既然實驗精神如此重要,當今的中國學生是否很重視它了呢?為什么?參考:不夠重視。“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思維而不愿動手?!闭`以為埋頭讀書可以應付一切,結果對實際毫無幫助。5.格物致知精神僅僅應用于自然科學研究嗎?參考:不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都不可缺少。6.那么怎樣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參考:“第一,尋求真理的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二)質疑問難。學生就本節(jié)課中產生的疑問及未能解答的問題,向全班提出,師生回答,或教師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四、總結拓展1.總結所學。(1)復習字詞。注音:丁肇中()朱熹()彷徨()中庸()論語()袖手旁觀()解釋: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觀不知所措(2)總結全文。參考:作者以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為話題,從解釋大學“格物致知”入手,剖析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我是研究科學的人,所以重視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實驗精神。原因是:(1)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和實驗過程證明了的;(2)中國學生學習上的弱點所決定的;應付今天世界環(huán)境的需要。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兩個意義并寄予了希望。2.拓展交流。文章說:“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著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庇懻撘幌?,這是不是符合實際?要舉例論證。如果是,應該怎樣改進(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學生各抒己見。五、作業(yè)設計1.搜集丁肇中的資料,做一期“向科學家丁肇中學習”的手抄報。2.完成【試題中心】“基礎檢測”部分??蓞⒖肌居耙糍Y源】【試題中心】六、板書設計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提出問題: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指出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分析問題實驗精神的重要性解決問題必須重視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學生交流對丁肇中的了解和認識,導入新課。二、局部探究【精品課件研讀課文,重點段落可播放【影視課文】,學習論證方法。(一)學生自主思考,回答。1.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這個目的與作者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嗎?2.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的意圖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林業(yè)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家校共育計劃
- 二年級上冊書法筆順教學計劃
- 教師學期工作總結與計劃
- 成都市XXX小學機器人課程教學計劃
- 商業(yè)街綠化施工技術難點細化措施
- 玻璃制造業(yè)安全生產技術組織措施
- 小學托管手工制作社團計劃
- 2025年物流行業(yè)紀律教育學習月心得體會
- 【真題】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qū)2023-2024學年
- 桐鄉(xiāng)市2025年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招生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GA/T 2158-2024法庭科學資金數(shù)據(jù)獲取規(guī)程
- 資方投資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
- 用藥錯誤應急預案處理
- 2025珠海市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 QGDW11337-2023輸變電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
- 境外投資項目的財務評估方法
- 2025屆高考英語二輪復習備考策略課件
- 血管加壓藥物在急診休克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21解讀課件
- 招標控制價論文開題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