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板塊五 文言文閱讀 考點突破學(xué)案29 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共76張) +學(xué)案+練習(含解析)_第1頁
2026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板塊五 文言文閱讀 考點突破學(xué)案29 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共76張) +學(xué)案+練習(含解析)_第2頁
2026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板塊五 文言文閱讀 考點突破學(xué)案29 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共76張) +學(xué)案+練習(含解析)_第3頁
2026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板塊五 文言文閱讀 考點突破學(xué)案29 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共76張) +學(xué)案+練習(含解析)_第4頁
2026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板塊五 文言文閱讀 考點突破學(xué)案29 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共76張) +學(xué)案+練習(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6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板塊五文言文閱讀考點突破學(xué)案29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共76張)+學(xué)案+練習(含解析)學(xué)案29理解文言虛詞——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

復(fù)習任務(wù)1.梳理并總結(jié)五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2.重點掌握高頻虛詞的意義。

考情微觀

年份卷別設(shè)題角度提問方式命題特點

2024新高考Ⅰ卷高頻虛詞“之"的用法介詞“迨”的意義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文言虛詞的考查一般在文言文翻譯題中涉及,而2024年高考虛詞的考查有了新變化,單獨與實詞一起并列考查:①首次考查了虛詞的用法。②不再局限于過去考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

全國甲卷藉(介詞)、即(連詞)、固(副詞)、但(連詞)

2023全國甲卷代詞:何

2022全國乙卷副詞:靡

活動一梳理總結(jié)五類虛詞

(一)代詞

代詞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物作用的詞,其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充當主語、賓語或定語。

分類例子解釋

人稱代詞第一人稱吾、予、余、我我、我的

第二人稱女、汝、若、爾、而、乃、子你、你的

第三人稱之、其、彼、厥、渠他(們)、他(們)的

復(fù)數(shù)屬、輩、儕、類、徒我們、你們、他們

指示代詞近指代詞是、此、斯、茲、之、然這、這個、這里、這樣

遠指代詞彼、夫、其那、那個

無定指代詞或、莫有的、有的人,沒有誰、沒有哪一個

疑問代詞代人誰、孰誰、哪一個

代事物何、胡、曷、盍、奚什么、哪里

表處所安、焉在哪里、哪里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B.

C.D.

(二)副詞

副詞是用來修飾或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語氣等的詞。

1.副詞的種類

分類例子解釋

時間副詞表過去既、業(yè)、已、曩、向、鄉(xiāng)、適、曾、嘗、初、始、昔已經(jīng)、過去、剛才、曾經(jīng)、從前

表現(xiàn)在方、會、適、正、屬正、正好

表將來且、將、欲、行將、將要

表短暫斯須、俄而、尋、暫/旋不久、一會兒/立即

表不久將、尋、旋、既而、未幾、無何不久,沒過多長時間

表持久常、雅、素、恒、向經(jīng)常、時常、平素、一向

否定副詞表否定不、弗、莫、無、未、匪不、沒有

表禁止毋、勿、莫、無不要、別

范圍副詞表全部俱、畢、凡、皆、咸、舉全、都、總共

表部分或個別但、唯、止、特、第、僅、徒、獨、直、顧只、只是

程度副詞表程度表程度淺少、稍、略稍微

表程度深殊、極、甚、絕很、太、特別、非常

表比較益、彌、尤、愈、加、滋更加、尤其、越

情態(tài)副詞表方式俱、并/間、微、竊/固一起/暗中/堅決

表速度遽、卒(猝)急迫、急促

表頻率數(shù)、亟、累、屢多次、重復(fù)

語氣副詞表確認即/必、定/誠、信、果就是/一定/實在、的確、果真

表委婉的測度、商榷或議論語氣其、蓋、殆大概(是)、恐怕(是)

表出乎意料曾、乃、竟竟然

表祈使其可、要

表反詰豈、其、庸、寧難道、哪里、怎么

指代副詞表對方或自己相、見相互、自己、我

謙敬副詞表敬請、敬、謹、幸、垂、蒙、伏承蒙、有幸、請讓我

表謙敢、竊、忝、猥冒昧、私下、有愧于、辱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2.“相"的特殊用法

“相”作為指代性副詞,除表示“互相"外,還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根據(jù)語境譯為“你”“我"他”“它"等。

請指出下列句中“相”的用法,如是偏指一方,則指出具體的稱代。

(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

(2)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___

(3)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___

(4)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篲__

(5)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___

(三)連詞

連詞是連接詞語、短語或句子并表示它們之間某種關(guān)系的詞。

分類例子解釋

表并列與、及、暨/且、而、以/且……且……和/又/又……又……,一邊……一邊……

表承接而、則、因、乃、遂/而后/若夫于是、就、便/然后/至于

表遞進而、且并且、而且

表因果以、為、因、由、緣/故、是故、是以、以故由于、因為/因此、所以

表假設(shè)如、誠、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縱、縱使、縱令、藉第令如果、假如/即使

表轉(zhuǎn)折而、然、則(重轉(zhuǎn))/第、直、但、顧、止(輕轉(zhuǎn))卻、但、但是/只、不過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四)介詞

介詞是指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的前面,合起來表示時間、處所、對象、原因、方式的詞。

分類例子解釋

表示方式以、因拿、憑借、依據(jù)

表示對象于、與、因、為、乎同、跟、給、替、對、對于、向、通過

表示原因于、以、為、坐由于、因為

表示時間、處所于、乎、自、從、緣在、從、到、沿著

表示目的為為了

表示被動于、見、被、為被、受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五)助詞

助詞是古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

分類例子

結(jié)構(gòu)助詞之、者、所

語氣助詞陳述語氣也、矣、焉、耳

疑問語氣哉、乎、邪、為、與(歟)、耶

句首語氣詞夫、唯、蓋

音節(jié)助詞之、其、有、言、如、然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復(fù)音虛詞和文言兼詞

1.復(fù)音虛詞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常常兩兩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結(jié)合得相當穩(wěn)固。因此,人們把兩個結(jié)合得穩(wěn)固的虛詞稱為“固定結(jié)構(gòu)"。這類結(jié)合穩(wěn)固與非穩(wěn)固的虛詞統(tǒng)稱為“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的意義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須牢牢掌握。

這樣的詞語有:奈何、無乃、有以(無以)、所以、是故、既而、而況、俄而、無何、相與、至于、于是、孰與等。

2.文言兼詞

所謂文言兼詞,是指在古代漢語中某一類詞兼有互相結(jié)合的兩個字的意義和用法,這種詞的讀音有的是這兩個字的聲音的拼合,例如“諸"是“之”與“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詞都是合音詞。兼詞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遍貫古籍,長盛不衰。常見的有:焉(“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曷(同“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音zhān,“之焉"的合音)。

活動二重點掌握設(shè)為得分點的高頻虛詞

(一)以

“以”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考查最多的虛詞,且往往都要譯出義項。下面的“以"字均出自《六國論》,請解釋其義。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不賂者以賂者喪

茍以天下之大

以地事秦

以有尺寸之地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舉以予人

以趨于亡

特別提醒“以”在翻譯中設(shè)為采分點,考查頻率最高的義項是其介詞義,如“用"把”“根據(jù)"憑借”“因為"等。這些義項必須結(jié)合語境準確翻譯,不可譯混。

(二)因

“因”既有虛詞性,也同“以"一樣具有實詞性,也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的高頻虛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擊沛公于坐

蒙故業(yè),因遺策

于今無會因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特別提醒“因”在翻譯中常設(shè)為采分點的義項有虛詞義“于是"趁機”“通過"憑借”等,實詞義“沿襲"機緣”等。翻譯時,只要把其義項代入譯句中檢驗即可,譯混的可能性不大。

(三)乃

“乃"也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的高頻虛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中《經(jīng)首》之會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特別提醒“乃”在翻譯中常設(shè)為采分點的義項有“于是(就)"才”“竟(卻)"三個,尤其是“于是”與“才"易混。這點可以從兩個方面辨析:一是從意義上,“于是(就)”表示承接關(guān)系,表時間、動作的承續(xù)銜接,即使有時有前后的條件,那也是充分條件;“才"表示條件關(guān)系,而且是必要條件,非充分條件。二是代入檢驗,把“于是(就)”與“才"義項分別代入句中,看哪一個更符合文意與邏輯。

(四)其

“其”的用法較為復(fù)雜。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失其所與,不知

其皆出于此乎

吾其還也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特別提醒在翻譯中,“其"有兩種用法需要辨析。第一種是作第三人稱代詞,但有時活用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我的”,如“失其所與,不知”中的“其”,就是活用,翻譯時要結(jié)合語境,明確它的指代對象。第二種是作為語氣副詞,表示推測語氣的“大概”、表示反問語氣的“難道"、表示期望語氣的“一定”及表示婉商語氣的“還是"。四者如何區(qū)分呢?一看位置,二看語義。表示推測、反問的,一般放在句首,全句為問號;表示婉商的,一般放在主謂之間。區(qū)分表示推測與表示反問要看語義:表反問的,全句是用反問句形式表示肯定意思,而表推測的則不能。當然,區(qū)分四者時最好用代入法加以比較。

(五)18個虛詞以外的課本重點虛詞

1.連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停車坐愛楓林晚

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然睹促織,隱中胸懷

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2.代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

沛公安在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3.副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

舉天下之豪杰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

旋見雞伸頸擺撲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答案精析

活動一

(一)

D[D項均為“有的、有人”。A項它/到、去。B項它/那些。C項哪里、怎么/他、他們。]

(二)

1.D[D項均為“將要"。A項不久后/從前。B項難道/大概。C項卻/用于加強判斷,就是。]

2.(1)互相(2)互相(3)偏指“我”(4)偏指“你"

(5)偏指“他”

(三)

A[A項均為“因為"。B項同“爾”,你的/卻。C項并且/尚且。D項就/然而。]

(四)

B[B項均為“在"。A項和、同/給。C項比/向。D項替/被。]

(五)

D[D項均為“了”。A項……的樣子/比。B項……的樣子/他、他們。C項不譯/那。]

活動二

(一)

因為憑借用,拿才用把以致

(二)

憑借,依靠趁機,趁此遵循,沿襲原因,緣由,機緣因為經(jīng)由,通過于是,就

(三)

于是,就才竟,卻又這樣

(四)

他他的自己的大概還是難道一定,千萬

(五)

1.但,只是至于或者或者,還是因為,由于如果但是假使,如果如果,果真

2.相當于“其"他這哪里沒有誰你你

3.徒然,白白地只,僅只盡,全部全,整個全,都共逐漸不久剛剛,方才更加更加,越發(fā)全然,絕對一會兒,不久正當,適逢一會兒確實大概沒有全都,一概

學(xué)案29理解文言虛詞

——結(jié)合語境,虛“虛”實“實"

語文

復(fù)

板塊五

文言文閱讀

考點突破

·

1.梳理并總結(jié)五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重點掌握高頻虛詞的意義。

復(fù)習任務(wù)

考情微觀

年份卷別設(shè)題角度提問方式命題特點

2024新高考Ⅰ卷高頻虛詞“之”的用法介詞“迨"的意義下列對材料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文言虛詞的考查一般在文言文翻譯題中涉及,而2024年高考虛詞的考查有了新變化,單獨與實詞一起并列考查:

①首次考查了虛詞的用法。

②不再局限于過去考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

全國甲卷藉(介詞)、即(連詞)、固(副詞)、但(連詞)2023全國甲卷代詞:何2022全國乙卷副詞:靡

知識圖要

梳理總結(jié)五類虛詞

活動一

代詞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物作用的詞,其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充當主語、賓語或定語。

(一)代詞

分類例子解釋

人稱代詞第一人稱吾、予、余、我我、我的

第二人稱女、汝、若、爾、而、乃、子你、你的

第三人稱之、其、彼、厥、渠他(們)、他(們)的

復(fù)數(shù)屬、輩、儕、類、徒我們、你們、他們

分類例子解釋

指示代詞近指代詞是、此、斯、茲、之、然這、這個、這里、這樣

遠指代詞彼、夫、其那、那個

無定指代詞或、莫有的、有的人,沒有誰、沒有哪一個

疑問代詞代人誰、孰誰、哪一個

代事物何、胡、曷、盍、奚什么、哪里

表處所安、焉在哪里、哪里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B.

C.D.

善刀而藏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焉用亡鄭以陪鄰

猶且從師而問焉

或取諸懷抱

或師焉,或不焉

D項均為“有的、有人”。

A項它/到、去。

B項它/那些。

C項哪里、怎么/他、他們。

副詞是用來修飾或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語氣等的詞。

1.副詞的種類

(二)副詞

分類例子解釋

時間副詞表過去既、業(yè)、已、曩、向、鄉(xiāng)、適、曾、嘗、初、始、昔已經(jīng)、過去、剛才、曾經(jīng)、從前

表現(xiàn)在方、會、適、正、屬正、正好

表將來且、將、欲、行將、將要

表短暫斯須、俄而、尋、暫/旋不久、一會兒/立即

表不久將、尋、旋、既而、未幾、無何不久,沒過多長時間

表持久常、雅、素、恒、向經(jīng)常、時常、平素、一向

分類例子解釋

否定副詞表否定不、弗、莫、無、未、匪不、沒有

表禁止毋、勿、莫、無不要、別

范圍副詞表全部俱、畢、凡、皆、咸、舉全、都、總共

表部分或個別但、唯、止、特、第、僅、徒、獨、直、顧只、只是

程度副詞表程度表程度淺少、稍、略稍微

表程度深殊、極、甚、絕很、太、特別、非常

表比較益、彌、尤、愈、加、滋更加、尤其、越

情態(tài)副詞表方式俱、并/間、微、竊/固一起/暗中/堅決

表速度遽、卒(猝)急迫、急促

表頻率數(shù)、亟、累、屢多次、重復(fù)

分類例子解釋

語氣副詞表確認即/必、定/誠、信、果就是/一定/實在、的確、果真

表委婉的測度、商榷或議論語氣其、蓋、殆大概(是)、恐怕(是)

表出乎意料曾、乃、竟竟然

表祈使其可、要

表反詰豈、其、庸、寧難道、哪里、怎么

指代副詞表對方或自己相、見相互、自己、我

謙敬副詞表敬請、敬、謹、幸、垂、蒙、伏承蒙、有幸、請讓我

表謙敢、竊、忝、猥冒昧、私下、有愧于、辱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悟已往之不諫

其孰能譏之乎

實迷途其未遠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不出,火且盡

戶口逃亡且盡

D項均為“將要"。

A項不久后/從前。

B項難道/大概。

C項卻/用于加強判斷,就是。

2.“相”的特殊用法

“相"作為指代性副詞,除表示“互相”外,還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根據(jù)語境譯為“你"我”“他"它”等。

請指出下列句中“相"的用法,如是偏指一方,則指出具體的稱代。

(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

(2)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_____

(3)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___________

(4)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篲__________

(5)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___________

互相

互相

偏指“我”

偏指“你"

偏指“他”

連詞是連接詞語、短語或句子并表示它們之間某種關(guān)系的詞。

(三)連詞

分類例子解釋

表并列與、及、暨/且、而、以/且……且……和/又/又……又……,一邊……一邊……

表承接而、則、因、乃、遂/而后/若夫于是、就、便/然后/至于

表遞進而、且并且、而且

表因果以、為、因、由、緣/故、是故、是以、以故由于、因為/因此、所以

表假設(shè)如、誠、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縱、縱使、縱令、藉第令如果、假如/即使

表轉(zhuǎn)折而、然、則(重轉(zhuǎn))/第、直、但、顧、止(輕轉(zhuǎn))卻、但、但是/只、不過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而母立于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欲速則不達

A項均為“因為"。

B項同“爾”,你的/卻。

C項并且/尚且。

D項就/然而。

介詞是指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的前面,合起來表示時間、處所、對象、原因、方式的詞。

(四)介詞

分類例子解釋

表示方式以、因拿、憑借、依據(jù)

表示對象于、與、因、為、乎同、跟、給、替、對、對于、向、通過

表示原因于、以、為、坐由于、因為

表示時間、處所于、乎、自、從、緣在、從、到、沿著

表示目的為為了

表示被動于、見、被、為被、受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多于九土之城郭

而恥學(xué)于師

為擊破沛公軍

為天下笑者

B項均為“在"。

A項和、同/給。

C項比/向。

D項替/被。

助詞是古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

(五)助詞

分類例子

結(jié)構(gòu)助詞之、者、所

語氣助詞陳述語氣也、矣、焉、耳

疑問語氣哉、乎、邪、為、與(歟)、耶

句首語氣詞夫、唯、蓋

音節(jié)助詞之、其、有、言、如、然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盤盤焉,囷囷焉

猶且從師而問焉

夫晉,何厭之有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噲曰:“此迫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項均為“了"。

A項……的樣子/比。

B項……的樣子/他、他們。

C項不譯/那。

復(fù)音虛詞和文言兼詞

1.復(fù)音虛詞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常常兩兩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結(jié)合得相當穩(wěn)固。因此,人們把兩個結(jié)合得穩(wěn)固的虛詞稱為“固定結(jié)構(gòu)”。這類結(jié)合穩(wěn)固與非穩(wěn)固的虛詞統(tǒng)稱為“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的意義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須牢牢掌握。

這樣的詞語有:奈何、無乃、有以(無以)、所以、是故、既而、而況、俄而、無何、相與、至于、于是、孰與等。

微積累

2.文言兼詞

所謂文言兼詞,是指在古代漢語中某一類詞兼有互相結(jié)合的兩個字的意義和用法,這種詞的讀音有的是這兩個字的聲音的拼合,例如“諸”是“之"與“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詞都是合音詞。兼詞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遍貫古籍,長盛不衰。常見的有:焉(“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曷(同“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音zhān,“之焉”的合音)。

微積累

重點掌握設(shè)為得分點的高頻虛詞

活動二

“以"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考查最多的虛詞,且往往都要譯出義項。下面的“以”字均出自《六國論》,請解釋其義。

(一)以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不賂者以賂者喪

茍以天下之大

以地事秦

以有尺寸之地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舉以予人

以趨于亡

因為

憑借

用,拿

以致

“以"在翻譯中設(shè)為采分點,考查頻率最高的義項是其介詞義,如“用”“把"根據(jù)”“憑借"因為”等。這些義項必須結(jié)合語境準確翻譯,不可譯混。

特別提醒

“因"既有虛詞性,也同“以”一樣具有實詞性,也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的高頻虛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二)因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擊沛公于坐

蒙故業(yè),因遺策

于今無會因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憑借,依靠

趁機,趁此

遵循,沿襲

原因,緣由,機緣

因為

經(jīng)由,通過

于是,就

“因"在翻譯中常設(shè)為采分點的義項有虛詞義“于是”“趁機"通過”“憑借"等,實詞義“沿襲”“機緣"等。翻譯時,只要把其義項代入譯句中檢驗即可,譯混的可能性不大。

特別提醒

“乃”也是高考翻譯設(shè)點的高頻虛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三)乃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中《經(jīng)首》之會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于是,就

竟,卻

這樣

“乃"在翻譯中常設(shè)為采分點的義項有“于是(就)”“才"竟(卻)”三個,尤其是“于是"與“才”易混。這點可以從兩個方面辨析:一是從意義上,“于是(就)"表示承接關(guān)系,表時間、動作的承續(xù)銜接,即使有時有前后的條件,那也是充分條件;“才”表示條件關(guān)系,而且是必要條件,非充分條件。二是代入檢驗,把“于是(就)"與“才”義項分別代入句中,看哪一個更符合文意與邏輯。

特別提醒

“其"的用法較為復(fù)雜。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四)其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失其所與,不知

其皆出于此乎

吾其還也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他的

自己的

大概

還是

難道

一定,千萬

在翻譯中,“其”有兩種用法需要辨析。第一種是作第三人稱代詞,但有時活用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我的”,如“失其所與,不知"中的“其”,就是活用,翻譯時要結(jié)合語境,明確它的指代對象。第二種是作為語氣副詞,表示推測語氣的“大概"、表示反問語氣的“難道”、表示期望語氣的“一定"及表示婉商語氣的“還是”。四者如何區(qū)分呢?一看位置,二看語義。表示推測、反問的,一般放在句首,全句為問號;表示婉商的,一般放在主謂之間。區(qū)分表示推測與表示反問要看語義:表反問的,全句是用反問句形式表示肯定意思,而表推測的則不能。當然,區(qū)分四者時最好用代入法加以比較。

特別提醒

1.連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五)18個虛詞以外的課本重點虛詞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停車坐愛楓林晚

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但,只是

至于

或者

或者,還是

因為,由于

如果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然睹促織,隱中胸懷

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但是

假使,如果

如果,果真

2.代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

沛公安在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相當于“其"

哪里

沒有誰

3.副詞,請結(jié)合課文,填出下表。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

舉天下之豪杰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徒然,白白地

只,僅

盡,全部

全,整個

全,都

逐漸

不久

例句解釋(可譯出的義項)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

旋見雞伸頸擺撲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剛剛,方才

更加

更加,越發(fā)

全然,絕對

一會兒,不久

正當,適逢

一會兒

確實

大概

沒有

全都,一概

DUIDIANLIANANSHIJIU

對點練案19

對一對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AABDACDACAB

答案

5

6

7

8

9

10

11

1.(2024·全國甲)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5

6

7

答案

8

9

10

11

高考專練

原文選項

A.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

B.關(guān)、張、趙云,自少結(jié)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此固數(shù)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jié)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A項“意思相同”錯。《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B項《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是“就、即刻”的意思。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典題專練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

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見犯乃死,重負國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子曰:“其‘恕’乎!"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A項都是轉(zhuǎn)折連詞,卻。

B項代詞,他/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項副詞,才/代詞,你。

D項大概,表示推測、估計/代詞,自己的。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B.

C.D.

為天下笑

而自令見放為

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猶且從師而問焉

而恥學(xué)于師

不拘于時

B項都是副詞,本來。

A項介詞,被/句末語氣詞,呢。

C項兼詞,相當于“于此”,在這里/句末語氣助詞,不譯。

D項介詞,向/介詞,被。

5

6

7

答案

8

9

10

11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楚、魏會于晉陽,將以伐齊,齊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謀欲伐齊。愿先生與寡人共憂之。"淳于髡大笑而不應(yīng)。王復(fù)問之,又復(fù)大笑而不應(yīng),三問而三不應(yīng)。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國為戲乎?”淳于髡對曰:“臣不敢以王國為戲也,臣笑臣鄰之祠田也,以奩飯與一鮒魚。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車,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節(jié)選自《說苑·復(fù)恩》)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A.B.

C.D.

將以伐齊

醉不成歡慘將別

愿先生與寡人共憂之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又復(fù)大笑而不應(yīng)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

蟹堁者宜禾

于反覆不宜鹵莽

D項動詞,適宜/副詞,應(yīng)該。

A項都是時間副詞,將要。

B項都是范圍副詞,一同。

C項都是副詞,又。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楚王、魏王在晉陽會盟,打算攻打齊國,齊王憂慮這件事,派人招來淳于髡并對他說:“楚、魏兩國合謀,想要攻打我們齊國。希望先生與我一起分擔憂慮。"淳于髡聽后大笑而沒有回應(yīng)。(過了會兒,)齊王再次問他,淳于髡又一次大笑而不回應(yīng),第三次問他還是沒有回應(yīng)。齊王臉上現(xiàn)出憤怒之色,對他說:“先生拿我的國家當兒戲嗎?”淳于髡回答說:“我不敢拿大王的國家當兒戲,我笑我的鄰居用一盒飯和一條鮮魚祭祀田神。他禱告說:‘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的劣田,(讓我)收獲百車谷子,高地也適宜種植莊稼?!倚υ捤脕砑漓氲墓┢飞俣G蟮臇|西多啊。"齊王說:“你講得好。”

5

6

7

答案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A.B.

C.D.

使者反,言之公

是寡人之過也

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

身死而財遷于它人

是臣代君君民也

是為筐篋之藏也

忠臣不為也

智者不為也

A項代詞/助詞。

B項都是連詞,表承接。

C項都是表示判斷的語氣助詞。

D項都是動詞,做。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者來到(他家里)。(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者吃,(結(jié)果)使者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者回去后,(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說:“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稅款,請他用(千金與稅款)供養(yǎng)賓客。晏子沒有接受,齊景公多次派人相送,最終(晏子)拜了兩次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因為有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來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說,從君主那里拿來厚賞然后散發(fā)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tǒng)治人民,忠臣是不會這樣做的;從君主那里拿來厚賞卻不散發(fā)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會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后財物轉(zhuǎn)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只要)心里滿足,就可以免于(一切)憂患?!?/p>

6.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常為后人道。然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于亂。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節(jié)選自蘇洵《管仲論》)

5

6

7

答案

8

9

10

11

A.然,可是,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然則廢釁鐘與"的“然”意思不

相同。

B.及,等到,與《蘇武傳》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的

“及”意思不相同。

C.何,為什么,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的

“何”意思相同。

D.“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與《師說》中“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的“者"

意思相同。

5

6

7

答案

8

9

10

11

C項“意思相同”錯。為什么/多么。

A項可是/既然這樣。

B項等到(一說“至于")/連詞,和。

D項都是代詞,“……的人”。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管仲做丞相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驅(qū)逐夷、狄等異族,到死時都(致力于)使齊國富強,常被后人稱道。可是管仲死后,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宮廷內(nèi)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

功業(yè)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由一定的因素引起;禍亂的產(chǎn)生,不是發(fā)生于作亂之時,也必有根源預(yù)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我不認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鮑叔。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認為是豎刁、易牙、開方(所致),而是管仲。為什么呢?回頭看,使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是管仲啊。

5

6

7

答案

7.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比撼冀阅已浴?節(jié)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8

9

10

11

5

6

7

答案

A.既,已經(jīng),與《屈原列傳》中“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的“既”

意思相同。

B.徒,只、僅僅,與《孔雀東南飛并序》中“徒留無所施"的“徒”意

思不相同。

C.顧,卻,與《項脊軒志》中“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的“顧”意思

不相同。

D.舉,全、整個,與《六國論》中“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的“舉”意

思相同。

8

9

10

11

D項“意思相同"錯。全、整個/拿。

B項只、僅僅/白白地。

C項轉(zhuǎn)折連詞,卻/環(huán)顧。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漢王五年,已經(jīng)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于群臣爭功,過了一年多還沒有把功勞的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酂侯,給他的食邑最多。功臣們都說:“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zhí)兵器作戰(zhàn),多的百余戰(zhàn),少的數(shù)十戰(zhàn),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戰(zhàn)功。現(xiàn)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靠舞文弄墨發(fā)發(fā)議論,從不上戰(zhàn)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么道理?”高祖說:“諸位懂得打獵嗎?"功臣們回答:“懂得。”高祖又問:“你們知道獵狗的作用嗎?"功臣們答道:“知道的。”高祖說:“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能夠發(fā)現(xiàn)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F(xiàn)在你們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不過是有功的獵狗。至于蕭何,他能發(fā)現(xiàn)蹤跡,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群臣聽了都不敢再說什么。

8.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鑒”者,能別人之妍媸,而整衣冠、尊瞻視者,可就正焉。顧衣冠之整,瞻視之尊,鑒豈能為功于我哉?故論鑒者,于其得也,而必推其所以得;于其失也,而必推其所以失。其得也,必思易其跡而何以亦得;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乃可為治之資,而不僅如鑒之徒縣于室、無與照之者也。(節(jié)選自王充《讀通鑒論》)

A.之,助詞,的,與《荀子·勸學(xué)》中“蚓無爪牙之利"的“之”用法相同。

B.焉,句末語氣詞,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則牛羊何擇焉"的“焉”用法相同。

C.所以,……的原因,與《蘭亭集序》中“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的“所以”含義

不同。

D.徒,徒然、枉然,與《師說》中“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的“徒”含義不同。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A項“用法相同"錯。結(jié)構(gòu)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C項……的原因/用來……的。

D項徒然、枉然/同類的人。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鑒”,能夠辨別人的美丑,而整理衣冠、端肅儀容的人,能夠得到糾正。但是衣冠齊整,儀容端肅了,“鑒"難道對我還有用嗎?所以討論“鑒”的人,對于前人的成功,必定推究他們成功的原因;對于前人的失敗,必定推究他們失敗的原因。前人成功,(我們)必定思考如果換一種情形,怎樣才能仍舊成功;前人失敗,(我們)必定思考如何從前人的失敗、偏差中吸取教訓(xùn),來糾正他們的過失。這樣才能夠成為治理的依托,而不只是像鏡子一樣徒然懸掛在室內(nèi)、沒有讓它照耀啊。

9.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太史公曰:“古者五行物立,其官金姓,蓋出于少昊氏。其族散居五方,而剛?cè)崂g,性亦不同。"武剛君之得姓,其北方之強者歟?卒能佐漢以興,傳國數(shù)百載,可謂盛矣!予來延平,感干將、莫耶氏之事,考諸傳記,嘉武剛君之烈,采其行事大略著于篇。(節(jié)選自李綱《武剛君傳》)

A.者,助詞,無實義,與《鴻門宴》中“今者項莊拔劍舞”的“者"用法相同。

B.蓋,大概,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蓋亦反其本矣”的“蓋"含義不同。

C.其,大概,與《師說》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其"含義

不同。

D.卒,最終,與《屈原列傳》中“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的“卒"含義相同。

5

6

7

答案

8

9

10

11

C項“含義不同”錯。都是“大概"的意思。

B項大概/同“盍”,何不。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太史公說:“古代五行使萬物各具特點,以金為姓氏的人,大概是出自少昊這個部族。少昊族散居在各地,他們或剛強或陰柔,或鋒利或遲鈍,性情不同。"武剛君姓氏的由來,大概與他所居住的北方之地的強健有關(guān)吧!最終能輔佐漢朝興起,并傳國至數(shù)百年,真可算得上興盛?。∥襾淼窖悠竭@個地方,有感于干將、莫邪的事跡,并考察了相關(guān)記載,贊美武剛君的剛直,選取其行為的主要方面寫成了這篇傳記。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

袁先生,諱溉,字道潔,汝陰人也。建炎初,集鄉(xiāng)民為保聚,與金人及群劫抗,屢克。后移居蜀之富順。先生初從二程先生學(xué),聞蜀薛先生名。富順鄰家薛翁以賣香自給,其子晨以香出,父則掩關(guān)待之。子莫而歸,因不復(fù)事鄰里,莫詳其趨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謁之,薛翁謾罵不應(yīng)。間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積日屢造其門,薛翁喜而見之。

(節(jié)選自薛季宣《袁先生傳》)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10.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和,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吾與點也”的

“與"用法相同。

B.其,他的,與《屈原列傳》中“其所謂忠者不忠”的“其"用法和含

義不同。

C.“子莫而歸”的莫,同“暮”,傍晚,與《庖丁解?!分小白嗟?/p>

然,

莫不中音”的“莫"含義不同。

D.因,于是、就,與《促織》中“因出己蟲,納比籠中”的“因"用法

和含義相同。

5

6

7

答案

8

9

10

11

A項“用法相同”錯。介詞,和/動詞,贊成。

B項代詞,他的/副詞,大概、或許。

C項同“暮”,傍晚/沒有。

D項都是連詞,于是、就。

11.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莫詳其趨步”與“莫能與之爭"(《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的“莫”

含義相同。

B.“先生疑其薛先生也"與“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兩

句中的“也"用法相同。

C.“又不得前”與“此言得之"(《六國論》)兩句中的“得”含義不同。

D.“薛翁喜而見之"與“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兩句中的

“而"用法不同。

5

6

7

答案

8

9

10

11

B項“用法相同”錯。判斷句的標志/表示感嘆語氣。

A項都是“沒有人"的意思。

C項能/適宜、得當。

D項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代詞,同“爾”,你的。

5

6

7

答案

8

9

10

11

5

6

7

答案

8

9

10

11

參考譯文

袁先生,名溉,字道潔,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建炎初年,聚集鄉(xiāng)民保衛(wèi)家鄉(xiāng),與金人和劫匪對抗,屢次戰(zhàn)勝他們。后來搬到蜀地富順縣居住。先生當初跟從程頤、程顥先生學(xué)習,(就)聽說了蜀地薛先生的名聲。富順縣鄰居家姓薛的老翁以賣香為生,他的兒子早上帶著香出門,老翁就關(guān)上門等待兒子回來。兒子傍晚回來后,就不再和鄰里有來往,沒有人了解他的行跡。先生懷疑他就是薛先生,準備了名帖去拜訪,薛翁謾罵、不理睬他。隔了一天又去,同樣不能接近,這樣連續(xù)幾天多次登門拜訪,薛翁才高興地見他。對點練案19理解文言虛詞

(分值:33分)

一、高考專練

1.(3分)(2024·全國甲)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原文選項

A.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

B.關(guān)、張、趙云,自少結(jié)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此固數(shù)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jié)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二、典題專練

2.(3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3.(3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4.(3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楚、魏會于晉陽,將以伐齊,齊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謀欲伐齊。愿先生與寡人共憂之。"淳于髡大笑而不應(yīng)。王復(fù)問之,又復(fù)大笑而不應(yīng),三問而三不應(yīng)。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國為戲乎?”淳于髡對曰:“臣不敢以王國為戲也,臣笑臣鄰之祠田也,以奩飯與一鮒魚。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車,蟹堁者宜禾?!夹ζ渌造粽呱俣笳叨唷?王曰:“善。”(節(jié)選自《說苑·復(fù)恩》)

A.

B.

C.

D.

5.(3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

A.

B.

C.

D.

6.(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常為后人道。然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于亂。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節(jié)選自蘇洵《管仲論》)

A.然,可是,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然則廢釁鐘與"的“然”意思不相同。

B.及,等到,與《蘇武傳》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的“及”意思不相同。

C.何,為什么,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的“何”意思相同。

D.“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與《師說》中“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的“者"意思相同。

7.(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薄爸C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節(jié)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A.既,已經(jīng),與《屈原列傳》中“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的“既"意思相同。

B.徒,只、僅僅,與《孔雀東南飛并序》中“徒留無所施”的“徒"意思不相同。

C.顧,卻,與《項脊軒志》中“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的“顧"意思不相同。

D.舉,全、整個,與《六國論》中“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的“舉"意思相同。

8.(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鑒”者,能別人之妍媸,而整衣冠、尊瞻視者,可就正焉。顧衣冠之整,瞻視之尊,鑒豈能為功于我哉?故論鑒者,于其得也,而必推其所以得;于其失也,而必推其所以失。其得也,必思易其跡而何以亦得;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乃可為治之資,而不僅如鑒之徒縣于室、無與照之者也。(節(jié)選自王充《讀通鑒論》)

A.之,助詞,的,與《荀子·勸學(xué)》中“蚓無爪牙之利"的“之”用法相同。

B.焉,句末語氣詞,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則牛羊何擇焉"的“焉”用法相同。

C.所以,……的原因,與《蘭亭集序》中“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的“所以”含義不同。

D.徒,徒然、枉然,與《師說》中“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的“徒”含義不同。

9.(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太史公曰:“古者五行物立,其官金姓,蓋出于少昊氏。其族散居五方,而剛?cè)崂g,性亦不同。"武剛君之得姓,其北方之強者歟?卒能佐漢以興,傳國數(shù)百載,可謂盛矣!予來延平,感干將、莫耶氏之事,考諸傳記,嘉武剛君之烈,采其行事大略著于篇。

(節(jié)選自李綱《武剛君傳》)

A.者,助詞,無實義,與《鴻門宴》中“今者項莊拔劍舞”的“者"用法相同。

B.蓋,大概,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蓋亦反其本矣”的“蓋"含義不同。

C.其,大概,與《師說》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其"含義不同。

D.卒,最終,與《屈原列傳》中“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的“卒"含義相同。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

袁先生,諱溉,字道潔,汝陰人也。建炎初,集鄉(xiāng)民為保聚,與金人及群劫抗,屢克。后移居蜀之富順。先生初從二程先生學(xué),聞蜀薛先生名。富順鄰家薛翁以賣香自給,其子晨以香出,父則掩關(guān)待之。子莫而歸,因不復(fù)事鄰里,莫詳其趨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謁之,薛翁謾罵不應(yīng)。間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積日屢造其門,薛翁喜而見之。

(節(jié)選自薛季宣《袁先生傳》)

10.(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和,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吾與點也”的“與"用法相同。

B.其,他的,與《屈原列傳》中“其所謂忠者不忠”的“其"用法和含義不同。

C.“子莫而歸”的莫,同“暮”,傍晚,與《庖丁解牛》中“奏刀然,莫不中音”的“莫"含義不同。

D.因,于是、就,與《促織》中“因出己蟲,納比籠中”的“因"用法和含義相同。

11.(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莫詳其趨步”與“莫能與之爭"(《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的“莫”含義相同。

B.“先生疑其薛先生也"與“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句中的“也"用法相同。

C.“又不得前”與“此言得之"(《六國論》)兩句中的“得”含義不同。

D.“薛翁喜而見之"與“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兩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