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蘭蛋雞.doc_第1頁
海蘭蛋雞.doc_第2頁
海蘭蛋雞.doc_第3頁
海蘭蛋雞.doc_第4頁
海蘭蛋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良種簡介:海蘭蛋雞是海蘭家禽育種公司育成的系列高產雞種,在國內外蛋雞生產中被廣泛飼養(yǎng)。我省主要飼養(yǎng)和推廣海蘭白和海蘭褐兩種類型。(一)海蘭白殼蛋雞為四系配套雜交雞,商品代雞118周齡存活率97%,耗料5.70千克,18周齡體重1.28千克;161日齡達50%產蛋率,高峰期產蛋率91%94%,32、70周齡平均蛋重分別為56.7克和64.8克,80周齡的產蛋量,按入舍母雞計算為298315個,按母雞飼養(yǎng)日計算為305325個, (二)海蘭褐殼蛋雞為四系配套雜交雞,商品代雞生長期存活率97%,18周齡體重1.51.7千克,耗料量(限飼)5.9 6.8千克。156日齡達50%產蛋率,29周齡達產蛋高峰,高峰期產蛋率91%96%,32、74周齡時平均蛋重60.4克和66.9克。2074周齡存活率91%95%,74周齡體重2.2千克,80周齡產蛋量299318個。 特征:具有較高的生產性能,成熟性早顯著的產蛋高峰以及高峰后持久的產蛋力等特性。此雞也有良好的適應力及較強的抗病能力,耐熱,安靜不神經質易于管理養(yǎng)殖技術:(一)育雛期育雛期的飼養(yǎng)管理要根據(jù)雛雞的生理特點來進行。雛雞的生理特點是: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生長迅速,代謝旺盛,羽毛生長快,胃容積小,敏感性強,抗病力差,群居性強,膽較小。 1、育雛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了解飼養(yǎng)品種的基本性能和飼養(yǎng)管理要求,以便做好相關工作。 (1)育雛舍和設備的準備。育雛舍要求有利于防疫、保暖、防鼠害、通風和消毒的原則。設備包括取暖、供料、飲水、溫度計等。 (2)育雛舍消毒。在進雛雞前數(shù)天,要對育雛舍進行二次全面徹底的消毒。消毒藥物可選用氯毒殺、消毒威、來蘇爾、新潔爾滅或過氧乙酸等。有條件的對育雛舍進行一次熏蒸消毒。 (3)飼料、疫苗和藥物的準備。根據(jù)育雛數(shù)量的多少,至少應準備在育雛前10天必需的雛雞飼料、疫苗和保健藥品。 (4)鋪設墊料、試溫。在進雛前1-2天進行預溫,要做好育雛舍或育雛器的調溫工作,檢查供暖設備的供暖效果。2、飲水和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雛盒要散放,特別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悶死雛雞。進雛后,要先讓雛雞飲溫水2-3小時,最好能供給5-8%的葡萄糖水,育雛舍的相對濕度保持60-70%,飲水的溫度以15左右為宜。雛雞在經過3小時的充分飲水之后,可以進行開食。3、保溫。雛雞對外界溫度的變化很敏感,育雛頭3天的溫度要保持35-37,4-7天保持33-35之間;以后每周降低2;到第7周降到18-20。育雛期間溫度是否適宜可以通過觀察來確定。例如:雛雞群擠在熱源附近顫抖,發(fā)出陣陣怕冷的唧唧聲,很少去吃食,就表明溫度低,應盡快升溫;如果雛雞遠離熱源,張嘴飲水頻繁,就表明溫度過高,應設法降溫;如果雛雞均勻分布靜臥,睡姿伸腿伸頭,呼吸也很有節(jié)奏,或者雛雞輪著吃料而伴有歡快的鳴叫聲,就說明溫度適宜。4、管理。育雛期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飼養(yǎng)密度。飼養(yǎng)密度是否適宜,對養(yǎng)好雛雞和充分利用雞舍空間有很大影響。一般飼養(yǎng)密度見下表:飼養(yǎng)密度周 齡立體飼養(yǎng)(只/平方米)平面飼養(yǎng)(只/平方米)1-260303-440255-63020(2)通風。在高溫、高密度飼養(yǎng)條件下,育雛舍內由于雛雞呼吸、糞便及潮濕墊料散發(fā)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如氨氣和二氧化碳等,超過一定的濃度就會危害雛雞健康,所以要及時通風,排除有害氣體,換進新鮮空氣。(3)光照。光照在蛋雞飼養(yǎng)中非常重要,育雛期的光照時間如下:第1周22小時,第2周20小時,第3周18小時,第4周16小時,第5-8周光照為每天10-12小時。(4)斷喙。正常的斷喙第一次一般在7-8日齡進行;第二次為修喙,一般在轉群前進行。(二)育成期7-20周齡為育成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力爭雞群整齊度好,并為進入產蛋期在營養(yǎng)上有所積累,防止母雞過早性成熟,為產蛋做好生理上的準備,以保證產蛋期有理想的產蛋性能。1、轉群前的準備。首先要對育成雞舍進行清洗、消毒。同時要檢查供水系統(tǒng)是否正常。2、飼喂與管理。從雛雞料轉為育成雞料,要有一周的過渡階段。降低日糧的蛋白質水平,以防止過早開產。每次喂料一定要均勻,同時應照顧弱雞,防止雞采食不勻而影響雞群的整齊度。另外,育成雞由于代謝旺盛,消化能力強,排糞也多。因此,要經常清理糞便和打掃地面,定期刷洗水槽、搞好雞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3、限制飼養(yǎng)。限制飼養(yǎng)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青年雞吃料過多而過快增加脂肪積蓄,影響產蛋性能。蛋雞一般從8周齡開始限飼,到14周齡結束,如果是多數(shù)雞超過標準體重的幅度較大,還應適當限飼。到17周齡以后,要為開產做好準備,就不能限飼,須逐步提高飼料營養(yǎng)水平和飼喂量。限飼的方式:一是限制采食量,一般比自由采食量減少10-20%;二是降低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增加纖維素,降低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三是在采食的時間上進行限制。在限飼階段如實行采食量限制,必須有足夠的食槽,讓每只雞都能同時吃上料。當雞出現(xiàn)疾病時,或者進行免疫接種時,應停止限飼,待恢復正常時再繼續(xù)進行限飼。4、光照。育成期間的光照一般以每天8-9小時為宜。但開放式雞舍在長日照季節(jié)就難控制,可用雙層黑色布簾將門、窗光線遮擋,9時將布簾拉開,17時將布簾拉上,飼喂和操作管理在9-17時這段時間進行。從17周齡后應逐漸增加光照時間。5、飼養(yǎng)密度。在平養(yǎng)條件下,7-18周齡以每平方米養(yǎng)10只為宜;籠養(yǎng)條件下,應保證每只雞有0.27平方米的籠位。(三)產蛋期產蛋期一般是指21周齡到72周齡這段時期,也就是從育成期結束后到母雞產蛋降到50%左右淘汰前的這段時間。這個時期是產生經濟效益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抓好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1、產蛋期各階段的飼養(yǎng)。按蛋雞產蛋階段的劃分為產蛋前期,產蛋中期和產蛋后期。 (1)產蛋前期。大體上21-24周齡為產蛋前期,育成雞由地面平養(yǎng)轉入產蛋雞舍立體籠養(yǎng),此時開始飼喂產蛋前期料。日糧中的鈣含量應由1%增加到2%。這一時期雞的卵巢和第二性征發(fā)育很快,采食量顯著增加,必須任其自由采食,以滿足其營養(yǎng)需要。目前在給產蛋雞的營養(yǎng)供給方面有二種方法:一是按照產蛋率的逐步提高而調整日糧中營養(yǎng)物質的供給量;二是當產蛋率達到5-10%時,提前開始飼喂產蛋高峰期的飼料。這一階段還應按照免疫程序做好雞新城疫、禽流感、減蛋綜合征等疫苗的接種,防止開產后免疫對母雞產蛋產生影響。 (2)產蛋中期。25-42周齡為產蛋中期,在正常的管理條件下,23-24周齡的雞群產蛋率應達到50%,這一時期產蛋率上升很快,經過3-4周便能達到產蛋高峰期。產蛋高峰期的最主要任務就是保持營養(yǎng)供給的穩(wěn)定性和管理工作上的一致性,避免一切應激因素,除本雞舍的飼養(yǎng)人員外,其他人員不準進入雞舍。飼養(yǎng)員服色相對固定,不能斷料、斷水、斷電,氣溫要均勻合適,特別是環(huán)境一定要保持安靜。 (3)產蛋后期。43-72周齡為產蛋后期,根據(jù)產蛋率的下降情況適當調整蛋白質的供給量。一般產蛋率在85%以上時,每日每只雞蛋白質進食量為18克當產蛋率降到80-75%時,每日每只雞蛋白質進食量減至16克產蛋率降到70-65%時,每日每只雞進食14克蛋白質。另外,夏季因為天熱,蛋雞的食欲降低,采食量減少,因此在日糧中應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冬季天冷,用于維持體溫的能量需要增加,因而要適當提高飼料的代謝能水平,這樣才不至于影響產蛋率。 2、光照。光照管理是提高產蛋雞產蛋性能的重要技術之一。產蛋階段光照保證在16小時。增加光照以每周15-20分鐘逐漸增加為宜,直至16小時。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面積3-4瓦燈泡為宜,照明度要均勻。不可突然增加光照強度或突然滅燈,這樣雞群容易受驚,影響產蛋率。當光照長度達到16小時時,開燈與關燈的時間要固定,不可隨意變動,以防雞產生應激現(xiàn)象。平養(yǎng)的雞在關燈時,應在15-20分鐘內逐漸關燈,減弱亮度,給雞一個信號,以使雞找到適當?shù)臈⑽恢谩?、鈣質補充。為使母雞高產和降低蛋的破損率,產蛋期應經常檢查鈣的供應情況。產蛋期日糧中含鈣量要保持在3.2-3.5%,在高溫或產蛋率高的情況下,含鈣量可加到3.6-3.8%,但進一步提高對產蛋不利。目前普遍采用貝殼粉和石粉作鈣源,日糧中貝殼粉和石粉的配合以2:1較為適宜,這樣蛋殼強度最好。另外,在鈣源充足的情況下出現(xiàn)蛋殼缺陷時,還應考慮鈣、磷之間的比例和維生素D3的含量是否合適。一般在日糧中含鈣量3-3.5%的情況下,磷以0.45%為最佳,而維生素D3的標準為維生素A標準的10-12倍最好。疾病防治技術:疫病防治 (一)基本原則1、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制措施。綜合防制措施包括:場址選擇、雞舍的設計建筑及合理布局,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制訂和執(zhí)行門衛(wèi)、消毒、免疫等各項防疫制度等。2、針對疫病流行環(huán)節(jié)采取防疫措施。任何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經、易感動物”三個環(huán)節(jié),只要切斷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不可能發(fā)生和流行。3、發(fā)生傳染病時,應立即向動物防疫部門報告,立即采取封鎖、隔離、消毒等緊急措施,病死雞和糞便等污染物作無害化處理,對健康雞群實施預防和保護措施。(二)制訂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種是預防疫病發(fā)生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之一,要有較好的免疫效果,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然而免疫程序的制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母源抗體水平,本地區(qū)疫病的流行情況,本場以往的發(fā)病情況,雞的品種,疫苗的種類,雞的日齡等。因此,各養(yǎng)雞場要制訂出適于本場使用的免疫程序。蛋雞的免疫程序參考見下表蛋雞免疫程序接種日齡疫苗種類接種方法1馬立克氏疫苗頸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3新城疫克隆30滴鼻或點眼6禽流感油苗頸背部皮下注射7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疫苗滴鼻、點眼或飲水12傳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弱毒)滴鼻或點眼18新城疫系或新城疫油苗飲水或肌肉注射26傳染性法氏囊炎疫苗(中毒)滴鼻、點眼或飲水29禽流感油苗(加強免疫)頸背部皮下注射30雞痘疫苗翅下刺種36傳染性支氣管炎H52疫苗滴鼻、點眼或飲水60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110雞痘疫苗翅下刺種125新城疫一減蛋綜合征油苗肌肉注射130禽流感油苗肌肉注射 常見雞病防治:1、新城疫新城疫又名亞洲雞瘟、偽雞瘟。它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1)流行特點。本病不分品種、年齡和性別均可發(fā)生。幼雛和中雛易感性最高。一年四季都能發(fā)病,但以春秋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病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在其癥狀出現(xiàn)24小時前,即由口、鼻分泌物和糞便中排出病毒,直到癥狀消失后5-7天才停止排毒,潛伏期為2-7天。 (2)臨床癥狀,分為3型。一是最急性型:突然發(fā)病,此型病雞常常沒有什么臨床異常表現(xiàn),頭天晚上正常,次晨死亡。二是急性型:病初體溫升高達43-44,垂頭縮頸,眼半閉,雞冠及肉髯漸變暗紅色或紫色;產蛋雞產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病雞咳嗽,呼吸困難,有粘液性鼻漏,常伸頭張口呼吸,發(fā)出“咯咯”喘鳴聲;病雞嗉囊內充滿液體內容物,倒提時常有大量酸臭的液體從口內流出;糞便呈黃綠色或黃白色,后期排蛋清樣的糞便;有的病雞還出現(xiàn)翅、腿麻痹等癥狀。三是亞急性或慢性型:病雞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穩(wěn),頭和頸向后或向一側扭轉,常伏地旋轉,動作失調,發(fā)作后一般經10-20天死亡。 (3)病理變化。急性型食管和腺胃交界處常見有出血斑或出血帶,腺胃乳頭腫脹,乳頭出血,胃角質膜下也可見出血點;整個腸道充血或嚴重出血,十二指腸和直腸后段最嚴重,腸道常呈彌漫性出血,腸粘膜密布針尖大小的出血點;腸淋巴濾泡腫脹,突出于粘膜表面,局部腸管膨大,充滿氣體粥樣內容物;心外膜、心冠脂肪上可見出血點;喉頭、氣管內有大量粘液,并嚴重出血;產蛋卵黃膜嚴重充血、淤血,卵黃破裂,形成卵黃性腹膜炎。亞急性或慢性型:剖檢變化不明顯,個別雞可見腸卡他性炎癥,小腸粘膜上有纖維素性壞死。近年來非典型新城疫常有發(fā)生,非典型新城疫一般多散發(fā),發(fā)病率在5-10%,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極不典型,在臨床癥狀上很難覺察,在剖檢病變上只有把多只病死雞的病變癥狀進行綜合分析。如一只病雞只有肌胃角質皮下出血,其他器官見不到病變;另一只病死雞只有小腸粘膜見有棗核形腫脹潰瘍病變;再一只病死雞只有盲腸淋巴結腫脹壞死病變;根據(jù)三者或四者的剖檢病變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作出初步判定。產蛋雞嚴重者卵泡破裂,卵黃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4)防治。本病無治療藥物,雞群發(fā)病后,應采取緊急免疫措施,封鎖雞場,病死雞作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毒。同時根據(jù)雞的日齡大小,小雞用IV系疫苗倍量點眼或飲水。大雞用I系苗進行緊急接種。2、禽流感 禽流感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全身性、出血性敗血癥。主要侵害禽的呼吸系統(tǒng)及生殖系統(tǒng)。 (1)流行特點。病雞和帶毒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也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飼養(yǎng)用具等途徑間接傳播。另外,野禽和吸血昆蟲也可傳播本病毒,以雞和火雞最容易感染,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受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時,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2)臨床癥狀。強毒型:呈暴發(fā)流行,雞群突然發(fā)病,傳播迅速,常常不表現(xiàn)任何癥狀而大批死亡。病程稍長的雞,出現(xiàn)精神沉郁,廢食,羽毛松亂,頭頸下垂,雞冠和肉垂發(fā)黑或高度水腫。頭、眼、瞼、頸和胸部水腫,腿鱗變紫。有些雞可出現(xiàn)神經癥狀,如扭頸、抽搐、驚厥和癱瘓等,母雞可引起產蛋率下降。發(fā)病1周內,雞群的死亡率可達75%以上,嚴重者死亡率可達100%。產薄皮蛋、沙皮蛋,蛋殼顏色變淺變白。弱毒型: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臨床常表現(xiàn)產蛋突然下降,死亡率不高。病雞僅有腺胃出血,頭部和瞼部皮下水腫,腳鱗變紫,咳嗽,打噴嚏,呼吸有羅音,鼻竇腫脹,流鼻液,尖叫等癥狀。有些病雞下痢,排水樣糞便,呈灰綠色。呼吸道型禽流感,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如果有其他并發(fā)癥時,死亡率明顯增高。輕慢型禽流感:雞群僅表現(xiàn)為輕微的呼吸道癥狀,同時伴有產蛋量下降。一般持續(xù)幾周后,產蛋量可回升。 (3)病理變化。急性死亡的雞:僅在內臟漿膜面和心冠脂肪上見到出血點。病程稍長時,頭腫大,頭部皮下膠樣浸潤與出血。左心耳、大動脈根及心內膜、心外膜點狀出血或灰黃色的壞死灶。有的在腺胃、肌胃、盲腸扁桃體等粘膜上見有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呈帶狀出血。肝、脾、腎明顯淤血腫大,肺常呈現(xiàn)血腫或破裂。肝、脾、腎和肺常見灰黃色壞死灶。本病全身出血性變化極為嚴重。部分病雞的腺胃粘膜、十二指腸、盲腸扁桃腺及泄殖腔有出血點或斑塊狀出血。腿、胸部肌肉及腹腔脂肪都有散在出血點。母雞的卵巢萎縮,卵泡變形,輸卵管內有白色粘稠的分泌物。公雞的睪丸出血、腫大。輕病雞:可見竇中有卡他性、纖維性、漿液纖維素性、粘液膿性或干酪性炎癥。氣管粘膜水腫,有滲出物。 (4)診斷。本病依據(jù)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剖檢所見病變做出初步判斷。但由于禽流感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較大且無特征性,易與新城疫、支氣管炎、喉氣管炎等病相混淆,所以,確診需做病毒分離和鑒定。 (5)防治。一是對本病做好嚴格的檢疫、監(jiān)控工作。二是加強生物安全措施,杜絕畜禽混養(yǎng)、水禽混養(yǎng),避免與野生鳥類接觸,嚴格消毒制度等。三是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禽流感疫苗接種。3、產蛋下降綜合征產蛋下降綜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該病主要表現(xiàn)為產蛋下降和蛋殼異常。 (1)流行特點。任何年齡的雞均可感染。幼雞感染后不表現(xiàn)任何臨床癥狀,只有到開產以后才表現(xiàn)癥狀。26-35周齡的所有品系的雞都會感染,危害也最嚴重。不同品系的雞對EDS76病毒的易感性有差異,產褐殼蛋的母雞較產白殼蛋的母雞易感。 (2)臨床癥狀。病雞無明顯臨床癥狀,通常是26-36周齡突然出現(xiàn)群體性產蛋下降,產蛋率比正常下降20-50%。同時,產出軟殼蛋、薄殼蛋、無殼蛋、小蛋。蛋體畸形,蛋殼表面粗糙,如白灰、灰黃粉樣。褐殼蛋則色素消失,顏色變淺。蛋白水樣,蛋黃色變淡,或蛋白中混有血液、異物等。異常蛋可占產蛋的15%以上,蛋的破損率增高。產蛋下降持續(xù)4-6周后又恢復到正常水平。患病雞群的部分雞,可能出現(xiàn)精神差、厭食、貧血、腹瀉等癥狀。 (3)病理變化。本病常缺乏明顯的病理變化,其特征性病變是輸卵管各段粘膜發(fā)炎、水腫、萎縮,病雞的卵巢萎縮變小,或出血,子宮粘膜發(fā)炎,腸道出現(xiàn)卡他性炎癥。 (4)診斷。在飼養(yǎng)管理正常情況下,產蛋雞處于產蛋高峰時,突然發(fā)生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產蛋下降,同時伴有畸形蛋,蛋質下降;剖檢可見生殖道病變,臨診上也無特異的表現(xiàn)時,可懷疑為本病。但需進一步做病毒分離與鑒定和血凝抑制試驗才能確診。 (5)防治。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從加強管理、免疫、淘汰病雞等多方面進行防制。在發(fā)病時,可喂給抗菌藥物,以防繼發(fā)感染。加強衛(wèi)生管理是預防此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免疫接種是本病主要的防治措施。對18周齡后備母雞肌肉或皮下接種 “新城疫-減蛋綜合征二聯(lián)油苗”0.5毫升。為防止早期感染,預防接種可提前至100日齡。治療可采用抗病毒中西藥物,配合抗生素預防混合感染。4、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腸弧病毒引起感染雛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法氏囊腫大和腎臟損害為特征。經飼料、飲水、墊料、塵土、空氣、用具、昆蟲等而傳播。 (1)流行特點與臨床癥狀。本病以3-6周齡雞最易感。其主要特征是雞突然發(fā)病,羽毛逆立無光澤,嘴插入羽毛中,常蹲在墻角下,嚴重時臥下不動。隨后病雞排白色奶油狀糞便,食欲減退,飲水增加,嗉囊中充滿液體。部分雞有自行啄肛現(xiàn)象。耐過的雛雞常出現(xiàn)貧血、消瘦、生長遲緩。本病的感染率為100%,死亡率一般在10-30%。 (2)病理變化。在感染早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腫而腫大。感染2-3天后法氏囊的體積和重量增加到正常的2倍左右,有淡黃色膠凍樣滲出物。嚴重時出血,法氏囊呈紫黑色,紫葡萄狀。切開囊腔后,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囊腔中有膿性分泌物。感染5天后,法氏囊開始縮小,第八天后僅為原來重量的1/3左右。有些病程較長的慢性病例,外觀法氏囊的體積雖增大,但囊壁變薄,囊內積存干酪樣物。 (3)診斷。根據(jù)流行特點、癥狀和剖檢病變可做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需進行病毒分離及血清學試驗。 (4)防治。平時應加強衛(wèi)生管理,定期消毒。種雞群:2-3周齡弱毒疫苗飲水;4-5周齡中等毒力疫苗飲水;開產前用油佐劑滅活疫苗肌肉注射。商品雞:14日齡用弱毒疫苗飲水;21日齡用弱毒疫苗飲水;28日齡用中等毒力疫苗飲水。為保持疫苗活力,可在水中加入1%脫脂乳。為避免病雞脫水衰竭死亡,可飲用口服補液鹽以補充體液。 5、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是冠狀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呼吸道疾病。臨床上分呼吸道型和腎病理變化型兩種。 (1)流行特點。本病各種年齡的雞都可發(fā)病,但雛雞最為嚴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齡以內的雞多發(fā)。本病主要經呼吸道通過空氣的飛沫傳給易感雞。也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及飼養(yǎng)用具經消化道感染。 (2)臨床癥狀。常見侵犯呼吸器管、輸卵管、腎臟和腺胃。潛伏期1-7天。幼雛表現(xiàn)為伸頸、張口呼吸,咳嗽,有“咕?!币?,以夜間最清楚。病雞精神萎靡,食欲廢絕,羽毛松亂,翅膀下垂,昏睡、怕冷,常擁擠在一起。2周以內病雛雞,還常見鼻竇腫脹,流粘性鼻液,流淚,甩頭等癥狀。產蛋雞感染后產蛋量下降25-50%,同時產軟殼蛋、畸形或粗殼蛋。蛋殼顏色變淺。種雞感染后,受精率明顯降低,弱雛數(shù)增加。感染腎型支氣管炎病,是目前多發(fā)并流行范圍較廣的疾病。雞被感染后24-28小時開始氣管發(fā)出羅音,打噴嚏及咳嗽,并持續(xù)1-4天,這些呼吸道癥狀一般很輕微,有時只有在晚上安靜的時候才聽得比較清楚。2-3天后逐漸加劇。病雞擠堆,厭食,排白色稀便,糞便中幾乎全是尿酸鹽。體重減少,腿脛部干癟,肛門周圍羽毛粘滿水樣白色糞便,死亡率約30%。 (3)病理變化。主要病變?yōu)闅夤墉h(huán)出血,管腔中有黃色或黑黃色栓塞物。幼雛鼻腔、鼻竇粘膜充血,鼻腔中有粘稠分泌物,肺腔水腫或出血。產蛋雞的卵泡變形,甚至破裂。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