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結構與安全管理作業(yè)指導書TOC\o"1-2"\h\u21825第1章建筑結構基本原理 4141521.1結構分類與基本要求 4236621.1.1結構分類 4215011.1.2基本要求 477421.2建筑結構設計原則 4150731.2.1合理選擇結構體系 420991.2.2符合規(guī)范要求 4138811.2.3考慮施工可行性 4110451.2.4綜合考慮各種作用效應 5196071.3建筑結構材料選擇 5123001.3.1鋼筋 553761.3.2混凝土 5174381.3.3鋼材 5145991.3.4木材 5161101.3.5砌體材料 531999第2章結構計算與分析 567662.1結構計算基本方法 598362.1.1靜力平衡法 5215002.1.2能量法 570102.1.3有限元法 6181472.2結構分析軟件應用 6106092.2.1軟件概述 6215082.2.2軟件操作步驟 664712.3結構穩(wěn)定性與強度校核 619072.3.1結構穩(wěn)定性校核 672352.3.2結構強度校核 713389第3章建筑結構施工技術 7193153.1施工準備與組織 7323.1.1技術準備 7276253.1.2人員組織 7252323.1.3材料與設備準備 726283.2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77993.2.1基礎施工 7204403.2.2主體結構施工 8282283.2.3裝飾裝修施工 8178953.3施工安全措施 892723.3.1安全管理 881303.3.2安全防護 8223023.3.3安全培訓與教育 8109553.3.4應急預案 87024第4章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8152804.1抗震設防目標與原則 894334.1.1設防目標 8272224.1.2設防原則 9150784.2抗震設計方法與要求 9149284.2.1抗震設計方法 9113154.2.2抗震設計要求 9317024.3抗震構造措施 9317394.3.1結構布局措施 10208804.3.2結構構件措施 1095284.3.3基礎和地下結構措施 10270664.3.4非結構構件措施 1026549第5章建筑結構防火設計 10116275.1建筑火災特點與防火要求 10304025.1.1建筑火災特點 10325145.1.2防火要求 10241665.2防火設計原則與措施 11104995.2.1防火設計原則 11233615.2.2防火設計措施 11268685.3防火分隔與疏散通道 116485.3.1防火分隔 1176655.3.2疏散通道 1217080第6章建筑結構防水設計 1284656.1防水材料選擇與施工要求 12191806.1.1防水材料選擇 12158336.1.2防水施工要求 1256406.2建筑結構防水設計原則 12131276.2.1防水層設計原則 12206.2.2防水細部設計原則 13108176.3防水層施工與驗收 13162416.3.1防水層施工 13134166.3.2防水層驗收 1310461第7章建筑結構節(jié)能設計 13160357.1節(jié)能設計目標與原則 1372547.1.1設計目標 13319637.1.2設計原則 13108487.2節(jié)能材料與構造措施 14165767.2.1節(jié)能材料 14154247.2.2構造措施 14316347.3節(jié)能計算與評估 1479637.3.1節(jié)能計算 14274487.3.2節(jié)能評估 144390第8章建筑結構維修與加固 14136278.1結構檢測與評估 14105728.1.1檢測方法 1416248.1.2評估標準 14299328.1.3檢測與評估流程 15173398.2維修與加固方法 15175668.2.1維修方法 158198.2.2加固方法 15102818.2.3維修與加固材料 15270968.3結構加固工程實例 15233038.3.1工程背景 15197008.3.2加固方案設計 15118218.3.3加固施工與驗收 1538938.3.4加固效果評價 158433第9章建筑安全管理 15175229.1安全生產責任制與管理制度 15108199.1.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16144689.1.2安全管理制度 16318969.2安全教育與培訓 1666619.2.1安全教育 1687559.2.2安全培訓 16204719.3安全應急預案 16319239.3.1應急預案制定 16311299.3.2應急預案實施 16189559.3.3應急預案評估與改進 1720983第10章建筑結構施工安全監(jiān)督 17879010.1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171561610.1.1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安全職責,保證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171564710.1.2施工現場應制定完善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guī)程、報告和處理制度等,并嚴格執(zhí)行。 171282510.1.3施工現場應定期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保證施工人員熟悉并遵守各項安全規(guī)定。 1753510.1.4施工現場應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對安全隱患及時整改,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 17628510.2安全防護措施 171851110.2.1施工現場應根據建筑結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要求,制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 17315010.2.2施工現場應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防護設施,如安全網、防護欄桿、警示標志等,以防止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的發(fā)生。 1711210.2.3施工現場應配備個人防護裝備,如安全帽、安全帶、防塵口罩等,并保證施工人員正確佩戴。 173017410.2.4施工現場應制定應急預案,針對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171063210.3施工安全驗收與評價 173029810.3.1施工單位應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驗收,保證各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實施。 171162010.3.2施工安全驗收應包括施工現場環(huán)境、安全防護設施、施工工藝、安全生產管理等各方面內容。 172892110.3.3施工安全評價應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分析安全隱患,提出改進措施,并跟蹤整改效果。 172676610.3.4施工安全驗收與評價結果應作為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18第1章建筑結構基本原理1.1結構分類與基本要求1.1.1結構分類建筑結構根據其受力特點及構成形式,可分為以下幾類:(1)鋼筋混凝土結構:以混凝土為基體,鋼筋為增強材料,具有良好的承載能力和抗震功能。(2)鋼結構:以鋼材為基本材料,具有高強度、高韌性、良好的抗震功能和可塑性。(3)木質結構:以木材為基本材料,具有較好的保溫、隔熱功能,適用于住宅建筑。(4)砌體結構:以磚、砌塊為基本材料,適用于多層及以下建筑。1.1.2基本要求建筑結構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1)安全性:結構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保證建筑物的安全。(2)可靠性:結構應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滿足設計使用年限。(3)經濟性:在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筑成本。(4)美觀性:結構形式與建筑造型相協(xié)調,符合建筑美學。1.2建筑結構設計原則1.2.1合理選擇結構體系根據建筑物的用途、規(guī)模、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合理選擇結構體系,保證結構的安全、經濟、合理。1.2.2符合規(guī)范要求結構設計應遵循國家及地方相關規(guī)范、標準,保證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1.2.3考慮施工可行性結構設計應考慮施工工藝、設備、材料等因素,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順利。1.2.4綜合考慮各種作用效應結構設計應綜合考慮恒載、活載、溫度作用、地震作用等效應,保證結構在各種作用下的安全性。1.3建筑結構材料選擇1.3.1鋼筋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鋼筋,考慮鋼筋的強度、韌性、焊接功能等指標。1.3.2混凝土根據結構部位和受力要求,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功能。1.3.3鋼材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鋼材,考慮鋼材的強度、韌性、耐腐蝕功能等指標。1.3.4木材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木材,考慮木材的強度、含水率、耐久性等指標。1.3.5砌體材料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磚、砌塊等砌體材料,考慮其強度、耐久性、保溫功能等指標。第2章結構計算與分析2.1結構計算基本方法2.1.1靜力平衡法靜力平衡法是結構計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根據力的平衡條件進行計算。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結構所承受的荷載;(2)將荷載分解為作用在各個構件上的內力;(3)根據內力計算各構件的應力、應變及變形;(4)根據材料的力學功能,分析結構的強度、剛度及穩(wěn)定性。2.1.2能量法能量法是結構計算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勢能最小原理和虛功原理。該方法具有以下特點:(1)從能量角度出發(fā),研究結構的平衡狀態(tài);(2)適用于復雜結構及非線性分析;(3)通過能量守恒原理,推導出結構的應力、應變及位移。2.1.3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結構計算的數值方法,其主要步驟如下:(1)將結構劃分為若干個單元,建立單元剛度矩陣;(2)根據邊界條件和連續(xù)條件,組裝整體剛度矩陣;(3)求解線性方程組,得到結構的位移、應力及應變;(4)對計算結果進行后處理,分析結構的功能。2.2結構分析軟件應用2.2.1軟件概述結構分析軟件是輔助結構計算與分析的重要工具,目前常用的軟件有SAP2000、ANSYS、ABAQUS等。這些軟件具有以下特點:(1)強大的計算功能,可進行線性及非線性分析;(2)用戶友好的操作界面,便于輸入數據和結果輸出;(3)豐富的材料庫,適應不同結構材料的計算需求;(4)高效的計算速度,提高結構分析效率。2.2.2軟件操作步驟(1)建立模型:根據實際結構,輸入幾何參數、材料屬性及邊界條件;(2)施加荷載:按照設計要求,施加各種荷載;(3)求解分析:選擇合適的求解器進行結構分析;(4)結果輸出:查看并輸出結構的位移、應力、應變等結果;(5)結果分析:根據計算結果,評估結構的功能。2.3結構穩(wěn)定性與強度校核2.3.1結構穩(wěn)定性校核結構穩(wěn)定性校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幾何穩(wěn)定性:分析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幾何形狀變化,判斷是否發(fā)生屈曲;(2)材料穩(wěn)定性:根據材料的力學功能,分析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應力狀態(tài),判斷是否發(fā)生破壞;(3)整體穩(wěn)定性:考慮結構整體受力功能,分析結構的穩(wěn)定性。2.3.2結構強度校核結構強度校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應力校核:根據材料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分析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應力狀態(tài);(2)應變校核:根據材料的允許應變,分析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應變狀態(tài);(3)變形校核:根據結構的允許變形,分析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位移及變形情況。第3章建筑結構施工技術3.1施工準備與組織3.1.1技術準備(1)熟悉施工圖紙,掌握設計意圖及施工要求;(2)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3)組織技術交底,保證施工人員了解工程特點及施工要求。3.1.2人員組織(1)成立施工項目部,明確各級管理人員職責;(2)選派具有相應資質和經驗的施工隊伍;(3)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3.1.3材料與設備準備(1)按照設計要求選擇合格的建筑材料;(2)檢查施工設備功能,保證設備安全可靠;(3)制定材料供應計劃和設備使用計劃。3.2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3.2.1基礎施工(1)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基礎施工,保證基礎承載力;(2)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藝,提高基礎施工質量;(3)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基礎施工質量。3.2.2主體結構施工(1)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提高主體結構施工效率;(2)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保證主體結構質量;(3)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3.2.3裝飾裝修施工(1)遵循裝飾裝修施工工藝,保證裝修效果;(2)選用環(huán)保、安全的裝修材料;(3)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jiān)督,提高裝修質量。3.3施工安全措施3.3.1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安全職責;(2)制定施工安全專項方案,并嚴格執(zhí)行;(3)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3.3.2安全防護(1)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如腳手架、安全網等;(2)對施工現場進行封閉管理,防止無關人員進入;(3)施工現場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如安全帽、防護手套等。3.3.3安全培訓與教育(1)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2)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加強安全知識普及;(3)對特殊作業(yè)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3.3.4應急預案(1)制定施工現場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理流程;(2)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3)保證應急預案的落實,降低損失。第4章建筑結構抗震設計4.1抗震設防目標與原則4.1.1設防目標抗震設防目標是保證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經濟性的統(tǒng)一。具體目標如下:(1)保證人員生命安全;(2)保證建筑結構在地震后能迅速恢復使用功能;(3)降低地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4.1.2設防原則(1)分類設防原則: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重要程度、地震烈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震設防標準;(2)區(qū)域差異化原則:考慮我國地震活動特點,對抗震設防標準進行區(qū)域差異化調整;(3)功能化設計原則:以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功能目標為導向,進行抗震設計;(4)經濟合理性原則:在滿足設防目標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4.2抗震設計方法與要求4.2.1抗震設計方法(1)靜力抗震設計法:采用等效靜力法、底部剪力法等,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設計;(2)動力抗震設計法:采用時程分析法、反應譜法等,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設計;(3)非線性抗震設計法:考慮結構非線性特性,采用彈塑性分析方法進行抗震設計。4.2.2抗震設計要求(1)結構體系要求: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提高整體抗震功能;(2)材料要求:選用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建筑材料,保證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3)連接節(jié)點要求:加強連接節(jié)點的構造設計,保證節(jié)點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4)施工要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規(guī)范要求進行施工,保證建筑結構的抗震功能。4.3抗震構造措施4.3.1結構布局措施(1)合理設置防震縫,減小地震作用的影響;(2)采用對稱、規(guī)則的結構布局,避免應力集中;(3)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長度,降低地震響應。4.3.2結構構件措施(1)加強墻、柱、梁等主要承重構件的抗震設計;(2)提高構件連接的強度和延性,減小地震作用下的損傷;(3)適當增加構件的配筋,提高抗裂功能。4.3.3基礎和地下結構措施(1)加強基礎設計,提高基礎承載能力和抗傾覆穩(wěn)定性;(2)采用隔震、減震技術,降低地震能量傳遞;(3)對地下結構進行合理布置和加強,減小地震災害影響。4.3.4非結構構件措施(1)合理設置防震支架,減小非結構構件的地震響應;(2)采用柔性連接,降低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的相互作用;(3)加強非結構構件的施工質量控制,保證其安全可靠。第5章建筑結構防火設計5.1建筑火災特點與防火要求5.1.1建筑火災特點建筑火災具有以下特點:(1)突發(fā)性:火災往往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給人員疏散和撲救工作帶來極大困難。(2)煙氣毒性:火災產生的有毒氣體和煙霧,對人體呼吸系統(tǒng)造成嚴重危害。(3)高溫:火災現場溫度極高,易導致建筑結構損壞,影響人員疏散和撲救。(4)火勢多變:火勢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風向、建筑布局等,撲救難度大。5.1.2防火要求為防止火災發(fā)生和減少火災損失,建筑結構防火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1)合理布局:建筑布局應充分考慮防火要求,降低火災風險。(2)防火分隔:通過設置防火墻、防火門等措施,將建筑劃分為若干防火分區(qū),防止火勢蔓延。(3)疏散通道:設置足夠數量和寬度的疏散通道,保證火災時人員安全疏散。(4)防火材料:選用防火功能良好的建筑材料,降低火災蔓延速度。(5)消防設施:合理配置消防設施,提高火災撲救效果。5.2防火設計原則與措施5.2.1防火設計原則(1)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加強防火措施,降低火災發(fā)生概率,同時配置消防設施,提高火災撲救能力。(2)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充分考慮建筑功能、規(guī)模和地形等因素,合理布局防火分區(qū)和疏散通道。(3)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選用防火材料和設施,兼顧經濟效益。5.2.2防火設計措施(1)防火分區(qū):根據建筑特點,設置防火墻、防火門等設施,將建筑劃分為若干防火分區(qū)。(2)疏散通道:設置足夠數量和寬度的疏散通道,保證火災時人員安全疏散。(3)防火材料:選用防火功能良好的建筑材料,降低火災蔓延速度。(4)消防設施:合理配置消防設施,如滅火器、消防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提高火災撲救效果。(5)電氣防火:加強電氣線路和設備的防火措施,降低電氣火災風險。5.3防火分隔與疏散通道5.3.1防火分隔(1)防火墻:設置在建筑內部,用于分隔防火分區(qū),應具有一定的耐火極限和防火完整性。(2)防火門:設置在防火墻和疏散通道上,應具有一定的耐火功能和防火完整性。(3)防火卷簾:適用于大空間場所,具有一定的耐火功能,能在火災時自動下降。5.3.2疏散通道(1)安全出口:每個防火分區(qū)至少設置兩個安全出口,保證人員疏散。(2)疏散走道:寬度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走道內不得設置障礙物,保證暢通。(3)疏散樓梯:應設置在建筑的不同部位,便于人員疏散。(4)疏散指示標志:在疏散通道和關鍵部位設置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引導人員迅速疏散。第6章建筑結構防水設計6.1防水材料選擇與施工要求6.1.1防水材料選擇在選擇防水材料時,應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特點、使用功能、環(huán)境條件及施工要求,合理選用具有良好防水功能的材料。防水材料應具備以下特點:(1)良好的防水功能;(2)耐候性、耐腐蝕性和耐久性;(3)良好的施工功能;(4)環(huán)保、無毒、無害。6.1.2防水施工要求(1)施工前應認真檢查基層質量,保證基層堅實、平整、干凈、無裂縫、無油污;(2)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進行施工,保證防水層連續(xù)完整;(3)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防水材料的厚度、搭接長度和施工工藝;(4)防水層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養(yǎng)護,保證防水層質量。6.2建筑結構防水設計原則6.2.1防水層設計原則(1)防水層應具備良好的整體防水功能,防止水滲漏;(2)防水層應適應建筑物的變形,避免因溫度、濕度等變化而產生裂縫;(3)防水層應具有一定的抗穿刺功能,防止因外部因素損壞防水層;(4)防水層設計應考慮施工和維護的便利性。6.2.2防水細部設計原則(1)建筑物節(jié)點、陰陽角、管道穿越等部位應加強防水措施;(2)防水層與基層、防水層與保護層之間應結合牢固,防止水分滲透;(3)防水層應設置合理的排水坡度,保證排水暢通;(4)防水細部設計應考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環(huán)境因素。6.3防水層施工與驗收6.3.1防水層施工(1)施工前應進行基層處理,保證基層符合要求;(2)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進行防水層施工,嚴格控制施工質量;(3)防水層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施工質量,發(fā)覺問題及時整改;(4)防水層施工完成后,應進行驗收。6.3.2防水層驗收(1)驗收時應檢查防水層的外觀質量,保證無裂縫、鼓包、脫落等缺陷;(2)檢查防水層的厚度、搭接長度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3)進行閉水試驗,驗證防水層的防水效果;(4)驗收合格后,應及時進行保護層施工,保證防水層不受損壞。第7章建筑結構節(jié)能設計7.1節(jié)能設計目標與原則7.1.1設計目標建筑結構節(jié)能設計的根本目標是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7.1.2設計原則(1)遵循國家及地方有關建筑節(jié)能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和規(guī)范;(2)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高建筑物的保溫、隔熱、采光、通風功能;(3)優(yōu)化建筑體型、朝向、空間布局和圍護結構,降低建筑能耗;(4)采用高效節(jié)能材料、設備和系統(tǒng),提高建筑整體節(jié)能功能;(5)注重建筑與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7.2節(jié)能材料與構造措施7.2.1節(jié)能材料(1)保溫材料:如巖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等;(2)隔熱材料:如泡沫玻璃、真空絕熱板、硅藻土等;(3)高功能門窗材料:如斷橋鋁型材、中空玻璃、低輻射玻璃等;(4)綠色建材:如生態(tài)混凝土、竹纖維復合材料等。7.2.2構造措施(1)優(yōu)化建筑圍護結構設計,提高保溫、隔熱功能;(2)采用合理的建筑體型、朝向和空間布局,降低建筑能耗;(3)提高建筑物的氣密性,減少冷熱空氣滲透;(4)采用遮陽、采光、通風等被動式節(jié)能措施;(5)合理設計建筑綠化,降低地表溫度,改善室內外環(huán)境。7.3節(jié)能計算與評估7.3.1節(jié)能計算(1)建筑能耗模擬:利用專業(yè)軟件對建筑能耗進行模擬計算,分析不同節(jié)能措施對建筑能耗的影響;(2)熱工功能計算:根據相關標準,對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功能進行計算;(3)設備能耗計算:對建筑設備系統(tǒng)進行能耗計算,分析節(jié)能潛力。7.3.2節(jié)能評估(1)按照國家及地方建筑節(jié)能標準,對建筑節(jié)能設計進行評估;(2)結合建筑實際運行情況,對節(jié)能效果進行監(jiān)測和評價;(3)根據評估結果,優(yōu)化節(jié)能設計,提高建筑節(jié)能功能。第8章建筑結構維修與加固8.1結構檢測與評估8.1.1檢測方法本節(jié)主要介紹建筑結構檢測的常用方法,包括目視檢測、儀器檢測和無損檢測等。通過這些方法對建筑結構進行全面的檢查,以評估結構的安全狀況。8.1.2評估標準闡述建筑結構評估所依據的國家和行業(yè)標準,如《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等。對結構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進行評估,為后續(xù)維修與加固提供依據。8.1.3檢測與評估流程介紹結構檢測與評估的具體流程,包括現場勘查、檢測方案制定、檢測數據分析、評估報告編制等環(huán)節(jié)。8.2維修與加固方法8.2.1維修方法本節(jié)闡述建筑結構維修的常用方法,如修補、更換、調整等。針對不同結構類型和損傷程度,選擇合適的維修方法。8.2.2加固方法介紹建筑結構加固的常用方法,包括增大截面法、粘鋼加固法、碳纖維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等。根據結構特點、損傷原因和加固需求,選擇合適的加固方法。8.2.3維修與加固材料闡述維修與加固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如混凝土、鋼筋、粘鋼、碳纖維布等。介紹材料功能、選用原則及施工要求。8.3結構加固工程實例8.3.1工程背景介紹所選工程實例的背景,包括建筑結構類型、使用功能、損傷狀況等。8.3.2加固方案設計闡述針對該工程實例的加固方案設計,包括加固方法選擇、加固材料、施工工藝等。8.3.3加固施工與驗收介紹加固施工的流程、關鍵工藝及驗收標準,以保證加固效果達到預期目標。8.3.4加固效果評價分析加固后的結構功能、安全狀況和使用功能,評價加固效果,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第9章建筑安全管理9.1安全生產責任制與管理制度9.1.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1)明確各級管理人員、部門及崗位的安全生產職責;(2)實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保證安全生產責任到人;(3)制定安全生產考核辦法,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考核。9.1.2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包括安全生產會議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報告和處理制度等;(2)嚴格執(zhí)行國家及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3)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保證施工現場符合安全生產條件。9.2安全教育與培訓9.2.1安全教育(1)對新入職員工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級、項目級和班組級安全教育;(2)定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5944-1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usiness operational view - Part 12: Privacy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PPR) on information life cycle management (ILCM) and
- 2025年6月下旬熱點新聞素材解讀+適用話題+寫作運用及事例
- 臥室紡織品市場政策分析考核試卷
- 區(qū)域會展產業(yè)區(qū)域合作政策優(yōu)化考核試卷
- 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評估考核試卷
- 干擾源定位技術國際合作考核試卷
- 醫(yī)藥行業(yè)市場細分與目標客戶定位策略分析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N-乙基-2-吡咯烷酮數據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CCFL遞變器數據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3,5-雙三氟甲基苯甲醛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 武漢市漢陽區(qū)社區(qū)干事崗位招聘考試筆試試卷附答案
- 2025年 云南省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管理人員考試練習題附答案
- 美發(fā)師五級試題及答案
- Q-GDW10250-2025 輸變電工程建設安全文明施工規(guī)程
- 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及答案西師大版2
- 2025-2030年中國釹鐵硼永磁材料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高導磁芯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宣城市宣州區(qū)“政聘企培”人才引進筆試真題2024
- 遠程胎心監(jiān)護數據解讀
- 2025年全國法醫(yī)專項技術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寧夏銀川市中考歷史三模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