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40
CCSP28
□B12
天津市地方標準
DB12/T1122—2022
橋梁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foundationpilestestingofbridgeengineering
2022-0673發(fā)布2022-0775實施
天津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
DB12/T1122—2022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規(guī)定.................................................................................2
4.1儀器設備.............................................................................2
4.2檢測方法選擇和檢測數(shù)量..............................................................2
4.3檢測樁位的確定......................................................................4
4.4檢測前的準備........................................................................4
4.5驗證與擴大檢測.....................................................................5
4.6檢測結果評價........................................................................5
4.7檢測報告............................................................................6
5超聲波法成孔質量檢測....................................................................6
5.1一般規(guī)定............................................................................6
5.2檢測儀器與設備......................................................................6
5.3現(xiàn)場檢測技術........................................................................7
5.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7
e接觸式儀器組合法成孔質量檢測...........................................................8
6.1一般規(guī)定............................................................................9
6.2檢測儀器與設備......................................................................9
6.3現(xiàn)場檢測技術.......................................................................9
6.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11
7低應變反射波法..........................................................................11
7.1一般規(guī)定...........................................................................11
7.2檢測儀器與設備.....................................................................12
7.3現(xiàn)場檢測技術.......................................................................12
7.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13
S超聲波法................................................................................14
8.1一般規(guī)定...........................................................................14
8.2檢測儀器與設備.....................................................................15
8.3現(xiàn)場檢測技術.......................................................................15
8.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17
S鉆芯法..................................................................................21
9.1一般規(guī)定...........................................................................21
9.2檢測儀器與設備.....................................................................21
9.3現(xiàn)場檢測技術.......................................................................22
9.4芯樣試件截取與加工.................................................................22
9.5芯樣試件抗壓強度試驗...............................................................23
I
DB12/T1122—2022
9.6檢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判定...............................................................23
10高應變法...............................................................................25
10.1一般規(guī)定..........................................................................25
10.2檢測儀器與設備....................................................................25
10.3現(xiàn)場檢測技術......................................................................26
10.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28
11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31
11.1一般規(guī)定..........................................................................31
11.2檢測儀器設備......................................................................31
11.3現(xiàn)場檢測技術......................................................................32
11.4檢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判定.............................................................33
12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34
12.1一般規(guī)定..........................................................................34
12.2檢測儀器與設備....................................................................34
12.3現(xiàn)場檢測技術......................................................................34
12.4檢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判定.............................................................35
13單樁水平靜載試驗......................................................................35
13.1一般規(guī)定..........................................................................35
13.2檢測儀器與設備....................................................................36
13.3現(xiàn)場檢測技術......................................................................36
13.4檢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判定.............................................................37
14磁測井法...............................................................................39
14.1一般規(guī)定.........................................................................39
14.2檢測儀器與設備....................................................................39
14.3現(xiàn)場檢測技術......................................................................39
14.4檢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判定.............................................................40
附錄A(規(guī)范性)成孔質量檢測儀標定方法..................................................41
附錄B(規(guī)范性)芯樣試件加工和測量.......................................................42
附錄C(規(guī)范性)混凝土樁頭處理...........................................................43
附錄D(規(guī)范性)樁身內力測試.............................................................44
II
DB12/T1122—2022
■IX.—>—
刖B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天津市交通科學研究院、天津市金艾工程檢測有限責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趙國普、彭振肝、羅會來、邵紅杰、王子理、趙國光、呂大勇、馬秀君、王雪
姣、王偉廣、張建東、呂岳、于克揚、趙文志、高靜、張弘博、吳國柱、王雪峰、張志遠。
III
DB12/T1122—2022
橋梁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天津市橋梁基樁檢測的總體原則和一般要求,以及儀器設備、現(xiàn)場檢測技術及檢測數(shù)
據(jù)的分析與判定等內容。
本文件適用丁?天津市橋梁工程基樁成孔質量、樁身完整性、單樁承載力、基樁鋼筋籠長度的檢測與
評價。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了?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丁?本
文件。
JG/T518基樁動測儀
JT/T738基樁靜載試驗自平衡法
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測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木文件。
3.1
基樁foundationpile
班基礎中的單樁。
3.2
沉淀sediment
基樁成孔后,淤積于孔底部的非原狀沉淀物。
3.3
超聲波法成孔質量檢測drillingholetestbyultrasonicmethod
采用超聲波探頭垂直連續(xù)測量各深度水平方向的孔徑,根據(jù)由記錄儀同步繪制出各方向孔壁形態(tài)的
記錄圖,判定孔徑、孔深、孔壁傾斜度。
3.4
接觸式儀器組合法成孔質量檢測driIIingholetestbyinstrumentscontactuallyinspection
method
系用傘形孔徑儀、專用測斜儀、沉淀測定儀或其他有效的沉淀檢測工具來判定灌注樁成孔孔徑、孔
深、孔傾斜度及沉淀厚度。
3.5
樁身完整性pileintegrity
反映樁身長度和截面尺寸相對變化、樁身材料密實性和連續(xù)性綜合狀況的定性指標。
3.6
樁身缺陷piledefects
1
DB12/T1122—2022
在一定程度上使樁身完整性惡化,引起樁身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降低,出現(xiàn)樁身斷裂、裂縫、縮頸、
夾泥(雜物)、離析、空洞、蜂窩、松散等不良現(xiàn)象的統(tǒng)稱。
3.7
低應變反射波法lowstrainreflectedwavemethod
在樁頂施加低能量沖擊荷載,實測被檢樁加速度(或速度)響應時程曲線,運用一維線彈性波動理
論的時域和頻域分析,對被檢樁的完整性進行評判的檢測方法。
3.8
超聲波法ultrasonicloggngmethod
在樁身混凝土內發(fā)射并接收超聲.波,實測超聲波在混凝土介質中傳播的聲時、波幅和頻率等參數(shù)的
相對變化,對被檢樁的樁身完整性進行評判的檢測方法。
3.9
鉆芯法coredrillingmethod
用鉆機鉆取芯樣,對被檢樁的樁長、樁身缺陷及其位置、樁底沉淀厚度、樁身混凝土強度以及樁端
巖土性狀進行評判的檢測方法。
3.10
高應變法highstraindynamicmethod
在樁頂施加高能量沖擊荷載,實測樁頂附近或樁頂部的速度和力時程曲線,通過波動理論分析,評
判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的檢測方法。該方法也可用于選擇樁型和樁端持力層,監(jiān)控打樁過
程。
3.11
靜載試驗staticloadtest
在樁頂部逐級施加豎向壓力、豎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觀測樁頂部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
水平位移,以確定相應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或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C
3.12
磁測井法Magnetcmethod
在樁中或樁側土體成孔,通過測量磁場垂直分量沿孔深方向的變化來分析和判斷鋼筋籠長度的檢測
方法。
3.13
樁身內力測試internalforcetestingofpileshaft
通過樁身應變、位移的測試,計算荷我作用下的樁側阻力、樁端阻力或樁身彎矩的試驗方法。
4基本規(guī)定
4.1儀器設備
4.1.1基樁檢測用儀器設備應在卷定或校準的有效期內:基樁檢測前,應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調試,
確認儀器設備工作正常后方可使用。
4.1.2基樁檢測用儀器設備的主要技術性能和J2作環(huán)境條件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并具有良好的顯示、記
錄和貯存功能。
4.2檢測方法選擇和檢測數(shù)量
4.2.1檢測方法應根據(jù)工程需要和檢測目的按表1規(guī)定的檢測內容確定。
表1檢測方法一覽表
2
DB12/T1122—2022
檢測方法檢測內容
超聲波法成孔質量檢測檢測灌注樁成孔的孔徑、孔深及傾斜度
接觸式儀器組合法成孔質后檢測檢測灌注樁成孔的孔徑、孔深、傾斜度及沉淀厚度
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身缺陷及位置,評判樁身完整性類別
透射法檢測灌注樁樁身缺陷及位置,評判樁身完整性類別
超聲波法
折射法檢測灌注樁鉆芯孔周用樁身缺陷及位置,輔助評判樁身完蛇性類別
檢測樁長、樁身混凝土強度、樁底沉淀厚度、樁身缺陷及其位置,評判樁身完整性
鉆芯法類別:
評判樁端持力層巖土性狀
分析樁側和樁端士阻力,評判單樁豎向抗IE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商應變法檢測樁身缺陷及其位置,評判樁身完整性類別:
進行打樁過程監(jiān)控
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
單樁導向抗壓砰載試崎評判導向抗壓承載力是否湎足設計要求:
通過樁身內力測試,測定樁側及樁端阻力
靜
載確定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
荷單樁豎向抗撥靜載試驗評判豎向抗拔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試通過樁身內力測試,測定抗拔樁的樁側阻力
驗
確定單.樁水平臨界荷載和極限承載力,推定土抗力參數(shù):
單樁水平靜載試驗評判水平承載力或水平位移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樁身內力測試,測定樁身彎矩
破測井法檢冽濯注樁、預制樁的鋼筋籠長度,評判鋼筋籠長我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42.2為保證檢測結論的可靠性.根據(jù)不同被檢對象和檢測要求,當采用一種檢測方法對樁身完整性
類別評判有疑問時,應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檢測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42.3檢測方法和檢測數(shù)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4.2.3.1檢測數(shù)量的確定以單位工程同一條件下的樁基總數(shù)為計算依據(jù)。
4.2.3.2橋梁工程混凝土灌注樁應100%進行成孔質量檢測,檢測方法的選定應具有適宜性并滿足工程
檢測的特定要求。
4.2.3.3勘測設計階段,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施工前應進行試驗樁承載力檢測,檢測方法采用靜載試
驗。檢測數(shù)量滿足設計要求,且不應少于3根;當工程樁總數(shù)小于50根時,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2根:
一一為設計提供依據(jù)的單樁承載力檢測:
一一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基樁施工質量可靠性低:
——采用的新樁型或采用新工藝成樁的樁基:
一一設計等級為甲級的樁基;
一一設計或業(yè)主有要求的。
42.3.4施工階段的工程樁應進行單樁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檢測,灌注樁宜進行鋼筋籠長度檢測。
3
DB12/T1122—2022
4.2.3.5工程樁的單樁承載力檢測數(shù)量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和工程地質條件確定。對設計等級為甲級、地
質條件復雜或異型(非等直徑)樁的樁基,其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巡,且不應少于3根;其它
樁基工程的檢測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1軋且不應少于3根;當工程樁總數(shù)小于50根時,檢測數(shù)量不
應少于2根:
a)對于特大橋和地質條件復雜的大、中橋的樁基,應采用靜載試驗方法確定單樁承載力:
b)一?般中橋、小橋的樁基,宜采用靜我試驗,在具有同一條件下的動-靜試驗對比資料和實測經驗
時也可采用高應變法:
c)由于場地限制等原因難以采用靜載試驗檢測時也可采用自平衡法。自平衡法可按照JT/T738中
的有關耍求執(zhí)行.
4.2.3.6工程樁的樁身完整性應100%檢測,檢測方法可采用超聲波法、低應變反射波法、高應變法或
鉆芯法。其中,采用超聲波法檢測樁身完整性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灌注樁總樁數(shù)的50%,且樁徑大于等于
1500mm或樁長大于等于40m以及重要工程、關鍵部位的灌注樁均應100%采用超聲波法進行樁身完整性
檢測;對大直徑嵌巖灌注樁,還應采用鉆芯法檢測樁底沉淀厚度和樁端巖土性狀,檢測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
樁數(shù)10%,且不少于3根;對于大橋、特大橋還應采取鉆芯法檢測樁身完整性,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1%,
且不少于3根;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兩節(jié)及以上的預制樁,應進行高應變法檢測,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
總樁數(shù)的5樂且不得少于6根。
4.2.3.7工程樁檢測鋼筋籠長度可采用磁測井法,檢測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5%,且不應少于5根;
當工程樁總數(shù)在50根以內時,不應少于3根。對?于施工質量有疑問的樁或重要工程、關鍵部位的樁,
適當增加抽檢數(shù)量。
4.2.3.8高應變法檢測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時,在同一條件卜.檢測數(shù)量不應少于總樁數(shù)的5%,且不應
少于5根:當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對施工質量有疑問時,應增加檢測數(shù)量。當采用高應變法進行打樁過
程監(jiān)測或為選擇沉樁工藝參數(shù)時,不應少于3根。
4.2.3.9采用超聲波法檢測端承樁樁身完整性時,應同時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或其它適宜的方法檢測
樁端的支承情況。
4.3檢測樁位的確定
4.3.1檢測樁位的選擇應事先確定,檢測過程中不得隨意更改。
4.3.2檢測樁位的選擇應按如下原則確定:
a)施工質量有問題或有疑問的樁:
b)結構受力較大部位或荷栽差異較大部位;
c)地基土工程性能較差部位或土層變化復雜地段:
d)不同施工工藝以及不同施工機臺的樁:
e)隨機抽樣,基本均勻分布,應具有代表性。
4.4檢測前的準備
4.4.1檢測機構應及時調查、搜集以下有關資料:
-巖土工程勘察資料、基樁設計圖紙或資料、施工記錄及平面位置圖等,了解施工工藝及施工
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
一一檢測項目現(xiàn)場實施的可行性。
4.4.2檢測方法和制定檢測方案應根據(jù)調查結果和檢測目的合理選用。檢測實施方案宜包括:工程概
況、所選用的檢測方法及依據(jù)的檢驗標準、抽樣原則、擬投入的儀器設備、檢測時間進度安排、準備提
交的成果資料以及其它應當說明的事項等。
4.4.3在進行檢測前對檢測所需要的設備儀器儀表檢查調試,確認其工作狀態(tài)。
4
DB12/T1122—2022
4.4.4檢測開始時間應滿足擬用險測方法對混凝土強度(或齡期)和地基土休止期的規(guī)定:
a)當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或檢測時,受檢樁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的70%,且不應低于
15MPa,齡期不應少于7d;
b)對混凝土灌注樁進行單樁承載力檢測或鉆孔取芯檢測時,受檢樁的混凝土齡期應達到28d以
上,或受檢樁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要求;
c)承載力檢測前的休止時間除應達到本條b)款規(guī)定的樁身混凝土強度要求外,其休止時間尚應
符合表2的規(guī)定。采用泥漿護壁的鉆孔灌注樁應根據(jù)情況適當延長休止期:
d)對端承樁,應根據(jù)樁端持力層的土性來選用休止期:對于摩擦樁,休止期的確定應取決于樁
側土的性質,樁側若是性質相差懸殊的層狀土,則-?般宜按休止較長的那種土層及其影響權
重大小來綜合考慮。對于摩擦端承樁和端承摩擦樁,其休止期遵從類似原則確定。
表2休止時間
土的類別休止時間(d)
砂士7
粉土15
非飽和15
粘性上
飽和25
4.5驗證與擴大檢測
4.5.1鉆孔灌注樁成孔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JTGF80/1的相關規(guī)定。當檢測結果不滿足標準規(guī)定時,
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經處理后在行重復檢測,直至符合要求。
4.5.2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驗證應采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
4.5.3樁身淺部缺陷可采用開挖險證。
4.5.4樁身或接頭存在裂隙的預制樁可采用高應變、靜載試驗等方法驗證,空心預制樁也可采用孔內
攝像的方式驗證。
4.5.5單孔鉆芯檢測發(fā)現(xiàn)樁身混凝土存在質量問題時,宜在同一基樁增加鉆孔驗證,并根據(jù)前、后鉆
芯結果對受檢樁重新評價。同時,也可米用孔內攝像的方式驗證。
45.6對低應變反射波法或超聲波法檢測中不能明確樁身完整性類別的樁或HI類樁,可根據(jù)實際情況
采用鉆芯法、靜載法、高應變法、開挖等方法進行驗證檢測。
4.5.7當單樁承載力或鉆芯法檢測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分析原因并擴大檢測。
4.5.8當鋼筋籠長度檢測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分析原因并擴大檢測。
4.5.9驗證檢測或擴大檢測采用的方法和檢測數(shù)量應得到工程建設有關方的確認。
4.6檢測結果評價
4.6.1樁身完整性評價,應給出每根被檢樁的樁身完整性類別。樁身完整性分類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并按本標準第7章?第10章的相關技術要求劃分。
表3樁完整性類別劃分
樁身完整性類別特征
I類樁班身完整
11類樁樁身基本完整,有輕度缺陷
DB12/T1122—2022
川類樁樁身有明顯缺陷
IV類樁樁身有嚴重缺陷
4.6.2單樁承載力的評價,應給出受檢樁的承載力檢測值,并評價單樁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4.6.3成孔質量的評價,應給出受檢樁成孔的孔徑、孔深、傾斜度及沉淀厚度,并評價其是否滿足規(guī)
范或設計要求。
4.6.4鋼筋籠長度的評價,應給出受檢樁的鋼筋籠長度檢測值,并評價鋼筋籠長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4.7檢測報告
4.7.1檢測報告應用詞規(guī)范、文字簡練、數(shù)據(jù)可靠、結論明確。
4.7.2檢測報告宜包含以下內容:
a)檢測人員、報告編寫人員及審核審批人員的簽字以及建設、設計、施工、監(jiān)理、勘察等責任
主體的全稱:
b)前言或概況:包括工程名稱、地點、基礎類型、總工程柜數(shù)、檢測內容、數(shù)量及檢測時間;
檢測儀器設備名稱、型號及編號:
c)地質條件描述;
d)檢測依據(jù)的規(guī)范,檢測方法(原理)、檢測過程敘述;
e)受檢樁(孔)的樁(孔)號、樁(孔)位;
f)檢測結果:受檢樁的檢測數(shù)據(jù)(表格)和匯總結果;
g)檢測結論:根據(jù)檢測結果分析得到的結論;
h)附圖附表:包括樁(孔)位平面布置圖、實測(計算分析)曲線等。
5超聲波法成孔質量檢測
5.1一般規(guī)定
5.1.1本方法適用于檢測灌注樁成孔的孔徑、孔深及傾斜度。
5.1.2被檢測孔徑不應小于0.6m,不宜大于5.0m1,
5.1.3泥紫忤能應滿足表4的要求.
表4泥漿性能指標
項目性能指標
重度<12.0(kN/mJ)
粘度18-25(s)
含砂量<4%
5.2檢測儀器與設備
5.2.1超聲波法檢測儀器設備性質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孔徑檢測精度不低于±0.2%F-S;
一孔深檢測精度不低于土。3%F-S:
一一測量系統(tǒng)為超聲波脈沖系統(tǒng):
——超聲波工作頻率應滿足檢測精度要求;
脈沖重復頻率應滿足檢測精度要求;
DB12/T1122—2022
一通道應至少二通道;
——記錄方式為模擬式或數(shù)字式:
——具有自校功能。
5.3現(xiàn)場檢測技術
5.3.1超聲波法成孔檢測,應在清孔完畢,孔中泥漿內氣泡基本消散后進行。
5.3.2檢測前,應利用護筒直徑年為標準距離標定儀器系統(tǒng),標定至少進行2次。標定完成后,在該
孔的檢測過程中不得變動相關參數(shù)。
5.3.3儀器探頭宜對準護筒中心:檢測自孔門至孔底或自孔底至孔口連續(xù)進行。
5.3.4檢測中探頭升降速度不宜大于12m/mino
5.3.5檢測時應正交4個方向進行,且標明檢測剖面正交4個方向與實際方位的關系:試成孔、靜載
荷試樁孔、變直徑樁孔及直徑大于4.0m的樁孔宜增加檢測方向。
5.3.6現(xiàn)場檢測的圖像應清晰、準確;當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有效措施。
5.3.7在孔徑檢測可疑測點周圍,應加密測點進行復測,進一步確定孔徑變化位置及范圍。
5.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
5.4.1超聲波在泥漿介質中傳播速度可按下式計算:
c=2(d0-+tb).................................U)
式中:c一一超聲波在泥漿介質中傳播的速度(m/s);
do一一護簡直徑5):
d,一一兩方向相反換能器的發(fā)射(接收)面之間的距離(m);
ta、tb一一時稱探頭的實測聲時(S)。
5.4.2孔徑可按下式計算:
a)探頭中心與4個方向樁孔壁的距離(圖1),應按下式計算:
1一樁孔中心:2一探頭中心
圖1超聲波法孔徑計算示意
W+5⑵
式中:li一一第i=(1,2,3,4)方向探頭中心與樁孔壁的距離(m):
DB12/T1122—2022
q一一第i=(1,2,3,4)方向上孔壁反射信號的聲時值(s)。
b)成孔孔徑應按下式計算::
D=J(b-空)2+(/+]出_空)2+(空)2...................⑶
式中:D一一測點位置的孔徑檢測值(m)。
5.4.3成孔偏心距、傾斜度應按下列方法計算:
E=J(1i.o+l2.nTi.nT2Q)2+(b,o+〃,nT3,L,4Q)2........................................⑷
Kn=(Fn/Hn)x100%.................................⑸
式中:En一一成孔在第九測點處的偏心距(m);
lii0一一孔口探頭中心距離i方向樁孔壁的距離(m):
li,n一一第九測點探頭中心距離i方向孔壁的距離(m):
Kn一一樁孔在第71測點處的傾斜度(%);
Hn一一樁孔在第n測點處的深度值,由儀器自帶的深度計數(shù)器同步測得(ni)。
1一孔口位置樁孔中心:2一探頭中心:3—測點n位置樁孔中心
圖2超聲波法傾斜度計算示意圖
5.4.4現(xiàn)場檢測記錄圖應滿足卜列要求:
——有明顯的刻度標記,能也確顯示任何深度截面的孔徑及孔壁的形狀;
一標記檢測時間、設計孔徑、檢測方向及孔底深度;
——記錄圖縱橫比例尺,應根據(jù)設計孔徑及孔深合理設定,并應滿足分析精度需要。
S.4.5檢測報告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4.7條規(guī)定外,宜包括下列內容:
a)按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評判成孔質量:
b)附圖附表:包括孔位平面布置圖、每樁孔的測試記錄圖和典型地質柱狀圖。
6接觸式儀器組合法成孔質量檢測
DB12/T1122—2022
6.1一般規(guī)定
本方法適用于檢測灌注樁成孔的孔徑、孔深、傾斜度及沉淀厚度。
6.2檢測儀器與設備
6.2.1檢測儀器設備可由傘形孔涇儀、專用測斜儀及沉淀厚度測定儀、專用測繩組成。
6.2.2檢測儀器設備應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及絕緣性,且應具備檢測工作所必須的防塵、防潮、防振等
功能,并能在70C?+40C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
6.2.3傘形孔徑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被測孔徑小于1.2m時,孔徑檢測允許誤差±15mm,被測孔徑大于等于1.2m時,孔徑檢測允許
誤差±25mm;
一一孔深檢測精度不低于0.3%F-S;
——探頭絕緣性能不小于10CMQ/500V,在潮濕情況下不小于2MQ/500V。
6.2.4專用測斜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頂角測量范圍:0°?10°:
——頂角測量誤差:±10';
一一分辨率不低于36"。
6.2.5沉淀測定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采用電阻率法測定沉淀的儀器,電阻率測量誤差W5%,換算沉淀厚度測量誤差W±5mm:
-采用探針壓力法測量沉淀的儀器,其換算沉淀厚度測量誤差應W±5mm,探針長度應能滿足沉
淀厚度的測試要求;
——采用探針壓力-傾角結合法的儀器,其換算沉淀厚度測量誤差應W±5mm:
一一采用靜力觸探法,測量精度換算沉淀厚度誤差應W±5mm:
一一探頭的重量、截面積應能適應檢測要求。
6.2.6專用測繩應采用不易變形的材質,其長度應定期進行校準,最大量程不宜小于測量孔深的1.2
倍,最小刻度不應大于10mm,端部垂球宜為平底圓錐體,質量不應小于1kg;
6.3現(xiàn)場檢測技術
6.3.1孔徑檢測
6.3.1.1接觸式儀器組合法檢測灌注樁成孔孔徑,應在清孔完畢后進行。
6.3.1.2傘形孔徑儀進入現(xiàn)場檢測前應進行標定,標定應按照附錄A.1.1的要求進行。標定完畢后恒
定電流源電流和量程,儀器常數(shù)及起始孔徑在檢測過程中不得變動。
6.3.1.3檢測前應檢查自動記錄儀與孔口滑輪的同步關系。
6.3.1.4檢測前宜將深度起算面與鉆孔鉆進深度起算面對齊,以此計算孔深。
6.3.1.5孔徑檢測應自孔底向孔口連續(xù)進行。
6.3.1.6檢測中探頭應勻速上提.提升速度應不大于lOm/mino孔徑變化較大處,應降低探頭提升速
度。
6.3.1.7檢測結束時,應根據(jù)孔」護筒直徑的檢測結果,再次標定儀器的測量誤差,必要時應重新標
定后再次檢測。
6.3,1.8在孔徑檢測可疑點周圍或樁徑變化較大處,宜加密測點進行復測,進一步確定樁徑變化位置
及范圍。
6.3.2傾斜度檢測
DB12/T1122—2022
6.3.2.1接觸式儀器組合法檢測灌注樁成孔傾斜度宜采用頂角測量方法。
6.3.2.2專用測斜儀進入現(xiàn)場檢測前應進行標定,標定應按照附錄A.1.2的要求進行。
6.3.2.3鉆孔內直接測斜應外加扶正器,宜在孔徑檢測完成后進行。
6.3,2.4應根據(jù)孔徑檢測結果合理選擇不同直徑的扶正器。
6.3.2.5樁孔傾斜度檢測應避開明顯擴徑段。
6.3.2.6檢測前應進行孔口校零。
6.3.2.7應白孔口向下分段檢測.測點距不宜大于5m,在頂角變化較大處加密檢測點數(shù)。若樁孔傾斜
度檢測超標,為保證檢測精度,應該重復檢測,二次檢測結果誤差應小于1%,否則應查明原因,再次
檢測,可以取其中二次誤差小于1%的檢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三次檢測結果誤差均大于
1%,儀器設備應重新標定。
6.3.3沉淀厚度檢測
6.3.3.1成孔的沉淀厚度檢測,宜在清孔完畢后,混凝土灌注前進行。
6.3.3.2沉淀厚度檢測可采用電阻率法、探針壓力法、壓力-傾角結合法、靜力觸探法、比較孔深法等。
6.3.3.3電阻率法檢測步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將沉淀測定儀探頭對準孔中心部位,下放沉淀測定儀探頭直到孔底,下放測頭時觀察電阻率
值變化范圍,選取合適的測量量程或放大倍數(shù);
b)提升沉淀測定儀探頭1?2m,再讓測定儀探頭自由下落,穿透沉淀層達到原土層;
c)將沉淀測定儀探頭勻速緩慢地提升,沉淀測定儀自動記求孔底不同深度的泥漿電阻率,并繪
制出“泥漿電阻率-深度”曲線,直到將測定儀探頭提升至距離孔底約2m高度停止;
d)泥漿電阻率-深度曲線上的拐點以下部分可判斷為沉淀,其厚度由深度坐標量取。
6.3.3.4探針壓力法檢測步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沉淀探頭下放到孔槽底時,電機自動停止下放探頭:
b)主機讀取探頭狀態(tài),當探頭傾斜超過一定范圍時提示調整探頭位置直至探頭近似直立;
c)主機控制探針緩慢伸出,同時測定探針壓力和伸出長度,當探針穿過沉淀觸碰到底部時壓力開
始增大,壓力曲線發(fā)生變化,此時探針伸出長度即為當前位置沉淀厚度。
6.3.3.5探針壓力-探頭傾角結合法檢測步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沉淀探頭下放到孔槽底時,電機自動停止下放探頭:
b)主機讀取探頭狀態(tài),當探頭傾斜超過一定范圍時提示調整探頭位置直至探頭近似直立;
c)主機控制探針緩慢伸出,同時測定探針壓力和伸出長度,當探針穿過沉淀觸碰底部,壓力曲線
變化較小,角度曲線變化較大,由于底部的不規(guī)則導致探頭傾斜,此時探針伸出長度即為當前
位置沉淀厚度。
6.3.3.6靜力觸探法檢測步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本方法一般用于旋挖成孔的灌注樁:
b)成孔后,通過適配器將靜力觸探裝置和鉆桿梅固連接;
c)下放探頭,接近樁底時減緩速度;
d)當靜力觸探頭進入沉淀時,若干探頭和浮盤,開始分別記錄錐尖阻力與位移,可根據(jù)阻力變
化和位移測定沉淀厚度。
6.3.3.7比較孔深法:通過測量實際孔深與鉆進深度差值確定。
6.3,3.8沉淀厚度檢測應至少進行2次,取2次檢測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為該成孔的沉淀厚度值。
6.3,4孔深檢測
6.3.4.1成孔的孔深檢測,可以與前述孔徑或傾斜度檢測并行測量,也可采用測繩法單獨測量。
1C
DB12/T1122—2022
6.3.4.2檢測前應將深度起兜面與鉆孔鉆進深度起郛面對齊,以此計算孔深。
6.3.4.3采用專用測繩進行孔深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一測繩距孔壁100?200mm,垂繩應緩慢沉入孔內,接觸孔底時,輕輕拉起垂球并放下,判斷孔
底位置:
——孔深測量每孔沿孔壁間隔布置不應少于3個測點,取其最小值為測量孔深。
6.4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與判定
6.4.1孔徑記錄圖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一有明顯孔徑及深度的刻度標記,能準確顯示任何深度截面的孔徑:
-有設計孔徑基準線、基準零線及同步記錄深度標記;
——記錄圖縱橫比例尺,應根據(jù)設計孔徑及孔深合理設定,并應滿足分析精度需要。
6.4.2孔徑??砂聪率接嬎悖?/p>
D=D0+kxAl///......................................................................(6)
式中:D---孔徑(ni);
Do---起始孔徑(m);
k一一儀器常數(shù)(m/Q〕;
AV一—信號電位差(V);
/—恒定電流源電流(A)0
6.4.3樁孔傾斜度可按下式計算:
K=(e/L)x100%......................................................................⑺
e=D/2-0/2+E'xsin[(d+仇?力/2]................................................(8)
式中:K一一孔傾斜度:
e一一樁孔偏心距(m);
L一一實測樁孔深度(it);
D一一孔徑或鉆具內徑(m):
0一一測斜探頭或扶正耨外徑(m);
一一第i段測點距(m);
.一一第i測點實測頂角(°);
仇_1一一第i—l測點實測頂角(°)。
6.4.4檢測報告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4.7條規(guī)定外,宜包括下列內容:
a)按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評判成孔質量;
b)附圖附表:包括孔位平面布置圖、每樁孔的測試記錄圖和典型地質柱狀圖。
7低應變反射波法
7.1一般規(guī)定
7.1.1本方法適用于檢測混凝土沌的樁身完整性,判定樁身缺陷程度及位置。樁的有效檢測樁長范匡應
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
7.1.2對樁身截面多變且變化幅度較大的灌注樁,應采用其他方法輔助驗證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的有
11
DB12/T1122—2022
效性。
7.1.3被檢樁的反射信號應能有效識別,當無法有效識別時,應采用其他方法檢測。
7.2檢測儀器與設備
7.2.1檢測系統(tǒng)包括信號采集及處理儀、傳感器、激振設備和專用附件。
7.2.2檢測儀器應具有信號采集、顯示、存儲、濾波放大和信號分析功能,應具備增益高、噪聲低、
頻帶寬的特點。其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應不低于JG/T518中規(guī)定的2級標準要求。信號采集及處理儀應
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一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器模/數(shù)(A/D)轉換器的位數(shù)不宜低于1Gbit:
----采樣間隔宜為5"S?50"S:
——單通道采樣點不少于1024點:
——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可調,線性度良好,其頻響范圍應滿足10Hz?5kHz。
7.2.3傳感器可選用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或磁電式速度傳感器,頻響曲線的有效范圍應覆蓋整個測試
信號的頻率范圍:
7.2.4瞬態(tài)激振設備應包括能夠激發(fā)寬脈沖和窄脈沖的力棒、力錘利錘墊。
7.3現(xiàn)場檢測技術
7.3.1檢測前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激振設備和傳感器,檢查測試系統(tǒng)各部分之間是否連接良好,
確認整個測試系統(tǒng)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
一樁頭應鑿除浮漿至新鮮堅硬混凝土,樁頂面平整、密室,宜用打磨機將測試點和激振點磨平;
一一應測量并記錄樁頂截面尺寸:
——預制樁的檢測應在相鄰樁施工完成后進行。
7.3.2測試參數(shù)的設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時域信號記錄的時間長度應在2L/c時刻后?延緩不少于5ms,頻域信號分析的頻率上限應不小
于2000Hz;
——設定樁長應為被檢樁樁頂至樁底的實際施工樁長;
一一樁身波速可根據(jù)本地區(qū)同類型樁的測試值初步設定;
——采樣間隔或采樣頻率應根據(jù)樁長、樁身波速和領域分辨率合理選擇,時域信號采樣點數(shù)不宜
少于1024點。
7.3.3傳感器的安裝和激振操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安裝傳感器部位的混凝土應平整,傳感器安裝應與樁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工學試卷試題及答案
- 部門調職面試題及答案
- 初中數(shù)學課標試題及答案
- 會計實務考試最佳備考方式及試題試題及答案
- 大專測試題目及答案
- 財務管理考試核心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一步到位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試題及答案
- 探索未來學校藝術教育的新趨勢計劃
- 2025年財務管理考綱變化解析試題及答案
- 財務管理課程學習心得分享試題及答案
- 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循證證據(jù)
- 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與創(chuàng)新大賽(智能運輸器)考試題庫
- unit5 Will you be a worker or a laborer名師優(yōu)質課賽課一等獎市公開課獲獎課件
- 布草間管理制度(3篇)
- 物流管理專業(yè) 蘇果超市南京地區(qū)配送路徑優(yōu)化研究
- GB∕T 12719-2021 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規(guī)范
- 法商小課堂傳承保險法商課婚姻保險法商課32張幻燈片
- 《劉姥姥進大觀園》課本劇劇本3篇
- 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協(xié)議書
- 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部系列表格12張
- 五年級奧數(shù)《盈虧問題》(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