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魚基本知識大全_第1頁
養(yǎng)魚基本知識大全_第2頁
養(yǎng)魚基本知識大全_第3頁
養(yǎng)魚基本知識大全_第4頁
養(yǎng)魚基本知識大全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幾個根本概念魚類的食性肉食性:如鯰魚、鱖魚等;雜食性:鯉魚、鯽魚、羅非魚的等;草食性:草魚;濾食性:鰱、鳙魚。依據(jù)魚類的食性不同,在池塘養(yǎng)魚生產(chǎn)中進展合理搭配。適應水溫依據(jù)魚類適應水溫不同可將魚類分為熱帶魚、溫水魚和冷水魚。熱帶魚:一般適應水溫低線為10℃左右,如羅非魚水溫降至12℃時開頭死亡,最高適溫可40℃,16~40℃,28~32℃。0~32℃10℃24~30℃20℃4~20℃,12~18℃,當24℃時停頓攝食,簡潔死亡。二、池塘養(yǎng)殖與調(diào)控PH魚類最適PH~,當PH<4PH7時,魚體血液中PH可直接破壞鰓組織細胞和表皮,導致魚體質(zhì)下降,抗病力量減弱。同時低PH值影響到水體中細菌、藻類的生長生殖,削減魚的自然飼料。當水體中PH7時,會影響到水體中的NH3-NH+4濃度,對魚類造成危害,同時會使魚分泌大量粘液影響呼吸。PH7PH9高,不宜提倡。溶解氧溶解氧對魚類影響4/13%;低于3毫克/升時,削減吃食36%;低于2毫克/升時,削減吃食54%;低于1毫克/升時,停食,消滅浮頭現(xiàn)象,嚴峻時消滅泛池。溶解氧來源解于水中。在晴天狀況下,池塘水體溶氧95%以上來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培育好水體中的浮游植物極其重要。水體中氧氣消耗光時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呼吸耗氧。化學耗養(yǎng)指水體中有機質(zhì)等在細菌作用下氧化分解的耗氧72%以上。增氧措施a20/升~100毫克/升,并保持浮游植物的嫩而不老,使水體中浮游植物保持高產(chǎn)氧狀態(tài)。b、降低化學耗氧量①漁閑期去除池底里變臭的底泥。②適量科學投餌,削減過剩飼料的沉積。③晴天中午常常翻開增氧機,把含氧量高的上層水帶入底層,使底泥中有機質(zhì)快速分解,從而削減夜間耗氧量。c、削減不必要的生物耗氧,清殺野雜魚蝦等,殺滅過多的浮游動物。氨氮氨氮包括離子氨(NH4+)和非離銨(NH3),是魚類等水生動物主要代謝物及有機質(zhì)氧化分解的產(chǎn)物。離子氨為浮游植物的生長生殖供給氮素,水中浮游植物優(yōu)先利用離子氨的氮素。分子氨對魚類具有毒害作用,且隨PHPH6PH11NH3+H2ONH+4+OH-NH3能損害魚類鰓組織,降低吸取和運輸氧的力量,同時阻擋魚體內(nèi)的氨向體外排出,導致魚類削減攝食甚至停食,且影響魚類滲透作用。水產(chǎn)養(yǎng)殖水體要求非離子氨濃度小于毫克/2/升。掌握氨氮超量方法是:①換水;化池水;亞硝酸鹽

20~50③全池潑灑硼酸鈉(硼砂)2~10/升;20/升;⑤全池潑灑光合細菌或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制劑以凈⑥晴天中午翻開增氧機爆氣。亞硝酸鹽是有機物分解的中間產(chǎn)物,在溶氧充分時可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當溶氧缺乏狀況下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能快速破壞鰓組織,使鰓組織細胞腫大、增生收進入血液后與血紅蛋白(HB(MHB)/升。掌握方法:①與掌握氨氮毒性措施同;20/升。2、投飼技術飼料的投喂應遵循“保質(zhì)、適量、定點、定時“的原則。度;過剩養(yǎng)分料造成養(yǎng)分鋪張,還可能引起養(yǎng)分代謝疾病。適量:日投飼量一般用魚體體重百分比表示,稱投餌率。投餌率確定與魚品種、魚體大小、水溫、水質(zhì)、溶氧親熱相關。平均體重〔g〕團頭鯉魚草魚255075100150200250300400500600注:124~29℃;2、水溫<15℃1%;35~19℃時,60%投餌率;420~23℃時,80%投餌率;530~32℃時,80%投餌率;6、水溫>33℃時,一般不攝食。80%魚吃飽離開餌料臺時,就應停頓投喂。定點:即把投餌點固定位置——投餌臺。每30~50定時:固定投餌次數(shù)、固定時間投喂。一般肉食性魚類有胃,胃內(nèi)儲存食物力量大,一般可2~34~5投喂方式:協(xié)作飼料投喂一般有人工投喂和機械投喂兩種。人工投喂時,因其拋灑面積小,30〔三〕飼養(yǎng)治理1、合理的放養(yǎng)模式物餌料,同時又可調(diào)整水質(zhì),搭配比例為吃食性魚類占80%,濾食性魚類占20%。鰱、鳙魚4~5:1。魚為主養(yǎng)塘不搭配草魚、鯉魚。主養(yǎng)吃食性魚類馴化搶食后再投放鰱、鳙魚。投放量應視池塘條件、治理條件,預期到達的產(chǎn)量、規(guī)格及投放規(guī)格而定。2、樂觀防病外用——潑灑和內(nèi)服——加在飼料內(nèi)1〕清塘消毒A:清塘:冬季干塘時,去除池內(nèi)過厚淤泥,干塘日曬,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藥物清塘,殺滅塘內(nèi)蟲類、蟲卵和病原生物。B:消毒:分水體消毒和魚體消毒魚體消毒:魚種入塘前進展藥浴消毒?!泊常故硤鏊闹芫植克w到達肯定的藥物濃度,當魚進入食場吃食時進展藥浴消毒。20/1/升、海因類~毫克/升、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毫克/升、敵百蟲~毫克/升等。2〕定期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5-7物。微生態(tài)制劑使淤泥有機質(zhì)快速氧化分解,抑制有害菌的生殖。3〕科學使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2小時,使池底含有害物質(zhì)的底層水曝氣,將池塘上層富氧水帶入底層化學耗氧。3、巡塘堅持早、中、晚巡塘,觀看魚類攝食、活動狀況,推斷魚類安康狀況。觀看水體、水質(zhì)、水色變化。4、施肥5~10千克/不易缺,因此追肥以磷肥為主,以補充水體中的磷的缺乏。使用生石灰前后、池水混濁時使用,以免降低肥效。為鰱魚供給餌料,保持池水較高的產(chǎn)氧力量。〔二〕魚病初步推斷1、突然大量死亡——氣泡病、中毒、泛池。2、漸漸死亡——依據(jù)病癥,借助鏡檢推斷。〔三〕幾種常見病1、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又稱細菌性敗血病和爆發(fā)性出血病。病原菌:①魯克氏耶爾森氏菌,適宜生殖水溫10~20℃;②嗜水氣單胞菌;③河弧菌生物變種,后兩種適宜生殖水溫20~30℃,因此該病流行季節(jié)長,該病原菌在水中能存活兩個月,在底泥中存活一年以上。病癥:患病早期病魚口腔、頜部、鰓蓋、眼眶、鰭及魚體兩側輕度充血,病情嚴峻時,眼眶四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肛門紅腫、腸道充血。預防:1、徹底清塘,去除過多淤泥,用生石灰、漂白粉藥物清塘;220/1~2/升,或二溴海因毫克/升全池潑灑;治療:第一天 硫酸銅、硫酸亞鐵5:2 合劑毫克/升全池潑灑;其次天 強氯精毫克/升或海因類毫克/升全池潑灑.同時,魚血康寧拌料內(nèi)服(每100千克料拌藥200克),連用五至七天.2、爛鰓病爛鰓病分為細菌感染引發(fā)爛鰓病和因寄生蟲寄生后繼發(fā)細菌感染引發(fā)爛鰓病。該病在水溫15~30防治:第一天,首先用殺蟲劑殺蟲;其次天,二氧化氯~毫克/升或二溴海因毫克/升全池潑灑,同時內(nèi)服恩諾沙星,每公斤魚體重20~505~73、腸類病水溫18℃以上流行,25~30℃時可形成流行頂峰.病癥:外觀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輕壓肛門流出黃色液體、腹內(nèi)積水,剖解腸壁充血,腸道內(nèi)有膿狀物、腸內(nèi)無食、腸壁彈性差。防治:外用藥:120/升全池潑灑;2、二氧化氯濃度毫克/升全池潑灑;3、二溴海因濃度毫克/升全池潑灑。內(nèi)服藥:130~50/4~6220~30/5~74、指環(huán)蟲病指環(huán)蟲以其錨鉤及其邊緣小鉤鉤住寄生的鰓組織絲的表皮細胞。刺激鰓絲細胞分泌過多的粘液,阻礙魚的呼吸,并能使魚產(chǎn)生貧血現(xiàn)象。病魚呼吸困難,游動緩慢,常成群在水面上浮出,魚鰓發(fā)白和浮腫,鰓蓋難以閉合。防治:1.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毫克/升;晶體敵百蟲和面堿〔碳酸鈉〕合劑〔1:〕全池潑灑毫克/升;全池潑灑溴氰菊脂或阿維菌素殺蟲藥物;依維菌素拌料內(nèi)服:50毫克/公斤魚.天,外用~2毫克/升全池潑灑。5、粘孢子蟲病孢子蟲種類上千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