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xí)八上第24課《愚公移山》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陽,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八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組是()
A.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沒有)B.雜然相許(贊成)C.吾妻之美我者(認(rèn)為......
美)D.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簸箕,管筐)
【小題2】
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為宮室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達(dá)于漢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而山不加增由是則生而有不
用也D.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小題3】
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愚公之妻"獻(xiàn)疑",智叟"笑而止之",從中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
"跳往助之",運用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了愚公移山受到眾人擁護(hù)。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
作手法,用智叟來突出愚公的形象。D.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兩座大
111,這一富有神話色彩的結(jié)尾,飽含了對愚公改造自然的偉大氣蜷口堅強毅力的頌揚。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A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實詞的學(xué)習(xí)和積累是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
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實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
殊意義和用法,這就要求學(xué)生能活學(xué)活用。D.“箕畚”是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
【小題2】
此題考查一詞多義。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
文的內(nèi)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A.的/
倒裝句的標(biāo)志;B到/在;C."而"都是表轉(zhuǎn)折;D.來/認(rèn)為。故選C。
點睛:此題考查文言虛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虛詞基本上都是同學(xué)們在課內(nèi)文言文
中學(xué)習(xí)過的。解題時,應(yīng)先套用我們學(xué)習(xí)過的文言虛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jīng)檢驗意
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小題3】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故事情節(jié)的能刀。作答本題需將選項對應(yīng)的原文找出來進(jìn)行比較分析。從而
得出答案。智叟"笑而止之",是對愚公移山的嘲笑;而其妻的"獻(xiàn)疑"不是反對,首先前文
"雜然相許”已經(jīng)表明了態(tài)度,后面的"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提出了移山中會遇
到的困難,不是阻止。古嬤A項錯。
2、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愚公移山(節(jié)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其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反焉“
【小題1】
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損消U減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裝土石)C.寒暑易
節(jié)易:交換D.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陰:水的北岸
【小題2】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勢之力固國不以山溪之瞼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雜然相許吳廣以為
然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小題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講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顛倒,將大
智大勇者命名為"愚公",將鼠目寸光者命名為"智叟",這樣加重了對比的色彩,增強了諷刺
的效果。C.愚公飽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這個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yīng),卻
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和智叟的無情嘲笑。D.愚公移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令人撤移了兩
座大山。這一富有神話色彩的結(jié)局,包含了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
[答案]
【小題1】D
【小題2】A
【小題3】C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考查文言實詞。D"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陰:水的北岸"加點詞語解釋有誤。陰:
水的南岸。
【小題2】
試題分析:考查文言虛詞。A"以君之力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兩句中的的"以"都是"憑借"
之意。A前者兼詞"于何,在哪里",后者語氣助詞。C前者”……的樣子",后者”對、正
確"。D前者"向",后者"比"。
點睛:這是一道文言虛詞的辨析題,注意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重點記憶虛詞的用法和意
義,還要重點記憶課本中的經(jīng)典例句。命題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課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吳課
本的不熟悉根本無法作答。答題時首先明確課本的虛詞的含義,然后把課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
的句子當(dāng)中,看手法通順,即所謂的代入法。
【小題3】
試題分析:C項"卻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和智叟的無情嘲笑〃對文章的理解有誤。妻子并沒
有強烈反對,只是提出疑問。
譯文: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
的阻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
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dá)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
"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
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
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
兒,剛七八歲,蹦蹦用由時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八炻首訉O荷擔(dān)者
三夫,叩石墾壤,箕叁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詞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選出加點實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
A.亡以應(yīng):通"無",沒有B.且焉置土石:哪里C.年且九十:已經(jīng)D.雜然相許:紛紛
【小題2】
下列加點虛詞的用法和含義不同的一項是()
A.面山而居/宋城上而待楚寇B.汝之不惠/此之謂失其本心C.以殘年余力/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D.其如土石何/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3】
句子的翻譯無誤的一項()
A.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一憑你的力氣,曾經(jīng)都不能削平魁父這
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B.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領(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
上。C.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一你的心真頑固,頑固
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D.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
鼠,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一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蹦蹦跳跳地去幫
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小題4】
選出對文意的理解有誤一項()
A.河曲智叟聞訊趕來,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駁斥了他的錯誤觀點,闡述了人力無窮自然能被征
服的思想,這是情節(jié)的高潮。最后寫"操蛇之神”的恐懼心理和天地被愚公的決心所感動,山終
被移走這是故事的結(jié)局。B.本文通過將愚公的大智大勇與智叟的鼠目寸光對比,突出人物形
象,在命名上故意顛倒,增強諷刺意味。C.太行王屋的高大、珞程的遙遠(yuǎn)、工具的簡陋、人力
的匱乏,都體現(xiàn)了移山的困難,但他得到天真孩童的幫助,可見移山受到眾人的擁護(hù)。D.愚公
之妻與智叟對移山態(tài)度不同,前者是提出必須解決的問題,后者是挖苦與阻止。
[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B
【小題4】A
[解析]
【小題1】
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
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
實運。C項解釋有誤,且:將近。
【小題2】
本題考查文言文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夫考
慮。在平時文言文學(xué)習(xí)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詞。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人詞
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匕瞰,得出正確選項為D項。意思分別為:反問語氣,難道/表推
測,大概。其他各項的意思分別為:A均為修飾,B均為取消句子獨立性。C均為憑借。
【小題3】
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只要字字對譯,不丟關(guān)鍵字,然后語
句通順,意思明確,就可以拿滿分了。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切忌
漏翻關(guān)鍵詞語。B項正確,其他各項的錯誤之處應(yīng)分別改為:A:曾經(jīng)都不能削平魁父這座小
山一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C:我死了——即使我死了。D:剛——剛學(xué)會走路。
點睛: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dá)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
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
【小題4】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刀。學(xué)生要把握關(guān)鍵情節(jié),注意標(biāo)志性詞語,盡量利用文本中
的信息。要結(jié)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項進(jìn)行分析即可。A項理解分析錯誤,愚公對智叟的駁
斥,這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故事的結(jié)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
4、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列子。湯問》)
【小題1】
選出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雜然相許許:贊同B.寒暑易節(jié)易:交換C.固不可徹固:堅固D.無隴斷焉隴:通
"壟",高地
【小題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B.以殘年余力徒以有先生也C.達(dá)于漢陰每自比于管仲
樂毅D.雖我之死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題3】
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幸開頭用夸張手法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務(wù)艱巨,意在襯托愚公形象的高
大。B.愚公飽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yīng),卻遺到了妻子的
反對和智叟的嘲笑。C.本文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顛倒,將大智大勇者命名為"愚公",將鼠目寸
光者命名為"智叟〃,這樣加重了對比的色彩,增強了諷刺的效果。D.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故
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答案: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B
[解析]
【小題1】
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
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
實運。C項解釋有誤,固:頑固。
【小題2】
本題考直文言文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呆考
慮。在平時文言文學(xué)習(xí)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詞。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人詞
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得出正確選項為A項,意思都是表轉(zhuǎn)折。其他各項的意思分別
為:B:憑借/因為。C:到/比。D: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翻譯/代指"郊田之
外未始無春"。
【小題3】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刀。學(xué)生要把握關(guān)鍵情節(jié),注意標(biāo)志性詞語,盡量利用文本中
的信息。要結(jié)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項進(jìn)行分析即可。B項理解分析錯誤,"卻遭到了妻子
的反對和智叟的嘲笑"與原文"其妻獻(xiàn)疑"(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明顯不符,妻子并不是反
對,只是提出了疑問。
5、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且:而且B.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繞遠(yuǎn)C.雜然相許許:贊同D.雖我之死雖:
即使
【小題2】
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A.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汝心之固,固不可徹D.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
【小題3】
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為下文移山、
負(fù)山等情節(jié)做鋪墊。B.選文寫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張,全家人又討論決定了運土方案,而后立即
行動?上山“叩石墾壤〃,這是情節(jié)的開端。C.分析選文中畫線的句子,愚公的心理是:我雖
然年邁,但我還有眾多的子孫,他們還會有他們的子孫,這樣一代一代堅持挖下去,總有可以挖
平的一天!智叟竟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稱一個"智"字!D.選文最后寫天帝的胴懼心
理和"操蛇之神"被智叟的決心所感動,山終被移走,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jié)局。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1】A
【小題2】C
【小題3】D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
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A."年且九十"中的"且"是"將,將近”的意思,不
是“而且"。故答案為A。
【小題2】
試題分析:考查對通假字的理解。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
"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
它叫做"本字"。A."反"通"返";B."惠"通"慧";C.沒有通假字;D."隴"通
"壟".據(jù)此,答案為J
【小題3】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答。依
據(jù)“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可知,恐懼的
是“操蛇之神";被感動是“天帝"。據(jù)此,答案為D。
參考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
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
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dá)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
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吳的
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
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
七八歲,蹦蹦跳臥處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
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
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
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
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
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
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6、文言文閱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
平險I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方七百里方:地方B.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C.吾與汝畢力平險險:險峻的大山D.-
厝朔東厝:安放,放置
【小題2】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君之力自以為大有所益B,告之于帝聞之于宋君()C.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D.操蛇之
神聞之河陽之北
【小題3】
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A.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去呢?B.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將要把土石放
到哪里去呢?C.用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IE太行、王屋怎么樣呢?況且把
土石放到哪里去呢?D.用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將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小題4】
下列對文章理螭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顛倒,將大智大勇者命名為"愚公",將鼠目寸光者命名為"智
叟"?這樣加重了對比的色彩,增強了諷刺的效果。B.愚公在對智叟進(jìn)行反駁時,信心百倍,
理由充足,以“人無窮"而"山有盡"的道理,說得智叟啞口無言,無力回?fù)簟.愚公飽受交
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這個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yīng),卻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和
智叟的無情嘲笑。D.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兩座大山,這一富有神話色
彩的結(jié)局,包含了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A
【小題4】C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
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本題A項“方七百里"中的"方"是"方圓,指面
積",不是"地方"。故答案為A。
【小題2】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選項中"以"分別為"憑借"和"認(rèn)為";B.
選項中的"于"的意思分別為"給"和"被";C.選項中的“而"分別是"表修飾"和”表轉(zhuǎn)
折”;D.選項中的"之"都是"助詞,的"的意思。故選D。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句子的翻譯和對內(nèi)容的理解。A項,正確。語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中的"以"是"憑,憑借"的意思,"且"是"況
且"。據(jù)此,BCD三項均有錯誤,故答案為A。
【小題4】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愚公之妻所說的話是從"獻(xiàn)疑”的角度說的,是對愚公的
關(guān)心.并不是反對愚公移山的主張。據(jù)此,C項中的"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的說法是錯誤
的。故答案為C。
7、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
通豫南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雜日:"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
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她,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醫(yī)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且將近B.懲山北之塞懲:苦于C.固不可徹徹:徹底D.無隴斷焉隴:同"壟",高地
【小題2】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如土石何必先苦其心志B.隱土之北天子之詔C.而山不加增成禮而去D.且焉置土石始
一反焉
【小題3】
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則寓言講了愚公不畏艱難才窘山不止,感動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B.文章在人名上加以
顛倒,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目的是增強諷刺效果。C.愚公之妻"獻(xiàn)疑"是思考;智叟"笑而止之"
是嘲諷.D.文章結(jié)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xiàn)愚公的抱負(fù),是宣傳了因果報應(yīng)的建思想.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文言實詞,文言虛詞
[答案:
【小題1】C
【小題2】B
【小題3】D
[解析:
【小題1】
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平時注意多積累歸納,加強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重點虛
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的理解與識記,并學(xué)會遷移運用。C.徹:
通達(dá),這里指改變。做題時要結(jié)合語境,認(rèn)真分析,確認(rèn)詞義。
【小題2】
本題考查辨析文言虛詞的能力。文言虛詞是文言文學(xué)習(xí)的基本內(nèi)容,要特別注意重點虛詞的用
法。作答本題時,首先要把握"以""于""而""之"四個虛詞的基本用法,然后結(jié)合語境
來分析。
A.其:加強反問語氣/代詞
B.之:的/的
C.而: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表示承接關(guān)系
D.焉:疑問代詞,哪里/語氣助詞
【小題3】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通讀全文,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逐項分析。D.本文采用神話結(jié)尾,借
助神的力量來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fù),是在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dá)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
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因果報應(yīng)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木質(zhì)的不同.
參考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
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到豫州南部,到1A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
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二和
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
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
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
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
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
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
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
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
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著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于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聚室而謀室:家B.雜然相許許:贊同C.寒暑易節(jié)易:交易D.汝之不惠惠:通"慧",
聰明
【小題2】
下列句子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
A.以殘年余力不以疾也B.其如土石何必先苦其心志C.雖我之死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D.告知
于帝步于中庭
【小題3】
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憑借你的力量,曾經(jīng)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樣呢?B.憑借
你的力量,曾經(jīng)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如果是太行、王屋(兩座山)又怎樣呢?C.憑借你
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樣呢?D.憑借你的力量,
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如果是太行,王屋(兩座山)又怎樣呢?
【小題4】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
A.本文是篇膾炙人口的寓言。通過愚公成功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
氣魄和堅強毅力。B.本文對人物的命名巧用對比。刻意將大智大勇、目光長遠(yuǎn)者命名為"愚
公",將思想頑固、鼠目寸光者命名為“智叟”。C.本文人物形象鮮明。文中人物對愚公移山
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但是,愚公之妻和智叟對如何放置土石提出的質(zhì)疑是相同的。D.本文故事情
節(jié)波瀾曲折。愚公提出的移山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yīng),卻遭到了智叟的強烈反對和無情嘲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1】C
【小題2】C
【小題3】C
【小題4】C
[解析:
【小題1】
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
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zhǔn)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
據(jù)語境做出判斷。易:交換。故選C。
【小題2】
A項的"以"解釋為:憑借/認(rèn)為;B項的"其"解釋為:那么/他,他們;C項的"之"解釋
為:放在主謂之間,助詞。D項的"于"解釋為:向、對/在。故選C。
【小題3】
要求學(xué)生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休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
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皆"
"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以:憑借。曾:副詞,
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也……",常與"不"連用。損:削減。故選
Ce
【小題4】
要求學(xué)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分析。ABD三項正確。C項"愚公之妻和智叟對如何放置土石提
出的質(zhì)疑是相同的。"錯誤。愚公之妻是擔(dān)心愚公的身體,而智叟是嘲笑。
9、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語段,回答下列小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署易節(jié),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將近B.寒暑易節(jié)易:容易C.懲南北之塞懲:苦于D.雜然相
許許:贊同
【小題2】
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如土石何其妻獻(xiàn)疑日B.笑而止之日投諸渤海之尾C.以君之力以殘年余力D.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小題3】
下列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贊揚了以愚公為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fù),批判了智叟
那種不求進(jìn)取、知難而退、固步自封的消極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jìn)行對比
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jié)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
豐滿高大。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認(rèn)為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
公從發(fā)展的觀點出發(fā),認(rèn)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D.文章結(jié)尾借助神的力量來
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fù),雖然增強了藝術(shù)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回、因果報應(yīng)等封建迷信思想,
這是應(yīng)該批判的。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D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
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B."寒暑易節(jié)"中的"易"是"交換",不是"容
易"。故答案為B。
【小題2】
試題分析:考直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選項中"其“分別為“用在句首,加強語氣”
和代詞,他的";B.選項中的"之"的意思分別為"代詞,代愚公"和"助詞’的";C選
項中的"以"都是"憑借“;D.選項中的“焉"分別是"疑問代詞,哪里"和"語氣助詞"的
意思。故選C。
【小題3】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故事的結(jié)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充滿了浪漫
主義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fù),反映了古代勞動人們的美好愿望,這與封建迷
信有本質(zhì)區(qū)別。所以,D項"但也宣傳了生死輪回、因果報應(yīng)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yīng)該批判
的”的理解是錯誤的。故答案為立
參考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
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到豫州南部,到達(dá)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
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二和
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
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畬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
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
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
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
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
大,還怕拾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
感幼,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
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10、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題。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
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加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
厝雍再。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焉置土石焉:哪里B.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荷:肩負(fù),扛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雖:雖
然D.何苦而不平苦:擔(dān)心
【小題2】
下面句中加點詞語"之"的用法有指代意義的一項是()
A.懲山北之塞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C.汝心之固,固不可徹D.甚矣,汝之不惠
【小題3】
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則函言按照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來敘述故事,且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由表及里空造
愚公的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第②段中"其妻獻(xiàn)疑’表明愚公提出了移山的主張
后,全家人質(zhì)疑愚公的能力,并不贊同移山。C."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
愚公對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有正確的認(rèn)識,所以對移山充滿了堅定的信心。D.文中的人物智叟、愚
公妻子、操神之神、天帝等人物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通過這些人物的描寫,更突出了愚
公的形象和移山的意義。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I】c
【小題2】B
【小題3】B
[解析:
【小題1】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雖:即使。
【小題2】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B.代詞,代指愚公。C.結(jié)構(gòu)助詞,的。D.助詞,無實際意義。結(jié)合題意,故
選B。
【小題3】
愚公之妻的"獻(xiàn)疑"是講真話,提出問題提醒眾人正視移山的困難”是出于對愚公的關(guān)心,并
不是反對愚公移山。B項理解有誤。
11、閱讀《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
平險,指通豫南,1A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日:〃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
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
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雜然相許許:贊同B.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C.汝心之固,固不可
徹徹:徹底D.懼其不已也已:停止
【小題2】
下面的句子是倒裝句的一項是()
A.吾與汝畢力平險B.甚矣,汝之不惠C.箕畚運于渤海之尾D.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小題3】
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七百里,高萬仞”一句從面積和高度兩個方面說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
的任務(wù)十分艱巨。B.愚公飽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這個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
響應(yīng),卻遭到妻子的強烈反對和智叟的無情嘲笑。C.天帝被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命令
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兩座大山,分別放到了朔東和雍南。D.本文是寓言故事,既有生動的故
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知識點]
列子(約前649-前606)
[答案]
【小題1】C
【小題2】B
【小題3】B
[解析:
【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飼草產(chǎn)品檢測協(xié)議書
- 鄰里相互監(jiān)督協(xié)議書
- 酒店訂餐合同協(xié)議書
- 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選擇試題及答案
- 高職考計算機(jī)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jī)二級全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jī)二級MySQL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MySQL業(yè)務(wù)規(guī)則試題及答案
- 法律問題面試題目及答案
- 法律明白人考試題及答案
- 毫針操作基本技術(shù)
- 離婚協(xié)議書 標(biāo)準(zhǔn)版電子版(2025年版)
- 高中家長會 共筑夢想,攜手未來課件-高二下學(xué)期期末家長會
- DLT 593-2016 高壓開關(guān)設(shè)備和控制設(shè)備
- 通用電子嘉賓禮薄
- 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chǔ)施工方案
- GB/T 24610.1-2019滾動軸承振動測量方法第1部分:基礎(chǔ)
- GA 576-2018防尾隨聯(lián)動互鎖安全門通用技術(shù)條件
- 全國廟會時間表
- 江南古鎮(zhèn)建筑的水文化生態(tài)隱喻[權(quán)威精品]
- 第二章_糖和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