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課時達標8第8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課時達標8第8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課時達標8第8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課時達標8第8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課時達標8第8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時達標(八)一、選擇題1.(2024·安徽“江南十?!甭?lián)考)有學者指出,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走向宏大復興的歷史起點,該觀點的主要依據(jù)是()A.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B.中共的成立開拓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新階段C.五四運動繼承了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D.革命指導思想和領導力氣發(fā)生重大變更D解析五四運動標記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和領導力氣發(fā)生重大變更,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選D項。2.(2024·咸寧重點中學聯(lián)考)1923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產國際的指示,通過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確定。這一確定()A.實現(xiàn)了各階級的聯(lián)合B.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C.避開了黨派間的斗爭D.扭轉了軍閥割據(jù)的局面B解析據(jù)題干“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有利于國共兩黨的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運動,故選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當時中國各階級聯(lián)合,A項錯誤;使兩黨合作后,黨派間的斗爭不行避開,C項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3.(2024·昆明一中月考)據(jù)中共北方局機關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記載:“(1925年)北方地區(qū)的國民黨,已經走上了一條正常的軌道,已經有了比較嚴密的組織與紀律,已經漸漸地取得民眾的憐憫與支持,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表現(xiàn)出了長足進步?!边@主要得益于()A.中國共產黨的妥協(xié)讓步B.中國國民黨的正確領導C.國共合作強有力的推動D.國民黨得到民眾的支持C解析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已經走上了一條正常的軌道,已經有了比較嚴密的組織與紀律”,得益于國民黨改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已經漸漸地取得民眾的憐憫與支持,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表現(xiàn)出了長足進步”,得益于1925年起先的國民革命運動,故選C項。4.(2024·重慶調研)1927年7月毛澤東提出農夫武裝可以“上山”,以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同月,中共中心確定組成中心前敵委員會負責領導武裝暴動。這些看法和決策()A.初步總結了大革命的教訓B.促進了國民革命的新發(fā)展C.貫徹了八七會議的新方針D.標記著革命重心轉入農村A解析由“1927年7月毛澤東提出農夫武裝可以‘上山’,以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可知,中共中心確定用武裝斗爭的方法來回擊國民黨反動派,故選A項。由“1927年7月”可知國民革命運動已經失敗,八七會議尚未進行,故B、C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黨中心此時的工作重心依舊以奪取中心城市為主要任務,D項錯誤。5.(2024·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聯(lián)考)土地革命時期,工農蘇維埃代表大會規(guī)定剝削階級及其代理人和家屬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隨后,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規(guī)定,凡居住在邊區(qū)境內的人民,年滿18歲,不分階級、黨派、職業(yè)、男女、宗教、民族、財產和文化程度的差別,都有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材料反映了()A.國內主要沖突的變更B.國共對峙進一步加劇C.建設新型的基層民主D.美國對華看法的轉變A解析土地革命時期,工農蘇維埃代表大會規(guī)定剝削階級及其代理人和家屬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而抗日斗爭時期,中共主見聯(lián)合一切力氣抗日,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這主要是由于中日之間的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故A項正確;抗戰(zhàn)時期,國共兩黨形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故B項錯誤;C項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解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共政策的變更,與美國無關,故D項解除。6.(2024·保山統(tǒng)測)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心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指出:“共產黨現(xiàn)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tǒng)地、有安排地、盡可能在廣闊區(qū)域中打算農夫的總暴動,要留意武裝工人及暴動巷戰(zhàn)等軍事訓練,即刻打算響應鄉(xiāng)村農夫的暴動,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權。”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共()A.以領導工人運動為中心任務B.堅持“城市中心論”C.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D.確定發(fā)動南昌起義B解析“有系統(tǒng)地、有安排地、盡可能在廣闊區(qū)域中打算農夫的總暴動,要留意武裝工人及暴動巷戰(zhàn)等軍事訓練,即刻打算響應鄉(xiāng)村農夫的暴動”,表明中共認為中國革命的中心應放在大城市,故選B項。中共一大確定以領導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中心任務,A項錯誤;井岡山革命依據(jù)地建立后,黨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轉向農村,C項錯誤;南昌起義爆發(fā)于1927年8月1日,D項錯誤。7.(2024·天一大聯(lián)考)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心提出“工農小資產階級之革命民權的同盟,是中國國民革命將來的發(fā)展和最終的成功的唯一保證”。中共中心提出此主見的意圖是()A.與蔣介石爭奪革命領導權B.避開統(tǒng)一戰(zhàn)線徹底裂開C.抵制“城市中心論”的主見D.加快國民黨改組的步伐B解析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5月,中共中心提出材料中的主見,目的是挽救國共合作作出努力,避開統(tǒng)一戰(zhàn)線徹底裂開,故選B項。8.(2024·長郡中學二模)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會員數(shù)(人)占全國百分比(%)會員數(shù)(人)占全國百分比(%)廣東64776666.07000007.6湖南381503.9451714049.4湖北41200.4250260027.3江西11530.13826174.2河南27000027.52455002.7上表為國民革命時期部分省區(qū)農會會員統(tǒng)計表。據(jù)此可知()A.地域性的社會經濟結構變更快速B.湖北的政治環(huán)境一度比較寬松C.廣東農會對北伐的反應較為理性D.湖南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心區(qū)域B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部分省區(qū)的農會人數(shù),并未涉及經濟結構的變更,故A項錯誤;材料中湖北的農會會員數(shù)在1927年得到快速發(fā)展,依據(jù)所學,北伐中國民革命軍擊潰了北洋軍閥在湖北的勢力,說明湖北的政治環(huán)境在1927年相對寬松,故B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廣東農會對參與北伐的看法,故C項錯誤;湖南農會人數(shù)眾多不等于湖南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區(qū)域,故D項錯誤。9.(2024·衡陽聯(lián)考)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心臨時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狠批毛澤東放棄進攻長沙、轉向井岡山是“完全違反中心策略”,是“單純的軍事投機”,應予開除中心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這次會議()A.是王明“左”傾錯誤理論突出例證B.力圖壓制工農運動避開國共新沖突C.干脆促發(fā)了毛澤東創(chuàng)立蘇維埃政權D.反映當時黨中心缺乏敏捷務實方針D解析八七會議后沒有防止正在滋長的“左”傾心情,一味強調攻打大城市而不從實際動身,反映當時黨中心缺乏敏捷務實方針,故D項正確。10.(2024·石家莊模擬)1929年,實際主持中心工作的周恩來在給賀龍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中明確指出:“目前所應留意者,還不是什么占據(jù)大城市,而是在鄉(xiāng)村中發(fā)動群眾,深化土地革命?!边@表明周恩來()A.重視推廣井岡山閱歷B.抵制黨內泛濫的“左”傾錯誤C.認為革命尚處于低潮D.黨內普遍認可毛澤東的做法A解析由材料“目前所應留意者,還不是什么占據(jù)大城市,而是在鄉(xiāng)村中發(fā)動群眾,深化土地革命”可知,周恩來重視發(fā)動農夫開展土地革命,而這是1927年以來井岡山斗爭的閱歷,故A項正確;此時“左”傾錯誤還沒有泛濫,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及革命是否高潮低潮,故C項錯誤;材料僅體現(xiàn)周恩來對毛澤東井岡山斗爭做法的認可,未體現(xiàn)中共黨內普遍認可毛澤東的做法,故D項錯誤。11.(2024·林州一中調研)下表是我國聞名的經濟學家薛暮橋統(tǒng)計的20世紀30年頭初中國農村土地狀況調查數(shù)據(jù),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說明()地主富農中農貧雇農合計占農村總戶數(shù)(%)3.56.419.670.5100占農村總土地(%)45.818.517.318.4100A.近代農村經濟結構猛烈變動B.國民黨民生主義已初見成效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迫切性C解析材料中地主、富農戶數(shù)少但所占的土地數(shù)多,反映出近代中國農村貧富分化,階級沖突尖銳,說明中共進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故選C項。12.(2024·東北三校聯(lián)考)1933年4月1日,蔣介石批準成立鄂豫皖贛四省農夫銀行。最初其主要經營業(yè)務集中于農業(yè)信貸與農村救濟。1933年底,四省農夫銀行起先更多地擔負起軍事經費調撥等工作。這一變更主要反映了()A.日本侵華范圍不斷擴大B.革命依據(jù)地日益壯大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深化開展D.世界性經濟危機擴散B解析1933年時,中共領導的革命依據(jù)地發(fā)展較快。“四省農夫銀行起先更多地擔負起軍事經費調撥等工作”反映了國民黨加緊“圍剿”紅軍,說明革命依據(jù)地日益壯大,B項正確。1933年日本侵華的重點是華北地區(qū)而非鄂豫皖贛四省,A項錯誤;這一變更并非為了經濟建設,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經濟大危機,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改訂新約運動”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重大外交舉措,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6月,北伐軍進入北京,南京國民政府成為全國性的中心政權。當時有部分不同等條約已經滿期,英美等國家表示情愿放棄部分在華特權。為樹立形象的須要,國民政府認為:“對于一切不同等條約之廢除,及雙方同等互尊主權新約之重訂,久已視為當務之急?!?月,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顧及過去不同等的條約、協(xié)定與慣例的前提下,運用大膽而猛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與群眾運動的強大支持下,在脅迫性或半脅迫性的狀況下,以達到我國外交談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這一策略被他譽為“于鐵拳之外,罩上一層橡皮”?!幾躁惣揖А对u南京國民政府之改訂新約運動》等材料二1928年7月~12月,在南京國民政府與列強簽訂的各種新條約中,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都承認中國關稅自主,且與中國在條約中的關系是同等互惠的?!珜τ凇霸谌A領事裁判權”,只有比利時、意大利、丹麥等五國在新約中有條件地放棄了“在華領事裁判權”,如比利時提出“應于現(xiàn)有領事裁判權之國半數(shù)以上承認放棄是項特權時才放棄”。而美英等主要國家不是實行拖延的看法,就是提出種種苛刻條件來保持。列強強硬的看法,使談判幾乎沒有進展。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國內形勢的驟變迫使中國的外交重心不得不發(fā)生轉變。國民政府前期廢除“在華領事裁判權”的交涉就半途而廢了?!幾浴吨腥A民國史·中華民國外交志(2)》(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改訂新約運動”的緣由并談談你對“革命外交”策略的理解。(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歐美列強對待國民政府“改訂新約運動”的看法及緣由。(3)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學問,分析“改訂新約運動”的歷史影響。解析(1)結合材料一中的前三句話并聯(lián)系當時國內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壯大以及相對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分析緣由;結合材料一最終一句話從目的和手段兩個方面理解分析“革命外交”的含義。(2)從西方國家維系其自身國家的利益方面,并結合材料信息從措施上分析概括其看法;緣由仍要從各國國家利益上分析。(3)從主動和局限兩個角度分析,主動方面從政治、外交、經濟上分析,局限性從“改訂新約運動”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xiàn)考慮。答案(1)緣由:北洋軍閥政府承認不同等條約有效;北伐成功,南京國民政府成為全國性中心政權,地位提高;部分不同等條約到期;南京國民政府意圖通過外交進取樹立形象;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氣增長;五四運動后,中國民族意識增加,掀起愛國運動;列強對華政策發(fā)生變更,為“改訂新約運動”供應了可能;一戰(zhàn)后,世界民族自決潮流創(chuàng)建了較為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理解:以廢除不同等條約為斗爭目標,帶有革命性;但采納非暴力的手段,用溫柔的談判方式。(2)看法:對政治與經濟要求區(qū)分對待(政治上強硬,經濟上協(xié)作);主要大國與小國看法有別。緣由:維護列強在華利益;中國經濟水平與列強差距大,威逼小;列強在華利益不同。(3)影響:“改訂新約運動”有其主動、進步的一面,它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民意,廢除了部分不同等條約,使中國贏得部分主權;實現(xiàn)了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愛護民族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但是,“改訂新約運動”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xiàn),存在肯定的局限性。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學生運動,可分為以傅斯年、梁實秋為首的愛國者和以楊晦、匡互生為主的以情感宣泄為主的暴力愛國者。對于楊晦、匡互生這樣的火燒趙家樓,并且痛打所謂“賣國賊”的學生,很多學者認為他們表現(xiàn)了毫不妥協(xié)的戰(zhàn)斗精神。1919年6月,陳獨秀在題為《我們原委應不應當愛國》的文章里寫道:自從山東問題發(fā)生,愛國的聲浪更陡然高起十萬八千丈,好像“愛國”這兩字,竟是天經地義,不容探討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類心靈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時兩相沖突?!瓙蹏蟛糠质歉星榈漠a物,理性不過占一小部分。有時竟全然不合乎理性,愛國就是害人的別名?!幾渣S廣明、楊瀟《啟蒙是最好的愛國——新文化運動健將的覺悟》等運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對材料中有關“愛國”的觀點加以探討。(要求:提取材料觀點,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史論結合,表述精確。)解析依據(jù)材料中以五四運動的現(xiàn)象為例,分析愛國的方式,并通過陳獨秀先生的著作“感情和理性,都是人類心靈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時兩相沖突?!瓙蹏蟛糠质歉星榈漠a物,理性不過占一小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