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3頁湖北省鄂東南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聯合模擬語文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共23道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華美學精神”的重大命題,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摘自中共中國文聯黨組《讓文藝點亮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材料二:1913年,魯迅先生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闡述了美術的目的與致用是“可以表見文化”“可以輔翼道德”“可以救援經濟”。1928年6月,蔡元培先生在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公布的《國立藝術院組織大綱》中強調:“這個學校有三個任務:一是培養(yǎng)專門藝術人才;二是倡導藝術運動;三是促進社會美育?!痹诿褡逦ky之際,作為革命家與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將目光聚焦到新人的養(yǎng)成,聚焦到人之生活的建設,希望以美育代宗教,要以純粹的美喚醒人心。近百年過去了,我們的美育無論是知識上的掃盲,還是美學上的提升,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社會美育的意義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美對于當下的中國來說,是修養(yǎng)之學,更是創(chuàng)新力量,需要以藝術創(chuàng)造、文化創(chuàng)新、社會美育來塑造民眾的審美情趣,使之成為一種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實現共同富裕的能量。美育是人文教育,面對的是人的精神和文化世界。當前,美育仍是我國整個教育事業(yè)中的相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傮w上,我們還應圍繞中華美學精神與中華美育精神,加強對其歷史生成、獨特觀念、豐富形態(tài)的深度研究,把握其精神實質和內涵,用中華美學和美育精神滋養(yǎng)青年一代:同時充分發(fā)揮美育的主導作用,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引領青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他們發(fā)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與文化之美。(摘自金一斌《以美育人以美成人》)材料三:主持人:美育之實古已有之,經由審美、美育的人類活動成果也深刻反映著時代美學的發(fā)展脈絡。請結合中華美育傳統和發(fā)展脈絡談談中華美育精神中包含哪些重要內容?王德勝:第一,突出本性涵養(yǎng),強調培養(yǎng)良善之心,提升人的現實德性。在中國古代思想家那里,“美”包含著人的德性。孔子不僅主張“成人之美”,而且強調“《詩》可以興”,即由美育而最終達致“成于樂”的本性涵養(yǎng)目的。中國古代樂教思想中包含了許多有關本性涵養(yǎng)的要求,《樂記》就明確肯定了音樂在感發(fā)人心、培養(yǎng)道德情感方面的特殊作用。而老子的“為無為”,強調滌除貪欲、成見和機心,同樣體現了對人的本性涵養(yǎng)能力的極端重視。第二,強調人格美培養(yǎng),追求人格美的輻射效應。儒家的“君子”“圣人”,道家的“至人”“神人”“真人”“圣人”,都是有著特殊人格魅力和審美效果的理想型人格。孟子將人格修養(yǎng)歸為“善”“信”“美”“大”“圣”“神”等由低到高、由內往外、由己及人的發(fā)展鏈條,主張存心養(yǎng)性、發(fā)揮善性,培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孕育“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老子認為圣人人格“光而不耀”,突顯人格精神特有的審美效應。這種對人格美的重視,意在以人格激勵方式培植人對完整生命的覺悟,突顯了內在精神培養(yǎng)的現實意義。所謂“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中華美育精神以人格美“化人”的終極理想,直接影響了中國古代藝術把領悟藝術家人格精神當作一個核心傳統。第三,提倡由心靈改造通向人生樂境的尋獲與感動。本性涵養(yǎng)、人格鍛造,終是為了人在現實中調轉心靈的方向,積極地發(fā)現和感受生機涌動、充滿樂觀活力的人生境界。因此,中華傳統美育致力于通過個體心靈修習而實現現實人生的精神安頓?!墩撜Z·先進》中關于“曾點氣象”的記載,即是如此。王一川:中華美育精神傳統,在當代美育中應當主要體現為與天文、地文和人文相交融的“文心”人格的養(yǎng)成。在這里,它可以透過儒家、道家和禪宗的美育精神得到具體呈現。這三種美育傳統之間雖然略有差異,但總體精神是相通的,即都主張以人心去感應和順應天地人之道,達成剛柔與仁義的和諧。儒家美育精神體現在,美育的最高目標不在于戰(zhàn)勝他人或征服天地,而在于遵循天道以及追求含蓄之美。道家美育精神相信,美育的目標在于個體順應天道而回歸于素樸本性,不以虛妄言行去干預天道而只是回歸于天道的素樸之美。禪宗美育精神崇尚空靈之美,這與儒家美育精神和道家美育精神分別標舉個體的含蓄之美和對素樸之美的回歸不同,主要突出個體物質欲望的消解和心靈沉靜自修的重要性。當然,這些中華傳統美育精神作為過去時代的精神遺產,需要運用“兩個結合”予以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的那樣,“清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fā)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進而在現代美育制度基礎上激活中華美育精神傳統,建設一種同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相適應的新型美育方式。(摘自張穎天《尚美崇德以美培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華美學精神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審美本質的提煉,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時代追求。B.中華美育精神是中華美學精神在民族實踐活動的現實呈現,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C.儒家、道家與禪宗在美育精神追求上略有差異但整體相通,都是以順應天道為最高目標。D.儒道兩家“君子”“至人”“圣人”等人格,都反映了中華美育精神對人格美培養(yǎng)的強調。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華傳統美育精神提倡由心靈改造以實現精神的安頓,故而曾點向孔子描繪了一個生命樂境,凸顯內心的自由和精神的愜意。B.當下中國的美育取得了巨大進步,其意義己發(fā)生變化,美不僅是修養(yǎng)之學,更是創(chuàng)新力量,推動了社會創(chuàng)新和實現共同富裕。C.孟子將人格修養(yǎng)歸為“善”“信”“美”“大”“圣”“神”等發(fā)展鏈條,意在通過個體心靈修習而實現現實人生的精神安頓。D.中華傳統美育精神是過去時代的精神遺產,如果運用“兩個結合”對其轉化發(fā)展,就能探索面向未來的美育創(chuàng)新和建設。3.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中華美育精神中“突出本性涵養(yǎng)”這一內容的一項是(3分)A.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杜甫《客至》)B.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C.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楊萬里《小池》)4.材料二中有不少引用,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應“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請根據材料談談這對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有何啟示。(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泥土與月亮梁衡魯藜的詩《泥土》堪稱經典。上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讀就記住了: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但是直到前不久,我才得知作者的傳奇故事。魯藜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發(fā)表了詩作,在延安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都有許多好作品,他還曾擔任天津市文學工作者協會的負責人。在反胡風運動中,他受牽連入獄,妻子與他離婚。他孤身一人支撐,苦度殘年。然而,有一個女子從沒有忘記他。那是他早年認識的一個姑娘,叫劉穎西。那時,她在報上讀到魯藜新發(fā)表的詩作,知道他已平反復出,便苦苦尋找。當他們見面時,魯藜一臉風霜,已是一位步入暮年的花甲老人。劉穎西勇敢地說出埋藏在心底幾十年的愛,表示要嫁給他,最終二人牽手終生。魯藜的遭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卻又夾雜了一點人生的喜劇?!赌嗤痢肥且皇渍芾碓?。既然是說理,就要用邏輯思維,但這必然枯燥,于是又要回到形象思維中來,借助景物、形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形境之美,寓理于形;如可能的話,同時也創(chuàng)造一個情境之美,寓理于情,這樣才能“三步上籃”,收理美之效。抒情詩的“形”多為客觀之形,自然之景;而哲理詩的“形”多為已經摻進了人的活動的“事物”。馬克思說:“科學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哲理詩就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處理感性的材料,寓理性于感性。朱熹的老師劉子翚看到桌子不穩(wěn),人們用木片去墊桌腿,便寫了一首詠物詩:“匠余留片木,榰案定欹傾。不是乖繩墨,人間地少平?!眲⒆恿毭枋鲇媚酒ё溃@里面已經有了敘事情節(jié),并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形情兼?zhèn)洌砗糁??!赌嗤痢芬辉娭挥兴木?,作者用了兩個鮮明的形象:珍珠與泥土。他又吐露了一件心事:寧愿做泥土為人鋪路,而不愿做珍珠自戀、自詡。這是一種冷靜的思考、深沉的情感,是他人生觀、價值觀的真實披露,在人品修養(yǎng)方面有強烈的感召力并兼有審美意義。我冒昧猜測,文學女青年劉穎西對魯藜萌生愛意,也許就是這首詩讓她怦然心動?!赌嗤痢分源騽游?,是因為它指導了我的工作。我在上世紀70年代初入記者行當,中間換崗幾年,70年代末回歸,此后未離新聞崗位。在外行看來,新聞是一個很熱鬧的行業(yè),記者走南闖北,被稱為“無冕之王”,風光無限。在業(yè)內,誰又不想當一個名記者?于是搶頭條、出風頭,為出名而制造假新聞的事也時有發(fā)生。甚至有已得全國新聞大獎,卻因造假被舉報撤銷的。在任何一個行業(yè),名譽和金錢都是最難抵擋的誘惑。我在新聞出版署任上時曾主持評選全國年度十大假新聞,就是想正一下行風,回歸記者的道德操守。從深層探討,這其實是個理論問題,涉及對記者職業(yè)的認知。記者并不是事件的主體,而是事件的傳播者;記者不像作家那樣可以編故事,而必須忠實于客觀事件。這是一種職業(yè)道德。記者的出發(fā)點不應是自己出名,而是把客觀信息報道好,待人物、事件出了名,記者或許能借光成名。就是說,你報道的人物、事件是太陽,你是月亮,你在借太陽發(fā)光。當時,我一看到魯藜的這首詩,就如遇知音,引起共鳴,于是仿其格寫了四句:給記者總想做一個太陽就時時怕埋沒了自己的光芒把自己當作月亮吧,要發(fā)光雙手先捧起一個太陽我把它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后來年紀大了,講課時又常作為贈語,提醒剛入行的年輕人。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yè)論文中將人從事的工作分為兩類:一類是為著自己的幸福,為自己而勞動;一類是為著別人的幸福,為別人而勞動。他說:“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绻覀冞x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馬克思的這一段話很經典,是他對人生觀的詩意表達。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那年的12月18日,中央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并表彰了全國改革有功的代表人物100名。各行各業(yè)都有,從經濟學家到歌唱家、運動員,從厲以寧到李谷一、姚明。然而,這100個人里沒有一個記者。我感慨良多。正好那年獲得了一個“新聞教育良友獎”,在頒獎會上,我答謝詞的題目就是《我們捧起了100個太陽》:這100個人的成名,有哪一位沒有我們新聞人的汗水,沒有經過我們新聞界的報道、宣傳、推廣呢?凌煙閣上群英像,不問作畫是何人。平時甘為孺子牛,國有難時拍案而起。這就是新聞人。這時,距我第一次讀到魯藜的那首詩已經過去了近40年。魯藜絕不會想到,他的這首小詩有一天會指導新聞工作,會伴隨一個年輕記者一直走到職業(yè)的終點。而我相信,這四句詩所影響的也絕不是我一個人。這就是經典的力量。(有刪改)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形情兼?zhèn)?,理呼之欲出呼之欲出:即將揭曉或出現B.也許就是這首詩讓她怦然心動怦然心動:對文才頓生好感C.記者走南闖北,被稱為“無冕之王”無冕之王:地位低但影響大D.平時甘為孺子牛,國有難時拍案而起拍案而起:形容十分的憤怒7.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寫女青年劉穎西在得知魯藜平反復出情況下奔赴與魯藜結合,著力表達了作者對女性敢于追求愛情的高度贊美。B.文章以經典詩歌為圓心,輻射出職此倫理、人生價值等多個思考維度,但第四段則是談文學理論,有游離中心之感。C.《泥土》《給記者》均突出了謙遜與奉獻的寶貴品質,前者側重普遍人生價值觀,而后者則是具體指向新聞職業(yè)倫理。D.文中援引的馬克思的第二處話語與文中倡導的奉獻精神、甘當泥土的理念相呼應,飽含作者對當時不良風氣的批判。8.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文末“這就是經典的力量”的內涵。(4分)9.學校準備組織新詩創(chuàng)作大賽,請你選擇某種職業(yè)(如教師、醫(yī)生等),仿照魯藜《泥土》的形式,自擬詩題,寫四句詩,并簡要闡述理由。(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夫居高者,自處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處不安則墜,任杖不固則仆。是以圣人居高處上,則以仁義為巢;乘危履傾,則以圣賢為杖。故高而不墜,危而不仆。昔者堯以仁義為巢,舜以稷契為杖,故高而益安,動而益固。處晏安之臺,承克讓之涂,德配天地,光被八極,功垂于無窮,名傳于不朽,蓋自處得其巢,任杖得其人也。秦以刑罰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李斯、趙高為杖,故有頓仆跌傷之禍。何者?所任者非也。故杖圣者帝,杖賢者王,杖仁者霸,杖智者強,杖讒者滅,杖賊者亡。詩云:“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北娦昂闲?,以傾一君,國危民失,不亦宜乎!道莫大于無為,行莫大于謹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寂若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無為者,乃有為者也。秦始皇設刑法,為車裂之誅,筑長城以備胡越。蒙恬討亂于外,李斯治法于內。事愈煩而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天下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舉措大眾,刑罰大極故也。君子尚寬舒,以褒其身;行身中和,以致疏遠;民畏其威而從其化,懷其德而歸其境,美其治而不敢違其政。民不罰而畏不賞而勸漸漬于道德而被中和之所致也夫法令所以誅暴也,故曾、閔之孝,夷、齊之廉,此寧畏法教而為之者哉?故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何者?化使其然也。故近河之地濕,而近山之木長者,以類相及也。高山出云,丘阜生氣,四瀆東流,百川無西行者,小象大而少從多也。(選自《群書治要·卷四十·韓子三略新語賈子》)材料二: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崩鲜戏Q:“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薄胺钭陶?,盔賊多有?!碧饭唬骸靶旁帐茄砸玻》钫咧沃?,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選自《漢書·酷吏列傳》)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得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民不罰A而畏B不賞C而勸D漸漬E于道德F而被G中和之所致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履,經歷,到達,與《過秦論》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意思相同。B.詩,書名,即《詩經》,它與《尚書》《儀禮》《周易》《春秋》合稱“五經”。C.“民畏其威而從其化”與《侍坐》中“子路率爾而對曰”的“而”用法不同。D.“夫法令所以誅暴也”與《鴻門宴》“所以遣將守關者”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陸賈以“巢”和“杖”為喻,強調統治者需依托仁義、圣賢方能長治久安。B.陸賈認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修筑長城、征討胡越等舉措消耗了國力。C.舜彈琴歌詩,然而天下大治,體現了“無為”表象下蘊含的“有為”本質。D.“近河之地濕,近山之木長”,這說明環(huán)境對百姓教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13.把材料中畫模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眾邪合心,以傾一君,國危民失,不亦宜乎!(2)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4.兩則材料都批判了嚴刑峻法,但論證角度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5~16題。新月【明】吳寬新月如少女,靜娟凝晚妝。亭亭朱樓上,隱隱銀漢旁。桂樹未全長,玉兔在何方?自然多思致,何必滿容光?黃昏延我坐,檐下施胡床。遂爾成良會,清風復吹裳。愿言常不負,莫學參與商。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首古風詩歌,詩人在前八句側重描繪新月的形象,后六句則側重“我”向明月抒情。B.“亭亭朱樓上,隱隱銀漢旁”這兩句,兼用比喻與疊詞,一虛一實,極富錯落有致之美。C.詩人以新月為圣潔的審美對象,令人耳目一新,體現了詩人雍然恬雅,秀健深靜的風格。D.“黃昏延我坐,檐下施胡床”用語奇雋,黃昏為“我”鋪設坐具,突顯對黃昏新月之深愛。16.散文家梁衡認為,文學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美大致有形境、情境、理境之美三個層次。簡要分析“自然多思致,何必滿容光”兩句是如何體現這一觀點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習近平總書記鼓勵青年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要承擔起實現強國夢的重大責任,正如曾子在《論語·泰伯》中所說的“▲,▲”。(2)在《石鐘山記》中,蘇軾在親自尋訪石鐘山后,批判了“▲,▲”的錯誤態(tài)度與做法,強調了求實的精神。(3)古代文人常常通過一些日常細節(jié),含蓄自然地傳達出等待中清閑落寞的心緒,比如“▲,▲”。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近來,人工智能在文史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屢屢引人關注。從識讀古文字到標點古籍,從拼合破碎文物到解析詩詞,(甲),但已經“牛刀小試”,為文史研究帶來許多新的可能。在信息存儲、信息處理方面,人工智能具有顯著優(yōu)勢,這將有助于提升文史研究的效率。①拿二十四史,②卷帙浩繁,③雖然是訓練有素的歷史學者,④每天讀一卷,⑤也需要近十年才能讀完。因此,二十四史雖是基礎書,但罕有學者將其通讀。就算花了許多時間通讀下來,接踵而至的問題是:4000萬字中有多少內容能夠留存在頭腦中?就算全都記住了,能否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從最初摘抄卡片,到后來借助典籍數據庫,文史學界一直在嘗試解決這些難題。未來,人工智能如果能夠窮盡古今中外所有已知文獻,并且具備使用一些理論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產出的學術成果必然是值得期待的。清人戴震說,治學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以此標準來衡量進入文史研究領域的人工智能,(乙),可謂“淹博”,又能夠以某種邏輯方式將這些文獻串聯起來,得出一個結論,甚至敷衍成文,較之于傳統的典籍數據庫,其在“識斷”“精審”上更進一步。但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尚無法取代人類自己的閱讀與思考。一流學者的“識斷”“精審”,是人工智能尚無法企及的。在讀紙書的那個年代,史學家陳寅恪學問淵博,但他并不矜奇炫博,而是很善于從常見文獻中洞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許多著述“其所征引,不出習見之書”,為人嘆服。與自然科學不同,人文研究許多時候并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是史家的褒貶、哲人的智慧,還是文學家的情感、書畫家的筆觸,都需要研究者真正讀進去,才能“同情”“共鳴”。每個研究者的“識斷”或許不同,但這正是人文學術的活力所在。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就在鐘揚差點兒失去信心的時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B.這個長度單位——光在一年里所通過的距離——稱為1光年。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D.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19.文中第二段有兩處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有人認為,文中畫波浪線句子中的論證隱含了“數據完備性必然導向優(yōu)質研究”的假設。試從文史研究的特點出發(fā),指出該假設可能忽略的邏輯盲點。(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近日,一篇題為《村里來了大學生村醫(yī)》的深度報道掀起熱議。今年4月,在甘孜州人事考試網上看到該州招聘大學生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公告——有助理醫(yī)師資格證的人員可以免筆試,通過面試后可納入事業(yè)編。26歲的更求才巴激動了:“去基層鍛煉,這是個好機會?!币粋€月后,更求才巴正式成為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為地廣人稀,高寒缺氧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洛須鎮(zhèn)洛須村500多位村民提供近在身邊的醫(yī)療服務。這只是“大學生鄉(xiāng)村醫(yī)生專項計劃”的一個縮影。截至2024年12月,專項計劃錄用的近7000名大學生鄉(xiāng)村醫(yī)生均已陸續(xù)走上工作崗位。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1.C2.D3.B4.①增強文章說服力。魯迅和蔡元培都是具備影響力和權威性的人物,引用其觀點,為文章關于美育的論述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使讀者更容易接受和認可作者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②引出下文論述。通過引用二人的觀點,自然地引出了關于美育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與變化、作用和意義的探討,使文章的論述有了歷史的縱深感和連貫性,為進一步闡述當下美育的任務和發(fā)展方向做了鋪墊。③豐富文章內容。這些經典言論不僅展示了不同時期的文化名人對美育的思考,也體現了美育在歷史進程中的傳承和演變,使文章在論述美育問題時更加全面深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深度。(每點2分,要點1分,分析1分。任答兩點滿分)5.①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營養(yǎng),挖掘中華美學精神的豐富內涵,如中華傳統美育精神中突出本性涵養(yǎng)、強調人格美培養(yǎng)、提倡由心靈改造通向人生樂境等內容。②要把握中華美學精神的精神實質和內涵,將其與當代社會發(fā)展相結合,讓中華美學精神在新時代發(fā)揮新的作用,如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引領青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他們發(fā)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美。③要對中華美學精神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運用“兩個結合”,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相適應的新型美育方式,開創(chuàng)新的藝術和審美局面。(每點2分,答對三點滿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6.C7.C8.①經典作品具有跨越時間的持久生命力。如作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初讀到這首詩,到40年后仍然在職業(yè)終點時感受到它的指導作用。②經典作品具有跨越職業(yè)的普適價值。如《泥土》不僅對文學愛好者有啟發(fā),還對新聞工作者等不同職業(yè)的人有指導意義,幫助他們在職業(yè)道德和人生觀上找到方向。③經典作品喚起情感的共鳴與激勵。如《泥土》反映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價值觀,在不同時代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為人們提供精神滋養(yǎng)和啟示。(每點2分,要點1分,分析1分。任答兩點滿分)9.示例(教師):給教師總想做一棵大樹就時時擔憂風雨摧折把自己當作根須吧默默托起滿園春色。理由:教師如根須滋養(yǎng)學生,謙遜奉獻,契合《泥土》精神。(詩歌標題1分,詩歌正文3分,理由分析2分)10.BDF解析:原文斷句為“民不罰而畏,不賞而勸,漸漬于道德,而被中和之所致也”。11.BD12.B解析:“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修筑長城、征討胡越等舉措消耗了國力”分析錯誤。修筑長城、征討胡越等,主要是支撐“舉措大眾”,而非成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13.(1)如果眾多的邪惡小人合在一起來傾覆一個國君,國家滅亡,人民流散,不也是必然的嗎?(“傾”“宜”各1分,句意2務)(2)這些說得都是真實正確的!法律是治理國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壞的本源。(“信哉是言也”主謂倒裝1分,“制治清濁”1分,句意2分)14.①材料一從歷史經驗(堯舜與秦對比)論證,強調仁義和賢才的重要性;②材料二引用儒道觀點,從理論層面說明道德教化的作用優(yōu)于法令。(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5分)15.D解析:“黃昏為‘我’鋪設坐具”的理解錯誤,“黃昏延我坐”使用了移情(或擬人)的手法,但“檐下施胡床”的主語是“我”而非黃昏。16.①“自然多思致,何必滿容光”寫出了新月雖然形體還不完整,但一彎缺月,也正像少女臉上天然秀美、不必描畫的修眉,自然可愛。是為形境之美。②新月雖未圓滿,作者也未求圓滿,新月一顰一顧,別有風情,表達了對新月的喜愛。是為情境之美。③新月盡管外形缺而不全,缺陷美也是人間的一種至美,具有美學的余韻。是為理境之美。(每點2分,答對三點滿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3)參考示例: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庭院深深深幾許?亂紅飛過秋千去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18.A解析:A選項與文中的破折號的作用均為“標示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后三項中的破折號作用分別為“標示插入語”“標示話語的中斷或間隔”“用于引文、注文后,標示作者、出處或注釋者”。19.接踵而致-接踵而至;融匯貫通-融會貫通。(找出錯誤1分,正確修改1分,共4分)20.①“拿二十四史”改為“拿二十四史來說”(或“以二十四史為例”等)③“雖然”改為“即便”(或者“即使”等)(序號1分,修改1分,兩處共4分)21.甲:人工智能雖然尚未“大顯身手”乙:可以搜羅眾多相關文獻(甲處,需與緊跟后面的句子構成轉折關系。乙處需注意前句已有主語“人工智能”。如果意思對,但補寫出的句子是病句,則不給分)22.盲點一:文獻窮盡不等于理解深度。比如詩詞隱喻需文化背景等的支撐,存在多義性的理解。盲點二:理論方法的應用受研究者主觀詮釋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歷史褒貶無統一邏輯框架,存在多種可能。(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23.略【參考譯文】材料一:居于高位的人,自我安置不能不平穩(wěn):走在危險之地的人,使用的手杖不能不堅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班組人員培訓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
- 保潔員終末消毒流程及標準
- 《醫(yī)療質量管理》課件
- 【中學課件】自然景觀的欣賞與理解
- 《醫(yī)療管理制度》課件
- 《高考英語講座》課件
- 讀書活動總結模版
- 如何做好壓力管理
- 新入職人員培訓心得體會模版
- 弘揚國學 傳承經典活動
- 預付煤款合同模板
- 光影中國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工科中的設計思維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2020年全國II卷英語高考真題試題(答案+解析)
- 腦洞大開背后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科傻平差軟件說明指導書
- ipo上市商業(yè)計劃書
-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英語期末考試試題
- 《養(yǎng)老護理員》-課件:老年人安全防范及相關知識
- 小兒肺炎診治考核試題及答案
- 五年級信息技術第13課畫城堡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