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風箏廠見聞
?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整十數(shù)和幾百幾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
筆算;除法的驗算。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學習多位數(shù)除法
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為今后學習打下
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掌握整十數(shù)和幾百幾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確地口算。能正確筆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
2、經(jīng)歷探索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筆算、驗算的過程,體會乘、除法之間的
關系,明確算理,掌握算法,提高運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學的知識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
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正確計算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和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掌握除法的驗
算方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第一次商后有余數(shù))的筆算。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小棒等
信息窗1按時交貨
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信息窗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口,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在理解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口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放風箏嗎?你知道有關風箏的哪些情況?
學生交流。風箏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到風箏廠去看一看,
好嗎?(出示情境圖)
二、提出問題,自主探索。
1、交流:這是風箏廠的一個加工車間,請大家認真觀察,看你能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哪些
數(shù)學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問題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學生匯報交流:學生說,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3、引導列式:我們先米解決“平均每天做多少只鷹風箏"好嗎?誰會列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60+2提問:為什么用除法?
4、學生獨立探索:究竟每天做多少只鷹風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獨立探究,把想法在
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算法交流,分析比較。
1.學生匯報說一說想法,教師板書算法;
A6個十除以2得3個十,就是30。
B2X(30)=60所以60+2=30。
C把60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30。
D分小棒。
2.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交流:你喜歡那種算法?為什么?
四、溝通優(yōu)化,促進發(fā)展。
1、解決第二個問題:立均每天做多少只燕子風箏呢?
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2)全班交流,總結算法。
談話:觀察比較今天學習的除法計算和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怎樣口算整十數(shù)或幾百幾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聯(lián)系實際,靈活應用:
1、自主練習第1題:
2、自主練習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3、回顧梳理
談話:這節(jié)課,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怎樣?說?說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六、課堂檢測。
七、教學反思:
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準確地進行口算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回顧梳理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在筆算時應注意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復習一下好嗎?
二、深化練習,鞏固拓展
1、自主練習第3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已經(jīng)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獨立做,訂正時說
一說想法。
2、自主練習第4題
先引導學生說說“怎樣求每小時形式的千米數(shù)”。和“怎樣求行駛的總千米數(shù)”。
3、自主練習第5題
要求學生先寫得數(shù)再連線。
4、自主練習第6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已經(jīng)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獨立做,
5、自主練習第8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找出的規(guī)律,然后獨立填寫,集體訂正,有沒有其它做法?為什么
同一道題有不同的做法?
6、自主練習第9題
引導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了什么,再獨立解決。
7、自主練習第11題
學生獨立做題后集體訂正,訂正時說一說怎樣想的,有沒有不同的做法?在做題時有什么應
該注意的問題嗎?
三、回歸情境,總結提升
交流: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怎樣進行除法口算和估算?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四、作業(yè):自主練習第12題
信息窗2制作風箏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信息窗2。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正確口算整十、整
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是以后學習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學習過程重在引導
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自主探索理解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算理,并在同伴合作交流中進一步總結
歸納算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正確筆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學知識提匕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學會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出示信息窗學生認真觀察后提問:你從信息窗中獲得哪些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
哪些問題?
(一組3小時做了63只燕子風箏
一組平均每小時做了多少只燕子風箏?)
1、請學生根據(jù)問題列算式: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非常有價值,那么算式你會列嗎?
(634-3=)
2、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根據(jù)我們的學習經(jīng)驗,如果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用除法來解
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要我們把(63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較
探索63+3的算法。
1、擺小棒計算。
63+3也就是把63只風箏平均分成3份,如果帶63只風箏來給大家分會很麻煩,那我們就
借助另外的工具來分一分。(小棒)
注意:在分小棒之前,先想一想,我們應該先分哪些小棒,再分那些小棒,想好了同桌合作
在作業(yè)紙上分一分。
請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剛才這位同學說先分……再分……哪位同學能把剛才的過程再
給大家說?遍?
(先分成捆的把60根個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0根,然后把單根的平均分成3份,每
份是一根,這樣就把63根個棒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1根。)
課件演示一遍分小攤的過程: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一下分小棒的過程。
2、豎式計算。
請同學們把剛才分小棒的過程回想一下,你能用豎式把剛才擺小棒的過程表示出來嗎?試一
試寫在練習本上。
找學生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作出評價。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位同學的計算過程:第一次我們先分六個十,用6個十除以3,每份
分得兩捆,所以商2,這個2要寫在十位上,表示兩個十。然后這位同學乂檢查了一下,
2x3=6,這個6就表示我們第一次把6個十分完了,但是這個算式我么算完了嗎?還有個三還沒
算,所以把3落下來,3除以3商是1,這個1應該寫在個位上,表示一個一,然后再來檢查一
下,1x3=3,最后3-3=0,這個0表示(所有的小棒都分完了,算式也算完了。)
三、溝通優(yōu)化,促進發(fā)展
課件演示分小棒的過程和豎式的結合過程。師講解:讓我們結合分小棒的過程?起來驗證■
下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過程。
教師板書講解豎式;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用豎式來計算63?3,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商
2,這個2寫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檢查一下,2x3=6.然后要算3除以3,先把3落下來,商1,
1寫在個位上,表示一個一,檢查,1x3=3,最后都算完,3-3=0.最后把得數(shù)寫在算式上。
剛才的問題我們解決了嗎?解決了應該寫上答:一組平均每小時做了21只燕子風挈。
學生自檢剛才的豎式,并改正錯誤。沒有問題的再想想自己剛才是怎樣計算的。
四、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
1、計算48+2后引導學生說說筆算過程。(先用十位上的4去除以2,商是2,表示兩個
十,再用8除以2,8落下米商是4,表示4個十,最后得到結果24)
2、課本自主練習第二題。
五、回顧整理,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想和大家分享呢?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筆算)
工人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風箏?
63+3=21(只)
21
3rn
6
3
3
0
答:一組平均每小時做了21只燕子風箏。
六、課堂檢測。
信息窗2制作風箏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筆算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第一次商后有余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在理解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參觀了風箏加工廠的材料車間,提出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
究問題袋中的問題好嗎?
二、自主探索,算法交流
1、解決“二組平均每小時做了多少只老鷹風箏?”
交流: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說:二組兩小時做了32只老鷹風箏。應
該怎樣列算式?匯報并板書:72+6=
2、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計算方法。
匯報交流,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重點研究“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辦?”并借
助學具演示,學習計算方法。
3、我做的對嗎?如何進行驗算。引導學生總結用商與除數(shù)相乘的放發(fā)驗算。
三、溝通優(yōu)化,促進發(fā)展
1、解決“三組能做多少只蝴蝶風箏?還剩幾根竹條?”
師生交流: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說:三組做一只蝴蝶風箏用六根竹
條,現(xiàn)有75根竹條。
應該怎樣列算式?匯報并板書:754-6=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當學生發(fā)現(xiàn)兩次商后都有余數(shù)的問題而不會解決時讓學
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然后獨立解決。
2、這個算式你會驗算嗎?先讓學生嘗試自己解答,后引導學生總結:先用商城除數(shù),再加
上余數(shù)。
3、類比溝通,總結算法
交流:怎樣筆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提升算法: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每次余下的
數(shù)都要比除數(shù)小。
四、靈活應用,鞏固拓展
1、自主練習第1、3題
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算理,在筆算時應注意什么?(余
數(shù)要比除數(shù)?。?/p>
2、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
3、自主練習第4題
學生獨立檢查并改正,集體訂正,并指名說一說如何試商。
五、回顧梳理,總結提升
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用豎式計算除法時應注意什么?
六、課堂檢測。
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練習課
教學目標: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筆算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3、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回顧梳理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好嗎?
想一想怎樣筆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深化練習,鞏固拓展
1、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自主練習第5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集體訂正。
2、鞏固新知,基本練習:
自主練習第6、7、8、9題
聯(lián)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先獨上讀題并解決問題,后集體訂止。
3、拓展應用:
自主練習第10、12題
學生獨立讀題后弄明白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總結提升
談話:同學們走進風箏廠我們學習了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和筆算,并解決了一
些實際問題,增長里這么多本領。風箏廠還有許多問題等我們去探究,有信心嗎?
四、作業(yè)布置
自主練習11、13題
信息窗3包裝風箏
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筆算除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位數(shù)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風箏加工廠的風箏制作好了,該怎樣裝箱呢?工人師傅想請我們去幫忙,大
家愿意嗎?
1、出示信息圖
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信息情境圖中的信息,你能根據(jù)所給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2、指名學生自由提問題,教師有選擇的板書:
我們這節(jié)課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二、自主探索,算法交流
1、解決“燕子風箏一共能裝多少盒?”
思考:要求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指名讀
應該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回答后板書:
2464-2=
先想一想商是幾位數(shù)?除法應該先從哪一位算起?再獨立用豎式計算。
學生說說你的算法,教師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
2、解決第2個問題“老鷹風箏一共能裝多少盒?”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當學生發(fā)現(xiàn)兩次商后都有余數(shù)的問題而不會解決時讓學
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然后獨立解決。
3、請同學根據(jù)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
交流:在用豎式檢驗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指名學生說,教師加以強調。
三、溝通優(yōu)化,促進發(fā)展
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孔雀風箏一共能裝多少盒?”并進行驗算。
學生展示計算方法。教師集體訂正總結: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應如何進行驗算。
四、聯(lián)系實際,靈活應用
1、自主練習出示題目,用豎式計算
3694-3226+2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訂正時說一說算理。
2、自主練習第3題
小組討論分法后獨立做,并進行驗算,訂正說一說算理。
五、梳理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明確除法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六、課堂檢測。
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練習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筆算除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詁: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好嗎?
想?想怎樣筆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深化練習,鞏固拓展
1、自主練習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集體訂正。
2、自主練習第6題
讓學生先談談自己的思路,讓學生明確,要知道哪種箱子能正好裝完,需要先計算選兩種各
需多少個箱子,然后根據(jù)結果進行決策。
3、自主練習第7題
向讓學生算一算,然后觀察上下兩個式子的特點,探究被除數(shù)、除數(shù)、余數(shù)之間的關系。
4、自主練習第8題
采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調動學生積極性。
5、自主練習第9題
先讓學生讀一讀,了解有關鴕鳥和蜂鳥的知識然后分析所求問題與有關數(shù)據(jù)的關系,然后獨
立解決。,
6、自主練習第10題
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從多方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事,滲透環(huán)保教育。
7、自主練習第11題
分小組獨立甲酸,討論解決。
8、“聰明小屋”
讓學生試著獨立解決,再交流思考過程。
三、梳理總結
談話: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你會了嗎?
四、布置作業(yè):
自主練習“我學會了嗎?”
五、課堂檢測。
二、走進新農村一一位置與變換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是: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四個方向;會看方位圖,對照方位圖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初步體會
平移現(xiàn)象和旋轉現(xiàn)象。
教材分析:
本單元關于位置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東、西、南、北四個方
向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平移、旋轉現(xiàn)象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今后進一步
學習平移、旋轉的基礎。因此,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辨認方
向,在觀察生活現(xiàn)象中感受平移、旋轉。
本單元設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通過孩子們去參觀新農村,在
村口借助地形圖確定參觀路線的情境,引入對位置的學習。第二個信息窗
通過參觀飲料加工廠,引入對平移、旋轉現(xiàn)象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根據(jù)在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
西南中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不同的方向,并能運用合適的術
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圖上的方位,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2、結合實例,感知上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
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
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實踐活動設想:
聯(lián)系實際生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
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辨認方向,教學難點是借助路線圖確定現(xiàn)實生活中物體所
在的具體方位。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內容:
第15——17頁
教學目標:
1、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
2、能用準確的方位名詞對其一地點的位置進行描述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們喜歡旅游嗎?去哪兒玩過?
(出示掛圖)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農村看看,好嗎?
二、講授新課
(一)活動1:
1、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你想到村里哪個地方?
3、從村口到風景區(qū)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交流。(學生交流
走的幾種方法)
4、你知道風景區(qū)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5、小結:風景區(qū)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東與北之間,是東北方向。
(二)活動2:
1、剛才我們參觀了風景區(qū),現(xiàn)在如果我們想從文化中心到飲料加工廠怎么
走?
2、你能說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個方向嗎?(與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
下)
3、板書: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4、大家仔細觀察這四個方向。你能試著把我們認識的八個方向在紙上表示
出來嗎?
(學生獨自完成)
5、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能當一人合格的小導游了,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
位,選出一位小導游,繼續(xù)帶領大家參觀鳳凰村,并說出你們的參觀路
線。
小組活動。
三、鞏固與應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個方向嗎?
(引導學生說出哪個方位有什么物體)
2、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說說校園內各個方向有些什么?
3、集體活動:找朋友
四、課外延伸:
向同學或家長介紹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圍的一些地點,
板書設計:
走進新農村一一位置
第二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復習: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四個新的方位,誰記得是什么?
2、以教室為例,說說每個方位有什么?
3、小練習,找朋友.
二、完成練習:
1、小組內介紹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方位意識。
2、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山東省政區(qū)圖:師介紹。
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鄉(xiāng)在哪兒?
小組內討論練習中的問題
全班交流
3、請你當導游
這是一個公園的平面圖,你愿意當小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先自己填寫,再在小組內交流,每組選出一名小導游,向同學介紹公園的
有關知識和游覽路線。
4、我們的學校。
認真讀介紹文字,找好參照物,辨認方向,然后獨立完成。
匯報交流
說一說自己學校建筑物的方位。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
2、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昔來的方便。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錄象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參觀飲料加工廠,好嗎?
二、新授
1、[出示錄象]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自由說一說,感知各種運動形式)
2、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試著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給它們分分類嗎?(小組內交流)
根據(jù)學生的敘述,板書:平移、旋轉
4、小節(jié):大門、傳送帶、升降機……的移動都是平移現(xiàn)象.
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的轉動都是旋轉現(xiàn)象。
5、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旋轉現(xiàn)象?
(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學的知識)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1
先獨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是旋轉現(xiàn)象。
2、小游戲:(判斷練習)
根據(jù)老師的表述,判斷哪些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是旋轉現(xiàn)象,看誰完成的又
對又快。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八個方位,以及平移與旋轉現(xiàn)象。
2、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導入:
看,今天我們要去哪兒?(出示圖畫)
你認識這些健身器械嗎?應該怎樣使用呢?
(請學生簡單介紹)
二、我學會了嗎?
1、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畫,請一位同學簡單介紹一下這兒的環(huán)境與布局。
注意使用.上我們學過的八個方位。
(注意觀察圖上的提示語)
2、轉椅在花壇的哪個方向?
蹺蹺板呢?……
3、你能在圖上找到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嗎?
(提醒學生注意:有些運動既有平移,又有旋轉。)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2
將圖形通過平移可以重合的連起來。
2、自主練習3
哪個是通過平移得到的圖案,劃上對"勾。
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
變化的影子
教學內容:
青島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21頁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了解同一
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長短是不的;在同一地點,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最
短。
2.經(jīng)歷觀察、測量影子長短的過程,體會影子長短與時刻的關系,獲
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在與同伴合作、交流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解
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4.通過活動,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shù)
學的興趣,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
影子的長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點,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最短。
教具、學具:
皮尺,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的表格。(學生在課前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均在
課前合作選擇自己小組的測量地點,確定測量時刻,測量物體,制定測量
計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講故事《聰明的阿凡提一一賣樹蔭》。故
事的主要內容是:一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
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xiàn)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
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婪的用心,決定將計就
計,教訓他一下。于是大伙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
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
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shù)脑鹤永锖臀蓓斏稀iL工們在阿凡提的帶領
下,涌進巴依的家里,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伙出
去。這時,阿凡提說:“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里,我們
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卑鸵来罄蠣斨缓谜J輸求
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答應再也不阻撓大伙在樹蔭下乘涼了。
故事看完后,同學們紛紛稱贊阿凡提聰明機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爺作
斗爭,為窮人謀幸福。
師:原來影子與我們的生活這么密切,那咱們同學想不想親自測量一
下影子,進一步探究其中的秘密。
二、親自實踐,仔細觀察,小組探究。
學生拿出課前測量好的表格。
目標物長木棒短木棒我的身高
實際長度
影子長度
測量地點
測量時間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各組匯報本組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能各不相同。
2.根據(jù)學生匯報的不同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
(1)為什么有的物體的影子長,有的物體的影子短?
(2)為什么同樣長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長不同呢?
(3)關于影子,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分組觀察,討論。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組織學生進行匯報總結,得出結論:
(1)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
(2)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時刻有關。不同長度的物體,在同一時刻的影
子的長短是不同的;同一長度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長短也是不同的;正午
時刻,同?地點所有物體的影子最短。
2.教師小結:從大家記錄和匯報的情況來看,同一物體,太陽高度越
大,影子越短,中午12點左右影子最短;在同一時刻,物體越長,影子也
越長。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猜猜時間,體驗生活
既然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影子的變化與時刻的關系,假如我們的身上沒帶
手表和其他計時工具,大家能不能根據(jù)影子的情況,來估計一下大約是什
么時間呢?下面就來試一試大家的眼力,請大家看屏幕。
課件出示,讓學生猜,教師及時評價。
2.課外延伸:介紹古代計時工具:口唇
六、課堂總結
今天,在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與積極思考下,我們了解了影子的變化規(guī)
律。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課堂上的收獲以及課后的感想以數(shù)學口記或數(shù)學手
抄報的形式記錄下來,相互傳閱。
板書設計
變化的影子
同一時刻,不同物體的影子不同
不同時刻,同一物體的影長不同
越接近中午,物體的影長越短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采摘節(jié)——混合運算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綜合算式、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加減法與除法的混合運算;帶小括號的混合預
算。
二、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先乘后加的混合運算的技
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
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混合運算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中的作用,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混合預算,包括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
問題,這兩部分內容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四則運算的順序、步驟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
容。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
提,也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載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解決實際問題
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數(shù)四則泥合運算的意義,掌握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
方法。
四、教學重點: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并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六、教學措施及注意問題:
1、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理解運算順序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2、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3、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七、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數(shù)學學具等
八、課時安排:12課時
課時備課
教學內容:信息窗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
4、進一步學會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果園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這一切都在等著我們來摘呢!這節(jié)課,我
們就一起去采摘節(jié)上逛一逛吧!
二、根據(jù)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請看,你能從中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貼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板貼數(shù)學問題)
(1)還剩幾只籃子?
(2)3輛車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會解決嗎?請同學說一下算式。
2、觀察情境圖,你能發(fā)現(xiàn)與剛才的圖相比,有什么不?樣的數(shù)學信
息嗎?
如果仍然要問“還剩多少個籃子?”你會解決嗎?自己在數(shù)學本
上試試看。
交流、說說你是怎么解決的?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總結:不管哪一種算式我們都是用了同一種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個籃子,再算還剩幾
個。
觀察綜合算式,總結算法,揭示課題
1、觀察綜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數(sh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總結:像這種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綜合算式,還有一個名字叫乘減混
合運算。(板書課題)
三、溝通優(yōu)化,促進發(fā)展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你能從圖中找到什么數(shù)學信息?(板貼數(shù)學信息)
你能根據(jù)這兩個數(shù)學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解決一共來了多少人?
同學們會做嗎?請你自己解決,開始吧。(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交流、討論你是怎樣解決的
3、觀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課題
你是怎么算出得數(shù)的?先算---,再算
總結: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種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叫乘加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4、總結算法
請你認真觀察這幾個混合運算,看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減混合運算重要先算什么?
歸納:在乘加乘減混合運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四、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
五、全課總結,談收獲。
剛才同學們自己動腦思考解決了采摘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我們的采摘活動也馬上就要結束了,你能跟老師說說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信息窗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含有除加或除減的算式解決?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除加或除減的運算。
4、進一步學會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含有除加或除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
楊陽一家來到了采摘節(jié)上,他們進入了葡萄園,從圖中我們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楊陽摘了35千克葡萄:楊陽的爸爸摘了45T?克;楊陽的媽媽摘的葡萄可以裝12箱。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解決問題
1、媽媽比楊陽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楊陽摘了多少箱,再算媽媽比楊陽多摘了多少箱葡葡。
354-5=7(箱)12-7=5(箱)
列成綜合算式怎樣列呢?學生試列,糾止錯誤。
12-354-5
=12-7
=5(箱)
2、媽媽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再說一說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統(tǒng)一認識綜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加減,又有除法,應先算什么?
總結: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加減,又有除法,應先算除法。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
教學內容:信息窗3
教學目標:
1、結合現(xiàn)實情景,通過嘗試改變運算的順序,理解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
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運算順序,熟練進行混合運算。
3、培養(yǎng)進行較復雜運算的能力、能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并會列綜合算式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利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談話:秋天到了,果園里碩果累累。愿意繼續(xù)和老師一起去果園里領略豐收的喜悅嗎?請
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一。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同學們觀察很仔細,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
問題?
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爸爸裝的梨能裝幾盒?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非常好。善于提出問題的孩子才會喜歡動腦筋解決問題。這
么多問題,有沒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決的?
生交流
1、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咱們先要完整的把題H說出來,你能把問題完整地敘述出來嗎?
(指名生說)。
預設:一筐蘋果可以裝60個,一籃蘋果比一篋蘋果少38個,3籃蘋果多少個?
師:想一想,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然后拿出練習本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師小結:咱們同學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種寫法不對。后面三位同學都能用
自己的方法告訴我們要先算60-38,這非常好。老師也很喜歡第四位同學的寫法。而且這位
同學的寫法和我們的數(shù)學家不謀而合。像這樣的算式,為了先算60-38,數(shù)學家們用了一個
符號來幫忙把應當先算的一步突出起來。它就是第四位同學用的小括號。
板書:小括號()。
追問:你覺得小括號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預設:小括號起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在計算這個算式時需要先算減法,所以把它加上小
括號。
師:有了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遇到括號該怎么辦呢?對,要先算括號里的;也就是說小
括號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師:現(xiàn)在,你知道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該怎么計算了嗎?
老師來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86-56)X8(82-79)X13130X(90-87)(45+36)X2
9X(260+40)374-74X2
指名交流,集體訂正。
出示紅點問題三;你會計算下列各題嗎?
844-(8-4)564-(5+3)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了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那么,你能根據(jù)我們學習的內
容來解決問題嗎?
出示問題4:爸爸摘的梨能裝幾盒?請你先同桌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歡的方
法來解決。
指名板書交流。
笫一關:我會算:
師:剛剛我們說了運算順序的六道題,你能準確地計算嗎?
課件出示:
(86-56)X8(82-79)X13130X(90-83)
(45+36)X59X(260+40)374-74X2
指名交流,集體訂正。
第二關:我會比算式有無小括號對比教學
師:這兩題你會算嗎?請大家在本子上計算。
(50-20)4-550—20?5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混合運算中,遇到小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運用這個知識我
們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學校有6間微機室,每間有35臺電腦?,F(xiàn)在每間增加了10臺電腦,現(xiàn)在有多少
臺電腦?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問題,也可以說出
來,會提問題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誰先來?
生交流,師相機強調算式中的小括號有什么作用?
計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要注意什么?強調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慶祝元旦——時分秒
一、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本單元內容主要包括認識時、分、秒,及時間的簡單計算。
二、教材解讀
1、本單元知識基礎
關于“時、分、秒”這一內容,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
第一?階段是在一年級上冊,主要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
第二階段是在一年級下冊,主要讓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第三階段就是本冊教材本單元,主要教學時間單位“秒”,以及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本單元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學材料的選擇到呈現(xiàn)方式,都十分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力求讓他們在實際情
境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有關時間的知識,
例如,“秒的認識”主題圖就選擇了家喻戶曉的春節(jié)我歡晚會中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的場
景,“做一做”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能做些什么”,練習中
又編入了一系列與學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以豐富學生對時間觀念的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
2.知道1分=60秒
3.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4.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5.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五、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秒的認識1課時
時間的計算1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共計3課時
六、教學建議
1、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提供豐富的素材,包括鐘表,是學生進一步認識鐘表。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4、學生在練習中加強對時間的認識。
第一課時《時、分的認識》信息窗1一一元旦聯(lián)歡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
2、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
3、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上的時刻,經(jīng)歷體驗時、分長短的過程,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正確地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策略
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講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時間的知識。
二、出示自學提示,自主探究。
1、(出示鐘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鐘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對時和分你還了解哪些知識?給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學生拿著準備好的鐘面進行觀察)
三、組內交流。
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
四、全班交流,共同探究。
1、小組先來匯報他們的發(fā)現(xiàn)。
2、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師:分針走一圈是60分,這時時針是怎么走的,走了多少時間呢?請大家觀察。(演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小結:介紹鐘表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
小格。
3、探索1時、1分的關系。
小組的同學匯報后,要引導其他小組進行補充,使發(fā)現(xiàn)的內容更全面。
(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敘述關系)
小結:1分=60秒
4、認識幾時幾分。
師:現(xiàn)在誰知道這個時刻是幾時幾分?(出示7時36分的鐘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向你
的小伙伴說一說。
師:這個時刻是幾時幾分,誰先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師:時間除了這樣記外,誰還見過別的記錄方法?你是從哪里見到的?
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認讀這個時刻,并在交流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小結:
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有時先看時針再看分針,有時先看分針再看時針。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明時間的簡便記法。
5、感知1分、1時有多長。
師:1分有多長?下面老師給你1分鐘的時間,選擇你喜歡的事情來做(可以寫
字、算題、畫畫、折紙、聽音樂)。
師:1分雖短,但能做根多事,我們一起來看幾條信息。(教師舉例)
師:生活中你做什么事的時間大約有1時(60分)?(學生舉例)
6、學生補充完整課本綠點空白處,并讀一讀課本內容。
五、自主練習。
1、大風車節(jié)目的時間是()分,加上()分是1時。
2、課后自主練習1-3。
六、課后作業(yè)。
完成第4題小調查。
七、總結。
說一說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第2課時《時間的簡單計算》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
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時間觀念。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思
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誰愿意給大家說說每個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師板書記錄
師: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小明也和大家一起過了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
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小黑板顯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7:30起床;7:40-8:20早鍛煉;8:30-
9:00吃早飯9:00-11:00看書、做作業(yè)
師:看了小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飯用了半個小時;因為從8:C0-8:30經(jīng)過了30分鐘,就是半個小
時②我還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時間最長?
二、探究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時間。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3件
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分組學習,集體交流。說說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2、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經(jīng)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師:小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煉用了多長時間呢?一起看線段圖。(小黑板出
示)講述: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
分別指看鍛煉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涂色部分表示早鍛煉的時間。
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
分又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20分)所以一共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
每天都堅持鍛煉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煉的時間嗎?(學生口答)
(3)練習: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用了幾十分鐘?②、比一比:你能在5分鐘
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的幾件事情所用的時間?
3、從整時到整時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時”和小時”的區(qū)別。
①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答案是2小時,不寫2時?)
②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因為兒時表示的是某個時刻,(如:教師說出現(xiàn)在時間是兒時幾十
分)而幾小時表示的是段時間(如:從幾時到幾時所經(jīng)過的一段時間)9:00-11:00中的9
時、11時分別表示某個時刻,而9時-11時表示的是經(jīng)過的一段時間,所以要用2小時表示。
③游戲:“我當小小營業(yè)員”(練習:完成“想想做做”2)。
④二名小小營業(yè)員分別介紹本店一天的經(jīng)營時間和計算方法。顧客朋友們,我們的小店服
務一流只要大家有問題或有困難,我們會一一回答,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學生提問。(11:
00-1:00的時間計算,1:00就是下午1:00,所以應改寫成13:00,再把13:00-11:00=2
小時)那么9:30-20:30這段時間又是怎樣計算呢?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的時間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20:30-9:30=11小時(分鐘部分相減,小時部分相減)。
(3)各個商店都有自己的營業(yè)時間,其實我們學校的圖書室也有規(guī)定的開放時間(出示題
R)學生獨立完成。
(4)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15:40-17:00所經(jīng)過時間計算)
(5)分組討論,集體交流。
(6)顯示學生所說的各種可能計算方法:①15:40-16:40是1小時,再加了20分鐘
就是17:00所以是1小時20分;②15:40-16:00是20分鐘,再加上1小時就是17:00,
同樣也能得到答案1小時20分;③17:00就是16:60,從17小時中借1小時轉化為60分
鐘,再用】6:60—15:40=:小時20分……
三、生活應用。
完成課后自主練習。
四、總結、布置作業(yè)。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第3課時《秒的認識》信息窗2——新千年的鐘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體會秒的實際意義,知道1分=60秒
2、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體驗秒長短的過程,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知道1分=60秒會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觀看“春節(jié)晚會節(jié)目”
師:新年來到了,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等待,一起倒計時數(shù)好嗎?出示課件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倒計時時,每兩個數(shù)字之間經(jīng)歷的時間有多長?
師:對,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一一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3、質疑
師:對“秒”的認識,你知道多少?還想知道什么?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就剛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識一起來探究:
二、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
(-)認識秒針和1秒
1、認識秒針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鐘表,看看你能從鐘表.上發(fā)現(xiàn)些什么?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得真好,誰能上臺來把你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師:對,這顆乂細乂長的針我們叫它一一秒針(課件再展示)
2、認識1秒
師:誰知道秒針有什么作用嗎?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師:他說得對嗎,我們一起來看屏幕:(演示鐘面秒針走一小格,時間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師:你對這1秒鐘有什么感受?
(二)認識1分=60秒
1、觀察發(fā)現(xiàn):1分=60秒
師:如果秒針繼續(xù)走下去,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變化?(課件繼續(xù)演示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
格)
(板書:秒針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1分秒)
師:同學們很會觀察,真了不起!現(xiàn)在我們拿出自己掂備的鐘面,玩1分鐘,看是這樣嗎?
2、初步感受1分
師:你對這1分鐘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3、時間的價值:
師:同學們,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時間的主人,這每一分每一秒都
能夠發(fā)揮它巨大的價值,所以你打算怎樣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
三、實踐活動,體驗時間。
1、展示收集含有時間單位秒的句子
2、1秒鐘即興表演
3、1分鐘即興表演
四、自主練習。
課后第5題。
五、自主評價,總結全課。
1、質疑。
2、教師評價:同學們,“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
買寸光陰”,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時間的主人!用有限的時間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
值!
第五單元:美化校園
一一圖形的周長
一、單元教材分析:
圖形的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水
平,切實組織好動手操作和實際觀察等數(shù)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并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
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
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在應用周長
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得聯(lián)
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四、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意義。
五、單元教學措施
1.組織好動手操作和實際觀察等數(shù)學活動
2.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
六、單元教學準備:情境圖
七、課時安排:9課時
課題:周長的意義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并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并能;則最具體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并能則量具
體圖形的周長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提出問題:
2008年的奧運會,揚帆青島,青島專門設計了花壇廣場(出示花壇)
看到這些花壇,你想說些什么?怎樣保護這些花壇呢?
今天我們開展一個保護花壇行動(出示課題)
二、研究問題、指導點撥:
1.你見過花壇護欄是怎樣圍的嗎?
提出周長(板書)這個新名詞
2.什么是周長?
(1)在教師提供的花壇平面圖上任選一個花壇,用彩筆圍?圍
(2)展示匯報,怎樣圉的?(沿著邊圍一周)
(3)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是怎樣圍的?
(4)小結:圍的形狀大一樣但方法都是一樣的,是什么?(都是沿著邊圍一周)
3.課件出示:
(1)圍一個花壇護欄,圍得不到一周,還少一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培訓入股協(xié)議書
- 水溝爭執(zhí)調解協(xié)議書
- 樓房電梯分配協(xié)議書
- 民事分批還款協(xié)議書
- 收購公司交接協(xié)議書
- 法院變更撫養(yǎng)協(xié)議書
- 機構轉讓免責協(xié)議書
- 撤銷司法調解協(xié)議書
- 油品保障承諾協(xié)議書
- 檢驗設備捐贈協(xié)議書
- 2025安徽蚌埠市龍子湖區(qū)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償二代下我國財險公司償付能力影響因素的深度剖析與實證研究
- 【嘉峪關】2025年甘肅嘉峪關市事業(yè)單位集中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50人(含教育系統(tǒng))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MOOC】理解馬克思-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標準規(guī)范
- 配電室運行維護投標方案(技術標)
- 禾川x3系列伺服說明書
- 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物理試題
- 四川大學-劉龍飛-畢業(yè)答辯PPT模板
- 工作分析試題及答案
- 突發(fā)事件應急演練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