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名詞解釋.doc_第1頁
新聞名詞解釋.doc_第2頁
新聞名詞解釋.doc_第3頁
新聞名詞解釋.doc_第4頁
新聞名詞解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_“蘇報案”蘇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國內具有重大影響的重要輿論宣傳陣地之一。1896年創(chuàng)刊于上海,創(chuàng)辦者為胡璋,內容較為低俗。因經營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給陳范,從此具有了進步的革命傾向。陳范經營期間,章士釗于1903年擔任主筆,其革命言論達到最為激烈的程度。特別是在1903年蘇報大力推薦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并于同年6月刊登了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大大地激怒了清朝統(tǒng)治者。清政府下令逮捕陳范等人。章太炎被捕,鄒容聞訊自動投案。上海租界公開審理了以清政府為原告,蘇報相關人士為被告的案件,最終章太炎監(jiān)禁三年、鄒容監(jiān)禁兩年,蘇報永久停刊。這一歷史事件就是中國新聞史上著名的“蘇報案”?!柏Q三民”1909年至1910年間,于右任在上海相繼創(chuàng)辦了民呼日報、民吁日報和民立報。三個報紙均以“民”字打頭,且時間上一脈相承,故被簡稱為“豎三民”。民呼日報創(chuàng)刊于1909年5月,取意“大聲疾呼、為民請命”。主要內容是宣傳同盟會綱領,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并揭露腐敗官僚罪行。該報只辦了92天即被查封。1909年10月,于右任又創(chuàng)辦了了民吁日報,“民吁”二字有三層含義,一是“呼”字去掉兩點而成,意為被挖掉兩只眼睛仍然要反映人民疾苦;二是吁由“于”字加“口”而成,意為出自于右任之口;三是不準“大聲疾呼”,暫且“長吁短嘆”。該報因揭露日本政府奪取滿洲鐵路權而被清政府和上海租界查封,存在48天。民立報創(chuàng)刊于1910年10月,主要內容仍是宣傳三民主義,還重視國際新聞和駐外采訪。反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后,與1913年9月停刊。“橫三民報” :民國成立之初,“同盟會國民黨”系統(tǒng)的報紙民國新聞中華民報以及自由黨創(chuàng)辦的民權報均以反袁世凱態(tài)度堅決,言論激烈著稱。三份報紙均創(chuàng)刊于1912年,且這幾份報紙報名中均有一個“民”字,被統(tǒng)稱為“橫三民”報?!肮锍髨鬄摹?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后,用殘暴的手段對報界實行專制統(tǒng)治。特別是二次革命失敗后,袁世凱借機對新聞出版界刊進行了大掃蕩。迫害新聞界,查封報館,逮捕殺害報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形成了持續(xù)4年之久的新聞出版業(yè)低潮,給新聞事業(yè)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據(jù)統(tǒng)計,到1913年底,全國繼續(xù)出版的報紙只剩下139家。1913年是農歷癸丑年,這段歷史在被稱為“癸丑報災”。 中國廣播事業(yè)的萌芽:1外國商人在中國創(chuàng)辦的廣播電臺: 1922年冬,中國境內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在上海創(chuàng)建,以播送廣告和文藝節(jié)目為主。創(chuàng)建人是美國的奧斯邦。 2中國人自辦的廣播電臺:1926年10月1日,中國人自辦的廣播電臺在哈爾濱開播,呼號XOH,后改為COHB。這是我國政府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內容有新聞、音樂、物價行情、演講等。 最早的一座民營電臺是上海新新公司于1927的開設的。主要播送廣告和娛樂性節(jié)目。紅中社: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新華通訊社的前身,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通訊社之一。廣播呼號:CSR,每日向全國播發(fā)稿件,內容主要是臨時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紅軍戰(zhàn)報和根據(jù)地消息。抄收國內外消息,編輯油印參考消息。1934年隨軍長征停播,但抄收電訊一直未中斷。1937年1月改名為新華社。紅色中華報:1931年12月11日江西瑞金創(chuàng)刊,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也是我國在人民政權下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中央報紙。1937年1月改名為新中華報。史量才:名家修,原籍江蘇,后移居上海,是一位很有作為的新聞事業(yè)家。1912年接手申報,企業(yè)化經營方面卓有成效,但政治上最初趨于保守?!八囊欢闭兒?,曾一度擁護蔣介石?!熬乓话恕笔伦兇騺y了史量才既定的申報六十周年活動,也讓他看清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遂改變政治立場,積極投入抗戰(zhàn)。史量才聯(lián)合上海各家日報發(fā)表了大量言論矛頭直指蔣介石。史量才和申報的變化為國民黨當局所不忍,在軟硬皆施無效的情況下,蔣介石派特務于1934年將其暗殺。鄒韜奮:鄒韜奮原名鄒恩潤。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新聞記者、報刊活動家、出版家、政論家。1.鄒韜奮一生中,先后創(chuàng)辦和主編過“六刊一報”。1926年接手上海職教社的機關刊物生活周刊,在內容上注重短小精悍的評論,并開辟“讀者信箱”一欄;1935年創(chuàng)刊大眾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創(chuàng)辦生活日報,后欲遷刊上海國民黨當局未批準。同日創(chuàng)刊生活日報星期增刊;1937年創(chuàng)辦抗戰(zhàn)三日刊,后該刊與李公樸的全民合并改名全民抗戰(zhàn),在漢口出版。1941年,鄒韜奮于香港復刊大眾生活。這些項目中,生活周刊是他主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刊物。2.在長期的報刊活動中,鄒韜奮創(chuàng)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形成了毛澤東口中著名的“韜奮精神”:“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A報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應該成為實現(xiàn)民族解放、大眾解放的工具,有堅定地政治立場和高尚氣節(jié)。B密切聯(lián)系群眾,報刊要成為讀者的“好朋友”,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這種“服務”精神貫穿韜奮先生整個辦報生涯。C新聞工作者應“視事業(yè)為生命”。范長江:原名希天,四川內江人。我國杰出的新聞記者。1933年投身抗日,1934年為大公報記者。1935年5月1日起,以天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名義離津南下,經山東到上海、再到重慶、成都,沿途寫“旅行通訊”。7月14日又從成都出發(fā),開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結束,歷時10個月,實地考察了四川、陜西、青海、甘肅、內蒙古的許多地方,了解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情侵略的危機,國民黨統(tǒng)治的腐敗、黑暗與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1936年8月,這次旅行所寫的通訊整合為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出版。1991年,中國記協(xié)與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lián)合設立了“范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該獎項于2005年與“韜奮新聞獎”合并成為“長江韜奮獎”。埃德加斯諾(1905.7.19 - 1972.2.15),著名美國記者。他于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陜甘寧邊區(qū),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qū)的西方記者??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zhàn)地記者。19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