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進化測評(B)(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進化測評(B)(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進化測評(B)(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進化測評(B)(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進化測評(B)(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章測評(B)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不能作為生物進化證據(jù)的是()

答案:|C

2.下列關于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A.拉馬克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

C.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tài)上的退化

答案:|D

3.達爾文認為遺傳是生物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有關遺傳的敘述,達爾文所未能認識到的

是()

答案:

畫]由于受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局限,達爾文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zhì)。

4.當樺尺蛾靜止不動時,其形態(tài)像樹枝,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從而獲得逃生機會。按照達爾文的進

化觀點,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遺傳一變異一進化

B.變異一遺傳一適者生存

C.遺傳一自然選擇一適應

D.變異一生存斗爭一適者生存

答案:|D

畫I]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xù)的過程。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

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從而能產(chǎn)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是有限的,

生物為了獲得食物和空間,要進行生存斗爭;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

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后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

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5.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答案:D

解析突變?yōu)榕N镏v化提供原材料.

6.使用農(nóng)藥來防治棉紅鈴蟲,開始效果很好,但長期使用后,效果越來越差,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使用農(nóng)藥后,棉紅鈴蟲產(chǎn)生了定向的變異

答案:|D

7.某植物種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如圖甲所示,種群中每種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下

圖乙所示。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最可能

是()

E利

AAAaaa甚因劇^AAAaaa基因應

圖甲圖乙

A.升高、降低

B.降低、降低

C.降低、升高

D.升高、升高

答案:|c

甌]由題圖可知,基因型為AA的個體繁殖成功率最高,基因型為aa的個體繁殖成功率最低,

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升高,aa的基因型頻率降低,因此A基因的頻率升

高,a基因的頻率降低。

8.抗生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現(xiàn)在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藥菌”

越來越多,這已經(jīng)成為世界性難題。下圖中上方箭頭表示抗生素開始用于醫(yī)療的時間,下方相

應箭頭表示該抗生素的耐藥菌出現(xiàn)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抗生素甲氧萬古碳青霉利奈

抗生素

的發(fā)現(xiàn)青霉素西林葡素燃類呻胺

的使用▼。0804

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

耐藥窗年份

的出現(xiàn)

答案:|c

噩3細菌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A項錯誤??股刂会槍毦鸬募膊∑鹱饔茫珺項錯誤。

細菌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抗生素時,抗藥性弱的細菌被殺

死,抗藥性強的細菌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經(jīng)過抗生素的長期選擇,耐藥菌產(chǎn)生;因此耐藥菌的

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項正確。從圖中可看出,耐藥菌出現(xiàn)的時間和抗生素用于醫(yī)療的時間

是有一定關系的,耐藥菌一般出現(xiàn)在抗生素使用之后,I)項錯誤。

9.下表表示中華絨鰲蟹三個群體間某基因片段的差異率。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三個群體之間表

現(xiàn)出()

群體間群體1與群體2群體2與群體3群體1與群體3

某基囚片段的r率

10.下圖中A、B、C表示自然條件有差異、存在地理隔離的3個地區(qū)。A地區(qū)物種甲的某些個

體遷移到B、C地區(qū),經(jīng)長國進化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物種甲

口物種乙

。物種內(nèi)

C.乙、丙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它們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

I).甲、乙兩個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的基因庫組成完全不同

亞3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生殖隔離,A項錯誤。只要A地區(qū)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留居A地區(qū)

的甲種群的基因頻率就會發(fā)生變化,B項錯誤。乙、丙是兩個物種,存在生殖隔離,兩個和群間

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基因庫有較大的差異,C項正確。甲、乙是兩個物種,存在生殖隔離,但是物

種乙是從物種甲進化來的,二者的基因庫組成可能部分相同,D項錯誤。

11.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B.雖然亞洲人與非洲人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

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占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晚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

I答案:|A

畫D種群中每個個體只含有這個物種的部分基因,不可能含有全部基因,A項錯誤。亞洲人與

非洲人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仍可婚配產(chǎn)生可育后代,二者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B

項正確。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都會淘汰部分個體,從而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改變,C項正確。生物進化的順序是從簡單到復雜,因此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晚

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D項正確。

12.某一野生動物種群的棲息場所被兩條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塊,由此形成4個完全獨立

的種群。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個體的遷入和遷出、出生和死亡對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影響

答案:|D

甌]由于4個種群完全獨立,所以一個種群的突變和基因重組對其他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影

響。個體的遷入和遷出、出生和死亡會導致基因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從而可能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

發(fā)生改變。高速公路的開通會阻斷4個種群的基因交流,但不會誘導變異。

13.下列關于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說法,錯誤的是()

B.存在地理隔離的兩個種群,如果被人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產(chǎn)生可育后代

答案:

甌]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能阻斷不同種群間的基因交流,長期的地埋隔離可能導致生殖隔

離。存在地理隔離的兩個種群之間可能不存在生殖隔離,能交配產(chǎn)生可育后代。種群基因庫的

差異增大到一定程度會產(chǎn)生生殖隔離。

14.某小島上生活著兩種棕倜科植物。研究認為,在200萬年前,它們的共同祖先遷移到該島時,

一部分生活在pH較高的石灰?guī)r上,開花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較低的火山灰上,開花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受粉,經(jīng)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兩個不同的物種。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

是()

A.土壤酸堿度的選擇作用,誘發(fā)個體產(chǎn)生不同的變異

B.基因突變產(chǎn)生新的等位基因,導致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終形成了生殖隔離

D.若將這兩種植物種植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它們能雜交產(chǎn)生可育后代

|答案:|c

|解析:|變異是不定向的,土壤酸堿度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只是對不定向的變異起了選擇作用,而不

能誘發(fā)生物產(chǎn)生變異,A項錯誤。自然選擇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B項錯誤?;ㄆ诓煌?/p>

不能相互受粉,說明兩種植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C項正確。因這兩種植物的花期不同,不能相

互受粉,所以,若將這兩種植物種植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它們不能交配,D項錯誤。

15.下列說法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埋論的是()

c.自然選擇對種群的有利基因進行選擇,月.決定新基因的產(chǎn)生

D.在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的前提下,種群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化

I答案:|A

廨而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具有抗藥性的突變個體出現(xiàn)在接觸青霉素之

前"自然選擇不能決定新基因的產(chǎn)生,基因突變產(chǎn)生新基因?;蛲蛔兪遣欢ㄏ虻模约幢?/p>

環(huán)境沒有改變,突變也可改變基因頻率,另外個體的遷入、遷出也會影響基因頻率。

16.荷蘭遺傳學家研究一種月見草的遺傳時,發(fā)現(xiàn)一株月見草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由原來的

2爐24(條)變成4爐48(條),成為四倍體植株。該四倍體植株與二倍體植株()

A.屬于兩個物種,因為二者之間雜交不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

B.屬于兩個物種,因為二者之間不能雜交產(chǎn)生后代

C.屬于同一物種,因為二者的染色體是同源的

D.屬于同一物種,因為二者之間可以雜交產(chǎn)生后代

答案小

國二倍體植株與四倍體植株雜交產(chǎn)生的三倍體是不育的,所以二倍體植株與四倍體植株之

間存在生殖隔離,屬于兩個物種。

17.某植物種群中,r基因純合的個體不能存活。已知該種群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它們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30%、20%>20樂10%.10樂10%。Y基因和y基

因的頻率分別為()

A.55%和45%

B.45%和55%

C.27.5%和22.5%

D.22.5%和27.5%

答案:|A

18.下圖表示生物進化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多樣的后代物種

D.在進化過程中,絕滅和新物種形成一樣重要

答案:|B

19.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控制某性狀的基因0(A)+°(a)=l,則一個種群中Aa的基因型頻率的最大

值為()

答案:B

甌]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p,a基因的頻率為sAa的基因型頻率為2。尸2〃(1”)=2.2戶當

。為0.5時,Aa的基因型頻率最大,為0.5o

20.對某校學生進行紅綠色盲遺傳病調(diào)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攜帶者52

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該群體中紅綠色盲基因的頻率是()

A.4.4%B.5.1%

C.6.8%D.10.2%

I答案:t

廨而色盲是一種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假設致病基因用X"表示,正常基因用X'5

表示。女生中,,患者的基因組成為XbXb,攜帶者的基因組成為X"Xh,正常人的基因組成為XN';男

生中,患者的基因組成為X'Y,正常人的基因組成為X%。由丁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丁X

染色體上,因此該種群中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總數(shù)為780X2+820X1=2380,色盲基因X”的

總數(shù)為23X2+52X1+65X1=163,故該群體中色盲基因X*J頻率為163/2380^6.8%。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2L(8分)下圖1表示地球上的哺乳動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不同的種類在形態(tài)上有著很大

的差異,據(jù)圖問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

爬樹的AE翔的B

播縫一奔跑的C

的哺乳類

水棲/的E\\

撥土的D

圖1

(1)該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生物朝著的方向發(fā)展的規(guī)律。

(2)試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解釋E的形成:

⑶物種C的某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46%,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5年后,該種群中

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48%,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2%,該種群是否發(fā)生進化?(填

“是"或”否”)。解釋原因:。

(4)下圖2曲線①②③分別表示同種動物三個種群A基因頻率的變化。已知這三個種群分別位

于海洋中三個不相連的小島上,初始個體數(shù)依次為100、1000和10000"、a是等位基因,旦

A對a完全顯性。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多選)。

0255075100125150代數(shù)

圖2

A.種群越大,則基因的喪失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也越大

B.②曲線所示種群在第125代時雜合子個體約占總數(shù)的37.5%

C.③曲線所示種群在第15。代后顯性個體與隱性個體比例保持在3:1

I答案:|(1)多樣性

(2)原始的哺乳類產(chǎn)生了不同的變異,其中適應水環(huán)境的變異個體被水環(huán)境選擇而生存下來,

這樣代代選擇、積累,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而形成了水棲的E動物。

(3)否因為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改變

(4)BCD

庭園(1)由圖1可以看出,原始的哺乳類可以演化成很多生物,朝著多樣化和復雜化的方向發(fā)

展。

(2)原始的哺乳類產(chǎn)生了不同的變異,其中適應水環(huán)境的變異被水環(huán)境選擇而牛.存下來,這樣

代代選擇、積累,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而形成了水棲的E動物。

(3)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頻率的改變?;蛐蜑锳A的個體占46%,aa占20%,Aa為

1-46%-20%=34%,則A基因的頻率=46%+l/2X345=63%,5年后,AA為48%,aa為22%,Aa為30%,

則A基因的頻率=48%+30%X1/2=63%,則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改變,生物沒有進化。

(4)種群越大,則基因的喪失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小。②曲線所示種群在第125代時,A基因

的頻率為75%,則a基因的頻率為25%,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雜合子個體所占比例為

2X75%X25%=37.5%?③曲線所示種群在第150代后,A基因的頻率為50%,a基因的頻率也為

50%,則隱性個體的比例為(50盼2:25機自然選擇使A基因的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22.(5分)果蠅的自然群體中,第II號染色體的變異很多。下表表示果蠅的三種第II號染色體的

突變類型(A、B、C)在不同溫度下的存活能力與標準型果蠅的比較(假設標準型為100)。試分

析回答下列問題。

第H號染色體的各種類型*C214c℃

標準型100100100

9998100

B958987

(92109109

⑴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在不同溫度中,第【I號染色體的不同變異類型的存活能力(填

“相同”或“不同”)。

(2)在25.5℃時,的存活能力最好。在21℃時,的存活能力最好。在

16.5℃時,的存活能力最好。

(3)由此可得出結論:突變的有利與否,是由其決定的。

H(l)不同

(2)標準型CC

(3)生存環(huán)境

23.(11分)某時期,珠三角地區(qū)的大塊農(nóng)田發(fā)生稻化螟蟲害,農(nóng)民起初兩年在稻田里噴灑某種

農(nóng)藥,但幾年后乂不得不以放養(yǎng)青蛙來代替噴灑農(nóng)藥。右圖為在此時期內(nèi)稻化螟種群密度的變

化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0時同

⑴從A點到B點,在施用農(nóng)藥的初期,害蟲種群密度急劇下降,但仍有極少數(shù)個體得以生存,原

因是o

(2)從5點到C點曲線回升的原囚是o在

這個過程中,農(nóng)藥對害蟲起_______作用,這種作用是(填“定向”或“不定

向”)的,是通過農(nóng)藥與害蟲之間的實現(xiàn)的。

(3)一般認為,從。點到少點為生物防治期,根據(jù)曲線對比兩種治蟲方法,可以看出農(nóng)藥防治害

蟲的缺點是。

(4)如果/點到〃點為農(nóng)藥防治期,這說明在。點時,農(nóng)民在使用農(nóng)藥時可能采取了某種措施,

這種措施最nJ能是o

逐豆](1)變異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蟲具有抗藥性

(2)這種抗藥性變異是可以遺傳的,使害蟲種群的抗藥性增強,種群數(shù)量增多選擇定向

生存斗爭

(3)會使害蟲種群的抗藥性增強(保留耐藥性個體),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蟲數(shù)量

(4)改用了其他種類的農(nóng)藥

24.(10分)根據(jù)下列材料回答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材料1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萬年之后,此種蛾中的一部分當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

會運用第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fā)生了一些其他改變。當人工使變化后的蛾與祖

先蛾交配后,產(chǎn)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體生活于水中,成體可生活于水中或陸地的動物。劇烈的地質(zhì)變化使某種蛙生

活的水體分開,蛙被隔離為兩個種群。千百萬年之后,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

(1)材料1中的變化后的蛾已經(jīng)發(fā)生了進化,原因是,

(2)材料2中的這兩個種群是否已經(jīng)進化為兩個不同的物種?(填"是”或“否”),理由

是o

(3)下表為某對基因在種群A和B中的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數(shù)。

基因型A種群/個B種群/個

XDXD2000

X'X,50160

XV100200

X[,Y1800

XdY170270

①A種群中片基囚的須率為。你認為造成B種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的原因

是,

②就XD基因而言,A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種群,利

用表中數(shù)據(jù)陳述判斷依據(jù):o

奉](1)與祖先蛾產(chǎn)生了生殖隔離,基因頻率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

(2)是存在生殖隔離

(3)60%(0.6)X?;蝻@性純合致死大于A種群的基因型類型多于B種群

甌](1)當人工使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交配后,產(chǎn)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說明兩個蛾種群

之間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生殖隔離,而生殖隔離是種群基因頻率變化到一定程度的結果。⑵材料2中

“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說明這兩個種群之間產(chǎn)生了生殖隔離,即這兩個種群已經(jīng)進化

為兩個不同的物種。⑶①根據(jù)表格可知,A種群中X"基因有200X2+50+180=630個,種群中X\

(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有(200+50+100)X2+(180+170)=1050個,所以A種群中X?;虻念l率為

630/1050=60%;B種群中沒有基因型為X1弁、X"Y的個體,最可能的原因是X?;蝻@性純合致死。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A種群的基因型有5種,B種群的基因型只有3種,A種群的基因型類型多

于B種群,所以,就M基因而言,A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大于B種群。

25.(6分)達爾文發(fā)現(xiàn)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不同島嶼上生活著15種龜類(簡稱島龜),它

們形態(tài)各異,食性和棲息場所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保留著南美大陸西海岸陸地龜類的痕跡

(簡稱大陸龜),研究發(fā)現(xiàn)這15種島龜就是由大陸龜進化而來的。如下圖所示,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