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2022-2023學年高三9月學情調研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南京市2022-2023學年高三9月學情調研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南京市2022-2023學年高三9月學情調研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南京市2022-2023學年高三9月學情調研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南京市2022-2023學年高三9月學情調研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2022-2023學年高三9月學情調研語文

試題(解析版)

基礎篇

ー、名句名篇默寫(6分)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六空作答)

(1)詩人屈原忠貞愛國,“,”(《離騷》)表達了他追求“美

政”、永不后悔的決心。

(2)詠史文字,或得出教訓,如蘇洵《六國論》中剖析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弊

在賂秦”,最后得出“”的教訓;或借古諷今,如杜牧《阿房宮賦》明確

指出,唐代統(tǒng)治者哀秦而不以秦為鑒,必將“

¢3)“舟”是古代常見交通工具,經常成為詩人的歌詠對象?!?”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輕“舟”之中洋溢著詩人去官歸隱的欣喜;“,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ー葉“扁舟?”是思婦心中不舍的牽掛;“彩

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彩舟”點

活了整幅金陵秋景圖。

【答案】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雖九死其猶未悔③.為國者無使為積威

之所劫哉(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⑤.舟遙遙以輕艇⑥.風飄飄而

吹衣⑦.誰家今夜扁舟子⑧.何處相思明月樓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劫”“遙遙”“朋”等。

二、語言文字運用(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五月晨空晴朗無云的蔚藍色,或是海上日落的紅色和橙色,都會引起人們的驚奇、

詩興,并激勵他們去鉆研科學。無論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什么地方,不管我們操何

種語言,有什么習俗,我們都擁有同一個天空。我們中間大多數人企盼的都是蔚

藍色的天空。如果有一天早上日出時醒來,發(fā)現ー絲云彩都沒有的天空是漆黑的,

或是黃的或綠的,我們可能會①。(洛杉磯和墨西哥城的居民們對褐色的天空

1

已經漸漸變得②,而倫敦與西雅圖的市民卻習慣于看見灰色的天——但是連

他們也都仍然認為藍色的天空オ算是正常的。)

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3.下列句子中的括號用法與文中括號用法相同的ー項是()

A.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

1033分之一(陰在1之后接33個。)。

B.周樸園:(由衣內取出皮夾的支票簽好)很好,這是ー張五千塊錢的支票,你

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彌補我一點罪過。

C.正因為如此,當曾子的學生單居離向他詢問是否果真“天圓地方”時,曾子ー

針見血地指出:“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保ā洞蟠鞫Y記?曾子

天圓》)

D.到達溫澤里他的住宅后(我發(fā)現,這住宅像他ー樣破破爛爛,但也跟他ー樣ー

切都盡可能裝出體面的樣子),他把我介紹給他的太太。

4.對選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最為準確的ー項是()

A.五彩斑斕的顏色會激勵我們鉆研科學。

B.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擁有相同的天空。

C.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天空是蔚藍色的。

D.歐美一些城市污染嚴重,天空已變色。

5.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改為“五月晴朗無云的晨空,或是海上落日的顏色,

都會引起人們的驚奇,并激勵他們去鉆研科學”,從語義上看兩者基本相同,為

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答案】2.大吃一驚(驚詫萬分、大驚失色等,意思包括吃驚、出乎意料兩層均

可)習以為常(熟視無睹)3.D4.C

5.原文有對晨空、日落的顏色描寫,更具體形象;原文除了顏色之外,還有詩興,

更有詩味聯想;更能表現說明文語言的生動、趣味性的特點;更能體現科學性與

藝術性統(tǒng)ー。

【解析】

2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處,語境是說“我們中間大多數人企盼的都是蔚藍色的天空”,因此,“如

果有一天早上日出時醒來,發(fā)現ー絲云彩都沒有的天空是漆黑的,或是黃的或綠

的”就會感到吃驚,因此填寫“大吃ー驚”“驚詫萬分”“大驚失色”等成語?。

大吃ー驚:形容非常吃驚。指事情突然發(fā)生,思想上根本沒有準備。驚詫萬分:

形容對發(fā)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大驚失色:形容非常驚恐,臉色都變了。

第二處,語境強調洛杉磯和墨西哥城的居民們認為褐色的天空也是正常的,沒有

什么不同,不用大驚小怪。填寫“習以為?!薄笆煲暉o睹”習以為常:常常如此

成了習慣,就當作應該的事情了。熟視無睹:看慣了卻像沒看見ー樣。形容對事

物漫不經心或不重視。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表達符號的能力。

原文:表示補充說明。

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插入,解釋舞臺場景。

C.表示出處。

D.表示補充說明。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語段共5句話,可以分為兩層,1-3句闡釋無論是誰,無論生活在哪里,“我們

中間大多數人企盼的都是蔚藍色的天空”;第4句進行假設,指出如果天空的顏

色變了,人們會會不適應,會吃驚;括號內列舉了兩個事例,一個是“洛杉磯和

墨西哥城的居民們對褐色的天空已經漸漸變得習以為?!?另ー個是“倫敦與西

雅圖的市民卻習慣于看見灰色的天ーー但是連他們也都仍然認為藍色的天空オ

算是正常的。由上可見,語段的中心旨在說明“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天空是蔚藍

色的”。

3

故選c。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

這類題首先要分析原句于改句的區(qū)別:“五月晨空晴朗無云的蔚藍色,或是海上

日落的紅色和橙色,都會引起人們的驚奇、詩興,并激勵他們去鉆研科學”與“五

月晴朗無云的晨空,或是海上落日的顏色,都會引起人們的驚奇,并激勵他們去

鉆研科學”兩句的不同之處在于,原文有描繪顏色的詞語“蔚藍色”“紅色和橙

色”,還比改句多了一個詞語“詩興”。

從中可以看出,原句用“蔚藍色”形容晴朗無云的晨空,用“紅色和橙色”形容

海上日落的顏色,給人ー種畫面感,更為具體形象。此外,“詩興”是人們看到

“晨空晴朗無云的蔚藍色”“海上日落的紅色和橙色”之后,先是感到驚奇,然

后詩興大發(fā),最后才能激起他們去鉆研科學的興趣。一方面原句更有邏輯性,另

一方面更能激起人們詩意的聯想,更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形象和趣味性的

特點,體現了說明文科學性與藝術性統(tǒng)ー。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9分)

(-)語段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然而阿Q雖然常優(yōu)勝,卻直待蒙趙太爺打他嘴巴之后,這オ出了名。

他付過地保二百文酒錢,憤憤的躺下了,后來想:“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

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趙太爺的威風,而現在是他的兒子了,使自己也漸漸

的得意起來,爬起身,唱著《小孤孀上墳》到酒店去。這時候,他又覺得趙太爺

高人一等了。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墻根的日光下,看見王胡在那里赤著膊

捉虱子,他忽然覺得身上也癢起來了。這王胡,又癩又胡,別人都叫他王癩胡,

阿Q卻刪去了一個癩字,然而非常渺視他。阿Q的意思,以為癩是不足為奇的,

只有這一部絡腮胡子,實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

別的閑人們,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這王胡旁邊,他有什么怕呢?老實說:

他肯坐下去,簡直還是抬舉他。

阿Q也脫下破夾襖來,翻檢了一回,不知道因為新洗呢還是因為粗心,許多エ

夫,只捉到三四個。他看那王胡,卻是ー個又一個,兩個又三個,只放在嘴里畢

畢剝剝的響。

4

阿Q最初是失望,后來卻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這樣

少,這是怎樣的大失體統(tǒng)的事呵!他很想尋ー兩個大的,然而竟沒有,好容易オ

捉到ー個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ー咬,劈的一聲,又不及王胡響。

他癩瘡疤塊塊通紅了,將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說:

“這毛蟲!”

“癩皮狗,你罵誰?”王胡輕蔑的抬起眼來說。

阿Q近來雖然比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慣的閑人們見面

還膽怯,獨有這回卻非常武勇了。這樣滿臉胡子的東西,也敢出言無狀么?

“誰認便罵誰!”他站起來,兩手叉在腰間說。

“你的骨頭癢了么?”王胡也站起來,披上衣服說。

阿Q以為他要逃了,搶進去就是ー拳。這拳頭還未達到身上,已經被他抓住了,

只一拉,阿Q蹌蹌踉踉的跌進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辮子,要拉到墻上照例

去碰頭。

“‘君子動ロ不動手‘!”阿Q歪著頭說。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會,ー連給他碰了五下,又用カ的一推,至于阿Q

跌出六尺多遠,這オ滿足的去了。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為王胡以絡腮胡子的缺

點,向來只被他奚落,從沒有奚落他,更不必說動手了。而他現在竟動手,很意

外,難道真如市上所說,皇帝已經停了考,不要秀才和舉人了,因此趙家減了威

風,因此他們也便小覷了他么?

阿Q無可適從的站著。

遠遠的走來了一個人,他的對頭又到了。這也是阿Q最厭惡的ー個人,就是錢

太爺的大兒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進洋學堂,不知怎么又跑到東洋去了,半年之

后他回到家里來,腿也直了,辮子也不見了,他的母親大哭了十幾場,他的老婆

跳了三回井。后來,他的母親到處說,“這辮子是被壞人灌醉了酒剪去了。本來

可以做大官,現在只好等留長再說了?!比欢不肯信,偏稱他‘‘假洋鬼子”,

也叫作“里通外國的人”,ー見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罵。

阿Q尤其“深惡而痛絕之”的,是他的一條假辮子。辮子而至于假,就是沒有

了做人的資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5

這“假洋鬼子”近來了。

“禿兒。驢...”阿Q歷來本只在肚子里罵,沒有出過聲,這回因為正氣忿,

因為要報仇,便不由的輕輕的說出來了。

不料這禿兒卻拿著ー支黃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謂哭喪棒——大踏步走了過

來。阿Q在這剎那,便知道大約要打了,趕緊抽緊筋骨,聳了肩膀等候著,果

然,拍的一聲,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了。

“我說他!”阿Q指著近旁的ー個孩子,分辯說。

拍!拍拍!

在阿Q的記憶上,這大約栗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響了之后,于

他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反而覺得輕松些,而且“忘卻”這一件祖?zhèn)鞯膶氊愐舶l(fā)

生了效カ,他慢慢的走,將到酒店門口,早已有些高興了。

但對面走來了靜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時,看見伊也一定要唾罵,而況

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發(fā)生了回憶,又發(fā)生了敵,吒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為什么這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聲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

頭皮,呆笑著,說:

“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

“你怎么動手動腳……”尼姑滿臉通紅的說,一面趕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yè)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為了滿足那些賞鑒家起見,再用カ的ー

擰,オ放手。

他這ー戰(zhàn),早忘卻了王胡,也忘卻了假洋鬼子,似乎對于今天的一切“晦氣”都

報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響了之后輕松,飄飄然的似乎要飛去了。

6

“這斷子絕孫的阿Q!”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選自《阿Q正傳》)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ー項是()

A.跟王胡比捉虱子,可見阿Q精神的荒蕪;阿Q不與王胡比癩瘡疤,鄙棄他有

絡腮胡子,通過“優(yōu)勝”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B.王胡罵阿Q是“癩皮狗”,將他拉到墻上碰頭,可見他并沒有阿Q那種見了

強者畏怯、見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

C.阿Q厭惡錢太爺的大兒子戴假辮子,稱他為“假洋鬼子”,這表明阿Q在ー

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

D.“酒店里的人”雖然沒有親自動手欺負小尼姑,但仍然覺得很滿足,“九分得

意的笑”表現出他們無聊、陰暗的心理。

7.對選文中“阿Q無可適從的站著”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ー項是()

A.“向來只被他奚落”的王胡“竟動手”,這出乎阿Q的意料,“無可適從的

站著”表明這一次受辱使他意識到現實和他想象的并不一致。

B.王胡打破了阿Q心中的秩序,他立刻以“皇帝已經停了考”“趙家減了威風”

等來修補,劇烈的時代秩序變遷是他“無可適從”的直接原因。

C.同樣寫被打,被王胡打后阿Q用言語自欺的方式消解屈辱感,被假洋鬼子打

后則通過“忘卻”轉向了新的勝利,兩處敘寫“重而不犯”。

D.魯迅沒有過多描寫阿Q的心理,甚至沒有寫他遭受屈辱的痛苦,而是寫他自

我認知的世界被打破的片刻,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8.簡要分析畫橫線句子中阿Q的邏輯。

(1)他又覺得趙太爺高人一等了

(2)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7

9.小尼姑“這斷子絕孫的阿Q”一句哭罵影響了阿Q的命運,請根據《阿Q正

傳》整本書簡要解說。

【答案】6,B7.B

8.(1)他是趙太爺的老子,比趙太爺高ー輩;趙太爺威風而高人ー等,他就高

人兩等。

(2)假洋鬼子沒有做人的資格,他的老婆應該以死來表示忠貞節(jié)烈;她居然沒

有自盡,也不是好女人。

9.這句哭罵激發(fā)了阿Q的傳宗接代的倫理意識;引發(fā)了向吳媽求歡而失敗的悲

劇,遭到未莊人的鄙夷和排斥;進而導致生計出現問題而被迫離開未莊,命運發(fā)

生了改變。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可見他并沒有阿Q那種見了強者畏怯、見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分析錯

誤。王胡和阿Q是同一類人,他敢打阿Q并不是他沒有阿Q那種見了強者畏怯、

見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而是看不起同是下等人的阿Q。

故選B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

B.“劇烈的時代秩序變遷是他‘無可適從’的直接原因”分析錯誤。直接原因是

自我秩序的破壞,而時代的劇烈秩序變遷是外因。

故選Bo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8

(1)在阿Q的精神勝利法中,趙太爺成了他的兒子,他成了趙太爺的老子,他

就成了趙太爺的長輩。趙太爺威風而高人一等,他也跟著高人兩等。正是通過這

個邏輯,阿Q又獲得了精神上的大勝。

(2)阿Q雖然自己深受封建制度的壓迫,但在他的思想深處卻深受傳統(tǒng)思想的

影響。在他的意識里,假洋鬼子剪掉辮子在阿Q的眼里已經沒有做人的資格,

他的老婆應該以死來表示忠貞節(jié)烈。雖然他的老婆已經為此跳過三次井,但在阿

Q眼里,她居然沒有自盡成功,也算不上好女人。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小尼姑的哭罵,激發(fā)了阿Q的那湮沒已久的傳宗接代的倫理意識,這讓他想到

要娶親,而他相中的對象就是吳媽。因此引發(fā)了他向吳媽要求“困覺”的行為,

也引發(fā)了吳媽的哭鬧以及被東家趕走的結果,并遭到未莊人的鄙夷和排斥。這些

是阿Q個人悲劇的開始,接著耒莊人都不再雇傭他干活,他因生計出現問題而

被迫離開未莊,在省城從事偷盜的營生,到后來的革命和不準革命,阿Q命運

發(fā)生了改變。

(二)整本閱讀(5分)

請從以下兩題中任選ー題作答。(5分)

10.請選擇ー個意象作為《邊城》課本劇匯演海報的主要元素,說說你選擇的理

由。

虎耳草渡船白塔

【答案】虎耳草:小說中虎耳草多次出現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是少女愛情意識的

象征;代表著翠翠和儺送愛情的進展。

渡船:是翠翠祖孫的生活工具;是人與人之間友善關系的象征;儺送選擇渡船,

象征選擇了愛情。

白塔:貫穿小說始終,是湘西文明的象征;庇佑著人們,是人們安寧精神的場所;

白塔的重建,象征著對傳統(tǒng)生活與文明的堅守。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的把握能力。

9

題干中所列出的三種意向都在《邊城》中多處出現,小說中虎耳草多次出現在現

實與夢境之間。在文中第一次出現虎耳草是情竇初開的翠翠聽外公講父母的浪漫

愛情故事,她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的感情。她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綍r

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這時節(jié)卻可以選頂大的葉子作傘”。翠翠以前心里對

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第二次出現虎耳草是翠翠夢中聽見儺送的歌

聲,“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夢得

真有趣’沒有聽外公講父母的唱歌的故事,翠翠心里的愛情不會清晰和堅定起來

的。聽了父母的故事,翠翠真正明白愛情是什么,所以她夢見自己“得到了虎耳

草”。但翠翠不知儺送是否也如自己愛著對方一樣愛著自己,因此她夢見摘了虎

耳草,卻“不知道把這東西交給誰去”內心是忐忑不安的。通過這些情節(jié)可以看

出,小說中虎耳草是少女愛情意識的象征。

渡船是小說中出現次數很多的意象,翠翠爺爺就是靠擺渡為生,祖孫都生活在船

±,而翠翠認識儺送也是在擺渡的船上。在小說中,渡船渡人到彼岸,與佛教中

的“渡人”相似,是精神的象征。渡船是人們的交通工具,是人與人交往的場所,

是人與人之間友善關系的象征。

而在小說中,白塔也是小說中也多次出現,作品開篇就講到白塔:“……溪邊有

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ー個女孩子,ー只

黃狗?!卑姿窍嫖鳘氂械慕ㄖ?是湘西文明的象征。而作為信仰的象征,白塔

也庇佑著人們,是人們安寧精神的場所。小說中將白塔重建,象征著雖然經受了

摧殘和考驗,古老的傳統(tǒng)仍會復活,象征著對傳統(tǒng)生活與文明的堅守。

11.下圖是《茶館》的一幅插圖,請簡述插圖所反映的劇情和象征意義。

【答案】王利發(fā)、常四爺、秦仲義聚在一起,向空中撒紙錢,祭奠活著的自己;

表達對人生的絕望,對罪惡時代的控訴和告別。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

10

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撐著茶館,日本投降了,但國民黨和美帝國

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zhàn)的災難。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zhèn)壓,流氓特

務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fā)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

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

輩子實業(yè)結果徹底垮了臺的秦二爺。常四爺、秦仲義相繼來到茶館,找闊別多年

的老掌柜談心,他們互訴不幸,三位老人撒著撿來的紙錢,凄慘地叫著、笑著。

常四爺、王利發(fā)、秦仲義,他們經歷了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的年代、北洋軍閥

混戰(zhàn)時期和抗日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潰敗前タ三個不同時代的劫難,是這段歷史的

見證人,也是殉難者,秦仲義主張“實業(yè)救國”,抗戰(zhàn)中被日本人搶去資產,抗

戰(zhàn)后國民黨當局將其當作“逆產”沒收從而陷入徹底破產的境遇,他們飽受時

代帶來的苦難,“讓咱們祭奠祭奠自己”,表現出了對人生的絕望,對社會的黑

暗的控訴和告別。

專題篇

四、文言文閱讀(2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

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克、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

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

其志,曰: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

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

虛誕,齊彭蕩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

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謝安嘗謂羲之曰;'‘中

年以來,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羲之日;“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背⒁云涫目?亦不復征之。

(選自《晉書?王羲之傳》)

11

(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焼姑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ハ

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

修者,其名為錦。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掛扶搖羊角而

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鶏笑之曰:“彼且奚

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

也?”此小大之辯也。

(選自《莊子?逍遙游》)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ー項是()

A.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

日/我卒當以樂死

B.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

日/我卒當以樂死

C.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

日/我卒當以樂死

D.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

日/我卒當以樂死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ー項是()

A.山陰:紹興古縣名,秦代始設,會稽郡二十六縣之ー??h址在會稽山的南邊,

故名。

B.絲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文中“絲竹陶寫”,意思是用音樂來陶

冶性情。

C.晦朔:晦是陰歷每月月末日,朔是陰歷每月首日?!俺恢匏贰?言其生

命短暫。

D.羊角:羊的角。“按扶搖羊角而上者”中“羊角”借指ー種回旋向上如羊角狀

的旋風。

12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確的ー項是()

A.王羲之不喜歡在京城居住,初到浙東,便產生了終身長住的念頭,會稽諸多名

士與他志趣相投。

B.王羲之棄官后,以游山玩水、射鳥釣魚為樂,與謝安交好,二人共同拒絕了朝

廷又一次征辟任用。

C.斥鶏騰躍“數仞而下”,卻嘲笑展翅“九萬里”的大鵬,莊子以此說明“小”

是無法理解“大”的。

D.莊子說理善用譬喻,如選文(二)中或借“朝菌”等生活常識類比,或用“湯

之問棘”等寓言作比。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2)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16.兩篇文字都提到“彭祖”,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12.C13.A14.B

15.(1)過去喜歡的東西,轉瞬之間,已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發(fā)感觸。

(2)超越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將要去往南方的大海。

16.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長壽,莊子是為了證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又和道士許邁ー起研究服食丹藥,不遠千里采集藥石,遍游東方諸郡,登

遍了名山,泛舟滄海,感嘆說:“我最終將游樂而死?!?/p>

“服食”是“修”的賓語,動賓之間不能斷開,排除BD;

13

“采藥石”與“不遠千里”之間是主謂關系,聯系緊密,不能斷開,排除A。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

A.“會稽山的南邊”錯誤。陰,山北水南,“山陰”應該是會稽山的北面。

故選A。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二人共同拒絕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錯誤,由原文“朝廷以其誓苦,亦不

復征之”可知,朝廷因為他的誓言發(fā)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

故選Bo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向”,過去;“俯仰”,短暫的時間;“陳跡”,舊跡;“興懷”,引

發(fā)感觸。

(2)“絕”,超越;“負”,背負;“圖南”,向南飛翔;“適”,去、往。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齊彭殘為妄作”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也是虛妄的。彭,彭祖,古代傳說中的

長壽之人;病,夭折,未成年而死??梢?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長壽。

“彭祖乃今以久特聞”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莊子提到“彭祖”,

強調其壽命長,是為了證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參考譯文;

14

(一)

王羲之很講究服食丹藥養(yǎng)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剛到浙江,就有終老於此的念頭。

會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謝安沒出仕時也住在那里。孫綽、李充、

許詢、支遁等都以文章道義超過當世,都在東方修建房舍居住,與王羲之志向相

同。曾經和志同道合者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宴飲,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

向,說:

人與人的相處,俯仰之間ー輩子就過去了,有的人在室中晤談,互相傾吐心里話;

有的人把情懷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上,豁達開朗不拘常禮。雖然所采納和所舍棄

的各不相同,性情的恬靜和急躁也不相同,但是當他們因遇到的事情而欣喜,心

中的ー時滿足,很歡暢地感到自足,就忘記了衰老即將到來。等他們對得到了的

東西感到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遷而變遷時,接著就會有所感慨了。以前感到

欣喜的事物,頃刻之間就變成了陳跡,尚且不能因此而感慨。何況壽命有長有短,

隨著天地的變化,最終還是歸於了結。古人說:死生也是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次考察古人發(fā)生感嘆的原因,與我像符契ー樣相合,未曾不面對文章嗟嘆悲傷,

心里卻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看作是ー樣這很荒誕,把長壽和

短命等同起來也是虛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如今人看待古人ー樣,真可悲呀!

所以我把與會的眾人ーー記載下來,抄錄他們的詩文,盡管時代不同事情也不一

樣,但引起人們心中感慨的原因是ー樣的。后代讀者,也將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

慨。

王羲之去官后,與東方人士盡情游玩山水,漁獵取樂。又和道士許邁ー起研究服

食丹藥,不遠千里采集藥石,遍游東方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滄海,感嘆說:

“我最終將游樂而死?!敝x安曾經對王羲之說:“自從中年以來,常因喜怒哀樂

而損害身體,與親友告別,總有幾天心情抑郁?!蓖豸酥f:“人到晚年,自然

會這樣。近來正靠音樂排遣憂悶,總擔心被兒女輩發(fā)覺,影響歡樂的情緒?!背?/p>

廷因為他的誓言發(fā)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

(二)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

道有月初月末。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這就是短

命。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

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

這就是長壽??墒桥碜娴饺缃襁€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

可悲可嘆!

商湯問辣的話也是這樣的:“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很深的大海,那就

是天池。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

做穌。有ー只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云;借著旋風

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

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里去呢?我ー跳就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

15

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

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五、古詩詞閱讀(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蘭亭

陸游

蘭亭絕境擅吾州,病起身閑得縱游。

曲水流觴千古勝,小山叢桂一年秋。

酒酣起舞風前袖,興盡回程月下舟。

江左諸賢嗟未遠,感今懷昔使人愁。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ー項是()

A.首聯點題,交代了蘭亭的地理位置與地位,以及得以游覽的原因。

B.頷聯寫流觴曲水古跡還在,山上桂花芬芳,與首聯“絕境”照應。

C.“酒酣起舞”和月下歸舟的場景,形象描寫出詩人借酒澆愁的情狀。

D.詩人秋游蘭亭陳跡,看曲水小山,懷想江左諸賢,表達了深沉感慨。

18.本詩與《蘭亭集序》“興懷”的原因相同,但內容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7.C18.相同原因:由良辰美景而興盡悲來;由懷想古人產生感慨(世

殊事異)。

不同內容:王羲之感慨生死,關注當下;陸游則自嘲“身閑”,感慨不得重用。

【解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16

C.“形象描寫出詩人借酒澆愁的情狀”錯誤,“酒酣”是酒喝得盡興、暢快,此

時舞起衣袖,興盡乘月劃船歸來。這是詩人喝酒高興的情狀。

故選C。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能力。

相同內容。陸詩中’‘酒酣起舞”,月下歸舟,本是良辰美景,歡樂至及,而后生

悲;王羲之由良辰美景的“信可樂也”,而生''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興盡

悲來之情。二者都是由良辰美景而興盡悲來。

陸詩“江左諸賢嗟未遠,感今懷昔使人愁”,王羲之“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二人都是由懷想古人產生感慨。

不同內容。由“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殘為妄作”可知,王羲之感慨生死,關

注當下;由''江左諸賢嗟未遠,感今懷昔使人愁”可知,陸游以江左諸賢自比,

但卻“身閑”至極,感慨不得重用,因此愁緒萬千。

六、論述類文本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魏晉文人的生命觀及其思想分野

錢志熙

魏晉時期既是文人個體生命意識發(fā)生的時期,又是他們在生命觀的抉擇上充滿矛

盾的時期。此期文人群體的生命觀,主流是傾向于理性的,但非理性生命觀的誘

惑仍然在發(fā)生作用。

即以表現生命主題的第一批碩果漢末文人詩而言,一方面它們已經比較徹底地擺

脫漢賦、漢樂府詩中常常出現的非理性的幻想,建立起以表現現實生命的本真狀

態(tài)為美的審美理想??闪硪环矫婀旁娮髡邆儗ι鼉r值的認識卻各不相同:有具

有虛無享樂傾向的生命觀,有希冀以愛情填補生命空虛的行為,也有追求立德、

立功的生命觀。但它們有一共同的情感基礎,即上述種種都與人生短暫的覺悟有

關。可以說,只因為知道了人生的短暫,オ有了對人生行為方式的種種不同的抉

擇。如是人類全體都沉迷于非理性的幻想中,則一切的人生行為都只指向追求生

命的延長。所以魏晉人對生命短暫這ー必然命運的覺悟,正是魏晉各種意識紛起、

文化趨向多元化的總根源。

17

但是,魏晉各階段文人群體的生命觀都有階段性的主流傾向。與漢末社會的奢侈

風氣相適應,ー種貴生適性的思想在文人中頗為流行,甚至也反映在無名氏詩中。

可以說,漢末文人群中流行的生命觀,是以強調生命的物質性為主,亦即陶淵明

所說的“形”的境界。但經過漢末大亂,人們卻從這種迷惘、注重物質性的誤區(qū)

中覺醒過來。動亂對社會的觸目驚心的破壞,喚起了上人們的ー種社會責任感,

使他們恢復了士人群體原有的弘道濟世、建功立業(yè)的人生理想。當然漢末文人中

流行的貴生適性的生命觀對建安文人仍有一定的影響,鄴下文人中盛行的貴游、

游戲之風就是這種意識的表現,而曹丕等人的作品所表現斗雞歡宴、聽歌賞舞的

內容,也反映了建安文人對生命的物質性的注重。他們對生命的道德價值的理解,

也很少達到先秦儒家的高度。但這正使建安文學表現出激情變化、活潑多彩的生

命境界,成為建安文學真正的魅力所在。

正始以降,玄學發(fā)生,自此迄于兩晉,玄學生命觀成為社會意識中的主流傾向。

這種玄學生命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漢末以來所積聚的生命情緒,也對兩晉紛亂

現實中的生命危機起一種鎮(zhèn)定劑的作用,但也使文人弘道濟世、積極追求個體生

命價值、主動承當社會責任的精神趨于消沉。并且,它所起的解脫作用畢竟是有

限,尤其是西晉士人并不放棄物欲追求,所以對老莊的自然生命觀只是玩其形式

而很少深入其自然哲學的高度,所以不啻是ー種麻醉劑。當人們正視活生生的肉

體所具有的感情、欲望時,就發(fā)現這些觀念是那樣的蒼白無カ,

如飄蕩于空際的幾條朽索。于是王羲之在《蘭亭序》中驚呼:“死生亦大矣!豈

不痛哉!”并且吃驚地發(fā)現從來的興感之由皆因生死之情:“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觴為妄作。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斥齊生死、等壽天的玄學生死觀為“虛誕”

“妄作”,正說明魏晉玄學生命觀理性消解作用的有限。

漢末以來頗為流行的享樂生前、貴生適性的行為,也在玄學中找到了理論根據。

玄學認為生命是自然之化,如郭象注莊子,提出萬物“塊然自生”的理論,很有

カ地否定天人學說中生命為天地神秘意志所生的神學生命觀。但是這種“塊然自

生”的生命觀也同時否定了生命的精神價值,為物欲主義者提供了理由。至于東

晉時所造的偽書《列子》,則在此基礎上大倡享樂主義的生命觀。

因為有了玄學理論的支持,享樂主義的生命觀變得更加流行了。而文學中頻繁地

表現的文人飲酒之習,正是這種生命觀的反映。陶淵明《形贈影》詩中,“形”

將“得酒莫茍辭”作為解脫死亡憂慮的辦法,正反映魏晉人所具有普遍心理。王

瑤先生認為魏晉人耽酒的ー個重要原因是以此慰撫對生命短暫的焦慮,“因為他

們更失去了對長壽的希冀,所以對現刻的生命就更覺得熱戀和寶貴。放棄了祈求

生命的長度,便不能不要增加生命的密度”。由此也可見酒成為文學表現的重要

對象與生命觀之間的內在聯系。

(選自錢志熙《論中古文學生命主題的盛衰之變及其社會意識背景》)

18

小孟同學學習了《蘭亭集序》后,對魏晉時期文人的生命觀產生困惑,向老師求

助。為此老師提供了這篇文章,供小孟與其他同學研讀并思考以下問題,以幫助

小孟解惑。

19.為討論需要,有同學搜集了一些材料。下面材料和文章觀點不相符合的ー項

是()

A.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愿得展功勤,輸カ于明君。

B.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C.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D.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0.為了清晰直觀地理解這篇文章,小孟決定用圖表的形式梳理魏晉文人生命觀,

請幫小孟補寫完整。

對生命短暫的覺悟

⑴------?,去時?------A必以?------A

CJLLLJGIO

(1)(2)(3)

21.王羲之認為“一死生”“齊彭菊”是“虛誕”“妄作”,小孟同學對此不理

解。請結結合這篇文章,解決小孟的疑惑。

22.小孟認為,時下出現的消極“躺平”等現象,就是“魏晉生命觀”的體現。

請結合“專題篇”中的相關詩文,對小孟的理解做出你自己的評價。

【答案】19.D20.①.漢末②.弘道濟世、建功立業(yè)的生命觀③.玄學生

命觀

21.“一生死”“齊彭菊”源于莊子老莊的自然生命觀,成為魏晉玄學生命觀,

有麻醉作用;王羲之突破了魏晉玄學生命觀理性消解作用,對生死表現出深沉的

感慨,“死生亦大矣”是對生命虛無的對抗;“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說

19

明王羲之把眼光轉向未來;王羲之表現為對生之留念,暗含有生之年應當享受生

活、做些實事,表現出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22.小孟的理解有偏頗。(1)魏晉風度是對生命短暫這ー必然命運的覺悟;建安

文人有著積極的人生觀,表現出激情變化、活潑多彩的生命境界;正始以后文人

生命觀是對兩晉紛亂現實的反抗。(2)消極“佛系”與“躺平”不是對“魏晉

風度”繼承,是ー種頹廢的人生態(tài)度。

【解析】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從文章的最后一段“因為有了玄學理論的支持,享樂主義的生命觀變得更加流行

了”可知,文章主要論述的是魏晉時期社會上主要的生命觀的發(fā)展流變。

A.為曹植詩句,為人生短暫,依然要建功立業(yè),屬于“弘道濟世、建功立業(yè)的生

命觀”,屬于魏晉時期主要的生命觀。

B.為《世說新語》中魏晉名士語,宣揚以飲酒為代表的及時行樂,徹底否定了今

世的功業(yè),屬于“享受主義”生命觀,屬于魏晉時期主要的生命觀。

C.為陶淵明詩句,表現其順應自然的生死觀,屬于“玄學生命觀”,屬于魏晉時

期主要的生命觀。

D.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不屬于魏晉時期主要的生命觀。

故選D。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第一空,從第三段“與漢末社會的奢侈風氣相適應,ー種貴生適性的思想在文人

中頗為流行”可知,是在漢末時期貴生適性的思想在文人中頗為流行,故應填入

“漢末”。

第二空,從第三段“動亂對社會的觸目驚心的破壞,喚起了士人們的一種社會責

任感,使他們恢復了士人群體原有的弘道濟世、建功立業(yè)的人生理想”“但這正

使建安文學表現出激情變化、活潑多彩的生命境界,成為建安文學真正的魅力所

20

在”可知,建安時期的流行的生命觀為“弘道濟世、建功立業(yè)的生命觀”,故應

填入“弘道濟世、建功立業(yè)的生命觀”。

第三空,從第四段“正始以降,玄學發(fā)生,自此迄于兩晉,玄學生命觀成為社會

意識中的主流傾向”可知,在正始階段,玄學生命觀成為社會意識中的主流傾向。

故應填入“玄學生命觀”。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從第六段“玄學認為生命是自然之化,如郭象注莊子,提出萬物“塊然自生”的

理論,很有力地否定天人學說中生命為天地神秘意志所生的神學生命觀。但是這

種“塊然自生”的生命觀也同時否定了生命的精神價值,為物欲主義者提供了理

由”,第四段“西晉士人并不放棄物欲追求,所以對老莊的自然生命觀只是玩其

形式而很少深入其自然哲學的高度,所以不啻是ー種麻醉劑”可知,“一生死”

“齊彭修”源于莊子老莊的自然生命觀,成為魏晉玄學生命觀,因為只是玩其形

式而很少深入其自然哲學的高度,所以有麻醉作用。

從第五段“于是王羲之在《蘭亭序》中驚呼:‘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并且

吃驚地發(fā)現從來的興感之由皆因生死之情……斥齊生死、等壽天的玄學生死觀為

‘虛誕'‘妄作’,正說明魏晉玄學生命觀理性消解作用的有限”可知,王羲之

突破了魏晉玄學生命觀理性消解作用,對生死表現出深沉的感慨,“死生亦大矣”

是對生命虛無的對抗。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說明王羲之把眼光轉向未來,是以未來的眼光來

回看當下。而從第五段“并且吃驚地發(fā)現從來的興感之由皆因生死之情”“死生

亦大矣!豈不痛哉!”

可以看出,王羲之表現為對生之留念,暗含有生之年應當享受生活、做些實事,

表現出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

所謂“躺平”,就是接受當下的事實,放棄奮斗,放棄改變當下現實的努力。是

ー種消極頹廢的人生態(tài)度。

而從文中第二段“但它們有一共同的情感基礎,即上述種種都與人生短暫的覺悟

有關。可以說,只因為知道了人生的短暫,オ有了對人生行為方式的種種不同的

抉擇。如是人類全體都沉迷于非理性的幻想中,則一切的人生行為都只指向追求

生命的延長。所以魏晉人對生命短暫這ー必然命運的覺悟,正是魏晉各種意識紛

21

起、文化趨向多元化的總根源”可知,魏晉風度是對生命短暫這ー必然命運的覺

悟。而第三段中“建安文人對生命的物質性的注重。他們對生命的道德價值的理

解,也很少達到先秦儒家的高度。但這正使建安文學表現出激情變化、活潑多彩

的生命境界,成為建安文學真正的魅力所在”則表明建安文人有著積極的人生觀,

表現出激情變化、活潑多彩的生命境界;第四段中“正始以降,玄學發(fā)生,自此

迄于兩晉,玄學生命觀成為社會意識中的主流傾向。這種玄學生命觀在一定程度

上消解了漢末以來所積聚的生命情緒,也對兩晉紛亂現實中的生命危機起一種鎮(zhèn)

定劑的作用,但也使文人弘道濟世、積極追求個體生命價值、主動承當社會責任

的精神趨于消沉”則說明正始以后文人生命觀是對兩晉紛亂現實的反抗。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消極“佛系”與“躺平”不是對“魏晉風度”繼承,“佛系”

與“躺平”只表現“魏晉風度”消極的一面,而對其積極的意義則沒有繼承。

寫作篇

七、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一段材料,按照要求寫作。

如何教育好小陳,父母有不同意見。爸爸覺得“樹大自然直”,而媽媽覺得“小

樹不修不直溜”。

請以“爭辯又開始了”為開頭,描寫一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