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講稿樊巧玲供中醫(yī)類專業(yè)用.ppt_第1頁
方劑學講稿樊巧玲供中醫(yī)類專業(yè)用.ppt_第2頁
方劑學講稿樊巧玲供中醫(yī)類專業(yè)用.ppt_第3頁
方劑學講稿樊巧玲供中醫(yī)類專業(yè)用.ppt_第4頁
方劑學講稿樊巧玲供中醫(yī)類專業(yè)用.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治燥劑,定義、分類、適應證,1.何謂“輕宣”? 2.何謂“燥證”? 3.燥邪致病有哪些特點? 4.外燥證有哪些類型? 5.內(nèi)燥病機如何?有哪些類型?,遣藥配伍忌剛宜柔 慎用辛溫苦燥之品,使用注意,第一節(jié) 輕宣外燥,杏蘇散,溫病條辨,主治 外感涼燥證。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制方原理,病機 素有痰飲,涼燥外襲,肺失宣降。,立法 輕宣涼燥,宣肺化痰。,?,4.前胡可宣可降,解表治肺之功兼具,配伍提要,1.蘇、杏苦辛溫潤,宣降肺氣,解表止咳為君,2.配入二陳湯(夏、橘、苓、草)化痰行氣,3.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理氣,5.本方基本結(jié)構(gòu)為解表藥配伍治肺藥,宣降肺氣、化痰止咳,?,使用范圍 1.外感涼燥; 2.風寒表證之輕者,兼咳嗽痰多,應用要點,使用指征 微惡風寒,咳嗽痰稀,舌白或白膩。,清燥救肺湯,醫(yī)門法律,本方治證之“重”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較之桑杏湯證而言,立法 散燥邪、清燥熱、降肺逆、滋肺陰、益肺氣,燥熱甚,熱象較著(發(fā)熱較著,心煩脈數(shù)),陰重傷(燥象頗著,舌干無苔),肺氣損(脈虛大),肺逆甚(咳甚,氣喘),傷肺重,桑杏湯與清燥救肺湯組方用藥比較,本方的基本結(jié)構(gòu)如何?,解表藥配伍治肺藥,宣降肺氣 清肺補肺 (氣陰),燥熱傷陰之咳喘。癥見干咳無痰,氣急或喘,或發(fā)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可見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癌等疾?。?使用指征,李某某:男,58歲,干部?;肌氨乔巴パ住币寻肽暧唷曳鍩峤舛就ǜ[之劑,未效。診見:鼻腔干燥,灼熱疼痛,嗅覺減退,口唇鮮紅。舌紅少津,脈細。,驗案選錄,證屬燥邪傷肺,肺失滋潤。治宜清肺潤燥,投以清燥救肺湯加減。,處方 冬桑葉15g,石膏15g,沙參20g,胡麻仁15g,阿膠12g,麥冬10g,杏仁6g,甘草6g,魚腥草12g。10劑。,二診:服上方10劑后,鼻腔干燥疼痛消失,嗅覺正常。停藥1月后,諸癥復發(fā),復與前方3劑,即愈。,按語:靈樞脈度篇曰:“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痹镄皞危瑩p傷津液,肺陰虧虛,津液不能上潤鼻腔而發(fā)本病。本方滋陰潤肺清肺,使肺氣自降,清肅之令得行,津液得以輸布于鼻腔,故鼻腔灼熱干燥必失,諸癥皆除。,第二節(jié) 滋潤內(nèi)燥,自學討論,養(yǎng)陰清肺湯,重樓玉鑰,4.亦可用于其它以咽喉燥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 疾病,證屬陰虛肺燥者。,提要,1.治療白喉的代表方 2.證屬肺腎陰虛,復感燥氣疫毒。 3.方從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立法。,生地 滋腎 麥冬 潤肺 白芍 斂陰 玄參 解毒 丹皮 涼血消腫 貝母 潤肺化痰 薄荷 散邪 生草 解毒和藥,養(yǎng)陰清肺,配伍意義,清熱利咽,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臨證加減 1.臨證可酌加牛蒡子、桑葉等以助疏散之力。 2.若咽喉紅腫疼痛甚者,加銀花、連翹、土牛膝等。,麥門冬湯,金匱要略,1.原書主治肺胃陰傷氣逆之肺痿(病在肺,源在胃) 2.方從潤肺益胃,降逆和中立法,提要,3.現(xiàn)代又用于胃陰不足,胃氣失和之證,麥門冬重用以滋養(yǎng)肺胃之陰,兼以清熱 人參、粳米、大棗、甘草 益氣補脾,培土以生金 半 夏少用以降逆和胃,化痰。 肺氣上逆者得之,可化其痰; 胃氣上逆者得之,可和其胃。,配伍意義,半夏得麥冬則溫而不燥 麥冬得半夏則滋而不膩,7:1,1、肺胃陰虛,肺氣上逆之證。癥見咳吐涎沫,短氣喘促,咽干口燥,舌紅苔少,脈細(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癥、肺結(jié)核等) 2、胃陰不足,胃氣上逆之證。癥見胃脘隱痛,按之則舒,咽干口燥,惡心或嘔吐,舌紅苔少,脈細(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應用范圍,陰傷較著,舌光無苔者, 加北沙參、玉竹、生地等; 肺熱較著,咳喘甚而苔黃者, 加石膏、黃芩等; 胃熱較甚,渴喜冷飲,苔黃者, 加黃連、知母等。,臨證加減,患者,女,42歲。胃脘痛病史多年,近來常覺惡心,有時干嘔,或泛吐粘液,胃脘嘈雜,不思飲食,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療宜首選,A 旋覆代赭湯 B 橘皮竹茹湯 C 麥門冬湯 D 半夏厚樸湯,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1.本方是治療肺腎陰虛,虛火上火,咳痰帶血的常用方 2.本方從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立法 3.臨床以肺陰不足,干咳或咳嗽痰中帶血為使用指征。,提要,生脈散、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均常用于治療肺虛久咳,臨床如何區(qū)別應用?,玉液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本方提要,1.治療消渴病的著名方劑 2.證由氣陰兩虛,胃中燥熱而致 3.臨床以口渴多尿為特征 口渴責之于氣不升津、陰虛失濡、燥熱傷陰 多尿責之于氣不固津 4.方從補、升、清、化、固立法,1方劑中用量最重的藥物是君藥。( ),一、是非題(每題1分,共10分),2葛根黃芩黃連湯為解表清里劑,故熱利而無表證者不宜使用。( ),4消風散配有滋陰養(yǎng)血的當歸、生地,故可治療風濕熱郁于肌腠兼陰血不足的虛實夾雜證。( ),3運用敗毒散治療熱毒痢,稱為“逆流挽舟”法。(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分),1下列何藥不屬濟川煎的組成( ) A肉蓯蓉 B升麻 C澤瀉 D火麻仁 E當歸,2酸棗仁湯的功用是( ) A 養(yǎng)陰柔肝,清熱除煩 B 滋陰補血,養(yǎng)肝安神 C 清熱除煩,養(yǎng)血安神 D 滋陰清熱,補心安神 E 養(yǎng)心安神,柔肝緩急,3下列哪項不是痛瀉要方中防風的配伍意義( ) A 祛風濕 B 舒脾氣 C 助白術(shù)祛濕止瀉 D 散肝郁 E 使白芍斂而勿過,4胃脘痞硬不舒,噯氣頻頻,嘔吐,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脈弦而虛者,治宜首選( ) A 橘皮竹茹湯 B 吳茱萸湯 C 半夏瀉心湯 D 健脾丸 E 旋覆代赭湯,1清營湯中的透熱轉(zhuǎn)氣藥是( ) A銀花 B連翹 C黃連 D竹葉 E丹參,2清暑益氣湯(溫熱經(jīng)緯方)的主治證候可表現(xiàn)為( ) A身熱心煩 B汗多口渴 C體倦少氣 D胸滿身重 E脈象虛數(shù),三、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3普濟消毒飲中升麻、柴胡的配伍意義是( ) A疏散風熱 B升提清氣 C引經(jīng) D火郁發(fā)之 E解肌透疹,4炙甘草湯的功用是( ) A 益氣養(yǎng)血 B滋陰降火 C通陽復脈 D 滋陰補肺 E健脾和胃,四、默寫方劑歌訣(每首1分,共10分),五、填空題(每空格0.5分,共14分),1銀翹散中所配伍的辛溫解表藥是 、 ,其意義在于 。,2“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是指暑病中 證的治法。,3桂枝湯中桂枝與芍藥的用量比例是 ,左金丸中黃連與吳茱萸的用量比例是 ,麥門冬湯中麥冬與半夏和用量比例是 。,4完帶湯主治證的病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