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利與弊_第1頁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利與弊_第2頁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利與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利與弊

所謂責任是第一位和第二個責任,責任是現(xiàn)代侵權法的第二個責任原則。歸責原則是將受害人的損害轉歸加害人承擔之根據(jù),侵權責任之構成以過錯為要件者為過錯責任,不以過錯為要件者為無過錯責任。中國《侵權責任法》第7條明確將無過錯責任作為中國侵權法的歸責原則之一。依據(jù)無過錯責任原則,一些行為依據(jù)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無論行為人有無過錯,都會構成侵權行為?!肚謾嘭熑畏ā返?條是一般侵權行為的一般條款,認定一般侵權行為,均須適用該條款。但是,《侵權責任法》第7條,并非無過錯侵權行為的一般條款,而只是闡明存在無過錯責任的原則性規(guī)定,認定無過錯侵權行為的場合,并不需要援用該條款,而應直接援用規(guī)范某種特殊侵權行為的具體法律規(guī)范。或許,無過錯責任并不合適稱為“原則”,因為在大陸法系各國民法上,無過錯責任均以特殊侵權行為存在,但就整個侵權行為規(guī)則體系而言,無過錯而負賠償責任者,不過是少數(shù)例外情形,并不能成為一項“原則”。無過錯責任只是歸責的一種類型而已,并不具原理或原則之地位在過錯責任興起以前,古老的侵權行為法采用的是結果責任。結果責任也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即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責任之構成要件。但今天所謂的“無過錯責任”,則與傳統(tǒng)的結果責任有質的區(qū)別。當代無過錯責任肇始于社會的工業(yè)化過程。工業(yè)化為社會帶來財富和便利的同時,也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危險,需要相應的危險預防機制和損害補償機制,無過錯的侵權責任制度,就是此類機制之一無過錯責任制度的核心概念是危險,因而也可以稱為“危險責任”,甚至后者更能表達這種責任的本質。危險責任注重的,不是對行為人可責性的判斷,進而對行為人給予制裁,而是受害人的損害如何填補,以及如何防范損害的發(fā)生。危險責任與古典法時期的結果責任,在案件的處理結論上雖然是相同的,但其中所蘊含的理念并不相同。也有人將無過錯責任稱為“嚴格責任”,嚴格責任(strictliability)是一個英美法上的概念,其與大陸法上的無過錯責任相似但并不等同。英美法上的侵權責任,通常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損害的可預見性、存在應受譴責的行為。如果取消兩個條件,或者其中的任何一個,仍可以構成侵權行為,則為嚴格責任(較過錯責任更為嚴格)。嚴格責任在美國法上的典型情形是產(chǎn)品責任和雇主對于雇員之侵權行為承擔的respondeatsuperior(拉丁文,可以譯為主人責任或上級責任)UlrichBeck于1986年發(fā)表了《風險社會》一書在工業(yè)社會中,財富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少數(shù)上層占據(jù)了社會新增加的財富的多數(shù),而多數(shù)下層分得的卻只是少數(shù)。在風險社會中,情況更加糟糕,社會上層從其所制造的風險中獲利,而這些風險卻進入了諸多對風險毫無意識或者欠缺防范知識的人的生活領域,由整個社會來承擔。事實上,更多地是由社會的下層來承擔,因為,上層社會成員在財富、權力、知識(教育)等方面的優(yōu)勢,能明顯減少其所承擔的風險。長此以外,社會的財富不斷向上集中,而風險則不斷向下集中。在風險的防范方面,政府隨著風險社會的到來,危險責任在侵權責任法上的地位更加重要?,F(xiàn)代化的過程消滅或減少了許多風險,使身處于某些社會領域中的人們更加安全;但現(xiàn)代化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的風險,這些風險影響的范圍更廣,所造成的損害也更為嚴重———從前的風險往往是個體的風險,而現(xiàn)在的風險往往會嚴重影響諸多人,甚至是那些并未生活在事故發(fā)生當時、當?shù)氐娜藗?。危險責任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分配正義,而對危險活動所生之損害做合理分配?;谇拔奶岢龅膿p害承擔之理由,承擔危險責任的依據(jù),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制造危險者,承擔損害;第二,對危險有控制能力者,承擔損害;第三,從危險活動中獲得利益者,承擔損害;第四,有負擔損害的能力者(資產(chǎn)雄厚者,或能通過保險機制和產(chǎn)品價格機制將損害分散于社會),承擔損害。危險責任制度有重大社會價值,但也存在明顯弊端,即容易使人更為保守,在行為時縮手縮腳,甚至干脆放棄行為。因為在過錯責任下,行為人自身對于行為在侵權行為法上的后果是可以控制的,即其只要使自己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就無須承擔責任;而在無過錯責任下,行為人對于其行為在侵權行為法上的后果是無法控制的,只要行為造成了損害,行為人就需要賠償。此時,行為人所能做的:(1)更加小心、謹慎,以避免損害的發(fā)生,這是法律希望看到的結果;(2)權衡行為的利益和損害之危險,如果利益較大,則其會承擔危險而從事該行為,這是法律所意欲規(guī)范的通常情況;(3)如果危險較大,則會放棄該行為,這往往是法律所不愿看到的結果,因為這些危險行為,很可能對于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是必須的。廠商會因為無過錯責任而放棄對某些新產(chǎn)品和服務的開發(fā),是其典型例證。對于上述弊端,無非三種解決方案:(1)保留無過錯責任,而設法消除其弊端;(2)放棄無過錯責任,以其他制度實現(xiàn)無過錯責任意欲實現(xiàn)的功能;(3)保留無過錯責任,但將其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事實上,現(xiàn)在各國法律,同時采取了這三個方案。責任保險制度屬于(1),即通過行為人購買責任保險,其所可能承擔的責任轉移于保險公司,分散于多數(shù)人,從而行為人可以重獲行為之自由;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傷害保險制度屬于(2),使受害人可以從行為人以外的途徑獲得賠償,亦使行為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從賠償責任的壓力下解放出來,重獲行為自由;各國的侵權行為法,大都以過錯責任為原則,將無過錯責任限制于少數(shù)之例外情形始得適用。中國的《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監(jiān)護人責任、用人單位責任、生產(chǎn)者承擔的產(chǎn)品責任、機動車責任、高度危險作業(yè)損害責任、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建筑物倒塌責任、妨礙通行物損害責任無過錯責任,并非絕對責任,很多無過錯責任的情形,都有法定的責任減免事由;出于對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所涉及的諸多利益的不同平衡方案,某種特定的無過錯責任侵權行為,具體哪些是由可以免責,不能一概而論,但大多包括受害人過錯和不可抗力。無過錯責任的損害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