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九中學2024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預測語文試
題(原卷版+解析版)
南昌十九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語文試卷
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優(yōu)秀的美術(shù)作品以線條訴說情感,用圖式傳遞內(nèi)涵,借色彩書寫
精神。中國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的美術(shù)作品,很多收藏于中國美術(shù)館。這些藏
品以高度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不屈
不撓的精神,也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創(chuàng)造。如何進一步盤活豐厚的
美術(shù)資源,讓美術(shù)作品的影響力走出美術(shù)館,是新時代美術(shù)館的一項
重要工作。近年來,“中國美術(shù)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
的熱烈歡迎。這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人民群眾有十分迫切的審
美需求,在將美術(shù)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高品質(zhì)生活需求方面,有
廣闊的開拓空間。因此,中國美術(shù)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通力合作,
精心策劃展覽及藝術(shù)紀錄片,積極為《美術(shù)里的中國》等節(jié)目提供學
術(shù)支持。
如今,通過電視媒介,深藏美術(shù)殿堂的優(yōu)秀作品,更直接地走進
千家萬戶。《美術(shù)里的中國》精選中國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在傳統(tǒng)
與現(xiàn)代交織的維度中,生動講述作品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與時代故事。
借助紀錄片,美術(shù)經(jīng)典在數(shù)字化時代獲得新的生命。電視技術(shù)手
段使靜態(tài)的圖像動了起來,在聲、光及解說詞的互動中,再造一個別
開生面的美的世界。隨著畫面的移動,觀眾可以細細欣賞作品的氣象
與神韻。紀錄片還破除了觀眾在美術(shù)館欣賞畫作時的距離限制?!睹?/p>
術(shù)里的中國》以纖毫畢現(xiàn)的4K高清攝影技術(shù),讓作品的細節(jié)呈現(xiàn)在
觀眾眼前,帶領觀眾進入藝術(shù)的微觀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油畫的筆
觸具有了山峰般的立體感,凸立于畫布之上,胸中丘壑被一筆筆真實
地堆疊起來;中國畫墨與水的蔓延鋪展,將宣紙上豎立的紙纖維潤濕、
壓倒。這些超高清的視覺呈現(xiàn),為觀眾帶來極大審美滿足?!睹佬g(shù)里
的中國》還運用3D建模技術(shù),拆分畫作中的一個個細小元素,然后
通過對運動軌跡戲劇化、故事化的設計,引領觀眾的視點在畫作中游
弋。3D建模技術(shù)配合第一視角,讓觀眾“身臨其境”,沉浸在經(jīng)典畫
作中,體驗畫作帶來的視覺沖擊力。
新媒體時代,影像在文化傳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媒體
人、博物館美術(shù)館從業(yè)者、美術(shù)工作者也都在認真思考如何提升文藝
作品傳播力這一問題,不斷尋求新的傳播方式。在《美術(shù)里的中國》
播出同期,“美在新時代一一中國美術(shù)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
面向公眾開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作為展覽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
分,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提供的多部再現(xiàn)老一輩藝術(shù)大師創(chuàng)作
經(jīng)歷的珍貴影像在展廳播放。觀眾和媒體對這批珍貴影像,給予了關
注。在新媒體平臺,這一系列影像也收獲了巨大的播放量。
我們樂見美術(shù)作品在電視媒介的傳播中煥然一新。這種“新”,
來自新技術(shù)條件、新傳播思維、新推廣手段的不斷賦能、持續(xù)升級。
我們相信,美術(shù)之美與電視之美,將繼續(xù)凝聚合力、釋放能量,為人
們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
(摘編自吳為山《讓美術(shù)成果更好服務于高品質(zhì)生活》)
材料二:
在我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人的現(xiàn)代化與物質(zhì)生活的現(xiàn)代化同
等重要,而美育則是促進人的現(xiàn)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當代中國,隨著
經(jīng)濟社會迅猛發(fā)展和人民物質(zh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同步提升大眾
的文明程度,特別是如何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越來越成
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
美育從來都是美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
推進美育是美學的根本目的和最終落腳點。然而長期以來,美學理論
與美育實踐存在脫節(jié)問題。美學理論雖然強調(diào)審美教育,但在大眾生
活實踐中美育并未受到足夠重視。特別是在青少年教育實踐中,美育
的受重視程度仍待提高。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把美育正式納入
教育方針中,使之成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要一翼。但
在一些地方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美育與德育、智育、
體育相比常常是陪襯和附庸,是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可輕可重的“軟
任務"。這種狀況需要盡快改變。
開展好美育,還應糾正人們的一些認識誤區(qū)。當前,比較有代表
性的認識誤區(qū)是把美育局限為藝術(shù)教育。許多學校開設了一些藝術(shù)課
程,教授學生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以為這就是美育。其實這是很不
夠的。美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層面,而應以審美和
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藝術(shù)教育課程只有以
此為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和具體實施,才能成為美育的有效組成部分。
一些學生家長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不考慮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強迫
孩子學習非其所喜歡的藝術(shù)技能并要求考級。這其實并不利于孩子的
身心健康和審美素養(yǎng)培育,背離了美育的初衷。所以,要把美育實踐
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需要全社會提高對美育的認識。
(摘編自朱立元《美育讓美學走進生活》)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眾多收藏于中國美術(shù)館的中國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美術(shù)作品,展現(xiàn)了
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也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審
美創(chuàng)造。
B.《美術(shù)里的中國》精選中國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分別從傳
統(tǒng)與現(xiàn)代兩個角度切入,生動地講述了作品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與時代故
事。
C.借助4K高清攝影技術(shù),《美術(shù)里的中國》可以纖毫畢現(xiàn)地呈
現(xiàn)出作品的細節(jié),從而帶領觀眾進入藝術(shù)的微觀世界。
D.一定意義上,推進作為美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美育是美
學的根本目的和最終落腳點。尤其在青少年教育實踐中,美育的受重
視程度仍待提高。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電視技術(shù)手段使靜態(tài)的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動了起來,在聲、光及
解說詞的互動中,營造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美的世界。
B.材料一借《美術(shù)里的中國》這一成功案例,呼吁融合美術(shù)之
美與電視之美,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
C.在當代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人的文明程度明顯落后于
物質(zhì)生活的現(xiàn)代化,我們需要以美育促進人的現(xiàn)代化。
D.在部分地方教育體系中,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比往往
是次要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可輕可重。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某中學開展“美術(shù)進校園”活動,對校容校貌建設統(tǒng)一規(guī)劃、
設計,力爭借助學校的一草一木一墻一磚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B.某小學以“為純美的童年而教育"為出發(fā)點,開設“以美育美”
的美社團課,將美學教育滲透入豐富多彩、具體可感的社團活動中。
C.家長們可以通過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去看美術(shù)館等多種途徑
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孩子對于藝術(shù)的熱情,從而為以后的家庭美育打下基
礎。
D.為了構(gòu)建校內(nèi)外一體化美育體系,提升學生的審美,某中學
開展“記錄美麗暑假"活動,鼓勵學生以新穎獨特的形式記錄暑假生
活。
4.材料二指出,要把美育實踐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需要全社會
提高對美育的認識。請結(jié)合上述兩則材料談談你對當下美育實踐的認
識。
5.受《美術(shù)里的中國》啟發(fā),某電視臺計劃錄制《畫里宋朝》
系列節(jié)目。請結(jié)合材料一給節(jié)目編導一些建議。
【答案】1.B2.C3.D
4.①材料一借《美術(shù)里的中國》呼吁融合美術(shù)之美與電視之美,
啟示我們可以借助新媒介、新技術(shù)、新手段進行美育實踐;
②美育是促進人的現(xiàn)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在大眾生活實踐中美育
并未受到足夠重視,這種狀況需要改變;
③美育不應被局限為藝術(shù)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
技能層面,而應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
點;
④推進美育實踐,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合作,共同發(fā)力。
5.①選擇能夠表現(xiàn)宋朝歷史和文化優(yōu)秀美術(shù)作品;
②尋求學術(shù)支持,避免節(jié)目出現(xiàn)美術(shù)知識和歷史知識錯誤;
③借助電視技術(shù)手段,拉近觀眾與畫的距離,營造“沉浸式”體
驗;
④借助新媒體平臺,豐富推廣手段,提升傳播力。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分別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兩個角度切入"有誤,原文是“在傳統(tǒng)與
現(xiàn)代交織的維度中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人的文明程度明顯落后于物質(zhì)生活的現(xiàn)代化"不符合文意,
“明顯落后”程度過重,文中是“如何同步提升大眾的文明程度”,
沒有指出人的文明程度嚴重落后。
故選C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觀點是:美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層面,
而應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
ABC都是把美育局限為藝術(shù)教育,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
能層面。
D.最能體現(xiàn)“美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層面,而
應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的觀點。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結(jié)合“我們樂見美術(shù)作品在電視媒介的傳播中煥然一新。這種
'新',來自新技術(shù)條件、新傳播思維、新推廣手段的不斷賦能、持
續(xù)升級。我們相信,美術(shù)之美與電視之美,將繼續(xù)凝聚合力、釋放能
量,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可知,材料一借《美術(shù)里的中
國》呼吁融合美術(shù)之美與電視之美,啟示我們可以借助新媒介、新技
術(shù)、新手段進行美育實踐;
②結(jié)合“美育從來都是美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
可以說,推進美育是美學的根本目的和最終落腳點。然而長期以來,
美學理論與美育實踐存在脫節(jié)問題。美學理論雖然強調(diào)審美教育,但
在大眾生活實踐中美育并未受到足夠重視……這種狀況需要盡快改
變”可知,美育是促進人的現(xiàn)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在大眾生活實踐中
美育并未受到足夠重視,這種狀況需要改變;
③結(jié)合”開展好美育,還應糾正人們的一些認識誤區(qū)。當前,比
較有代表性的認識誤區(qū)是把美育局限為藝術(shù)教育。許多學校開設了一
些藝術(shù)課程,教授學生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以為這就是美育。其實
這是很不夠的。美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層面,而應
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可知,美育
不應被局限為藝術(shù)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層面,
而應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
④結(jié)合“所以,要把美育實踐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需要全社會提
高對美育的認識”可知,推進美育實踐,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
合作,共同發(fā)力。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①結(jié)合”《美術(shù)里的中國》精選中國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美術(shù)作品,在傳
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維度中,生動講述作品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與時代故事"
可知,選擇能夠表現(xiàn)宋朝歷史和文化的優(yōu)秀美術(shù)作品;
②結(jié)合“因此,中國美術(shù)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通力合作,精心
策劃展覽及藝術(shù)紀錄片,積極為《美術(shù)里的中國》等節(jié)目提供學術(shù)支
持”可知,尋求學術(shù)支持,避免節(jié)目出現(xiàn)美術(shù)知識和歷史知識錯誤;
③結(jié)合“借助紀錄片,美術(shù)經(jīng)典在數(shù)字化時代獲得新的生命。電
視技術(shù)手段使靜態(tài)的圖像動了起來,在聲、光及解說詞的互動中,再
造一個別開生面的美的世界。隨著畫面的移動,觀眾可以細細欣賞作
品的氣象與神韻。紀錄片還破除了觀眾在美術(shù)館欣賞畫作時的距離限
制...沉浸在經(jīng)典畫作中,體驗畫作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可知,借助
電視技術(shù)手段,拉近觀眾與畫的距離,營造“沉浸式”體驗;
④結(jié)合“我們樂見美術(shù)作品在電視媒介的傳播中煥然一新。這種
'新',來自新技術(shù)條件、新傳播思維、新推廣手段的不斷賦能、持
續(xù)升級"可知,借助新媒體平臺,豐富推廣手段,提升傳播力。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三
汪曾祺
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他住在土地祠。土地祠每坊都有一個。
“坊”后來改稱為保了。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寫疏文,寫明死
者籍貫,還沿用舊稱:“南贍部洲中華民國某省某縣某坊信士某某……
"云云,疏文是寫給陰間的公事。大概陰間還沒有改過來。土地是陰
間的保長。其職權(quán)范圍與陽間的保長相等,不能越界理事,故稱“當
坊土地”,李三所管的,也只是這一坊之事。出了本坊,哪怕只差一
步,不論出了什么事,死人失火,他都不問。一個坊或一個保的疆界,
保長清楚,李三也清楚。
李三同時又是廟祝。廟祝也沒有多少事。初一、十五,把土地祠
里外打掃一下,準備有人來進香。過年的時候,把兩個“燈對子”找
出來,掛在廟門兩邊。燈對子是長方形的紙燈,里面是木條釘成的框
子,外糊白紙,上書大字,一邊是“風調(diào)雨順”,一邊是“國泰民安”。
燈對子里有橫隔,可以點蠟燭。從正月初一,一直點到燈節(jié)。這半個
多月,土地祠門前明晃晃的,很有點節(jié)日氣氛。這半個月,進香的也
多。每逢香期,到了晚上,李三就把收香錢的柜子打開,把香錢倒出
來,一五—h地數(shù)一數(shù)。
偶爾有人來賭咒。兩家為一件事分辯不清一一常見的是東家丟了
東西,懷疑是西家偷了,兩家對罵了一陣,就各備一份香燭到土地祠
來賭咒。兩個人同時磕了頭,一個說:“土地老爺在上,若是某某偷
了我的東西,就叫他現(xiàn)世現(xiàn)報!”另一個說:“土地老爺在上,我若做
了此事,就叫我家死人失天火!他誣賴我,也一樣!"咒已賭完,各
自回家。李三就把只點了小半截的蠟燭吹滅,拔下,收好,備用。
地保所管的事,主要的就是死人失火。一般人家死了人,他是不
管的,他管的是無后的孤寡和“路倒:一個孤寡老人死在床上,或
是哪里發(fā)現(xiàn)一具無名男尸,在本坊地界,李三就有事了:拿了一個捐
簿,到幾家殷實店鋪去化錢。然后買一口薄皮棺材裝殮起來;省事一
點,就用蘆席一卷,草繩一捆(這有個名堂,叫做“萬字紋的棺材,
三道紫金箍"),用一把鋤頭背著,送到亂葬岡去埋掉。因此本地流傳
一句罵人的話:“叫李三把你背出去吧!”李三很愿意本坊常發(fā)生這樣
的事,因為募化得來的錢怎樣花銷,是誰也不來查帳的。李三拿埋葬
費用的余數(shù)來喝酒,實在也在情在理,沒有什么說不過去。這種事,
誰愿承攬,就請來試試!哼,你以為這幾杯酒喝到肚里容易呀!不過,
為了心安理得,無愧于神鬼,他在埋了死人后,照例還為他燒一陌紙
錢,磕三個頭。
李三希望人家失火么?哎,話怎么能這樣說呢!換一個說法:他
希望火不成災,及時救滅?;饻缰螅绻@一家損失不大,他就跑
去道喜:“恭喜恭喜,越燒越旺!"如果這家燒得片瓦無存,他就向幸
免殃及的四鄰去道喜:''恭喜恭喜,土地菩薩保佑!“他還會說:火勢
沒有蔓延,也多虧水龍來得快。言下之意也很清楚:水龍來得快,是
因為他沒命的飛跑。聽話的人并不是傻子。他飛跑著敲鑼報警,不會
白跑,總是能拿到相當可觀的酒錢的。
地保當然還要管緝盜。誰家失竊,首先得叫李三來。李三先看看
小偷進出的路徑。是撬門,是挖洞,還是爬墻。按律(哪朝的律呢):
如果案發(fā),撬門罪最重,只下明火執(zhí)仗一等。挖洞次之。爬墻又次之。
然后,叫本家寫一份失單。事情就完了。如果是爬墻進去偷的,他還
不會忘了把小偷爬墻用的一根船篙帶走。一一小偷爬墻沒有帶梯子的,
只是從河邊船上抽一根竹篙,上面綁十來個稻草疙瘩,俄在墻邊,踩
著草疙瘩就進去了。偷完了,照例把這根竹篙靠在墻外。這根船篙不
一會就會有失主到土地祠來贖。一一“交二百錢,拿走!"
丟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對李三說,有幾件重要的東西,本家愿出
錢贖回,過些日子,李三真能把這些贓物追回來。但是是怎樣追回來
的,是什么人偷的,這些事是不作興問的。這也是規(guī)矩。
李三打更。左手拿著竹梆,吊著鑼,右手拿鑼槌。
篤,鐺。定更。
篤,篤;鐺一一鐺。二更。
篤,篤,篤;鐺,鐺一一鐺。三更。
三更以后,就不打了。
打更是為了防盜。但是人家失竊,多在四更左右,這時天最黑,
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時常也裝腔作勢嚇唬人:“看見了,看見
了!往哪里躲!樹后頭!墻音兄!……”其實他什么也沒看見。
一進臘月,李三在打更時添了一個新項目,喊“小心火燭":
“歲尾年關,一一小心火燭!一一
“火塘撲熄,一一水缸上滿!一一
“老頭子老太太,銅爐子摞遠些一一!
“屋上瓦響,莫疑貓狗,起來望望一一!
“歲尾年關,小心火燭……”
店鋪上了板,人家關了門,外面很黑,西北風嗚嗚地叫著,李三
一個人,腰里別著一個白紙燈籠,大街小巷,拉長了聲音,有板有眼,
有腔有調(diào)的喊著,聽起來有點凄慘。人們想到:一年又要過去了。又
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難為他。
沒有死人,沒有失火,沒人還愿,沒人家挨偷,李三這幾天的日
子委實過得有些清淡。他拿著鑼、梆,很無聊地敲著三更:
“篤、篤、篤;鐺,鐺——鐺!"
一邊敲,一邊走,走到了河邊。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結(jié)實的船篙在
船幫外面別著,他一伸手,抽了出來,夾在胳肢窩里回身便走。他還
不緊不慢地敲著:
“篤,篤,篤;鐺,鐺——鐺!”
不想船篙帶不動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勁的大手攥住了。
李三原想把船篙帶到土地祠,明天等這個弄船的拿錢來贖,能弄
二百錢,也能喝四兩。不想這船家剛剛起來撒過尿,躺下還沒有睡著。
他聽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艙口一看:是李三!
“好,李三!你偷篙子!"
“莫喊!莫喊!”
李三不是很要臉面的人,但是一個地保偷東西,而且叫人當場抓
住,總不大好看。
“你認打認罰?"
“認罰!認罰!罰多少?”
“罰二百錢!"
李三老是罰鄉(xiāng)下人的錢。誰在街上挑糞,濺出了一點,“罰!二
百錢!”誰在不該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罰!二百錢!"沒有想到這回
被別人罰了。李三挨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材料二:
可是鄉(xiāng)土社會并不是這種社會,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
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quán)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但是“無法”并
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
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
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
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皣?是指政治的權(quán)力,在現(xiàn)代國家沒
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quán)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
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每逢香期的晚上,李三都要把收香錢的柜子打開,把里面的
香錢數(shù)一數(shù)。李三的行為主要是想看一看上香的人心里是否虔誠。
B.賭咒的人家賭完咒回家后,李三總會把只點了小半截的蠟燭
拔下,收好,備用。李三的行為充分展示了底層人民的節(jié)約美德。
C.李三對于人家失火的態(tài)度是:希望火不成災,及時救滅。火
滅之后,他總能左右逢源。李三的態(tài)度決定于自己能否從中獲益。
D.李三在打更時偷拿弄船的船篙,卻不巧被當場抓住了。經(jīng)過
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李三認罰二百錢。李三的行為自作自受。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對李三這個鄉(xiāng)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的塑造,體現(xiàn)了汪曾
祺關注小人物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態(tài)度,彰顯出其對“微小”事物的趣
味。
B.小說在結(jié)尾部分用很小的篇幅寫了李三偷篙被罰這件事,從
其中“李三挨罰,有史以來第一次"這句可看出作者鮮明的態(tài)度,讓
讀者回味無窮。
C.李三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勾連全篇的敘事線索。他是地保、
更夫,同時又是廟祝,作者通過他的幾種職責寫出了當?shù)嘏f時代的有
關民俗民風。
D.作者擅長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表現(xiàn)人物,如文中三次寫到李
三打更,他從“定更”敲到“三更”,這能展現(xiàn)出作為底層人民生活
的艱辛和不易。
8.汪曾祺的小說也被稱為散文化小說,抒情性是散文化小說的
重要特征,請從意境氛圍、內(nèi)蘊、語言三個方面來分析文本一的抒情
性特征。
9.研讀文本一、文本二,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
否符合費孝通對鄉(xiāng)土社會特點的理解?
【答案】6.C7.B
8.①注重意境氛圍的描寫,重點寫民風民俗,在鄉(xiāng)土情調(diào)中自
然展現(xiàn)人物形象,淡化作家的直接褒貶判斷。
②內(nèi)蘊:表現(xiàn)李三作為底層普通人促狹油滑的生存狀態(tài),表達對
于在傳統(tǒng)沿襲之下人們病態(tài)文化心理的反思。
③語言抒情化:語言散化,多用短句,接近口語,簡潔曉暢而富
有韻味,具有抒情情味;語言簡潔曉暢而從容有致,營造了散淡的氛
圍。
9.符合:①兩家發(fā)生糾紛之后,選擇到土地祠來賭咒,而不是
去官府打官司,影響他們的正是鄉(xiāng)土社會的傳統(tǒng),遇到理不清的糾紛
請神明解決;
②失竊后,想找回丟失的重要的東西,本家出錢找李三贖回,而
不是由官府緝盜,這表明鄉(xiāng)土社會禮治秩序的強大;
③李三偷船篙被當場抓住,選擇同等的處理辦法,認罰二百錢,
遵循了禮治秩序的傳統(tǒng)。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主要是想看一看上香的人心里是否虔誠”錯誤。文中“李
三就把收香錢的柜子打開,把香錢倒出來,一五—h地數(shù)一數(shù)"這一
動作和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了李三的貪婪。
B.“李三的行為充分展示了底層人民的節(jié)約美德”錯誤。文中
“李三就把只點了小半截的蠟燭吹滅。拔下,收好,備用"主要體現(xiàn)
其貪婪的品性。
D.“經(jīng)過激烈的討價還價”錯誤。由文中“認罰!認罰!罰多
少?"罰二百錢!”可知,李三是直接認罰,沒有激烈的討價。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B.“這句可看出作者鮮明的態(tài)度"錯誤。這篇小說中作家的情感
態(tài)度不直接,不鮮明。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就意境氛圍而言,由“只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寫疏文,寫明
死者籍貫,還沿用舊稱”“初一、十五,把土地祠里外打掃一下,準
備有人來進香。過年的時候,把兩個‘燈對子'找出來,掛在廟門兩
邊"偶爾有人來賭咒。兩家為一件事分辯不清一一常見的是東家丟了
東西,懷疑是西家偷了,兩家對罵了一陣,就各備一份香燭到土地祠
來賭咒”等句子著力刻畫了鄉(xiāng)土社會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充滿了
生活的氛圍,營造了最本真的鄉(xiāng)土社會的風俗,人物形象在鄉(xiāng)土風俗
中得到展現(xiàn),作者對人物的或褒或貶的評判也在散漫的意境中間接地
透露出來,并沒有鮮明犀利地批判。具備散文化的特點。
從情感內(nèi)蘊上,文中重點塑造了李三這一人物形象,其形象既有
貪婪狡猾,也有艱辛不易,其性格多面多樣,作為底層小人物,作者
用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了他的生存方式和狀態(tài),對其有批判,有關懷,有
同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傳統(tǒng)市伶心理影響下的小市民的心理狀態(tài)、生活
追求的反思和批判。
從語言特色上,“這也是規(guī)矩“保長清楚,李三也清楚”“但是人
家失竊,多在四更左右,這時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左
手拿著竹梆,吊著鑼,右手拿鑼槌”“店鋪上了板,人家關了門,外
面很黑,西北風嗚嗚地叫著"等敘述語言,“恭喜恭喜,越燒越旺”“看
見了,看見了!往哪里躲!樹后頭!墻音品"你認打認罰”“認罰!認
罰!罰多少"等人物語言,語句句式短小,簡潔明了,不事雕琢,口
語入文,讓人讀后不免琢磨其中韻味,對事件的敘述從容不迫,不急
不躁,在緩慢的節(jié)奏中寫人記事,而情感傾向自然而然地流露展現(xiàn)出
來,顯出閑散平淡的特點。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本題需要首先結(jié)合材料二分析鄉(xiāng)土社會的特點:鄉(xiāng)土社會是“禮
治”的社會,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
為是做得對的,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然后結(jié)合文本一具體情節(jié)進行分析。由文本一“兩家為一件事分
辯不清一一常見的是東家丟了東西,懷疑是西家偷了,兩家對罵了一
陣,就各備一份香燭到土地祠來賭咒。兩個人同時磕了頭,一個說:
'土地老爺在上,若是某某偷了我的東西,就叫他現(xiàn)世現(xiàn)報!'另一
個說:'土地老爺在上,我若做了此事,就叫我家死人失天火!他誣
賴我,也一樣!'咒已賭完,各自回家"可知,如果兩家發(fā)生糾紛,分
辯不清,兩家人不是去官府打官司請官府判定,而是選擇到土地祠來
對土地老爺賭咒,請土地老爺解決問題,這正是受鄉(xiāng)土社會影響的傳
統(tǒng)。
由“地保當然還要管緝盜。誰家失竊,首先得叫李三來”“丟失
衣物的人家,如果對李三說,有幾件重要的東西,本家愿出錢贖回,
過些日子,李三真能把這些贓物追回來"可知,村里發(fā)生盜竊之事,
村民不會向官府報案,而是讓地保李三進行解決,由地保負責勘察或
者追討,自己出錢將丟失的重要東西贖回,這表明鄉(xiāng)土社會禮治地位
重要,禮治秩序強大。
由“不想船篙帶不動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勁的大手攥住了”
“你認打認罰"認罰!認罰!罰多少”“罰二百錢”可知,李三偷船篙
被船家當場抓住,他不報案,而是自己像平常因別人挑糞、撒尿被自
己罰錢一樣認罰二百錢,遵循了鄉(xiāng)土社會禮治秩序的傳統(tǒng)。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勸以威刑肅天下
者,魏征以為不可,因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納之,遂以寬
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斷死罪二十九人。六年,親錄
囚徒,閔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
皆詣朝堂,無后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然嘗謂群臣曰:“吾聞
語曰:“一歲再赦,好人喑啞?!蔽嵊刑煜挛磭L數(shù)赦者,不欲誘民于幸
免也。"自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訖太宗世,用之無所變改。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刑法志》)
材料二: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
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
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
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
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
德人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
名也。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
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
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
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
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
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
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
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
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
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節(jié)選自歐陽修《縱囚論》)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
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罪大惡A極B誠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臨之F可使G變H而為
君子。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
A.錄囚徒,皇帝或上級司法機關訊察復核囚徒的罪狀,以平反
冤案、疏理滯獄。
B.茍,茍且,與《諫太宗十思疏》中“終茍免而不懷仁”中的
“茍”意思相同。
C.賊,傷害,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賊其君者也”的“賊
"意思相同。
D.烏,文中作疑問詞,何,哪里,與成語“烏合之眾”中的“烏
"意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認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寬厚仁慈,使用刑罰格外慎重,
因此出現(xiàn)了貞觀四年極少人被判處死刑和貞觀六年縱囚返家的佳話。
B.視死如歸是連恪守信義的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處
死刑的小人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歐陽修認為這種情況是不合人情的。
C.材料二認為,雖然太宗施政六年沒能使惡人不犯重罪,但縱
囚之舉卻感化了他們,使他們重拾信義,此舉體現(xiàn)了太宗施恩德的成
效。
D.對于縱而復歸的囚犯,偶爾赦免一次可以彰顯皇帝的恩德,
但如果多次這樣做,就會使殺人犯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違背圣人常法。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期,囚皆詣朝堂,無后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
(2)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
逆情以干譽。
14.對“太宗縱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態(tài)度是否相同?請
簡要說明。
【答案】10.BDF
11.C12.C
13.(1)到了(約定的)期限,囚犯都來到朝堂,沒有晚回的,
太宗贊許他們誠實守信,全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
(2)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新立
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
14.不同。材料一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這是太宗寬仁治天下的典型
事例。材料二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這是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不合圣人
常法。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有人說:罪大惡極的人,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
加恩德來統(tǒng)治他,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
“惡極"與“罪大”結(jié)構(gòu)相同,為并列成分,在此處作主語,為
強調(diào)主語的特殊地位,在主語后停頓,故在B處斷開。
“小人"是句子的賓語,故與“誠”之間不能斷開;“矣”,句末
語氣詞,表判斷。故在D處斷開。
“以”,表目的,“臨之"是"施恩德”的目的,“以"字連接,中
間不能斷開;“可使”后省略賓語“他”,與下句語義關聯(lián),應斷在下
句。故在F處斷開。
故選BDFo
【n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
能力。
A.正確。
B.正確。句意:不愿茍且偷生。/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
念感激國君的仁德。
C.“意思相同”錯誤。賊,文中用作動詞,引申為窺測。/傷害。
句意: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是傷害他的君主的人。
D.正確。烏,哪里。/像烏鴉一樣。句意: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
和懂得信義呢?/像烏鴉一樣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雜湊在一起
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人群。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此舉體現(xiàn)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錯誤。根據(jù)材料二“是以君
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
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君子難以做到的
事,小人卻做到了,作者用“此豈近于人情哉"反問,實際是作者所
批駁的荒謬之處,而非“體現(xiàn)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期”,期限;“詣”,到;“后”,晚到、晚回;“嘉”,贊揚,
贊賞。
(2)“是以“,因此、所以;“本”,依據(jù);“逆”,違背;“干”,
求取、釣取、沽取。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選自《新唐書》,根據(jù)“然其天姿仁恕"太宗欣然納之,遂
以寬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可知,本段內(nèi)容是對太宗用寬和仁厚
治理天下的治國理念的稱頌,本段借“縱囚”一事,是為了表現(xiàn)唐太
宗的仁愛寬容。
根據(jù)材料二第三段“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
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
情以干譽”,意為這能夠作為天下通行不變的法律嗎?不能作為通行
不變的法律,難道是圣人的法律嗎?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
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p>
知,歐陽修對于“縱囚"一事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縱囚”不能夠作為
天下通行不變的法律,不符合圣人治理理念,是太宗用來求取美名的
手段。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唐太宗憑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愛寬容。剛即皇帝位
時,有人勸他用嚴厲的刑法整肅天下,魏征認為不可以,趁機向太宗
上奏王道應以仁愛恩德為根本,太宗欣然采納了他的諫言,于是用寬
和仁厚來治理天下,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貞觀四年,天下被判處死
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貞觀六年,太宗親自訊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
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們回家,約定第二年秋天回來接受刑罰;到了
(約定的)期限,囚犯都來到朝堂,沒有晚回的,太宗贊許他們誠實
守信,全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經(jīng)對群臣說:“我聽古
語說:'一年中兩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發(fā)表意見。'我擁有天下之后
不曾多次赦免罪犯,是不想誘導人們對犯法免罪心存僥幸啊。"自從
房玄齡等人修訂律、令、格、式后,整個太宗年間,一直沿用沒有什
么變更修改。
材料二:
對君子講信義,對小人施刑罰。刑罰定成死罪,是罪惡大到極點,
這又是小人中最嚴重的了。寧可為了信義而死,不愿茍且偷生,把死
看得像回家一般,這又是君子特別難以做到的。當唐太宗貞觀六年的
時候,訊察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釋放他們讓他們回家,并約定時
間叫他們自己回來接受死刑。這是用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壞的
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最終自己回來,竟沒有一個晚回
的。這是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小人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這難道是近
于人情的嗎?
有人說:罪大惡極,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加恩德統(tǒng)治
他,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因為恩德進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變?nèi)?
所以出現(xiàn)了像這樣的情況。我說:“唐太宗這樣做,是他用來求得這
種聲譽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預料他們一定會再回
來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釋放他們呢?又哪里知道被釋放回去的囚犯,
不是預料自己回來一定能夠獲得赦免,所以才再回來的呢?料想囚犯
一定會回來才釋放他們,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
免他們才再回來,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見上面和下面互相
揣摩來造成這種聲譽,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如果不是
這樣,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這時已經(jīng)六年了,還不能使小
人不做罪大惡極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卻能使他們視死如歸,保存
信義,這又是講不通的理論啊。
既然這樣,那么怎樣做才好呢?我說:釋放后又回來的,把他們
殺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釋放一批,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能知道是布
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這是一定不會有的事啊。至于釋放了能夠自動
回來再加以赦免,只能夠偶然試一試罷了。如果屢次這樣做,那么殺
人犯就都不會死了。這能夠作為天下通行不變的法律嗎?不能作為通
行不變的法律,難道是圣人的法律嗎?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
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唐多令?惜別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
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
謾長是、系行舟。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詞緊扣一個“愁"字,既寫思鄉(xiāng)難歸之苦、仕途不順之痛,
亦寫伊人遠去之悲。
B.過片嘆息往事如夢,“花空”一句既喻歲月流逝,又賦眼前秋
景,兼有二義之妙。
C.“燕辭歸、客尚淹留"兩相對照,寫客居他鄉(xiāng)的無奈與傷感,
是“離人心上秋”的具象化。
D.全詞上片寫羈旅秋思,渲染較詳,為后文蓄力;下片寫客中
懷人,簡潔明快,無拖沓之感。
16.前人曾評價此詞“無理而妙”,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案】15.A16.①愁本無處不有,詞人卻說離人秋思方
可稱愁,且以近似字謎手法將“秋心”二字拼合成“愁”,看似無理,
卻涉筆成趣,緊扣主題秋思離愁。
②晚風吹涼,明月高懸,正宜登樓納涼賞月,詞人卻著一“怕”
字,對良辰美景樂事的反常心理,看似無理,卻是客子難耐鄉(xiāng)思離愁
的真實寫照。
③垂柳本無情,詞人卻責怪垂柳未系裙帶阻人去,偏系行舟滯己
留,看似無理,卻在怨物中表現(xiàn)了詞人的滿腔愁情,實在是妙。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A.“仕途不順之痛"錯誤。此詞反映了作者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
懷。詞的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fā)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
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nèi)涵,表現(xiàn)
了詞人命筆時的復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詞中沒有表現(xiàn)“仕
途不順之痛”,選項無中生有。
故選Ao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考生作答時應先找出詩歌的“無理"之處,然后再分析其“妙處”。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的意思是:怎樣合成一個“愁”,是
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愁本無處不有,詞人卻以設問的形式、以近
似字謎手法將“秋心"二字拼合成“愁”,好似與離人秋思相比,其它
均不算愁。從而強調(diào)離人秋思愁之深。看似無理,卻涉筆成趣,緊扣
主題秋思離愁。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秋雨初停,天涼如水,
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而詞人卻著一“怕”字,看
似無理。實際上,“月是故鄉(xiāng)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xiāng)思離愁的,所
以“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
“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的意思是絲絲垂柳不能系
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垂柳本無情,詞人卻責怪垂柳
未系裙帶阻人去,偏系行舟滯己留,看似無理。實際上“垂柳”是眼
中秋景,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在怨物中表現(xiàn)了詞人的滿
腔愁情,別出心裁。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小1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的發(fā)言,
國家由中等國家變?yōu)樾删鸵矁H僅是“足民”,還特意強調(diào)
“,",更是主動表達了謙遜的態(tài)度。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深奧
的問題通俗化,便在首段開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況,說明
“,"的道理。
(3)舟,船也,作為水上交通工具,它不僅載人遠游,也承載
著豐富的情感,古詩詞中常用它來營造意境,且喜用借代手法,如
“V
9o
【答案】①.如其禮樂②.以俟君子③.思國之安
者④.必積其德義⑤.歸帆去棹殘陽里⑥.背西風(扣
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
見長江天際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俟、安、棹、殘、嘯、橘櫓、唯、滄。
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電影扎堆的暑期檔,大片云集,類型豐富,主題也引人深思。將
社會潛藏著的焦慮和欲望用電影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當
下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共識。
①窮是一種原罪嗎?②爆款電影《消失的她》向我們提出了一個
尖銳的矛盾。③而面對生活的殘酷,“票房黑馬”《孤注一擲》別有況
味。④在這部觀之膽寒的犯罪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皆是普通人。⑤在
“高薪”誘惑之下,他們選擇了遠赴異國他鄉(xiāng),⑥期待擁有美好的未
來,結(jié)果卻被詐騙團伙限制了人身自由,⑦時刻面臨被殺害甚至毒打
的危險。⑧影片沒有對二人的前史做太多交代,⑨但從他們之后的種
種表現(xiàn)看,⑩觀眾恐怕也不難猜出二人身上背負的生活壓力。
暑期大熱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本質(zhì)上是一個青年如何去實
現(xiàn)人生抱負的故事,撥開包裹在敘事之外瑰麗多姿的唐朝風物,展現(xiàn)
的Ao影片中官位最高的高適一生渴望被人
賞識,國家動蕩之后才終于獲得機會,其他人諸如李白、王維、杜甫
的命運自然不必贅述。當安史之亂終結(jié)了盛唐的繁華后,詩人們曾有
的雄心壯志自然也化為泡影。
整部電影看似在說唐詩,其實展現(xiàn)的是兩條人生道路:高適出身
名門,雖然也遭受不少挫折,但最后仍能建功立業(yè);李白出身布衣,
縱然極有天才,卻放浪不羈,落魄終了。其實整部影片看下來,青年
李白未必不想以身報國,B,他只能將自己的才華
盡情施展在詩歌之上,并不斷地用酒精麻痹自己。
18.第二段中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
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
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答案】18.②把“矛盾"改為“問題”(搭配不當)
④“觀之膽寒"前加上“令人”(成分殘缺)
⑦“殺害"和“毒打”對調(diào)(語序不當)
19.A卻是唐朝詩人的仕途坎坷(壯志難酬);B但奈何無法超越
出身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提出了……的矛盾"搭配不當,把“矛盾”改為“問題";
“觀之膽寒”成分殘缺,不能直接修飾“電影”,缺少一個使令
詞,可在“觀之膽寒”前加上“令人";
“殺害”和“毒打”,語序不當,此處強調(diào)所受折磨在程度上的
加深,可將兩個詞語對調(diào)。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下文舉高適一生渴望被人賞識,國家動蕩之后才終于獲
得機會,其他詩人更是雄心壯志化為泡影,此處強調(diào)他們的仕途艱難,
故填寫“卻是唐朝詩人的仕途坎坷”;
第二空,前文寫李白出身布衣,縱然極有天才,卻放浪不羈,落
魄終了,此處強調(diào)他想以身許國,卻受出身的約束,故填寫“但奈何
無法超越出身"。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以下兩段來自《紅樓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A】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縮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
嚶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
花大紅洋緞窄赧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給裙
[B]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
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乙)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胃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眉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
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子勝三分。
20.請為甲文中兩處加上標點符號,并說明理由。
21.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丹鳳”與“三角”,“柳葉”與“吊
梢"看似很不和諧;在語序上,“丹鳳”“柳葉"在前,“三角”“吊梢”
在后,絕非無意為之。請說說作者這樣調(diào)遣詞語的好處。
22.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請結(jié)合材料
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20.A處“:”,B處甲文A前是總說王熙鳳的
“打扮”,引出下文的分述,宜用冒號;“翡翠撒花洋給裙"的“裙”
處是分說具體著裝的收束,宜用句號。
21.丹鳳眼、柳葉眉突出王熙鳳外表的美麗嫵媚,三角眼和吊梢
眉突出王熙鳳內(nèi)心的刁鉆狠毒。“丹鳳”柳葉”在前,“三角"吊梢”在
后,符合從形到神、從外到內(nèi)的邏輯順序。
22.①比喻: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將靜處時
的黛玉比作照水的嬌花,行動時的黛玉比作扶風的弱柳,生動形象地
刻畫了黛玉的柔美和嬌弱。
②襯托: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以比干襯托黛玉,
突出黛玉的心思玲瓏、聰明多慧;以西子襯托黛玉,突出黛玉的嬌弱
美麗、惹人憐愛。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A處,后文“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丹唇未啟笑先聞”是
對前文“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的解
釋說明,為分述部分,故此處應用冒號。
B處,“翡翠撒花洋給裙"的“裙”處是分說具體著裝的收束,語
意完結(jié),故此處應用句號。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
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和我們傳統(tǒng)寫美人手法有點相
同,但又有不同,“丹鳳、柳葉”后多了“三角、吊梢”,“粉面、丹
唇”卻“威不露、笑先聞"。丹鳳眼是一種很美的眼形,狹長,眼尾
上揚,再配上同樣上揚的“吊梢眉”,則整個眉目十分有神采,隱含
英氣。王熙鳳是“柳葉吊梢眉”,足可看出王熙鳳的性情強勢、粗放。
長著這樣的眉眼的熙鳳在美貌的背后就有可能藏有狡黠、狠毒、性巧、
通變的個性。
丹鳳眼、柳葉眉突出王熙鳳外表的美麗嫵媚,三角眼和吊梢眉突
出王熙鳳內(nèi)心的刁鉆狠毒。從外到內(nèi)在,并不違和。非如此眼,非如
此眉,不得為熙鳳。眼一眉,一顰一笑都刻上了王熙鳳的烙印?!暗?/p>
鳳”“柳葉"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符合描寫人物從形到神、從
外到內(nèi)的邏輯順序。這部分外貌描寫將王熙鳳極有心機,善于做作的
本質(zhì)表現(xiàn)了出來。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
辭,將“靜處時的黛玉"比作"照水的嬌花”,“行動時的黛玉"比作"扶
風的弱柳“,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黛玉的柔美和嬌弱,使讀者更加真切
地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運用了襯托地手法,以比干
襯托黛玉,突出黛玉的心思玲瓏、聰明多慧;以西子襯托黛玉,突出
黛玉的嬌弱美麗、惹人憐愛。此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人物的外在姿態(tài)
和內(nèi)在性格特點,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3年“五一”,淄博燒烤火速出圈;2024年元旦,哈爾濱文旅
異?;鸨?。兩地政府因勢利導、優(yōu)化服務,整座城市溫暖守信、真誠
待客,充分展現(xiàn)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強大合力,讓大家看到城市
“暖實力"的巨大力量。
有人認為,在我們國家迅速提升“硬實力”“軟實力"的同時,當
今更需要這種“暖實力”,因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此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聯(lián)系社會生
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借一波怒濤之勢,歌一場煙火升空
從淄博到哈爾濱,地方文旅事業(yè)的爆火正是剛?cè)岵㈥庩栒{(diào)和
的結(jié)果,當基礎設施建設的硬實力與地方歷史文化的軟實力相結(jié)合,
當真誠友善的人情化作“暖實力"流淌于每一個游客心間,我們發(fā)現(xiàn),
暖實力正是硬實力與軟實力托舉升空的人間煙火。借軟硬實力的怒濤
之勢,歌暖實力的煙火升空,我們方能擁抱文旅發(fā)展的蓬勃生機,接
住網(wǎng)紅與流量的“潑天富貴”。
提升硬實力,為暖實力奠定堅定基石?!耙归g游”的發(fā)展,離不開
市場秩序的有力引導;“親子游”的熱度升溫,離不開相關設施的大
力建設;“千里江陵一日還"的便捷高效,背后是橋路相通的交通規(guī)劃;
“博物館奇妙夜”的引人入勝,背后是科學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利用……暖實
力中的游人如織、親子相依、海內(nèi)存知己,無一離不開硬實力強而穩(wěn)
健的依托。用“新供給"滿足“新需求”,以“新生產(chǎn)動能"為"新經(jīng)
濟發(fā)展”注入活力,惟有借硬實力的怒濤之勢,才能在礁石上擊打出
暖實力的溫暖浪花。
發(fā)展軟實力,為暖實力注入溫潤生機。輕舟綠溪之上,乘風打太
極;素袍斗笠,仗劍走天涯;草原牧場上,化身格薩爾王;身披紅斗
篷,策馬馳騁雪原……最近一段時間,多地文旅局局長紛紛扮相出鏡,
為家鄉(xiāng)代言、為旅游助力,“網(wǎng)紅局長”火出圈的背后,是中華優(yōu)秀傳
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別具一格的地方特色?!爸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
中華文明的智慧結(jié)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苯舆^傳統(tǒng)
的火炬,我們看到淵澄取映,看到川流不息,也穿越時空與古人飲酒
對歌,看到文變?nèi)竞跏狼榈陌俅碎g煙火。
擁抱暖實力,為中國夢增添磚瓦硬碼。無論是淄博的“燒烤專列”,
還是哈爾濱的“凍梨刺身”,亦或是“悠游吉林"的在線聽勸,歸根結(jié)
底都是城市政府與人民的真誠相待,是地方游客與當?shù)鼐用竦碾p向奔
赴,是“陽光政府”、“溫暖政府"的文旅體現(xiàn)。中國夢正是不同人群
的溫暖重疊映照而生成的璀璨煙火,是一簇簇微光最終匯聚成了一輪
火熱的太陽。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俯下身、沉下心,越來越多的工作
者不畏難、做實事,越來越多的游客尊規(guī)律、出創(chuàng)意,文旅事業(yè)方可
日益繁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亦可計日而待!
借一波怒濤之勢,歌一場煙火升空。新時代的煙火照亮華夏大地
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共同攜手,用硬實力、軟實力、暖實力,迎接發(fā)
展愈來愈洶涌的偉大浪潮。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由兩段話組成。第一段列舉淄博和哈爾濱這兩座城市因為
“溫暖守信、真誠待客”的“暖實力”而成為旅游火爆城市,火速出
圈。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引出寫作話題,提出三個關鍵詞“硬實力”
“軟實力”和“暖實力”。而且從材料中的“當今更需要"中,可以看
出命題者對“暖實力”的肯定態(tài)度,并希望考生能夠借此闡述對“暖
實力"的思考和感悟。同時,材料的引導語中也著重提到了“作為新
時代的青年”這個寫作身份,考生在寫作時應該要關注到“青年”新
時代”這些信息。
材料提到的這三個關鍵詞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一般來說,實力
有兩種,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就一個國家來說,硬實力是
指支配性實力,是一國的經(jīng)濟力量、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是看得見、
摸得著的物質(zhì)力量。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一
個國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國民形象的親和
力等釋放出來的無形影響力?!芭瘜嵙Α苯陙硖岢龅男抡f法。就材料
來看,“暖實力”是指城市釋放出來的溫暖守信、真誠待客,優(yōu)化服
務的精神以及城市居民那種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強大合力。其實所
謂暖實力,就是某個人、某件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讓人感到溫暖、使
人感動的力量。它體現(xiàn)的是社會的主旋律,傳遞的是一股正能量,如
越來越多的感人事跡,其實就是推動社會崇德向善的“暖實力"???/p>
生在討論“暖實力”的時候既不能脫離材料,又不能局限于材料,可
以適當引申到青年的“暖實力"、國家的“暖實力”等。
考生寫作時可以開篇亮出觀點:新時代需要暖實力。接著闡述新
時代不僅需要硬實力、軟實力,還要“暖實力"的加持。無論是國家
還是個人,都需要具備“暖實力”:國家具有“暖實力”,才會讓人感
受到社會的溫暖,讓人產(chǎn)生由衷的自豪感,才有利于構(gòu)建和諧文明社
會,有利于引領和諧社會風尚,有利于進一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詐騙對公賬戶管理辦法
- 廣電行業(yè)統(tǒng)計管理辦法
- 福建建設動態(tài)管理辦法
- 肥胖課件下載
- 高二數(shù)學導數(shù)數(shù)學試卷
- 分班考數(shù)學試卷
- 二中廣雅初三數(shù)學試卷
- 二數(shù)下數(shù)學試卷
- 廣安市2024年二診數(shù)學試卷
- 2025年04月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招引高層次緊缺人才27人筆試歷年專業(yè)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廣州市藝術(shù)中學招聘教師考試真題2024
- 期末作文預測外研版七年級英語下冊
- 2025-2030中國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格局與投資方向報告
- 統(tǒng)編版五年級升六年級語文暑期銜接《課外閱讀》專項測試卷及答案
- 2025年 煙草陜西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附答案
- 小小理財家課件
- DB43-T 2622-2023 醫(yī)療導管標識管理規(guī)范
- 2025年老年教育課程設置:藝術(shù)修養(yǎng)與審美教學探索報告
- 譯林版一年級下冊全冊英語知識點梳理
- 護理事業(yè)十五五發(fā)展規(guī)劃(2026-2030)
-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英語全冊教案(8個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