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各區(qū)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文言文一》_第1頁
2024年上海各區(qū)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文言文一》_第2頁
2024年上海各區(qū)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文言文一》_第3頁
2024年上海各區(qū)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文言文一》_第4頁
2024年上海各區(qū)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文言文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高三二模文言文一匯編

【24二模徐匯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4—19題。(19分)

后者①王承福傳〔唐〕韓愈

①后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

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

手鑲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②又日: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

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食焉而

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鏡以嬉。夫鏡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

愧,吾心安焉。

③嘻!吾操鏡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再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

鄰,或曰:“噫!刑戮也!”或日:“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蔽嵋允怯^之,非所謂食焉怠

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

焉。

④又日: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

⑤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以有家

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貪邪而亡道以喪其

身者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注〕①后者:"號同"檸’,抹墻的工具鏡子。后者,指泥瓦匠人。

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2)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15.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而歸其屋食之當焉()

A.還給B.支付C.贈送D.算計

(2)不擇其才之稱否而置之者邪()

A.貪求B.承受C.侵犯D.冒充

16.第①段畫曲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4曼衣食

17.把第④段中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18.王承福的言行有哪幾點值得作者“自鑒”?請結(jié)合文意作概括。(3分)

19.第⑤段畫線句作者對王承福的評議你是否認同?結(jié)合文意加以評析。(4分)

14.(2分)團征調(diào)團盡

15.(2分)0B0A

16.(3分)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銀衣食

評分說明:錯一處扣1分,扣到0分為止

17.(5分)答案示例:功勞大的人,那用來供養(yǎng)自己的物資就豐富。妻子和兒女都是要

由我供養(yǎng)的人,我能力微薄而功勞小,沒有他們也是可以的。

評分說明:"功大者""所以""奉""博""養(yǎng)于我""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一點扣1分,每個

分句最多扣1分

18.(3分)答案示例:人選擇職業(yè)要盡己所能;人應當自食其力;為人做事要安守本分,

做到問心無愧。

評分要點:一點1分

19.(4分)答案示例一:作者批評王承福不愿勞心勞力來養(yǎng)家,更不肯為別人做事這一

觀點有失偏頗:王承福憑泥匠技藝自食其力,有結(jié)余還資助病弱者,既能自立還盡其所能幫助

別人,不該批評。

答案示例二:王承福不肯勞心勞力來養(yǎng)家,更不愿為別人做事,作者站在“齊家治天下〃

的立場來批評他有一定道理,一個人不僅要自食其力,還應該承擔起養(yǎng)家、助人的社會責任,

社會才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評分要點:批評內(nèi)容2分,評析觀點及理由各1分

【24二模金山區(qū)】

(-)閱讀下文,完成第13—18題。(20分)

太傅王文恪公傳(明)王守仁

①公諱鰲,字濟之。公自幼穎悟不凡,十六讀書太學,太學諸生爭傳誦其文,一時先達名

流咸屈年行求為友。成化甲午,應天鄉(xiāng)試第一,主司異其文,目:“蘇子瞻之流也。’'錄其論策,

不易一字。乙未會試,復第一。

②方春,上游后苑,左右諫不聽,公講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上為罷游。時邊烽甚急,公上

籌八事,雖忤權(quán)幸,而卒多施行,公輔之望日隆。武宗在亮^①,內(nèi)侍八人,荒游亂政,臺諫

交章,中外洶洶。公協(xié)韓司徒率文武大臣伏閣以請,上大驚怒,有旨召公等至左順門。中官傳

諭甚厲,眾相視莫敢發(fā)言。公目:“八人不去,亂本不除,天下何由而治!”議論侃侃,韓亦危

言繼之,中官語塞。一時國論倚以為重。(劉)瑾入柄司禮,詔補內(nèi)閣缺,瑾意欲引冢宰焦②,

眾議推公。瑾雖中忌而外難公論,遂與焦俱入閣。瑾方威鉗士類,按索微瑕,輒枷械之,幾死

者累累。公亟言于瑾口:“士大夫可殺不可辱,今既辱之又殺之,吾尚何顏于此!”由是類從寬

釋。瑾銜韓不已,必欲置之死無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內(nèi)閣劉謝二公公前后力救之,乃皆得免。

瑾驕悖日甚,毒流縉紳。公逼之不能得,居常戚然。瑾口:“王先生居高位,何自苦乃爾耶?“

公日求去。瑾意愈嘯③,眾虞禍且不測。公日:“吾義當去,不去乃禍耳。"瑾使伺公無所得,

且聞交贄亦絕,乃笑曰:“過矣?!庇谑菓┦枞?,許之。

③公既歸吳,屏謝紛囂,脩然④山水之間,究心理性,尚友千古。至其與人,清而不絕于

俗,和而不淆于時,無貴賤少長,咸敬慕悅服。平生嗜欲澹然,吳中士夫所好尚珍賞觀游之具,

一無所入。惟喜文辭翰墨之事,至是亦皆脫落雕繪,出之自然。

④史臣日:世所謂完人,若震澤先生⑤王公者,非邪?自為童子至于耆寶,自廟朝下逮閭

巷至于偏隅,或師其文學,或慕其節(jié)行,或仰其德業(yè)。所謂壽??祵?,攸好德而考終命⑥,公

殆無愧爾矣!

(選自《王陽明文集》,有刪節(jié))【注】①亮^(an):古時候君王或士大夫為直系尊親居

喪守孝。②冢宰焦:冢宰是官名,焦指焦芳。③嘯(fu):古同“拂”,違逆,乖戾。④脩(xiao)

然:是無拘無束(超脫)的樣子。⑤震澤先生:是對出生于震澤的王鰲的敬稱。⑥攸好德而

考終命:尊崇美德,享盡天年。

13.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雖在權(quán)幸()(2)瑾銜韓不已()

14.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2分)

(1)一時先達名流咸居年行求為友()

A.委屈B.折服C.降低身份D.強迫

(2)瑾意愈口弗,眾虞禍且不測()

A.欺騙B.期待C.擔憂D.防備

15.第②段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必欲置之死無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內(nèi)閣劉謝二公公前后力救之

16.把第②段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瑾驕悖日甚,毒流縉紳。公遏之不能得,居常戚然。

17.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最后一段作者感嘆“公殆無愧爾(所謂完人)”的理由。(4分)

18.第③段和下面材料都有王公歸吳后的家居生活記錄,分析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4分)

家居十四年,廷臣交薦不起。(《明史?王鰲傳》)

(四)20分

13.(2分)(1)觸犯(2)懷恨

14.(2分)(1)C(2)C

15.(3分)必欲置之死/無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內(nèi)閣劉謝二公/公前后力救之

評分說明:錯一處扣1分,扣完3分為止。

16.(5分)劉瑾一天比一天傲慢悖逆,危害官員。王公阻止他而不能成功,平常是(一幅)

悲傷的樣子。

評分說明:"瑾驕悖日甚","公遏之不能得","居常戚然"這三個單句一個扣分點,"毒流縉紳”

兩個扣分點。

17.(4分)答案示例:作者感嘆王公接近是完人的理由有三:其一,他才華橫溢一一十六歲入

太學讀書時,文章為人誦讀,應試接連第一。其二,他品質(zhì)優(yōu)秀,智勇雙全一一敢于勸諫皇帝

不要游田和除去內(nèi)侍八人,敢于面對劉瑾的霸道專權(quán),剛正不阿,仗義執(zhí)言,退守自如。其三,

他性情淡泊,志趣高雅一一隱居吳地山水,究心理性,與古人為友,沒有吳地士大夫所喜歡的

游玩之物,只喜歡寫文弄墨。

評分說明:寫出理由,能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言之有理的一點給2分。

18.(4分)答案示例:本段文字體現(xiàn)了傳記作品的特征,敘事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動傳

神,詳細記載了王公的隱居生活,體現(xiàn)了他淡泊功名和志趣高雅(1分),同時尊稱他為"公",

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賞。(1分)對于同樣的史實,乙文簡潔明了,冷

靜客觀記載事實(1分),不帶敘述者的主觀情感,符合正史的特征。(1分)

評分說明:表達方式的不同及分析,各2分;情感色彩的不同及分析,各2分。意思接近即

可。

【24二模嘉定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15—20題。(20分)

①釋法顯,姓龔,平陽武陽人。有三兄并髯就?而亡。父恐禍及顯,三歲便度為沙彌②,

居家數(shù)年,病篤欲死,因以送還寺,信宿便差,不肯復歸。十歲遭父憂。叔父以其母寡獨不立,

逼使還俗。顯目:“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遠塵離俗,故入道耳?!笔甯干破溲阅酥?。

②???jīng)律舛闕,誓志尋求。以晉隆安三年,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發(fā)自長

安。西渡流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望人骨以標行路耳。

顯任緣委命直過險難。有頃,至蔥嶺。嶺冬夏積雪,山路艱危壁立千仞。昔有人鑿石通路傍施

梯道,凡度七百余所。又躡懸瓶③過河數(shù)十余處,皆漢之張騫、甘父④所不至也。次度小雪山,

遇寒風暴起?;劬班鋺?zhàn)不能前。語顯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殞?!毖越^而卒。顯

撫之泣目:“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孤行?”遂過山險。凡所經(jīng)歷三十余國。

③將至天竺。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粗素,而神氣俊遠。顯雖覺其韻高而不悟是神人。

后又逢一少僧。顯問日:“向耆年是誰耶?”答云:“頭陀迦葉⑤大弟子也?!憋@方大惋恨,

更追至山所,有橫石塞于室口,遂不得入。顯流涕而去。

④后至中天竺。顯留三年,學梵語梵書。方躬自書寫。于是持經(jīng)像,寄附商客,到師子國

⑥。顯同旅十余,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常懷悲慨。

⑤停二年,附商人大舶循海而還,復隨他商東適廣州。舉帆二十余日,夜忽大風,合舶震

懼。眾咸議日:“坐載此沙門使我等狼狽,不可以一人故,令一眾俱亡?!惫灿浦?。法顯檀

越⑦厲聲呵商人日:"汝若下此沙門亦應下我,不爾便當見殺!”后至荊州,卒于辛寺,春秋

八十有六。眾咸慟惜。

(選自五代梁釋慧皎《高僧傳》,有刪改。)

【注釋】①髯渤:年幼。髯:音tido,部:音chGn。②沙彌:初出家的男性佛教徒。

③.瓶:粗繩索,音gVng。④甘父:胡人,奉漢武帝命,扈從張騫出使大月氏。⑤頭陀迦葉:

頭陀:僧人。迦葉:指摩訶迦葉,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⑥師子國: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

⑦檀越:施主,佛道對布施者的敬稱。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宿便差差()(2)遇寒風暴起暴()

16.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jīng)律舛闕()

A.艱困散佚B.違逆闕如C.錯亂缺失D.迷失不順

(2)坐載此沙門使我等狼狽()

A.安坐B.徒然C.恰巧D.由于

17.第②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望人骨以標行路耳。

18.把第⑤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法顯檀越厲聲呵商人口:“汝若下此沙門亦應下我,不爾便當見殺!”

19.上文第①段介紹法顯叔父想讓法顯還俗盡責,但是最終作罷,是因為:0

(3分)

20.世人稱譽法顯是早于唐代玄奘的天竺取經(jīng)第一人,玄奘歷經(jīng)千辛萬苦,取得經(jīng)文,《大

唐西域記》“論贊”稱玄奘在印度“親承梵學”,但“無忘返跡”,“逾蔥嶺之危磴,越沙磺

之險路”,回到故國。法顯與玄奘的經(jīng)歷、成果和精神相似,請結(jié)合上文具體內(nèi)容,對此加以

評析。(5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15.(2分)

(1)差(同"瘍chai”,病愈)(2)暴(突然)

16.(2分)⑴C(2)D

17.(3分)

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望人骨以標行路耳

18.(5分)答案示例:

法顯的施主以嚴厲的聲音呵斥那些商人:“你們?nèi)绻堰@個和尚扔下船,那也應當我把

一起扔下去,不這樣的話,你們現(xiàn)在就先殺了我?!?/p>

19.(3分)答案示例:

法顯認為自己出家本不是因為有父母親,而是自己想要遠離塵俗;叔父雖希望法顯還俗盡

責奉親,但發(fā)現(xiàn)其對佛教信仰堅定,說法在理。

20.(5分)答題示例:

法顯和玄奘都是從長安出發(fā),途經(jīng)沙漠、雪山,經(jīng)過三十多國,最終到達天竺,后又歷經(jīng)

艱險回國;其成果是在天竺學習梵文,取回經(jīng)書佛像。法顯為了解決經(jīng)書訛誤缺失的問題,不

惜冒著巨大的風險遠赴天竺,學成后又堅定返國,其意志堅定,精神偉岸。法顯和玄奘的取經(jīng)

故事啟發(fā)今天的學子:在學習和事業(yè)上樹立遠大志向,并為此不懈奮斗,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24二模楊浦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4—19題。(20分)

(甲)甫里先生傳(節(jié)選)

(唐)陸龜蒙

①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許人也。人見其耕于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圣

人書。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雖幽憂疾病中,茫然無旬日生計,未嘗暫輟。少工詩歌,欲與造

物者爭柄,遇事輒變化不一,其體裁始則穿穴險固,囚鎖怪異,破碎陣敵,卒造平淡而后已。

得一書,詳熟,然后置于方冊。值本即校,不以再三為限。書有編簡斷壞者緝之,文字謬誤者

刊之。

②先生之居,有地數(shù)畝,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萬步,有牛不減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

而田污下,暑雨一晝夜,則與江通,無別己田他田也。先生由是苦饑困,倉無升斗蓄積,乃躬

負畚鑄,率耕夫以為具。每歲波雖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譏刺之,先生目:“堯舜徽

瘠①,大禹月氐臍,彼圣人耶?吾一布衣耳,不勤劭何以為妻子之天乎?且與其蚤虱名器,雀

鼠倉庾者如何哉?”

③性不喜與俗人交,雖詣門不得見也。不置車馬,不務慶吊。內(nèi)外姻黨,伏臘喪祭,未嘗

及時往?;蚝畹弥?,體性無事,時乘小舟,設(shè)蓬席,赍一束書,茶灶筆床、釣具,耀②船郎

而已□所詣小不會意徑還不留雖水禽戛起山鹿駭走之不若也。先生無大過,亦無出入事,不傳

姓名,無有得之者,豈涪翁漁父、江上丈人之流者乎?

選自陸龜蒙《甫里先生文集》

[注]①徽瘠:形容黑而瘦。②榷:同“棹”。

(乙)江湖散人傳(節(jié)選)

(唐)陸龜蒙

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于禮樂者外之,

日:“此散人也?!鄙⑷瞬恢獝u,乃從而稱之。人或笑曰:“彼病子散而目之,子反以為其號,

何也?“散人目:“水土之散,皆有用乎?水之散,為雨為露為霜雪;水之局為潴為瀏為潢污。

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生可以藝,死可以入;土之局,損不可以挺,楚不可以為盂,

得非散能通于變化,局不能耶!退若不散,守名之筌;進若不散,執(zhí)時之權(quán)。筌可守耶?權(quán)可

執(zhí)耶?”遂為《散歌》《散傳》,以志其散。

選自陸龜蒙《甫里先生文集》

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卒造平淡而后已()(2)遂為《散歌》《散傳》,以志其散()

15.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設(shè)蓬席,赍一束書()

A.贈送B.抱著C.賞賜D.買來

(2)束于禮樂者外之()

A.使……處于外面B.背叛C.疏遠D.鄙棄

16.把甲文第①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值本即校,不以再三為限。書有編簡斷壞者緝之,文字謬誤者刊之。

17.甲文第③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所詣小不會意徑還不留雖水禽戛起山鹿駭走之不若也。

18.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甲文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19.面對世人的譏諷、嘲笑,有人認為陸龜蒙在甲文第②段中的反駁有說服力,而在乙文

中的反駁說服力不夠,你是否認同這一說法?請結(jié)合具體文本,加以分析。(6分)

14.(2分)(1)達到到達、達成(2)記錄

15.(2分)(1)B(2)D

16.(4分)遇到(有錯誤)的書立即校對,不以兩三次為限度??吹窖b訂有損壞的書,

他重新裝訂它,有文字謬誤的書,他就勘正它。(值:定語后置,緝,刊)

17.(3分)所詣小不會意/徑還不留/雖水禽戛起/山鹿駭走之不若

也。

【只看“前兩處”,徹底不看“第三處”;“前兩處”,“斷對一處”得2分,“兩處

全對”得3分;“前兩處”,“斷錯一處”扣1分,兩處都錯扣3分;至U扣1分,只有一種情

況,就是學生斷“四處”。】

18.(3分)“每歲”表明洪澇頻發(fā),陸龜蒙勞作環(huán)境惡劣,生活困苦。

“吾”,文章本來用第三人稱敘事,到這句突然轉(zhuǎn)為“第一人稱”,是作者為自己勞動成

果感到自豪、得意的情不自禁地流露。

共同刻畫出自食其力、安貧樂道的作者形象。

【說明如何刻畫1分人物形象2分】

19.(6分)

答案示例一:不認同。兩處反駁都具有說服力。

甲文,反駁針對世人嘲笑他身為讀書人卻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連用三句反問,句句切中要害。

第一句以堯舜禹三圣人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否定了世人觀點的前提。第二句作為普通人,從事農(nóng)

事養(yǎng)活一家老小是本分。第三句以蚤虱、雀鼠比喻世人,不做農(nóng)事對世間有害無益。

乙文則運用比喻論證與對比論證分別從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寫來,比較“散”

和“局”的優(yōu)劣。說明只有“散”,才能通乎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而“局”就難以變化,沒有生

命力了。最后歸結(jié)到人事,退隱已經(jīng)有名了,如果不“散”,還念念不忘獲名的手段干什么呢?

推理非常嚴密,最后令人不得不相信為人還必須“散”,而“散人”,是要有很高的德行的人

才能夠做得到的,這不是難能可貴,值得引以為榮甚至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甲文3分每一句分析各1分乙文3分手法1分分析1分效果1分】

答案示例二:認同。

甲文,反駁針對世人嘲笑他身為讀書人卻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連用三句反問,句句切中要害。

第一句以堯舜禹三圣人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否定了世人觀點的前提。第二句作為普通人,從事農(nóng)

事養(yǎng)活一家老小是本分。第三句以蚤虱、雀鼠比喻世人,不做農(nóng)事對世間有害無益。

乙文則運用比喻論證與對比論證分別從水土的“散”、“局”(被拘束)寫來,比較“散”

和“局”的優(yōu)劣。說明只有“散”,才能通乎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而“局”就難以變化,沒有生

命力了。但比喻論證中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臨時的,即水土的散與局并不能長久、穩(wěn)固地對

應人的散與局,這樣致使論證的嚴密性受損,說服力下降。

【甲文3分每一句分析各1分乙文3分手法1分分析1分比喻論證的局限1分】

【24二模浦東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9分)

①薛壬宣字德溫,號敬軒,山西河津人。自幼書史過目成誦。宣德初授監(jiān)察御史,三楊①欲識

其面,令人要之,先生辭日:“職司彈事,豈敢私謁公卿?”三楊嗟嘆焉。

②時中官王振用事,問三楊:“吾鄉(xiāng)誰可大用者?”皆以先生對。召為大理寺少卿。三楊

欲先生詣振,謝不可。又令李文達②傳語。先生日:“德遠亦為是言乎?拜爵公朝,謝恩私室,

某所不能為也?!币延稣耢稏|閣,百官皆跪,先生長揖不拜,振大恨之。都御史王文承振意,

劾為故出。先生廷折文,文言囚不服訊;系獄論死,先生讀《易》不輟。覆奏將決,振有老

仆者,山西人也,泣於灶下,振怪問之,曰:“聞薛夫子將刑,故泣耳?!闭駟枺骸叭艉我灾?/p>

有薛夫子?”日:“鄉(xiāng)人也。”具言其平生狀。振惘然,立傳旨戍邊,尋放還家。

③景泰初,起大理寺卿。蘇、松饑民貸粟不得,火有粟者之廬。王文坐以謀叛,先生抗疏

辯之。文謂人曰:“此老崛強猶昔?!敝泄俳鹩⒎钍?,道出南京,公卿餞於江上,先生獨不往。

英至京言於眾目:“好官惟薛卿耳?!?/p>

④正統(tǒng)四年,南安知府林竿言:“比者提學薛瑁以生員有疾罷斥者,追所給縻米。臣以為

不幸有疾,罷之可也。至於南給糜費於累歲而追索於一朝固已難矣。父兄不能保子弟之無疾,

今懲償納之苦,孰肯令其就學!”上是之。

⑤成化初,謚文清。隆慶五年,詔從祀孔廟,稱先儒薛子。(選自黃宗羲《明儒學案》③,

有刪改)【注】①三楊:明代內(nèi)閣重臣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因為同姓,并稱“三楊”。

②李文達,即李賢,明朝首輔,謚文達。③《明儒學案》是學術(shù)史著作,列出17個學案,記

載210位學者,每個學案都有較為固定的結(jié)構(gòu),擁有案序、傳和語錄。

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先生廷折文()(2)系獄論死()

15.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振惘然()

A.疑惑不解的樣子B.悵然若失的樣子C.不知所措的樣子D.空無所有的樣子

(2)詔從祀孔廟()

A.遵從B.祭祀C.配享D.陪祭

16.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蘇、松饑民貸粟不得,火有粟者之廬。王文坐以謀叛,先生抗疏辯之。

17.第④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至於縻給糜費於累歲而追索於一朝固已難矣

18.聯(lián)系全文,概括薛瑁的事跡,分析中官金英稱其為“好官”的原因。(3分)

20.第②段畫線句內(nèi)容和《明史?薛瑁傳》中的記載相似,請比較它們表達上的差異。(4

分)

時中官王振用事,問三■楊:“吾鄉(xiāng)誰可大用者?”皆以先生對。召為大理寺少卿。三■楊欲

先生詣振,謝不可。又令李文達傳語。——《明儒學案》

三楊以用盛出振意,欲瑁一往見,李賢語之?!睹魇?薛瑁傳》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9分)

15.(2分)(1)指責(2)判決、判處

16.(2分)(1)B(2)C

17.(5分)蘇州、松江的饑民無處借糧,放火燒了有糧食的人家的房屋。王文以謀逆反

叛罪給饑民定罪,先生向皇帝上書直言,為饑民辯護。貸”、“火”、“坐”、“以謀叛”

狀語后置、“抗疏”,1點1分)

18.(3分)至於縻給/糜費於累歲/而追索於一朝/固已難矣

19.(3分)薛瑁忠于職責,拒絕私下拜謁公卿(為官清正);他極力拒絕王楊讓自己拜

謝王振(不附權(quán)貴);為官期間他上書為蘇州饑民辯護(愛民為民);還替因病退需退還膳食

經(jīng)費的生員說情(替人著想)。這些事跡體現(xiàn)出薛瑁為官清正、不附權(quán)貴、愛民為民、替人著

想的品質(zhì),因此稱他為“好官”。

【評分說明】概括事跡2分,分析原因1分;能概括出2個事跡并加以分析原因,即可

得3分。

20.(4分)根據(jù)《明儒學案》的結(jié)構(gòu),下列語段體現(xiàn)了傳記的特征,敘事完整,人物形

象的塑造生動傳神,借王振的語言描寫反襯薛瑁即使受提攜依舊堅守節(jié)操、不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

(1分)。同時作者以“先生”相稱,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表達黃宗羲對薛瑁卓然獨立、不

附權(quán)貴的贊賞(1分)。對于同樣的史實,《明史》的記載簡潔,敘事純粹,冷靜客觀(1分),

又直稱“?!泵粠⑹稣咧饔^情感,符合正史的特征(1分)。

【評分說明】表達方式的不同及分析,各1分;情感色彩的不同及分析,各1分。

【24二模奉賢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胡應炎傳

[明]高啟

①胡應炎,字煥卿,常之晉陵人。元丞相伯顏南伐師,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詈

知府事。詈見應炎,喜日:“君,吾劇孟①也?!睉讱w告父及兄弟日:“吾家世受國恩,今

戎馬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②既應詈命,即選民之壯勇者三千人,自將乘城。為詈畫日:“吾州,京師北門,不可失

守。然城卑塹狹,兵皆市人,非素所撫循者。而北兵銳且眾,乘勝遠來,其鋒不可當,恐未易

與戰(zhàn)也。宜樹木柵傅城,益調(diào)栗,繕械,為守計?!鳖喝恢?。

③初,洙遁時,其客王虎臣盜郡印,自稱知府,詣伯顏軍門獻之。伯顏不知其詐,命還守

常,而遣兵與俱。及城,詈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顏怒,率步騎二十余萬圍之。

應炎出戰(zhàn),殺其將校甚眾。圍且久,元兵多傷斃。伯顏遂以西域諸部兵會攻。圍益急,餉援俱

絕。伯顏偵知之,諭使出降。應炎罵之,截紙、縷置盂中,若湯餅狀者,以箸引示之,曰:''吾

食,甚足!”

④城陷。詈死之,應炎率民兵巷戰(zhàn)。至孔子廟前,眾潰,猶手刃數(shù)人,力屈,遂就擒。伯

顏讓之,目:“若即嘗多殺吾將校者邪?”應炎目:“吾欲殺汝,何將校也?恨力不及耳?!?/p>

伯顏怒,腰斬之,時年二十七。

⑤余為兒童時,常聞父老言元兵取常時事,甚悉。及壯,觀史多所未載。豈搜采有失而致

然歟?抑著作者有所諱避而弗錄歟?或其事多繆悠,初皆無有,特好事者為之說歟?是皆不可

知也。每竊恨焉。近遇胡蹄江上,間為余言其祖應炎死節(jié)始末,與余昔所聞無異。(選自

《鳧藻集》有刪改)

【注】①劇孟:西漢人,游俠,曾幫助周亞夫平定吳楚叛亂。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次常境(2)自將乘城

16.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以箸引示之

A.拉開B.執(zhí)持C.挑起D.伸展

(2)伯顏讓之

A.退避B.譴責C.怨恨D(zhuǎn).呵斥

17.第①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18.將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及城,詈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

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塑造傳主形象,請依據(jù)表格內(nèi)容提示,完成填寫。(4分)

段落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第①段以身許國忠貞愛國

第②段獻計守城(1)

第③段(2)寧死不屈

第④段(3)(4)

20.簡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15.(2分)駐扎登上16.(2分)(1)C(2)B

17.(3分)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18.(5分)等到回城,姚詈等已經(jīng)入城,(王虎臣)不能進城,就返回元營,將常州城

百姓叛亂占領(lǐng)城池報告給(伯顏)。(及,省略句,反,以等)

19.(3分)(1)善于謀劃(2)拒不降敵(3)怒斥敵帥(4)大義凜然

20.(4分)表明寫作意圖,對胡應炎英勇事跡只在民間流傳而未在史書中記載感到疑惑;

表達遺憾之情。以胡氏后人親述,強調(diào)所敘事實確鑿可信,同時也有助于讀者感懷胡應炎英雄

事跡,更好地凸顯傳主精神品質(zhì)。

【24二模閔行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9分)

屯留路公傳

[明]申時行

①路公者,名瓊,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輻湊。居眾中,議論捷出,如矢激刃解,

紛糾立斷。聞其言即至倔強無不灑然屈服者,里中固嚴重之。

②成化末,大盜王弘起燕趙,勢張甚。至屯留,益殺吏民,民振恐。公嘆口:“嗟夫!賊

乃蜂起烏合,操授粗矜斗千里而莫之誰何,彼謂秦無人哉!”即詣令請授甲,愿破賊,謝百姓。

令壯而許之。乃募邑中敢死士得數(shù)百人,諷以大義,人人爭踴躍。公為設(shè)方略,率兵尾賊至余

吾。賊方食,公從后急擊,大破之。令上其功,厚賜金帛,謝不受。乃署為陰陽訓術(shù),稍益屬

任之??h有疑事輒就公亭質(zhì),間使董城垣、學校諸工。公所受事立決,所督治,費省而辦,令

益器其能,數(shù)加旌費焉。

③正德中,巨嘴何慶恃瑾驕恣①,大為奸利。當過屯留。公受令指,逆諸境。從容進口:

“側(cè)聞公義甚高,屯留令擁箸薇席日夜具以勞,下執(zhí)事惟公之所命之。雖然,屯留小邑也,未

嘗見天子貴人,悉索敝賦不足充藁食,愿左右無驚邑中。”慶欣然為之斂戢。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縣令張鵬坐事斥,貧不能自還。公為倡邑人共治橐中裝,直數(shù)百

金。令德公入骨髓,戒子孫“無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shù)十金助之為娶

婦。

⑤路之先不顯,公之孫王道舉進士,歷仕有聲績,今為光祿卿。以新天子恩澤,詔贈公官

如其孫,而路氏始大。然士大夫稱路氏世德,皆本于公。

【注釋】①巨瑙:有權(quán)勢的宦官;瑾:指明代權(quán)擅天下的宦官劉瑾。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間使董城垣、學校諸工()(2)令德公入骨髓()

16.結(jié)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愿破賊,遨百姓()

A.告誡B.告別C.告慰D.避開

(2)公受令指,逆諸境()

A.拒絕B.預測C.考察D.迎接

17.第④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shù)十金助之為娶婦

18.把第②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公所受事立決,所督治,費省而辦,令益器其能,數(shù)加旌費焉。

19.請結(jié)合第③段中路瓊說的話,分析何慶欣然接受的原因。(4分)

20.分析第⑤段提及路瓊的孫子路王道的作用。(3分)

15.(1)監(jiān)督(2)感激

16.(1)C(2)D

17.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shù)十金助之/為娶婦

18.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辦好,所監(jiān)督管理的事情,能在節(jié)省花費的基礎(chǔ)上辦好??h

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對他表揚、獎賞。

19.路公先稱贊何慶有高義,再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誠意,然后指出當?shù)亟哟芰τ邢蓿?/p>

以此表達希望對方約束手下不要驚擾鄉(xiāng)里的訴求。不管是違心的不合事實的稱贊,還是愿意盡

心的表態(tài),以及將訴求限定于約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慶樂于接受。

20.第⑤段提到路王道做了光祿卿,路瓊因為孫子的緣故也被追贈為光祿卿,引出文末路

氏世德皆本于路公的論斷,體現(xiàn)路瓊德澤顯著,蔭及后世。

【24二模寶山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9分)

王君傳(明)徐渭

①吾友王君,諱某字某,卒之。又明年,其子某以葬其考時缺志銘懼遂殞歿其素也乃書狀

來請傳。余讀已,喟然者久之。

②夫以王君少穎敏苦學,未弱冠以儒充試一不售,乃為生,于府學中便縻食,其后試有司,

無一第不高等,且間甲諸同學生,百里之外裹糧而趨學者,無一不就王先生塾,乃弛擔,如是

且三十年,數(shù)奇矣,然猶以貢拔,此人人能知之,某亦能言之者。至其以文受知一府公,府公

憐其貧,頗風之。人持百金為壽,請府事,而君不為動。先是,又一他府公授一鄉(xiāng)翰林,托令

簡,胥以屬君。君對日:“某薄命,業(yè)巳約婦,無以承使君厚惠?!备珡秃擦郑瑧蚺e舊事日:

“事不諧矣?!贝穗m人人未必盡知之,然某猶能言之也。至君以一經(jīng)教弟子,致束修若縻食準,

銅錢以個計,可百萬,乃悉以同諸弟,瑜者教之,瑕者食之,終其身為一霎人。此則人或知之,

君未嘗言之,某亦不得言之者也。今夫身至大官輟盈藏,乃嫂叔矜穆鋤、兄弟以故業(yè)而斗者豈

少哉?噫!可傳已!

③論目:懋新君雖簍,然喜植花木,畜魚于盆池,買古書帖及名人畫滿篋笥,數(shù)館俎銜杯,

喜翩翩也。即為舉子業(yè),然亦時為詩,及好人為詩。城中大家治園池不少,友人中為詩者亦往

往有之,然予不數(shù)過也,而特數(shù)過君。君之辦景豈真過富人哉?而乃今則已矣。莊周日:自惠

子死,無以發(fā)吾言也。

【注釋】①王君:名字懋新,作者友人。②充試:參加科考。③貢拔:生員選拔到國

子監(jiān)讀書,成為貢生。④風,⑤簡,胥:挑選女婿。⑥簍:貧窮。⑦輟盈藏:儲藏大量錢幣。

⑧館俎:指果蔬酒具。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儒充試一不售(2)兄弟以故業(yè)而斗者

16.為下列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且間甲諸同學生()A.隔閡B.夾雜C.參與D.間或

(2)數(shù)奇矣()A.命運B.算得上C.計算D.數(shù)目

17.第①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其子某以葬其考時缺志銘懼遂殞歿其素也乃書狀來請傳

18.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城中大家治園池不少,友人中為詩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數(shù)過也,而特數(shù)過君。

19.閱讀第②段,根據(jù)行文思路從三個方面概括王君的事跡。(3分)

20.與第②段比較,分析第③段寫人敘事的不同之處。(4分)

(四)(19分)

15.(2分)(1)考取(2)原有基業(yè)(祖上傳下的家業(yè))

16.(2分)(1)D(2)A

17.(3分)其子某以葬其考/時缺志銘/懼遂殞歿其素也/乃書狀來請傳。

18.(5分)城里不少大戶人家建造園池,友人之中也往往有寫詩的人,然而我不會多次

去拜訪他們,而唯獨多次去拜訪王君。(得分點:大家、治、為、數(shù)、過,特)

19.(3分)示例:(1)王君科舉考試連連失利,但是學業(yè)優(yōu)異,遠近聞名。(2)王君深得

官府賞識,而能堅守本分,不趨炎附勢。(3)王君顧念親情,養(yǎng)育諸弟。

20.(4分)示例:第②段主要寫王君的生平遭遇與為人品德,第③段寫王君建造園林、飲酒

作詩的閑情雅趣;前者主要來自作者的聽聞,后者主要記敘作者與王君的交往經(jīng)歷;前者多客

觀實錄,后者抒發(fā)私人情誼。

【24二模崇明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4一19題。(19分)

雷希顏墓銘

元好問

①南渡以來,天下稱宏杰之士三人,日高廷玉獻臣、李純甫之純、雷淵希顏。獻臣.以奇

節(jié)自負,名士喜從之游,有衣冠龍門之目。衛(wèi)紹王時,公卿大臣言獻臣可任大事者。紹王方

重吏員,輕進士,至謂高廷玉人材非不佳,恨其出身不正耳。大安末,自左右司郎官出為河南

府治中,卒以高材為尹所忌,痍死洛陽獄中。

②之純以薊州軍事判官上書論天下事,道陵奇之,詔參淮上軍。泰和中,朝廷無事,土

大夫以宴飲為常。之純于朋會中或堅坐深念,咄咄嗟喈,若有旦夕憂者?;騿栔剩?nèi)眨?/p>

“中原以一部族待朔方兵,然竟不知其牙帳所在。吾見華人為所魚肉去矣?!甭務哂樞χ浚?/p>

“四方承平馀五六十年百姓無狗吠之警渠不以時自娛樂乃妖言邪?”未幾,北方兵動,之純從軍

還,知大事已去,無復仕進意。貞祐末,嘗召為右司都事,已而摸不用。

③希顏正大初拜監(jiān)察御史,時主上新即大位,宵衣阡食,思所以弘濟艱難者為甚力。希

顏以為天子富于春秋,有能致之玄,乃拜章言五事。大略謂精神為可養(yǎng),初心為可保,人君

以進賢退不肖為職,不宜妄費日力以親有司之事。上嘉納焉。庚寅之冬,朔方兵突入倒回谷,

勢甚張。平章芮公逆擊之,突騎退走,填壓溪谷間,不可勝算。乘勢席卷,則當有謝玄溯水之

勝。諸將相異同,欲釋勿追。奏至,廷議亦以為勿追便。希顏上書,以破朝臣孤注之論,謂:

“機不可失,小勝不足保,天所予不得不取。''而主兵者洱之,策為不行。后京兆、鳳翔報北兵

狼狽而西,馬多不暇入銜,數(shù)日后知無追兵,乃聚而攻鳳翔,朝廷始悔之。至今以一日縱敵為

當國者之恨。

④凡此三■人者,行輩相及,交甚歡,氣質(zhì)亦略相同。而希顏以名義自稔,強行而必致之,

則與二子為絕異也。蓋自近朝,士大夫始知有經(jīng)濟之學,一時有重名者非不多,獨以獻臣為稱

首。獻臣之后,士論在之純;之純之后,在希顏;希顏死,遂有人物渺然之嘆。三■人者皆無所

遇合,獨于希顏尤嗟惜之云。

(有刪節(jié))

【注釋】①衛(wèi)紹王:金世宗第七子。②道陵:指金章宗。③嗟喈:嘆息。④正大:金

哀宗完顏守緒年號。⑤能致:語出《論語?學而》:“子夏日:’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獻臣膻以奇節(jié)自負()(2)而希顏以名義自檢()

15.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有能致之篡()

A.資產(chǎn)B.條件C.資助D.作用

(2)而主兵者里之()

A.沮喪B.詆毀C.阻止D.畏懼

16.對第段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o(3分)

A.四方承平/馀五六十年百姓無狗吠之警/渠不以時/自娛樂乃妖言邪?

B.四方承平馀五六十年/百姓無狗吠之警渠/不以時自娛樂/乃妖言邪?

C.四方承平馀五六十年/百姓無狗吠之警/渠不以時自娛樂/乃妖言邪?

D.四方承平/馀五六十年百姓/無狗吠之警渠/不以時自娛樂乃妖言邪?

17.把第段畫線部分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大略謂精神為可養(yǎng),初心為可保,人君以進賢退不肖為職,不宜妄費日力以親有司之事。

18.請結(jié)合第段內(nèi)容簡要分析雷希顏的形象特點。(3分)

19.本文以大量篇目寫高獻臣、李之純,除了為寫雷希顏陪襯外,別有意圖。請結(jié)合以下材料

及本文內(nèi)容簡要分析其寫作意圖。(4分)

【材料】

兵后故老皆盡,好問蔚為一代宗工,四方碑版銘志盡趨其門……晚年尤以著作自任,

以金源氏(即金朝)有天下……國亡史作,己所當任。

——《金史?元好問傳》

(元好問)《集》中碑志最多,直書所見所聞,論定一代,可與歐陽公《五代史》并

觀。

——清?李祖陶《元遺山文選》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4—19題。(19分)

14.(1)向來(2)檢點、約束

15.(1)B(2)C

16.C

17.(奏章)大概說精神是可以滋養(yǎng)的,初心是可以保全的,君主(應該)把提拔賢能之人,

罷免不稱職的官員為職責,不應該時間和精力亂花費在親自處理職能部門的工作上。

評分說明:省略、“大略謂精神為可養(yǎng)”“初心為可保”“以……為”“進賢退不肖”“不宜妄費日力以

親有司之事”,1個1點,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18.第段通過寫上章言事,以期助意欲復興的金哀宗的事件,凸顯其忠心為主,以國家為重的擔當

精神;再通過面對朝臣不同意見,勇于上書主張追擊,而最終結(jié)果驗證其料事如神的事件,體現(xiàn)其

有勇有謀。

評分說明:事件概括及人物品行概括,1點2分,給滿3分為止。

19.從材料中看,元好問有以墓志文存史的創(chuàng)作自覺。本文名為雷希顏墓志文,卻將與其齊名

的高獻臣、李之純事跡穿插其中,通過三者品性的比較,突出三人皆有濟世之才能,但是,均

不得其用,表達對金朝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批判;同時,在對三人事跡的記錄中,透露金朝南渡

以來,茍且偷安,不思進取,以致衰敗的事實??梢?,其創(chuàng)作意圖還在于探究金亡之原因,以

此作為留存金朝歷史的依據(jù)。

評分說明:由材料分析創(chuàng)作自覺1點;本文共性內(nèi)容及批判意圖2點;三人事跡中其他信息1

點;創(chuàng)作意圖分析1點。共5點,1點1分,給滿4分為止。

【24二模虹口區(qū)】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19題。(19分)

梅巢居士行述

[清]夏逢夔

①居士諱光洛,字禹書,草堂前有梅一株,花放時架巢其上,故自號梅巢居士。年

十七,補弟子員,十九,食餞①,試輒高等。然七一入棘闈,戚友強之,皆不應,以諸

生終。

②居士至性過人,以禮自牧。先大父沒后,與母相依,家事悉聽長兄幻齋公經(jīng)理,

事之若嚴父然?;谬S公命居士居桃江肄業(yè),久未歸省。一日,見故衣破壞處,泣數(shù)行下,

日:“此吾母補痕也。今復破壞而色笑久違他日欲求吾母補此不可得矣?!泵魅崭鏆w.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