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術傳承:名老中醫(yī)劉渡舟如何用烏梅丸治疑難雜病簡介烏梅丸[組成] 烏梅三百枚(480g)細辛六兩(180g)干姜十兩(300g)黃連十六兩(480g)當歸四兩(120g)附子六兩,炮去皮(180g)蜀椒四兩,出汗(120g)桂枝六兩,去皮(180g)人參六兩(180g)黃柏六兩(180g)[用法]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和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飲送下,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現代用法: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搗爛,和入余藥搗勻,烘干或曬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g,日服2-3次,空腹溫開水送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功用] 溫臟安蛔。[主治] 臟寒蛔厥證。脘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瀉久痢。[方解] 蛔厥之證,是因患者素有蛔蟲,復由腸道虛寒,蛔蟲上擾所致蛔蟲本喜溫而惡寒故有“遇寒則動得溫則安”之說?;紫x寄生于腸中,其性喜鉆竄上擾。若腸道虛寒則不利于蛔蟲生存而擾動不安,故脘腹陣痛、煩悶嘔吐,甚則吐蛔;由于蛔蟲起伏無時,蟲動則發(fā),蟲伏則止,故腹痛和嘔吐時發(fā)時止;痛甚氣機逆亂,陰陽之氣不相順接,則四肢厥冷,發(fā)為蛔厥。本證既有虛寒的一面,又有蟲擾氣逆化熱的一面,針對寒熱錯雜、蛔蟲上擾的病機,治宜寒熱并調、共為臣藥。黃連、黃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蟲上擾,氣機逆亂所生之熱;附子、桂枝、干姜皆為辛熱之品,既可增強溫臟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當歸、人參補養(yǎng)氣血,且合桂枝以養(yǎng)血通脈,以解四肢厥冷,均為佐藥。以蜜為丸,甘緩和中,為使藥。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酸苦辛并進,使“蛔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二是寒熱并用,邪正兼顧。 關于久瀉久痢,多呈脾胃虛寒,機,故每可奏效。[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臟寒蛔厥證的常用方。臨床使用以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為辨證要點。 加減變化本方以安蛔為主殺蟲之力較弱,臨床運用時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檳榔等以增強驅蟲作用。若熱重者,可去附子、干姜;寒重者,可減黃連黃柏;口苦,心下疼熱甚者,重用烏梅、黃連,并加川楝子白芍;無虛者,可去人參、當歸;嘔吐者,可加吳茱萸、半夏;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黃、檳榔。 3.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慢性菌痢、慢性胃腸炎、結腸炎等證屬寒熱錯雜,氣血虛弱者。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整理和傳承劉渡舟:烏梅丸治療很多疑難雜證的鑰匙。 劉渡舟老師認為:烏梅丸治厥陰病的寒熱錯雜之證很好,調理肝胃不和。效果也是挺好的,常用來治療肝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胃痛、下利。烏梅丸又主久利。烏梅有酸斂的作用,又有附子、人參,所以久利不止,寒熱錯雜,臟腑冷暖,下焦不約,適合用烏梅丸。 烏梅丸方證變化多端,是很難把握的方證,臨床使用較少,關鍵在于證據難以綜合辨析。他總結了有效的病例,分析烏梅丸存在的共性,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劉老遵循黃師不求其全,但求其真原則,依據看得見、摸得到的規(guī)律,除了寒熱錯雜的癥狀,烏梅丸方證有以下三個特點: 1.楊桃皮 烏梅丸方證患者的臉色青黃混雜,兼有少許光澤,仿如楊桃皮的顏色。楊桃從初熟至熟透的顏色變化,和烏梅丸方證患者面部皮膚顏色變化有一定的相似度。久病患者,臉色呈焦黃而有少許光澤,猶如熟透而墜地的楊桃,焦黃而伴有斑點,那是典型的烏梅丸臉色初病之人雖臉色青黃混雜或青多黃少或黃多青少必具二個要素:一是四肢厥冷,二為面色有少許光澤。和蔞黃有差別。 從青黃混雜發(fā)展至黃多青少,最終至焦黃,其臉色均具有少許光澤,預示寒熱錯雜中寒和熱的比例變化,但總屬于寒多熱少。 至于為什么烏梅丸方證患者會出現青黃混雜、少許光澤的臉部皮膚顏色,從傳統(tǒng)醫(yī)經中五行理論、寒熱錯雜的表現,也許可以想通一些道理,大不防思考。 2.冰棍手 陰陽氣不相順接的厥陰病,常見四肢厥冷。臨證中,把脈時不防觸覺雙手皮溫,往往發(fā)烏梅丸方證的厥冷線索。當然,四肢厥冷,夸張的形容似棍,是烏梅丸方證的典型表現,很多患者往往只表現四肢溫或冬天睡不暖,如果再結合其它虛寒癥狀體征,冰棍手烏梅丸的使用就具有指導意義。四逆散方證雖具有四肢不溫,但沒有虛寒內癥;而太陰虛寒卻沒有熱象。 3.氣球脈 李土懋先生總結烏梅丸的脈象是脈弦無底里,弦為屬肝,無底里即無力,是虛。其對烏梅丸的使用達到了出入化的地歩。為形象表達脈弦無力,劉老師稱之為氣球脈輕按則弦,重按無力,便于臨床使用。雖是無力,終究脈弦,初學者而言,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有助于快速準確使用烏梅丸臨證時當患者出現寒熱錯雜癥方藥難明難以下手如果伴有楊桃皮、冰棍手、氣球脈,那么,我們要高度懷疑是烏梅丸方證。 我們深研烏梅丸方證機理,以方測證,以證測方,形成烏梅丸的方證要點,那么,烏梅丸的擴大使用機會就多了,而所謂的楊桃皮、冰棍手、氣球脈就可棄之不理。這是成為醫(yī)林高手的境界。 烏梅丸體質還包括了有寒熱虛實錯雜之證而又非其它幾張治療寒熱錯雜之方所例不明原因的食欲異常亢進又伴肢體疼痛及無名發(fā)熱二年下了頗深的印象。烏梅丸體質較瘦,易腹痛、腹瀉、舌質紅、使用烏梅丸可治療哪些病癥?1.門熱感。臨床中患者可見經常上半夜加重,可用烏梅丸。1.失眠 周某,女,54歲.失眠5年.頭暈心悸.面色無華.懶言少語.四肢發(fā)涼,大便?。}沉細,尺脈甚沉舌淡苔白.烏梅30干姜20附子先煎)細辛6桂15川椒10人參15黃連12黃柏12當歸12棗仁20遠志127劑愈.2.口腔潰瘍付某,男,3520桂枝15細辛6干姜15人參12當歸12黃連12黃柏12麻黃157劑愈.3.便秘曲某,女,經來時少腹冷痛,得熱則減.四肢發(fā)涼.脈沉細,苔白.烏20附子20干姜15川椒10桂枝15細辛6當歸12桃12紅花12熟地15黃連10黃柏107劑愈烏梅丸出自《傷寒論》之厥陽病篇。主治蛔厥及久痢等。方中由烏梅、細辛、桂枝、附子、人參、當歸、黃柏、黃連、干姜、川椒酸合于一爐,故有升降之效,適合于厥陰病的治療。尤在涇云:……若以寒之逆,則寒下轉中,或僅投溫劑,則必格拒而不入,故以黃連之苦,以通寒格,參姜之溫,以復正氣而逐陰也。本案用烏梅湯,平寒熱而有升降氣機之妙,更加白芍以柔肝克剛,全方溫中清上,使氣機暢達,氣溫調和,為寒熱并用,酸甘苦辛復法,共奏滋陰泄熱、溫陽通降、安蛔止痛之功效。成某,女,372010310312克,黃連9克,黃柏96159310克。水煎服,每日1劑。二診:患者服本方1則痛減,3劑后病勢逐漸緩和。前方加白芍20克,以柔肝止痛繼服5劑病痛告愈后無復發(fā)。 烏梅丸治偏頭痛烏梅丸本《傷寒論中主治憂厥的要方,筆者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歐華職業(yè)技術學院《木材識別與鑒定》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宜賓職業(yè)技術學院《飛行器氣動特性分析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保山學院《化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針織成形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溫州醫(yī)科大學仁濟學院《現代秘書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移動電商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鐵道大學《英語聽說(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南財經大學《識圖實訓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高效水泥助磨劑PPT課件(PPT 66頁)
- 藍色大氣商務商業(yè)計劃書PPT模板
- 生物防治第三講
- 旁站監(jiān)理實施細則(完整版)
- 學業(yè)水平考試復習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本翻譯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科學全冊單元測試卷含期中期末(有答案)
- 常用原料凈料率參照表
- 高低溫試驗報告
- 第一章 混凝土拌合站組織機構框圖及崗位職責
- 指南預應力簡支t形梁橋
- 湘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3章《圖形與坐標》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