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xiāng)下人,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土”是他們的命根。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社會學家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jīng)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shù)次的小磨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拔覀兇蠹沂鞘烊?,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jīng)成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阻礙。現(xiàn)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不但對人,他們對物也是“熟悉”的。一個老農(nóng)看見螞蟻在搬家了,會忙著去田里開溝,他熟悉螞蟻搬家的意義。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這種辦法在一個陌生人面前是無法應用的。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chǎn)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xiàn)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1.下列對文中“鄉(xiāng)土社會”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xiāng)土社會具有不流動性,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到幾千戶的大村,村和村之間的關系是孤立、隔膜的。B.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們的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生于斯、死于斯,終老是鄉(xiāng)。C.鄉(xiāng)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人們會得到從心所欲的自由,從心即從俗,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D.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信用,產(chǎn)生于對一種行為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人們從熟悉得到信任,并不重視契約。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xiāng)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謀生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囿,固守鄉(xiāng)土。B.在鄉(xiāng)下住,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這種不流動導致鄉(xiāng)村人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而顯得土氣。C.鄉(xiāng)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并不是由于選擇得來的,并沒有具體目的,這一特性屬于“有機的團結”,是禮俗社會。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知是個別的,從《論語》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就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原文觀點的一項是()A.《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B.《荀子》: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C.《漢書》: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D.《禮記》: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請根據(jù)文本簡要分析。5.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鄉(xiāng)土社會需要做出哪些改進,才能消除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產(chǎn)生的流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1.C2.B3.D4.①對比法,比較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以論證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②引用法,引用鄉(xiāng)下人的話證明鄉(xiāng)土社會從熟悉得到信任。③舉例法,舉看到螞蟻的例子來證明鄉(xiāng)下人對物也是熟悉的。5.①促進流動,突破孤立和隔膜,突破地域限制,增加社區(qū)間的往來。②重視法律,重視契約,不局限于熟人情分。③關注普遍原則,不能只知道個別關聯(lián),要追求普遍真理【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得到從心所欲的自由”錯,原文“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有“不逾規(guī)矩”的限制。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這種不流動導致鄉(xiāng)村人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而顯得土氣”錯,強加因果,原文“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與“土氣”之間并無因果。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原文是說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D.說的是奉養(yǎng)老人,是孝道,與文中鄉(xiāng)土社會的鄉(xiāng)土性無關。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能力。①對比法,“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比較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以論證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②引用法,“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引用鄉(xiāng)下人的話證明鄉(xiāng)土社會從熟悉得到信任。③舉例法,“一個老農(nóng)看見螞蟻在搬家了,會忙著去田里開溝,他熟悉螞蟻搬家的意義”舉看到螞蟻的例子來證明鄉(xiāng)下人對物也是熟悉的?!?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根據(jù)“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可知,促進流動,突破孤立和隔膜,突破地域限制,增加社區(qū)間的往來。②根據(jù)“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可知,重視法律,重視契約,不局限于熟人情分。③根據(jù)“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可知,關注普遍原則,不能只知道個別關聯(lián),要追求普遍真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太陽劉慈欣他仍記得34年前第一次看到思云山天文臺時的感覺,當救護車翻過一道山梁后,思云山的主峰在遠方出現(xiàn),觀象臺的球形屋頂反射著夕陽的金光,像鑲在主峰上的幾粒珍珠。那時他剛從醫(yī)學院畢業(yè),是一名腦外科見習醫(yī)生,作為主治醫(yī)生的助手,到天文臺來搶救一位不能搬運的重傷員,那是一名到這里做訪問研究的英國學者,散步時不慎躍下山崖摔傷了腦部。到達天文臺后,他們?yōu)閭麊T做了顱骨穿刺,吸出了部分淤血,降低了腦壓,當病人改善到能搬運的狀態(tài)后,便用救護車送他到省城醫(yī)院做進一步的手術。離開天文臺時已是深夜,在其他人向救護車上搬運病人時,他好奇地打量著周圍那幾座球頂?shù)挠^象臺,它們的位置組合似乎有某種晦澀的含意,如月光下的巨石陣。在一種他在以后的一生中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力量的驅使下,他走向最近的一座觀象臺,推門走了進去。里面沒有開燈,但有無數(shù)小信號燈在亮著,他感覺是從有月亮的星空走進了沒有月亮的星空。只有細細的一縷月光從球頂?shù)囊坏揽p隙透下來,投在高大的天文望遠鏡上,用銀色的線條不完整地勾畫出它的輪廓,使它看上去像深夜的城市廣場中央一件抽象的現(xiàn)代藝術品。他輕步走到望遠鏡的底部,在微弱的光亮中看到了一大堆裝置,其復雜超出了他的想象,正在他尋找著可以把眼睛湊上去的鏡頭時,從門那邊傳來一個輕柔的女聲:“這是太陽望遠鏡,沒有目鏡的?!币粋€穿著白色工作服的苗條身影走進門來,很輕盈,仿佛從月光中飄來的一片羽毛。這女孩子走到他面前,他感到了她帶來的一股輕風?!皞鹘y(tǒng)的太陽望遠鏡,是把影像投在一塊幕板上,現(xiàn)在大多是在顯示器上看了……醫(yī)生,您好像對這里很感興趣?!彼c點頭:“天文臺,總是一個超脫和空靈的地方,我挺喜歡這種感覺的。”“那您干嘛要從事醫(yī)學呢?噢,我這么問很不禮貌的。”“醫(yī)學并不僅僅是瑣碎的技術,有時它也很空靈,比如我所學的腦醫(yī)學。”“哦?您用手術刀打開大腦,能看到思想?”她說,他在微弱的光線中看到了她的笑容,想起了那從未見過的投射到幕板上的太陽,消去了逼人的光焰,只留下溫柔的燦爛,不由心動了一下。他也笑了笑,并希望她能看到自己的笑容?!拔?,盡量看吧。不過你想想,那用一只手就能托起的蘑菇狀的東西,竟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宇宙,從某種哲學觀點看,這個宇宙比你所觀察的宇宙更為宏大,因為你的宇宙雖然有幾百億光年大,但好像已被證明是有限的;而我的宇宙無限,因為思想無限。”“呵,不是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無限的,但醫(yī)生,您可真像是有無限想象的人。至于天文學,它真沒有您想象的那么空靈,在幾千年前的尼羅河畔和幾百年前的遠航船上,它曾是一門很實用的技術,那時的天文學家,往往長年累月在星圖上標注成千上萬顆恒星的位置,把一生消耗在星星的人口普查中。就是現(xiàn)在,天文學的具體研究工作大多也是枯燥乏味沒有詩意的,比如我從事的項目,我研究恒星的閃爍,沒完沒了地觀測記錄再觀測再記錄,很不超脫,也不空靈?!彼@奇地揚起眉毛:“恒星在閃爍嗎?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看到她笑而不語,他自嘲地笑著搖搖頭,“噢,我當然知道那是大氣折射?!彼c點頭:“不過呢,作為一個視覺比喻這還真形象,去掉基礎恒量,只顯示輸出能量波動的差值,閃爍中的恒星看起來還真是那個樣子?!薄笆怯捎诤谧?、斑耀什么的引起的嗎?”她收起笑容,莊嚴地搖搖頭:“不,這是恒星總體能量輸出的波動,其動因要深刻得多,如同一盞電燈,它的光度變化不是由于周圍的飛蛾,而是由于電壓的波動。當然恒星的閃爍波動是很微小的,只有十分精密的觀測儀器才能覺察出來,要不我們早被太陽的閃爍烤焦了。研究這種閃爍,是了解恒星的深層結構的一種手段?!薄澳阋呀?jīng)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遠不到發(fā)現(xiàn)什么的時候,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觀測了一顆最容易觀測的恒星——太陽的閃爍,這種觀測可能要持續(xù)數(shù)年,同時把觀測目標由近至遠,逐步擴展到其它恒星……知道嗎,我們可能花十幾年的時間在宇宙中采集標本,然后才談得上歸納和發(fā)現(xiàn)。這是我博士論文的題目,但我想我會一直把它做下去的,用一生也說不定。”“如此看來,你并不真覺得天文學枯燥?!薄拔矣X得自己在從事一項很美的事業(yè),走進恒星世界,就像進入一個無限廣闊的花園,這里的每一朵花都不相同……您肯定覺得這個比喻有些奇怪,但我確實有這種感覺?!彼f著,似乎是無意識地向墻上指指,向那方向看去,他看到墻上掛著一幅畫,很抽象,畫面只是一條連續(xù)起伏的粗線。注意到他在看什么時,她轉身走過去從墻上取下那幅畫遞給他,他發(fā)現(xiàn)那條起伏的粗線是用思云山上的雨花石鑲嵌而成的。“很好看,但這表現(xiàn)的是什么呢?一排鄰接的山峰嗎?”“最近我們觀測到太陽的一次閃爍,其劇烈的程度和波動方式在近年來的觀測中都十分罕見,這幅畫就是它那次閃爍時輻射能量波動的曲線。呵,我散步時喜歡收集山上的雨花石,所以……”但此時吸引他的是另一條曲線,那是信號燈的弱光在她身軀的一側勾出的一道光邊,而她的其余部分都與周圍的暗影溶為一體。如同一位卓越的國畫大師在一張完全空白的宣紙上信手勾出的一條飄逸的墨線,僅由于這條柔美曲線的靈氣,宣紙上所有的一塵不染的空白立刻充滿了生機和內涵……在山外他生活的那座大都市里,每時每刻都有上百萬個青春靚麗的女孩子在追逐著浮華和虛榮,像一大群做布朗運動的分子,沒有給思想留出哪怕一瞬間的寧靜。但誰能想到,在這遠離塵囂的思云山上,卻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在長久地凝視星空……“你能從宇宙中感受到這樣的美,真是難得,也很幸運?!彼X察到了自己的失態(tài),收回目光,把畫遞還給她,但她輕輕地推了回來?!八徒o您做個紀念吧,醫(yī)生,威爾遜教授是我的導師,謝謝你們救了他?!笔昼姾?,救護車在月光中駛離了天文臺。后來,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選自劉慈欣《思想者》)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三段劃線“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力量”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天文學的向往。B.醫(yī)學與天文學相去甚遠,但通過兩人的交流,作者將人類的思想與宇宙中恒星閃爍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的哲學思考。C.通過兩人的深度交流,我們感到在“她”的心目中,天文學并不枯燥,是一項很美的事業(yè),愿意奉獻終生。D.兩人的交流的對話交流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且篇幅較長,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有點艱澀之感。7.下列對本文構思謀篇及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的主要事件發(fā)生在夜晚,但處處有光,如“細細的一縷月光”“無數(shù)小信號燈的燈光”,使故事發(fā)生的場景朦朧、圣潔。B.文章采用全知視角敘述了兩個人的初次相識,充分展現(xiàn)“他”和“她”的心理變化過程,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吸引力。C.文章以“他”到思云山天文臺搶救英國學者開篇,結尾部分點明被搶救者是“她”的導師,前后呼應,情節(jié)安排巧妙。D.本文通過一位腦外科醫(yī)生與一名天文學研究員之間的對話,表現(xiàn)了枯燥的科學研究中蘊含的美感,展現(xiàn)作者特有的宇宙觀和人文關懷。8.小說結尾“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作者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9.劉慈欣說:“科幻小說可能比主流文學更能表現(xiàn)浪漫的情景。”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浪漫的?試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答案】6.D7.B8.(1)心留在了山上。在思云山與女天文學家的浪漫邂逅和心靈溝通,他被她的性格和思想所吸引,心留在了思云山上。(2)興趣的種子留在了山上。本就喜歡天文臺的他和女天文學家談論了關于恒星閃爍的話題,對天文學的興趣更加濃厚,興趣像一顆種子留在了思云山上。9.(1)情節(jié)上,腦外科醫(yī)生與天文學家的邂逅于夕陽中思云山頂,是一個浪漫的故事。(2)環(huán)境上,故事發(fā)生的場景在夜晚,但處處有光,顯得朦朧、圣潔,具有浪漫色彩?!坝^象臺的球形屋頂反射著夕陽的金光,像鑲在主峰上的幾粒珍珠。”(3)語言上,優(yōu)美詩意,富有想象力,如“但誰能想到,在這遠離塵囂的思云山上,卻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在長久地凝視星空……”。(4)人物上,女天文學家出場仿佛羽毛般輕盈,呈現(xiàn)浪漫特征;用雨花石鑲嵌恒星能量波動曲線作畫,極具浪漫氣息?!窘馕觥俊緦дZ】本文通過一位腦外科醫(yī)生與一名天文學研究員之間的夜間對話,深入探討了醫(yī)學和天文學之間的相似與不同,揭示了兩者在瑣碎與壯麗之間的共通之處。作者以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天文臺的神秘和圣潔氛圍,通過對話展現(xiàn)人物內心的情感和對知識的追求。整篇文章充滿哲學思考,對宇宙和思想進行了浪漫的探討,表現(xiàn)了科學研究的枯燥與其中蘊含的美感,展現(xiàn)了劉慈欣作品中特有的宇宙觀和人文關懷?!?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D.“有點艱澀之感”錯。對話中比喻貼切,深入淺出,文章并無艱澀之感,如文中“她”對恒星閃爍的解釋就比較容易理解。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構思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全知視角敘述了”“充分展現(xiàn)‘他’和‘她’的心理變化過程”錯。本文不是全知視角,而是完全限制在“他”這一人物視角下敘述的,也沒有充分展現(xiàn)“她”的心理。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1)這句話反映了他在思云山上與女天文學家的交流過程中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首先,經(jīng)過在思云山與女天文學家的浪漫邂逅和心靈溝通,他被女天文學家的理想、智慧和幽靜所吸引,進而對她產(chǎn)生了某種情感上的聯(lián)系,這可能是欣賞、欽佩或愛慕,心(牽掛、思念)留在了思云山上。(2)其次,和女天文學家談論的關于恒星閃爍的話題,激發(fā)了他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本就喜歡天文臺的他對天文學的興趣(宇宙恒星閃爍)更加濃厚,特別是對宇宙和恒星的探索,這種興趣像種子一樣留在他的心里,影響他以后的思想和人生方向。盡管“他”離開了思云山,但這種感悟和思考卻深深留在了他的內心。一種對思想無限和宇宙浩瀚的向往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使他念念不忘?!?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1)情節(jié)上的浪漫:全文通過醫(yī)生和天文學家的偶然相遇展開情節(jié)。在思云山天文臺的相遇中,兩人因各自對專業(yè)的探討、對星空的憧憬以及渴望超越現(xiàn)實時空的浪漫思維交織在一起,巧妙地以科學為紐帶,將普通的救援情節(jié)演繹成一個富有詩意和哲學意味的浪漫故事。(2)環(huán)境上的浪漫:該故事的環(huán)境在夜晚,并且在對場景的細節(jié)描寫中通過“細細的一縷月光”“無數(shù)小信號燈在亮著”等元素使整體氛圍顯得神秘、圣潔,賦予故事絢麗的浪漫色彩?!坝^象臺的球形屋頂反射著夕陽的金光,像鑲在主峰上的幾粒珍珠”,將夕陽下思云山頂天文臺的壯美景色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夕陽的金光賦予了整個場景一種溫暖而輝煌的色彩,而觀象臺如珍珠般鑲嵌在主峰上,畫面富有詩意和美感,為故事營造了浪漫的氛圍基礎。(3)語言上的浪漫:文中大量運用了富有詩意的描寫,例如“但誰能想到,在這遠離塵囂的思云山上,卻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在長久地凝視星空……”,這句話不僅表達了醫(yī)生對女天文學家專注于天文學研究的感慨,同時也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意境,引發(fā)讀者對女天文學家內心世界的遐想,使故事更具浪漫情懷。(4)人物上的浪漫:不論是人物語言中的比喻,還是敘述語言的細膩描繪,都增強了文章的詩意和浪漫。敘述語言如“一個穿著白色工作服的苗條身影走進門來,很輕盈,仿佛從月光中飄來的一片羽毛”,將女天文學家的出現(xiàn)比作從月光中飄來的羽毛,使故事富有詩意和夢幻般的浪漫氛圍。女天文學家“用雨花石鑲嵌恒星能量波動曲線作畫”,這一行為極具創(chuàng)意和浪漫氣息,她將枯燥的科學觀測數(shù)據(jù)轉化為藝術作品,展現(xiàn)了她對天文學的熱愛以及獨特的審美視角。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數(shù)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奔恐琢暥少F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賴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腝①,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苶然②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v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然人有坎凜③,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鬃釉疲骸拔迨詫W《易》,可以無大過矣。”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必能兼美,吾無間焉。(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勉學》)〖備注〗①甘腝:gānér。意思是鮮美柔軟的食物。②苶然:茶nié,疲憊貌。或形容衰落不振。③坎凜:困頓,坎坷。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世人A不問B愚智C皆欲識人D之多E見事F之廣G而不肯讀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冠婚”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與《師說》中“吾從而師之”的“師”用法不同。B.礪,本義是粗磨刀石。與《勸學》中“金就礪則利”中“礪”的用法不同。C.“欲暖而惰裁衣也”與《勸學》中“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而”用法相同。D.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常被用來代指朝廷或國家。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和作用。人們可以通過學習來了解前輩的優(yōu)秀品質,并反省自我,效仿古人,從而在認知和行為各方面提升自我。B.作者引用民間諺語強調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藝就是讀書,廣泛涉獵書籍可以助人安身立命,這種技藝比積累財富更有意義。C.有人讀了幾十卷書便開始自高自大,耀武揚威,冒犯長者,輕視同輩,作者認為學習切忌妄自尊大,像這樣的人還不如不學。D.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學習比作種樹,只有在好似“春花”一樣的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得到講論文章這般“秋實”。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2)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14.材料中的觀點與《勸學》和《師說》中的許多觀點有相似之處,請從兩篇文章中各舉一例,并簡要說明?!敬鸢浮?0.CEG11.C12.D13.(1)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自己,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他人,只是為了取悅他人。(2)老年學習的人,如同拿著蠟燭在夜里行走,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的人要好。14.①本文: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說明:古往今來,人人都需要拜師求學。②本文: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秳駥W》:學不可以已。說明:無論何時都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選自《顏氏家訓·勉學》,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方法。作者強調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為了修身養(yǎng)性,提升個人品德。通過引用諺語和古人的事例,指出讀書是最有價值的技藝,勝過積累財富。文章還批評了那些讀書后自高自大的人,強調學習應以謙遜為本。作者用種樹比喻學習過程,強調修身利行的重要性,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文章整體邏輯清晰,論證有力?!?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世人不管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卻不肯讀書?!笆廊瞬粏栍拗恰笔菞l件復句的前句,其后即C處斷開;“識人之多”“見事之廣”結構一致,中間斷開,即E處斷開;“而”表轉折,一般放在下句句首,其前斷開,即G處斷開。故選CE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名詞活用為動詞,舉行冠禮和婚禮/名詞活用為意動詞,以……為師。句意:待到舉行冠禮、成婚的年紀。/我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B.正確。動詞,磨煉/名詞,磨刀石。句意:他們中那些有志向的,就能經(jīng)受磨煉。/金屬制的刀劍放到磨刀石上磨過就變得鋒利。C.“用法相同”錯誤。表轉折/表并列。句意:想要暖和卻又懶得裁衣一樣。/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行為沒有過錯了。D.正確。句意:以利于國家。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只有在好似“春花’一樣的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得到講論文章這般‘秋實’”錯,原文“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意思是講論文章是“春花”,修身利行是“秋實”,可見選項說反了。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學者”,求學的人;“補”,彌補;“說”,通“悅”,取悅。(2)“者”,……的人;“秉”,拿著;“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猶乎瞑目而無見者賢也”?!?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①《勉學》中的“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意思是“自古以來,那些賢明的帝王尚且必須勤奮學習,何況平常的百姓呢”,《師說》中的“古之學者必有師”,意思是“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相似。說明:古往今來,人人都需要拜師求學。②《勉學》中的“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乘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意思是“幼年學的像太陽剛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要好”,《勸學》中的“學不可以已”,意思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說明:無論何時都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參考譯文:自古以來,那些賢明的帝王尚且必須勤奮學習,何況平常的百姓呢!士大夫的子弟,長到幾歲以后,沒有不接受教育的。他們中學得多的,已經(jīng)學到了《禮經(jīng)》《春秋三傳》,學得少的,也學完了《詩經(jīng)》《論語》,待到舉行冠禮、成婚的年紀,體質、性情已逐漸定型;更要利用他們的靈性,加倍地對他們進行訓導教誨。他們中那些有志向的,就能經(jīng)受磨煉,成就清素之業(yè);而那些沒有操守的,則從此懶散、懈怠起來,便成了平庸之人。俗話話:“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币子趯W習而可貴的技藝,莫過于讀書了。世人不管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卻不肯讀書,這就好比求取飽餐又懶于置辦膳食,想要暖和卻又懶得裁衣一樣。人之所以要讀書做學問,本意在于使心胸開闊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做實事。要他看到古人如何體察父母的心意,順受父母的臉色,和聲下氣,不辭勞苦,獻上甘美的食物,使他們感到畏懼慚愧,從而效法古人;對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國君的人,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職不越權,見到危難不惜生命,不忘忠心勸諫,以利于國家,使他們痛心地對照自己,進而想去效仿古人。對那些平時暴虐兇悍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謹自我約束,懂得齒亡舌存的道理,使他們疲倦沮喪,身體弱得不勝衣(氣焰頓消,顯出謙恭退讓的樣子來);對那些平時膽小懦弱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無牽無礙,聽天由命,如何強毅正直,說話必誠信,好事干下去不回頭,使他們能奮發(fā)振作,無所畏懼;這樣歷數(shù)下去,百行無不如此(各方面的品行都可采取以上方式來培養(yǎng))。即使不能使風氣淳正,也可去掉那些過分行為,從學習中所獲取的知識,沒有哪里不能運用的。學習是為了求得長進。我卻看見有的人讀了幾十卷書,就自高自大起來,冒犯長者,輕慢同輩;人們憎恨他如同仇敵,討厭他就如同鴟梟一般。像這樣用學習來損害自己,還不如不要學習。古代求學的人的是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取悅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以造福社會;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自身需要,涵養(yǎng)德性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人生在幼小的時期,精神專一,長成以后,思慮分散,這就該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但是人遭遇坎坷,(就會在)青壯年時期失去學習機會,(這樣就)更應該在晚年學習,不能夠自暴自棄。孔子就說過:“五十歲來學《易》經(jīng)可以沒有大過失了?!笔郎先说蕉?、三十婚冠之年沒有學,就自以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學,也太愚蠢了。幼年學的像太陽剛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要好。圣人的書籍,是用來教育人的,只要能夠熟讀經(jīng)文,粗通注文之義,經(jīng)常能使自己的言行從中得到幫助,也就足以立身為人了。光陰似箭,應該珍惜,它就像那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還是應當博覽書籍的精要,以成就功業(yè);當然,如果你們能做到博覽與專精兩全其美,那我就挑不出毛病,無話可說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憶江上吳處士賈島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敘事,朋友坐著船前去福建,很長時間了,卻不見他的消息。B.頷聯(lián)寫景,深秋時節(jié),強勁的秋風從渭水吹來,長安落葉遍地,一派蕭瑟。C.頸聯(lián)憶舊,回憶送別情景,當時下了大雨,雷電交加,使人感到一陣寒意。D.詩作巧用比喻,首聯(lián)中“蟾蜍”喻指月亮,尾聯(lián)中“蘭橈”喻指船只。16.《唐詩成法》稱贊本詩的三、四句為“盛唐佳句”,試作簡要賞析?!敬鸢浮?5.D16.(1)強勁的秋風從渭水那邊吹來,長安落葉遍地,顯出一派蕭瑟的景象。(2)用字精煉?!吧弊郑o人風生水起之感,形象且有動感;而“滿”字,運用夸張手法,描繪出秋天落葉飄滿長安的蕭條、冷落。(3)借景抒情,借秋風和落葉營造了蕭瑟、冷落的氛圍,抒發(fā)了自己在友人離開后的孤寂心境,表達了對友人深切的思念?!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詩通過對友人離去后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對聚會時光的追憶。首聯(lián)敘事,頷聯(lián)寫景,頸聯(lián)憶舊,尾聯(lián)表達對友人消息的渴望。詩中運用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蕭瑟、孤寂的氛圍,情感真摯動人。【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尾聯(lián)中‘蘭橈’喻指船只”錯誤?!疤m橈”,為借代,代船?!皹铩?,本意為船槳?!疤m橈”,美好的船槳,工具代本體。故選D?!?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①從畫面營造來看,詩句描繪出了一幅極具感染力的秋景圖。強勁的秋風自渭水河畔悠悠吹來,帶著絲絲涼意,瞬間彌漫開來。而長安城中,落葉紛紛揚揚,如雪花般飄灑,鋪滿了大街小巷、庭院樓閣,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蕭瑟、凄涼的景象。②在煉字方面,詩人用字極為精煉,堪稱精妙絕倫?!吧弊钟玫糜葹樯鷦有蜗螅x予了秋風以生命與活力,給人一種風生水起、氣勢蓬勃之感,]極具動態(tài)之美。而“滿”字則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極力渲染出落葉之多。長安城內,落葉無處不在,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秋天的蕭條與冷落。③這兩句詩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詩人借由秋風與落葉所營造出的蕭瑟、冷落的氛圍,巧妙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融入其中。友人已揚帆前往閩國,自其離去后,詩人心中滿是孤寂與惆悵。而這眼前的秋風落葉之景,恰好觸動了他的情思,讓他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愈發(fā)濃烈。(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論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2)《登泰山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中,寫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3)同是描寫赤壁的江水,蘇軾在《赤壁賦》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寫月出之后霧氣籠罩江水的景象,而《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則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出江水的洶涌。【答案】(1)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2)蒼山負雪明燭天南(3)白露橫江卷起千堆雪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80多年前。清華大學出的一道入學考試題的題目叫作“孫行者”,是一個對仗題的上聯(lián),要求應考者對出下聯(lián)。結果大都交了白卷。個別才思敏捷的對了“韓退之”,算是沾了點邊兒。——★參考答案★——是“祖沖之”。①根據(jù)對仗的要求看,②這個題目和答案確實不錯,③因為盡管從意義上、音律上還是語法結構上去衡量,④上下都是對得極為工整的?!皩O行者”是文藝作品中的可愛形象,他能七十二變,神乎其神;“祖沖之”是廣為傳頌的歷史人物,他在數(shù)學和天文學上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從字面上看,“孫”對“祖”,對得很巧,“行”對“沖”,一個緩緩的動作對一個激烈的動作,對得頗工。(甲),三個音節(jié)對三個音節(jié),且“孫行者”三字為平平仄,“祖沖之”三字為仄仄平,對得極為和諧。從語法結構看,“孫”和“祖”都是名詞,“行”和“沖”都是動詞,“者”和“之”都是虛詞,一一相對,熨帖自然,都是一個人的名字,且都是主謂結構,對得A。分析了這副對聯(lián),就可看出對仗句的基本要求:意義、音律、語法結構等都一一相對。對偶,或反對,或正對,或串對,一般以反對為佳,而且對得越工整越好。寫對仗句不僅要斟酌詞義,還要斟酌語音——聲韻調和詞語之間的組合關系。只有這些都考慮到了,(乙)。律詩就要求中間兩聯(lián)是對仗句,如果不這樣,就成了失對。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李白的“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以及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都是對仗工整、膾炙人口的佳句。另外,還有很多構思精巧、寓意深刻的諺語,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等,如果不是對偶工整,恐怕流傳就會大受影響了。我們還可試想,如果蘇州園林滄浪亭前那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對子和拙政園里那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都不存在了,那里還會有那么多B的游客嗎?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登大觀樓,如果沒有那副寫景抒情、憶歷史、述現(xiàn)實的舉世聞名的長聯(lián),恐怕許多游客就不會有那么大的興味了。18.請借鑒第二段對“孫行者”“祖沖之”的分析方法,從語法結構角度分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如何做到對仗工整的。19.請在文中畫橫線的A、B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0.文中第二段劃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請在文中括號(甲)(乙)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有人建議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為:“如果昆明大觀樓沒有了那副寫景抒情、憶歷史、述現(xiàn)實的舉世聞名的長聯(lián),游客還會有那么大的興味,千里迢迢前往嗎?”你認為原文和改句哪個表達效果更好?請說明理由?!敬鸢浮?8.①詞性對應,“鳥”和“僧”都是名詞,“宿”和“敲”都是動詞。②結構對應,“池邊樹”和“月下門”都是偏正短語。19.A.天衣無縫/完美無缺B.流連忘返/慕名而來20.序號:①修改:將“根據(jù)對仗的要求看”改為“根據(jù)對仗的要求”或“從對仗的要求看”序號:③修改:將“盡管”改為“不管”21.甲:從音律上看乙:才能做到對仗工整精巧22.示例一:我認為原句表達效果更好,原句用“如果”“恐怕”進行假設推斷,含蓄地表達了對聯(lián)的人文內涵有助于景區(qū)吸引游客,用詞也顯得準確嚴謹。原句把“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觀樓”放在句首,更能突出大觀樓對聯(lián)的吸引力。示例二:我認為改句表達效果好,改句運用了反問的修辭,與前文句式保持一致,銜接更緊密,語氣更強烈,更能凸顯對聯(lián)的人文魅力對景區(qū)吸引力的影響?!窘馕觥俊?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①詞性上,詞性對應:“鳥”是名詞,在詩句中作為動作“宿”的發(fā)出者;“僧”是名詞,是動作“敲”的執(zhí)行者,二者名詞相對。“宿”表示棲息,“敲”示叩擊,都是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詞性相對;②結構對應:“池邊樹”中“池邊”限定了“樹”的位置,是地點定語修飾中心語“樹”,構成偏正結構;“月下門”中“月下”點明了“門”所處的時間,是時間定語修飾中心語修飾“門”,也是偏正結構,在結構上相互對應。【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根據(jù)前文“‘孫’和‘祖’都是名詞,‘行’和‘沖’都是動詞,‘者’和‘之’都是虛詞,一一相對,熨帖自然,都是一個人的名字,且都是主謂結構”可知,這里強調的是上下聯(lián)在各方面的對仗都非常匹配,非常完善,故可填“天衣無縫”。天衣無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B處,本空用來修飾“游客”的狀態(tài),根據(jù)前文“蘇州園林滄浪亭前那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對子和拙政園里那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可知,因為有了對聯(lián),才會有那么多的游客前往欣賞,此處突出游客被對聯(lián)深深吸引,不由得駐足欣賞,故可填“流連忘返”。流連忘返:形容非常留戀,舍不得離去?!?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處,結構混亂?!案鶕?jù)對仗的要求看”句式雜糅,將“根據(jù)……”和“從……看”兩個句式雜糅,故可改為“根據(jù)對仗的要求”或“從對仗的要求看”。③處,搭配不當?!氨M管……都”搭配不當,“盡管”表轉折關系,而此句要表達的是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上下聯(lián)都對仗工整,是條件或讓步關系,故應把“盡管”改為“不管”。【2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根據(jù)上下文邏輯關系,此處對應上下文的“從字面上看”“從語法結構看”,再根據(jù)甲處后文“三個音節(jié)對三個音節(jié)”“三個音節(jié)對三個音節(jié)”分析音節(jié)的內容可知,此處是從音律上進行分析,應填“從音律上看”;乙處:此句位于段落結尾,是對前文“對仗句的基本要求:意義、音律、語法結構等都一一相對”“寫對仗句不僅要斟酌詞義,還要斟酌語音——聲韻調和詞語之間的組合關系”的總結,語境強調只有這些方面都考慮到了,才能真正做到對仗工整,故此處可填“才能做到對仗工整精巧”?!?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1)原句表達效果更好。原句使用了“如果”和“恐怕”進行假設推斷,這種表達方式較為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聯(lián)的人文內涵對游客吸引力的重要性。用詞準確嚴謹,避免了語氣過于絕對,顯得更加客觀和有說服力。原句把“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觀樓”放在句首,突出了大觀樓對聯(lián)的吸引力,強調了舉世聞名的對聯(lián)吸引游客的重要作用。原句的語氣較為平和,符合敘述性文本的風格,使表達更自然流暢。(2)改句表達效果更好。改句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突顯了對聯(lián)的人文魅力對景區(qū)吸引力的巨大影響。反問句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增強表達的感染力。改句在結構上與前文“那里還會有那么多……的游客嗎”保持一致,銜接更加緊密,與原文的整體風格更為協(xié)調,讀起來更加流暢。改句通過反問的方式,更直接地表達了對聯(lián)在吸引游客方面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使讀者更容易感受到對聯(lián)的重要作用。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一匹在鄉(xiāng)村拉車的白馬,總認為自己生不逢時,經(jīng)常向同類抱怨自己沒有趕上伯樂時代,不能成為明星,終將留下老死山野的遺憾。戰(zhàn)馬說:“那你和我一起馳騁沙場吧,置身于千軍萬馬之中,你會豪氣萬千,英雄無悔,快意人生!”白馬說:“那多危險啊,一不小心就會送命。不去,不去?!斌A馬說:“那你和我一起馱著驛使給人們送信去吧,為不同的地域之間架起信息的橋梁,也是一種成就和快樂。”白馬說:“太累了,餐風宿露的,還不如給主人拉車的好。不干,不干!”賽馬說:“那跟我到賽場去吧,只要肯流汗水,鮮花和榮譽將長久伴隨你!”白馬說:“競爭太強,壓力太大,一點兒也不輕松,受不了,受不了!”眾馬齊聲說:“如此,即使伯樂再世,你也成不了千里馬?!弊鳛樾聲r代的青年學生,你對這個故事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結合自身發(fā)展寫一篇議論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窟@是一道記敘類材料作文題。材料提供的是一則充滿人生哲理的故事,故事中的白馬身處鄉(xiāng)野,總是抱怨時代,抱怨沒有伯樂,而當戰(zhàn)馬、驛馬和賽馬分別給出不同的選擇時,它又以太危險、太勞累、競爭壓力大等原因拒絕改變現(xiàn)狀。材料給考生設定的身份是“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所以考生需要把白馬的選擇以及表現(xiàn)與青年的人生發(fā)展結合起來,由此不難找到立意方向:如不要抱怨,勇于改變;如勇敢無畏,快意人生;如不懼勞苦,甘于奉獻;如辛勤付出,迎接挑戰(zhàn)等。從行文構思來看,開篇可以概述材料,確定自己的觀點,如“停止抱怨,改變自我”,然后結合白馬的表現(xiàn)分析其“在鄉(xiāng)村拉車”的原因,指出正確的態(tài)度是什么,接著聯(lián)系現(xiàn)實,明確青年學生在當下該如何去做,最后收束全篇,呼應開頭,或者發(fā)出呼吁。立意:1.停止抱怨,改變自我。2.不抱怨,不放棄。3.腳踏實地,志行千里。4.欲戴王冠必承其重。5.快意人生無所畏懼。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xiāng)下人,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土”是他們的命根。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社會學家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jīng)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shù)次的小磨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拔覀兇蠹沂鞘烊?,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jīng)成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阻礙?,F(xiàn)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不但對人,他們對物也是“熟悉”的。一個老農(nóng)看見螞蟻在搬家了,會忙著去田里開溝,他熟悉螞蟻搬家的意義。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這種辦法在一個陌生人面前是無法應用的。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chǎn)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xiàn)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1.下列對文中“鄉(xiāng)土社會”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xiāng)土社會具有不流動性,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到幾千戶的大村,村和村之間的關系是孤立、隔膜的。B.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們的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生于斯、死于斯,終老是鄉(xiāng)。C.鄉(xiāng)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人們會得到從心所欲的自由,從心即從俗,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D.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信用,產(chǎn)生于對一種行為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人們從熟悉得到信任,并不重視契約。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xiāng)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謀生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囿,固守鄉(xiāng)土。B.在鄉(xiāng)下住,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這種不流動導致鄉(xiāng)村人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而顯得土氣。C.鄉(xiāng)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并不是由于選擇得來的,并沒有具體目的,這一特性屬于“有機的團結”,是禮俗社會。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知是個別的,從《論語》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就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原文觀點的一項是()A.《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B.《荀子》: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C.《漢書》: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D.《禮記》: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請根據(jù)文本簡要分析。5.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鄉(xiāng)土社會需要做出哪些改進,才能消除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產(chǎn)生的流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C2.B3.D4.①對比法,比較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以論證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②引用法,引用鄉(xiāng)下人的話證明鄉(xiāng)土社會從熟悉得到信任。③舉例法,舉看到螞蟻的例子來證明鄉(xiāng)下人對物也是熟悉的。5.①促進流動,突破孤立和隔膜,突破地域限制,增加社區(qū)間的往來。②重視法律,重視契約,不局限于熟人情分。③關注普遍原則,不能只知道個別關聯(lián),要追求普遍真理【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得到從心所欲的自由”錯,原文“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有“不逾規(guī)矩”的限制。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這種不流動導致鄉(xiāng)村人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而顯得土氣”錯,強加因果,原文“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與“土氣”之間并無因果。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原文是說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D.說的是奉養(yǎng)老人,是孝道,與文中鄉(xiāng)土社會的鄉(xiāng)土性無關。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能力。①對比法,“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比較農(nóng)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以論證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②引用法,“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引用鄉(xiāng)下人的話證明鄉(xiāng)土社會從熟悉得到信任。③舉例法,“一個老農(nóng)看見螞蟻在搬家了,會忙著去田里開溝,他熟悉螞蟻搬家的意義”舉看到螞蟻的例子來證明鄉(xiāng)下人對物也是熟悉的?!?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根據(jù)“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可知,促進流動,突破孤立和隔膜,突破地域限制,增加社區(qū)間的往來。②根據(jù)“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可知,重視法律,重視契約,不局限于熟人情分。③根據(jù)“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可知,關注普遍原則,不能只知道個別關聯(lián),要追求普遍真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太陽劉慈欣他仍記得34年前第一次看到思云山天文臺時的感覺,當救護車翻過一道山梁后,思云山的主峰在遠方出現(xiàn),觀象臺的球形屋頂反射著夕陽的金光,像鑲在主峰上的幾粒珍珠。那時他剛從醫(yī)學院畢業(yè),是一名腦外科見習醫(yī)生,作為主治醫(yī)生的助手,到天文臺來搶救一位不能搬運的重傷員,那是一名到這里做訪問研究的英國學者,散步時不慎躍下山崖摔傷了腦部。到達天文臺后,他們?yōu)閭麊T做了顱骨穿刺,吸出了部分淤血,降低了腦壓,當病人改善到能搬運的狀態(tài)后,便用救護車送他到省城醫(yī)院做進一步的手術。離開天文臺時已是深夜,在其他人向救護車上搬運病人時,他好奇地打量著周圍那幾座球頂?shù)挠^象臺,它們的位置組合似乎有某種晦澀的含意,如月光下的巨石陣。在一種他在以后的一生中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力量的驅使下,他走向最近的一座觀象臺,推門走了進去。里面沒有開燈,但有無數(shù)小信號燈在亮著,他感覺是從有月亮的星空走進了沒有月亮的星空。只有細細的一縷月光從球頂?shù)囊坏揽p隙透下來,投在高大的天文望遠鏡上,用銀色的線條不完整地勾畫出它的輪廓,使它看上去像深夜的城市廣場中央一件抽象的現(xiàn)代藝術品。他輕步走到望遠鏡的底部,在微弱的光亮中看到了一大堆裝置,其復雜超出了他的想象,正在他尋找著可以把眼睛湊上去的鏡頭時,從門那邊傳來一個輕柔的女聲:“這是太陽望遠鏡,沒有目鏡的?!币粋€穿著白色工作服的苗條身影走進門來,很輕盈,仿佛從月光中飄來的一片羽毛。這女孩子走到他面前,他感到了她帶來的一股輕風?!皞鹘y(tǒng)的太陽望遠鏡,是把影像投在一塊幕板上,現(xiàn)在大多是在顯示器上看了……醫(yī)生,您好像對這里很感興趣?!彼c點頭:“天文臺,總是一個超脫和空靈的地方,我挺喜歡這種感覺的?!薄澳悄陕镆獜氖箩t(yī)學呢?噢,我這么問很不禮貌的?!薄搬t(yī)學并不僅僅是瑣碎的技術,有時它也很空靈,比如我所學的腦醫(yī)學?!薄芭??您用手術刀打開大腦,能看到思想?”她說,他在微弱的光線中看到了她的笑容,想起了那從未見過的投射到幕板上的太陽,消去了逼人的光焰,只留下溫柔的燦爛,不由心動了一下。他也笑了笑,并希望她能看到自己的笑容?!拔?,盡量看吧。不過你想想,那用一只手就能托起的蘑菇狀的東西,竟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宇宙,從某種哲學觀點看,這個宇宙比你所觀察的宇宙更為宏大,因為你的宇宙雖然有幾百億光年大,但好像已被證明是有限的;而我的宇宙無限,因為思想無限?!薄昂?,不是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無限的,但醫(yī)生,您可真像是有無限想象的人。至于天文學,它真沒有您想象的那么空靈,在幾千年前的尼羅河畔和幾百年前的遠航船上,它曾是一門很實用的技術,那時的天文學家,往往長年累月在星圖上標注成千上萬顆恒星的位置,把一生消耗在星星的人口普查中。就是現(xiàn)在,天文學的具體研究工作大多也是枯燥乏味沒有詩意的,比如我從事的項目,我研究恒星的閃爍,沒完沒了地觀測記錄再觀測再記錄,很不超脫,也不空靈?!彼@奇地揚起眉毛:“恒星在閃爍嗎?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看到她笑而不語,他自嘲地笑著搖搖頭,“噢,我當然知道那是大氣折射?!彼c點頭:“不過呢,作為一個視覺比喻這還真形象,去掉基礎恒量,只顯示輸出能量波動的差值,閃爍中的恒星看起來還真是那個樣子?!薄笆怯捎诤谧?、斑耀什么的引起的嗎?”她收起笑容,莊嚴地搖搖頭:“不,這是恒星總體能量輸出的波動,其動因要深刻得多,如同一盞電燈,它的光度變化不是由于周圍的飛蛾,而是由于電壓的波動。當然恒星的閃爍波動是很微小的,只有十分精密的觀測儀器才能覺察出來,要不我們早被太陽的閃爍烤焦了。研究這種閃爍,是了解恒星的深層結構的一種手段。”“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遠不到發(fā)現(xiàn)什么的時候,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觀測了一顆最容易觀測的恒星——太陽的閃爍,這種觀測可能要持續(xù)數(shù)年,同時把觀測目標由近至遠,逐步擴展到其它恒星……知道嗎,我們可能花十幾年的時間在宇宙中采集標本,然后才談得上歸納和發(fā)現(xiàn)。這是我博士論文的題目,但我想我會一直把它做下去的,用一生也說不定。”“如此看來,你并不真覺得天文學枯燥。”“我覺得自己在從事一項很美的事業(yè),走進恒星世界,就像進入一個無限廣闊的花園,這里的每一朵花都不相同……您肯定覺得這個比喻有些奇怪,但我確實有這種感覺?!彼f著,似乎是無意識地向墻上指指,向那方向看去,他看到墻上掛著一幅畫,很抽象,畫面只是一條連續(xù)起伏的粗線。注意到他在看什么時,她轉身走過去從墻上取下那幅畫遞給他,他發(fā)現(xiàn)那條起伏的粗線是用思云山上的雨花石鑲嵌而成的?!昂芎每矗@表現(xiàn)的是什么呢?一排鄰接的山峰嗎?”“最近我們觀測到太陽的一次閃爍,其劇烈的程度和波動方式在近年來的觀測中都十分罕見,這幅畫就是它那次閃爍時輻射能量波動的曲線。呵,我散步時喜歡收集山上的雨花石,所以……”但此時吸引他的是另一條曲線,那是信號燈的弱光在她身軀的一側勾出的一道光邊,而她的其余部分都與周圍的暗影溶為一體。如同一位卓越的國畫大師在一張完全空白的宣紙上信手勾出的一條飄逸的墨線,僅由于這條柔美曲線的靈氣,宣紙上所有的一塵不染的空白立刻充滿了生機和內涵……在山外他生活的那座大都市里,每時每刻都有上百萬個青春靚麗的女孩子在追逐著浮華和虛榮,像一大群做布朗運動的分子,沒有給思想留出哪怕一瞬間的寧靜。但誰能想到,在這遠離塵囂的思云山上,卻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在長久地凝視星空……“你能從宇宙中感受到這樣的美,真是難得,也很幸運?!彼X察到了自己的失態(tài),收回目光,把畫遞還給她,但她輕輕地推了回來?!八徒o您做個紀念吧,醫(yī)生,威爾遜教授是我的導師,謝謝你們救了他?!笔昼姾?,救護車在月光中駛離了天文臺。后來,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選自劉慈欣《思想者》)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三段劃線“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力量”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天文學的向往。B.醫(yī)學與天文學相去甚遠,但通過兩人的交流,作者將人類的思想與宇宙中恒星閃爍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的哲學思考。C.通過兩人的深度交流,我們感到在“她”的心目中,天文學并不枯燥,是一項很美的事業(yè),愿意奉獻終生。D.兩人的交流的對話交流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且篇幅較長,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有點艱澀之感。7.下列對本文構思謀篇及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的主要事件發(fā)生在夜晚,但處處有光,如“細細的一縷月光”“無數(shù)小信號燈的燈光”,使故事發(fā)生的場景朦朧、圣潔。B.文章采用全知視角敘述了兩個人的初次相識,充分展現(xiàn)“他”和“她”的心理變化過程,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吸引力。C.文章以“他”到思云山天文臺搶救英國學者開篇,結尾部分點明被搶救者是“她”的導師,前后呼應,情節(jié)安排巧妙。D.本文通過一位腦外科醫(yī)生與一名天文學研究員之間的對話,表現(xiàn)了枯燥的科學研究中蘊含的美感,展現(xiàn)作者特有的宇宙觀和人文關懷。8.小說結尾“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作者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9.劉慈欣說:“科幻小說可能比主流文學更能表現(xiàn)浪漫的情景?!北疚氖侨绾误w現(xiàn)浪漫的?試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敬鸢浮?.D7.B8.(1)心留在了山上。在思云山與女天文學家的浪漫邂逅和心靈溝通,他被她的性格和思想所吸引,心留在了思云山上。(2)興趣的種子留在了山上。本就喜歡天文臺的他和女天文學家談論了關于恒星閃爍的話題,對天文學的興趣更加濃厚,興趣像一顆種子留在了思云山上。9.(1)情節(jié)上,腦外科醫(yī)生與天文學家的邂逅于夕陽中思云山頂,是一個浪漫的故事。(2)環(huán)境上,故事發(fā)生的場景在夜晚,但處處有光,顯得朦朧、圣潔,具有浪漫色彩?!坝^象臺的球形屋頂反射著夕陽的金光,像鑲在主峰上的幾粒珍珠?!保?)語言上,優(yōu)美詩意,富有想象力,如“但誰能想到,在這遠離塵囂的思云山上,卻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在長久地凝視星空……”。(4)人物上,女天文學家出場仿佛羽毛般輕盈,呈現(xiàn)浪漫特征;用雨花石鑲嵌恒星能量波動曲線作畫,極具浪漫氣息?!窘馕觥俊緦дZ】本文通過一位腦外科醫(yī)生與一名天文學研究員之間的夜間對話,深入探討了醫(yī)學和天文學之間的相似與不同,揭示了兩者在瑣碎與壯麗之間的共通之處。作者以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天文臺的神秘和圣潔氛圍,通過對話展現(xiàn)人物內心的情感和對知識的追求。整篇文章充滿哲學思考,對宇宙和思想進行了浪漫的探討,表現(xiàn)了科學研究的枯燥與其中蘊含的美感,展現(xiàn)了劉慈欣作品中特有的宇宙觀和人文關懷?!?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D.“有點艱澀之感”錯。對話中比喻貼切,深入淺出,文章并無艱澀之感,如文中“她”對恒星閃爍的解釋就比較容易理解。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構思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全知視角敘述了”“充分展現(xiàn)‘他’和‘她’的心理變化過程”錯。本文不是全知視角,而是完全限制在“他”這一人物視角下敘述的,也沒有充分展現(xiàn)“她”的心理。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1)這句話反映了他在思云山上與女天文學家的交流過程中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首先,經(jīng)過在思云山與女天文學家的浪漫邂逅和心靈溝通,他被女天文學家的理想、智慧和幽靜所吸引,進而對她產(chǎn)生了某種情感上的聯(lián)系,這可能是欣賞、欽佩或愛慕,心(牽掛、思念)留在了思云山上。(2)其次,和女天文學家談論的關于恒星閃爍的話題,激發(fā)了他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本就喜歡天文臺的他對天文學的興趣(宇宙恒星閃爍)更加濃厚,特別是對宇宙和恒星的探索,這種興趣像種子一樣留在他的心里,影響他以后的思想和人生方向。盡管“他”離開了思云山,但這種感悟和思考卻深深留在了他的內心。一種對思想無限和宇宙浩瀚的向往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使他念念不忘?!?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1)情節(jié)上的浪漫:全文通過醫(yī)生和天文學家的偶然相遇展開情節(jié)。在思云山天文臺的相遇中,兩人因各自對專業(yè)的探討、對星空的憧憬以及渴望超越現(xiàn)實時空的浪漫思維交織在一起,巧妙地以科學為紐帶,將普通的救援情節(jié)演繹成一個富有詩意和哲學意味的浪漫故事。(2)環(huán)境上的浪漫:該故事的環(huán)境在夜晚,并且在對場景的細節(jié)描寫中通過“細細的一縷月光”“無數(shù)小信號燈在亮著”等元素使整體氛圍顯得神秘、圣潔,賦予故事絢麗的浪漫色彩?!坝^象臺的球形屋頂反射著夕陽的金光,像鑲在主峰上的幾粒珍珠”,將夕陽下思云山頂天文臺的壯美景色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夕陽的金光賦予了整個場景一種溫暖而輝煌的色彩,而觀象臺如珍珠般鑲嵌在主峰上,畫面富有詩意和美感,為故事營造了浪漫的氛圍基礎。(3)語言上的浪漫:文中大量運用了富有詩意的描寫,例如“但誰能想到,在這遠離塵囂的思云山上,卻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在長久地凝視星空……”,這句話不僅表達了醫(yī)生對女天文學家專注于天文學研究的感慨,同時也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意境,引發(fā)讀者對女天文學家內心世界的遐想,使故事更具浪漫情懷。(4)人物上的浪漫:不論是人物語言中的比喻,還是敘述語言的細膩描繪,都增強了文章的詩意和浪漫。敘述語言如“一個穿著白色工作服的苗條身影走進門來,很輕盈,仿佛從月光中飄來的一片羽毛”,將女天文學家的出現(xiàn)比作從月光中飄來的羽毛,使故事富有詩意和夢幻般的浪漫氛圍。女天文學家“用雨花石鑲嵌恒星能量波動曲線作畫”,這一行為極具創(chuàng)意和浪漫氣息,她將枯燥的科學觀測數(shù)據(jù)轉化為藝術作品,展現(xiàn)了她對天文學的熱愛以及獨特的審美視角。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數(shù)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奔恐琢暥少F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賴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腝①,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苶然②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v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然人有坎凜③,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鬃釉疲骸拔迨詫W《易》,可以無大過矣?!笔廊嘶楣谖磳W,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必能兼美,吾無間焉。(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勉學》)〖備注〗①甘腝:gānér。意思是鮮美柔軟的食物。②苶然:茶nié,疲憊貌。或形容衰落不振。③坎凜:困頓,坎坷。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世人A不問B愚智C皆欲識人D之多E見事F之廣G而不肯讀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冠婚”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與《師說》中“吾從而師之”的“師”用法不同。B.礪,本義是粗磨刀石。與《勸學》中“金就礪則利”中“礪”的用法不同。C.“欲暖而惰裁衣也”與《勸學》中“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而”用法相同。D.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常被用來代指朝廷或國家。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和作用。人們可以通過學習來了解前輩的優(yōu)秀品質,并反省自我,效仿古人,從而在認知和行為各方面提升自我。B.作者引用民間諺語強調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藝就是讀書,廣泛涉獵書籍可以助人安身立命,這種技藝比積累財富更有意義。C.有人讀了幾十卷書便開始自高自大,耀武揚威,冒犯長者,輕視同輩,作者認為學習切忌妄自尊大,像這樣的人還不如不學。D.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學習比作種樹,只有在好似“春花”一樣的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得到講論文章這般“秋實”。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2)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14.材料中的觀點與《勸學》和《師說》中的許多觀點有相似之處,請從兩篇文章中各舉一例,并簡要說明?!敬鸢浮?0.CEG11.C12.D13.(1)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自己,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他人,只是為了取悅他人。(2)老年學習的人,如同拿著蠟燭在夜里行走,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的人要好。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