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學專業(yè)論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pdf_第1頁
(歷史地理學專業(yè)論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pdf_第2頁
(歷史地理學專業(yè)論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pdf_第3頁
(歷史地理學專業(yè)論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pdf_第4頁
(歷史地理學專業(yè)論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歷史地理學專業(yè)論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緒論1 一、選題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1 ( 一) 、理論意義1 ( 二) 、實用價值1 二、重難點及創(chuàng)新l 三、文獻綜述2 ( 一) 、直接研究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路線的成果2 ( - - ) 、區(qū)域歷史地理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狀況3 ( 三) 、研究清代驛運制度的成果中涉及到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 :3 ( 四) 、存在的不足3 四、概念界定5 ( 一) 、“嘉陵江流域5 ( 二) 、“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5 第一章本區(qū)域內的主要干線道路6 第一節(jié)東大路6 第二節(jié)北大路7 第三節(jié)西大路一甘松路1 0 第二章本區(qū)域內的支線道路1 3 第一節(jié)小川北路1 3 第二節(jié)小川東路1 6 第三節(jié)僻北路1 8 第四節(jié)僻東北路2 2 第五節(jié)僻東北路支路2 6 第六節(jié)米倉道2 8 第七節(jié)陰平道2 9 第八節(jié)景谷道3 0 第三章本區(qū)域內縣際之間的交通線路3 1 第一節(jié)營蓬南線3 1 第二節(jié)廣遂線3 2 第三節(jié)江太線3 4 第四節(jié)成遂線3 6 第五節(jié)遂壁線3 7 第六節(jié)成綿線3 9 第七節(jié)三江線4 0 第八節(jié)松江線4 1 第九節(jié)達梁線4 4 第十節(jié)洋渠路4 5 第四章本區(qū)域內縣內交通線路4 7 第一節(jié)重慶府諸縣小路4 7 1 、巴縣、江北廳諸小路4 7 2 、璧山縣諸小路4 8 3 、銅梁縣諸小路4 9 4 、大足縣諸小路5 0 5 、合州諸小路5 1 6 、定遠縣諸小路5 2 第二節(jié)順慶府諸縣小路5 2 7 、南充縣諸小路5 2 8 、蓬州諸小路5 7 9 、儀隴縣諸小路5 7 1 0 、廣安州諸小路:5 9 1 1 、西充縣諸小路6 3 1 2 營山縣諸小路6 4 1 3 、岳池縣諸小路6 5 第三節(jié)綏定府、太平廳諸縣小路6 6 1 、達縣諸小路6 6 2 、東鄉(xiāng)縣諸小路6 7 3 、新寧縣諸小路6 7 4 、渠縣諸小路6 8 5 、大竹縣諸小路6 8 6 、太平廳諸小路7 0 第四節(jié)保寧府諸縣小路7 4 l 、閬中縣諸小路7 4 2 、蒼溪縣諸小路7 5 3 、南部縣諸小路7 6 4 、廣元縣、昭化縣、劍9 i i 諸小路7 6 5 、巴州諸小路7 7 6 、通江縣諸小路7 9 7 、南江縣諸小路8 0 第五節(jié)潼川府諸縣小路8 2 1 、三臺縣諸小路8 2 2 、射洪縣諸小路8 2 3 、中江縣諸小路8 3 4 、鹽亭縣諸小路8 4 5 、遂寧縣諸小路8 5 6 、蓬溪縣諸小路8 7 7 、安岳縣諸小路8 7 8 、樂至縣諸小路8 8 第六節(jié)龍安府、松潘廳諸縣小路9 2 l 、平武縣諸小路9 2 2 、江油縣、彰明縣諸小路9 2 3 、石泉縣諸小路9 3 4 、松潘廳諸小路9 3 第七節(jié)綿州諸縣小路9 5 1 、綿陽縣諸小路9 5 2 、羅江縣諸小路9 6 3 、梓潼縣諸小路9 7 4 、安縣諸小路9 7 第五章結語9 9 第一節(jié)嘉陵江流域地區(qū)陸路交通路線形成原因9 9 1 、作為水路交通的補充9 9 2 、連接各大水系9 9 3 、裁彎取直的需要9 9 流域地區(qū)陸路交通路線分布特點9 9 比較明顯9 9 多于東西走向1 0 0 通樞紐已經開始初步呈現(xiàn)1 0 0 流域地區(qū)陸路交通網絡影響因素1 0 1 1 0 1 1 0 3 嘉陵江流域地區(qū)陸路交通網絡的影響1 0 3 路鐵路大都沿襲舊有線路的走向1 0 3 公路和鐵路的線路走向提供參考1 0 4 1 0 5 1 1 3 】1 4 摘要 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 歷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易宇 指導教師馬強教授 摘要 嘉陵江是四川的重要河流,也是在四川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如今在第二輪西 部大開發(fā)的背景下,國家要求加快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各地大規(guī)模開展陸路交通線路 建設,該論文對于新建線路的選址走向有一定的參考意見。因此,開展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 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本文作為嘉陵江流域歷史地理綜合研究 課題的一部分,主要負責梳理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的基本陸路交通路線,盡量做到復原 陸路交通路線的基本概況,為嘉陵江流域歷史地理綜合研究提供詳盡準確的地理資料。 論文第一部分解釋了選題原由,充分說明了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是極具 學術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的。論文第二部分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的基本陸路交通路線做了 詳細考證。這一部分分別考證了該區(qū)域內的三級干道以及區(qū)內四十五個縣的縣際和縣內陸路 也做了考證,詳細勾勒了它們的線路走向。論文第三部分,簡要分析了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 流域陸路交通路線形成原因、特點及其影響因素,認為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呈現(xiàn)道路走向方 面,沿河筑路情況明顯;道路框架方面,南北向的道路偏多,東西向的道路偏少;交通樞紐 方面,多層次、網絡化交通樞紐格局已經出現(xiàn)等特點。同時,還分析了影響清代四川地區(qū)嘉 陵江流域交通線路的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以及對現(xiàn)代交通網路的影響。 關鍵詞:清代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 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r tr e s p e c t i v e l yd o e s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nl e v e l3t r u n kr o a di nt h ea r e aa n dt h el a n d r o u t e si n t h i s4 5c o u n t i e s i td r a w st h eo u t l i n eo ft h e i rd i r e c t i o n si nd e t a i l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e p a p e rb r i e f l ya n a l y s e st h ef o r m a t i o nr e a s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 t h a tt h el a n dt r a f f i co fj i a l i n gf i v e rb a s i np r e s e n t sl i k et h i s :o nt r e n dp a r t ,b u i l dt h er o a da l o n gt h e r i v e r ;o nf r a m ep a r t ,m o r en o r t h s o u t hr o a d s ,l e s se a s t w e s tr o a d s ;o nt r a f f i ch u bp a r t ,m u l t i - l e v e l a n dn e t w o r kt r a f f i ch u b p a t t e r nh a se m e r g e d ,e t c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i ta l s oa n a l y s e st h en a t u r a la n d s o c i a l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o fl a n dt r a f f i cr o u t e so fj i a l i n gf i v e rb a s i ni ns i c h u a nr e g i o ni nq i n g d y n a s t ya sw e l la s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m o d e m t r a f f i cn e t w o r k k e y w o r d s :q i n gd y n a s t yj i a l i n gr i v e rb a s i n l a n dt r a f f i c i i 緒論 緒論 選題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 一) 、理論意義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歷史交通地理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取得了豐富成果。 但對清代嘉陵江流域交通的關注不多,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巴蜀向外的通道交 通線路領域,對流域內尤其是四川盆地內部交通研究關注不夠,基本的交通路線 研究、主要交通路線的時空演變規(guī)律等都較薄弱,因此還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 以“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為選題,可以彌補前人研究之不足。 另外,對豐富嘉陵江流域區(qū)域歷史地理研究也有一定的意義。 ( 二) 、實用價值 嘉陵江是四川的重要河流,也是在四川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這在 第二輪西部大開發(fā)的背景下,國家要求加快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各地大規(guī) 模開展陸路交通線路建設,該論文對于新建線路的選址走向有一定的參考意見。 因此,開展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 這一選題可以配合馬強教授的“嘉陵 江流域歷史地理綜合研究 教育部課題的研究,將最終研究成果反映在歷史地圖 上,成為“嘉陵江流域歷史地理綜合研究 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重難點及創(chuàng)新 本論文的重點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將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的主要陸路 交通路線考證清楚;二是對這些陸路交通路線區(qū)分等級,建立網絡;三是將考證 出的主要陸路交通路線落實到地圖上。 本論文的難點在于如何從數(shù)量眾多的方志資料中考證出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 流域各線具體的陸路交通路線,并將其落實到地圖上。其次就是眾多交通線路的 實地考察和定位也是本文的一個難點。 兩南大學碩十學伊論文 前人對于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的研究較為薄弱,本論文第一次 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的陸路交通做一個系統(tǒng)地梳理,可補前人研究之不足, 豐富嘉陵江流域區(qū)域歷史地理的研究成果,這姑且算做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吧。 三、文獻綜述 筆者在檢索中國歷史地理學論著索引( 1 9 0 0 1 9 8 0 ) ) ) ( 杜瑜、朱玲玲編, 書目文獻出版社,1 9 8 6 年)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索引( 1 9 7 9 2 0 0 8 ) 和上 海圖書館全國報刊資料索引( 1 9 8 0 - 2 0 0 8 ) 等索引資料,并查看近年來研究論 著后發(fā)現(xiàn),對于“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 這一問題,目前學術 界已經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薄弱。 目前學術界對于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交通狀況的研究成果不多,但主要 集中在四川對外交通線路上。但對四川地區(qū)內部的陸路交通狀況重視不夠?,F(xiàn)將 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總結如下: ( 一) 、直接研究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路線的成果 在區(qū)域歷史交通地理的研究中,嚴耕望的唐代交通圖考( 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7 年) 藍勇的四川古代交通路線史(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 9 8 9 年) 、 西南歷史文化地理(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 0 0 1 年) 、古代交通生態(tài)研究與 實地考察(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 、黎小龍的交通貿易與西南開發(fā)( 西 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 9 9 4 年) ,馬強的漢水上游與蜀道歷史地理研究( 四川人 民出版社,2 0 0 4 年) 等專著中對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的交通問題很重視,但只提 到了幾條主要的交通路線,確定了大致的走向,但是對路線的具體走向考證不夠 詳細,對于線路的具體定位比較模糊。李之勤的金牛道北段線路的變遷與優(yōu)化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 0 0 4 年2 期) ,藍勇的米倉道的踏察與考證( 四川 文物,1 9 8 9 年2 期) ,李燁、余忠平的米倉道考察記( 文博,1 9 9 4 年2 期) , 蔣志的綿陽市境內古驛道小考( 綿陽師專學報,1 9 9 8 年1 期) ,以上4 篇論 文都只是對一個區(qū)域內的其中一條道路進行了考證和論述。林超的秦嶺與大巴 山對于四川與西北交通之影響,( 地理學報,1 9 4 7 年z l 期) ,主要研究秦巴山 地之間的道路。龍漢武、文雙發(fā)的抗戰(zhàn)時期的四川交通述論,( 武漢交通職業(yè) 2 緒論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i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鼉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寰曼蔓曼皇曼曼曼曼曼量曼鼉曼置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量皇曼皇舅舅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學院學報,2 0 0 5 年3 期) 主要研究是抗戰(zhàn)時期四川地區(qū)的交通情況,但是對于 流域內的陸路交通只是略有提及,沒有仔細闡述。王文君的長江三峽地區(qū)清代 陸路交通網絡研究( 西南大學,2 0 0 9 年) 中也涉及到了一部分嘉陵江流域與三 峽地區(qū)重合部分的陸路交通線路。 ( 二) 、區(qū)域歷史地理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狀況 在區(qū)域歷史交通地理的研究中,一些交通管理部門編修的交通史對四川地區(qū)嘉 陵江流域清代的陸路交通也有涉及,如中國古代道路交通史( 中國公路交通史 編審委員會,人民交通出版社,1 9 9 4 年) 、四川公路交通史( 王立顯,四川人 民出版社,1 9 8 9 年) 、四川交通史志文稿古代陸路交通篇( 四川省交通廳地方 交通史志編纂委員會,內部出版,1 9 8 4 年) 、四川交通史志文稿民間運輸篇( 四 川1 省交通廳地方交通史志編纂委員會,內部出版,1 9 8 4 年) 等,對清代四川地區(qū) 嘉陵江流域的主要陸路交通干線都有介紹,對線路走向做了大致描述,但較為簡 略,對支路路線則沒有論述。張波、王雙懷的西部交通的歷史考察( 中國歷 史地理論叢,2 0 0 3 年第2 期) 對清代四川地區(qū)的交通路線做了簡要介紹,分析 了影響西部交通的主要因素,未能對流域內的陸路交通路線做具體研究。 ( 三) 、研究清代驛運制度的成果中涉及到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 很多涉及驛運制度的研究成果,如金光亮的中國清代的驛運概況( 驛運 月刊,1 9 4 1 年5 月) 和清代康雍兩朝的四川驛運( 驛運月刊,1 9 4 1 年6 月) 、健廬的清代川境驛站路程( 四川文獻,1 9 7 4 年l l 期) 、王長啟的清 代驛站遞送排單與公文信( 文博,1 9 9 2 年6 月) 、方裕瑾的清代郵驛制度概 述( 歷史檔案,1 9 8 2 年4 期) 等都從驛運制度、驛遞方式等方面對流域內的 驛運有所涉及。劉文鵬的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系之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2 0 0 4 年) 在“行省區(qū)的驛傳網絡 中論述了清代四川省的主要交通路線, 雖也涉及到嘉陵江流域的一些陸路交通路線,但不是其研究的重點,也未能深入 闡述。 ( 四) 、存在的不足 通過總結前人成果,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研究 兩南大學碩十學伊論文 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 一) 在研究角度上,基礎研究薄弱 1 缺乏對具體交通路線的研究 目前學術界對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歷史交通地理的研究側重點主要在出省 的幾條線路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對省內陸路交通的重視程度不夠,具體的交通 路線都不是很清楚。對研究區(qū)域內的主要交通干線只有大致的走向描述,僅少數(shù) 線路具體經過的地區(qū)有人研究。許多支路、小路就無人論及。 2 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網絡研究薄弱 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路線研究的薄弱,直接導致了對這一地區(qū) 陸路交通網絡的研究難以深入。相對于其他地區(qū)、其他交通路線的交通網絡研究, 如陜西近代交通網的形成及特點( 任軍利,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 0 0 0 年3 月) 、西南絲綢之路是一個多元立體的交通網絡( 黃光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 0 0 2 年4 期) 等,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網絡研究幾乎稱得上空白。目前 學術界對區(qū)域內主要交通路線缺乏全面深入考證和整理;對干線、支線的關系缺 乏深入研究,道路等級狀況不明確。 3 缺乏對陸路交通路線的時空演變規(guī)律研究 目前學術界對清代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陸路交通的基礎研究薄弱,更無人探 討有清一代這一地區(qū)交通道路的時空演變規(guī)律。 ( 二) 研究方法上存在不足 學術界目前在對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清代陸路交通研究中,運用的主要研究 方法還是文獻推證法,缺乏運用比例尺較大的地圖進行地理信息的比對。另外, 對實地踏察運用的也不充分。 ( 三) 在資料運用上也不充分 目前,學術界在這一問題的研究上運用的主要資料是傳統(tǒng)的文獻資料,對其 他資料的運用不夠充分: 首先是對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各縣的民國地方志資料運用不足。對建國后這 一地區(qū)各縣的方志資料雖有運用,但也不充分。 其次是對游記、筆記等資料運用不夠充分。對清人的一些有關四川地區(qū)嘉陵 江流域區(qū)的游記運用不夠。對西方人和日本人在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的調查考察 4 緒論 曼曼曼曼舅曼曼量曼曼曼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皇曼舅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i i 曼曼皇曼皇鼉曼曼 所遺留的游記資料不夠重視。 再次是對地名錄資料運用不夠。學界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地區(qū)8 0 年代編寫的 地名錄資料對地名進行倒推,從而考證出清代地名。 四、概念界定 ( 一) 、“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在唐以前稱西漢水,唐以后改稱嘉陵江,嘉陵江之名最早見于唐 代的元和郡縣志。嘉陵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全長為1 11 9 公里,流域面積1 6 萬平方公里,居長江各支流之首。按照現(xiàn)代自然地理學者的劃分四川廣元以上為 上游,四川廣元至重慶合川為中游,合川以下為下游段。嘉陵江于重慶匯入長江。 “流域及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所流過的整個區(qū)域。“嘉陵江流域”及嘉陵江干流及 其所有支流流經的整個區(qū)域,包括今天今天甘肅、陜西、四川、重慶等廣大地區(qū)。 ( 二) 、“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 “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在歷史上的范圍也存在變動。那么本文所討論的“四 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是指清代1 8 2 0 年四川布政使在嘉陵江流域行使政權的范圍。 本文所指的“四川地區(qū)嘉陵江流域 具體到行政區(qū)劃上,主要包括保寧府、順慶 府、龍安府、潼川府、綏定府、太平廳、松潘直隸廳全部轄區(qū),以及重慶府所轄 的巴縣、江北廳、銅梁縣、合州、大足縣、璧山縣、定遠縣,綿州直隸州所轄綿 州、梓潼縣、羅江縣。 嘉陵江志,四川水利水電廳,1 9 9 1 年,第l 頁 兩南人學碩十學位論文 第一章本區(qū)域內的主要干線道路 第一節(jié)東大路 東大路在清代是成都通往重慶的一條主要道路,由成都的錦官驛出發(fā)經過簡 州、資陽、內江、榮昌、永川最后到達重慶,全長九百多里,路面為5 - 8 尺左右 的石板大道,共計五驛、四鎮(zhèn)、三街、七十二場。進入璧山境內的具體走向如下: 所屬府所屬縣古地名今地名里數(shù)備注 重慶府璧山縣界牌鋪縣南九十里接永川境 重慶府璧山縣高古鋪重慶市璧山縣丁家鎮(zhèn)馬縣南八十里 坊村 重慶府璧山縣石梯鋪重慶市璧山縣丁家鎮(zhèn)縣南七十里 重慶府璧山縣帽子鋪待考縣南六十里 重慶府璧山縣來風驛重慶市璧山縣青杠街道縣南五十里 ( 并鋪)來風驛 重慶府璧山縣拖木鋪重慶市璧山縣青杠街道縣東六十里接巴縣境 拖木漕 重慶府巴縣走馬鋪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走馬鎮(zhèn)縣西八十七里 重慶府 巴縣鳳山鋪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金鳳鎮(zhèn) 縣西七十二里 重慶府巴縣白市驛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白市驛縣西五十五里 ( 并鋪)鎮(zhèn) 重慶府巴縣二郎鋪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二郎縣西三十五里 重慶府巴縣 石橋鋪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石橋鋪縣西二十里 重慶府巴縣佛圖鋪重慶市渝中區(qū)佛圖關縣西十里 重慶府巴縣底塘鋪重慶市渝中區(qū)縣城內 本表主要參考資料:嘉慶四川通志卷8 9 武備鋪遞;道光重慶府志 卷6 武備志;道光江北廳志卷1 輿地志;同治( ( 璧山縣志卷2 武備鋪 遞;民國巴縣志卷1 4 交通;四川省巴縣志編修委員會編:巴縣志,重 慶出版社,1 9 9 4 年,第3 2 2 頁;重慶市渝北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江北縣志, 重慶出版社,1 9 9 6 年,第2 9 9 頁;重慶市江北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重慶市 江北區(qū)志,巴蜀書社,1 9 9 3 年,第5 2 1 頁;四川省璧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璧山縣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第2 7 5 - 2 7 7 頁;重慶市市中區(qū)地名領 導小組:四川省重慶市市中區(qū)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5 年。四川省巴縣地名領 導小組編:四川省巴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9 8 3 年;重慶市江北區(qū)地名領導小 組編:四川省重慶市江北區(qū)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江北縣地名領 6 第一章本區(qū)域內的卡要干道線路 導小組編:四川省江北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5 年;四川省璧山縣地名領導 小組:四川省璧山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測繪局編:四川省 地圖集,內部出版,1 9 8 1 年;重慶市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2 0 0 6 年。 此線路同今天成渝高速公路走向基本吻合。 第二節(jié)北大路 北大路又稱金牛道,川1 陜西線,是一條古道,最早開鑿于戰(zhàn)國時期,一直是 四川通往外地的條主要干道。它從陜西漢中出發(fā),經過寧強,進入四川廣元境內, 其具體走向如下: 所屬府所屬縣古地名 今地名 里數(shù)備注 保寧府廣元縣椿樹鋪廣元市朝大區(qū)轉斗鎮(zhèn)黎東北一百三十接陜西寧強境 明村里 保j 。府廣元縣轉斗鋪廣元市朝天區(qū)轉斗鎮(zhèn)東北一百二十 里 保寧府廣元縣中子鋪廣元市朝天區(qū)中子鎮(zhèn)東北一百一十 里 保寧府廣元縣紙房鋪廣元市朝天區(qū)宣河鎮(zhèn)東北百里 保寧府廣元縣榆林鋪待考東北八十里 保寧府廣元縣雜果鋪待考東北七十里 保寧府廣元縣金堆鋪廣元市朝天區(qū)東北六十里 保寧府廣元縣上關鋪待考東北五十里 保寧府廣元縣望云鋪廣元市朝天區(qū)沙河鎮(zhèn)望東北四十里 云村 保寧府廣元縣壘石鋪待考東北三十里 保j 。府廣元縣石橋鋪待考東北二十里 保寧府廣元縣瓷窯鋪廣元市利州區(qū)工農鎮(zhèn)東北十五里 保寧府廣元縣縣門鋪廣元市利州區(qū)縣治 保寧府廣元縣上門鋪待考西南十里 保寧府 廣元縣皂角鋪 待考 西南二十里接昭化縣境 保寧府昭化縣榆錢鋪待考東二十里 保寧府昭化縣桔柏鋪廣元市元壩區(qū)昭化鎮(zhèn)桔東十里 柏渡 保寧府 昭化縣 縣門鋪廣元市元壩區(qū)昭化鎮(zhèn)縣治 保寧府昭化縣天雄鋪廣元市元壩區(qū)昭化鎮(zhèn)天西十里 雄村 保寧府昭化縣新鋪待考西二十里 保寧府昭化縣竹埡鋪廣元市元壩區(qū)大朝鄉(xiāng)五硒三十里 堆村 7 兩南大學碩十學何論文 保j :府 昭化縣人木鋪j 元市元蜘 人朝鄉(xiāng)曲四十里 保寧府昭化縣高廟鋪廣元市元壩區(qū)大朝鄉(xiāng)高r 晤五十里接劍州境 廟村 保寧府劍州七里坡鋪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zhèn)東八十里 七里坡 保,府n j h志公寺鋪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zhèn)東七十里 志公寺 保寧府 劍州劍門鋪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zhèn)東六十里 保寧府 劍州青樹子鋪,“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zhèn)東五十里 青樹村 保寧府劍州漢陽鋪廣元市劍閣縣漢陽鎮(zhèn)東四十里 保。j 。府劍州石洞鋪 廣元市劍閣縣漢陽鎮(zhèn)石東三十里 洞溝村 保寧府劍州抄手鋪廣元市劍閣縣普安鎮(zhèn)抄東二十里 手鋪 保j 。府劍州底塘鋪廣元市劍閣縣醬安鎮(zhèn)- 城,j 、東門夕h 保寧府劍州清涼橋鋪廣元市劍閣縣涼山鄉(xiāng)清 西十里 涼村 保j 1 府 劍州梁山鋪廣元市劍閣縣涼山鄉(xiāng)西二十里 保寧府劍州讀。偉臺鋪西三十里 保寧府劍州柳池溝鋪廣元市劍閣縣柳溝鎮(zhèn) 西四十里 保j 。府僉t j , j - i 垂泉鋪廣元市劍閣縣垂泉鎮(zhèn)西入十里 保寧府劍州武連鋪廣元市劍閣縣武連鎮(zhèn)西八十里 保j 。府盆e j , j ,h 瓦子埡鋪廣元市劍閣縣馬燈鄉(xiāng)瓦西九十里接梓潼縣境 子村 綿州梓潼縣演武鋪綿陽市梓潼縣演武鄉(xiāng)北七十里 綿州梓潼縣酒店鋪綿陽市梓潼縣演武鄉(xiāng)酒 北六十里 店埡村 綿州梓潼縣上亭鋪綿陽市梓潼縣演武鄉(xiāng)上 北五十里 亭鋪 綿i h梓潼縣城垣鋪待考北四十里 綿州梓潼縣通木鋪待考 北三十里 綿州 梓潼縣 吉陽鋪待考:t l - 一十里 綿州梓潼縣水觀音鋪綿陽市梓潼縣文昌鎮(zhèn)水北十里 觀音 綿州梓潼縣底塘鋪綿陽市梓潼縣文呂鎮(zhèn)縣治內 綿州梓潼縣漏風鋪綿陽市梓潼縣長卿鎮(zhèn)南十里 綿州梓潼縣板橋鋪綿陽市梓潼縣石牛鎮(zhèn)板 南二十里 橋村 綿州梓潼縣 石牛鋪 綿陽市梓潼縣石牛鎮(zhèn) 南三十里 接綿州境 綿州綿州宣化鋪綿陽市游仙區(qū)徐家鎮(zhèn)北七十里 綿州綿州魏城驛鋪綿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 北八十里 8 第一章本叉:域內的士要干道線路 綿州綿州 銅瓦鋪 綿陽i 訂游仙【x 魏城鎮(zhèn)銅 北五十里 瓦鋪 綿州綿州沈香鋪綿陽市游仙區(qū)沉抗鎮(zhèn)北四十里 綿州綿州 蔡家鋪綿陽市游仙區(qū)沉抗鎮(zhèn)蔡 北三十里 家橋村 綿州綿州抗香鋪綿陽市游仙區(qū)沉抗鎮(zhèn)抗北二十里 香鋪 綿州綿州濫泥溝鋪 綿陽市游仙區(qū)小枧溝鎮(zhèn) 北十里 濫泥溝 綿州綿州底塘鋪綿陽市涪城區(qū)州治 綿州綿州石橋鋪 綿陽市涪城區(qū)石塘鎮(zhèn) 西十里 綿州綿州皂角鋪綿陽市涪城區(qū)新皂鎮(zhèn)兩三十里 綿州綿州新鋪待考西四十里 綿州綿i 1雞鳴鋪待考西五十里 接羅江境 綿州羅江縣金山鋪德陽市羅江縣金山鎮(zhèn)東北二十里 綿州羅江縣 大井鋪德陽市羅江縣大井鎮(zhèn) 東北十五里 綿州羅江縣底塘鋪德陽市羅江縣萬安鎮(zhèn)城內 綿州羅江縣白馬關鋪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鎮(zhèn) 西十里 至廣濟橋交德 陽境 此后再經過德陽、漢州、最后達到成都的錦官驛。 本表主要參考資料:嘉慶四川通志卷8 9 武備鋪遞;咸豐梓潼縣志 卷3 驛傳;同治羅江縣志卷8 驛傳;同治直隸綿州志卷2 3 驛傳; 道光重修昭化縣志卷2 9 鋪遞;咸豐梓潼縣志卷2 驛遞;同治劍 州志卷6 賦役;民國重修廣元縣志稿卷2 交通;民國( ( 綿陽縣志卷 1 道路。綿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綿陽市志,四川辭書出版社,1 9 9 9 年, 第3 3 1 頁- 3 3 4 頁。四川省梓潼縣志編纂委員會:梓潼縣志,方志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0 7 - 2 0 8 頁。四川省劍閣縣志編纂委員會:劍閣縣志,巴蜀書社,1 9 9 2 年,第5 2 3 - 5 2 4 頁。廣元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元縣志,辭書出版社,1 9 9 4 年,第4 9 9 - 5 0 1 頁。四川省德陽縣志編纂委員會:德陽縣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笫4 2 8 - 4 3 4 頁。四川省廣元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廣元縣地名錄,內部 出版,1 9 8 8 年。四川省劍閣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劍閣縣地名錄,內部出版, 1 9 8 6 年。四川省梓潼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梓潼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3 年。四川省綿陽市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綿陽市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3 年。 德陽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德陽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測繪 局編:四川省地圖集,內部出版,1 9 8 1 年;四川省地圖冊,成都地圖出版社, 9 兩南大學碩十學伊論文 2 0 0 9 年。 北大路是一條石板大道,在明清時期大量種植柏樹,所以又稱為皇柏大道。 這條路穿越山區(qū)還修筑了飲馬槽以供來往馬匹飲水之用,在面臨懸崖的一邊還設 置了高度在5 卜7 0 厘米的攔馬墻,以防止馬匹失足掉落山崖。 北大路同今天國道1 0 8 線廣元至成都段的走向基本吻合。 第三節(jié)西大路甘松路 西大路又稱西山道、松茂古道,明代以來便是邊茶運銷的重要道路,同時也 是川甘地區(qū)走私煙土的干線之一。它南起成都,沿岷江谷地北行經過灌縣、汶川、 茂州進入松潘境內,其具體走向如下: 所屬府所屬縣古地名今地名里數(shù)備注 松潘廳平定關鋪待考南一百九十五接茂州境 里 松潘廳靖夷堡鋪 待考 南一百八十里 松潘廳鎮(zhèn)番堡鋪待考南一百七十五 里 松潘廳鎮(zhèn)平堡鋪阿壩州松潘縣鎮(zhèn)坪鄉(xiāng)南一百八十里 松潘廳金瓶堡鋪阿壩州松潘縣鎮(zhèn)坪鄉(xiāng)金南一百五十里 瓶巖村 松潘廳平夷堡鋪待考南一百四十里 松潘廳鎮(zhèn)江關鋪阿壩州松潘縣鎮(zhèn)江關鄉(xiāng)南一百三十里 松潘廳北定關鋪阿壩州松潘縣鎮(zhèn)江關鄉(xiāng)南一百二十里 北定關村 松潘廳歸化堡鋪阿壩州松潘縣岷江鄉(xiāng)南一百里 松潘廳新塘關鋪阿壩州松潘縣岷江鄉(xiāng)新南九十里 塘關村 松潘廳百勝堡鋪阿壩州松潘縣安宏鄉(xiāng)德南八十里 勝堡村 松潘廳安化關鋪阿壩州松潘縣安宏鄉(xiāng) 南六十五里 松潘廳云屯堡鋪阿壩州松潘縣安宏鄉(xiāng)云南四十五里 屯堡村 松潘廳西寧關鋪阿壩州松潘縣青云鄉(xiāng)西南三十里 寧關村 松潘廳雄溪鋪阿壩州松潘縣青云鄉(xiāng)南二十里 松潘廳 廳治 阿壩州松潘縣進安鎮(zhèn) 松潘廳羊裕屯阿壩州松潘縣進安鎮(zhèn)羊北五里 藍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線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 9 8 9 年,第2 3 6 頁 l o 第一章本區(qū)域內的主要干道線路 裕電村 松潘廳火燒屯阿壩州松潘縣十里鄉(xiāng)十里 松潘廳高屯堡阿壩州松潘縣十里鄉(xiāng)高二十里 屯子村 松潘廳右所屯阿壩州松潘縣十里鄉(xiāng)右 十五里 所屯村 松潘廳大屯堡阿壩州松潘縣十里鄉(xiāng)大二十里 屯村 松潘廳虹橋關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三十里 虹橋關 松潘廳漳臘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四十里 松潘廳柏木橋六十里 松潘廳噶米寺阿壩州松潘縣山巴鄉(xiāng)尕 六十二里 咪寺 松潘廳小西天阿壩州松潘縣山巴鄉(xiāng)小七十里 西天 松潘廳奪奪溝待考八十里 松潘廳頭塘壩待考 八十五里 松潘廳二塘壩待考九十里 松潘廳金線塘待考 一百里 松潘廳弓杠嶺阿壩州松潘縣弓杠嶺一百一十里 松潘廳頭道林待考一百一十二里 松潘廳二道林阿壩州九寨溝縣二道林一百一十五里 松潘廳大石頭待考一百二十里 松潘廳 踏馬阿壩h 九寨溝縣塔瑪一百三十里 松潘廳崇畔塘待考一百四十里 松潘廳奠安塘待考一百五十里 松潘廳乾河壩待考 一百五十五里 松潘廳牛廠待考一百五十八里 松潘廳戎惰塘待考一百六十里 松潘廳 紅巖溝 待考 一百六十五里 松潘廳海子口阿壩9 h 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一百六十八里 海子口 松潘廳石蘭閣待考一百七十五里 松潘廳如意壩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一百七十七里 如意壩 松潘廳 踏藏待考 一百八十里 松潘廳亂石窖 待考 一百八十五里 松潘廳大雞寺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一百九十里 達基寺 松潘廳永和塘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 二百里 永和塘村 兩南人學碩十學付論文 松潘廳臧雜寨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二自一十血里 松潘廳分沉塘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 二卣二十五里 風訊塘村 松潘廳隆康沉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二百四十里 隆康村 松潘廳永靖關待考二百四十五里 松潘廳沙壩塘阿壩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二百五十里 沙壩村 松潘廳寧靜塘待考二百五十五里 松潘廳 二道橋阿壩州九寨溝縣白河鄉(xiāng) 二百六十里 二道橋 松潘廳 黑河塘阿壩州九寨溝縣白河鄉(xiāng)二百七十里 黑河塘 松潘廳薛家壩阿壩州九寨溝縣白河鄉(xiāng)二百八十里 薛家壩 松潘廳水口壩阿壩州九寨溝縣白河鄉(xiāng)二百八十五里 水溝壩 松潘廳 燕子埡阿壩州九寨溝縣白河鄉(xiāng)二百九十里 燕子埡村 松潘廳芝麻塘阿壩州九寨溝縣白河鄉(xiāng)三百里 芝麻塘村 松潘廳龔家壩待考三百零三里 松潘廳馬廠待考 三百零三里 松潘廳牌坊壩待考三百一十里 松潘廳 中田山 阿壩州九寨溝縣永樂鎮(zhèn)三百二十里 中田山村 松潘廳刀割壩 待考三百三十里 松潘廳水浮州待考三百四十里 松潘廳上橋頭阿壩州九寨溝縣安樂鄉(xiāng)三百五十里 松潘廳 南坪阿壩州九寨溝縣永樂鎮(zhèn)三百六十里接甘肅文縣境 本表主要參考資料:嘉慶( ( 四川通志卷8 9 武備鋪遞;民國松潘縣志, 卷1 里鎮(zhèn);松潘縣志編纂委員會:松潘縣志,民族出版社,1 9 9 4 年,第1 9 9 - 5 0 0 頁;四川省南坪縣志編纂委員會:南坪縣志,民族出版社,1 9 9 4 年,第3 0 9 - 3 1 1 頁;四川省松潘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縣地名錄,內部 出版,1 9 8 3 年;南坪縣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南坪縣地名 錄,內部出版,1 9 8 3 年;四川省測繪局編:四川省地圖集,內部出版,1 9 8 1 年;四川省地圖冊,成都地圖出版社,2 0 0 9 年。 此路向北走一百二十里至甘肅文縣縣城,由此前往甘肅成縣,陜西鳳縣。 此線路從松潘境至漳臘段同今天國道2 1 3 線走向基本吻合 1 2 第二章本區(qū)域內的支線道路 第二章本區(qū)域內的支線道路 第一節(jié)小川北路 清代從湖北取水路進入四川,因上水費時較長,故到萬縣后多棄舟登岸,取 d , j i l :l l 路入成都。清末日本人山川早水從宜昌去成都時,就是由宜昌乘船到萬縣 后登岸,由小川北路入成都的。這在嚴如熠的三省邊防備覽也有記載。就其 具體路線而言,大致從萬縣登岸后,沿川鄂驛路萬縣段經分水到梁山縣城,再到 沙河鋪 4 - - 賢鎮(zhèn)) ,進入大竹縣境,此后的具體走向如下: 所屬府所屬縣 古地名今地名里數(shù)備注 綏定府大竹縣石橋鋪大竹縣石橋鋪鎮(zhèn)十里接梁山縣境 綏定府大竹縣鎖石橋大竹縣石橋鋪鎮(zhèn)鎖石村 十五里 綏定府人竹縣黃泥蝙人竹縣朝陽鄉(xiāng)竹同村二里 綏定府大竹縣老塘房待考 十二里 綏定府大竹縣清溪鋪大竹縣朝陽鄉(xiāng)十五里 綏定府大竹縣雙路場大竹縣東柳鄉(xiāng)解放村五里又名雙河場 綏定府大竹縣東柳橋大竹縣東柳鄉(xiāng) 十里 又名東流橋 綏定府人竹縣火竹縣人竹縣竹陽鎮(zhèn) 綏定府大竹縣竹溪橋大竹縣城西鄉(xiāng)竹溪村 十里 綏定府 大竹縣下山鋪待考五里 綏定府大竹縣豐德鋪大竹縣城兩鄉(xiāng)縣兩二十里 綏定府大竹縣 陡咀 待考 十里 綏定府人竹縣九盤寺火竹縣城西鄉(xiāng)九盤村五里 綏定府大竹縣界牌待考十里 綏定府渠縣卷洞墉渠縣卷硐鄉(xiāng) 綏定府渠縣兩路鋪渠縣卷硐鄉(xiāng)陡梯村東三十五里 綏定府渠縣李渡河渠縣李渡鄉(xiāng) 綏定府渠縣五龍橋渠縣李渡鄉(xiāng)五龍村五龍 橋 綏定府渠縣吳家場渠縣屏西鄉(xiāng)云龍村吳家 灣 綏定府渠縣新市鎮(zhèn)渠縣新市鄉(xiāng) 綏定府渠縣界牌鋪渠縣新市鄉(xiāng)界牌村接蓬州境 綏定府渠縣杜家崖待考 順慶府蓬州南燕南充市蓬安縣南燕鄉(xiāng) 順慶府蓬州羅家南充市蓬安縣羅家鎮(zhèn) 順慶府 蓬州 濟渡南充市蓬安縣濟渡鎮(zhèn) 順慶府蓬州興旺南充市蓬安縣興旺鎮(zhèn)接南充縣境 順慶府南充縣興隆場南充市高坪區(qū)隆興鄉(xiāng) 二十里 兩南大學碩十學伊論文 順慶府南充縣長樂場南允f 訂高坪區(qū)長樂鎮(zhèn)_ 二十五里 順慶府南充縣東觀場南充市高坪區(qū)東觀鎮(zhèn)八里 順慶府南充縣凌云場待考七里 順慶府 南充縣老君場 南充市高坪區(qū)老君鎮(zhèn) 三里 順慶府南充縣同濟橋待考十里 順慶府南充縣 一碗水 待考六里 順慶府南充縣富貴橋待考六里 順慶府南充縣東興場待考五里 順慶府南充縣望城坡南充市高坪區(qū)望城坡十五里 順慶府南充縣江村壩南充市高坪區(qū)江村壩村 順慶府 南充縣府治 南充市順慶區(qū) 順慶府南充縣永安橋待考 順慶府南充縣金泉山待考 順慶府南充縣檬子岬南充市嘉陵區(qū)檬子岬 順慶府南充縣老君鋪待考十五里 順慶府南充縣西興場南充市嘉陵區(qū)西興鎮(zhèn) 五里 順慶府南充縣八角鋪南充市嘉陵區(qū)花園鄉(xiāng)十里 順慶府南充縣回龍鋪南充市嘉陵區(qū)花園鄉(xiāng)回十一里 龍鋪村 順慶府南充縣銅岡鋪南充市嘉陵區(qū)禮樂鄉(xiāng)銅 三里 岡鋪村 順慶府南充縣三教鋪 南充市嘉陵區(qū)龍蟠鎮(zhèn)三十五里 教堂村 順慶府南充縣蟠龍場南充市嘉陵區(qū)龍蟠鎮(zhèn)五里 順慶府南充縣集風場南充市嘉陵區(qū)集風鎮(zhèn)十八里 順慶府南充縣照德鋪待考八里 順慶府南充縣李壩鋪南充市嘉陵區(qū)里壩鎮(zhèn)十里接蓬溪縣境 潼川府蓬溪縣新會遂寧市蓬溪縣新會鎮(zhèn) 潼川i 府蓬溪縣田家鋪遂。,1 市蓬溪縣新會鎮(zhèn)田東十里 家壩村 潼川府蓬溪縣底塘鋪遂寧市蓬溪縣赤城鎮(zhèn)北門外 潼川府 蓬溪縣 粉壁鋪遂寧市蓬溪縣附西鄉(xiāng)粉 北十五里 壁村 潼川府蓬溪縣板橋遂寧市蓬溪縣板橋鄉(xiāng) 潼川府蓬溪縣槐花鋪遂寧市蓬溪縣槐花鄉(xiāng)北三十里 潼川府蓬溪縣牙鎖鋪待考 北四十里 接射洪縣境 潼川府射洪縣官升鋪遂寧市射洪縣官升鎮(zhèn)東南九十里 潼川府射洪縣黨家鋪待考 東南七十五里 潼川府射洪縣哨樓鋪遂寧市射洪縣大榆鎮(zhèn)哨東南六十里 樓村 潼川府射洪縣大榆鋪遂j2 市射洪縣人榆鎮(zhèn)東南四十五里 潼川府 射洪縣廣寒驛 遂寧市射洪縣太和鎮(zhèn) 又名太和場 1 4 第一章本區(qū)域內的支線道路 潼川i 府 射洪縣唐家井待考 潼j i l 府射洪縣白鹿埡待考 潼w l 府射洪縣 文聚場遂寧市射洪縣陳古鎮(zhèn)文 聚場村 潼川府射洪縣陳古塘 遂寧市射洪縣陳古鎮(zhèn) 接三臺縣境 潼川府 = 臺具 雙樂綿陽市三臺縣雙樂鄉(xiāng) 潼川i 府 = 臺具景福院綿陽市三臺縣景福鎮(zhèn) 潼川府 三臺縣觀音橋綿陽市三臺縣觀橋鎮(zhèn) 潼川府三臺縣魯班 綿陽市三臺縣魯班鎮(zhèn) 潼川府 三臺縣白店綿陽市三臺縣幸福鄉(xiāng)白 接中江縣境 店村 潼川i 府中江縣柏樹 德陽市中江縣柏樹鄉(xiāng) 潼i i 府 中江縣回龍待考 潼川i 府中江縣興隆場鋪德陽市中江縣興隆鎮(zhèn) 接金堂縣境 本表主要參考資料:嘉慶四川通志卷8 9 武備鋪遞;光緒射洪縣志 卷8 鋪遞;民國( ( 三臺縣志卷1 道路;民國渠縣志卷1 地理志; 民國大竹縣志卷1 道路;民國新修南充縣志卷3 道路民國蓬溪 近志卷8 交通;民國中江縣志卷3 鋪遞;光緒射洪縣志卷8 鋪 遞: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1 8 鋪遞;四川省射洪縣志編纂委員會:南坪 縣志,四川大學出版社,1 9 9 0 年,第4 6 1 - 4 6 2 頁;四川省三臺縣志編纂委員會: 三臺縣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第5 0 0 - 5 0 5 頁;四川省南充縣志編纂 委員會:南充縣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3 2 0 3 2 2 頁;蓬溪縣志編纂 委員會:蓬溪縣志,四川辭書出版社,1 9 9 5 年,第3 1 3 3 1 4 頁;四川省大竹縣 志編纂委員會:大縣志,重慶出版社,1 9 9 2 年,第3 8 2 3 8 3 頁;四川省渠縣 志編纂委員會:渠縣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 9 9 1 年,第3 1 7 3 1 8 頁;四川 省中江縣志編纂委員會:中江縣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 9 3 年,第2 6 4 2 6 7 頁; 四川省射洪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射洪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6 年;四川 省蓬溪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蓬溪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5 年;四川省中 江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中江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3 年;四川省渠縣地 名領導小組:四川省渠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三臺縣地名領導 小組:四川省三臺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6 年;四川省南充縣地名領導小組: 四川省南充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9 年;四川省南充地區(qū)、南充縣地名領 導小組:四川省南充地區(qū)、南充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9 年;四川省大竹縣 1 5 兩南人學碩十學伊論文 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大竹縣地名錄,內部出版,1 9 8 8 年;四川省測繪局編: 四川省地圖集,內部出版,1 9 8 1 年;四川省地圖冊,成都地圖出版社,2 0 0 9 年。 此后經過金堂到達成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