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有限元法基礎(chǔ)及應用實驗報告學號:142010014142010013姓名:史騰飛李曉東指導老師:羅廣恩實驗時間:2014年10月實驗地點:第四教學樓C-3C目錄1上機實驗平面問題應力集中分析TOC\o"1-5"\h\z\o"CurrentDocument"2上機實驗二一一平面問題有限元解的收斂性3\o"CurrentDocument"3上機實驗三——軸對稱模型10\o"CurrentDocument"4上機實驗四一一三維模型的線性靜力分析125上機實驗五——板梁組合建模17\o"CurrentDocument"6上機實驗六——綜合練習題191、上機實驗平面問題應力集中分析1.1實驗目的和要求:(1)、掌握平面問題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對稱性問題的建模方法;(2)、用8節(jié)點四邊形單元分析x=0截面上的分布規(guī)律和最大值,計算圓孔邊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并與理論解對比。1.2實驗步驟:(1)、啟用ABAQUS/CAE程序;(2)、創(chuàng)建部件(Module:Part),截取零件的右上部分的1/4為研究對象;(3)、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Module:Property),彈性模量為E=210000MPa,泊松比為0.3;(4)、定義裝配件(Module:Assembly),選擇Dependent;(5)、設(shè)置分析步(Module:Step);(6)、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Module:Load),在右側(cè)面添加1Mpa的拉力,左側(cè)面設(shè)置U1=0,下側(cè)面設(shè)置U2=0;(7)、劃分網(wǎng)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設(shè)為5,采用八節(jié)點四邊形CPS8單元劃分網(wǎng)格;(8)、提交分析作業(yè)(Module:Job);(9)、后處理(Module:Visualization):顯示的應力云圖;查詢左邊界直線與圓弧邊交點的值;輸出對稱面上的應力曲線;(10)、保存并退出ABAQUS/CAEo1.3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1)、左邊界直線與圓弧的交點處。(2)、的應力云圖如圖1.1所示。OE-&IFtATECI+■?l-L^-01+9WWWOE-&IFtATECI+■?l-L^-01+9WWW■L.MTt.a]H-+lEX+D。B|811[A-|*IF*4IYMTIFUtn]■+I.MT?+aD+2-Ow+OCi+2A4t-t+QD|-|-“湖由+網(wǎng)+L.UM+OD.-H.頃硝HQ■-+L.-4O>i+aD圖1.1的應力云圖在左下角的圓弧處應力明顯偏大,存在應力集中現(xiàn)象,最大值在左邊界直線與圓弧的交點區(qū)域取得,大小為;應力在下邊界與圓弧的交點區(qū)域存在較大的負值,即存在明顯的擠壓應力;其余部分應力基本均勻分布,近似為1Mpa;(3)、左右對稱面內(nèi)從下到上的應力曲線如圖1.2所示。True-dstanceWrg|S-SIXTmDvL—|圖1.2左右對稱面內(nèi)自下到上的曲線分析如下:在應力集中區(qū)域的應力值遠大于對稱面上其余點的;應力集中區(qū)以外的對稱面內(nèi)的應力值近似相等為1MPa;(4)、應力集中系數(shù)a=2.96714,理論應力集中系數(shù)誤差誤差來源分析:、單元位移模式階數(shù)限制造成的誤差,八節(jié)點四邊形單元是完全二次多項式和不完全三次多項式,最高階次為3,略去了和兩個三次項以及四階以上全部的項;、網(wǎng)格尺寸所限所帶來的誤差(本算法中全局單元尺寸為5);1.4實驗小結(jié)與體會猜想:若單元是N階完全多項式,結(jié)構(gòu)劃分成M個此種單元,則當N和M無窮大時對該結(jié)構(gòu)的有限元分析所得的應力等于實際應力。小結(jié):有限元法是一種通過離散化,構(gòu)造特定的單元進行分析,從而模擬連續(xù)場力學問題和物理問題的一種數(shù)值計算方法。通過有限元法所求的結(jié)果是一個近似值,其精度取決于單元位移模式的階數(shù)和網(wǎng)格化的密集程度。2、上機實驗二一一平面問題有限元解的收斂性2.1實驗目的和要求:(1)、通過ABAQUS軟件,用有限元法分析整個梁上的和的分布規(guī)律,討論的有限元解與材料力學解的區(qū)別;(2)、用有限元法求梁底邊中點正應力的最大值;(3)、逐步加密單元網(wǎng)格,把有限元法求得的值與理論值進行對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斂性;(4)、針對以上力學模型,對比分析3節(jié)點三角形平面單元和8節(jié)點四邊形平面單元的求解精度和收斂性;(5)、繪制的誤差一一計算次數(shù)曲線,并進行分析說明。2.2實驗步驟:(1)、啟用ABAQUS/CAE程序;(2)、創(chuàng)建部件(Module:Part),選擇2DPlanar,Approximatesize=2000,繪制長度為1000,高度為200的矩形;(3)、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Module:Property),彈性模量為E=210000MPa,泊松比為0.3;(4)、定義裝配件(Module:Assembly),選擇Independent;(5)、設(shè)置分析步(Module:Step);(6)、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Module:Load),將左右兩邊界在中點分成兩段,在梁的上側(cè)面施加1Mpa的載荷,選取左邊界中點設(shè)置U1=0和U2=0,選取右邊界中點設(shè)置U2=0;(7)、劃分網(wǎng)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設(shè)為50,采用3節(jié)點線性平面應力三角形單元CPS3劃分網(wǎng)格;(8)、提交分析作業(yè)(Module:Job);(9)、后處理(Module:Visualization):顯示的應力云圖;查詢底邊中點的最大值,與理論最大應力值比較考察其精度;繪制底邊上各點的應力的曲線;(10)、細化網(wǎng)格驗證收斂性,重設(shè)單元尺寸為20和10,給出和的應力云圖,考察收斂于理論解的程度;(11)、高階單元的分析,將單元類型改為CPS8,單元尺寸分別取值為100、50、20:、繪制和的云圖;、查詢底邊中點的最大值,對比(10)和(11)中的結(jié)果,體會高精度有限元網(wǎng)格的精度和收斂性;、查詢模型中從上至下的值。2.3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1)、的應力云圖如圖2.1所示,的應力云圖說明:、梁的上側(cè)承受壓應力,下側(cè)承受拉應力,兩者在大小上關(guān)于中性面對稱;、梁在上下兩個邊界的中點承受最大的應力,兩中點所在的豎直截面是危險截面;
圖2.1采用尺寸為50的CPS3單元的梁的云圖(2)、采用尺寸為50的CPS3單元的梁在底邊的中點處的的最大值為12.9686MPa,理論最大值為=18.95MPa,誤差。該結(jié)果說明此時的有限元解與理論值偏差很大,尚未達到可用的收斂精度,結(jié)果失真,需要進一步細化網(wǎng)格或者采用高精度單元進行分析。(3)、底邊上各點的應力的曲線如圖2.2所示,該曲線說明:、梁的底邊上各點的應力分布近似呈拋物線分布;、梁的底邊中點處存在最大的值;、梁的底邊上各點的應力關(guān)于中點對稱;、梁的底邊的兩個端點處應力為0。圖2.2底邊上各點的應力的曲線(4)、查詢出的底邊中點處的最大如表2.1,其收斂性如圖2.3所示,結(jié)合圖標分析如下:①、根據(jù)表2.1的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縱向比較以及圖2.3每條曲線的橫向比較,說明加密網(wǎng)格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確度;
、根據(jù)表2.1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橫向比較以及圖2.3的縱向比較,說明使用高階單元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確度;、圖2.3說明使用CPS8單元比使用CPS3單元有限元解的收斂速度更快,誤差更小,精度更高,印證了高階單元比低階單元收斂性好,精度高的結(jié)論。表2.1各種單元所得的底邊中點處應力'單元尺寸'單^點數(shù)^CPS3CPS810019.0951MPa5012.9686MPa18.9939MPa2017.0888MPa18.9577MPa1018.1592MPa理論解18.95MPa格分析如下:、當采用尺寸為50的CPS3單元時,求得的有限元解失真;、加密網(wǎng)格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度;、CPS8單元的精度明顯高于CPS3單元。表2.2采用各種單元所得的底邊中點處應力與理論值間的誤差
一_誤左單元類型^尺寸CPS3CPS81000.77%5031.56%0.23%209.82%0.04%104.17%(6)、采用CPS8單元時,模型中部從上至下應力值如表2.3所示。在材料力學中對于純彎曲梁和橫力彎曲梁,都假設(shè)縱向線段間無正應力,即=0,顯然假設(shè)是不精確的,有限元法所得的解更接近于實際情況。表2.3采用CPS8單元模型中部從上至下應力值力值節(jié)點順序|元尺寸100502010.1318MPa-0.0384MPa-0.0196MPa2-0.1982MPa-0.1310MPa-0.0977MPa3-0.5MPa-0.5MPa-0.5MPa4-0.8018MPa-0.8690MPa-0.9023MPa5-1.1318MPa-1.0384MPa-1.0091MPa圖2.4采用CPS8單元時模型中部從上之下應力曲線、重設(shè)單元尺寸后和的應力云圖如圖2.5-2.14所示。S^S0^s6S0005§sr§0000^§圖2.5采用尺寸為20的CPS3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6采用尺寸為20的CPS3單元的梁的云圖■+131^+131+1-231A+O1+M奴刊叫+沁若卓+偵■Mn-CIT■b0&>+0(|■323L4+CI3q時-沖%心圖2.7采用尺寸為10的CPS3單元的梁的云圖S,-EE<T(iuknj「十2如尊十01k■口l卜H湖婦找k■+]joa:?+c>L卜■+<£■)?+[■]k-SJdDDfl-DL卜-jDOw-KDk-l.LDZ-a-i-DLP-i^Gask-1JD2-I-I-DLL尊曲圖2.8采用尺寸為10的CPS3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9采用尺寸為100的CPS8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10采用尺寸為100的CPS8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11采用尺寸為50的CPS8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12采用尺寸為50的CPS8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13采用尺寸為20的CPS8單元的梁的云圖圖2.14米用尺寸為20的CPS8單元的梁的云圖2.4實驗小結(jié)與體會、有限元法在求解力場問題時比材料力學更精確,彎曲時縱向線段之間實際上是存在正應力的;、加密網(wǎng)格和使用高階單元可以提高有限元解的精確度;、使用CPS8單元比使用CPS3單元求有限元解的收斂速度更快,誤差更小,精度更高;、有限元解要在網(wǎng)格足夠小的情況下才不會失真。
3、上機實驗三一一軸對稱模型3.1實驗目的和要求:(1)、使用軸對稱單元,依照軸對稱的原理進行建模分析,了解使用平面對稱單元所需要的注意事項;(2)、使用Visualization功能模塊查看結(jié)果,延展軸對稱單元構(gòu)造等效的三維視圖;3.2實驗步驟:(1)、啟用ABAQUS/CAE程序;(2)、創(chuàng)建部件(Module:Part),選擇Axisymmetric,平面尺寸設(shè)為2000;(3)、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Module:Property),彈性模量為E=210000MPa,泊松比為0.3;(4)、定義裝配件(Module:Assembly),選擇Dependent;(5)、設(shè)置分析步(Module:Step);(6)、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Module:Load),在模型的上端面施加100MPa的載荷,在模型的下側(cè)面設(shè)置U2=0;(7)、劃分網(wǎng)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設(shè)為40,圓弧段處單元個數(shù)設(shè)置為8,采用4點四邊形CAX4R單元劃分網(wǎng)格;(8)、提交分析作業(yè)(Module:Job);(9)、后處理(Module:Visualization):顯示應力云圖;顯示位移云圖;顯示等效的三維模型;(10)、保存并退出ABAQUS/CAEo3.3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應力云圖如圖3.1所示,位移云圖如圖3.2所示,三維等效模型如圖3.3所示。+(i.Eb3?+£rL.-■-+f..Z?E*+OLtE-.ljli-tUL.-t4.LlESfr+ClL^],BDE?+£[L
Z.475t-[i:7.A7-1B-D21.Q37B-D11.337H-D11.G47B-D1I.ata7d-D]ZdGTe-O]2G7*D12.947t-Ol3.217B-D1Z.475t-[i:7.A7-1B-D21.Q37B-D11.337H-D11.G47B-D1I.ata7d-D]ZdGTe-O]2G7*D12.947t-Ol3.217B-D1圖3.2軸向位移云圖1.5m1.敏白WDT*Z.fiTTin分析如下:(1)、模型的凸起部分的應力比底座部分的大,底座中間部分的應力比邊緣處的應力大;(2)、圓弧段處應力最大,存在應力集中現(xiàn)象;(3)、模型凸起部分受壓后產(chǎn)生向下的位移并且呈遞減趨勢,底座部分外圍在受壓后產(chǎn)生向上的位移,可以用泊松效應解釋。.4實驗小結(jié)與體會(1)、底座部分的外圍在受壓后產(chǎn)生向上的位移可以用泊松效應解釋;(2)、為什么軸對稱問題不施加徑向位移約束?答:有限元法中只能對剛體位移添加位移約束,對于本模型中的軸對稱問題,所存在的位移是軸向位移U2。由于存在泊松效應,當在上端施加軸向均布載荷時,會引起徑向的彈性形變,所以不能施加徑向位移約束。4、上機實驗四一一三維模型的線性靜力分析4.1實驗目的和要求:(1)、通過ABAQUS軟件分析三維單元的應力應變情況;(2)、對比四面體單元和高精度六面體單元的計算精度。4.2實驗步驟:(1)、啟用ABAQUS/CAE程序;(2)、創(chuàng)建部件(Module:Part),通過拉伸切除等特征建立三維實體;(3)、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Module:Property),彈性模量為E=210000MPa,泊松比為0.3;(4)、定義裝配件(Module:Assembly),選擇Dependent;(5)、劃分網(wǎng)格(Module:Mesh),將模型分割成三個簡單的單元,全局尺寸設(shè)為1.5,底部圓弧段處單元個數(shù)設(shè)置為12,采用20節(jié)點六面體C3D20單元劃分網(wǎng)格;(6)、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Module:Load),在模型的右端面施加20MPa的向下的面載荷,在模型的左側(cè)面設(shè)置U1=0,U2=0,U3=0,在模型的前側(cè)面設(shè)置U3=0;(7)、設(shè)置分析步(Module:Step);(8)、提交分析作業(yè)(Module:Job);(9)、后處理(Module:Visualization):顯示應力云圖;顯示Y方向位移云圖;(10)、考察不同單元類型對解的影響,選擇C3D4單元重新劃分網(wǎng)格,記錄圓弧處的Mises應力和自由端沿Y方向的位移,與之前的單元作對比分析。4.3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1)、采用C3D20單元的和C3D4單元的應力云圖如圖4.1-和圖4.2所示,根據(jù)圖形,可以得知在拐角的圓弧處存在明顯的應力集中現(xiàn)象;(2)、采用C3D20單元的和C3D4單元的位移云圖如圖4.3-和圖4.4所示,根據(jù)圖形,可以得知在載荷作用下,Y方向的位移沿X的正向遞增,方向向下,與載荷同向,但是左側(cè)的固定端由于泊松效應存在微小的方向向上的位移,與載荷反向;(3)、采用C3D20單元算得的拐角處的最大應力為553.274MPa,采用C3D4單元算得的拐角處的最大應力值為490.157MPa;(4)、采用不同應力單元時拐角圓弧處的應力如表4.1和圖4.5所示,采用C3D20單元所得的應力值比C3D4單元解得的值大,應力曲線也更加光滑;(5)、采用不同應力單元時自由端的Y向位移如表4.2所示,采用C3D20單元所得的位移值比C3D4大,兩種方法求得的值都是穩(wěn)定值。S,Mises(Ayq;75%)■履■-i-ii.6i3c+az4-2.3DP9+02+l.E46t+a2■…+11365^+02^|-4-9.242c+01-i631&+01■-+2.C47s-01圖4.1采用C3D20單元的模型的應力云圖ODB:3ob-2.ndbAbaqij-s/^tandaKdVimion£.7-1SunApr1712:13:20:0Q2011—I-+3483e+02—-+3.053e+02—-+21617e+02——+2.1326+02——+1.747e+02E—?-+1ODB:3ob-2.ndbAbaqij-s/^tandaKdVimion£.7-1SunApr1712:13:20:0Q2011+T.Z6&S-01圖4.2采用C3D4單元的模型的應力云圖U,US+1-2y-2.039fl-02R--4,2079-0;—i--6i37^a-Q2—354""—i--1.071-3-01—=:=:"--1.7219-01—--1.938^-01--2,t550-ai--2.371^-01■■-2.503.3-01圖4.3采用C3D20單元的模型的位移云圖ODB:Job-Z.DdbAb-aqus/StandardVersion6.7-1Sunftpr1712:13:20G^^:OD2Dlluzr-+L.L54E-03L-1.9D5e-02L-3.925e-02J--5.SH6A-02J--7.966^-02J--9.966fl-02J--L.201fl-01--14036-01--1.6059-01“-1.8079-01I--2.0096-01L-2.2116-01'-24139-01圖4.4采用C3D4單元的模型的位移云圖表4.1采用不同應力單元時拐角圓弧處的應力-^__Mises(MPa)單元類型編廠C3D20C3D41375.22342.722431.18383.683483.50433.574524.33456.675548.54459.816551.37463.237526.71442.138463.28383.249357.09333.13圖4.5采用不同應力單元時拐角圓弧處的應力表4.2采用不同應力單元時自由端的Y向位移—^___U2、單元類型編號C3D20C3D41-0.2588-0.24122-0.2588-0.24133-0.2587-0.24124-0.2587-0.24125-0.2588-0.24136-0.2588-0.24124.4實驗小結(jié)與體會、對于復雜的模型可以將其分割成幾個簡單的部分再進行求解;、對于幾何形狀和邊界約束對稱的模型,可以從對稱面處將模型分開,可以減少計^^里。、對于存在應力集中的零部件,在應力集中區(qū)域布置較密集的網(wǎng)格,可以在少量增加計算量的同時很好地提高計算精度。5、上機實驗五一一三維模型的線性靜力分析5.1實驗目的和要求:(1)、學會使用梁單元和板殼單元,同時掌握不同類型單元組合建模的方法;(2)、解不同單元類型的截面設(shè)置有何不同。5.2實驗步驟:(1)、啟用ABAQUS/CAE程序;(2)、創(chuàng)建部件(Module:Part),草圖尺寸設(shè)為3000,創(chuàng)建板單元時選擇3D,shell,創(chuàng)建梁單元時選擇3D,wire;(3)、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Module:Property),彈性模量為E=210000MPa,泊松比為0.3,注意賦予梁零件以法線方向;(4)、定義裝配件(Module:Assembly),選擇Independent,添加一個板零件四個梁零件,裝配板梁裝配體,使四個梁分別與板的四個頂點固結(jié)并且垂直;(5)、設(shè)置分析步(Module:Step);(6)、設(shè)置相互作用(Module:Interaction);(7)、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Module:Load),在板上施加1MPa的均布載荷,設(shè)置四個梁的相對于板的約束為U1=0,U2=0,U3=0,UR1=0,UR2=0,UR3=0;(8)、劃分網(wǎng)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設(shè)為40,采用S4R的應力單元分別為板和梁劃分網(wǎng)格;(9)、提交分析作業(yè)(Module:Job);(10)、后處理(Module:Visualization):顯示應力云圖;顯示位移云圖;5.3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1)、應力云圖如圖5.1所示,位移云圖如圖5.2所示,結(jié)合圖分析如下:、板單元在四個角的周圍區(qū)域有較大的應力,而其它區(qū)域則應力比較均勻;、板單元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房車使用管理辦法
- 杭州建筑拆除管理辦法
- 公墓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 體育舞蹈課程教學體系構(gòu)建與技能評價標準研究
- 智慧農(nóng)村投資管理辦法
- 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內(nèi)容營銷新模式
- 江蘇文明城市管理辦法
- 公廁建設(shè)資金管理辦法
- 內(nèi)設(shè)機構(gòu)經(jīng)費管理辦法
- 城市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安防系統(tǒng)應用-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應知必會知識點提綱(4個模塊)
- AQ 1066-2008 煤層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測定方法(正式版)
- 新蘇科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數(shù)學全冊教案
- QCT957-2023洗掃車技術(shù)規(guī)范
- 【用Zemax設(shè)計開普勒望遠鏡的目鏡淺析7900字(論文)】
- 患者出院隨訪統(tǒng)計分析報告
- 設(shè)備采購售后服務(wù)方案
- 《不寧腿綜合征》課件
- CST仿真技術(shù)交流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小升初一二三四五六年級全冊復習簡答題100道匯編(附答案)
- 商業(yè)保理行業(yè)營銷策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