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3宋明理學即學即練隨堂鞏固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3宋明理學即學即練隨堂鞏固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3宋明理學即學即練隨堂鞏固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3宋明理學1.(2024·廣東學考)南宋朱熹主見“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窮天理,明人倫,講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陽明主見“內心反省”,以“致良知”。他們的共同之處是都強調()A.道德修養(yǎng) B.君主專制C.科學真理 D.經世致用解析:選A。無論是朱熹的“格物致知”還是王守仁的“致良知”都體現了對人道德的要求,講求人的品德,故選A項。2.三國名將關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為忠義的化身,享受中國乃至世界華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關羽的忠勇 B.理學的推崇C.人民的愛戴 D.經濟的發(fā)展解析:選B。宋代理學興起,強調綱常禮教、忠孝節(jié)義,關羽才成為忠義化身并受奉祀,B項正確。三國時期的關羽,其地位在北宋才起先上升,可見并非其自身因素,A項錯誤;關羽地位上升并非完全源于民間,與政府的表彰弘揚關系極大,C項錯誤;經濟發(fā)展與關羽受到奉祀無關,D項錯誤。3.(2024·貴州學考)“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币庵感氖侨f物的本原。這位思想家是()A.朱熹 B.王夫之C.陸九淵 D.李贄解析:選C。本題考查宋明理學。關于宇宙本原,程朱理學認為理是萬物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認為心是萬物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由材料“心是萬物的本原”可知該觀點屬于心學派別。故C項符合題意。4.(2024·攀枝花高二期末)宋陸九淵《語錄》卷上:“學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彼J為做學問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對古代經書的追根究底。這說明陸九淵()A.主見自由闡釋儒家經典B.反對儒家思想對人的束縛C.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D.否定“六經”的地位與價值解析:選C。本題考查陸王心學。依據材料“六經皆我注腳”并結合所學可知,陸九淵主見“心即理也”,強調內心的作用,要求通過自身的修習和領悟去感知“理”,C項正確。5.(2024·浙江選考)思想家王守仁說:“夫良知者,即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學而有,不待慮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見()①重建儒學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③無私則無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選D。由“良知者,即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②人人都有良知;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④道德自我完善;材料未涉及“重建儒學信仰”,故①與題意不符;“無私則無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是客觀存在的,是對心學的否定,故③也與題意不一樣。本題選D項。6.(2024·浙江學考)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認為,“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他所主見的是()A.格物致知 B.獨創(chuàng)本心C.心外無物 D.知行合一解析:選D。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知”與“行”的關系,故選D項。A項是“二程”的思想主見,解除;B、C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均解除。教材答疑·名師指津一、學習思索1.老聃是中國人,為什么石介說他“自胡來入我中國”?提示石介的說法反映了當時的一些儒家學者有意將在文化淵源上原本同屬于中原的道家之學及道教,歸于與中原文化有本質區(qū)分的所謂蠻夷文化的范疇之內,以貶低道家文化,進一步抬高儒學的地位。2.為什么理學家特殊重視找尋“孔顏之樂”?提示“孔顏之樂”是指孔子和顏回以追求高遠的精神境界為樂,也就是“天理”的核心“仁”。其實質是借孔子、顏回的權威,重塑傳統(tǒng)儒學的核心價值觀地位,以復興儒學。3.朱熹的理學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誣為“偽學”,而在他死后卻被官方奉為儒學正宗,為什么?提示朱熹認為秦漢以來的全部帝王都是無道之君,所以才導致了政治的長期黑暗,提出儒家擁有干預政治的自然權利,而且干預政治的關鍵是“正君心”,他的這些觀點不能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接受,所以被斥為“偽學”;但是理學主見“存天理,滅人欲”,壓抑人們的自然欲求,消磨人們的抗拒意識和不滿心情,用“三綱五常”作為道德標準,維系專制統(tǒng)治,從根本上說他的思想更加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須要,所以后來被官方奉為儒學正宗。4.今日我們應當怎樣看待他的這種觀點?提示王守仁確定了文化對于人心影響深遠的事實,確定了精神力氣的作用。盡管他在某種意義上夸大了這種作用,但是他的憂慮又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在任何歷史時期,都不能否定和輕視文化的作用。二、自我測評概括比較朱熹和王守仁對待人生修養(yǎng)的不同點。提示朱熹主見人性是本惡的,把善的歸屬放到了天道和倫理道德上,主見人不能為所欲為。王守仁主見天道自由人心,惡由人心而生,善也由人心而生。在人生修養(yǎng)上,朱熹注意克欲順天,王守仁注意修心養(yǎng)性。三、材料閱讀與思索我們應當怎樣理解王陽明所說的“良知”?提示“良知”的說法出自孟子。王守仁(王陽明)借用“良知”一詞,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是對孟子思想的發(fā)揮。他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