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屆加高歷史一輪復習必修三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ppt_第1頁
2010屆加高歷史一輪復習必修三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ppt_第2頁
2010屆加高歷史一輪復習必修三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ppt_第3頁
2010屆加高歷史一輪復習必修三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ppt_第4頁
2010屆加高歷史一輪復習必修三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 必修三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學 一 專題概析 總體認識 古代中國在科學技術與文化方面 曾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走在世界前列 有過驚人的輝煌成就 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步做出過卓越貢獻 只是到了明代中后期 特別是清代中后期 統(tǒng)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斷絕了中外交流 阻礙了中國的進步 使中國落后了 本專題講述的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物質精神文明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物質層面的 那么文學藝術則是精神層面的 兩者相輔相成 交相輝映 看目錄 找線索 一 專題目錄 二 課本目錄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 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一 從詩經到唐詩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2 宋詞和元曲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3 明清小說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 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一 從詩經到唐詩 雅言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2 宋詞和元曲 漸趨通俗 反映商品經濟發(fā)展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3 明清小說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 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1 中國古代文學繁榮原因 文學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 經濟反映 文學的發(fā)展 繁榮又是以經濟 政治為基礎的 2 過程 西周至春秋的詩經 漢賦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小說 3 中國古代文學繁榮影響 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巨大貢獻 文學家身上具有熱愛祖國 關懷民情等高尚的思想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 說是 說是 說是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1 詩經原因 過程 內容 影響 意義 作用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1 詩經 1 詩經出現原因 風反映下層人民生活 也揭露階級壓迫和剝削 雅是國王和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禮的樂歌 頌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詩歌 風 是其中精華的部分 因多是周代各諸侯國的民歌 從而從各方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境況和思想感情 詩經 中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 上起西周初年 下至春秋秦穆公時 綿延五個世紀 創(chuàng)作的地點 幾乎包括了整個黃河流域 加上長江一帶 縱橫上千里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是中國詩歌形成標志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1 詩經 2 內容 地位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是中國詩歌形成的標志 內容 記載西周至春秋中葉詩歌 分為風 雅 頌三部分 特點 四言為主 多用重章疊句 語言豐富 內容古樸 現實感強 現實主義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1 詩經 3 意義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奠定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基礎 經孔子整理后 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 五經之一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2 楚辭 1 楚辭出現原因 楚辭是戰(zhàn)國后期 蠻荒 的長江流域楚國人所作 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 提煉而發(fā)展起來的 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 同時 楚辭又是南方楚國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多的束縛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2 楚辭 2 內容 產生 繼 詩經 后 在戰(zhàn)國時期產生于南方楚國的一種以南方民歌為基礎的新的詩歌體裁 屈原創(chuàng)造 特點 自由靈活的句式 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 感情奔放 句中使用楚國方言 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 多用兮 易于表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代表作 屈原的 離騷 屈原和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 采用楚國方言 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歌 楚辭與 詩經 不同 不是整齊的四言體 而采用自由靈活的句式 屈原本是楚國的大夫 熱愛祖國 后因小人誣陷離間而被流放 他把滿腔悲憤化為詩歌 抒發(fā)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感 離騷 是其中的名篇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2 楚辭 意義 風騷并稱 對后世文學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3 漢賦 1 漢賦出現原因 漢朝政治統(tǒng)一 經濟發(fā)展 廣筑宮室 田獵 巡游之風興盛 一種專事鋪陳辭藻 文采華麗的文體一賦應運而生 賦是吸收了先秦 詩經 先秦諸子的散文和直接吸收楚辭表現手法的帶韻散文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3 漢賦 2 內容 西漢時期的賦漢武帝時 賦的創(chuàng)作走向全盛階段 藝術特征 以氣勢恢弘 辭藻華美 手法夸張為主要特征 主要代表 司馬相如 子虛賦 和 上林賦 東漢時期的賦 主要作家 張衡 二京賦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3 漢賦 3 影響 表現出當時宏闊碩大的文化氣度 豪邁勇進的時代精神 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它在豐富文學語言和提高表達技巧方面對以后的文學產生過好影響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4 唐詩 1 唐詩繁榮原因 政經基礎 國家統(tǒng)一 國力強盛 文化政策 開明開放的文化政策 科舉制度的實行 以詩取仕 的推動 對外交流加強 各民族之間 中外之間的文化交流加強 總體情況 數量多 內容廣 流派多 體裁全 2300多詩人 5萬多首詩歌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 從詩經到唐詩4 唐詩 2 內容 初唐 盛唐時期 的邊塞詩 的山水詩 詩仙 李白 浪漫主義詩人 由盛轉衰 詩圣 杜甫 其詩被稱為 詩史 現實主義詩人 三吏 三別 籠罩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鮮明的人道主義色彩 中唐 中唐以后 戰(zhàn)亂的平息并沒有帶來往昔的盛世華年 白居易在對黑暗現實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 主張 文章合為時而著 詩歌合為事而作 成就 諷喻詩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二 宋詞和元曲1 宋詞 1 宋詞繁榮的原因 經濟 兩宋城市手工業(yè) 商業(yè)經濟的繁榮 文化 市民階層擴大 要求豐富娛樂生活 宋詞更適應市井生活需要 政治 宋朝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 詞更能表達作家的思想情感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二 宋詞和元曲1 宋詞 2 內容 形成 唐代出現詩另一種形式 詞 成為宋代文學主流形式和標志 特點 句子長短不一 更便于抒發(fā)感情 成就 婉約派 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 蘇軾 辛棄疾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二 宋詞和元曲2 元曲 1 元曲繁榮的原因 經濟 城市經濟發(fā)展為興盛提供充分物質條件 文化 統(tǒng)治階級和壯大的市民階層文化要求 在宋 金散曲基礎上形成 政治 元政府的兼容務實文化政策以及漢族知識分子由于倍受歧視促使一部分人從事戲曲創(chuàng)作 在元朝 漢族文人進取無望 心情壓抑 他們常用散曲來抒發(fā)愁悶情懷 將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作為理想的人生境界 以此逃避現實 獲得心理平衡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二 宋詞和元曲2 元曲 2 內容 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 特點 多用方言俗語 通俗生動 豪放飄逸 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 代表人物 關漢卿 馬致遠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二 宋詞和元曲2 元曲 3 影響 對后來的詩歌與戲曲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三 明清小說1 明清小說繁榮原因 經濟 工商業(yè)繁榮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市民階層的擴大 為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素材 明清時社會上彌漫著拜金逐利風氣 傳統(tǒng)的輕商思想開始淡化 這種風氣深深浸染了小說創(chuàng)作 政治 專制中央集權強化 政治黑暗 官場腐敗 社會矛盾逐漸加深 一些文人對現實社會日益不滿 3 文化 前朝積累下來的唐傳奇 宋元話本文學經驗 適應擴大的市民階層需要 消費水平上升 人們需要消遣方式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三 明清小說2 內容 四大名著 其他作品 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三 明清小說3 影響 明清小說對后世文學產生深遠影響 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 至今受到人們的喜愛 成為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 2009年廣東歷史1 下列文獻中 有較多反應西周時期平民社會生活內容的是A 老子 B 甲骨卜辭C 詩經 D 楚辭 12 2006年上海 早在先秦時期 中國文化的地域性差異已十分明顯 就文學而論 北方注重說理 南方傾向抒情 比如大量運用神話材料 描繪神奇瑰麗境界 給人強烈審美愉悅的詩人屈原就生活于A 中原B 齊魯C 楚地D 巴蜀 2007上海歷史 19 當代歷史學家開始關注 憂憤 這一情感因素對于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如果你要選擇 憂憤之死 這一主題進行研究 合適的人物是A 鄧世昌B 林肯C 拿破侖D 屈原 04全國一17 作品有 詩史 之稱的唐代詩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杜牧 1997年全國卷 下列文化現象中 與城市經濟繁榮直接相關的有A南北朝佛教的盛行B唐代傳奇小說的問世C兩宋風俗畫的出現D明代中期書院的興盛 05全國一19 話本是宋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 促使它興起的直接社會原因是A 理學的形成與發(fā)展B 商業(yè)和城市的繁榮C 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 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 07廣東單 5 從漢賦 唐詩 宋詞 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變化看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趨勢是 A 逐漸平民化B 逐漸貴族化C 逐漸神秘化D 逐漸宗教化 07四川綜 15 宋元時期 話本 雜劇的出現豐富了眾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適應了下列哪一社會階層的需要A 官僚B 市民C 皇族D 農民 08廣東理基 62 中國古代文學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