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自相矛盾創(chuàng)新教案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吾、弗、夫”3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矛、盾”等4個會寫字。正確讀寫“矛盾、何如、弗能”等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4.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5.初步接觸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6.憑借課文中具體的注釋,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趣導入,交流資料。1.交流故事,激發(fā)興趣:同學們,你們喜歡成語故事嗎?(喜歡)請你觀察老師出示的畫面,能根據(jù)畫面說出一個成語嗎?(課件出示圖片,學生看圖說成語《揠苗助長》《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畫蛇添足》《鄭人買履》)。2.談話揭題: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史中的瑰寶,成語故事無疑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語言簡潔、內容完整、含義深遠的故事,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15課就是一個成語故事。(板書課題,自相矛盾,學生齊讀課題。)二、借題拓展,初步交流。1.了解寓言:《自相矛盾》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2.簡介出處,了解作者。(1)《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xiàn)存五十五篇,約十余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俄n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tǒng)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后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jù)。(2)韓非: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白印笔枪糯鷮τ袑W識男子尊稱。3.觀察課文插圖,結合題目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①矛: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種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的牌。③演示象形字“矛”和“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三、借助“矛”“盾”,引導交流。1.咬文嚼字。(1)引導學生結合對“矛”和“盾”的了解,說說“矛”和“盾”的特點。(“矛”銳利,“盾”堅固。)(2)鼓勵學生把“矛”和“盾”兩個字與“銳利”“堅固”結合起來說一說,進行詞語搭配與說話的訓練,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如:古代人在戰(zhàn)斗中用銳利的長矛刺穿敵人的胸膛;古代人在戰(zhàn)斗中用堅固的盾抵擋敵人刀槍和劍戟的進攻。)2.觀察插圖,想象故事。(1)課件出示有關圖片,教師給出詞語:矛、盾、拿、賣,引導學生借助圖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師給出的詞語說說自己想象到的。(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同時拿著矛和盾去賣。)(2)課件出示有關圖片,教師給出詞語:矛、盾、拿、賣、夸、銳利、堅固。引導學生借助圖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師給出的詞語說說自己想象到的。①互相交流: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同時拿著矛和盾去賣。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固,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②問題引導:那個人是怎樣夸自己的矛的?又是怎樣夸自己的盾的?(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同時拿著矛和盾去賣。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固,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刺穿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被它刺穿!”)(3)課件出示有關圖片,教師給出詞語:矛、盾、拿、賣、夸、銳利、堅固、無言以對、嘲笑,引導學生借助圖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師給出的詞語說說自己想象到的。(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同時拿著矛和盾去賣。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固,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刺穿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被它刺穿!”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么樣?”那個人無言以對。眾人嘲笑他。)(4)你見過像故事中的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的這樣的矛和盾嗎?(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3.談話過渡:以上我們是用白話文來看圖說話講故事,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那時候人們使用的語言文字和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大的差別,我們稱那時候人們用的是文言文,我們稱那時候人們寫出的文章為文言文文章,韓非寫出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閱讀欣賞韓非的《自相矛盾》。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學會不認識的字,借助注釋理解難懂的詞語。2.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難讀、難懂)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教師指導。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4.學生自由朗讀,熟讀成誦。五、作業(yè)設計:把課文讀給別人聽,爭取別人的意見,把課文讀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第二課時一、導入課題。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3.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指導朗讀。二、再讀課文,交流探究。1.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2.互相交流:講述故事時要把哪些問題交代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3.了解時間、地點、主要人物。(1)誰能說說文言文《自相矛盾》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戰(zhàn)國時期;地點:楚國;主要人物:一個楚國人。)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楚人”)(2)了解“楚人”。①“楚人”是做什么的?(賣盾和矛。)②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③“鬻”是什么意思?(賣。)“者”是什么意思?(……的人。)④是能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一說。(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⑤教師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學生說“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4.了解事情的經過。(1)韓非是怎樣描寫事情的經過的?(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被蛟唬?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2)“譽之曰”是什么意思?(“譽”,夸耀;“之”,這里指盾;“曰”,說;“譽之曰”的意思是夸耀他的盾說。)(3)那個人是怎樣夸耀他的盾的?(“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保┠隳苡米约旱脑捥孢@個人夸夸他的盾嗎?(“吾”,我,我的;“之”,的;“堅”,堅硬,堅固;“莫能”,不能;“陷”刺破,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币馑际恰拔业亩芎軋怨?,無論用什么矛都無法穿破它!”)(4)“又譽其矛曰”是什么意思?(那個人又夸耀他的矛說。)他是怎樣說的?(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你能用自己的話替這個人夸夸他的矛嗎?(“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5)指導朗讀。①那個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學生各抒己見。)他先夸自己的(盾——堅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著又夸自己的(矛——銳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②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多人朗讀,學生評價。)③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指名朗讀,師生評議,引導學生讀出“夸耀”的語氣,注意表情的變化,加上適當?shù)膭幼?。?.了解事情的結果。(1)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為什么?(他們沒買,因為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么問題?(他說話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觸。)(2)如果你就是其中圍觀的人,聽了那個人的話你會怎樣想?又會怎樣說?(學生自由發(fā)言。)(3)文中“或曰”是什么意思?(“或”,有人;“曰”,說;“或曰”,有的人問他。)有人說了什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以”,用;“子”,你;“之”,的;“陷”,動詞,戳、穿;“何如”,會怎么樣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4)面對別人的質疑,那個賣矛和盾的人有什么反應?(其人弗能應也。)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其人”,那個人;“弗”,不能;“應”,回答?!捌淙烁ツ軕病保莻€人被問得啞口無言。)那個賣矛和盾的人為什么張口結舌,回答不上來?(他說話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觸。)(5)你認為,如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會有什么的結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堅固,這跟他說“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币痪湓捪嗝?。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銳利,這跟他說的“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币痪湓捪嗟钟|,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6)指導朗讀,讀好人物對話,注意表情的變化,加上適當?shù)膭幼鳌?.了解后人評價。(1)后人是怎樣評價這件事的?(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表議論;“不可陷”,無法穿透;“無不陷”,什么都能穿透;“之”,的;“同世而立”,同時存在;“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什么矛都無法穿破的盾與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時出現(xiàn)在一起。)7.你能用自己的話再一次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嗎?(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么矛都無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什么矛都無法穿破的盾與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時出現(xiàn)在一起。)8.反復讀課文,熟讀成誦。四、總結學習方法,課本劇小表演。1.交流學法:通過學習《自相矛盾》這篇寓言故事,你覺得文言文好不好學?(好學)你是怎樣學習《自相矛盾》這篇文言文的?(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借助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熟讀課文,讀準語氣,理解整個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反復朗讀,達到熟讀成誦。)2.表演朗讀:學生自愿到講臺上表演讀課文,鼓勵學生分角色表演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賣矛盾先得意揚揚地炫耀自己的矛和盾,后來被問住,張口結舌的語氣、神態(tài)。五、聯(lián)系生活,明白道理。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你受到什么啟發(fā)?(說話、做事必須實事求是,講究分寸,而不能相互抵觸,或故意夸大其詞,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矛盾對他會有什么后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后果?(學生自3.拓展交流: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1)我肯定劉彪大概是生病了,所以沒來上學。(“肯定”和“大概”矛盾。)(2)我估計今天一定會下大雨。(“估計”和“一定”矛盾。)(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昨天”和“一夜”矛盾。)(4)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會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五顏六色”和“紅”矛盾。)(5)我國的藝術珍品很多,清明上河圖就是僅有的一個。(“很多”和“僅有”矛盾。)(6)我今天的作業(yè)全做完了,只剩下一篇日記沒寫。(“全部”和“只剩下”矛盾。)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1.通讀全文。2.總結全文:《自相矛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說話不顧事實,把事物夸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3.課堂練習:(1)我能說出下列加粗詞的意思,我還能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吾盾之固,物莫能陷也。(固:堅固。莫:沒有。)②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利:鋒利。物:東西。)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子:你、您。何如:怎么樣?)(2)快樂閱讀,開心做題。學習之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①填空。“子曰”中的“子指(孔子),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不亦說乎中的“說”的讀意是(yuè)。這段話出自《論語》一書。這本書中關于學習方面的一句名言是(溫故而知新)。②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詞語和句子在文中的意思。a.說:(說。)b.君子:(品德高尚的人。)c.有朋自遠旁來,不亦樂乎?(朋友從遠方來,難道能不高興嗎?)(3)閱讀《徐孺子賞月》,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短文的內容,了解徐孺子的思維過程。徐孺子賞月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弊⑨專孩偃袅睿喝绻N铮褐溉撕褪挛?。神話傳說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樹等。②嘗:曾經。③瞳子:瞳孔。④語:對……說。⑤然:是這樣。⑥戲:玩耍,嬉戲。參考答案:譯文:徐孺子九歲的時候,曾經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沒有它,眼睛就不明亮?!毙烊孀拥乃季S過程:徐孺子的思維過程妙就妙在他避開了“月亮”這一概念,而偷換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優(yōu)于對方的“月中有物”,這是辯論中常用的技巧---“偷換概念”。15自相矛盾【核心素養(yǎng)目標】文化自信:能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弗”“譽”“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語言運用:深入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理由,領悟故事的寓意。思維能力:根據(jù)楚人的言行表現(xiàn)推測其思維過程。審美創(chuàng)造: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菊n前解析】關注原著:《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全書共二十卷,由五十五篇獨立的論文集輯而成。該書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yī)”、“濫竽充數(shù)”、“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關注作者: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韓國新鄭(今河南新鄭)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人之一,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關注理解文意的方法:學習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難點,除了借助已經掌握知常用字字義和注釋以外,聯(lián)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學習經驗也是必要的方法。關注人物的思維過程,深度理解寓意:在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維過程,從而深度理解寓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1.正確認識“弗”“吾”等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四個字。2.掌握好停頓和節(jié)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弗”“譽”“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4.根據(jù)楚人的言行表現(xiàn)推測其思維過程,深入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理由,領悟故事的寓意?!窘虒W重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弗”“譽”“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教學難點】根據(jù)楚人的言行表現(xiàn)推測其思維過程,深入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理由,領悟故事的寓意?!菊n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菊n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認識“弗”“吾”等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四個字。2.掌握好停頓和節(jié)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窘虒W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1.談話激趣:同學們,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shù)剡\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出示課件3)2.引導交流:看看下面的圖片,一起來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說一說寓意。(《守株待兔》《拔苗助長》《亡羊補牢》。)(出示課件4)(設計意圖:交流寓言,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習興趣。)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課題:自相矛盾)學生齊讀課題。(出示課件5)4.理解題目: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對課文題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戰(zhàn)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戰(zhàn)中保護自己的盾牌。你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嗎?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課件6)5.簡介作者(出示課件7)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6.談話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韓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能借助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整個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并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之中。)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出示課件8)(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主義句中的停頓。2.學習課文生字“吾、弗、夫”。(出示課件9)3.講解多音字“夫”。(出示課件10)4.書寫指導:矛、盾、譽、吾。(出示課件11)5.重難點字書寫指導:矛(出示課件12)、盾(出示課件13)、譽(出示課件14)三、指導朗讀(出示課件15)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學生練習朗讀。小組學生互讀互聽,互相評議。教師范讀。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節(jié)奏,為更好地朗讀和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借助學法梳理文意師:同學們,回顧一下之前學習文言文都采用那些的方法。(出示課件16)(預設:結合注釋、反復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插圖……)生:(自由回答)師:請同學們自主學習課文,疏通文意。時間:3分鐘。生:自主學習課文。師: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意。時間3分鐘。生:合作學習生:學習成果展示。五、課堂總結,布置背誦1.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并讀熟了課文,大體了解了課文內容。2.請同學們課下自由朗讀,試著背誦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理清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維過程。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窘虒W過程】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指名多個學生朗讀課文,師生評議。2.談話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自相矛盾》。(設計意圖:檢查背誦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jié)課銜接,又是為了開啟下節(jié)課的教學。)二、再讀課文,了解內容1.自由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出示課件17)(1)一邊讀一邊看插圖;(2)對照注釋,揣摩句意;(3)小組合作,質疑問難,共同討論。2.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和補充修改,試著在小組內統(tǒng)一說法。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并小結。(古文及逐句翻譯)(出示課件18、19、20、21)設計意圖:逐句理解,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掌握了翻譯文言文的方法。4.指名請同學連起來說一說。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22)6.小組推薦代表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并小結。(出示課件23)故事范例:古時候,一個集市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有一個商人從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聲叫賣。矛上的紅纓閃閃發(fā)光,矛桿上的龍紋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紋更是光彩奪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那人見這么多人來圍觀,心里很是高興,他想:哈哈,這下子我才發(fā)財了!于是他說:“朋友們,我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趕快買呀!”有個年輕人問:“為什么說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個商人聽了,連忙拿起盾來,炫耀道:“這塊盾堅硬無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損它一絲一毫!”人群中不少人驚嘆不已。他又舉起他的矛,炫耀道:“這是世界上最銳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厲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將它刺穿?!比巳褐腥藗兌奸_始叫:“我買!我買!”那個商人心中暗喜:發(fā)財了,發(fā)財了。正當他忙的手忙腳亂的準備收錢的時候,有一個老年人站了出來,大聲說:“等等!”大家都回過頭來望著那個老年人,那個商人也吃驚地望著老人。那個老人捋著胡須慢吞吞地說:“你不是說你的矛最銳利,你的盾最堅固嗎?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人們先是一愣,接著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人滿臉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從那之后,商人不再賣弄小聰明,而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紅火了起來,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三、深讀感悟,拓展交流(一)深入感悟。1.(出示課件2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弗能應也”,“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課文里的原句回答。(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出示課件25)課文一共有五句話,可以分成幾部分?為什么?預設:可以分成兩部分,前面四句話是講述這個故事,最后一句話是揭示一個道理。3.那么生活中有類似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嗎?(出示課件26)4.分小組討論:課文中人物的思維過程是怎樣的?(出示課件27)(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1)再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3)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出示課件28):故事的起因是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么矛都無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書:起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保┕适碌母叱笔怯械娜藛査骸叭绻媚愕拿ゴ棠愕亩埽瑫趺礃??”(板書: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結局是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板書:結果——其人弗能應也。)(出示課件29)2.現(xiàn)場表演,理解寓意。(1)談話激趣:如果你是那位賣矛與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與盾?(2)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說一說,演一演。教師巡視。(3)指名小組現(xiàn)場表演,師生評議。(4)通過學習課文、參加和觀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飲酒糾紛調解協(xié)議書
- 餐飲裝修轉讓協(xié)議書
- 項目施工轉包協(xié)議書
- 酒水訂貨合同協(xié)議書
- 門面差價補償協(xié)議書
- 贈禮女友寵物協(xié)議書
- 門廠合同解除協(xié)議書
- 貸款擔保免責協(xié)議書
- 車場保安免責協(xié)議書
- 酒店宴席預定協(xié)議書
- 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行政審批電子監(jiān)察系統(tǒng)簡介
- 血流感染的診斷及治療課件
- DB23T 2583-2020 固體礦產勘查放射性檢查技術要求
- 無菌藥品(附檢查指南)
- 眾辰變頻器說明書3400
- 山東大學《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期末試題及答案
- 材料科學基礎基礎知識點總結
- 數(shù)控銑工圖紙(60份)(共60頁)
- 惠州市出租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區(qū)域科目考試題庫(含答案)
- 加工設備工時單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