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2025年5月濟南市高三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二模)2025年5月濟南市高三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二模)2025年5月濟南市高三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二模)2025年5月濟南市高三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二模)2025年5月濟南市高三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并使用完畢前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考生號和座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指定位置上。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史前社會,帶鐓(鉞柄尾端裝配飾物)玉鉞被視作權力象征,屬禮器范疇。圖1是山東地區(qū)曾出土距今約五千年前的帶鐓玉鉞的考古遺址分布示意圖。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我國A.先民審美的趨同B.文明交流的頻繁C.邦國林立的形勢D.制玉工藝的精湛高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7頁)2.《孝經(jīng)》在先秦時強調“養(yǎng)親”之孝,到漢代在強調“養(yǎng)親”之孝的同時,開始將“移孝作忠”作為孝的最高境界。這一變化折射出A.家國同構理念初顯B.宗法觀念的淡化C.社會主流思想演變D.政治體制的變革3.有學者指出:有唐一代,安史之亂、涇原兵變、吐蕃東進、黃巢起義都曾占據(jù)過長安,而唐朝廷始終未亡;至唐末,東南割據(jù),漕運殆絕,大唐帝國最終土崩瓦解。這一認識意在強調A.中央集權式微B.南方影響力上升C.社會矛盾尖銳D.運河交通的重要4.表1是宋人關于附郭田(鄰近城市的農田)的一些記載。據(jù)此可知宋代表1記載出處不惟稻隴有佳色,菜畦苗葉相與昌。趙蕃《撫州城外作》未到衢州五里時,果林一望蔽江湄。黃柑綠橘深紅柿,樹樹無風縋脫枝。楊萬里《衢州近城果園》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并無間地。孟元老《東京夢華錄》A.生產方式調整B.市鎮(zhèn)經(jīng)濟繁榮C.經(jīng)濟結構變動D.區(qū)域分工明顯5.圖2為中國近代某一歷史事件的波及范圍及其中爆發(fā)不同烈度戰(zhàn)爭的地域分布示意圖。該事件應是A.太平天國運動B.辛亥革命C.國民大革命D.第二次國內革命高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7頁)6.表2是中國1870—1894年進口商品結構及比重統(tǒng)計表(單位:千海關兩)。表中數(shù)據(jù)的變化主要源于表2類別年份鴉片棉制品其它商品(含鐵、錫、煤、煤油等)貨值比重貨值比重貨值比重1870122145132.301898428.581880492326529.432614933.081890104965334.986233243.92A.晚清經(jīng)濟的被動轉型B.社會消費能力的提升C.列強侵略的不斷加深D.實業(yè)救國思潮的推動7.1927年,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建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抗戰(zhàn)后期實現(xiàn)了由“根據(jù)地”到“解放區(qū)”的轉變。上述轉變表明A.階級矛盾成為主要矛盾B.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斷鞏固C.民族民主革命向前推進D.全國性革命勝利即將到來8.1964年,周恩來在訪問亞非14國期間正式提出《中國對外經(jīng)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擴大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到1970年,我國先后同10個非洲國家建立經(jīng)濟技術合作關系。這些舉措旨在A.拓展外交空間B.應對美蘇冷戰(zhàn)C.推動區(qū)域合作D.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9.圖3為1978—1990年中國居民家庭收入增長情況示意圖。由此可知(注:人均純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標)A.農村生活水平超越城鎮(zhèn)B.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縮小C.經(jīng)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D.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打破高三歷史試題第3頁(共7頁)10.古代兩河流域的阿卡德人認為外族的阿姆魯人是“不知道谷物為何物的高原地區(qū)的馬爾圖人”,是“不懂得房屋、不懂得城市的……化外之人”。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A.民族交流的頻繁B.農耕文明的優(yōu)勢C.文明發(fā)展的沖突D.族群競爭的激烈11.《大憲章》規(guī)定貴族繳納領地繼承稅的基本定額為100鎊。但英國《國庫卷檔》(1220—1247年)顯示,國王對領地繼承稅的的征收數(shù)目有200、500、1000甚至高達1332鎊。這反映了當時A.民主傳統(tǒng)受到損害B.國王獲得征稅的權力C.莊園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D.王權受到的約束有限12.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贊美通過科學追求“知識與技能”,但同時也提到,這種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來加以引導,這種追求不應該是“為了自得其樂、爭強好勝、高人一等、追逐名利,而應該是為了改善生活”。這一主張A.強調生活享受B.蘊含理性精神C.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D.倡導人性解放13.圖4為1830—1910年英、美、法三國進口關稅稅率變化示意圖。這反映出A.經(jīng)濟實力決定各國稅率水平B.歐美爭奪世界市場矛盾加劇C.歐美對世界市場依賴性增強D.構建國際貿易協(xié)調機制的必要性14.1942年,英美在討論創(chuàng)建戰(zhàn)后國際貨幣體系時,美國懷特強調如果蘇聯(lián)愿意合作,應當在方案的初步談判階段就積極征求它的意見;英國凱恩斯主張英、美兩國直接單獨談判、制定方案,在英美尚未達成共識前,不必征求其他國家的意見。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美國主張直接與蘇聯(lián)開展合作B.美英試圖主導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秩序C.英國繼續(xù)堅持敵視蘇聯(lián)的政策D.美英關于戰(zhàn)后重建的矛盾加劇15.1954年,美國政府公布《當前美國對遠東的政策》,鼓勵日本和東南亞地區(qū)國家在美國和其他適當?shù)奈鞣絿业膮⑴c和支持下,迅速組織一個經(jīng)濟集團,通過聯(lián)合行動,使這些亞洲國家能夠更有效地實現(xiàn)保持獨立所需的經(jīng)濟和社會實力。這一政策旨在A.將亞洲納入全球戰(zhàn)略軌道B.緩和與新興民族國家關系C.增強對亞洲經(jīng)濟發(fā)展支持D.適應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高三歷史試題第4頁(共7頁)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清代基層治理材料一揚名顯親,孝之大也,然能仕而父教之忠,在位而恪共乃職,始不負于朝廷,乃有光于宗祖。遇當年里役、稅糧,依期完納,免至催擾。至于族間有事忿爭,猶同室之斗也,當與平心調處,諭以至情,而為彼永絕訟端。其在本人,尤當稟命宗長,靜聽區(qū)分??v少有不平,亦宜解忿息爭,委曲順從,即此便是曲體祖宗之心,而為敦睦之道矣。下不干上,賤不替貴,古之例也。——摘自(清)胡祥木《上川明經(jīng)胡氏宗譜》下卷之《規(guī)訓》材料二表3清代被地方官員旌表的績溪胡氏宗族部分成員人物事跡史料出處胡愷,孝養(yǎng)父母,季弟早歿,撫其孤不異己子。嘗置義莊田儲,榖以賑族中貧乏者。清《績溪縣志》胡遠德,捐資建翼然亭,伐石坦路。施斗笠燈燭于王鳥廟,以惠雨行夜行者。清《徽州府志》材料三對于一個一統(tǒng)體制的超大規(guī)模農業(yè)國家來說,如何將國家權力有效地滲透到鄉(xiāng)土社會,實現(xiàn)國家對基層社會的治理是一個歷史性難題。在漫長的帝制時期,帝國統(tǒng)治者曾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機制來解決此難題,那就是利用意識形態(tài)來實現(xiàn)帝國官僚機構、鄉(xiāng)紳、宗法家族組織三個層次的整合。——陳麗君《近代鄉(xiāng)紳基層整合功能的轉換及其制度邏輯——基于紳權制衡機制演變的考察》結合材料一、二分析說明材料三的觀點。(13分)高三歷史試題第5頁(共7頁)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清末自建鐵路1903年,清政府將所有路礦事務劃歸新成立的商部辦理。9月,商部規(guī)定,華商請辦鐵路如系獨力資本至50萬兩以上者,由本部專折請旨給予優(yōu)獎,如招集華股至50萬兩以上者,俟路工告竣,即按照本部奏定之十二等獎勵章程核辦。但商部提倡撤退鐵路外資、改歸華商自辦的目標大多未能實現(xiàn),如粵漢、津浦、滬杭甬等,依然受中外條約或合同的限制,維持借款的局面。1905年商部專奏厘定鐵路軌道,指出有關鋼軌距離之尺寸,橋梁承受之能力,開鑿山洞之大小,造作車輛之高寬,以及車底掛鉤之形式,均宜各路一律,以免軌轍不一,不相銜接。10月商部奏請,仿照商務議員之例,由本部選派路務議員,遇有公事,徑行呈報本部核辦,或由本部差遣調查。但是當商部試圖通過奏派路務議員加強對鐵路的控制時,直隸總督袁世凱表示“部中為立法之地,非行政之地;部員為中央議事之人,非地方辦事之人”。1903—1906年,經(jīng)商部核準的華商鐵路公司有川漢、滇蜀、西潼、洛潼、粵漢、黑龍江、吉長等路。商部曾支持湖南成立商辦鐵路公司,由于兩江總督張之洞的反對,奏請未能得到清廷的批準。據(jù)統(tǒng)計,到1911年各省鐵路公司總共筑鐵路401英里,僅占當時中國鐵路總長度的6.92%?!幾源拗竞!墩撉迥╄F路政策的演變》結合材料,以“尋路”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高三歷史試題第6頁(共7頁)18.(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國家形象構建新中國成立后,藝人們創(chuàng)作了一批精品力作,其中最顯著的特征是對新中國形象的積極建構。象牙雕刻《天安門廣場》,刻畫了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建筑,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于廣場中央,周圍是自由參觀的各族人民。藝人創(chuàng)造性地在建筑內部安裝了閃爍的小燈,照亮的國徽和天安門籠罩在一片祥和喜慶的氛圍之中。1960年中國登山隊從珠穆朗瑪峰北坡勝利登頂。上海玉雕廠創(chuàng)作了《勇攀高峰》,雕刻了41位運動員和105座山峰,冰天雪地與五星紅旗形成鮮明對比。精湛的工藝美術作品除了展覽和外銷外,還多次被選為國禮送給外國元首。如1952年朱德贈送民主德國總統(tǒng)象牙雕刻作品《頤和園》;1956年,《素胎包花絲紀念杯》作為國禮送給保衛(wèi)世界和平大會?!钗奈摹缎轮袊闪⒊跗趪倚蜗笤诠に嚸佬g作品中的構建與表現(xiàn)(1949—1966)》(1)提取材料信息,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構建的國家形象。(9分)(2)結合材料,簡析新中國國家形象構建的意義。(4分)19.(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東方”與“西方”中世紀時代,歐洲人開始使用“西方”這個詞來替代歐洲。從18世紀開始,這個詞不僅指歐洲,也指歐洲人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就是更為廣闊的歐洲世界。他們用“東方”來形容從地中海東岸到中國沿海的全部區(qū)域。在歐洲人的敘事話語中原本只是地理概念的“東方”和“西方”含義不斷延伸,“西方”成了“文明”的同義詞,“東方”是“野蠻”的同義詞。西方天然就是先進、文明、自由的,是世界近現(xiàn)代史發(fā)展的動力、核心和主流;而東方是天然落后、貧窮、野蠻、停滯和專制的,是西方的附庸和追隨者。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指出,東方實行專制政體,人民普遍缺乏自由精神;日耳曼世界實行君主立憲政體,全體人民是自由的;亞細亞帝國屈從于歐洲人便是其必然的命運。二戰(zhàn)后,在歐美人話語中“西方”與“東方”日益固化為具有特殊內涵的詞匯,二元對立性更加明顯?!拔鞣健币辉~成為凝聚并體現(xiàn)美國與西歐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含義的復合體。在文化上,它指以基督教主要是新教和天主教文明為核心;在政治上,它被貼上了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觀標簽;在經(jīng)濟上,它同生活富裕劃了等號。“東方”陣營則是以蘇聯(lián)為代表的東歐、中亞、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幾孕觳健丁皷|方”與“西方”概念緣起及演變》圍繞近代以來“東方”與“西方”概念內涵的演變,談談你的認識。(15分)高三歷史試題第7頁(共7頁)濟南市高考針對性訓練歷史試題參考答案2025.05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2.D3.B4.C5.A6.A7.C8.A9.C10.B11.D12.B13.D14.B15.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3分)觀點:封建國家利用儒家倫理綱常(或:意識形態(tài)、理學)整合官僚、鄉(xiāng)紳和宗族進而實現(xiàn)對基層社會的治理。(2分)分析說明:從意識形態(tài)的內涵角度作答。如:理學作為清朝的統(tǒng)治思想,強調維護專制統(tǒng)治、等級名分和社會責任,成為官僚、鄉(xiāng)紳和宗族均遵循的思想準則。(2分)從鄉(xiāng)紳、宗族、官僚對意識形態(tài)的遵循及作用角度作答。如:鄉(xiāng)紳賑濟族人、捐資鋪路等行為,(2分)有助于鄉(xiāng)村宗族的凝聚和社會的發(fā)展;(1分)宗族族規(guī)中要求族人稟命宗長、敦睦息爭、盡忠朝廷、完納賦役、服從統(tǒng)治等內容,(2分)有助于增強地方治理效果,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1分)地方官府對鄉(xiāng)紳孝悌之行和樂善好施義舉的旌表,(2分)有助于維護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加強對基層的思想控制和道德教化。(1分)17.(14分)(一)歷史闡述(應主要包括三個角度):(0-12分)從時代背景角度進行闡述。如國際上:20世紀初,西方列強在華加大資本輸出,搶奪路權,中國族危機深重;國內:實業(yè)救國思潮發(fā)展,清末新政實行,救亡圖存運動高漲,國人積極探尋挽救危亡的出路。(共4分,從內外兩個角度作答,每個角度2分)從自筑鐵路角度進行闡述。如清政府鼓勵國人自辦鐵路、統(tǒng)一鐵路建設標準、加強鐵路建設監(jiān)管,體現(xiàn)了清政府收回路權的努力和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共4分,從舉措和意義兩個角度作答,每個角度2分;舉措角度能任答其中一點即得2分)從自筑鐵路成效反思角度進行闡述。如西方列強侵略掠奪、清政府內部爭斗(或:地方勢力的爭斗)導致晚清鐵路自筑艱難曲折成效有限;(2分)唯有通過徹底的民族民主革命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實現(xiàn)中國鐵路事業(yè)的大發(fā)展,覓得國家發(fā)展的真出路。(2分,能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觀點)(若從其他角度闡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二)歷史表述(0-2分)能夠表述成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18.(13分)(1)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五星紅旗、各族人民自由參觀等要素(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