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學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頁
高中政治《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學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頁
高中政治《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學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認識運動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 學習要求學習要求 了解了解 運動的含義 靜止的含義 規(guī)律的含義 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規(guī)律是客觀的 理解理解 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律的客觀性 重 難點重 難點 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 自學過程自學過程 自主探究基礎知識 抓關鍵詞 自主探究基礎知識 抓關鍵詞 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 一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1 運動的含義 2 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3 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1 靜止的含義 2 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1 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 P31 上 1 談談你對 易傳 這句話的 理解 2 想一想 物質和運動是什么 關系 2 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 P31 下 1 能不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 結為人的 心 概念或精神的 運動 2 有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3 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 P32 上 1 世界上有沒有絕對靜止的事 物 2 有人說 世界上存在著不運 動的物質 例如 某些物體從 出現(xiàn)的第一天起就沒動過 大 雁塔在西安 故宮在北京就是 如此 請你分析一下 這句話 錯在哪里 二 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1 規(guī)律的含義 2 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1 規(guī)律的客觀性 2 規(guī)律的普遍性 3 要求 3 規(guī)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1 人能夠認識規(guī)律 2 人能夠利用規(guī)律 4 議一議 議一議 人類根據(jù)什么發(fā)現(xiàn) 并制造出新的元素 5 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 P33 1 永動機 為什么無法制造 出來 2 焦耳的成功給了我們什么啟 示 5 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 P34 1 人類對自然的改造 能否被 看作是改變或創(chuàng)造規(guī)律 2 請舉出人類利用客觀規(guī)律為 自己造福的實例 談談你對這 一問題的看法 知識測評知識測評 2 一 最佳選擇題 一 最佳選擇題 1 下列對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的表述最正確的是 A 物質是運動的載體 B 所有的物質都是運動的 C 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 D 所有的物質都是運動的物質 所有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 動 2 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 萬物都在運動 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我國唐代的著名和尚慧 能也有相同的觀點 壇經(jīng) 記載 時風吹幡動 一僧曰風動 一僧幡動 議論不一 慧能進日 不是風動 不是幡動 仁者心動 畢爾生和慧能的觀點屬于 A 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B 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C 把物質和運動結合起來的觀點 D 神創(chuàng)論觀點 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說過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他的學生克拉底魯則認為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據(jù)此回答 3 4 題 3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的觀點 A 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 B 肯定了世界的物質性 C 肯定了物質運動的絕對性 D 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4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的觀點 A 正確地說明了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B 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C 夸大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D 否認了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5 毛澤東同志指出 世界就是這樣一個辯證法 又動又不動 凈是不動沒有 凈是動也 沒有 這告訴我們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絕對運動的 B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對靜止性 C 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D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6 刻舟求劍 這一成語的哲學寓意是 物質是運動的 世界是物質的 絕對靜止的事 物是沒有的 不能只承靜止而否認運動 A B C D 7 月亮繞地球轉動 水向低處流 蘋果落地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等 這些聯(lián)系都不是 規(guī)律本身 這是因為 規(guī)律不是浮現(xiàn)在事物表面的現(xiàn)象的聯(lián)系 而是隱藏于事物現(xiàn)象之中的本 質的聯(lián)系 規(guī)律是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 是對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起主要的 決定作用的聯(lián)系 規(guī) 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只有運用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規(guī)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是人的主 觀精神的產(chǎn)物 A B C D 8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 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 自然界都對 我們進行報復 指的是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 人類能夠認識和遵循自然規(guī)律 合理利 用自然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 人類不能不顧自然規(guī)律 為所欲為 否則 最后受傷害的還是人 類自身 認識自然規(guī)律就不會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 人類最好不要去改造自然 否則會受到懲罰 A B C D 二 綜合探究二 綜合探究 9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時 28 分 中國四川汶川遭遇八級地震 六萬余同胞遇難 三十余 萬人受傷 數(shù)百萬人流離失所 對于這一自然災害 人們無法完全避免 材料體現(xiàn)了唯物論的什么哲學道理 1 D 2 A 3 C 4 B 5 C 6 D 7 D 8 A 3 9 1 汶川大地震給群眾生產(chǎn)生活造成重大損失 這說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 有的規(guī)律形成和發(fā)展的 自然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地震災害無法完全避免 2 人們至今無法對地震災害完全避免 這說明規(guī)律是普遍的 客觀的 不以人的意志為 轉移的 它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