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河南省漯河市臨穎縣高三三模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1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清朝康雍乾時期,經濟繁榮、國土開發(fā)、人口急劇增長,但國家財政收入增長不明顯。如康熙朝末期,清廷財政歲入平均約為白銀4000萬兩;而在乾隆朝時期,財政歲入在4300萬兩~4800萬兩。據此推知,當時()A.地方財政出現了困難B.社會治理危機顯現C.國家注重征收實物稅D.人口賦稅負擔較輕2.兩漢皇室根據《春秋公羊傳》“為人后者為之子”要求宗藩入嗣者尊奉大宗,又據《春秋》“母以子貴”和孝治天下的傳統(tǒng),冊封外祖、舅氏為列侯。東漢明帝甚至公開宣稱“漢興,舅氏之封侯,猶皇子之為王也。”這反映出當時()A.經學禮法與政治需要相結合B.外戚干政現象較為嚴重C.尊奉大宗與顧念私親相對立D.儒家倫理觀念逐漸淡化3.“許多人對天堂、地獄和上帝自身的想像在機械宇宙中得到顛覆。對奇跡的信仰衰落了,因為奇跡是機械法則的中止和上帝及其天使對地上事務的直接干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再假定上帝的存在了?!边@一現象的出現直接得益于()A.文藝復興B.科學革命C.宗教改革D.啟蒙運動4.古希臘一部劇作寫道:審判時,雅典娜為法庭主持人,阿波羅為證人,復仇女神陳述理由,與被告奧瑞斯提斯質證。論辯完畢后,主持人要求陪審員根據正義的原則,在敬畏神靈的前提下莊嚴地投票。最后根據計票結果,雅典娜宣布被告無罪開釋。這說明古希臘()A.神話傳說主導了民眾政治生活B.城邦的司法審判體現神權色彩C.文學創(chuàng)作與現實政治密切相關D.以文學作品彰顯城邦利益至上5.西周時“以邑為鄉(xiāng)”,血緣宗親居住在一起,“禍災相恤,資喪比服”。春秋時,管仲“定民之居”,立“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鄉(xiāng)長要定期向國君匯報工作,國君要親自過問鄉(xiāng)里事務。這一變化()A.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正式確立B.促進了世卿世祿制度的迅速瓦解C.促使鄉(xiāng)成為最基層的行政機構D.推動了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轉變6.下表為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領導人峰會中達成的宣言及核心內容(部分)。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時間宣言核心內容2009年《葉卡捷琳堡宣言》提出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2017年《阿斯塔納宣言》提出“貿易便利化路線圖”2021年《杜尚別宣言》承諾“綠色絲綢之路”建設2022年《撒馬爾罕宣言》提出建立“上合能源俱樂部”和“糧食儲備池”2023年《新德里宣言》提出“數字時代互聯(lián)互通的倡議”A.奉行大國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B.維護聯(lián)合國全球治理的核心地位C.致力于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D.旨在解決南北差距日益擴大問題7.日本小說《源氏物語》成書于11世紀,作者將日本文化中的自然觀和季節(jié)感巧妙運用到作品中,并引用白居易的《長恨歌》等中國古典文獻,細膩地表現了萬物眾生和人類的感情?!对词衔镎Z》()A.實證日本文化在吸收中華文化基礎上發(fā)展B.展現了日本奴隸社會時期的精神文化風貌C.見證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友好交流歷史D.反映了日本民族追求理性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8.據統(tǒng)計,明代貴州共建有宣慰司儒學6所、州學4所、府學12所、衛(wèi)學23所、縣學10所、書院38所。清代更盛,貴州所轄11府40州縣都設有官學,共有書院140所,義學301所。這一時期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有利于當地()A.改土歸流的實施B.社會風氣的改良C.貧困現象的消除D.自治范圍的擴大9.在人類早期文明中,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制了和中國農歷非常接近的陰歷,把一年確定為12個月,并創(chuàng)立了置閏的方法。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很早便從事天文學研究,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些地區(qū)的天文學研究主要是服務于()A.文化傳播的需要B.君主統(tǒng)治的需要C.農業(yè)生產的需要D.宗教祭祀的需要10.列寧曾在一次針對時局發(fā)表的演講中指出:“我們的一舉一動似乎表明可以在一個幾乎不存在資本主義的國家建成社會主義。在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社會之前,我們必須重建資本主義。”其意在強調()A.俄國尚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B.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C.蘇俄必須調整經濟政策以鞏固政權D.新經濟政策完全脫離蘇俄的社會實際11.1930年代,臺灣地區(qū)稻米產量大幅增產,但當時人均稻米消費量卻比1910年代減少了23.1%。糧食不足部分,當地居民主要以番薯代替。這一狀況說明,當時臺灣地區(qū)()A.大力支持全民族抗戰(zhàn)B.受限于工業(yè)化進程緩慢C.受制于特殊的政治狀況D.遭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12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指出,要建立一個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的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民主聯(lián)盟的國家制度,這一制度取得了工人和農民的同意,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廣大的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及其他愛國分子的同意。這一主張致力于()A.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B.爭取新民主主義的光明前途C.調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矛盾D.鞏固擴大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13.從1972年開始,我國先后從美國、日本、聯(lián)邦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引進大量成套設備,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3個大電站等,合同總額約43億美元,這些引入的設備在20世紀80年代前后相繼投產。這()A.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局面B.旨在改善我國的工業(yè)布局C.有利于三線建設快速發(fā)展D.推動了現代化建設的進程14.20世紀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區(qū)的國有化運動還只限于少數幾個國家;到六七十年代,越來越多的拉美國家加入到國有化運動的行列中來。據統(tǒng)計,1960-1976年,拉美國家將200多家外國企業(yè)收歸國有,掀起了國有化浪潮。這一運動在當時()A.推動了拉美國家的迅速現代化B.減少了拉美國家對西方大國的依附性C.迥異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資本主義的新變化D.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5.1932年,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紐芬蘭、印度、南非等英聯(lián)邦國家在渥太華召開帝國經濟會議,簽訂了11個雙邊協(xié)定,制定了帝國特惠制。其主要內容是:對成員國間的進口商品,相互降低稅率或免稅;對成員國以外的進口商品,則征收高額關稅。這種做法造成的影響是()A.緩解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B.擴大了對外貿易的進口數額C.推動國際貿易的自由化發(fā)展D.世界經濟混亂與國際關系惡化16.表為北魏均田制關于種植谷物之田-露田授田數額及還受的規(guī)定。它表明北魏政府授田的動機在于授田男子年滿十五歲,受露田四十畝,女子受田二十畝奴婢依照良人(法律上的自由人)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止四牛還受男子、女子年愈七十還受奴婢、丁牛隨有無以還受A.限制貧富分化B.消除土地兼并C.打擊豪強地主D.保障財政收入第11卷(非選擇題)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秦朝以來,歷代王朝都建立糧庫,對糧荒和災荒大都制定了救濟和賑濟政策。唐宋時期,形成了體系健全的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歷代政府一方面發(fā)揮政府在糧食流通中的干預作用,另一方面,還發(fā)揮自由貿易在調節(jié)糧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明清兩朝,玉米、甘薯、土豆從國外引進,更加豐富了糧食品種。但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依然存在,主要是由于封建時期的中國是一個農業(yè)社會,農業(yè)生產技術和勞動生產率長期以來沒有很大提高,同時耕地面積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增長也很有限,因此長期以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相當緩慢。竺可楨先生在《歷史上氣候之變遷》一文中介紹,自公無世紀至19世紀,中國發(fā)生旱災1013次,水災658次。由于土地掌握在少數地主、官僚手里,一旦發(fā)生自然災害,便出現大面積的饑荒。而在社會動亂時期,不但正常的經濟建設難以進行,農業(yè)生產的社會環(huán)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宋代以前,人口的增長始終保持在5000-9000萬之間,但從公元1100年以后至公元1840年間,人口卻翻了將近四番。-摘編自吳賓《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研究》材料二中國糧食進口歷史悠久,清代康乾之際,清政府鼓勵商人從東南亞輸入米谷。鴉片戰(zhàn)爭后,據海關統(tǒng)計,1867-1947年的81年中,78年有糧食進口,其中大米、小麥、面粉分別進口約6.607億、1.568億、1.391億擔,三項合計共約9.0266億擔。81年中只有1917、19191920三年糧食貿易出超,分別約出超26萬擔、750萬擔和1190萬擔,其余78年分別共約入超6.02億擔、1.104億擔、1.127億擔,三項合計共約入超8.2517億擔。-摘編自徐暢《近代中國糧食進口的歷史啟示》材料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xù)向好,國內糧食市場保持供應充足、運行平穩(wěn)的良好態(tài)勢。糧食總產量連續(xù)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實現百分之百自給。糧食庫存充裕,高于17%18%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與高質量發(fā)展相適應,涵蓋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社會儲備的多層次、全方位糧食儲備體系。京津滬渝等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qū)成品糧儲備保障能力在15天以上。-摘自新華社《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措施,并說明影響中國古代糧食安全的因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糧食進出口現象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的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國關稅法案(部分)時間(年)法案針對進口關稅的調整內容1789《1789年關稅法》共列舉81種征稅商品,對其中30種商品課征特別關稅,其余課征一般關稅,從價征收,稅率從7.5%到15%1833《1833年關稅法》南北勢力斗爭出臺妥協(xié)法案,降至1816年關稅水平1857《1857年關稅法》下調關稅,回應英國廢除《谷物法》1861~1865《戰(zhàn)時關稅法案》平均關稅由18%提高到40%1894《威爾遜一戈爾曼關稅法》民主黨控制國會,實施關稅削減政策1930《斯穆特一霍利關稅法》從農產品擴展到所有商品,將美國的進口關稅提高到歷史最高水平1934《互惠貿易協(xié)定法》降低關稅,賦予總統(tǒng)談判關稅的權力1962《貿易擴大法案》加大減稅力度,授權總統(tǒng)50%的關稅減免權和針對從價稅不足5%的商品全額關稅減免權-摘編自白彥鋒、趙聰《美國關稅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現實啟示》(1)根據材料,概括美國關稅政策變化的政治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高關稅政策對國際關系的影響。19.先鋒隊材料一五四運動后,無產階級政黨概念“先鋒隊”開始在中國社會陸續(xù)出現。1920年8月,留法學生蔡和森在寫給毛澤東的信中指出,成立中國共產黨對于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極為迫切,同時,“黨”是“發(fā)動者、領袖者、先鋒隊、作戰(zhàn)部,為無產階級運動的神經中樞”。-摘編自陳忸《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先鋒隊”內涵的演進》材料二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先鋒隊”的不同表述年代文件內容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我們中國共產黨......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1927年八七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我們是最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之先鋒隊,能夠在自己錯誤經驗里學習出來,絕無畏懼地披露自己的錯誤并且有力量來堅決的糾正1935年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通過《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1938年《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使共產黨成為建立反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先鋒(1)閱讀材料一,簡述蔡和森提出“先鋒隊”的背景。(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對中國共產黨“先鋒隊”內涵的變化進行解讀。20.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希臘半島各地的爭斗中,一些要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口,漸漸變成繁榮的商業(yè)中心,它們具有越來越多的城市特征,并且向周圍地區(qū)擴張勢力。它們向周圍農村收稅并且重新分配多余的農產品以供養(yǎng)城市里的人口生活。到公元前800年,許多城邦成為繁華的城市,成為希臘政治組織的中心。城邦的政治形式各不相同,受外部影響很少。-摘編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中國首個全國性城市體系是由秦始皇建的。他以36個郡和約800個縣為基礎,營造了一個約800個城市的全國城市體系。其后,在北邊的新開辟土地上新增了44個城市,在國家的南、東南和西南方也出現了同類發(fā)展,全國的郡增至48個,而縣增至約900個。漢武帝的征戰(zhàn)使?jié)h代郡的數目在公元2年增至103個,縣增至1484個。武帝下詔把所有郡治和縣治都定性為城市,并設有市肆,為以后歷代開創(chuàng)了中國城市體系的指導原則。-摘編自薛鳳旋《中國城市文明史》材料三:兩宋時期出現中國歷史另一個城市發(fā)展的新起點-商業(yè)鎮(zhèn)?!懊窬鄄怀煽h而有稅課者,則為鎮(zhèn),或以官監(jiān)之”,不少鎮(zhèn)出現在大型商貿城市周邊。1080年,在全國1135個縣中,共有1810個此類鎮(zhèn),其中23.5%設有稅館。明朝中期以后又新出現了不少商業(yè)市鎮(zhèn),其中南方出現了市166座、鎮(zhèn)205座。這些市的規(guī)模較小,人口約100-300戶,鎮(zhèn)的人口較多,約1000戶,一些大鎮(zhèn)如景德鎮(zhèn),人口更達1萬戶。-摘編自薛鳳旋《中國城市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希臘城市發(fā)展與秦漢城市發(fā)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三,指出宋明時期城市發(fā)展出現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對古代中國城市文明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參考答案1.D2.A3.B4.B5.D6.C7.A8.B9.C10.C11.C12B13D14.15D16D17.【小題1】措施:不斷完善糧食救濟政策并建立救荒救災的倉儲制度;實行政府干預和自由貿易相結合的政策;豐富糧食品種。因素:小農經濟占據主體地位;人口增長;自然災害;封建土地私有制;動亂及戰(zhàn)爭的破壞【小題2】特征:進口糧食作物種類增加;總量大;整體呈入超狀態(tài)。原因:世界聯(lián)系加強,市場上流通的糧食類型增加;農業(yè)科技落后(傳統(tǒng)小農經濟的制約)糧食產能低下;近代中國國內政局動蕩,影響糧食生產;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傾銷糧食【小題3】意義:提升了糧食自給率,滿足了國內市場的基本需求;促進了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力量18.【小題1】政治原因:增加財政收入,增強聯(lián)邦政府實力;協(xié)調不同利益集團訴求;戰(zhàn)爭、危機與新政的驅動;美國總統(tǒng)行政權擴大;全球擴張與建立世界霸權的需要【小題2】影響:激化國際經貿沖突,引發(fā)貿易對抗,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破壞多邊合作機制、加劇國際政治對抗,間接助長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勢力崛起;滋長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19.(1)背景:民族工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