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2024年浙江中考語文重難點復習攻略(原卷版)_第1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2024年浙江中考語文重難點復習攻略(原卷版)_第2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2024年浙江中考語文重難點復習攻略(原卷版)_第3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2024年浙江中考語文重難點復習攻略(原卷版)_第4頁
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2024年浙江中考語文重難點復習攻略(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考點01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翻譯及限時訓練

模塊導航

?模塊一一詞多義方法指導

?模塊二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模塊三文言翻譯信、達、雅

?模塊四文言句式及斷句

?模塊五浙江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

模塊一、一詞多義方法指導o

知識點:一詞多義方法指導

一詞多義,是指文言文中同一個詞在不同場合下有多個不同的意義,其中有一項是本義,

其他則是在本義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等。如:“兵”,本義是“兵器,武器”,

后又引申出與武器相關(guān)的“軍隊”、“兵士”等義項。至于一個詞幾個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大家不必

深究。但是,一個常用詞有幾個義項需要掌握,這只有靠平時積累,沒有捷徑。當然,積累

不能只是死背義項,而是要在不斷地文言閱讀中理解、記憶、歸納,而且識記一定要結(jié)合具

體例句,做到詞不離句。結(jié)合具體例句,有利于增強語感和記憶。當然,一個詞不管義項有

多少,一旦用在一個具體語句中,則只能有一種確定的意義。一個詞句中意義的判定我們主

要采用語境分析推斷法和選義項代入法。止匕外,有時也會用到成語對應(yīng)法,同時,需注意實

詞解釋時關(guān)注詞義的適當引申。

1.語境分析推斷法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的,詞義是不定項的,我們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來判定實詞的

含義,上下文這個語境是相對穩(wěn)定的,語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

2.選義項代入法

中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

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

題。在進行聯(lián)想推斷時,我們更多的選用“選義代入法”,即把已知義項代入句子,根據(jù)上下

語境判定合適義項。這就要求大家對于150個實詞在課內(nèi)出現(xiàn)的每一個義項都很熟悉,然后

代入具體句子中進行判斷。

3.成語對應(yīng)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4.適當引申法

雖然找到合適義項,但是如果按原義解釋過于生硬或不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那么可以適當

引申一下。

模塊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一)文言虛詞的含義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沒有明確實在意義,而偏重于語法意義的一類詞。虛詞包括

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gòu)成句子,表達一定的

意思,初中階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何、于”6個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在學習和

掌握文言虛詞時,首先根據(jù)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當什么成分,再根據(jù)特定的語言環(huán)

境,詞語間的相互關(guān)系,確定它的詞性,辨別它的意義。

(二)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虛詞1:“之”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之W史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用作代詞,可分為兩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他們)、“她”(她們)、“它”(它們)、“我作賓語或

兼語,不作主語。

例如: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恫軇フ搼?zhàn)》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对狸枠怯洝?/p>

③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④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独恰?/p>

⑤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蛾惿媸兰摇?/p>

⑥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這些)、“那”(那些)。

例如:

①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犊诩肌?/p>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恫渡哒哒f》

③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缎∈队洝?/p>

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缎∈队洝?/p>

【小結(jié)】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動詞的后面,“之”的用法為代詞,作它前面動詞的

賓語。

(二)用作助詞,可分為四種情況。

1、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表示領(lǐng)有、連

屬、修飾【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等關(guān)系,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如: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②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③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小結(jié)】

以上例子分析可知,當“之”后面的一個詞是名詞(如“獄”“南”“南”等)或名詞性短語(如

"一毛")時,“之”作結(jié)構(gòu)助詞"的''解。

2、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

例如:

①宋何罪之有?——《公輸》

②何陋之有?——《陋室銘》

③菊之愛?!稅凵徴f》

3、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

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

例如: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②無絲竹之亂耳?!堵毅憽?/p>

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崞拗牢艺撸轿乙?。——《鄒忌諷齊王納諫》

⑤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恫渡哒哒f》

⑥寡助之至?!蕴煜轮?,攻親戚之所畔。——《天時不如地利》

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对狸枠怯洝?/p>

【小結(jié)】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一個名詞或代詞(主語)和一個動詞或形容詞(謂語)

之間時,“之”不譯。

4、音節(jié)助詞,虛用,無所指,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去掉對句子結(jié)構(gòu)意義皆無影響。用在形容詞、

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

譯時應(yīng)省去。

例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独恰?/p>

②久而久之。

③公將鼓之?!恫軇フ搼?zhàn)》

④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三)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至『',“到...去”,“到達”。

例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②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蛾惿媸兰摇?/p>

③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锻躅欁笥叶运?/p>

‘小結(jié):

分析以上例子,我們知道“之”用作動詞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動詞“之”的后面一般會跟一個地

點名詞,如例句中的“南海”、“壟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稱代詞,如例句中的“吾”,例②中雖沒

直接出現(xiàn)人名,但很明顯是承前省略了陳涉。整個句子合起來應(yīng)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

虛詞2:“而”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而今而加爾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趣事

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見其文中“而”字泛濫,極不恰當,便以牙還牙批閱:“已

而已而,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而不。"短短18字,用11個而字,精妙

至極。

意思:

應(yīng)當用“而"的地方而(卻)不用“而",不應(yīng)該用“而”的地方而(卻)而(用)“而”,而(像)

現(xiàn)在這樣用法,日后也而(這樣),你的水平也就不過已而(如此)已而(而已)了。

一個,是名詞

二個,是連詞,表轉(zhuǎn)折

三個,名詞動用

四個,名詞

五個,是連詞,表轉(zhuǎn)折

六個,名詞動用

七個,名詞

八個,介詞

九個,介詞

十個,名詞

H^一個,名詞動用

(一)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相當于“而且”、“又”、“和”、“與”,可不譯。

例如:

①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

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③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犊酌险搶W》

④蔚然而深秀者。溪深而魚肥。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

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蹲砦掏び洝?/p>

⑥起坐而喧嘩者?!蹲砦掏び洝?/p>

2、表示承接(順承)關(guān)系,相當于“就”、“而且”“才”、“并且”、“就”,有時可不譯。

例如:

①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

②吾退而寒之者至矣?!犊酌险搶W》

③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蹲砦掏び洝?/p>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醉翁亭記》

⑤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水落而石出者?!蹲砦掏び洝?/p>

⑥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但是”、“然而”、“可是”、“卻,

例如:

①而計其長,曾不盈寸?!逗酥塾洝?/p>

②非夫人之物而強借焉?!饵S生借書說》

③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⑤荊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輸》

4、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如:

①康肅笑而遣之?!顿u油翁》

②吾恂恂而起?!恫渡哒哒f》

③朝而往,暮而歸?!鶃矶唤^者。雜然而前陳者?!蹲砦掏び洝?/p>

5、表示因果關(guān)系或目的關(guān)系。

例如:

①饑渴而頓跛?!恫渡哒哒f》

②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蹲砦掏び洝?/p>

二、特殊用法。

1、[已而]作時間副詞的詞尾,可譯為“不久,一會兒”。

例如:

①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蹲砦掏び洝?/p>

2、[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例如:

①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犊酌险搶W》

3、[既而][俄而]作時間副詞的詞尾,可譯為“不久,一會兒”。

例如:

①既而兒醒,大啼?!犊诩肌?/p>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犊诩肌?/p>

虛詞3:“以”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次次24X登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一)用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于”。

例如:

①以其境過清?!缎∈队洝?/p>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狸枠怯洝?/p>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蛾惿媸兰摇?/p>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憑借”,“按照”。

例如:

①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②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說》

③而吾以捕蛇獨存?!恫渡哒哒f》

3、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根據(jù)”。

例如:

①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為學》

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短鞎r不如地利》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天時不如地利》

④今以蔣氏觀之?!恫渡哒哒f》

⑤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秱儆馈?/p>

【注】“以……為……”相當于“把……作為……”或"認為……是……’

4、相當于“于”,可譯為“在、在……的時候”(時間)。

例如: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兜翘┥接洝?/p>

5、表示目的,相當于“以便”,譯為“來、用來”。

例如:

①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②退而甘食其土,以盡吾齒。——《捕蛇者說》

③而托于柑以諷耶?——《賣柑者言》

④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⑤養(yǎng)精蓄銳,?利再戰(zhàn);增產(chǎn)節(jié)約,?支援前線。

(二)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如,上、下、東、西),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jié)構(gòu),表示時

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限。

例如:

①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兜翘┥接洝?/p>

②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nèi);二十歲以下。

(三)用作動詞

可譯為“以為”,“認為”。

例如:

①皆以美于徐公?!多u忌諷齊王納諫》

②以為妙絕?!犊诩肌?/p>

③以為且噬己也?!肚H》

虛詞四:“其”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辭具董莫勇

(一)用作代詞

1、用作第三人稱人稱代詞,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相當于“他(們)、她(們)、它(們)(的)。”

例如:

①其夫吃語。(其:她的。)——《口技》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犊酌险搶W》

③恐前后受其敵。(其:代詞,指狼。)——《狼》

④屠乃奔倚其下。——《狼》

⑤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顿u油翁》

⑥益習其聲?!肚H》

2、指示代詞,相當于“那(些)”、“這(些)”之類的詞。

例如:

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逗酥塾洝?/p>

②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③復前行,欲窮其林?!短一ㄔ从洝?/p>

3、指示代詞,表示“其中,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例如: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稙閷W》

②其一犬坐于前?!独恰?/p>

③其一人專心致志?!犊酌险搶W》

④不能指其一端?!犊诩肌?/p>

(二)用作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測(測度)、反詰、期望、委婉、商量等語氣。視情況可譯為“大

概"、“怎么”、“難道”、“還是”等,或不翻譯。

其,豈(豈)也。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例如:

①豈其鬼耶?——《黠鼠賦》

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虛詞5:“于”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舌汗患赤舌

手寸石舌舌舌

于舌

(-)用作介詞

1、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煞g為“在”、“到”、“向”、“從”、“對,對于”等。

(1)表示對象,譯為"對,對于,向"。

例如:

①貧者語于富者曰?!稙閷W》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犊酌险搶W》

③余將告于蒞事者?!恫渡哒哒f》

(2)表示處所,譯為“在,從”。

例如:

①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②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冻鰩煴怼?/p>

③刻唐今人詩賦于其上

(3)表示處所,譯為“到”。

例如:

①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芜\于渤海之尾?!队薰粕健?/p>

②太守與客來飲于此。一《醉翁亭記》

(4)表示對象,譯為“與,跟,同”。

例如: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堵≈袑Α?/p>

2、放在形容詞之后,引進比較的對象,表示程度的比較,一般可譯為“比”。

例如:

①政猛于虎?!恫渡哒哒f》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遏~我所欲也》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秷笕伟矔?/p>

3、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可譯為“被”。

例如:

①見使于一鼠?!恩锸筚x》

②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肚袀鳌?/p>

4、表示把動作、行為加給對方,相當于“給”。

例如:

①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渡趹n患,死于安樂》

虛詞6:“何”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展但陽

音冷菸

(-)用作代詞

疑問代詞,表示詢問或反問。相當于“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

1、“什么”(又,怎么,為什么)

例如:

①子何恃而往?——《為學》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短一ㄔ从洝?/p>

③何陋之有?——《陋室銘》

2、“為什么”

例如:

①或者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

3、“哪里"

例如: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賣柑者言》

(二)用作副詞

1、表示反問,可譯為“怎么(樣)”、“為什么”等。

例如:

①何憂令名不彰耶?——《周處》

②如太行、王屋何?——《愚翁移山》

③其如土石何?——《愚翁移山》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⑤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⑥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2、表示程度深,可譯為“多么”。

例如:

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队^滄?!?/p>

樂何極?!对狸枠怯洝?/p>

模塊三1文言翻譯信、達、雅

知識點(一)翻譯原則

信一準確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一通順暢達,譯文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句通順,沒有語病。

雅…優(yōu)美自然,譯文要生動,完美地表達:忠于原文,如實原文的寫作風格。

【注意】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

知識點(二)方式方法一留、刪、補、調(diào)、換

直譯:就是嚴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表達方法和

原文一致。

意譯:則是按原文表達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達

方法。

1.留一保留不需要翻譯的固定內(nèi)容

留,即留住不用翻譯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

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

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

記》

譯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師冒著風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

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墻,到了泰安。

再如: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上課時可自行安排翻譯,只需要點出其中的一些專有名詞等,及翻譯中“留”的部分就

可以了)

2.刪一刪掉不需要翻譯的語氣助詞、發(fā)語詞等

例如:1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天時不如地利》)

Y

I既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3.補一注意省略成分的補充

補,即把省略的主語、賓語、介詞、謂語等補充完成。

例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4.調(diào)一注意倒裝語序的調(diào)整

調(diào),即注意倒裝語序,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等

例如:“何陋之有?”翻譯的時候要翻譯成“有什么簡陋的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再如:2012年浦東新區(qū)一?!掇r(nóng)夫耕田》“農(nóng)之惰,甚矣”。

5.換一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

例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再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捕蛇者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6.掌握6個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之、其、而、以、何、于

【注意】:總而言之、做到字字落實。

翻譯步驟:

1、通讀全文,領(lǐng)會大意。

2、斟酌字義,揣摩語氣。

3、方法通變,合情合理。

4、如無標點,審慎斷句。

5、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小結(jié)】落實字詞為要著,明辨句式尤重要;

區(qū)分辭格求文采,依據(jù)情境不跑調(diào)。

模塊四文言句式及斷句

文言文翻譯是考察學生文言文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那么翻譯過程中除了掌握關(guān)

鍵的實詞和虛詞的解釋以外,還需要判斷句式,根據(jù)句式的特征,來進行翻譯。

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這里主要掌握判斷

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

(一)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保ǚ吨傺汀对狸枠怯洝罚?/p>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保ㄌ諟Y明《桃花源記》)

(2)被動句

①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倒裝句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

(4)省略句

①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草木盡死;

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訥諫》)

([解題步驟】:

1.判斷句中的兩句都需要把“是”寫出來,①“這些都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②“他

們又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要說魏朝、晉朝了”。

2.被動句中的兩句,①中的“為”,表被動,“多為用者”解釋為“多愿聽差遣”;

②中的“舉”表示為“被選拔”;

3.倒裝句中的兩句,①中正確語序應(yīng)該為“我與徐公孰美”,解釋為“我與徐公相比,

誰更美?”,這里是疑問代詞倒裝;②中的“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

4.省略句中的兩句,①中(是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翻譯時需要

把主語翻譯出來,這里是承前省略主語;②句是介詞和介詞賓語的省略,“與(其)

坐談”,“其”省略了,翻譯成“第二天,一位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

\說話”。

(二)如何斷句

考綱要求:理解文言文表達的內(nèi)容。而理解文意是斷句和翻譯的基礎(chǔ)。文言斷句是根據(jù)文意

的理解,確定無標點的文言語句的停頓,有時也要求加標點。文言翻譯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把古

代漢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準確的轉(zhuǎn)達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斷句和翻譯關(guān)系密切,對文章全面

準確的理解、準確的斷句是翻譯的基礎(chǔ),翻譯則是運用現(xiàn)代漢語文言文意的精確表達;斷句

是解讀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譯時解讀文言文的高層次的能力。初中考試要求不是很明顯,

這個在高中文言文學習中有做明確的要求,但是要讀懂文言文的內(nèi)容,斷句是基礎(chǔ)。

模塊五浙江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b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沛公西入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府圖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

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沛公見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shù),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日:

“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害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還霸上,無留宮中!”

沛公不聽。張良日:"秦為無道故述公得至此未為天下除殘賊至績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

桀所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將皆爭走爭:爭相,爭先恐后B.以此沛公得縣知具:具有,具備

C.皆秦折"亡也所以:……的原因D.且忠言迎耳利于行逆:抵觸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韁素為資

A.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編素為資

B.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韁素為資

C.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編素為資

D.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縮素為資

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帶兵進入咸陽城,眾將領(lǐng)爭先恐后去瓜分財寶,唯有蕭何不同。

B.樊噲直接勸諫沛公,貪戀奢麗之物使得秦朝覆滅,希望他以此為鑒,沛公不聽。

C.張良以秦朝滅亡的教訓告訴沛公不可助桀為虐,要善于采納逆耳忠言。

D.沛公最終聽信了張良的建議,命令軍隊從咸陽撤出,返還到霸上駐軍。

4.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各題。

與顧章書

吳均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②。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華,偏饒竹實。山谷所

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注釋】①仆去月謝?。何疑蟼€月因病辭官。②還覓薜蘿:正準備隱居。③幽岫(xiii):幽深的山穴。④英

英:同“嚶嚶”,象聲詞。

5.下列題目加點的“書”,和《與顧章書》中“書”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答謝中書節(jié)》B.《誡子節(jié)》C.《觀節(jié)有感》D.《與朱元思節(jié)》

6.將下面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7.作者喜歡石門山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回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初三日晨起,決策向頂。

②上數(shù)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jīng)洞,乃從小徑。二里,

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fā)僧結(jié)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石凳?塞其門,大為嘆惋。

③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后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后。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

瀉下,旋轉(zhuǎn)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zhuǎn)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

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②,水從坳中斜下。

④三級俱高數(shù)丈,各極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zhuǎn)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

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蓮舟不能從暝色③四下,始返。

⑤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日記》有刪改)

[注釋】①壁(zhou):砌。②閾(yO):門檻。③瞑色:夜色。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大為嘆惋嘆惋:

(2)國堂左下有黃經(jīng)洞聞:

(3)俱無可現(xiàn)觀:

9.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以石嬖塞其門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至則一發(fā)僧結(jié)庵于前②戰(zhàn)勝于朝廷

C.①乃從小徑②乃記之而去

D.①又里許,為珠簾水②中軒敞者為艙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

11.下面選項中對文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移步換景,記述作者旅行觀察所得。

B.文章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

C.作者在夜色降臨時才返回,字里行間中表現(xiàn)出作者對天臺山的留戀。

D.和《小石潭記》一樣,本文語言優(yōu)美,對仗工整,音韻和諧。

12.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請回憶所學《醉翁亭記》,比較兩篇文章表達情感的異同。

13.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各題。

曹瑋①知鎮(zhèn)戎軍②日,嘗出戰(zhàn)小捷,虜③兵引去。瑋偵虜兵去已遠,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頗失部

伍。其下憂之,言于瑋目:“牛羊無用,秤縻?軍。不若棄之,整眾而歸。”瑋不答,使人候久虜兵去數(shù)十

里,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瑋愈緩,行得地利處,乃止以待之。

虜軍將至,使人謂之日:“蕃軍遠來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與,請休憩士馬,少選⑥決戰(zhàn)?!碧敺娇嗥I酰?/p>

皆欣然,嚴軍?歌良久?,|又使人諭之:“歇定,可相馳@矣?!庇谑歉鞴能姸M,一戰(zhàn)大破虜師。遂棄牛羊

而還。徐謂其下目:“吾知虜已疲,故為貪利以誘之。中其復來,幾行百里矣,若乘銳便戰(zhàn),猶有勝負。遠

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不能立。人氣亦闌?。吾以此取之。”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中華書局2016年9月版)

【注】①曹瑋:北宋名將。②知鎮(zhèn)戎軍:主持鎮(zhèn)戎地區(qū)工作。③虜: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稱呼。④縻(mi):

束縛。⑤候:偵察。⑥少選:一會兒。⑦嚴軍:整頓好隊伍。⑧馳;驅(qū)車馬追逐,此處意為戰(zhàn)斗。⑨闌:

衰退。

(1)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徒縻軍

②虜兵去數(shù)十里

③我不欲乘人之隼

④,其復來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

(3)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頗失部伍

B.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頗失部伍

C.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頗失部伍

D.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頗失部伍

(4)曹瑋何以被稱為名將?請簡要分析。

張友正自少學書,常居一小閣上,杜門不治他事,積三十年不輯。有別館,直三百萬,盡鬻?以買紙。

其書筆跡高簡,有晉宋人風味。故廬在甜水巷,一日忽棄去,賃小屋,水柜街,與染工為鄰。眾人號之,

或問其故。友正答曰:“吾欲便其素絹學書耳?!迸c染工約:凡有欲染辜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

日書數(shù)端,筆未嘗停。有名紙饋之意丕回多寨入手即書,至盡及已。

素與蘇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揚州召還,友正乃具飯遨之。既至,則對設(shè)長案,各以精筆、佳墨、

紙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見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紙揮毫。一二小僮磨墨,幾不

能供。飲酒終,紙亦盡,俱自以為平日書莫及也。

友正未嘗仕。其性直,恐為名聲所累,少與人交,故知其書者少。

(選自宋代葉夢得《避暑錄話》,有刪改)

注:①鬻(yCi),賣。②端,長度單位。布帛二丈(或六丈)為一端。

1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積三十年不籟輟:收拾

B.眾人耳之異:認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絹學書耳假:借

D.凡有欲染早者皂:黑色

15.下列句中,加點“于”的含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賃小屋于水柜街

A.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D.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以紙饋之者/不問多寡/入手即書

B.有以紙饋之者不問/多寡入手/即書

C.有以紙/饋之者不問/多寡入手即書

D.有以紙/饋之者不問多寡/入手即書

17.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友正從小學習書法,并專心練習。為了購買紙張,他賣掉了價值三百萬錢的別館。

B.張友正搬離舊居,與染工為鄰,是因為染坊里有染過的絹,可以用來練習書法。

C.蘇子瞻應(yīng)邀到友正家吃飯,看到長案上放置著筆墨紙等,而飯菜放在旁邊,大笑起來。

D.友正、子瞻二人每飲一巡酒,就展開紙張,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酒喝完了,紙也用完了。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其性直,恐為名聲所累,少與人交,故知其書者少。

送王進士?之任揚州序汪琬

諸曹失之,一郡得之,此十數(shù)州縣之慶也。國家得之,交游失之,此又二三士大夫之憾也。吾友王子

貽上,年少而才。即舉進士于甲第②,當任部主事,而用新令,出為推官?揚州,將與吾黨別。吾見憾者方

在燕市④而慶者已翹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間矣。王子勉旃?!事上宜敬,接下宜誠,蒞事宜慎,用刑宜寬;反

是罪也。吾告王子止此!朔風初勁,雨雪載途,搖棗而行,努力自愛。

[注釋]①王進士:即王士稹,字貽上。他與汪琬一同考中進士。②甲第:科舉考試的等第。③推官:官職

名。④燕市:指京師。⑤勉旃(zhan):勉勵。旃:語氣助詞。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雕舉進士②搖策而行

20.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