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變性檢測》PPT課件.ppt_第1頁
《血液流變性檢測》PPT課件.ppt_第2頁
《血液流變性檢測》PPT課件.ppt_第3頁
《血液流變性檢測》PPT課件.ppt_第4頁
《血液流變性檢測》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陳蓉,第6章 血液流變性檢測,血液流變學 主要研究血液及其組分的流動與變形規(guī)律 一門新興的醫(yī)學分析學科 介于基礎醫(yī)學、預防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血液流變學異常改變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 臨床廣泛應用于預報疾病、監(jiān)測病情、輔助診斷、評價療效、估計預后等。 臨床醫(yī)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液流變性檢測的意義,切變力(剪切力):流體作層流時,相鄰流層間存在內(nèi)摩擦力(粘滯力),方向是沿層面的切線。 切(剪)應力:單位面積的剪切力。 切(剪)變率:層流中,兩層間的速度梯度,稱切變率。反映流體在剪應力作用下變形的速率。,相關(guān)概念,粘度():是流體粘滯性的量度。由流體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并和溫度有關(guān)。 牛頓流體:遵循牛頓粘滯定律的流體。其粘度相對恒定,即切應力與切變率成正比 非牛頓流體:不遵循牛頓粘滯定律的流體。其表觀粘度(a)不是常量(即切應力與切變率不成正比),隨切變率而變化。,相關(guān)概念,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一)采血:坐位,清晨空腹安靜下采集肘前靜脈血。 (二)抗凝: 固體抗凝劑,常用肝素或乙二胺乙酸鹽(EDTA) 。枸櫞酸鹽或草酸鹽易引起血細胞皺縮 (三)保存:抗凝血樣室溫(1525)下密封存放(不放冰箱內(nèi)),采血后20min測量,4h內(nèi)完成 (四)血漿:3000轉(zhuǎn)/分離心10min,提取上層血漿 (五)測量溫度:37恒溫水浴箱, 測量前充分混勻。,二、檢測儀器(血液流變儀, 粘度儀/計) (一)毛細管粘度計 遵循泊肅葉定律設計,不適合于測量“非牛頓流體”(如全血),不能檢測粘度與剪變率的對應關(guān)系,現(xiàn)已改進為電子-壓力傳感式粘度儀。,奧氏粘度計,全自動血液流變快測儀 (電子-壓力傳感式粘度儀),二、檢測儀器(血液流變儀, 粘度儀/計) (二)旋轉(zhuǎn)式粘度計 圓筒式: 設計上存在誤差,隨兩筒間距縮小、轉(zhuǎn)數(shù)增高(剪變流場相對較均勻)而降低。 錐板式:理論上無誤差,剪切率范圍較寬,可以精確地測量全血和血漿粘度。,三、常用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 及臨床意義,(一)血液粘度檢測,全血粘度(b) 血漿粘度(p) 全血還原粘度(RV),1.全血粘度(b) 指在不同剪切率下的表觀粘度 增高表示血液粘滯性增加、流動性降低 血液是非牛頓流體,所以粘度不恒定,隨切變率的變化而改變。 一般在以下三個切變率下測量:,(1)全血粘度(低切) 參考范圍:1519 mPa.s 低切變率下RBC容易聚集。RBC聚集性增強,可使低切粘度增高 增高的原因依次是:RBC濃度增加,血漿粘度增加,RBC聚集性增加。,(2)全血粘度(高切) 參考范圍:46 mPa.s RBC在高切變力作用下主要發(fā)生變形。RBC變形性差,可使高切粘度增高 增高的原因依次是:RBC濃度增加;血漿粘度增加;RBC變形性降低,(3)全血粘度(中切) 參考范圍:68 mPa.s 反映的是紅細胞既已明顯變形又無明顯聚集狀況下的血液粘度 其臨床意義不及前兩者,【臨床意義】 全血粘度增高: 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減慢,臟器血供減少,導致疾病。常見于:,RBC濃度:各種病因引起的RBC增多 血漿粘度:血漿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 紅細胞流變性異常: 聚集性增加 變形性降低,【臨床意義】 全血粘度降低: 較少見,可見于 貧血 一些出血性疾病(尿毒癥、肝硬化、晚期腫瘤、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2.血漿粘度(p) 主要是血漿的蛋白成分所形成 影響最大的依次是: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脂類 無需采用不同切變率測定(牛頓流體) 參考值約為:男 0.851.99 mpa.s 女 0.821.84 mpa.s,增高:見于血漿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 降低:見于過量補液、肝功能不全、腎病、長期營養(yǎng)不良等,評價微循環(huán)障礙的原因,診斷、防治血液粘度異常的疾病。,【臨床意義】,3.全血還原粘度(RV) 指紅細胞壓積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 排除了HCT的影響,直接反映紅細胞自身流變性的改變。 RV高,一定存在紅細胞流變性異常,(二)紅細胞壓積(HCT),也稱紅細胞比容,指紅細胞占全血容積的百分比。 影響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全血粘度隨紅細胞壓積增大而增大 參考范圍(溫氏法) 男:0.420.54 女:0.370.47,(二)紅細胞壓積(HCT),毛細管法測HCT,【臨床意義】 增高: 血液濃縮如大量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等。測HCT:了解血液濃縮程度,并作為補液量的依據(jù)。 RBC增多癥如真性RBC增高癥、肺心病、充血性心衰、慢性缺氧等。測HCT:反映病情程度,判斷療效。 降低:各種貧血、血液稀釋。,(三)紅細胞聚集性檢測,指紅細胞之間形成聚集體的能力 對低切下的血液粘度、流動性影響很大,1.紅細胞沉降率(ESR,血沉) 即紅細胞的沉降速度 將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靜置,紅細胞由于比重較大而下沉 以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表示,參考范圍:男15mm/h 女20mm/h 血沉增快的直接原因: HCT降低 紅細胞聚集性增加 同時測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價值,2.血沉方程K值 由ESR換算的一個不依賴于HCT的指標 直接、客觀地反映紅細胞的聚集性 參考范圍:1494,3.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RE) 低切變率下,全血粘度主要取決于紅細胞聚集性,并且兩者升高程度呈正相關(guān)。因此用相對粘度做為紅細胞的聚集指數(shù): RE=b /p 參考值:男 1.281.44 女 1.151.47,紅細胞聚集性增強: 血漿中大分子蛋白質(zhì)增多,使紅細胞表面負電荷減低而聚集 提示易形成血栓,可用于診斷和預防血栓性疾病(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死、腦梗死、高血壓) 導致血流緩慢,組織缺血,【臨床意義】,(四)紅細胞變形性檢測,紅細胞變形性(RCD):指紅細胞在外力作用下改變其形狀的特性,即紅細胞的變形能力。 決定血液高切粘度的關(guān)鍵因素 對血流性質(zhì)有重大影響。RCD差,高切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1.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IR和TK 2.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DI 反映RBC變形能力 RBC變形性 時: 變形指數(shù) 剛性指數(shù)(硬度) ,【臨床意義】 紅細胞變形性減低:主要見于血液病、血管栓塞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腎病等。,血液病 (異常紅細胞),(五)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腦梗塞、外周血管病等,還有高膽固醇和腎病等。 降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巨球蛋白血癥、肝硬化、出血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等。,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通常是指血小板之間相互粘著的能力,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首要基本條件。,【臨床意義】,(六)血小板粘附率,增強時則易形成血栓:常見于缺血性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形成、糖尿病、高脂血癥等 過低時易發(fā)生出血: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無力癥、急性白血病、尿毒癥、肝硬化、多發(fā)性骨髓瘤等。,血小板粘附于異物、傷口或粗糙表面的特性。,【臨床意義】,(七)體外血栓形成測定,許多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體內(nèi)會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起血液循環(huán)障礙。 借助體外血栓形成裝置,測定血栓長度和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